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语文“五环教学模式”总结
我校地处山乡,生源较差,正在开展“五环” 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符合我校校情的。它要在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用五环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五环式的具体五个环节是:出示目标、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反馈、巩固提高。“五环”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在我校开展已一个学期,我觉得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环”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不再一言堂。对于语文教学,尤其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五环式”教学与以往比较优势明显。
“五环式”教学想要真正实施并很好落实,必须注意每个环节的教学,缺一不可。(1)出示目标。我们认为就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识记重点字词,明确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方法,了解写作目的,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般问题,进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培养快速思维反应,作到目标明确,教师要适时引导,指导,辅导,重点突出。(2)自学质疑。自学质疑是培养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以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珍视学习的良好时机。这就需要教师在出示目标时,知识要准确,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问题要精练,重点突出,提出的问题不宜过难,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能感兴趣。想要处理好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并精心备课。
自学质疑这一环节,在整个五个环节中地位重要,它涉及到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时指导,帮助学困生,掌握自学进展情况,调空班级秩序。(3)合作交流。我们认为合作交流是把自学的内容在组内交流,阐述,展示,动手操作,没学会的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帮助他学会没弄清楚的问题,点知识有效的落实,学生在交流中升华了知识。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一环节,我认为教师要学会倾听调空。
(4)展示反馈,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展示学习成果,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教师才能对学生作到心中有数,学生在展示时,题型、内容要适中,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训练到位。
(5)巩固提高,教师要通过段段清的形式验收学习效果,让学生以讲评或小组对话的办法总结交流,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教师要对作业和测试试卷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总结要点拨式,不能面面俱到。反馈包括作业和考试,作业要分层次布置,照顾到各类学生,考试反馈要发现共性问题,并且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今年十月份,我们教研组的李倩倩老师要在市里做一节公开课课,我们全组教师帮她备课,集体听课、评课。在这一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我以前总认为五个环节必须有,而且顺序不能改变,通过听课、评课,我认识到了五个环节不是并列关系,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但关键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知识,并且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要完成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把教师的讲授环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环节有时确实在教学上耽误了一些时间,但确实能培养学习的能力,从长远看是正确的。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觉得我讲课更顺了,从前在五环式教学中就是死套五个环节,有种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感觉很累。我现在明确了一切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成绩这一宗旨。
“五环式”教学,说起来容易,具体操作起来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出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困惑,像如何健全评价体系;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还需很长时间;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上差距很大,如何兼顾;对于学困生如何真正培养兴趣;如何把平时的奖惩与综合评价,期末考试挂钩;学生在合作交流互评自评时,如何更有效的调控课堂„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困惑的问题。
但是既然现有的课堂必须改革,就要义无反顾,改变传统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要克服重重困难的,我们要不怕有困难,不怕出问题。我们循规蹈矩省心省力,但没有出路。我们敢于向自己的顽疾动大手术,虽然暂时痛苦但生机无限,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改革,面对现状我们也别无选择。这些困惑,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步改善落实。
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五环”教学模式一定会在我校结出硕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导语激趣
二、初读感知
三、导读感悟
四、积累运用
五、课外延伸
中、高年级“读中——感悟”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随文识字、自主阅读”
1、激情导课,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4、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5、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6、美读课文,品味积累。
第二课时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细读课文,体悟情感
4、品读课文,情感升华
5、拓展阅读,综合练习
古诗教学模式
(一)品读入情
(二)感悟入境
(三)欣赏运用
(四)背诵积累。
识字课的教学模式
一、联系生活,揭题激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检查交流
四、丰富认识,引导诵读
五、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六、作业设计及巩固。
“主体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1、激疑求知
2、激趣求知
3、激情求知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疑
1、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2、汇报质疑,求异解疑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反馈练习,巩固发展
2、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第三篇: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语文学科中段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总结
李利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听、说、读、写)。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确定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批注式阅读模式”
面对文本,指导学生积极运用“批注式”阅读——在语文书上圈点勾画,并静思默想,像品茶一样品出文字的芬芳。然后动笔在语文书上批写注解,并在老师的组织下互动交流分享,用相互的交流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引起课堂的和谐共振,实现生本高效教学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有效的批注式阅读。
课堂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课堂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2分钟)——字词训练(10分钟)——朗读指导(15分钟)——理清文意(3分钟)——分工感悟(10分钟)。
第二课时课堂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2分钟)——检查反馈(3分钟)——组内交流(5分钟)——展示汇报(2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将语文学科中段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组于本学期三月份进行了组内教研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通过类似的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且参照“批注式阅读”的课堂基本流程,语文组特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自学生字词,排除读文障碍。
2.借助工具书解决难懂的词语。
3.对子互相检测生字词,教师抽测读文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两到三遍,对课文有整体印象。
2.再次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脉络。
3.围绕课后问题进行初次感悟批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对子互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补充批注,全班交流。
1.深入读文感悟,再次走进文本。
2.对子交流感悟。
三、组内练习,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拓展提升。
交流感悟、朗读、评价、补充、导读、积累语言、写法……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
每一位教师上课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风格以及方法,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为准则,所以我们应该探寻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迎来美好的春天!
以上就是对中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的粗略总结,如有更改,语文组会及时通知修改。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年级语文课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针对新教材识字量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阅读的特点,我们在识字教学应中采取以学生为本,把握识字规律,创新识字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形象记忆法
在识记象形字时,我们画出相对应的简笔画,把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这些字。比如:山、水等。学习会意字时,常通过画图或实物演示等方法使学生轻松识记。如学习“春、夏、秋、冬”时,根据经验,知道孩子们不容易记住这几个字,于是准备帮帮他们。学“春”时,我们问孩子们:“日就是太阳,太阳出来了,天气很暖和,很多人(用“三”表示)都出来玩了,是什么季节?”就把“春”分成了“日、三、人”三个部分,通过理解进行识记。学“夏”字时,用多媒体闪现红色的“目”,问“这是什么字?”(目)“它就是我们的眼睛,太阳太大了,于是人们用东西(闪现“目”的上面部分)遮住眼睛,想想这是什么季节?”对“秋”字,我们是这样问的:“庄稼成熟了,农民把禾苗扛回家烧火做饭了。(多媒体出现相关图片)这是什么季节?”我们指着“冬”的两点问:“下雪是什么季节?”像这样将字通过形象的分析、组合,既能使孩子很快识记生字,又能掌握字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他们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质量。如:教学“草”时,我们教孩子们念“早上长青草,草、草、草”;学“坐”时念:“两人土上坐,坐、坐、坐,坐下的坐”等。并由老师的编逐步过渡到引导孩子创编,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3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们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
4.用比较法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5.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6.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就是好方法,只要是好方法就能提高识字效率。让我们不断探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学科。科学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已从孤立、封闭的教学手段逐步变为综合、开放的教学手段。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是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与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掌握,不能将优美的语言文字搞得支离破碎;三是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形象美,赏析课文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基础性原则。儿童从“呱呱”落地起,语言就和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入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口头语言基础。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展性原则。儿童一旦独立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便会逐渐将课文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使儿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引导是至关紧要的。现行的“举一反三”、“导引发现”、“推演尝试”、“生疑求异”、“虚拟设置”等教学方法,对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儿童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4.层次性原则。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提高每一个儿童的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受教育者因先天的影响而形成了个性差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这一客观事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针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多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儿童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是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构建的教学模式上都体现了“启发式”这一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学模式探索者的共识,反映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1.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组运动着的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去掉教的“包办”,学的“放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儿童的语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围绕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法和指导学法。教法设计要体现一个“诱”字,学法指导要体现一个“主”字。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导式”教学模式)。
(1)教法——“诱导”。导标——导引——导拨——导练——导形。导标,定向、导出学习目标;导引,启发、引导、激趣;导拨,辅导、点拨;导练,指导听、说、读、写训练;导能,激励、培养、形成能力。
(2)学法——“自主”。读——析——议——评——读。读,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识字、释词;析,细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结构;议,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议其意(词义、句意、段意),理解全文;评,评价听、说、读、写能力,自我评价,完善学习,促进知识深化;读,熟读课文,知识内化,促进知识迁移。
(3)能力——“形成”。感知——理解——推理——深化——迁移。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科学的教法与科学的学法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即能力=教法×学法。
三、小学语文主体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因为主体性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所具有的根本特征,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造性上,不善于独立思考,办事不灵活,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语文主体性教学。那什么是主体性教学呢?所谓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前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为主要目的,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调动、发掘、激发学生个性需要与参与乐趣。那么语文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将如何具体实施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12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歌——我们爱你啊,中国!”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进而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疑
合作学习既能照顾个别差异,发挥个体特长,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不能体现团结、互相协作的精神。小组合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在自己质疑的同时,小组共同解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后台担起了导演和策化者,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学习,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学习的分工,这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与互帮互助的局面。在教学时,教师把学习的任务一布置,各小组长就带领大家共同学习、讨论,然后各组代表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介绍得最生动,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这样的合作,就把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遇到障碍时,同小组的伙伴都焦急万分,生怕他的掉队会影响了本小组的竞争。于是,大家纷纷不厌其烦地耐心相帮。当看到伙伴进步,同小组人都会露出开心的笑脸。
2、汇报质疑,求异解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激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抓住他们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的情境,适当地激疑,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在“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己心中有了疑问,就可以马上进入紧张主动的学习状态,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寻求答案。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归纳学习内容,梳理思维流程,提炼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再发展延伸,发散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反馈练习,巩固发展
我们原先都是通过“封闭模仿式”进行大量的强化复制练习来解决问题,导致解决问题时学生总要去寻找相似的经历。如果你总是按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是以往的学习方法。我们要进行主体性的训练,就要运用“开放实践式”。适度开放题型加上学生探究实践式的解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由于题型的非常规性,有利于学习探索技巧而不仅仅是事实技巧;其次、由于其所包含的事件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是有趣的,是所有学生参与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智力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第三、重要的还在于题目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识结构的重建,收集信息并加以处理,寻找恰当的解题模式,追求文化及方法的迁移等。
2、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完学习的内容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文章内容,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更应该注重课内外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的聪慧与灵感在课余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村居》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诗句、记叙、绘画、口述等形式描绘春天的景色,学生不仅能学会一些描述方法,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以便对大自然产生爱慕之情。
四、“随文识字、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一)构建“随文识字、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文本“对话”是阅读课上学生个体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头戏。综观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教师的讲书活动取代了学生的阅读活动。为此,要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就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再看《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本,寓识于读,使识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此我们构建了“随文识字、自主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能给学生自己思维、活动的空间,给学生认知、发展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了展现个性、能力及成果的平台。
(二)“随文识字、自主阅读”具体内容。
1、激情导课,揭示课题。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完成。在操作内容上要做到两点:一是组织教学,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二是引出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围绕课题自行设问,依据教师提出的读的要求、目标,进行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和初步探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动迈向最近发展区。形式主要采用自由轻声读,保证全员参与,力争全体学生都有自读自悟的时间。
3、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根据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依据《课标》中“寓识于读--寓识于境--描仿入体”的教学步骤。具体地说,就是初读课文,在读书中识字,巩固字音;熟读阶段,巩固字音,理解字义,描仿入体;精读阶段,继续巩固字音,学习运用词语,默写字词。单就“描仿入体”可细分为三步:一看,看清字形(结构、笔顺),熟记关键;二写,先描线,再仿影,最后临写;三对照,对照范字,找出不足,再练提高
4、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己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精神的碰撞与沟通。
5、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学生在细读之后,可能留下了语言文字背后不好理解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精当地点拨、讲解,使学生能体验到文中渗透的思想情感,感悟到文中语言、句子的生动之处,从精读活动中感悟到文本的内涵。
6、美读课文,品味积累。
学生通过前面的读书活动,深受文中内容的感染。对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就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美读,大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读书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当然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很乐意去品读、熟读,自然达到积累的目标。
以上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识字,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在揭示学法、解难答疑上发挥作用。这个模式体现了形式上的生动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在操作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基础;培养质疑品质是关键;更新教学手段是有力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有力措施。
再补充一点就是“课堂可充分、科学地利用电化教学”
如上《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可以找了一碟关于《赏桂林山与水》的光盘,然后叫学生到电化教室去上课,播放《赏桂林山与水》的片子,屏幕上出现的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桂林形态万千的山和清澈见底的水全在学生眼前出现,再加上优美、舒畅的音乐和讲解员富有感情、热情洋溢的讲解,学生全都被吸引到桂林如诗如画的奇山秀水中去了。几分钟的放映过后,学生发出了桂林山和水真美、真漂亮、真神奇的感叹。本来很多学生都没见过桂林山水,而要上这一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神奇和美丽,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未见过的、需要想象的景物直观化了、亲临化了,再来学习课文内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