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洼兴镇中心小学
蔡一伦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经哈尔滨市教育科学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哈尔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德育课题。现根据《哈尔滨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开 题论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请予审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班级教学”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先提出并开始实施已近400年,它相对于“个别学习”可以更经济有效地培养人才。但是,这种课堂教学却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独创性。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深深感到:当今的课堂教学越发暴露出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与发展的弊端。课堂教学中“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体验”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教育的个性化与个别化,阻碍了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为适应这种趋势,学校教育的时空范围已做了很大调整,尤其是在办学规模上逐渐趋向小班化。
小班化是相对于大班化提出的,除了人数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充分、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增长知识。目前关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仅停留在学生数的设置、教室布置、座位组织形式等外在的因素上,未真正深入、未涉及教学本质。学生参与教学是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参与的有效程度则是课堂效率的直接体现,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些课堂对理念领会不够深刻,出现了课堂热热闹闹,实则收效甚微的现象,课堂是活了,学生表面上是参与了教学活动,但离教学目标的达成,离学生真正的发展还有相当距离,学生参与的效率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这样的课堂在平时、甚至是大型教学竞赛中并不少见。
我校自创办以来把小班化教学作为办学特色之一,为我们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为进一步,发挥优势,凸显特色,为此我校计划通过“小班化教育中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参与策略研究”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打造我校质量品牌。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参与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形式,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参与的我们都可以研究,在众多的方法中通过实践比较总结出最能适应学生、课程、教师和小班化教学的经济、高效的教学策略,即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其理论依据是:
(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教育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80年代提出了“学会关心”(1987年北京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90年代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做人”(《学习──内在的财富》)。前两个理念关注的是人类或者说人类社会,而后者关注的则是个体的人。人的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21世纪是一个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素质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是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培养其主体性的必然,因此,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三个问题:一是目标问题;二是参与问题;三是评价问题。目标问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参与问题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评价是检测“学到没有”、“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怎么学”不只是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观问题。我们常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然而,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就谈不到学生发展。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就谈不上教师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循循善诱”四个字,而教师是否做了循循善诱,主要看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也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那就谈不上主体地位。当然,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因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参与这个切人点。
(三)学生参与教学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不是教出来的,只能在主体的自主参与中生成。参与既是教育的条件,又是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参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同化与顺应,以实现认知平衡。因此,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认知发展。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清楚,参与不仅是发展认知的条件,更是培养健康情感、良好个性的目标。参与意识、参与精神、参与能力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全部实行了小班化教学,教学的设备、教师素质都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比较好的保证。为让这一课题发挥整体效应,我们让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老师参与研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研究适合学生、适合学科、适合教师的有效策略。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参与能力不断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学科的教学策略不断丰富;随着实践的增多,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课程、教师的不断提高必将带来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跨越。
在研究中始终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活动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小班教室空间增大的优势,提高学生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生生间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寻求适合本年级学生、本学科的有效的策略,形成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研究过程: 2010、10-2010、12 做好课题的组织和准备,争取立项
蔡一伦 2011、3-2011、7 2011、2-2015、6 蔡一伦
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观察、调查、个案、总结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察、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各阶段具体的研究方法为: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第二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本课题研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抽调教学业务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班与对比班的老师。课题组的成员都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蔡一伦
负责组织领导,落实措施。负责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及撰写实验报告。
指导各子课题开展研究
赵艳伟 综合研究,总结成果、推广经验、结题
副组长:
赵艳伟
负责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及撰写实验报告。
成员:
李
鹏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宋军章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王
红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郑有才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曹云微
郭艳辉
王红春
李
敏
王晓娟
李亚琴
李盛义
贺
华
郭占新
季艳丽
张慧英
许丽丽
鲁艳英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第二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
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吃透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同底数幂乘法”,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进行计算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想当时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三、正确处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 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地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成员中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分式方程的应用》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读题,二是写出算式,三是说出解题思路。四是作出评价。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利润问题,上网收费问题,联系身边的例子给学生讲课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讲解灌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上所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三篇:促进中职学生英语课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中职学生英语课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政治英语教研组
《促进中职学生英语课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执
笔:仇文敏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各行各业需要越来越多“既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课程都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很好地开展。英语作为中职学校基础学科,无论是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老一套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习惯于单向的知识传播。整节课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单词、课文、句型、练习,学生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没有自主性,也没有时间对所听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逐渐消失,学习的乐趣也就无法体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根本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中职生源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对教师设计的很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学生往往不敢参与进来,或者直接不参与小组讨论,没有团队合作意识。基于这一点,中职学生英语课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应运而生。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英语学习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育界的很多研究者对外语学习策略进行大量的研究。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是: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外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把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可以促进学习潜能偏低或智力发育迟滞的学生的学习,减少他们学习中困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可以借鉴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2、发展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学习,以便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3、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
教师研究学习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对外语学习策略的了解和运用也能促进教师自己外语水平的提高。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学基础。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教育学基础就是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求学生。
2.心理学基础。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就是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愉快的满足,在意志上得到锻炼,进而完善人格。
3.哲学基础。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
4.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基础。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教育思想基础是让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完善本课题的操作模式。
2、弄清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程度。
3、探索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基本策略。
4、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优化小学英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六、研究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1)全面发展:是对学生进行品德、知识、身体、心理全面的教育,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2)全面设计:为学生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多彩、自主的学习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2、和谐原则:具体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管理的和谐、发展的和谐。
3、主动性原则:毛泽东同志历来反对读死书,死读书,主张学生要学得生动活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气、有创造精神,并能自觉遵守纪律,有主人翁责任感的一代新人。主动来自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只有主动才能生动活泼,才能产生乐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原则是指在实施学生学习时,必须从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
七、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3月)
学习理论文献,寻找理论依据,明确实验目标分析,提炼先进理论经验,提出实验假设,完善实验方案设计。
2、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8年5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3)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实验效果作出评价,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4)根据实践经验和已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操作体系。
3、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
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实验报告。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姓名 学校 职称 专长 分工
组长:周*娟 实验小学 小一 英语教学 全面负责 组员:庄秋敏 魏塘镇中心 小一 英语教学 实施计划
朱苹芳 姚庄小学 小一 英语教学 实施计划
徐 燕 大云小学 小一 英语教学 实施计划
柳金玲 干窑小学 小一 英语教学 实施计划
第四篇: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糖坊中心小学:吴世方
作为一名课题组成员,参与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以两年多的时间,通过与课题组其他成员研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所学先进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颇有收获,现将对本次课题研究所得做如下阶段性总结:
一、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我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潜能发展的巨大可能性,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让学生获得人的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体会到自身学到知识的满足,激励学生正确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并通过自我努力完成自身优势素质的培养。
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增加课外阅读量,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群体合作中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学生正是这种克服困难的努力中得到加速发展的。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因而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新归知识联系起来,用原有知识同化新的知识,是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使学生的自主精神与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好、感悟的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整理的情况)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专心致志十分投入,我在深入了解学生讨论情况的基础上,有序的安排了学生的汇报交流。。。
从学生汇报的内容看,学生构件的网络越来越完善。这节课我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辩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我构建知识的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关注学生发展,开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教学就要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又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新的参与,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我在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多多回答问题,不要怕错,我从众多的结果中挑出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从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逐步发展年,依次提高的。其中有些学生的认识是逐一发展的,有些学生的思维是跳跃发展的。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顾及低水平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帮助他们。这样组织学习过程,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时间使我深信: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舌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通过对十二五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的参与过程所总结出的一点浅见。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流,以发展的目标为主线,通过这样的自主性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体现在:效率高、效果好、效益佳。
1、效率
2、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效度的评价。
学生应获得什么?这节课获得了什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高度没有(知识、技能等)?
3、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师生从中获得收益吗?)。
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要实现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以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条件,通过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有效教与学的目的。
三、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
1、教学观念陈旧、保守
①、强调教师为主,忽略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角色)。②、过重强调教授法或习惯了教授法,而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③、不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不尊重学生(把课上完了事)
2、课堂氛围不好(或者说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不好)①、师生关系不够好。
由于诸多原因,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适应应试教育,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加之教学目标的偏差(分数是练出来的、反复机械训练、作业又多又难„„),“熟能生巧”逐渐变成了“熟能生厌”,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长期下去,轻则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重则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抗心理„„(由于教师批评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等过于严厉或“恨铁不成钢”,或语言、行为有伤斥学生自尊等行为而引起),学生心理难以接受,师生心灵不相融,关系恶化。
②、班风不正,学风不浓。
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纪律差,课堂失控,“伪学习”状态严重。
3、教法、学法单一,教学装备差。老是那一套:看书、听讲、做作业。
4、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问题。
凡是教师责任感强,所任教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学生受益非浅。⑵、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跟不上时代节奏,职业化替代了专业化。①、学习过少。因班级人数多,本身工作量较大,作业批改量大,学习时间太少。
②、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提升。
如:语言不生动、气质欠佳、无影响和感染力。讲话无节奏感,没有趣味,不会微笑,关注学生太少(特别是现在好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上),板书潦草,字迹不规范,生理、心理知识浅薄。③、没有认真备课:有的教师不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方案、教案照抄,既无学法指导,也无活动设计体验。有的甚至这节课究竟让学生学什么?该教什么?都“模模糊糊”,还说得上什么知识点、生长点、增长点?也就是说,教师在用教材教学方面驾驭教材能力较差。“胸中无数”,怎么能上好课呢?既无趣也无味,长年累月,形成学生厌学情绪。
⑶、师生互动不强。
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
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教授对“有效教学”在理论上提出了诸多高见,笔者学了、听了受益匪浅,现将“有效教学”理论下移到教育教学最基层——课堂(小学数学)进行探索,因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课堂教学有效、无效上。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学生的学习生命活力越旺,学生的生命动力越激昂,学生的受益越多,或者说终身受益。故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提出 “五活” 拙见。
㈠、把教材盘“活”——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本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写或画在书本上的“死”的资源。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是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化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想方设法把“死水”净化为“活水”、“甜水”,这就需要教师把教材盘“活”,为有效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1、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
①、目标 ②、重难点 ③、知识点
2、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内涵、外延、纵横联系)。
①、熟知学生的起点、认知结构。
②、新知“生长点”(特别是新旧知识联结点)。③、新知“增长点”(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3、灵活处理教材的度,内容要适切。
①、了解学生学习新知必备的认知基础。
②、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新知、人数、内容及程度。③、哪些内容学生自学能学会或极个别人已学会,哪些问题需要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索?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或引导讲解?
④、通过哪些练习可深化教学内容(增长点),深化到什么程度?
⑤、教学知识准确无误。
⑥、面向全体学生:狠抓中间“大头”,决不放弃“两小头”。⑦、丰富教材内涵,力求有所创新。
4、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①、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和开放性的实践活动。
②、充分考虑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③、灵活处理学生课堂学习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5、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
教案设计要做体现“一个重点”、“两为主”、“三找准”、“四适度”、“五设计”。
①、一个重点:三维目标为重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②、两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③、三找准:找准起点、找准知识点、找准生长点。④、四适度:进度适度(点)深度适度(纵深)
广度适度(面)密度适度(节奏)
⑤、五设计:教案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具学具设计。
㈡、把课堂搞活——有效课堂教学的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好表现)、心理安全(不怕犯错、能宽容)、心理自由(想说什么就说)、心理满足(体验成功乐趣)的特征。“做为高级智慧生物,人生下来就有着自我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内在动力,而一个人能否得到最佳发展,则在于其潜能是否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下加以发掘和提升”。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学习和人文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使之想学、爱学、乐学。
1、创设生动有效的活跃的学习气氛。
如:开讲时采用——有趣的游戏,生动好奇的故事或奇特的活动,把学生的无形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想学。
2、创建民主、平等、自尊、互敬、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学生要喜欢老师。纪大海教授说:学生喜欢老师就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喜欢就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一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要赢得学生的欢迎,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气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品质,广阔、宽容的大气,平等民主的作风,勇敢坚强的性格,严谨治学的风格,渊博的知识,丰富有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法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你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爱戴。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烈辩论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友爱的关系,促进感情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自然地对学生唤醒、激励和鼓舞。
3、创设开放型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独立自主学习地有效活动。开放课堂上的时间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教师必须努力创新。
⑴、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体现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度)。①、参与的广度:指在班级中有多少学生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在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或回答问题,有多少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多少人参加主动学习。人人参与为最好。
②、参与的深度:主要反映在探究问题、探究活动的质量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层面高度,知识的内涵或外延上。
③、参与的自觉程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面要大。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凸现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⑵、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
⑶、把做的过程交给学生(实践、操作、体验)。⑷、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⑸、把评的义务赋于学生(自评自议、互评互议)。㈢、把教法学法用活——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定教、学路优先、学法优先、少教多学”的原则,采取“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的方法,把课堂转化为“学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1、选择合适的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重在难点、质疑处点拨和诱导。
2、放手让学生自学。凡是自己能学懂的让学生自己学或互相讨论学,探讨式学习,学生能自己思考绝不包办,学生能自己归纳、概括、总结出来的结论、规律教师绝不代替。
3、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巧用错例资源。
5、逐步消除“伪学习”状态。
㈣、把思维激活——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始终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穿针引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力、想象力、审美力、判断力、创造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核心问题就是要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思路交锋、思维碰撞、思想升华。
1、创设好教学情景,诱发思维热情。
2、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思考的深度。如: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为什么体积单位用“立方”,面积单位用“平方”?
为什么面积单位是100进制,体积单位是1000进制?
古人为什么把学生学习的地方叫“学堂”? “学生”的内涵是什么?
3、倡导学生质疑问难,自问自答,自己探索,大胆猜想、尝试。
如:学生学习《圆锥体体积》,教师演示“同底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有着3倍和 ”的关系”,生问:①、不同底同高呢?②、同底不同高的呢?会一样吗?引发探究的欲望。
4、设计开放型的习题,多元思考问题。
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式等。
5、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求异、创新思维)。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
6、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扩大思维的空间。㈤、把数学问题做活——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做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进行研究,发现其规律和知识后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学数学的目的和归属。如:“曹冲称象”,用了数学中的分解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古人制地图,运用了比例和比例尺的知识。
现代高科技领域里都运用了很多数学原理,如宇宙飞船上天,军事领域里的导弹、氢弹、原子弹的制造和准确发射等。把数学知识活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数学教材中特意编排了“解决问题”章节,就是把数学问题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