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步探索
(《幼儿园课程》学期考核论文)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步探索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地感悟、体验、投入、参与,使幼儿在获得各种知识、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同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生活化 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课程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而教育与生活是互动的,教育应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应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源泉,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比如:幼儿园生活就具有大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饲养角、玩具、图书及同伴、教师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趣味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以完整的生活为资源的,因而是整体性的,不是分割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孩子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这里,有孩子们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使他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如在组织“大树和小花”这一主题时,我们并不勾画春天的树木、花草、气候的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树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给自己的树朋友制作“身份证”,细致入微地观察芽苞苞的色泽、质地、形状。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花瓣儿鱼”的美妙遐想中,为“不高兴发芽的树”着急,为“去年的树”伤心„„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嫩芽、新叶的生长,他们像花瓣儿那样翩翩起舞,把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惊喜地发现:树和花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来源,是自己须臾不可离开的伙伴。进入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春天是美丽的,树和花是迷人的。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发展。
(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小班主题“轱辘轱辘”中,“汽车”“轮胎”“红灯、绿灯”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根据幼儿对“车轮”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不同,教师组织了多种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为深入,更为主动。于是,围绕“轱辘轱辘”孩子们展开了探索、讨论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课程的游戏化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参考文献】
[1]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黄敏.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年05期
[3]吴金红.引入生活.激活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中生活教育回归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4年07期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马春云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地感悟、体验、投入、参与,使幼儿在获得各种知识、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同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生活化 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 课程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而教育与生活是互动的,教育应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应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源泉,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比如:幼儿园生活就具有大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饲养角、玩具、图书及同伴、教师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趣味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以完整的生活为资源的,因而是整体性的,不是分割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孩子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这里,有孩子们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使他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如在组织“青蛙捉害虫”这一主题 时,我们并不勾画田野,草地,害虫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田野朋友草地朋友帮他们捉害虫,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把自己装扮成青蛙,为田野,草地捉害虫。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田野的怀抱里,沉迷在美妙遐想中,为“青蛙捉不到害虫”着急,为“被害虫吃掉的庄稼”伤心……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青蛙的高兴、学着青蛙的跳跳,他们表现出无比开心快乐,把夏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发展。
(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在一次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水彩笔、报纸,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说“我怎么没戴眼镜呢?”于是,马上有孩子给轮廓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点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错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围成一团。这就是生活中孩子的成长。
如小班主题“轱辘轱辘”中,“汽车”“轮胎”“红灯、绿灯”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根据幼儿对“车轮”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不同,教师组织了多种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为深入,更为主动。于是,围绕“轱辘轱辘”孩子们展开了探索、讨论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课程的游戏化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孩子正是以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全心全意深究自然界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立足生活化、游戏化,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河南省尉氏县限制幼儿园------马春云
2014年5月22日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永城市市直第二幼儿园 洪桂汝
人类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课程也同样来源于生活。现在,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园课程不能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它必须让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生活化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他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并能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在幼儿一日生活小环节随时都隐藏着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把握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实施教育。在小班的孩子学习《1和许多》之前,教师在发点心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1个点心筐里放着许多点心;做游戏的时候告诉孩子1只鸡妈妈在保护许多小鸡;看动画片的时候告诉孩子许多小朋友在看1台电视;等孩子对1和许多有了初步的概念时,在玩积木的时间教师拿出1筐积木告诉幼儿这有许多积木,让幼儿每人拿1块积木并说“我拿了1块积木”,拿完之后教师说“许多积木分成了1块1块的积木”;然后让小朋友把积木1块1块地放进筐里,引导幼儿发现1块1块的积木放在一块就是许多。数学教育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幼儿来说尤其不易理解,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点滴渗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有一次在春游后,我要求每个孩子以春天为主题画一幅画。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交上来的作品让我大吃一惊。以前孩子们画的春天基本上都是柳树、燕子、小花、小草,并且颜色也很单调。这次孩子们的作品上有温暖的阳光、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嫩绿的树叶、五彩缤纷的花朵;大人们在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小动物们开心地在草地上打滚儿;天空中有燕子、小鸟、风筝等,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孩子们眼里的春天可以这么美;出去体验一次生活,孩子们就可以变得这么有才。
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素材,把握生活中教育的
契机,让教育和生活真正的成为一体,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背景联系越紧密,幼儿越能感受和理解。因此,应该将课程内容尽可能纳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力争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各种知识,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在语言《小红帽》(讲述活动)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传统教学,也许几节课孩子们也不能掌握。那我们换一种方式,一个孩子扮成妈妈,一个孩子扮成大灰狼,一个孩子扮成小红帽,一个孩子扮成奶奶。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孩子们很快就会讲述了。角色游戏的介入,使老师教学时感到轻松,让孩子享受到了快乐。
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幼儿大班数学《认识球体》的教学中,我组织孩子做了“拍皮球”和“滚来滚去”的游戏,通过对两个游戏的运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我问孩子:“今天你们做了什么?上了什么课”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
戏、在玩。”事实上,我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球体,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随着音乐《大皮球》孩子们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把教育目标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人类的一切源于生活;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孩子的天性。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逐步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人类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课程也同样来源于生活。现在,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园课程不能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它必须让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生活化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他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并能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在幼儿一日生活小环节随时都隐藏着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把握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实施教育。在小班的孩子学习《1和许多》之前,教师在发点心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1个点心筐里放着许多点心;做游戏的时候告诉孩子1只鸡妈妈在保护许多小鸡;看动画片 的时候告诉孩子许多小朋友在看1台电视;等孩子对1和许多有了初步的概念时,在玩积木的时间教师拿出1筐积木告诉幼儿这有许多积木,让幼儿每人拿1块积木并说“我拿了1块积木”,拿完之后教师说“许多积木分成了1块1块的积木”;然后让小朋友把积木1块1块地放进筐里,引导幼儿发现1块1块的积木放在一块就是许多。数学教育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幼儿来说尤其不易理解,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点滴渗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
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素材,把握生活中教育的契机,让教育和生活真正的成为一体,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背景联系越紧密,幼儿越能感受和理解。因此,应该将课程内容尽可能纳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力争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各种知识,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在语言《小红帽》(讲述活动)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传统教学,也许几节课孩子们也不能掌握。那我们换一种方式,一个孩子扮成妈妈,一个孩子扮成大灰狼,一个孩子扮成小红帽,一个孩子扮成奶奶。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孩子们很快就会讲述了。角色游戏的介入,使老师教学时感到轻松,让孩子享受到了快乐。
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幼儿大班数学《认识球体》的教学中,我组织孩子做了“拍皮球”和“滚来滚去”的游戏,通过对两个游戏的运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我问孩子:“今天你们做了什么?上了什么课”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我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球体,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随着音乐《大皮球》孩子们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把教育目标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人类的一切源于生活;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孩子的天性。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逐步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第五篇: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模式研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十分提倡生活化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实践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并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积极倡导“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从人的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的,要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不能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它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不断引导幼儿积累周围世界的经验。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世界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更有效。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体性发展培养的策略。以区域活动为载体,将生活情景至于其中,让孩子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以此为基础,我们承担了《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将生活、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接受。我园在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平时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跟踪和细致的分析,就在区域活动中发现的陈旧模式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了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探讨的新模式改进对策。
一、还原生活本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过多的干涉,忽视幼儿的自主参与。使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不到位。
从区域的设置到区域活动的参与,再到活动中角色的分配、具体的操作,教师都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过多的强调自己的预设而忽略孩子的活动生成。
而且有时教师的观察不够仔细,了解得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准,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大班的“娃娃餐厅”为例,总结一下我们的做法。
在“娃娃餐厅”区域活动中,该活动区投放的所有材料,都是幼儿自己准备的,因为之前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经过大家的讨论,平时做饭需要的调味品也被总结出来,不必老师再作主替他们准备。而且,我们采用的食材并不是橡皮泥,玩具等替代品,而是真真正正的生活中会出现在饭桌上的食材,这样更加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参与欲望,因为以前都是家长做饭,而在这儿,他们也可以作为主人,做饭给自己邀请的客人吃。而这时候,老师只需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的需要服务。如:让幼儿完成一桌晚餐。孩子们经过讨论、商量,家长他们的已有经验,很快制定出了三菜一汤,甚至还有一道饭后甜点。接下来他们进行了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做一种“菜”,最后共同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讨论了各种食材的营养以及做法,而且有了明确的分工,在制作完成之后,他们对小伙伴儿发出了邀请,客人来了之后,待客的礼仪之道也得到了体现。目前,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孩子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二、采撷生活点滴,满足幼儿个性需求
在跟踪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在区域创设上追求形式、数量,以为区域多总比区域少好,材料多总比材料少好。表面看似热闹,实际幼儿活动盲目,缺乏明确的任务,幼儿的操作纯属好玩、开心。区域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不断积累的观察发现中不难看出,现有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很少有专门针对男孩子设计的。而比较活跃的男儿往往都是区域活动中让老师头疼的对象。因为他们往往会在无趣中展现自己的破坏力。而传统的活动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各区域的功能来的,面向的是全体幼儿,而没有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例如这些小男孩儿。于是,我们在“加工厂”这个活动区域为孩子们加了一点暗示:“加工厂”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区域,在这儿,他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加工厂”共分三个区域:工艺品加工区、食品加工区、日常用品加工区。因为这三个区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地是“超市”,所以就产生了“发货”这一过程。当货物数量稍微多一些的时候,小女孩儿就会觉得“太累了”,这时候,男孩儿们就会很有底气的说:“这是我们男生干的事情,你们还是去收拾一下卫生吧。”于是,男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搬运以及运输”工作。随着活动时间的不断增长,不时地会出现有工具或者货物损坏的情况。女孩子往往就喜欢去找小男孩儿帮忙。起初,男孩子们还很快乐意接受,但是后来他们也会抱怨:“老是给你们修东西,我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完呢。”于是老师就把男孩子召集到一起讨论:可不可以在不耽误自己工作的情况下专心去做维修工作?有一位小男孩儿忽然说:“我爸爸就是专门修汽车的,他都不用干别的,只需要修好车就行。”这个声音为大家带来了灵感,很快,一个名为“维修部”的活动区域就开展起来了。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多,小男孩儿们都有了一种自豪感:看我们男孩儿多重要,可以为大家解决这么多的困难!这个在生活中形成的区域活动,也让孩子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里面,让他们体会到了在生活实际中工作的分配和不同工种的作用。也让很多的小男孩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再一味的去捣乱。
三、营造生活情趣,激发幼儿动手愿望
传统的区域活动多是教师把活动材料摆放好,然后孩子再进行操作。在“娃娃超市”中,我们打破以往的模式,只为孩子提供了货架和商品,甚至还有梯子。在摆货过程中,孩子们先是把商品进行分类,然后再讨论,哪类商品摆放在什么位置。高的货架该怎么把货物摆放上去?在摆放的过程中,有的细心的小朋友还会想到货物应该怎么样才能让顾客拿着方便,单单是摆货这个过程,孩子们已经从彼此身上受益匪浅。
接下来是售货,刚开始时,一发现有顾客上门就会都围上去,慢慢的他们发现了这一举动的不妥之处:很多商品被碰乱了,甚至掉到地上破损了。于是,孩子们制定出了超市员工守则和顾客须知。他们每个人都被“店长”分配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上去,各司其职,除了可以详细介绍商品外,还可以随时摆放照看商品。是超市经营进行的有条不紊。
一段时间以后,在顾客意见表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意见:买包饼干要一直走到最里面,而不经常用到的工具却摆在了一进门就能取到的地方。“店长”立刻找来“店员”开了一个会,会上大家又对货物的排序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大家根据自己上超市的经验制定出了一个货物摆放顺序:食品区→日常用品区→工艺品区。。
。。在进行了一番调整之后,超市的工作又恢复了有条不紊,货物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中,家长们来接送孩子时看到孩子们的活动,也禁不住的夸奖这个超市太真实了,就跟小区的差不多。他们更多的赞美是孩子:“真想不到以前随意乱丢东西的宝贝,现在管理起‘超市’来是那么的熟练,太让人刮目相看了。”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三者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体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