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三小科研专题学习心得
语文三小科研专题学习心得
2014年寒假前,沙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语文三小课题的培训会。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安排下,我有幸跟学校的薛校长和程主任参加了这次培训,作为语文学科的教研组长,张卓老师的《让小课题研究落地开花——基于三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使我感受颇丰。
反思一:
张卓老师解读了“三小”课题的内涵,阐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即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力求在课堂上随机捕捉学生的各种“学点”,从而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推进“三小”的有效开展。让我明白了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需要。
1、小课题研究有利于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三种实践能力:一是教育洞察力,即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本质把握、深层次认识、理性判断的能力;二是教育评判力,即教师发现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教育分析评价的能力;三是教育创新力,即教师改善教育实践及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和核心。一种新观念的形成、新思想的获得、新视角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扩展研究者的教育视野,提升研究者的教育趣味和教育品味,形成评价教育实践行为的新标尺,激发创新热情,付诸变革现实的实际行动。
2、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解决的问题正是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来自教师切身体验的真实事件。这就要求敢于面对老问题、善于发现新问题,及时捕捉敏感问题,深入提炼价值问题。二是增强分析问题的意识。小课题研究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会使用专业领域的话语系统,基本能够运用概念、定义、原理去解释和说明事件和现象,并对自身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能做出初步的解释、比较和推论,同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成果做到了解有数。三是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小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意识与能力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生活品味与乐趣。
反思二: 张卓老师能够把课题研究做得这么优秀源于他用理论作支撑,借助自己的语文教学经历不断地摸索实践,在小课题的研究中获得了专业成长的力量,感受着研究中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本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针对我校学生言语习惯差,作文能力弱而提出的,想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找一条借助语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渠道。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因为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很少,就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都能做到,可写起来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既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写好作文的能力。为此我们将进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问题提出后,我们以所在的学年组为单位,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托,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寻求理论的依据与支撑,并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和网中相关的文章著述。无论是教研时间,还是闲暇时间,我们都将“学习课标”贯穿教学始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各年段的目标,把握本年段的重难点,并尝试将课标以熟记在心。这其中还兼顾着有关读写结合的理论学习,用以指导课题实践。通过强化学习,大家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如何把读写结合的训练辐射到阅读课上,夯实写作基本功,培养写作乐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将教研的重点放在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让习作与阅读同步运行,让学生时时有话可说,有材可依,在不经意的练笔中培养写作乐趣,夯实写作基本功。特别是在本学期的校语文教学展示课上,教学校长薛校长亲历亲为全程跟踪,与我们上课的教师一同经历了课前的三次磨课——两次的实际授课——课后的反思研讨这样的过程。在每次的磨课和听评课中,大家都能进行积极研讨,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教学研究出发,精心准备、努力地展示自己的所得所悟,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能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有创意、有协作,做到了活而有序。每位上课的老师都对执教的文本教材的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且在此次的评优课堂上有所体现:预设任务完成出色,课堂亮点多,读写结合专题体现到位,彰显了集体教研的效果,受到校领导与看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本学期我们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途径落实研究专题。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个性阅读,将阅读教学的方法教给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局部(字词句段篇的赏析)——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来阅读一篇文章,习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行读写练笔。尤其关注精读课文文本内容和“课后练习”中的小练笔设计,把它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设计出精彩的练笔点,采用想象补白、迁移仿写、读后感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想象补白 让学生进行想象的写话训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精读课文往往在文本中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在课后安排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四年级组的刘晓莉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设计的品读部分分为两大环节“巨人的自私”和“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引发学生想象补白,让孩子写出真诚的话语来打动巨人,设计的很巧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句话说的好:“听到的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这句话想必大家也身有体会。语文课提倡实践。这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不断实践——指导学生读写,指导学生修改再润色。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说了什么话呢?课文一句也没有写,我们把他的心里话写出来吧!在学生写话实践中发现学生写的话极为简单,于是出示自己的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范例,对原先的话语做修改,学生修改的句子大为增色。这样的教学方式极为简简单单,但是收效却令人欣喜。读中得“文”-----遣词造句的奥妙;写中显“文“------再现表达的本领。如果每节课我们都留有时间让学生读读练练写写,我们还怕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提高吗? 读后感悟 读后感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读后感,顾名思义,读后有感,有感而发。有时候,读完文章,学生的情绪会受到文章情感的牵引,变得特别激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瞬间的情绪变化,以作品为依托,提供练笔材料,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读后感也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如五年级组孙明霞老师和教晓宇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上教师能够围绕目标,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三情”即惋惜之情、赞叹之情、仇恨之情。课文最后部分仇恨之情的教学是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也是整个教学的高潮。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学生看到这场大火有足足三天三夜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最后,让他们面对视频,面对残垣断壁写一段话,学生就有了千言万语要倾吐,有的愤怒,有的仇恨,有的惋惜,有的痛心,有的则立下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在课上交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迁移仿写 迁移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迁移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而点仿则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清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六年级组的程银鹤主任执教的《抓特点,写具体》作文复习课,是我校前所未有的一节作文复习引路课,这堂课上的精彩,亮点颇多,点仿的效果非常好,值得借鉴。整堂课的复习要求明确即复习什么是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复习方法恰当即通过读、思、议、写等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复习重难点突出即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和怎样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来写好人物的特点。课堂上教师有指导,有提升,能够结合文本例文和课外例文及学生的习作例文讲清如何住特点写具体。以人物外貌描写为例,教材中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读写资源。如《少年闰土》中有两处闰土的外貌的描写,刻画了闰土可爱的形象。课上,程老师提出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迁移运用来描写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学习了抓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后,程老师让学生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人物,运用一两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再如《一面》通过阿累的一面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学生又一次学习了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大家能否尝试运用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来写写自己眼中的小伙伴?学生迁移仿写运用,进行练笔,提高了读写实践能力。收获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是因为我对课题研究理解的不够,对课题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还特别欠缺„„以后我会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会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学习,让自己的课题研究也能绽放光彩。相信通过本次语文“三小”专题研训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研究的模式,我们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扎实做好“三小”模式的专题研究,使语文课堂更富生机与活力,使学生更添浓浓的“语文味儿”。
第二篇:油田三小学习心得
油田三小《一年级下册教学要点及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参加了油田三小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这样的新老师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聆听了主讲韩素静老师分析一年级教材教学编排的要点以及教学策略,让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的认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
本次培训会由韩素静老师主持,按照省培训会的精神并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分别从部编本教材的特色、总体内容、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口语及语文园地各方面作了全面的解读,在教材使用上给我们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做了指导。
一、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渗透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难看出,新教材的编写对学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二、一年级教学策略
韩老师就一年级的教学策略上也做了详细的讲解,给我们特别是我这样的新老师指引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向。韩老师从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全面的讲解。
1、识字写字教学目标要明确
一年级教学目标要求认识400个字,会写200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要求学生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28个偏旁)能按照笔顺写字,能注意字间结构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韩老师更是提到了一点,也是要求每位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要有的三种意识。分别是:归类意识,组词、造句意识,复现意识。韩老师讲到生字条中的汉字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先后顺序编排的,在教学中韩老师建议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归类方法。比如在徐冬梅老师的《动物儿歌》中的生字教学部分,徐老师就是把相同偏旁的生字归类放在一起。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归类意识,并且能够一目了然的掌握每个字的偏旁、字间结构等等。在生字教学部分还有采用字理识字教学。通过汉字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字理识字是在适度、准确、适量的原则下进行的。韩老师在这个还特别强调老师们可以一节课选择一、二个重点字,让学生的学习变的轻松。徐老师在《动物儿歌》生字教学中在讲到象形字的时候就出示了“藏”的象形字,以及它是如何从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这个“藏”字的。在教学中轻松的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乐于学。
识字并不只是孤单记忆,孤单记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识字教学要让识字和词语融合,让识字和句子融合,让汉字与课文融合。怎么才能更好的带着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识字教学呢?韩老师从4歩奏进行了充分的讲解说明。首先第一步:观察。观察时要注意4点:结构、占位、起笔位置以及中和线的关系。第二步:书写。书写时韩老师特别建议最好是在课堂上带着孩子描红一遍,写两遍。在田字格里描红,通过描红让学生对结构和笔画的细微之处掌握的更加牢固。第三步:评字。同桌或者老师带领互评字是否写的正确、漂亮和整洁。第四步就是改字。改字就是互评后对自己不满意的字进行修改。
2、朗读指导要把握标准,科学指导
阅读从倾听开始,听读为儿童最重要的阅读方式,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要让声音宠坏孩子的耳朵,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词语,形成语感。
一年级上册对读的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不仅字音要读正确、吐字清晰,而且要求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颠倒顺序。而流利是在正确的基础上速度适中、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连贯的读。一年级下册要求是:读好长句子,读出逗号和感叹号,读好对话,并能角色扮演。
总之关于朗读训练,韩老师指出以下几点: A:必要的示范朗读。
B:读文章之前先进行词语的训练,养成连词读的习惯,不破词。C:充分读的时间,实实在在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D: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3、词语积累要活学现用。
汉字具有字典义和语境义,不同的语境,汉字的意思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学习生字时,还可以把生字放进固定的语言环境中。而对于有特点的字让孩子在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应用。比如: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AABB式的词语,飘来飘去、游来游去等A来B去式的词语,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等偏正关系的词语,打棒球、踢足球等动宾关系的词语。
4、口语交际的话题和交际任务
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篇: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科研讲座,各位老师用鲜活的科研实例导入,将抽象的做科研的道理形象且极为有效地传达给了每个学员。以下是科研讲座的内容:
第一次讲座,XXX老师主讲的平板显示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平板显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第二次讲座是信息工程系系主任给我们主讲的,主题是: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叶主任给我们上了一课,告诉我们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以及撰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次讲座由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的xxx程教授主讲,展开了一场以“太阳能光伏的功能及其应用”为主题的讲座。演讲中,程老师通过讲解太阳能的应用,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线等方面解说太阳能电池。并且程老师还介绍了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概况,并从历史方面肯定了光伏的发展,太阳能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第四次讲座,福州大学物理信息学院xxx教授为我们召开了一场以“图像编码技术”主题的讲座。向我们展示了图像数字和信息在今后科技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第五次讲座,信息工程系有幸邀请到电视台工作人员来为我们介绍相关内容。该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向大家逐一展示。其一为广播电视发展回顾,其二为数字电视的技术变革,其三为数字电视产业及发展,其四为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其五为相关行业的新机遇。
最后一次讲座,闽江学者教授xxx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场主题为“有机纳米电子学”的讲座。李教授在讲座中表示:“在这科技是第一的生产力的社会下,学会高科技技术是成为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课本上基础的知识理论还要了解高科技术,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对以后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有机纳米电子学是讨论纳米电子元件、电路、集成器件信息加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新学科。它代表了电子学的发展趋势并将成为下一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家几项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深亚微米MOS器件,单电子器件以及纳米结构电子输运理论的研究。在大量查阅国外文献的基础上,逐渐理出了当前“纳米电子学”主要的理论和主要研究领域。有机纳米技术不仅仅是向小型化迈进了一步,而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物质的运动受量子原理的主宰。投影仪展示出各种有机纳米技术材料的研究成品,以及福州大学实验室所研究出来的成果。
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感悟和收获:
一、脚踏实地“做”的精神
从读书开始,就开始接触科研这样一个领域,刚开始觉得很神秘很抽象,后来工作实习了,更多地接触这一领域,也完成了一些科研课题,对科研慢慢地有了一种揭开神秘面纱一睹“芳容”之后的轻松惬意的姿态,感觉科研不过是一种文字功夫,“文笔好的人必定能搞好科研”这样的观点好像被很多人所认同。听完各位老师的讲座之后,方明白,所谓的文字游戏不仅不是科研的实质,而且与科研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很多人做不好科研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他没有做科研的能力,而是他根本没有去“做”。我这里的“做”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实践,绝不是虚与委蛇“作秀”式的“做”。因为,科研的实质首先就是实践,是脚踏实地地“做”,而文字只不过是科研表达的一种载体罢了。
二、客观严谨“写”的精神
正因为文字只是实践性很强的理性的科研工作的一种载体,所以如果我们在文字上太过花拳绣腿,就难免给人一种华而不实舍本逐末的感觉,而事实上,太过注重文字魅惑力的人也确实往往缺乏对客观事实本身应有的尊重。而这样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科研者。所以从各位老师的朴实无华而又亲切得体的教导中,我告诉自己: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严谨的工作,过多的文字卖弄对科研,对科研内在的精神来说,就是一种亵渎。因此,在科研表达过程当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尊重实践,秉持理性,客观、严谨地去“写”,这里的“写”即科研成果或感悟的表达,事实上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写和说。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漂亮词汇、语言技巧都不能用,但是你所有的文字技巧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完全忠实、客观地再现实践,否则,就背离了科研的实质。借用古人的一句话,科研表达,我们要追求的境界就是符合科研实质的“辞达”。
三、前后贯通“思”的精神
如果说科研的实质是实践,那么科研的灵魂和精髓就应该是思考。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去实践并如实表达,那么整个实践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收集资料的阶段,这是一个未完待续的状态,这些实践是否真的有价值,还有待于后继者在这些实践资料基础上进行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因如此,我们几乎在所有的科研报告中都能看到“思”的身影。但是,“思”同样不是摆上了就可以,真正的科研的“思”我想应该是立足实践、前后贯通的一种深刻而又理性的“思”,没有实践,或者说实践工作不充分的“思”都像是无源之水,价值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任何价值。
总的来说,此次学习我对科研工作的新认识就是:首先要脚踏实、认认真真地投入科研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包括最后要始终保持一种及时客观记录、严谨求实表述和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精神。简单说,实践是科研的骨架,表述是科研的肉体,而思考是科研的灵魂。
第四篇: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系 尚壹凤
作为学院专任教师的一员,在本学期开学伊始,我非常有幸能参加此次学院为提升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的培训。两天的学习非常紧凑,从上周四上午饶书记简短而又深刻的开幕词开始,到周五下午许祥云博士关于教育教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演讲结束。中间的三场科研讲座,主讲人或用鲜活的科研实例导入,或尽力将抽象的学术术语常态化,言语亲和,极为有效地将相关主题内容传达给了每个听众。就我个人而言,此次的学习,受益匪浅。
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感悟和收获:
一、关于“做科研”的实质
从担任教师工作开始,就开始接触科研这样一个领域,刚开始觉得很神秘很抽象,后来更多地接触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完成了一些科研课题,对科研慢慢地有了一种揭开神秘面纱一睹“芳容”之后的轻松惬意的姿态。认为科研不过是走走过场,感觉科研不过是一种文字功夫,“文笔好的人必定能搞好科研”这样的观点好像被很多人所认同。现在,当我作为一个听众在聆听单作民博士的“ 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的新制度主义视角”讲座时,我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尽管由于专业领域的原因,讲座中诸多的概念,诸多的“为什么”我根本无法理解,但是单书记的严谨认真精神深深的令我折服。在之前自己所做的很多科研项目中,尽管也会有一些所谓的“思考”、“对策”、“研究”的字样,但是和单书记如此精深的学识比较,自己根本就相当于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我对很多东西都似是而非,完全不懂,有时甚至是不懂装懂。在那一刻,我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文字游戏不仅不是做科研的实质,而且与科研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背道而驰的。自己以前一直沾沾自喜的做科研的优势——文字功底,原来只是一张漂亮的纸老虎的皮。我们很多人做不好科研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他没有做科研的能力,而是他根本没有去“做”。我这里的“做”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实践,是严谨认真的“做”的态度,绝不是虚与委蛇“作秀”式的“做”。因为,科研的实质首先就是实践,是脚踏实地地“做”,而文字只不过是科研表达的一种载体罢了。
二、关于“做科研”的能力
古人说文人相轻,所以很多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的能力会逊于他人,或者说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去审视自己的能力。杨艳春博士的讲座,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做科研”能力的机会。杨博士主要是从阅读、调研、写作三个方面来讲述常见的社会科学科研能力组成的。其中,他重点讲述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如何读书,这让我受益匪浅。说实话,在现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社会,自己无时无刻没被信息所困扰,如何在众多的信息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其提炼,升华,并最终为我所用,这是一个重大的项目,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种能力掌握的好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做科研的能力水平如何。此外,杨博士在整个过程中,经常有很多形象的比喻、真实的事例、严谨的逻辑分析以及独特的见解,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扎实的学术知识、严谨的学术态度也让我对“做科研”的群体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关于“做科研”的方法
如果说“做科研”的实质是严谨的实践,“做科研”的能力是阅读与调研,那么“做科研”的方法就应该是思考。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去实践并如实表达,那么整个实践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收集资料的阶段,这是一个未完待续的状态,这些实践是否真的有价值,还有待于后继者在这些实践资料基础上进行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因如此,我们几乎在所有的科研报告中都能看到“思”的身影。但是,“思”同样不是摆上了就可以,真正的科研的“思”我想应该是立足实践、前后贯通的一种深刻而又理性的“思”,没有实践,或者说实践工作不充分的“思”都像是无源之水,价值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任何价值。
总之,这两天的讲座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自身的缺陷有了新的思考。但就像饶书记在开班仪式上的讲话里说的一样,只要我们能够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我相信,自己的科研素质与能力一定能获得提升,因为任何事情,态度都是最为主要的。
以上则是本人此次参与学院教师培训讲座的一些学习心得与体会,因能力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在此还烦请各位领导与同仁多指正,谢谢!
第五篇: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科研讲座学习心得
070103006082
桃浦中学
张丽红
上周五祝老师的科研讲座,用鲜活的科研实例导入,将抽象的做科研的道理形象且极为有效地传达给了每个学员,就我个人而言,确有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之奇效。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感悟和收获:
一、脚踏实地“做”的精神
从读书开始,就开始接触科研这样一个领域,刚开始觉得很神秘很抽象,后来工作了,更多地接触这一领域,也完成了一些科研课题,对科研慢慢地 有了一种揭开神秘面纱一睹“芳容”之后的轻松惬意的姿态,感觉科研不过 是一种文字功夫,“文笔好的人必定能搞好科研”这样的观点好像被很多人所 认同。现在,当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审视“红樱桃幼儿园‘宏音演歌台’课 程实践项目的研究”时,当我快慰地寻找着别人的瑕疵和不足时,我却清晰 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我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 糟。在那一刻,我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文字游戏不仅不是科研的实质,而且与科研的实质在一定意义上是背道而驰的。自己以前一直沾沾自喜的做科研的优势——文字功底,原来只是一张漂亮的纸老虎的皮。我们很多人做不好科研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他没有做科研的能力,而是他根本没有去“做”。我这里的“做”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实践,绝不是虚与委蛇“作秀”式的“做”。因为,科研的实质首先就是实践,是脚踏实地地“做”,而文字只不过是科研表达的一种载体罢了。
二、客观严谨“写”的精神
正因为文字只是实践性很强的理性的科研工作的一种载体,所以如果我 们在文字上太过花拳绣腿,就难免给人一种华而不实舍本逐末的感觉,而事实上,太过注重文字魅惑力的人也确实往往缺乏对客观事实本身应有的尊重。而这样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科研者。所以从祝老师的朴实无华而又亲切得体的教导中,我告诉自己: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严谨的工作,过多的文字卖弄对科研,对科研内在的精神来说,就是一种亵渎。因此,在科研表达过程当中,我要努力做到:尊重实践,秉持理性,客观、严谨地去“写”,这里的“写”即科研成果或感悟的表达,事实上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写和说。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漂亮词汇、语言技巧都不能用,但是你所有的文字技巧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完全忠实、客观地再现实践,否则,就背离了科研的实质。借用古人的一句话,科研表达,我们要追求的境界就是符合科研实质的“辞达”。
三、前后贯通“思”的精神 如果说科研的实质是实践,那么科研的灵魂和精髓就应该是思考。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去实践并如实表达,那么整个实践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收集资料的阶段,这是一个未完待续的状态,这些实践是否真的有价值,还有待于后继者在这些实践资料基础上进行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因如此,我们几乎在所有的科研报告中都能看到“思”的身影。但是,“思”同样不是摆上了就可以,真正的科研的“思”我想应该是立足实践、前后贯通的一种深刻而又理性的“思”,没有实践,或者说实践工作不充分的“思”都像是无源之水,价值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任何价值。
总的来说,此次学习我对科研工作的新认识就是:首先要脚踏实、认认真真地投入科研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包括最后要始终保持一种及时客观记录、严谨求实表述和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精神。简单说,实践是科研的骨架,表述是科研的肉体,而思考是科研的灵魂。
以上就是个人学习祝老师讲座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烦请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