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社培训总结 (福林学校 张义)
綦江区80学时集中培训学习报告(小学品社)
綦江区福林学校
张义
追寻德育真谛,教学生做真人
前些日子,我有幸成为了綦江区全员培训“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本次培训是收获最大的一次学习过程。10天的时光虽不算长,但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有与特级教师们的面对面交流,有与专家、学员观摩课堂教学实践、参与教学实践,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回首10天的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记忆的增长。在这样的氛围里,享受到的是大师们点石成金的喜悦,收获的是心灵一次次的感悟。这次培训将是我人生生动的一课。下面就这次培训谈几点体会:
一、洗礼教育观念,提升理论知识
培训期间,听了多位专家的教育感悟,就好比朵朵鲜花在眼前绽放,让我犹如漫步新课程的百花园。于是我明白了: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过去,我总认为任何活动都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活动形式越新奇,气氛越热闹,其教学效果就越好,通过这次培训后方知,要使课堂活动扎实有效,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和全程多元评价的作用。要设计有效活动,必须以儿童为中心。传统的思品课常用一些名人故事,英雄事迹来教育儿童,忽视对教育主体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中把品德从儿童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剥离开来。通过学习,我才真正认识到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关注的是儿童生活,强调从正在进行的生活中选取主题活动内容,用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的活动形式引领儿童自主探究,亲身体验。
重庆市教科院陶元红老师为我们透析了《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特点及使用,从中我深刻认识到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的不同,传统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教本”,是学生学习的“学本”。而新的教材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是“范例”和“话题”,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是一个“活性因子”,是孩子们学习人类文化的工具和拐杖,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手段。教材中极少直接告知结论,体现对学生积极引导的作用,关注的是整个活动的过程。在呈现方式上:采用主题统整的方法编写,由教材中的儿童、綦江区80学时集中培训学习报告(小学品社)
綦江区福林学校
张义
教室里的儿童共同构成课程内容,正副文界限消融,教材中的图片也不再是“图解道理”,更多的是活动的指引、提示。
培训前,通常作为兼职教师的我们,拿到一本品社教材,总有这样的疑惑:这教材就几句话,几幅图,要怎么教啊?陶老师告诉我们使用品社教材,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范例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握教材的对话性,有效地组织好各种学习活动;要联系当地学生的生活,灵活使用教材,可适当增删;要抓住教材中的省略号、问号和空白,拓展教材内容;使用时,要注意教材的工具性,使教材成为儿童学习的拐杖。
刘小琴老师在为我们讲诉品社课的备课时谈到,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她的讲座和几节品社观摩课告诉我们以儿童为中心设计有效活动,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要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精心选择。活动要力求人人参与,同时教师要对活动进行有效调控。
2、活动必须贴近儿童生活。“生活德育论”告诉我们,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3、在活动中,不能过分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应考虑到课程随儿童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层面上解决问题“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4、我们设计的活动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和规范要求传授给学生,而是设置研究的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广阔的、开放的空间,让儿童运用调查、访问、观察、比较、实验、讨论、游戏、表演等形式去感受、体验、领悟和表达,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5、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地评价。
听了余会永老师和柯香老师对2011版《品德与社会(生活)课标》的解读,我对本门课程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小组学习等方式,发展思维能力和生活技能。课堂上要为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2、新课程綦江区80学时集中培训学习报告(小学品社)
綦江区福林学校
张义
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
周泽武老师那堂精彩的观摩课《社会文明大家谈》,为我们阐述“磨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刘老师对于品社课上课与评课的讲解;龚华炯校长结合《放牛班的春天》为我们介绍问题学生的教育;柯老师对于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讲述等,这些精辟的见解,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培训期间还听了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课堂实录,也和学员们一起参加了教学实践,做我一名农村小学品德兼职教师,从培训前的懵懂到培训后的豁然开朗,从培训前的满心埋怨到培训后的满心喜悦,真可谓受益匪浅。
二、将《品社品生》学科的教学落到实处
在这次培训中,联系自身实际以及从各学员哪里了解了农村《品生品社》这一课程开设的情况,实在令人担忧。各校几乎没有专职品社品生学科教师,有的班级是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授课,有的班级是由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担任,有的班级有学校领导担任。班主任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因为要进行自己的专职学科教学,往往无心顾及小科教学,而学校领导常因校务分担重,对小科教学也是有时间上,没时间就不上;而上课时也大多是要么照本宣科地讲解,要么漫无目的地活动,一节课上完,学生原来会多少,上完课后知道的还是那些,上课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性训练也是无序的散状。正如时下传的“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那样。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品社品生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作为学校文科组教研组长的我,为了带领本门学科的教师将《品社品生》这门学科课程落到实处,为了本门学科切实纳入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制订了以下研修规划:
(一)教育教学方面:
第一步,重视本门学科的教学,认真解读新课标,改变曾经的品社课堂授课方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完善品社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綦江区80学时集中培训学习报告(小学品社)
綦江区福林学校
张义
第二步,进一步领会课改思想,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教学,并在实践中积极实施课改精神
1、吃透教材,针对任教学生确定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
2、积极参与品社课的听课、评课,积极学习,并将所得及时运用到教学实际,争取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把握课改精神。
3、在备课方面,做到多听多看多查。真正做到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
(二)读书计划方面:
1、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2、在专家的指导和个人的努力下有所总结,形成论文成果。
3、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多读专业著作,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社会热点图书和孩子们喜欢的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4、根据要求积极阅读推荐书目,认真反思,与同仁交流读书心得。
(三)科研方面:
1、把培训所获通过教研学习的方式介绍给老师们,让学校的老师能够深刻认识到本门学科的重要性,并认真开设本门课程。
2、共同研讨,尝试多种适合品社课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3、争取没人每学期都能有一两篇质量较高的关于品社学科的反思和教学设计,自己在教学实践一年内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关于品社品生教育教学的论文。
4、自己在品社品生教学方面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并符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并能一如既往地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总之,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品社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出懂生活、会生活,懂道理、有道德的新一代接班人,创造多彩人生。
第二篇:品生品社培训总结
品社培训总结
华龙学校 吴月凤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远程研修学习,虽然有点累,但收获不少,感触很深。感谢课程团队专家的专业指导,感谢同仁间的真诚交流和互相帮助。在研修中有幸认识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真幸福。
通过在线研讨,聆听了课程专家的专业讲解,观看了同行教师的课堂实录,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新形式下实行的课程获得更多新的感悟。我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内容呈现具有综合性,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所以既要注重学习方式上体验、探究、合作精神的培养,又要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意识。在教学中倡导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与创造性地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唯有潜心钻研教材,才能有效使用教材。即 “三读”读懂、读深、读透,才能有效利用教材!
研修过程中,借助网络发表评论,和同行交流看法,畅所欲言。通过这个平台,在一个个话题的探讨下,我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更深刻、更系统;在这个平台中,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阅读相关文章、评论等,以及同学之间互动交流,让我这个一线教师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而且了解了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从而提高了业务素质。
通过视频学习,不仅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且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越发感觉自己学识的薄弱。
今后,我将努力把自己的领悟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艺术。
第三篇:品社总结
四年级品社教学总结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8人。学生能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哺育我成长的家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展中的家乡”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的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生活中的规则、健康与生活、交通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本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规则、健康、交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本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本册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1.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健康地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2.能力
(1).初步了解健康地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2).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五、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2)转变教学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教学目标完成较好。
第四篇:品社总结(范文)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教师这门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五年级二班 吴梦莹
第五篇:品社培训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培训心得体会
周淑红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品德与社会教学培训。在学习中,我领略了各位名师的精彩纷呈的表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并看了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与讲座,我这个“井底之蛙”可算是真正开了眼界。我深感机会难得、责任重大,因此活动中我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这个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还知之不多的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下面我就学习情况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感想。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课前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设计做铺垫。二是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三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走出课堂的教学活动还要事先与相关人员或部门单位联系。四是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用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目的进行准确定位,确立新的教育目的观:换位观,引
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培养公平公正的品德;生态观,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合作,要有责任心;共赢观,要让学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关爱他人;对话观,引导学生要多与别人交流、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分享观,引导学生美好事物要与别人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多元观,在分清是非标准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允许有不同的选择,要宽容。
三、转变教学观念
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体现动态化生活;确立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和积极引导相结合。上述内容说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方式必须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且这些活动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如调查、辩论、走访等等。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次培训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与课堂紧密联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地设计,合理地运用,以多媒体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课堂教学不摆花架子,探究问题深刻。
学习形式多样化,消除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大量课外资料大大的充实了教学文本材料。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走进生活去学习。
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陶行知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因此我们不光要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良好的习惯,还要让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求真”,到社会上做“真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