第一篇:浅析字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最终版)
浅析字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汉字最显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只有中国人,仍能读懂2500年前的《诗经》,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有中国的教材,能把唐诗、宋词作为儿童必读的启蒙材料。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专家之外,其他人很难读懂。可见,汉字更有利于读者形成“形――义”的直接联结。
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从狭义上说,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小学生入学后首要学习的内容,是进入语文殿堂的第一道关口,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从广义上说,汉字是继承中国文化命脉的载体。离开了汉字,就离开了中国文化的根,就会失去至为宝贵的财富。但识字过程却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如果学生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兴趣,就能自觉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综合汉字字理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识字教学的特点我感到“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字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进行识字教学,当是最合理的教学,简言之,即是‘字理+心理=合理。’”(黄亢美老师)。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心理)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因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每次讲字理知识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和学生惊叹古人造字的精确,赞叹一个个汉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并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在记忆汉字的音形义当中,他们的分析、观察、理解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思维水平得到提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也得到了培养。
一、运用字理知识,消灭易错字
在已往的识字教学中,反复地机械记忆是我唯一能采用的办法,尤其是对那些易错字只能让学生在反复的抄写中去加深记忆,明知学生识字的兴趣却在这些反反复复的抄写、听写中逐渐消磨,却也别无良策。可是当我将字理知识以故事、多媒体等适当形式穿插到识字教学中,这困扰我许久的难题终于揭开了。例如,学生在书写“仰”字时总会把右半部分与“柳”字的右半部分弄混,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纠正,甚至威逼利诱才能让学生“改过自新”。可是从字理知识来讲表示的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我由此触发灵感,运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小课件:一个站在高台上的大人物面对这一个跪拜的臣子的画面逐渐抽象简化成“仰”字的右半部分。并告诉学生高高在上的人站在那可以看到腿,而跪拜的人就看不见腿了,而且跪拜的人要仰望高高在上的人,因此,在写“仰”字时可不能多了那一竖,那相当于跪拜的人站起来在古代是要杀头的。经过这样一次生动的字理教学,学生不但没有一个再把“仰”字写错,而且还记住了一个字理小知识。再例如,学生在书写“武”字时常会多写一撇,在一个班级任凭教师说破了嘴,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改掉,我以字理知识为依据,设计了一组跨刀战士抽刀练武的视频,并告诉学生:他们经常多写的那一撇就是战士的刀,他们上战场的时候你定是要把战刀抽出腰间的,如果你们写武字的时候非要让战士把刀,别在腰里,那就是让英勇的战士去送死。经过这样的一次教学,学生在写武字时,真的就没人再多写那一撇了。
二、运用字理知识,攻克同音字难关
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字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要想认清同音字,对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使低年级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呢?我从字理知识入手进行尝试,同样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对“检”与“捡”的区分:“检”字本是封书的题签,我国古代书信或文书一度写在木简上,然后用木匣装好封住并贴上标签,对方收到木匣后首先要检查标签是否被启封过。若发现木匣的封条被损,就要指出或追查,由此引申出检讨、检举等词。由于这题签原来是写在木简上,所以“检”字是木字旁,右边表示读音。检查、检字法等词源于此,而“捡”,是要用手的所以是提手旁。依据这两个字的字理知识,我把“检”字的相关知识作为重点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讲解,而用手去捡的道理显而易见,一言带过,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两个容易搞混的同音字区别开来。
三、运用字理知识,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字理识字”教学法,能充分把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这根主线,诱导学生顺藤摸瓜,从而达到“学一个,识一串”,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识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掌握基本字“清”字后,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声旁标音的形声字规律去识记,再加上一个谜语“有水清见底有日好天气有心好心情有言真客气……”,学生很快掌握了“晴、睛、情、蜻、请、清”等一大串字意不同而形音相近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形被拆开的(如:街、衡等);形偏一角的(如:荆、旗、徒等);声旁变音的(如:渚、都、坡等)。了解了这些特殊的组合方式和一般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掌握汉字形、音、义。
(责编 田彩霞)
第二篇: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学语文?R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众多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文字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它是指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对于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
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蕴藏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众多汉字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识字方法,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它注重通过对汉字的象形、转注、会意、指事、假借、形声等构形理据的分析来突破字形这个难关,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字理教学中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字理识字能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如何能将汉字的字理教授给学生,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字理时能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在教学汉字字理时要结合汉字的表意性特点,然后编制字谜、编写顺口溜再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字形和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环境中轻松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识字的效率。
汉字独特的表意构字法,构成了它独特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字理产生兴趣呢,于是我尝试了在课堂上运用“行义结合”的方法:在教“一轮朝阳”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朝”的古字,然后让学生自己想象这个字里面都包含哪些单字,然后我再对这个字进行分析,“朝”左边“日”上下的“十”表示草,右边是“月”,正是“一轮红日从草丛间升起来,而天边却挂着一弯残月”。接着第二个问题出现了:当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太阳就要从草丛中升起来了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清晨”。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阳”的形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让学生认清了“朝阳”的字形,详细了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孩子们面前勾勒了一幅“旭日东升”图,从而唤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每个汉字都有字理,都有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有一张丰富的表情。像这样在教学生的同时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欣赏了图画,这样学生怎能不对汉字感兴趣呢?
二、要把字理识字从机械识记中解脱出来,变为理解识记,从而提高识字的深度
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赶课程,在字理识字方面从不舍得多花功夫,只是在自习时间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知道字的结构,笔画数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让学生机械地抄,管他理解不理解反正我是教过了,只要我听写的时候你会就行了,不会的就罚,几十次甚至是几百次,只要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导致学生对字的意义了解甚微。久而久之,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学前忘后,造句、作文错别字连篇。
运用字理教学,可把学生的反复的机械识记转化为理解记忆,特别难度比较大的字,可以多花点教学时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如教学“珍贵”一词的“珍”时,教师可以根据“珍”的古字体,运用图文对比的方法,认识“珍”字的偏旁“王”是一根绳子穿三块玉的形象,名称是“斜玉旁”,中国人很喜欢玉,认为玉是美好的,因此带斜玉旁的字多么珍贵、美好有关,如玲珑、碧、珊、琼等。
三、字理识字能化单纯识字为剖析内涵,感受汉字文化的精深
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不是简单的几个符号,而是有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从它的创造到今天的简化过程,都有一定的理据。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内容,如运用字理教学法,就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在教品字形结构的同体会意字时,如晶、??、焱等字,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字的结构形式外,还要注重揭示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即这个叠累的单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如:一点为火,许多火成“炎”,成千上万的火连成一片,茫茫无边就是焱了。又如,教学“牢”字时,我们可通过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古代先民为了把打猎达到的猎物养起来,不让它逃跑,于是就想到了把它们关到一个屋子里的方法,以及屋内圈猎物表示牢的来历,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牢”的构字原理,还了解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多么的聪明,想到了这样的好办法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法,孩子们通过一个个图画,一个个故事来学习识字,从而在字理识字中就会佩服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从心底产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在教学字理识字时要把字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字很复杂,别说是记了就是写也写不来,所以就要在字理识字教学中,将复杂的汉字或者成语拆开,先体会每个汉字或者每个部首的含义,再结合整个成语或者汉字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如鲨字,拆开部首后,下边是鱼字底,上边是“沙”字,“沙”这个字的含义大概都很了解,而对于“鲨”字有些人不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拆开部首,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都有着较清楚的了解,从而让大家在看着“鲨”字的时候就联想到了“沙”字。
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顺应了汉字的构字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能提高识字能力,加强记忆。还会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从而爱上祖国文字。
第三篇:论字理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字理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苏雯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2年第11期
【关键词】字理教学 语文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21-02
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课程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语文教学应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里也把“识字与写字”这一目标放在首位,足见汉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占主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而且必须要“特别关注”。关于识字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提的: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字理教学是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字理教学依据汉字的字理进行析字和析词,以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效率;使学生在字理析词中感悟字词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字理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字理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通过科学、形象、生动地析解汉字,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
例如教学“大”字,可以这样析解:“人”跨腿伸臂表示“大”。而“囚”字的“囗”表示一间封闭的房子,即牢房,犯了错误或违犯了法律的人就被关在牢房里就是囚禁。当教学“男”“攀”则可以分别这样引导: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是“男”,山上有很多木,木上有很多枝枝杈杈,所以两个“木”字中间有两个叉,大手一用劲,就“攀”上去了。诸如此类的会义字、形声字都可以通过字理析解进行教学,给学生展示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赋予汉字生命的意义,学生乐于学习,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目标要求。
二、字理教学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虽然一些汉字的形义在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化和简化已经模糊退化,但大部分的汉字仍然维持着自己的表义特点。例如“册”字是绳索串联的竹简形,通过画图析形,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其形义,知道那是最古老的书,今用作书的量词,另外学生可以从这个“册”字窥探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又如“赡”字,从“贝”从“詹”,“贝”为古代的货币,要“赡养”离不开钱,所以用“贝”表义,“詹”表声,通过对这个字的字理析解,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生活的发展轨迹。而“信”“仁”这些字,“信”字意为人之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意为人与人相亲相爱,即仁者爱人。学生从这些汉字的析解中自然会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受到祖国传统美德的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一理念相符合的。
三、字理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汉字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如果教师教给学生常用的、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它们用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能帮助学生形成识字能力,进而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形声字和会意字。例如,“月”在左旁和底下表示“肉”,是人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表示“月亮”,这样碰到生字“胳膊”“肩膀”等生字就知道其意是人体的某一部位。而“首”(表人头)作形旁时通常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顾”“须”“烦”“颈”等“页”字边的字就能析解它们的形义。同理,学生学到“阝”左阜旁的字就知道与山岭高地有关,学到“阝”右域的字是与区域方位有关。这样触类旁通,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这也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应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四、字理教学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字理教学能够依据字理科学、合理、准确地析解汉字,使学生牢固识记,持久不忘。在语文课堂上,适当采用字理教学,对学生学习字、词、句、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是理解字义准确,不写错字。例如教学“血”,“血”字意为宰杀牲畜放血时滴入器“皿”之形,这就很形象地记忆了“血”上的斜撇(ˊ)放在“皿”头的中间部位,而不是放在“皿”左上角,放在左上角血(ˊ)就滴落在皿之外。这就避免了学生把斜撇(ˊ)写在“皿”左上角这一现象了。又如“牧”字,教师可以先点出“牜”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理解了“牧”的含义,而且还牢记了“牧”的字形,不会把“牧”的“牜”写成“扌”。还有“裸”“昂”“胸”等字都可以通过析解字义记字形,学生写字时就不会有多点少画的现象了。
二是领会词语意思,不写别字。在教学中,往往有学生写“穿流不息”“负偶顽抗”“珊珊来迟”这样的错词,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词义不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简单的几笔画出“川”的概括抽象图,引导学生知道“川流不息”的“川”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那写成“川流不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姗姗来迟”原义是指像小女子一样行走轻盈缓慢,所以“姗姗”两字是“女”字旁,理解了这样的字理就不会把“姗姗来迟”写成“珊珊来迟”;对于“负隅顽抗”的“隅”是形声字,是“阝”左阜旁,从“阝”(左阜旁)的字一般都与山岭或高地有关,整个词的意思是指敌对的一方龟缩在山岭低洼处或旮旯里顽抗,而“亻”是与人有关,如此领会了词语的意思,就不会写成“负偶顽抗”了。
三是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在《雷雨》一课中“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动词“垂”能否改换成“掉”?这个问题只有了解了“垂”与“掉”的本义才能得出答案。“垂”的古文字是枝叶纷
披、果实下垂的样子,特别强调花果没往下落的原因是有柄牵扯住它,而“掉”本义是用网罩抓住、逮捕,显然根据上下文意思只有选择“垂”才恰当,这样通过对字的析解,学生对句子含义才有更深刻的认识。又如《五彩池》一课“水池周围的树木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映使水池显得更加瑰丽”的句子,“瑰丽”一词能换成“美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瑰”是斜玉旁,与碧玉、瑰宝有关,“瑰丽”即像碧玉般的美丽,文中五彩池的水清澈透底,在阳光映照下,“五光十色”,就像碧玉一般晶莹透亮,因此用“美丽”显得空泛,用“瑰丽”才显得和谐得体。经过这么一析解,学生对五彩池的水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四是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学诗歌《望天门山》,如果教师在教学生诵读诗歌之前从诗题入手,析解“望天门山”之“天”字,让学生领悟“天”字意为伸臂张腿站立的人(大)的头顶上的宽大(—)的空间,体会天门山的高、大、险,这样学生就能更好更快地进入文本,理解诗的意境。再如教学阅读课《趵突泉》,其实“趵突泉”是因为泉水“趵”“突”的情势的特点而得名的,如果教师先引导学生以“分解——组合”方法析解题目的意思,知道了“趵”是足字旁,是跳跃的意思,“突”是指犬突然从洞里窜出,表示非常急速,“趵突泉”就是跳跃的泉,奔涌而出的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中描写泉水的特点。
教学实践证明,字理教学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老师要熟悉汉字的字理,教学时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提高教学效率,以更好地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
(责编 黄鸿业)
第四篇: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
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语文作用
柳江县基隆小学:韦柳艳
关于识字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运用字理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一、忽视字理的教学误区
当前的识字教学普遍忽视字理,其做法是用分析汉字结构、数一数笔画、机械抄写几遍来代替对汉字结构的剖析和规律的探寻,从而使形象生动的汉字成了一种僵死的纯工具性的符号,学生无法对汉字本身产生真正内在的情感和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害怕汉字。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曾经这样描述:“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从小学到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字教学,却不加以解释。然而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每教一个字都要解释它的结构以及人们所知道的它的最初形式的情况。他讲汉字的来龙去脉,使它们变得活生生的,很容易理解。当时他本人作为世界最知名的汉语语言学家之一已有几十年,但是他对汉字的热爱仍然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以似乎永不枯竭的激情在黑板周围的粉尘中进行着汉字分析。”[1]这确实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语文教师好好反思。
二、运用字理的主要做法
运用字理就是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分析明理法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每个生字,注意汉字音、形、义统一的问题[2]。如教“阳”,教师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汉字学知识,左“阜”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回答是“山”时,再追问:右边的“日”与山结合起来,又表示什么呢?当学生领悟是山向太阳的那一边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阳”是形声兼会意字,表示山南向阳的一面。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二)比较明理法
有些汉字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采用比较明理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1.借助字形比较明理。如教“寇”和“冠”。这两个形近字学生很容易写错。为让学生在识字一开始就有准确的认知,老师先展示“寇”的小篆字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字形是如何表意的。再把“寇”分解成“宀、元、攴”三个字符,“宀”指房屋,“元”是人头,“攴”是右手(又)持木棍,表示击打的意思。三个意符合起来理解,“寇”就是有人闯进屋里为抢劫而持棍击打主人的头;现在泛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接下来,展示“冠”的小篆字形,也将“冠”分解成“冖、元、寸”三个字符。“冖”是用布帛蒙盖的意思,这里表示帽子,“元”是人头,“寸”是手。合起来有“用手给头戴帽子”的意思。帽子在人的最高处,引申为最高、第一,就是“冠军”。学生经过这样的理解学习,不仅再不会写错这几个字,而且还学到了汉字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2.借助示音符号比较明理。如“狼”和“狠”两个字学生经常混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辨析比较,狼是动物,部首是反犬旁;运用基本字“良”引出一串字“浪、娘、狼、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良”的韵母“iang”示音,“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娘”指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包括大米、面、豆,部首是“米”旁。“良”是它的示音符号,所以整字读“láng”。而“狠”的示音符号是右偏旁,读艮(gèn)声。整字读“hěn”。再由“艮”(gèn)引出一串形声字,如很、跟、恳、垦等。由于重点比较了两个字的声符,学生能够记得牢、用得准。
3.依据偏旁意义,比较明理。汉字中的形近字很多,即拥有相同或类似偏旁的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针对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意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有近百分之六十以上[3],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形旁表义这一规律很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理解带两点水“冫”的意符含义,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导致学生经常将两点水写成三点水,于是又产生别字。如“冷”写成“泠”,“冶”写成“治”,运用字理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先从意符“冫”(bīng)入手,出示——(甲骨文)、(金文)、(篆文),引发学生观察想象:这像什么?最后才抛出正确理据——模拟水面结成冰时上拱或裂纹的形状,字义就是“冰”,是“冰”的初文(即开始写法)。“冫”作为偏旁,习惯上称为“两点水”。带有这个意符的字多与寒冷、凝结等意思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冬、寒”。而“泠”则是与水的清澈有关,所以是“氵”旁。这样分析意符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避免混用。
4.比较形近部首。部首表意是汉字学理论之一,利用部首归类原理帮助学生识字是科学的识字教法之一。学生经常将“却”的右边部首“卩”写成“阝”,这是因为不明白这两个部首的意思。对此,我们在纠正学生错别字时,先给他们讲解部首“卩”和“右阝”的字理。我们先出示“卩”的甲骨文字形“
”,让学生观察出这是人的跪坐之形,接着教给读音是“jié”,比如“节”的中“卩”就是起声符作用。“卩”在构字中,多起表意作用,表示字与人的活动或人的腿脚活动有关。“却”的本义就是退,如“望而却步”。再让学生说出带有“卩”部的字,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马上可以找到“叩”和立即的“即”,老师再反问学生是否知道它们为什么是“卩”这个部首。学生马上明白了“叩”是人跪下的活动,所以用“卩”旁。但学生并不知晓“即”的意思。在学生充满探究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即”是会意字,左偏旁原写作“皀”(jí),甲骨文写作甲骨文写作,模拟盛满食物的器皿;右偏旁卩,是跪坐的人,人在食器“皀”旁,模拟人跪坐着就餐。本义是就餐,引申为接近、靠近,如“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以此类推,学生在识字中如果遇到带有“卩”这个部首的字,马上就会联想到与人或人跪地而坐有关,进而理解字的含义。
而“右阝”则是“邑”作右偏旁的楷书写法,“邑”是“人群聚居地”之意,作部首表示地域、地名、城郭等义,比如“邦、邻、郊、鄙”都表示地域、地区,“邓、邢、邱、郑、邯郸”本来都是古国名,“郡、都、郭”都与城市有关。这样讲清部首义,使学生牢记了部首义及归类字,搞混“卩”和“右阝”的现象大大减少。
(三)演示明理法
在日常教学中,让教师经常感到头疼的是“染”字,因为总有学生多写一点,将“九”写成“丸”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染”字时,讲台上,摆放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在观察中明确“染”的意思与偏旁的联系。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分别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在学生惊叹中,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水,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水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
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和观察中,学生理解了左上方“氵”和右上方“九”的来历。悟出了“染”字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迁移明理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让学生明白,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基本义有关。如“寸”作部首表示“手”,但从楷书上很难看出是“手”形。展示古文字形:(手的形状),“
(金文)、(篆文)。金文是指事字,从又
”是指事符号,指手腕下一寸之处,中医切脉叫做“寸口”。这样小学生就明白了“寸”的构形原因,理解了“寸”作部首为什么是“牟”的意思。结合“寸”字学习相关的字:“导”是用手指路,“封”是用手封住,“尊”是用手举酒杯敬酒。“付”是用手给人付账,“射”是用手拉弓射箭……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未经过系统的汉字学培训,只认识“月”字旁,不知晓该部首是同形字,有两个称呼:一个是“月字旁”,另一个称作“肉月旁”。其实甲骨文
是“月”字,模拟半月形。本义是月亮。带有“月”字旁的字与月相、光亮、时间等意思有关。在让学生理解偏旁构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寻找与这些意思相关的带有“月”字旁的字。学生可以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出“朝、明、朗、朦、胧”等字。此时老师在黑板上写“肌”让学生说说字义。当学生说出“肌”是人体的一部分——肌肉时,老师质疑:刚刚不是说带月字旁的字和月相、光亮、时间等意思有关吗?在学生陷入迷惑时,老师再出示甲骨文
告诉学生这不是月,而是“肉”字,模拟切下的一块食用牲肉。古文字中“月”与“肉”形状相似,容易混淆。作偏旁时“肉”仍写作“月”,本义是肉。表示“肉”的“月”旁多作意符,所带的字与肉体意思有关,再出示“有、肌、肠、肾、背、炙、祭”等一串字让学生来理解字义。学生通过偏旁的辨析,理解带有这一偏旁的字的含义,达到了举一反三的迁移目的。
三、运用字理要适度
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固然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但要牢牢把握“适度”二字,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所谓“适度”,就是要做到:
(一)难易适中
首先我们要明确识字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正确了解字意,适当地进行字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难易适度。有些汉字形体的演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不少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失去联系,而有些汉字的字理未必能为学生所接受。如“厅”,原本写作“聽”,指“聽事”之处,即官员办公事的堂屋,后省说为“聽”。以后楷书写作“廳”,成为形声兼会意字,从广(宽敞屋),聽声,兼表听事之意。规范简化为“厅”。这样分析不顾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而将简单的字义理解复杂化。因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以往所积累的汉字学知识,很快就理解,“厅北京代写论文”,从厂(房屋),丁声。本义是官府办公处。引申为现代党政机关的办事机构,如“办公厅”、“教育厅”。又引申指聚会或接待客人的房间、店堂,如“客厅”、“饭厅”。
(二)分步推进
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分学段落实的。在运用字理分析识记汉字时,我们也不能一口气想吃成个大胖子,每认识一个汉字,都想把相关的一切全部塞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阶段理解和运用。如“行”,(金文)、(甲骨文)(篆文)。甲骨文、金文是象形字,模拟十字路口形,音háng引申泛指道路。由条条道路引申为行列,再引申为行辈、排行。以后又引申为行业、行业机构,如“行行出状元”,“银行”。音xíng,“道路”供人行走,又引申为走,并成为常用义。再引申为做、进行,如“身体力行”,“举行”。由“行走”引申作名词: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如“行为”,“品行”(旧读xíng)。而用作副词:将要,如“行将灭亡”。这个含义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阅读教学中,或课外阅读时巧妙渗透,使学生对“行”的意思的理解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全面而透彻。如果在学生一接触“行”字就一股脑儿全盘灌输,不但有悖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与教学目标相背离。
第五篇:在教学环节中如何展开字理教学
在教学环节中如何展开字理教学
中国的汉字如诗如画,作为教师只要依据字理析解汉字,运用字理教学的方法,教会学生识字,学生就能透过汉字的笔画出现如诗似画般的内心视象,从而形象地、牢固地、快速地识记汉字。字理识字教学法我对它一直很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也有意识地运用,并总结出几种在教学环节中展开字理教学的方法:
一、要强化偏旁教学。
汉字大多是形声字,掌握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意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的创造性的学习大量的形声字。例如:学了“愧”字。并懂得了其中竖心旁表示“心”,心里有鬼就愧。当学到“惊”“懈”“惭”等字时就会把该字与“心”联系起来。
再如:“膀”字中的“肉字旁”我们一般都把它叫做“月字旁”,“肉字旁”与肉有关。比如:脑、脚、肚、脾等字,这些都与肉有关。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偏旁认识一连串的字,理解很多不容易区分的近义词,也避免了形近字的错写,并形成识字的能力。
二、根据“分解—组合"法科学而灵活的析解汉字。
“分解—组合”当是我们进行合体字教学的一种最主要的方法,也是中国传统的优良的汉字蒙学方法,我们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
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
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又如:“梦”字林夕。太阳落到树林下边,天地间就变得一片混茫,云山雾罩,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起来,这就是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分解—组合”的教学方法又是灵活多样的:
如:演示法—通过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
如: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
比较法—通过比较可以把汉字的个别部分和特征分析出来。如:“鸟”、“乌”。通过辨析比较,可以想象乌鸦也是鸟,但他是黑色的,从远处看,眼睛看不出来,所以,眼睛可以省去不写。这样就能形象分辨和识记。
三、抓住特点,区别汉字
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么我们怎样对这些字进行区别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又如:“蓝”与“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
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草字头与青草的颜色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而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竹字头。这样一比较,既记住了汉字,又激发学生去想象,变枯燥的数笔画对比记忆为有趣的形象记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四、运用字理知识创造美
通过字理知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在识字中创造美。
看到一个生字,首先不是去记它的形、音、义,而是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他们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律。在用字时,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也会联系它的语音环境去思考应该用什么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如“看”字,手目。手上长眼谓之看。古人看物,用手不用眼,因为手摸到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眼看到的往往不真实,除了花眼,还有影像和虚幻。所以你想看清楚事物,最好还是直接接触一下,免得上当受骗。又如:“恕”字,如心。即象别人的心。也就是拿着自心比人心。人活在世上,拥拥挤挤,磕磕碰碰的事常有,谁还不出点小乱子,犯点小错误?只要不是太过分,有意使坏,邻里同事,上级下级,亲戚朋友,一不小心得罪了你,想想事理,拿着自心比比人心,自然也就能宽恕了。学生通过这些分析,这些枯燥乏味的汉字变活了,使之成为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的过程中牢记了字的音、形、义。这也验证了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将
美融于我们的教学,才能产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五、依据字理对词语进行析解。
广义的字理教学不仅指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同时还指依据字理对词语进行析解,简言之字理析词,我们日常所说的词语解释,一般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而字理析词是从本源上了解了解该词的本义,而后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选择适当义项理解其文中义,这样的析解方法能抓住根本,诠释到位,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引申义和文中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据此,可以说字理析词应该是词语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如:“五彩缤纷”一词与“五颜六色”作对比。为什么不能换成“五颜六色”?“缤纷”中的“绞丝旁”,表示旗子后面飘的带子,所以“五彩缤纷”既有色彩的美又有动态的美。而“五颜六色”只有静态的色彩美。
六、在析字结词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析字结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在指导朗读:“她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句时,教师先让孩子理解“自”,然后理解“言”、“语”,合起来意思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旁边没有任何人。那么,读的时候要不要很大声呢?可想而知,学生就很容易就能把这句话读好。
根据字理教学方法,做到品字、品词、品句,让字理教学在教学各环节中展开,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中国汉字的如诗如画,真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