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时间:2019-05-13 04:4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一篇: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前言】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总体兼善,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长篇古诗和绝句。他的诗歌,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优美,形成浪漫的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而李白诗歌形成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李白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并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字】 诗歌

浪漫主义

特征

原因

影响

【正文】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名家众多,佳作如林。而李白就是在盛唐文化下,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性格,浪漫的情怀,充分的体现了盛唐时期的人的性格和精神。李白是唐代诗歌的伟大旗手,纵观李白诗歌,其艺术风格多样,但是浪漫主义风格是其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原因以及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所遗留下来的上千篇作品,或雄奇瑰丽,变幻莫测、或豪迈粗犷,或想像新奇,或意境奇伟,或感情热烈,处处显示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代表着这一时代的主导风格。综观李白的诗歌,其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感情热烈、慷慨激昂,主观情感浓郁,处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诗缘情,诗歌是以表达感情为其创作动力和目的的一种文体,诗歌的感情真挚与否和其感人程度深浅,往往成为一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李白是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起,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让人震撼。无论是济苍生、安社稷的鸿鹄之志,功成身退,不求名利的隐士情怀,还是身处困境、仕途不达的悲苦郁闷,权小当道、遭谗被谤的愤恨不平,以及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豪侠之气,他都在诗中表达。他深信自己的才智,多次将自己比作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的局面,李白以谢安自比,以表达了自己的胸襟和抱负。李白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如:他在出现平坦仕途、功名有望时,就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在出现仕途坎坷,这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时所产生的悲苦郁闷之情也夹杂在他的诗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在不愿趋炎附势时就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还有在他思念长安时就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李白诗中的那种炙热的感情、那种强烈的个性表现的非常突出,并带有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又如天马行空,变化莫测,情感之所至,诗之所至,一泻千里!再如《将进酒》: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诗不仅感情充沛,而且主人公的情绪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诗人就是以感情的变化来贯策始终,甚至韵律的缓急,句型的变化,都与李白的情感相联系。全诗都随着这种感情的变化而奔腾向前,给人一泻千里的感觉。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从这些诗中不难看出,李白就是一个能把外物随时随处为我所有,抒发强烈主观感受的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有一种天马行空的轻灵飘逸,也有江河般的激情豪迈,这无疑是给李白的诗增加了一种浪漫主义色彩。

二、独特的艺术手法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又一特征

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掺杂著离奇的幻想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这也是李白浪漫主义的特点。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离奇的。他往往发想无端出其意料,匪夷所思。这种奇特的想象随情感的流动而变幻莫测,使人读了就仿佛走进了神仙境界,处处是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中,李白充分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在孤独寂寞的“独酌”时,与“月”、“影”相亲的情景。他不仅把明月、身影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和炽热的情感,还把明月、身影“人”化了。整首诗李白想像着与月影的交谈,把他们当作朋友,彼此的感情很合拍,这样的描写李白是第一人。同时,通过想象自己独酌时的与月、影的同歌共舞,充分表达出李白在现实政治的压迫下,极欲摆脱孤寂之苦的情形,也展示出李白的那种豪放不羁的思想情感。李白的诗大多数都用了这种想象,他给作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李白正是以非凡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篇又一篇的浪漫主义作品。

李白诗歌中除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外,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也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如《秋浦歌》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这是极度的夸张;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又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瀑布从高出奔流而下的壮丽景象,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气概。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载”没有“黄河可塞”这样夸张的比喻,突出阵亡将士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我们再来看在这一方面最就代表的《蜀道难》: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全诗通篇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开篇,突出蜀道之难。接着从蚕丛鱼凫说大到五丁开山,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使“六龙回日”,大门回转;冲波逆折,极尽夸张之能事。接着又以黄鹤、猿揉、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扶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极度的夸张,在诗中重复的出现三次;成为全诗的中心。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由此可见;李白诗中的夸张是奇妙而大胆的;正是这些奇妙而大胆的夸张增添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夸张式比喻与他离奇的想象力相结合,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些自然事物,同时,也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增添了一特征。

(三)体裁、语言自由解放也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

在格律、体裁、语言方面都非常自由解放。这也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体现。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渌水曲》都清新、自然,当然也有语言豪放雄健、长短错落的,如《行路难》《古风》等。李白的乐府诗也与以前的乐府诗有所不同。李白打破了传统乐府诗的赋体叙事的写法,他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了乐府诗中,形成了一种韵律跌宕舒展、句式参差错落的形式。如《蜀道难》这首诗采用的是以七言为主的长短错落的乐府体裁,语言奔放富于变化,在乐府诗的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诗中采用散文式,句式随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有三言、四言、还有九言,甚至式十一言,参差不齐,形式多变。此外,全诗的用韵及平仄变化也很完美。这种参差错乱的句式便于表达丰富、复杂度、多变的情感。

李白的歌行,语言和形式更加的自由奔放,它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其感情。诗中的抑扬顿挫、不讲平仄、不讲对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格式。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它在体裁上突破了以往的留别试,全诗没有一点伤感惜别,而是借“别”来抒怀,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政治势力的蔑视。在句式上,也是错乱杂乱、参差不齐,这充分体现出了李白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体现出了盛唐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这所以形成浪漫主义风格,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时代、生活环境对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一说到李白就会有人想到杜甫,因为“李杜诗篇万口传”嘛!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也使用笔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卷,逐步攀上现实主义高峰。而李白呢?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的“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强盛而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特点。以

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生活日趋奢侈糜烂,政治黑暗,奸臣当道,苛捐杂税多,各种社会矛盾并存的时刻。李白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抱负,追求建功立业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次又一次险境,当李白一次又一次失败,内心极度痛苦的时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感到从政报国道路的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时,李白只能把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借助于想象、梦境等非现实主义即浪漫主义表现出来。

因此说,时代和生活环境影响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二)儒、道、侠三种思想对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李白又“济苍生”“安黎民”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但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难免不与道家的厌世思想合法,而游侠的思想又使他种诺轻物,轻视传统,养成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的作风。这是魏晋开始以来人的觉醒与发展,同时,也是盛唐的精神上升的标志。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无为”,庄子 “无用” 的思想,厌世、孤傲的风格在李白身上可找到影子。这种道家思想影响又有着双重作用。一面是狂放不羁、大胆追求、热切的寻求个人自由与人人平等。另一方面是表现颓废避世的一面,一味地求山访道、喝酒取乐、脱离现实,将道家那种及时行乐的因素代入到他的诗中,无形中消弱了他的浪漫主义。

再来看看尚侠思想,李白虽然有时自称为儒生,然而却不甘做一个皓首穷经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儒生,他对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视。他所深深倾慕着的,是古代侠士们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所奉行的游侠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也正养成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个性的原因,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种独特的思想使他的诗歌创作中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这三种思想也促进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使它成为浪漫主义伟大旗手。

(三)借鉴和继承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优良传统

李白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影响十多方面的,发扬屈原爱国精神和不屈精神,继承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神话传说,奇特想象重视民族遗产方面,他都和屈原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都在题材构思上和屈原一样,他对六朝文人的作品也很认真学习,他效仿魏晋诗人的思想作品,如《蜀道难》、《将进酒》等,显然可见有从鲍照那里吸收了纵横驰骋、雄健奔放的特色;李白的写景诗和五言绝句,如《望庐山瀑布》、《秋浦歌》等,明显是深受谢眺诗歌清新秀丽特色的影响。

正由于李白在诗歌创造上善于向多方面学习,吸取多种营养,充分继承前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才能使他的诗歌取得如此崇高的成就,才能把唐代诗歌推向空前的繁荣。

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影响

李白诗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独特的诗歌创作机器天才的大手笔,征服了在他之后许多文人和读者。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几乎达到了“家家有之”。在他之后有许多文人从他诗中吸取成分。如: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再如陆游一批文人他们将浪漫主义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天才作家,其诗歌丰富离奇的想象,热烈激昂,潇洒不羁、使读者读起来有浪漫的激情。他对后市影响也很深,而我们也应该学习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气度、胸襟,以及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这一切都奠定了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参考文献:

《李白诗集》内蒙古出版社2010年5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第一版

《唐诗三百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1991年3月第一版

《唐诗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第二篇: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特色。全文通过分析“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探寻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论述李白诗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想象方式”,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概而言之,李白狂放不羁、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他的诗歌激情奔放、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我国浪漫主义这面传统的伟大文学旗帜在唐诗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恣意挥洒。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独有的人格、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2、李白的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表现

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顽强地表现自我、执著地追求理想是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要表现。

李白所表现的自我,反映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特征和英雄主义的时代精神。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①,幻想着有朝一日“直挂云帆济沧海”②,至死不失“大鹏飞兮振八裔”③的志向。一方面,他敢于“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④;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了他与杜甫、孟浩然、王昌龄、汪伦之间的诚挚而深沉的友谊。

其次,李白豪迈放浪、遗世独立的个性特征在其山水诗中表现得也非常突出。

受其豪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制约,李白更喜爱壮美、宏大的景物,如椽的巨笔力重千钧,充满浩瀚的气魄和恢弘的气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⑤《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⑥⑦不复回。”《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一支规模宏大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瀑布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纯任天心、不耐拘束的个性特征。当然,在有些诗作中有时不免流露出诗人

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⑧

诗人熔铸神话传说,驰骋瑰丽的想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其高洁人格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李白继承了屈原诗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创作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名诗篇。在这些诗篇中,神话传说的熔铸、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对国民现实的高度关注,都是和屈原的诗篇是一脉相承的。

2、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借鉴

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借鉴颇多,他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进展,李白则熔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

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⑨

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特点,深得乐府民歌韵味。这种语言风格更突出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许多成就,并和他纯任天心、追求自由的个性和气质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的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触即发、发则不可抑、发则不可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结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丽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分写主客双方,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使豪放与天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了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和苦闷,于是出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大转折。诗人用奇特而又有创造性的比喻生动地显示出他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强烈要求,这是积极的精神追求。

但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又是一次转折。作者的思想由积极转入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

由以上分析可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诗歌思想感情激烈喷发、瞬息万变、波澜迭起的特点。诗一开头就平地突出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抛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

浪漫主义风格特色的绝妙体现。

通过分析李白诗歌的感情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和喷薄而出、瞬息万变的感情表达方式在其诗作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突出了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这也是李白放浪形骸、洒脱任性的个性和气质在其诗作中的具体表现。

(二)独特的想象方式

和充沛万变的感情表达方式相适应,李白的诗作往往具有神奇瑰丽、变化多端的想象。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又一特色。

1、想象的神奇瑰丽

李白的诗篇往往发想无端,如香烟,如秋岚,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这在他那些描写名山大川的诗篇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使这类诗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李白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的山川,特别适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也特别适合表现他那丰富多彩、落于天

11外的想象力。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其中对梦境的描写是他丰富想象力的有力体现。

诗人一入梦乡,便立即进入一个神幻空灵的境界。“一夜飞度镜湖月”,在湖光山色的照耀下又飞到了剡溪。诗人欣赏着优美的自然

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夸张描述,作为全诗的骨干。

《蜀道难》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李白的胸怀、性格在这里得到了更充分的表现。

2、与现实性主题的紧密结合

李白的诗篇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但是,李白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绝对不是单纯地为想象而想象;不然,他的许多诗篇的艺术美就会大打折扣。其实,李白诗歌想象的丰富性里面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性主题,这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在诗中,诗人以很大的篇幅,描写、渲染、铺排仙幻的境界,其中的时间、地点乃至人物的行踪都是不现实的。诗人一会儿置身于深林之中,一会儿飞临层巅之上,一会儿攀登天姥山,一会儿又到了洞天福地,忽而鸡鸣欲曙,忽而天暝昏暗,一下子又出现一个青冥浩荡、日月并照的奇异境地。这些丰富的、非现实的想象情节使诗篇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是,在这些光怪陆离的想象情节中隐含着深刻的现实性主题。为了理解这一点,我认为需要结合李白本人当时的经历和当时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到京城长安。但唐玄宗所赏识的只是他的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因命其供奉翰

注释:

①李白:《将进酒》,[清]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79页。

②③④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临路歌》,《玉壶吟》,朱学勤主编《唐诗·宋词·元曲鉴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10页,第137页,第126页。13[清]蘅塘退士:⑤⑥○《唐诗三百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50页,第78页,第51页。

⑦⑨朱学勤:《唐诗·宋词·元曲鉴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66页,第130页。

⑧吴兆基,武春华:《中国古典文华精华·楚辞》,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84~85页。

11[清]蘅塘退士:⑩○《唐诗三百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版,第52页,第50~51页;下文在分析论证中所引这两首诗中的诗句,因出处相同,不再一一作注。12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69~170页。

梁忠礼

2008年3月30日完成手写初稿 2010年2月5日修改,输入电脑

第三篇: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元稹说李白的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这正道出了李白诗歌的这种豪迈而奔放的气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描写客观事物,表现出不可羁勒的力量。如诗人笔下的黄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这里,黄河奔腾咆哮,冲决一切,呈现出不可驯服的形象,确有“落笔摇五岳”之势。再如诗人笔下的长江和高山: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庐山秀出南斗傍。《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这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都表现出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不可阻挡气概。

(二)抒发主观感受,表现出强烈、炽热的感情。李白的诗往往直抒胸臆: 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时,渴望摆脱羁绁,腾风凌云,得到自由。他高呼:“大道 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摧残槛中虎,羁绁 上鹰,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 能!”(《

赠新平少年》);受诏赴长安时,他高兴万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长安三年无所作为,最后又受排挤,他在诗中大呼:“时清不及英豪 人,三尺儿童唾廉蔺。”(《醉后赠从甥高镇》);他憎恨权奸,诗中表达清除权奸的愿望:“何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他反对安禄山的叛乱,要求恢复祖国统一,就在诗中表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他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就写下了“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的沉痛诗句。

在李白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兴会淋漓、或嘻笑怒骂,种种强烈炽热的感情,汇成一股豪迈而奔放的气势,震动着读者的心弦。三)句法变化多端,不受格律的束缚。

当时律诗正在兴起,而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中,七律只有十二首,五律也为数不多。这并非李白不会写律诗,而正如清代赵翼所说,是“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他大量写的是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就是在这格律不严的情况下,李白也常常打破、突破了一般的规定。表现在句法上,长短错落,变化多端。如“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等。尤其是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李白决不使格律束缚感情,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 人推。”(《襄阳歌》)“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江夏赠书南陵冰》)这样便于诗人抒发感情,正如宋代曾巩在《代人祭李白文》中说:“又如长江,浩浩奔放, 千里一泻,来势犹壮。”

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一)丰富的想象。李白诗歌中,有大量的想象,有的诗通首是想象。现实事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物、梦中境界等等,在李白笔下,无不成为想象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诗人的想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意驰骋。而这种任意驰骋的想象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超现实的描写为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服务。《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这方面的典型。诗人借助梦境,开展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示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不开心颜”的斗争精神。又如,在《蜀道难》中借助历史传说和远古神话驰骋想象,着力渲染了秦蜀道路上奇险的山川,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与关切。

明月,是李白经常歌咏的对象。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于明月人格化和个性化。诸如: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是诗人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拜访一位姓斛的隐士时,将空中的明月想象成是含情脉脉、依依不舍与自己随行的同伴,以此衬托出诗人与斛士之间的深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在自己受到打击,政治失意,感到孤独时,把明月想象成为自己的友人。(二)奇特的想象

李白诗歌中的想象往往出人意表,新颖不俗。但出人意表又入情理之内,新颖不俗而不流于怪谲。试看《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诗中想象纪姓老人死后还应继续酿酒。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但诗人却像真有其事一样,执著地继续想下去:夜台中没有李白,你卖酒给谁呢?这种想象好似出自一个天真的孩子,确实奇特新颖。但正是这种想象把老人“善酿”的形象,诗人与老人的深厚情谊,特别是老人死后,诗人对他的怀念都深刻地表达了出来,完全合乎情理。

三、大胆而恰切的夸张

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从那大胆而恰切的夸张中,也表现出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李白在《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来叙述北方雪大天寒。鲁迅先生就此句作了说明“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鲁迅全集》第六卷185—186页)这就是艺术中夸张与真实的辩证法。李白那些优秀诗歌中的夸张,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真实,恰恰相反,他总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因此,往往越是夸张,现实生活越是表现得深刻、真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之十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之二 “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夸张。前者以诗人自己的愁情之长为基础,后者以庐山瀑布之高为基础,不但没有不真实之感,反而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深长的忧愁和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李白在运用夸张手法时,非常注重抓住夸张对象的特点,使夸张本身与夸张对象产生内在联系,做到既大胆又不失确切。如: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后一句,诗人抓住远望江水波涛汹涌,如卷起堆堆白雪的特点,用“流雪山”来加以夸张,就更突出了波涛汹涌的阔大景象。

四、形象而生动的比喻

在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用水比喻感情: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可以看出,李白运用比喻,一是做到了形象:感情本来是抽象的,而诗人用滔滔江水或千尺深潭水来比喻感情,就把感情变成了可感可触的形象,鲜明地呈献在人们的眼前。二是做到了贴切:比喻与友人别情之长,绵绵无尽的流水正有长的特点;比喻友人送我深情,千尺潭水正有深的特点;比喻愁情不断,抽刀断水正有不可断的特点。这都是用与被比喻的事物有共用特征的形象做比喻,使比喻显得十分贴切。三是生动:形象本身就具有生动的特质。而诗人关于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人的丰富联想的形象作比喻,就更加生动。以“抽刀断水”比喻愁不可消,不仅突出了诗人的愁情,而且从“抽刀断水”的动作上,使人联想到诗人那激愤的心情、豪迈的气概等等,余味无穷。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白的诗中,还引用了大量典故。这些典故,一般也起着比喻作用。诗人把许多揭露批判最高封建统治者不便直言的思想感情,通过用典故尽情地表达出来,而且这些典故能够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往往比直言表达来得更深刻,更有感人力量。例如《古风》之五十一中,就用殷纣王暴虐、楚怀王昏庸的历史传说,比喻唐玄宗的统治。虽未直言,但人们从关于殷纣王和楚怀王的历史传说中,就会联想到唐玄宗的统治该有多么黑暗混乱,昏庸腐朽。

五、清新而自然的语言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又都是通过他那独特的清新、自然的语言而表达出来的。李白主张写诗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正是他自己诗歌那种清新而自然的语言风格形象化的概括,也正是他学习民歌语言风格的结果。如: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

语言朴素简洁,不假雕琢,又活泼生动,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味,但他又不是单纯地以民歌语言为模式,而是经过加工提炼,既不失民歌语言的本色,又有含蓄精炼的特点。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回一叫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

初看如脱口而出,明白如话,但若深入下去,便觉意味隽永,经过千锤百炼,使清新而自然的民歌语言的风格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李白的七绝也体现了这一语言特色。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再如《早发白帝城》脱自于《水经注・江水》。我们于此对照一下:《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后传响,哀转久绝。”这是一段优美的散文。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了李白的笔下成了一首优美的诗。语言之清新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

第四篇:浅谈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飘逸风格(任飞)

浅谈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飘逸风格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9级6班 任飞)

【摘 要】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诗圣杜甫的这首诗,寥寥数语,将诗仙太白的诗风表露无遗。提起太白,紧随而来的想必就是人人都熟稔于心的那一首首飘逸不群,狂放不羁的诗篇!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将进酒,杯莫停”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太白的诗,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见证了盛唐的繁荣与千古诗仙的成长,纵横驰骋、腾挪变幻,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吸收与创造。诗中的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现和进一步的发展,浪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并且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基调奋发向上,以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无可比拟的手笔极大地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视野。可以说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千古,永彪史册。

【关键词】 李白

飘逸诗风

构成 原因

有人评论李白,说他充满了天真。也就是说,李白诗一个活的坦率、洒脱的人,他面前的世界,无不美好又无不令人沮丧,而李白和李白眼里的生活,却又是一泓清泉,一江春水,晶莹透明而又活泼奔流,一直是追求着美好,更重要的是表现出真切而不虚妄,实在而不渺茫的世俗难以逃脱的境界。可以说,李白是一个表里如一,坦荡透明的人,李白的诗即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用古人之言,飘逸就是“落笔生云烟”(欧阳修),“万象奔走于笔端”(范传正);就是“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李调元);就是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读者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振奋,轻松舒畅,超脱开阔,浮想联翩。他生活的时代,既有《诗经》《楚辞》、三曹二谢、陶潜、陈子昂等诗作可以直接借鉴,又有诸子百家、《史记》等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儒、佛、道世界观的广泛传播,加上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一百多年来的稳定发展,造就了富于创新、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盛唐气象,等等。因此说,李白飘逸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并非偶然所得。

一、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是飘逸呢?李白流传至今的诗作,无非是一些文字材料,所谓飘逸,也就是读者读了这些文字材料之后产生的一种美感了。飘逸这种美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古人有不少论述,稍加综合、分析,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范传正、晁公武、欧阳修、徐积等感觉到李白诗歌“万象奔走于笔端”;“手下忽然片云飞,眼前划见孤峰出”;“李白笔下生云烟”;“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笔锋缥缈生云烟,墨骑纵横飞霹雳”;“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古人叙述的这些感觉,在美学上可以归之为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

云霄”,是实写,而李白却是这样写的“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开始是“长号”,比杜甫的“哭”,更加激烈,后来是泣尽以血,嗓子已经“号”哑了,哭不出声来了,比杜甫的人物更惨烈。这样一比,不能不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文学修饰丰富多彩

比如其活用对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上有无花之 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不避重字,不管平仄格律,合适就用,读来活泼顺口,又有巨大的气势,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把李白的飘逸诗风的构成归纳为率真豪放的情志,平易自然的句子,巧妙的夸张与对比,超凡脱俗的构思,鲜明强烈的修辞等。

二、李白飘逸诗风的成因

对李白诗风的认识,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也有其必然的因素。也只有对形成的原因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李白诗风的精神内涵。本人认为李白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以下重要因素:

(一)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繁荣景象是李白诗风形成和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切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于意识,存在决定于精神。研究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及文学现象,首先就要考察其依赖的物质基础,因为任何文学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归根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和统治时期最长的王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其疆域之大、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甚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定的时代孕育着特定的风气。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性,使得大唐帝国逐步的形成并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李白生活在一个文化交流与繁荣的时代。作为被这个时代孕育的诗人,李白像一颗巨星从大唐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俯视天下。他在盛唐时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所谓 “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也正是他得以成长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争求自由的精神,便形成张扬的个性,高亢的性格,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豪迈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文化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淋漓的写照。

特定的时代必会有特定的文化,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李白乘时代之风,翱翔于诗坛,因而他的诗风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的格式,没有依傍,笔法不定,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境地,也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积极向上的所富有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

从26岁起,李白就踏上游历的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但屡遭失败。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一时期是就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权贵们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愤懑和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被迫离开长安。虽然他觉得极端痛苦,总是在那里挣扎、抗议、奋斗,但仍然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在这一时期他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愈演愈烈。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他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远大抱负。

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但“穷则独善其身”思想不免与道家厌世的思想合流,游侠的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养成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旷达的作风。

李白深深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无为”,庄子 “无用” 的思想,厌世、孤傲的风格在李白身上可找到影子。这种道家思想影响又有着双重作用。积极的一面是狂放不羁、大胆追求、热切的寻求个性自由与洒脱。森严的封建礼节和庸俗的社会关系使他窒息,黑暗的社会中找不到出路,所以便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急切地追求着个人自由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消极影响是表现颓废避世的一面,一味地求山访道、饮酒作乐、脱离现实,将道家那种人生如梦及其行乐的消极因素带到了他的诗中,无形中削弱了他的浪漫主义表现力和感染力。独特的经历也造就了他独特的思想,而独特思想又造就了诗人独特的性格。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李白身上以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就导致李白思想的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求仕与隐居思想行为的交织与融合。天地之道,得之于心,然而吐之于文章,这就是李白的诗歌特有的特点。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种独特的思想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极大地批判现实主意力量。

李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风旷古绝今,并且在中国文学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中独树一帜,开创了继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这是众多主客观因素在诗人身上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更是诗人扩大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浪漫主义的手法的必然结果。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也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的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之”,韩愈、孟郊等名家都大力赞扬他的诗歌,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的启发,辛弃疾、高启、龚自珍乃至郭沫若等大家也莫不是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养料、丰富自己。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不愧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萧本雄.《诗坛奇才李白》.吉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8年01月.6-

第五篇: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模版)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一位盛唐诗坛里不得不看的风景,其诗豪放飘逸,想象瑰丽,代表着诗坛里的一座高峰------浪漫主义。其诗句风华绮丽而又巧妙的熔铸为高大古雅。其人桀骜不驯,放任却又不随波逐流,一身追逐自由却又有安邦定国的宏愿······同时在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空前鼎盛的时期,大唐国威远扬,辐射周边,但同时又隐藏着没落与衰败的暗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自身宏愿碰撞之下,孕育了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诗歌气息。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一)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元稹说李白的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这正道出了李白诗歌的这种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如诗人笔下的黄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这里,黄河奔腾咆哮,冲决一切,呈现出不可驯服的形象,确有“落笔摇五岳”之势。再如诗人笔下的长江和高山: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都表现出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不可阻挡气概。

(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李白诗歌中,有大量的想象,有的诗通首是想象。现实事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物、梦中境界等等,在李白笔下,无不成为想象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诗人的想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意驰骋。而这种任意驰骋的想象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超现实的描写为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服务。《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这方面的典型。诗人借助梦境,开展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示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不开心颜”的斗争精神。李白诗歌中的想象往往出人意表,新颖不俗。但出人意表又入情理之内,新颖不俗而不流于怪谲。

(三)大胆而恰切的夸张

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从那大胆而恰切的夸张中,也表现出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李白在《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来叙述北方雪大天寒。鲁迅先生就此句作了说明:“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鲁迅全集》第六卷185—186页)这就是艺术中夸张与真实的辩证法。李白那些优秀诗歌中的夸张,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真实,恰恰相反,他总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因此,往往越是夸张,现实生活越是表现得深刻、真实。

(四)形象而生动的比喻

在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用水比喻感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可以看出,李白运用比喻,一是做到了形象:感情本来是抽象的,而诗人用滔滔江水或千尺深潭水来比喻感情,就把感情变成了可感可触的形象,鲜明地呈献在人们的眼前。二是做到了贴切:比喻与友人别情之长,绵绵无尽的流水正有长的特点;比喻友人送我深情,千尺潭水正有深的特点;比喻愁情不断,抽刀断水正有不可断的特点。这都是用与被比喻的事物有共用特征的形象做比喻,使比喻显得十分贴切。三是生动:形象本身就具有生动的特质。而诗人关于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人的丰富联想的形象作比喻,就更加生动。以“抽刀断水”比喻愁不可消,不仅突出了诗人的愁情,而且从“抽刀断水”的动作上,使人联想到诗人那激愤的心情、豪迈的气概等等,余味无穷。

李白在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不仅是他的前人,即使是后来者也没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浪漫主义诗歌,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原因

那么李白豪放浪漫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当然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我认为,这是在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思想性格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形成大的。

(一)特定时代与政治环境的客观影响。

李白(701——762)生活的时期主要是所谓的盛唐时期,此时期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表面上是莺歌燕舞,鲜花着锦。盛唐气象犹存,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只不过在风雨中强装微笑罢了。但生活在此时的士人无不视本朝为有道之邦,天朝上国,因而,无论是争取金榜题名,还是探寻终南捷径,人们对这个富有魅力时代没有失望。学而优则仕是知识分子的最高愿望。而要做官则必须经历许多与善良本性冲突的事情,使内心失去宁静和平衡,作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李白不可避免的拥有这份心,但不一样的是他敏锐的感受到了大唐帝国大厦将倾的危险,他在挣扎——虽然也感到无力回天,但背负着对国家和名族任务的沉重责任,也只有企图以更为直接的现实思考和政治批判来

李白的主要诗歌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自由奔放,明白晓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也是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无奈反抗。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世与高蹈之间。他在《行路难》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便表达了这一矛盾。既然“我独不得出”,为什么又说“大道如青天”呢?这正是盛唐时代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统一在这个时代,也统一在李白的身上。因而,李白在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同时,竟又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高亢歌唱。

正如《尚书·舜典》中所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特定的政治环境深刻的影响了李白的理想追求,从而决定了他诗歌的内容和思想,也影响了他诗歌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诗风,是时代造成的,就他的经历来说,是他的不幸,就他的文学成就来看,则不失为文坛大幸。诗格与人格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李白以他崇高的人格与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生活的意志,培养着人们高尚的情操。李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他作为诗人的率性也使他们难以在这个时代,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其实,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二)特殊文化的深刻影响

作为盛唐知识分子,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李白一生要“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自视很高,他常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他不屑走一般士子所走的科举做官道路,而是一跃而为宰相,实现政治理想后又功成不居,“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入世”与“出世”中达到自由适意的人生理想,“入世”与“出世”都统一在对自由追求的大目标下,实现自我追求和追求自由在他身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李白的独特之处。而当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精神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化自然和仙境的美好,以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求得精神对现实的征服。

李白思想的主要倾向属于儒家,但他的世界观和美学观却深受道家——老庄哲学的影响 李白广泛吸取了历史文化遗产,融合百家之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面貌。他的思想是复杂的,而不是单纯的。各个不同的思想侧面,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李白。儒家的仁民爱物的思想,使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使他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家的愤世精神与自我追求意识,给了他批判揭露现实,揭露统治者的勇气,使他注意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种种迹象和隐藏的种种弊端;墨家任侠的博爱精神,使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纵横家的胆识和博辩,使他敢于“戏万乘若僚友,视壽列如草芥”(《李太白碑阴记》苏轼);兵家的机敏权变和释家的空灵超脱,则给他的诗歌增添了纵横变换和空灵玄远的意趣和色彩。但李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深刻的诗人。如道家的出世思想,愤世精神及与大自然的亲和力等深刻影响了李白。总之,李白兼蓄百家,为我所用的自由开放思想及热烈追求光明理想,勇敢批判现实的斗争上说,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又具有他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文化传承上说,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已然的悲剧命运——特殊身世及社会经历的潜移默化

古籍云:“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梁武昭王王嵩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可知,李白身世难明,虽自言为梁武昭王之后,但无任何实据。而也正因为如此,他自小便有身受治世恩惠之感,便有建功立业,扬名天下的抱负,正所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李白诗一个很浪漫的诗人,任侠仗义,痛饮狂欢,喜游览名山大川,又藐视功名权贵,还喜欢求仙访道,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等。的确,在李白身上确实有这些浪漫可爱的性格,但他性格中还有更重要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扶社稷,济苍生,建立功名,积极用世,然后像范蠡,张良那样功成身退,隐逸山林,泛舟湖海。这也许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主要人生目标。

正因为如此,李白从青年时代起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并有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自幼在巴蜀长大,博览群书,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在开元十二年,二十五岁的李白满怀政治豪情和建一番功业的理想,离蜀东游,广有游历,遍交天下朋友。这一切对李白奔放自由的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不久后李白便入长安求仕。然而,政界的倾轧与官场的腐败,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马上使李白陷入了难以侍从的困顿中,李白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他的感情也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李白桀骜不驯,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好豪饮,好游仙,好游侠,做过隐士,也受过道籙。时而纵论王霸大略,时而又混迹与渔商,前不久还挥金如土,转眼间却又囊空如洗。中年时有破格召见,有“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与前。”后有“力士脱靴”,“才人研磨”,三年后又“赐金放还”,暮年“永王幕府”之事。这些戏剧性的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造就了李白的性格,使他的人生理想即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这表现在诗歌中,则是在和谐的意境中加入了一些不和谐的成分,使诗人那桀骜不驯的气质和愤世嫉俗的情怀,同环境的险恶,仕途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冲突,使诗的意境也便随之而波澜起伏,动荡不安。其气魄之宏大,言辞之激烈,是前所未有的。

李白,在仕途上的挫折,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是困扰他终生的重要问题。李白作为诗人,他的思想,情操,文学才华,都是通过他的诗歌来展示的。诸多的困惑与无奈,构成了他丰富的人生,形成了他诗歌独有的韵味,而李白诗歌的丰富性也由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作品中的复调及变换的情绪得以体现。在当时,他只能为今不如昔的世道,为生不逢时的自己和所有的治世贤人,以及为他永难实现的理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无限的激情冲破有限的形式,唱出一曲曲悲歌来。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伟大的作家在创作中,总是有两股激流,一股与他们当时的时代运动相混合,另一股则蕴藏的深得多,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愿望和需要。直到现在,它还滋养着新的时代。”(《法国作家论文学》),无疑,李白所代表的诗歌高峰正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愿望和需要。

下载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共五篇]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李白在积极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面对这个乱......

    李白诗歌的风格

    李白诗人的诗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李白诗人诗歌的风格,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李白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范文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摘要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无疑是被人们熟知的最伟大的一个。他的诗中既有侠肝义胆的豪气,又不乏仙风道骨的浪漫之风,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含......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摘要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禄宏林 摘要: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 一、李白的生平。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禄宏林 摘要: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 一、李白的生平。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表现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概述 李白诗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