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科研的教学体会
大学生科研的教学体会
【摘要】在大学生科研的实践中,以实现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的教学为目的,不断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经验,根据本校大学生科研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做一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教学体会有效教学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教研课题: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改革(20110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12-02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1]。参与科研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大学生科研的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即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是我们一直遵循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尝试改进大学生科研教学,不断总结,教学效果也不断加强。下面简要总结在大学生科研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
一、延续之前的有益经验
在教学中按学术科研的一般规律,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2];在学生科研的团队延续性上,我们充分利用“传帮带”动态保持团队成员的学科优势,保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梯队组织,充分培养、锻炼团队的骨干成员,保证团队成员的后续输入[3]。
二、教师配制多样化,梯队制
多样化:教师多样化基本类似导师团队制,即优化整合各个教师的项目和技术讲解,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让不同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技术,一般一种实验技术的讲解我们安排2-3个教师进行讲解,这是因为每个教师讲解时侧重点不同,讲解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技术更全面,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
梯队制:考虑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科研差距,我们同时设计了“硕士―博士―教师”梯队渐进式教学团队,首先由最接近大学生思维的硕士为学生讲授,在这样的初级阶段,二者的思维与年龄段比较接近,学生也不会有畏惧感,更多的像同学间的交流,交流进行颇为流畅,知识能得到极大的融合贯通,思想和学习负担较轻,便于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的良好氛围中,对科研技术的初步掌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阶段是博士环节,此间硕士作为博士的辅助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累积达到阶梯式的进步,硕士讲解的不足和不全面在这一阶段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但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此阶段也不会感觉到累;第三阶段当教师讲解时,基本是查漏补遗,进行全面的总结式教学,对学生之前的学习进行一次醍醐灌顶的总结,让学生在渐进过程中轻松而全面的掌握技术。通过这样的梯队,在培养技术的过程中,实际也进行了科研思维能力的渐进式训练,学生逐步领会科研的内涵,而不是一片茫然无从下手。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而是在科研中融合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并使各种能力能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得以体现。比如在学生自己进行科研时,涉及到很多除科研本身的事物如:学生自身时间的统筹安排;团队的分工合作;实验进程与实验室进程的协调;实验的预估与缓冲时间;甚至可能涉及团队以外的诸多人际关系的协调。这就要求学生一次又一次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检验并一次又一次完善。其他如自我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深度,敢于突破的信心和勇气及迅速解决科研突发问题的能力等等也都同时纳入到培养中,这种培养因人因时因境而不同,没有固定的培养方法,基本是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和极大程度的放手实现的。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大学生科研实践,我们发现这种培养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不仅体现在将来的科研和工作及正在进行的学习中,而且体现在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中,比如某时当学生在临床教学课堂中发现自己已经在某方面领先了其他同学,可以轻易听懂前沿医学知识,这种充实和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对学生的科研兴趣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网络平台的利用
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已很普遍,尤其是QQ群可以无限延展有限课堂,促进教与学的有效交流[4]。首先体现在时间的灵活性上:在学生科研的开展中,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惠融合,我们会把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学生的时间就会非常不统一;另外学生除了学生科研还会有其他的社团活动或者勤工俭学活动,并且学生在课余也会给自己充电进行一些有益于将来就业的资格证考试,这些活动使得大部分学生即便在周末也难以安排出统一的时间;QQ群的运用可以使这一障碍大大降低,学生也可有效安排自己的时间,基本上不会出现开会时约定好的时间总是变来变去,或者开会结束了有的学生才匆匆赶来,时间都浪费在路上甚至还影响了其他事情的进展,基本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局面。其次体现在学术交流上,提问和回答都是开放式的,经验和教学资料视频都是共享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提问者,而是群中的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资源的共享和传输是非常便捷的,学生在平时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在医学实验中有时时间是不能停滞很长时间的,此时QQ上的交流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有些在电话中和短信中不能表达清楚的信息通过QQ上传视频和图像都能得以有效解决,使得交流更为通畅,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QQ群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而充分合理利用这一资源会大大提升学生科研的教学效果。
总之,大学生科研在不断发展,教学探索也永无止境,而教师作为暂时的指引者,传授学生的应不止是“鱼”,更应该是解决前进路上问题的“渔”,并且教师在每一次科研结束时应该及时全面总结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学习,探索才能使大学生科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永荣,李天煜,蒋东云,等.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8.[2]师海蓉,邓昊,镇鸿燕,等.创新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35:207-208.[3]师海蓉,张磊,付政祺.大学生科研教学质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62:201-202.[4]贾海霞,夏婷,曹腾飞,等.利用QQ群的PBL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09-110.作者简介:
师海蓉(1976年-),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工作和消化道肿瘤的研究。
第二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结合校级SRTP项目、基于教师科研SRTP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级大学生SRTP项目的实践,对如何运用SRTP项目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推广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殷?h琪(1992-),女,山东潍坊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杨立刚(1976-),男,山东滨州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10286102)、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项目编号:T13422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38-02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译)认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1]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2]SRTP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参与SRTP的实施过程中可接受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参加校级SRTP项目、基于教师科研SRTP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级大学生SRTP项目等各类SRTP项目的实践对高校如何实施SRTP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撰写论文及项目总结等环节获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
1.培养资料检索和资料处理能力,提高自学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
SRTP项目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了解项目所属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需要学会使用国内外文献资料检索系统,学习如何有效收集相关科研信息,并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学习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科研训练课题结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不同于学生以往专业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SRTP项目涉及的科研问题均无现成的答案,项目成员需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获取所需文献资料以及如何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项目实施具体方案,从而使自己对科研问题的分析能力得以加强,在科研进展情况及结果不符合预期实验构思时组员们还要继续查阅资料,并以资料的整合分析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结果进行发散性思维,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从事科学研究创新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高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参加SRTP项目过程中,通过文献调研、设计项目方案、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实施、论文及结题资料撰写等环节的训练,经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完整的科研训练,掌握科学研究创新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作为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时候同学们都是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的知识仅仅是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寄存在大脑,很快便会遗忘,但是如果把所学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实践相结合,情况则会大为不同。另外,许多创新是从重复的实验与观察中发现的,甚至试验中一个偶然的错误也可能成为创新的爆发点。SRTP项目的实施是通过项目组成员设计实施方案,学校提供软硬件保障,项目团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参与,从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及实施,一直到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的解释、分析,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解决当前社会或科学某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未知性和前沿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通过科研训练计划从文献调研、方案及方法设计、实验等多环节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自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科研项目涉及知识面较广,需要团队来完成,这就要求项目组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与协作,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能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3]团队的组建对于SRTP的顺利实施很重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组员相互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课题将小组成员团结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组员间的相互交流与信息共享等也使得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得以提升,SRTP还因其团队合作方式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参与的校级SRTP、基于教师科研的SRTP和国家及省级SRTP等不同层次的SRTP实践过程中,组员们提高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创新的意识大大提高,并认识到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在SRTP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由于本科生参与SRTP项目多是自主选题,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容易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学生通过SRTP实践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等。麻省理工大学采用“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的做法,本科生在研习过程中获得实际技能和知识,将适用于他们未来的毕业后职业生涯或研究生的研究工作。[6]
二、构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平台,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东南大学将“学生课外通过科学研究而学习(课外研学)”作为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的组成部分。SRTP项目分为不同层次,各具优势与特色,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校级SRTP为大学生提供了科研训练的基本平台,选题与组队形式多样,为思想活跃和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校级SRTP最为突出的优势――选题为同学兴趣所在,形式不拘束。基于教师科研SRTP项目是一种拓展学生科研训练途径的尝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中。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学科前沿及研究热点,师生互动性强,学生能通过系统参与科研项目各项研究工作较快熟悉科研工作各环节,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国家及省级SRTP在研究时间、经费支持及科研条件上有相对充足的保障,一般要经过严格的立项申报程序,学生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查阅资料和方案设计工作,有时还要进行部分预实验,并参加立项答辩,学生既能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选题,又能得到老师的专业指点,然而对参与学生的要求也高了许多,适合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上述SRTP项目体系各有特色,在关系上属于层层递进、相辅相成。作为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另外一种形式是本科生导师制,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出和捍卫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变消极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能独立运用学习资料,形成良好的分析判断与批判的能力。[7]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延伸研究。对于在科研训练计划中初步取得良好结果的课题,可以转化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形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毕业论文的“承上启下”的模式。[8]
三、展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中,应强调学生是参与实施SRTP的主体,学校与教师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需要通过学生的科学研究得以表现。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实验动手能力,并有强烈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高校及指导老师应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来,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高校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软硬件建设、奖惩机制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其立项、实施、中期检查与结题考核机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平台,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彭磊,陈庆玉,王伟,等.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发展与开发探索[J].医学信息,2010,(11):3336-3338.[2]董大勇,史本山.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1):66-73.[3]刘海隆,刘兵.依靠科研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22(6):29-43.[4]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1):6-11.[5]姚文轩,滕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94-96.[6]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7]杨晓玲.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9):56-59.[8]洪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培养模式与机制探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1-124.(责任编辑:王祝萍)
第三篇:大学生科研心得体会
大学生科研心得体会
大学生科研心得体会一:大学生科研项目之心得体会
科研项目: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科研成员:刘亚光,胡成钲,余波 指导老师:石杏喜(老师)
项目背景: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每天负担这传输城市 所需的职责。
城市地下管线的工程档案几十年来一直是由人工进行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城市建设速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空间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研究城市地下管线,是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一项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于现在的经济发展,地下管道情况的完整性的必然要求。项目简介:城市综合地下管道将拥有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体系 和数据服务体系为主要结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地下综合管网的更新维护、数据的管理、维护及泰兴市综合管网的计算机化管理,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完善、优质和高效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为信息化建设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持,为综合管网的设计、施工、抢修等提供准确、迅速、科学的依据。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是以数字地形图数据、地下管线的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C/S架构构建的。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基础地理数据与管线数据的地图浏览功能、各种类型的管线查询定位、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和数据业务管理功能。小组任务:数据库的设计(包括确定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基本结构 和检索数据的基本方法)
心得体会:去年深秋的时候听到有科研项目的这回事,毕竟学了 两年的专业知道大家都希望学有所用,所以同寝室的舍友商量并决心申报这个项目,很荣幸的申报得到的审批,接下来大家开始进行了短长期的规划并且制定了进度安排表如下:(1)2010年10月~11月:确定研究方案,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献,并进行初步测量准备(2)2010年11月~2011年1月:初步准备测量工作,进行实地测量,记录初步测量的数据(3)2011年1月~3月:进行管线点的校核与验算(4)2011年3月~5月:汇总各个有问题争议的点,进行再次测量(5)2011年5月~7月:与其他小组进行商讨,输入数据,调试系统(6)2011年7月~年9月:调试完毕,能够使用,撰写研究报告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数据库的设计,由于大学学过C++但是对数据库的设计并不是很了解,我们按照时间安排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环节进行“充电”:(1)阅览相关书籍,询问相关同学补充自身的基础知识(2)熟悉计算机辅助软件如ORACLE Designer 2000和SYBASE PowerDesigner(3)根据数据库的基本步骤进行反复设计: 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4)将数据带入的程序进行仔细的检查,核实,并且调试,错误重新带入数据,核实,调试,如此反复。
尽管在途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有时候想放弃,有时候彷徨有时候浮躁,有时候迷茫,太多的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甚至有时候让我们不知所措,比如VB大家不熟悉,数据库设计没学过,测量的只是也忘的差不多,大三有些同学需要考研工作并没有什么多少时间来投入~~~还好通过石老师的指导帮助,同学们的支持下,朋友们的鼓励下,最重要的是大家不懈努力之下大多数难题(不管在技术上得还是在心里上)大家都克服了。总结:经过一年周期的学习,实践提高了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了解管线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增加了对数据库设计的了解,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了解并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更好的为创新增添想法。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培养团结合作能力。
>大学生科研心得体会二:大学科研立项组长心得体会>>(1345字)
从申请立项到现在的结题已经历经了一年的时间,回想起那些讨论,交流,查文献,搜资料,写论文的日子,真的很让人怀念,对于这次的科研,我们组员都很认真的对待,的确付出了不少努力和汗水,在整个过程中也尝尽了酸甜苦辣,不仅仅学到很多,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们所做的项目是垃圾桶的最优投放方案。建模之初,我们团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为项目出了自己的力量.虽然意见经常不一致,但是,这也是完善项目进展思路和方向的钥匙.通过这段时间的科研,我们团队成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从这个项目得到很多,将继续努力.“不合理投放的资源就是垃圾”,垃圾桶也是,设计不合理的垃圾桶摆放就是浪费资源的表现.垃圾如果处理的好,不仅保护环境,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类比长春大投入的垃圾桶,却没有能适应垃圾桶的处理方式出现,这也告诉我们,后期工作的重要性.民众对垃圾分类意识的薄弱是致使垃圾分类率过低的主要原因,查阅文献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让我们的模型更全面和具体.作为一个科研初学者,科研思想很重要.我们也通过多读建模案例想以此增长我们的见识,避免进入更多的误区和走弯路.通过一些数学软件如Matlab的使用给我们的项目省了不少力,避过了很多杂乱的数据,要多利用这些数学工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对于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初申请科研立项时,我们也是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希望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科学理论以及实际调查为农业的发展探寻新的道路。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严谨治学的心态,每一个步骤我们都认真的实行,并细致的总结。我们深知搞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的去研究和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当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挫折,如五个功能区的垃圾总量及各街道现有垃圾桶的垃圾量很难真实统计;清运公司的具体负责区域划分不确定;长春市的城市规划在进行中,部分街区新投入了垃圾桶,以前的部分数据失效。我们通过多次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法。例如,参照与长春GDP接近的其他城市的部分数据;对长春市清运公司的进行理想分区;重新整理新的数据,基于民众的意识还是停留在原有垃圾桶设置上的,所以旧的数据也不能完全放弃.有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意见分歧,经过交流与探讨,最后终于得出一致结论,我们也渐渐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从而求同存异。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资料不充足或者过时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得保持耐心,积极搜集整理,就算有挫折也不能半途而废,要相信自己,坚持到底,然后努力去寻找原因解决问题。事实上不仅仅是研究,生活往往也是如此,要学会如何解决矛盾,走出困境。这些不仅仅让我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心理素质,更成为我们一段美好的回忆。时光飞逝,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处在科研立项的最初阶段,正在忙着科研立项的申请,而如今,我们已经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了。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工程,却依然有点大功告成的感觉,心里很是自豪和骄傲,因为这是我们一年来的劳动成果。也许我们在学术上并没有多大的造诣,也没有多大的创新,但是我们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却受益匪浅。这是一次成功的锻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而且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感谢科研立项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也感谢学校给我们
>大学生科研心得体会三:科研培训计划心得体会>>(2531字)
我们步入研究生生活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可以说是适应期,也是我们的锻炼期。相信我们从一开始的浮躁、陌生、失落、孤独等不良情绪也已慢慢步入正轨,熟悉了环境、面孔、生活方式及学习模式,然而,毕竟我们刚刚步入研究生阶段,对一些本科阶段没有涉及或者只是蜻蜓点水式涉及到的一些事情,如写文章、做项目、大量阅读文献等等比较专业的学习还是比较朦胧的,所以,我觉得乔老师组织的这次科研培训计划可谓恰到好处,师兄师姐们的发言对我们很有引导作用,使我们能够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少走一些弯路,少浪费一些时光,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圆满,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加平坦,更加精彩!
在期初的这一个多月中,扪心自问地说,是没有利用好时间的。通过11号的科研培训讲述阶段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转变思维观念。刘卓师兄讲的第一点就是要让我们尽快从本科生的观念转入研究生的观念,改变以前以上课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研究生不再像本科那样课程排的满满的,有种递延高中生式的授课方式,而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研究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像谭烨学姐说的那样,不像考证考试那样有个清晰的界定及稳定的预期,而是在无形中提升的,在不断的磨炼、激励、思索中慢慢提升的,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于律己,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我要求,在平时的知识积累中循序渐进的自我提升。
2.合理安排时间。我觉得谭烨学姐对我们讲的话很实在“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认识新同学、新老师,考取一系列证书,听课,做项目,娱乐都需要时间,分配不当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搞得头昏脑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也许是大四遗留下来的通病,什么事情都是一拖再拖,拖到最后时刻才开始磨磨蹭蹭的做,后来就会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匆匆忙忙结束,而且没有学会挤时间的意识,比如早上三四节有课,我就会觉得之前的时间短暂也不能完成什么事情,拖拖拉拉忙活一阵就去上课,于是就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另外,自我控制能力不够,看到有人在休闲娱乐时自己就会跟着凑热闹,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也不能全权集中,从而浪费掉大量可以利用的时间。
听了学姐的告诫,我想自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就像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使自己有目的的忙碌起来,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方法,让研究生生活达到效用最大化。
3.大量阅读文献。我觉得沈淑娟学姐说的做学问一块给我很大的启发,娟姐说首先要全面覆盖地积累知识,通过泛读、精读等多种形式阅读大量文献,在阅读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有挖掘潜力的、有新角度的文章;要形成阅读文章思维的转换,从以前只注重文章内容的阅读转为不仅注重内容,更侧重于文章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文章脉络的阅读。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足,似乎是老师安排什么任务就回去看些什么文章,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没有很好的利用现有资源库,知识储备有限,写文章时的思维就会被限制,有无从下笔之感,更不用说什么创新之点了。
所以,听完文葵、淑娟学姐的总结,我想应该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经常浏览的网站也不应再是淘宝、QQ等娱乐网页,应进入专业化的金融网站、金融实事报道,像新浪财经、凤凰财经、金融界、中金在线等网站,关注经济热点、难点问题,多看各大专业人士的分析报道,多做笔记,积累素材。
4.有关做文章的经验总结。淑娟学姐从较细致的方面给我们讲了在做论文时的选题问题和逻辑问题。大方向应从经济热点、难点问题或老师的研究方向来考虑,而小方向就是自己的切入点问题,这要求在平时积累的素材中发现创新点。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关系,让人一看就觉得有条有理、逻辑严谨,就是淑娟学姐说得要有向心性和依据性。文葵学姐和淑娟学姐都谈到文章是改出来的,相信我们的毕业论文也是一遍一遍修改过来的,大家都知道到最后初稿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会越看越觉得条理更加清晰了。卓哥的七种思维是在做文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目前我们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写作,我们在以后的行文中可以借鉴采用一些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在听完师兄师姐的意见及建议后,觉得自己依旧面临着一些困惑。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就我个人而言,感觉自己对期刊、学报、论坛上的论文兴趣不是很浓厚,或者说觉得对文字的消化速度过慢,淑娟学姐说要找自己的兴趣点,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希望师兄师姐们能够对如何培养浓厚的兴趣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经验及建议,让我们得以借鉴。师兄师姐都强调要大量阅读文献,我希望师兄师姐们能够给我们提及自己平时都关注哪些文献、期刊、论坛等等,在没有课题的情况下,为积累素材我们应该多读那些刊物等等,这样多我们的指引作用就会越发强大。其次,我觉得我们八个来自不同的专业,金融专业的人颇少,而且就算以前学金融的,很多知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剩下零星的记忆,所以我觉得作为金融专业的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多看看金融类教材,或者可以组织集体性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提前学习计量经济学、高级微观等基础性学科,提高对金融专业知识及金融英语的重视程度,让我们的团队在各个方面都争取成为研一的精英团队。
中级微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过,如果你在研究生阶段找到一个可以让你忙碌的导师,那将是你的一笔财富。听到师兄师姐们的回报,看到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出色的成果,我觉得自己很庆幸能够拥有和大家一起学习锻炼的机会。我们团队一度成为大伙所高度赞扬的团队,是值得一夸的事情。我觉得因为大家住的比较零散,平时联络并不是很多,所以希望以后能够经常组织活动,这个活动并不一定非得是休闲娱乐活动,可以是共同学习、研讨、交流等,通过这种形式将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这一个多月以来,我觉得自己没有对团队做什么贡献,没有形成卓哥作为的服务意识,总是停留在接任务完成任务的边缘地带,很是遗憾,那次乔老师也说了,每个人都应该有为团队服务的意识,不能说不是班长、主席抑或是负责人,什么事都与自己无关似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通过这次经验交流,我相信以后会有不一样的行动,也相信我们的团队会越来越出色。
第四篇:教学科研情况范文
1、教学科研情况
(1)创新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好“三研活动”:研读课程标准、研学“品质课堂六元素”、研究学科教材。狠抓教学常规,实施教研变革。变教研组为学科组,实施学科研究责任制;实施备课改革,把集体备课与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师教龄、职称等对教案复备、课堂精研、教学反思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聚焦课堂,落实课堂“微”研究。以科研推动教研,以细节之处见功夫。在已有的“导学研评”生态课堂操作模式基础上,分解每个流程,把着力点放到“怎么做”,细致研究每个模块的具体操作办法。
(2)创新质量监测方式,全面关注教学质量。创新监测科目和方式,除语、数监测外,将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六个学科纳入了学校监测范围,采用了口语、表演、动手制作、动手实验等方式,建立了科学、全面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各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3)“科研带动教研”,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研究。学校实施学校现阶段共有在研课题6项,其中,已经开题课题2项,为重庆市教育学会课题《课堂有效教学》、区教科所《实施品质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研究》,准备开题课题1项,为市教科院规划办《以生态课堂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已提交申报课题3项,为区教科院《以阅读为主导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区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民主管理理念及机制的研究》、区进修学院《素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应用研究》。
2、聚焦阅读行动,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1)2013年,我校已为教师派送《课堂开放了怎么办》《民主主义与
教育》《和优秀教师一起》《优雅的力量》等16本书籍,共计近1000册。本学年,我校采取“1+4”方式,共读一本《窗边的小豆豆》,全校共写读书心得60余篇,并在每周的教师大会上进行读书交流,本期共计10余次。同时,要求教师在本学年精读四本书:《给教师的建议》、《新教育》、《爱心与教育》、《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并为教师准备了《教师反思手册》,要求教师在阅读书籍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下教学反思。在学生层面,为学生建起藏书达到万余册的开放式小书吧,开展“好故事伴我成长”“午间阅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激励师生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
(2)全力推进全科阅读,“3+37”课堂时间管理。设定每节课前3分钟为阅读时间,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选择阅读内容,采用师生共读、师生分享等多种形式,倡导在37分钟的学科教学中,针对性地贯穿阅读。
九龙教育“三大战略”: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
九龙教育“三支点”: 人文、科学、民主
九龙教育“三特色”:公平、个性、卓越
九龙教育“三原色”:爱心、书香、理性
品质课堂“六元素”:专业性、全然性、趣乐性、思辨性、践习性、化成性。
市教委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即“1”),以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等教育为抓手的减负提质行动计划(即“5”),简称“1+5”行动计划。
第五篇: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
序
首先需要记住:做实验≠做科研!做仿真≠做科研!推公式≠做科研!几个致命弱点: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忙忙碌碌。一个关键重点: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思路。三句良言忠告:有所积累,在一定的基础上做事;
结合传统,勇于提出自己的创新;
勤奋踏实,确保结论的真实有效。
什么是做科研?
1,方向的选择很重要,导师的选择同样很重要
选方向要想好:是不是你所感兴趣的?你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如何?能不能成为你最近几年赖以生存的手段?
选导师要想好:对于名导师,他是否能亲自指导你?对一般导师,他跟你的研究思路是基本一致还是存在较大冲突?他历年所积累的论文、成果等是否对你有帮助?他目前的项目能否支撑你研究所需的条件? 2,一半时间看文献,一半时间做实验、做仿真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诸如实验、仿真等繁琐的事务上,而应该保证用一定的时间来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要学会比较,边做边思考,无论大方向还是细节上都不能盲从。否则容易被一些很基础的、很小的问题困扰很久。
关于科研方法
1,早动手,勤学习
师兄师姐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那些身处名校和重点实验室的人。因此要尽量向师兄师姐讨教,在他们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条件。同学、还有师弟师妹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把它学到手就是你自己的,所以一定不要偷懒,要勤于学习。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做仿真,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这时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对于难啃的骨头,一定要有交流的意识。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对其他值得询问的人,几句轻描淡写的解答可让你尽快摆脱不必要的困扰。千万不能闭门造车。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需要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这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同样做一个课题,有人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有人写不好只能发一个摘要或被毙掉。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不否认关系的作用,但写得太差是绝对不行。其实不用学太多专业软件,只要会很好的使用Word、Excel和PPT就足够了。Excel图表功能强大,既专业又精美;Word虽然是十大Bug软件之首,但学会了用好了攒论文写报告也得心应手,且毕竟通用程度高;PPT号称骗骗他,但又的确是交流的必备工具,一份思路清晰、制作考究的讲稿每每让人在领会演讲者意图的同时赞叹不已。4,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俄文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语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如果二外的选择里有科技英语一项,建议选择之。5,养成记工作日记的好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至少是工作有所进展或有所问题的当天)记工作日记,这个习惯绝对让你受益匪浅。一来可以提供冷静的整理思路的机会,二来便于回顾、总结和提高。此外,如果能够保留所有的工作痕迹和思路(包括随意乱画的纸),也会对工作的进展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关于读文献
1,先看综述,再看论著,最后看文章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看文章紧跟趋势。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
看前者知道大致的方向,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存在什么问题。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人们都喜欢搜集更多的资料,但往往花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消化的很少。要知道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查到所有全文实在是种浪费。要学会从摘要中初步判断一篇文章的价值;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4,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其实越多;集中起来更容易前后联系,正确判断,有助于形成整体印象。因此,针对一个主题需要相对较为集中的一段时间来进行,包括粗读、选择、精读等。5,做好记录和标记否则等于没看。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尽量避免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现象。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关于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pdf好于caj,html网页建议存为mht),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有时可以加上作者姓名缩写作为前缀,以便相对集中。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中。文件夹的名字最好能体现出主题的特色,中文宜精练,英文可适当缩写。
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10,100等编号,记住养成按名称排列图标的习惯,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面了。
4,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子文件夹的名字表明更细、更准确的分类,最起码也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5,重要文献应打印出来反复仔细看。尤其对于计算机不是非常熟练的人,特别推荐此点。
6,注意复印或打印文献的管理,有用的在首页醒目地方简单加注,无用的及早归入草稿纸之列。推荐方法一: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推荐方法二:散装,分类装入档案袋或A4以上的大信封(现在有那么多免费寄送资料来的袋子可用呢)。
关于做实验/仿真
1,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2,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3,不要为老板省钱
效率为先。若老板太节约,要以适当的方法说服他。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不但不省,反而浪费。4,把握心理优势
做实验难免要经历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最好想好了再去。记住,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5,做好两手准备
设计课题是为了阐明问题,不论结果是好是坏都要正视之。好结果固然容易写出文章来,但差的结果就未必没用。一方面,差的结果可以促进思考、改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出更好的结果来;另一方面,对差的结果的仔细分析、全面考察,有可能本身就能说明一些存在已久的问题,很多时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文章也未尝不可。
6,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
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这是因为局限的存在并且指导思想的不同,他/她的眼光和推理方式可能跟你截然不同。
7,实验课可能学不会实验,但至少可以学会一些实验方法
实验课虽然掩盖了一些做实验所必须的步骤和因素,但只要我们重视预习,重视操作,重视实验总结和报告撰写,还是可以学会很多很基本的东西的。因此要抓住并且尽可能利用实验课的机会,学会实验的方法。8,实验室是学习实验技能的最好的地方
对大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往往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除了师兄师姐的帮助,自己的思考、总结、改进都非常重要。
思想方法谈之一:动态的科研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乃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足够的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相当小。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一定要据此修正你的实验,而且到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再重新查一遍文献。3,工作日记、实验记录要复习
以前的工作日记要定期翻看,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当初以为毫无价值的东西可能就正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新的想法往往就在此时产生。4,条件会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预先确定的条件会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即使实验和仿真条件完全相同,而结果却有所不同的情况。关注所有可能变化的环节,每一步都要尽量确切,出了问题要找全面寻找原因,尽量避免“刻舟求剑”。5,辨证看待导师的指导
无论水平高低,对于需要创新的课题,导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跟你一样,他的想法也是随时在变。所以你要擦亮眼睛,看清发展的趋势,多多讨论,适当的时候引导一下导师也未尝不可,关键是把问题搞清楚,而不要相互搞晕。
关于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并且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课题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5~8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最好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3~5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照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最好是母语为英语、专业接近的人帮你polish。找不到合适的人可去http://www.xiexiebang.com.au,该公司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即英文修正与提高,不是翻译)。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曾有某人从给杂志投稿到出版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中间花了200美元在这个公司改了一下英文,非常快,结果也非常专业。
关于参考文献引用的误区 也许不少人为了图省事儿,经常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样做会极大的降低论文质量。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就是同行,该稿子将被直接拒收。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或者以偏概全。要知道你所引用的文献往往别人也会引用,欲盖弥彰,最终自己受到影响。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或者经过了一次甚至多次转引,导致引文错漏。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因为心里没底所以不注明来源。这通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思想方法谈之二:正确的看待 1,EI和SCI 作为目前风行国内的评价体系,EI和SCI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SCI作为大笔奖金的发放标准之后,俨然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陷阱,因为除了一定的实力之外,相当大一部分还要看运气:运气好了发一篇SCI根本不用费太大的劲,运气不好你就吊死在这颗树上了。谁也不会因为仅仅一篇SCI文章就自认为可以在科研天地里一展身手。
当然尽量多发高水平的文章和英文文章,尽量多的被EI和SCI收录,有助于扩大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影响,还是值得提倡的。2,一稿两投
一方面大家都在唾弃一稿两投的做法,另一方面却发现很多名人名家往往也一稿两投甚至多投。vista觉得一稿两投还是要分情况来看待的。
如下的一稿两投非常不可取:原封不动的或几乎不做修改的,发在同一领域比较并列的或非常接近的几种刊物上的,框架和结论变化不太大只是条件和数据有所不同的。
如下的一稿两投视其具体情况也许可取:有虽然不特别重大但也属较大改进的,因为条件或数据的变化导致结论与以往有所不同有所提高的,对过去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总结以提炼升华的。
如下的一稿两投估计还算得上有点儿意义:交叉学科的论文,发表在相去较远的不同领域的代表杂志上,并且采用与各个领域相适应的不同表述方法来进行文章组织的。3,关于造假
没有人知道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对双胞胎,也没有人能说清楚科研对造假能容忍到什么程度。同样的情况又来了:虽然人们都在说决不造假,但其实造假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需要我们正确看待。
适当造假:虽然无关痛痒,偏差不大。但应该尽量避免。客观造假:有时缺乏常识,无意而为。发现之后要及时纠正。
被动造假:属于忍辱负重,有苦难言。为了应付压力偶尔为之尚情有可原,但一而再再而三的继续前行则理无可恕。
主动造假:急功近利,风雨无阻。这种情况切记要禁止。
积极造假:追逐名利,几近疯狂。如有此想法则请君自行退出。
思想方法谈之三:国内和国外 1,国外水平高
正确的说法之一是,国外的总体水平比较高。
正确的说法之二是,国外著名研究机构的人员和成果的确水平高。错误的想法之一是,所有国外的研究成果水平都很高。要知道某些问题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思路截然不同,应用价值也有很大差别,不能一刀切。适合国情的做法才是有效的,这也是水平的体现之一。
错误的想法之二是,所有国外的研究人员能力都很强。要知道哪里的人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国外的机会虽然貌似很多,但真正得到锻炼并且锻炼出来修成正果的人也不会满大街都是,更不会一窝蜂似的都跑回到国内来。2,国内水平低
国内水平低在哪儿?这是很多如此感叹的人并未仔细想过的问题。中国人的脑子好使,其实我们在不少理论问题上的水平并不低,相反甚至还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我们所缺乏的,往往是先进的仪器、可靠的设备、高精度的装配、高质量的加工工艺,这些才会导致我们在不少领域虽然研究水平尚可、科技能力却非常低下。
国内水平低,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各自为阵,缺少合作。大量简单、低级的重复劳动,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投入来提高水平,这才是最可怕的一点。3,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灌水文章不少。为了完成指标以相互攀比,或为了压缩版面得到更多创利,文章质量的下降就日益明显了。
关系文章太多。有了关系就什么都简单了,利益平衡,相互照顾,正好可以解决各自的燃眉之急,于是手一松,鱼龙就混杂在一起了。
审稿人知识陈旧。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上网能力有限,难以核实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价值,甚至无法分辨方法和结果的可信。
选错审稿人。不适合的审稿人被指定,但出于爱面子的思想,国人很少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而是以恭维为主,造成低水平文章每每流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