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王晓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怎样提高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游戏性,怎样能从音乐的内容、形势和方法中不断探索,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幼儿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就是希望幼教工作者多多关注儿童在自然游戏性中的音乐学习方式,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现代形势下的观念
从目前了解的资料看,很多专家对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婴幼儿专家施文勤女士指出,从小培养孩子的乐感,应想方设法地为孩子们找到音乐的源泉,培养孩子们乐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中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晋援提出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陈淑琴教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她提出了音乐教育活动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应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从专家的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感受到音乐教育的观念。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
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
三、研究目标
(1)让音乐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2)使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都更加接近儿童的本性。(3)转化自觉行动为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四、研究内容
(一)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内容中的游戏性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五种传统分类内容中,音乐游戏一直与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研究、音乐欣赏等其他四种内容占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与小学及其以上年龄段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差别的。它要求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能力训练的小游戏,简单而且易使用。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吸收其中,得到训练。还有发声练习也可以做到游戏化,每个音乐教育活动歌唱之前可以用各种小游戏活动简短的模式发声,或者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幼儿,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以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2.形式中的游戏性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体验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形式中的游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音乐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活动形式,针对同一个教育内容,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譬如,歌唱活动的形式既可以是集体的齐唱,也可以是个别的独唱、小组的接唱或同伴的对唱等等,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交替出现多样的形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活动主题的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活动空间选择合作的同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等等。另外,打击乐器能吸引幼儿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能对发出声响的玩具好奇,他们有探究意愿,渴望弄响它,并以此获得满足。逐渐的让儿童尝试、探索声音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会不约而同的从玩会发声响的物品,如:锅、碗、盖、盆等等,以此来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轻响、音色、这正是儿童以后较正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序曲”。
(2)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教师和幼儿可以互换角色,让幼儿在放松热闹愉快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参与活动。幼儿在这样多样的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
唱,自觉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产生了热爱音乐以及对音乐中角色的情感,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而且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3.方法中的游戏性
方法中的游戏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更是体现十分广泛。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使幼儿能够在玩中学,这样边学边玩,玩的高兴的同时对音乐内容也记得特别清楚。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讲解、反馈、鼓励等,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因为添加了游戏的成分,而使得教与学的过程充满了快乐。
(1)在玩中学
在小班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因为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的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2)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
幼儿有好的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 4
乐教学中是一个和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的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才能,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创造能力。
(二)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发途径 1.游戏内容的开发
很多人熟知的传统游戏,如:《丢手绢》等都是典型的音乐游戏。近年来,随着幼儿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音乐教育内容的游戏性,正日益成为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在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已出现了从内容到形式日益明显的游戏化倾向。情节、角色、规则等游戏要素不断渗入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的甚至成为活动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2.游戏形式的开发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中能体验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个体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接班活动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根据需要交替出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舒适的空间位臵;幼儿可以自由的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加入自己喜欢的小组;可以自己选择表演的作品和表演的方式等。教师和幼儿都可以有机会担当不同角色,并以不同的身份来组织或参与活动。
3.游戏方法的开发
很多时候,采用游戏的方法,往往可以起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调控课堂秩序等作用。如:在使用示范这一方法之前,幼儿教师往往喜欢设问、猜谜、哑剧或木偶表演、教具或玩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幼儿的积极反应,以便引起幼儿对观看示范的兴趣。在使用讲解着一方法时,幼儿教师的语言、语调、体态以及脸部表情等,都会显示出浓重的情绪色彩,并会时常带有比较夸张的成分。在使用指示语言来指导或约束幼儿的行动时,幼儿教师也往往更注意创造出一种具有游戏性质的假想情景,一遍又而能够自然而然的、自觉自愿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起或终止自己的行动。如:幼儿教师会要求幼儿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很威武地列队踏步“接受检验”或猫腰踮脚静悄悄的“闯入敌人的封锁线”。当小年龄的幼儿过度兴奋不能自控时,幼儿教师也往往会尽量采用多变的练习方式,以便能够提高幼儿在联系过程中的游戏性体验。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分析研究在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确定适合音乐教育使用的游戏的情景、语言、手法等方法,促进幼儿的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发展。
(一)调查研究法
主要目的是,对当前音乐游戏的状况分析,包括幼儿对音乐游戏感兴趣的程度,幼儿对音乐游戏的需要。
(二)观察法
由于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和学前儿童音乐游戏的特点,我决定采用观察法作为研究幼儿音乐游戏的基本方法。一方面,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言语理解与表达方面有限,其心理活动的外显性突出,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到他们在音乐教育中对游戏的喜好;另一方面,学前儿童音乐游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作和语言,即游戏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语言进行,通过观察和记录,比较真实地得到幼儿在游戏时的讯息,从而具体深入的进行研究。观察法是研究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案例分析法
在观察的基础之上,结合幼儿音乐教育教学过程记录典型的事例,多角度反思,研究在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方法中的开发途径。
(四)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来把握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内涵特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宽研究视野,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六、研究过程(具体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4年1月-3月):寻找相关书籍,制定学习计划。实施阶段:(2014年4—11月):读书并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内容、方法、形式中游戏性的开发途径。
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对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
2014年2月读完 许卓娅 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1篇,完成申报工作。
2014年4月读完 宋巨瑶 著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研究》,并完成读书笔记1篇、教学案例1篇。
2014年6月读完 周秋萍 著 :《论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并完成读书笔记1篇、教学案例1篇。
2014年8月读完 尹爱青 著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1篇。
2014年10月读完 陈淑琴 著 :《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1篇、教学案例1篇。
2014年11月读完 许卓娅 著 :《幼儿园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1篇。
2014年5月14日前上传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案例分析。2014年7月15日前上传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案例分析。2014年11月7日前上传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案例分析。
八、今后设想
课题虽然结题,但由于时间观念,我们的研究还没有很透彻,所以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性开发研究还在继续,我们要将游戏渗透于音乐教育中,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是说理的方式,而是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
陶冶幼儿,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中,通过美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深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是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幼儿园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王晓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怎样提高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游戏性,怎样能从音乐的内容、形势和方法中不断探索,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幼儿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就是希望幼教工作者多多关注儿童在自然游戏性中的音乐学习方式,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现代形势下的观念 从目前了解的资料看,很多专家对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婴幼儿专家施文勤女士指出,从小培养孩子的乐感,应想方设法地为孩子们找到音乐的源泉,培养孩子们乐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中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晋援提出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陈淑琴教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她提出了音乐教育活动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应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从专家的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感受到音乐教育的观念。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
三、研究目标 (1)让音乐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2)使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都更加接近儿童的本性。
(3)
转化自觉行动为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四、研究内容 (一)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 特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内容中的游戏性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五种传统分类内容中,音乐游戏一直与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研究、音乐欣赏等其他四种内容占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与小学及其以上年龄段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差别的。它要求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能力训练的小游戏,简单而且易使用。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吸收其中,得到训练。还有发声练习也可以做到游戏化,每个音乐教育活动歌唱之前可以用各种小游戏活动简短的模式发声,或者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幼儿,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以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2.形式中的游戏性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体验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形式中的游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音乐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活动形式,针对同一个教育内容,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譬如,歌唱活动的形式既可以是集体的齐唱,也可以是个别的独唱、小组的接唱或同伴的对唱等等,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交替出现多样的形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活动主题的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活动空间选择合作的同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等等。另外,打击乐器能吸引幼儿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能对发出声响的玩具好奇,他们有探究意愿,渴望弄响它,并以此获得满足。逐渐的让儿童尝试、探索声音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会不约而同的从玩会发声响的物品,如:锅、碗、盖、盆等等,以此来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轻响、音色、这正是儿童以后较正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序曲”。
(2)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教师和幼儿可以互换角色,让幼儿在放松热闹愉快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参与活动。幼儿在这样多样的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唱,自觉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产生了热爱音乐以及对音乐中角色的情感,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而且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3.方法中的游戏性
方法中的游戏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更是体现十分广泛。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使幼儿能够在玩中学,这样边学边玩,玩的高兴的同时对音乐内容也记得特别清楚。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讲解、反馈、鼓励等,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因为添加了游戏的成分,而使得教与学的过程充满了快乐。
(1)在玩中学 在小班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因为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的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2)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 幼儿有好的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乐教学中是一个和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的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才能,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创造能力。
(二)
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发途径
1.游戏内容的开发
很多人熟知的传统游戏,如:《丢手绢》等都是典型的音乐游戏。近年来,随着幼儿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音乐教育内容的游戏性,正日益成为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在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已出现了从内容到形式日益明显的游戏化倾向。情节、角色、规则等游戏要素不断渗入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的甚至成为活动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2.游戏形式的开发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中能体验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个体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接班活动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根据需要交替出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舒适的空间位置;幼儿可以自由的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加入自己喜欢的小组;可以自己选择表演的作品和表演的方式等。教师和幼儿都可以有机会担当不同角色,并以不同的身份来组织或参与活动。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3.游戏方法的开发
很多时候,采用游戏的方法,往往可以起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调控课堂秩序等作用。如:在使用示范这一方法之前,幼儿教师往往喜欢设问、猜谜、哑剧或木偶表演、教具或玩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幼儿的积极反应,以便引起幼儿对观看示范的兴趣。在使用讲解着一方法时,幼儿教师的语言、语调、体态以及脸部表情等,都会显示出浓重的情绪色彩,并会时常带有比较夸张的成分。在使用指示语言来指导或约束幼儿的行动时,幼儿教师也往往更注意创造出一种具有游戏性质的假想情景,一遍又而能够自然而然的、自觉自愿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起或终止自己的行动。如:幼儿教师会要求幼儿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很威武地列队踏步“接受检验”或猫腰踮脚静悄悄的“闯入敌人的封锁线”。当小年龄的幼儿过度兴奋不能自控时,幼儿教师也往往会尽量采用多变的练习方式,以便能够提高幼儿在联系过程中的游戏性体验。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分析研究在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确定适合音乐教育使用的游戏的情景、语言、手法等方法,促进幼儿的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发展。
(一)调查研究法
主要目的是,对当前音乐游戏的状况分析,包括幼儿对音乐游戏感兴趣的程度,幼儿对音乐游戏的需要。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二)观察法
由于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和学前儿童音乐游戏的特点,我决定采用观察法作为研究幼儿音乐游戏的基本方法。一方面,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言语理解与表达方面有限,其心理活动的外显性突出,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到他们在音乐教育中对游戏的喜好;另一方面,学前儿童音乐游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作和语言,即游戏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语言进行,通过观察和记录,比较真实地得到幼儿在游戏时的讯息,从而具体深入的进行研究。观察法是研究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案例分析法
在观察的基础之上,结合幼儿音乐教育教学过程记录典型的事例,多角度反思,研究在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方法中的开发途径。
(四)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来把握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内涵特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宽研究视野,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六、研究过程(具体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4 年 1 月-3 月):寻找相关书籍,制定学习计划。
实施阶段:(2014 年 4—11 月):读书并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内容、方法、形式中游戏性的开发途径。
总结阶段:(2014 年 11 月—2014 年 12 月)对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七、研究的成果 2014 年 2 月读完 许卓娅 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 1 篇,完成申报工作。
2014 年 4 月读完 宋巨瑶 著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研究》,并完成读书笔记 1 篇、教学案例 1 篇。
2014 年 6 月读完 周秋萍 著 :《论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并完成读书笔记 1 篇、教学案例 1 篇。
2014 年 8 月读完 尹爱青 著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 1 篇。
2014 年 10 月读完 陈淑琴 著 :《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 1 篇、教学案例 1 篇。
2014 年 11 月读完 许卓娅 著 :《幼儿园音乐教育》,并完成读书笔记 1 篇。
2014 年 5 月 14 日前上传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案例分析。
2014 年 7 月 15 日前上传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案例分析。
2014 年 11 月 7 日前上传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案例分析。
八、今后设想 课题虽然结题,但由于时间观念,我们的研究还没有很透彻,所以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性开发研究还在继续,我们要将游戏渗透于音乐教育中,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是说理的方式,而是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陶冶幼儿,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中,通过美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深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是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第三篇: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
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 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
“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
(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 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
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material),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 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material),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指 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基本可以
能
不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 1-2种 3种 4种以上
前测 26 5 4 20 10 5 16 8 29 6 后测 5 30 1 6 28 4 6 25 5 30 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篇三:幼儿园游戏课题结题报告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夏津县华夏幼教中心宿军
一、关键词
简单廉价 民间文化传承趣味 促进亲社会行为教师科研
能力提高
二、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
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
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
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
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
传。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
------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
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
“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
挖掘”,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
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
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
到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目标
1、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
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 育科研能力。
四、研究内容1、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
改变和创新。
五、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
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
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了
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
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
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
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
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
提出来可以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
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
用于实践。这样进步非常快。如,我们在07年12月观看了杨杰的《百
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
族乐曲,感觉很美!08年11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建议,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
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
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
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
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
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
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
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如何------记录下来,便
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
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
作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
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
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
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最优秀的骨干教师:庞晓明、孙玉杰、海振秀、孟婷婷、姜
欣欣、孙琼、王爱霞、李冬梅、徐冰等负责基础活动的实施,办公室
主任栗娜负责资料的整理。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 负责人
2007.1------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宿军
2007.3------2008.4月 实践阶段,课题组全体教师 2008.4------2009.4月 阶段总结,资料收集。课题组全体教师
2009.5------9月 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常红喜、宿军、栗娜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
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
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合适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
家一起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情况和老师的意
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
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
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
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园于2007年1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
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情 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在从事
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
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
第四篇: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步步高点读机:http://
教育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着重于继承和传播现有的文明成果,而且传播方式封闭、单一,这种“面向过去”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人类正开始向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信息和知识社会过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社会的变革、人的发展呼唤教育的革新,它要求教育走向开放,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适合人的充分发展。同时,又要求人要有与时代进步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精神和民主、合作、进取等开放的品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和追求。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就要为全体幼儿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给幼儿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要替幼儿生动、活泼发展拓展空间。幼儿园开放性课程就正如莫利生所说的:是一种态度(教师鼓励孩子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态度),一种自由(孩子在大家共商和行为指引范围内拥有的自由),一种儿童自己的活动(孩子自己有决定学习活动的能力)。因而,实施开放性课程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舞台。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立足于我国幼教改革的现实,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幼教科研的众多优秀思想和成果,具体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范畴、目标以及基本的实践规范和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等等,这些要求都贯穿着鲜明的开放教育思想。渝中区幼儿园从1996年起着力于“城市幼儿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区域性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幼教工作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们又面临许多幼儿教育值得关注和解决的新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实施途径封闭;活动过程重单向传递等等。如何将《纲要》的先进思想转变为幼教工作实践,缩短现状与《纲要》的差距,真正打造出高质量的渝中幼儿教育,使渝中幼教涌立改革潮头,适应中心城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要;如何使我区各幼儿园初步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更加丰富与完善;如何有效地促进我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等。为此,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构建并实施开放的、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和打造一支适应开放性课程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渝中幼教再上新台阶。其具体目标是:
1.研究开放性课程的特点,为各幼儿园的课程建构提供指导意见。
2.研究开放性课程的目标、内容,提出课程内容建设的原则;探索开放性课程教育资源利用、开发的途径、方法。
3.探明开放式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方式,研究其指导策略,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
4.探索开放性课程多元评价的有效途径、方法。
(三)课题界定
1.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开放性课程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为前提构建的多元、动态,以培养幼儿开放精神、开放态度、开放活动能力为重点的的课程。它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开放:
(1)课程目标的开放。强调课程目标的过程取向,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结合各园、各班幼儿的实际以及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特殊需要来确定目标。
(2)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内容在范围、来源、组织、结构上多样化并富有弹性。
(3)幼儿活动过程的开放。开放幼儿活动的空间、时间,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各种行为。
(4)课程资源的开放。让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物质和人文环境都成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5)课程评价的开放。实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开放、多元,重过程评价、重日常观察、重个体的纵向发展。
3.本课题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转变教育观念为突破口,通过研究实现办园水平和保教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是开放性课程的基本思想。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儿童是学习活动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认为应该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选择和创造能力。人本主义思想还强调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儿童活动的促进者、向导和顾问。
2.开放教育理论开放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把人定义为“沟通的动物”,人的生存和成长状况取决于人与他人的沟通。因而,开放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不应是封闭的、单一的,这将不符合人发展的需要。开放教育主张教育的多元化、灵活性、可选性,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沟通”渠道,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儿童智能的真正含义。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智力是多元的,它包括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既包含认知因素,又包含个性因素、动机因素以及情绪性因素。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发展和利用每个人的独特性,关注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与全面发展的平衡点,注意为幼儿创设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陈鹤琴先生从办园的宗旨、培养目标、幼儿园课程、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要求等逐一进行探索,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他倡导“做中教、做中学”,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这些理论,对我们当今的课程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
重庆市渝中区15所一级幼儿园、4所二级幼儿园全体幼儿和保教人员。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
(三)研究步骤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1年10月——2004年12月,经历了三个阶段:
1.学习、培训阶段(2001年10月——2002年1月)
研究初期,课题组组织了两个方面的培训学习:一是组织教师、园长的培训学习,邀请了市教科院和西南师大的专家举行现代教育理论讲座,并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二是组织研究骨干学习研究方案和修改、论证研究方案,提高了研
究人员的认识,促进了研究人员观念的转变。
2.研究、实施阶段(2002年2月——2004年9月)
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两个层面来推进研究:一个层面是幼儿园的研究,重点研究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愉快教育、未来教育、艺术教育等多元化的园本课程及实施策略;二是从区域层面组建三个子课题组开展研究。我们建立了:开放性活动与师幼互动生成课程内容研究的子课题组、开放性课程评价研究子课题组、开放性管理机制与教育资源研究的子课题组。这样,使研究能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保证研究质量。
3.成果形成阶段(2004年10月——2004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研究论文和案例,展示成果,鉴定结题。
三、研究的成果
(一)研究和确定了开放性课程的“三性”特征
通过研究,我们提取出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三性”特征:
特征一:多元性
多元性是开放性课程突出的特征,它体现在:
——课程文化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注重吸纳各种先进教育思想和文化,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本土文化特色,使幼儿与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的熏陶下,成为观念开放,具有民主、合作、进取等方面品质的人。
——课程内容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提倡多种课程并存,反对统一、封闭的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开放,各园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各自的办园特色。
——课程实施主体和途径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是一种广泛人员参与的课程,除教师外,幼儿、家长都是课程的参与者、实施者。课程实施的途径也由幼儿园向家庭、社区、社会延伸。
特征二:动态性
开放性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生长的过程。从课程目标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活动的进程,特别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而变化。从课程内容看,它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关注、对幼儿体验的关注,从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中去生成、开发课程内容。从活动过程看,它主张在丰富的活动情景中,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合作交流,共同体验,形成积极互动的过程。
特征三:发展性
以幼儿的发展为本,是开放性课程的宗旨。开放性课程就是要创设更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还注重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强调师幼互动、互促,共同成长,整体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以上三个特征的提取,对引导教师把握开放性课程的特点,指导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总结出
第五篇:幼儿园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当今,在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际,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阶段,新课程的使用给我们的幼儿教育带来了实施新课程的良好环境,同时给教师们带来了许多发展新课程的启示。《幼儿园课程指导》指
出“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幼儿园课程指导》的目的在于提供幼儿园建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每所幼儿园都有自身的背景和实际,在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引进吸收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调整、充实、更新、创造的园本化过程,如果僵硬地、原封不动、静止不便地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无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及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的课程是缺乏生命力的。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不能拿着教材向孩子讲解海洋水族馆,尤其对我们农村的孩子,而放弃孩子正在用心观察着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把孩子从他感兴趣的世界里硬拉出来,是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农村有广阔的自然资源,农作物、动植物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都是孩子探索的积极对象。于是《幼儿园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在我园启动了。
我们开展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就是要改变现在正在试用的新教材的部分内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倾向,新教材的部分内容的确与农村教育的实际结合得不够,向远离农村的城市的孩子讲述野菜、杜布的经历、无公害大米、桑园鸡或者向远离城市的农村的孩子讲述雄伟建筑、海洋水族馆,那就只能是指着教材的说教。在棉花雪白的九月,在稻谷丰收的十月、在野菜飘香的三月,在桑树碧绿的五月,我们的孩子不时被田野上传来的“轰隆隆”的收割机声所吸引、在挖野菜采桑葚中所沉醉,孩子们追逐着收割机奔跑,扎稻草人玩,在玩的过程中,对稻谷的生长成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好奇,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无公害大米》,并尝试着对此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我们每天食用的米饭是新埭的特产,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对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而且农业生产使用的现代化机器减少了农业劳动量的付出,从而萌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于是来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就成了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
在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快乐、教师的进步,我们的孩子会创造了,会求知了,会学习了;我们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理念越来越明了了,教师不被教材的内容所束缚,能结合季节和环境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这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新课程的理论真实地体现了出来。
二、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幼儿园的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的学科教学发展到90年代的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它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应该“跳出”幼儿教育的圈子,从更广阔的视点来审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课程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的过程,课程的实施是实验的过程,真正的课程是在校园里发生的,是在研究和实验中发展的,也是在实验中得到论证和检验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者,而且儿童具有制作的本能、探索的本能、表演的本能和艺术的本能,适应儿童本能和天性的课程和教学便是强调“经验”价值的课程和教学,因而课程与教学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主题活动的选定和活动设计基本顺应了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是从儿童发展需要和儿童感兴趣的生活事件中提取的活动内容进行的教学设计。但每一种课程总有它的局限性,在《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参考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本园及地方特点,选择了几个符合季节特点和地方文化的主题活动,建构园本课程活动内容,生成了《杜布的经历》、《无公害大米》、《野菜》、《桑园鸡》这四个主题在大班四个班进行实施。
通过主题活动的生成实施,为教师创设一个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研究环境,引发教师善于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教学素材,发掘乡土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幼儿发展需要的主题活动方案,并以此促进教师个性特长的再发展,再在将各个主题活动串联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整合。此外,本课题的研究还有效利用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各个主题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所提供的民间教玩具又成为区域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材料。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新埭镇中心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活动设计。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一)、合理运用乡土课程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现实的物质条件。
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把新信息、新成果等整合到
教学内容中去,新课改理念主张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发掘与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目的,不仅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使幼儿园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也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与满意度。
新埭属江南鱼米水乡,具有特有的乡土文化资源,为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资源。
1、采集和运用自然物资源,以丰富教材内容。
将自然界显现出来的有利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生成了《野菜》这一主题,将教学融入到了自然社会的大课堂,带幼儿去挖野菜、采摘野菜,制作野菜标本,制作野菜食品,如:做春卷、包饺子、荠菜嵌油豆腐、凉拌马兰头,进行野菜艺术创作——野菜粘贴画,还结合当地民间传统,晒野菜干。这些都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预设主题活动《清明节》中有一个活动《采艾青》与《野菜》主题吻合,艾青也是野菜,它是做青团的原材料,幼儿知道了野菜——艾青有这种妙用,从而激发了幼儿对野菜的进一步探索,我们将这两个主题进行了融合。
在我们生成的四个主题中都用到了自然物资源,《杜布的经历》中,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棉花、棉籽投放到自然角中供幼儿观察;《无公害大米》中,幼儿带来稻谷做实验;《桑园鸡》中幼儿采来桑叶做游戏。这些自然物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富有生机。
在开展一系列以野菜、杜布、无公害大米、桑园鸡为教学材料的主题活动时,我们充分利用了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发现了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自然,体验发现的乐趣。该主题的形成充实了幼儿园新教材,是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的良好素材。
2、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直接导致了教育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孩子学习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
织布是乡间的一种民族文化,在《杜布的经历》主题活动开展中,课题负责人联系一村妇或镇上的店铺、厂家几次上门拍摄采棉、轧花、纺纱、织布等场景,制成VCD运用于教学活动,幼儿在影视真实的画面中感受棉布的由来,活动中,幼儿纷纷说:“这个我奶奶也会做的”“我家里也种了棉花”“我和妈妈一起采棉花了”……通过影像教学,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整合提炼,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在不断的操作演练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锻炼,对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了多样化、创新化的尝试。这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也为教师采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多样化探索做出了有意的提示。
3、有效运用师幼互动生成资源。
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一定能真实的反映孩子的所思、所想,为了保证生成课程的质量,在生活中我们将一切视点放在孩子身上,倾听孩子的心声,揣摩孩子的需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形成师幼互动,共同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调整预设活动。比如在《杜布的经历》主题活动中,活动“棉布的由来”开展以后,幼儿对棉布的纺织加工有强烈的探究欲,我们就把棉花实物放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尝试着将棉絮变成了纱,给纱染上各种颜色,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染色的工具。给白色的棉布印上好看的花纹,做成各式服装,进行时装表演,放在“江南布衣”里买卖,一个个活动就这样连续着生成出来。
4、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
园本课程的开发讲究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和家长、社区紧密联系。社区是幼儿在其中生活、生长的地方,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往往可以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经验,又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
我们立足实际,利用家长资源,在棉花收获的季节,让种棉花的家庭的幼儿带棉花到幼儿园;让种竹子的家庭请家长准备竹制品放在班级的区角中,如编篱笆的“编帘器”就是幼儿爱玩的器具,绕沙的竹管,也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常玩不厌的主题活动延伸材料;在主题活动《无公害大米》实施中,我们联系无公害大米种植基地带幼儿去参观玩耍;为了制作教材,联系村妇拍摄纺沙织布的录象,联系桑园鸡养殖厂摄制课件材料等。把农村可用的乡土资源充分地发掘了出来。
(二)、教师——园本主题活动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成功的课程改革一定要鼓舞教师参与,教师不能游离于教育改革,只有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做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才能达到改革的理想。
1、拓展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提高了教育的理解水平并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以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无论是从教学专业化的需要来看,还是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力来看,参与课程开发都应该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教师,就不可能实现课程的改革。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教师由课程变革的“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只要教师肯钻研肯动脑,新课程的改革才会顺利进行,在我园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中,幼儿园放手让教师实践,教师用心参与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我们结合理论学习,开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思想之门,结合教师的能力特长,对生成主题活动进行有益的尝试,使教师在课程变革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从而成为革新的课程实践者。
2、展示教师主题活动实践研究中的个性才能。
我们从教师的个性才能出发,比如象金燕老师有语言方面的特长,就让她负责编写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方案,在《杜布的经历》和《桑园鸡》两个主题中,金燕老师自编语言故事“棉籽变变变”、“桑园鸡和大缸鸡”,并向大家展示了这两个精彩的语言教学活动。又比如象过小红老师有音乐艺术方面的特长,我们就让她侧重音乐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杜布的经历》主题活动中,过小红引领幼儿模仿民间织布的样子进行音乐律动活动,运用的音乐是系列教材《织布》的律动音乐,这样将已有的教材与本土特色联系起来,做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经过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的实践和探索,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一个主题的初步设想到生成,形成较完整的活动材料,都要经过教师反复的商议、讨论、修改,然后使主题活动逐步趋于完善。在教师们的共同参与、商讨、悉心研究下,一个个主题活动就这样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有的活动设计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教师在不断的揣摩、思索中创新着自己的思维,寻找各自的教学特色,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教科研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各主题活动评价
1、主题活动之一:《杜布的经历》
我们将此主题安排在9月10月进行,这正是棉花收获的季节,农村的田间岸边到处都有一大片一大片雪白的棉花盛开,农民们采棉晒棉纺纱织布,摇起了摇花车,碰响了织布机。为了使幼儿深入地感受劳动人民的这一民族文化,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我们生成了这一主题活动。各班首先在自然角中投放了棉花生长变化的各过程材料,引发幼儿对探索棉布的由来的兴趣。让幼儿观察:①棉花籽②棉桃③棉絮④纺纱⑤染色⑥织布⑦成衣等各自然过程。
课题组成员一起商讨生成《杜布的经历》这一主题活动的设计安排,大班每位教师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课题组活动,我们把每个活动的连贯性作了分析,然后大家分头准备。课题负责人四处采集素材,制成VCD作为教学材料。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把各个活动加以实施,并把每个活动用录象录下来,大家都对自己的活动精心地准备,认真地组织,具体活动为:范玲萍老师带幼儿半日活动去“采摘棉花”;李根珍老师组织科学活动“认识棉花”;金燕老师组织语言活动“棉籽变变变”,把棉花的整个生长过程通过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张勤华老师组织科学活动“棉布的由来”,重点让幼儿认识纺纱织布的科学原理,又在区域活动中加以巩固;第四个活动是有过小红老师设计的艺术活动“织布”,让幼儿真正尝试体验织布劳动;织成布以后再有何冬亚老师组织艺术活动“好玩的印染”,用各种蔬菜瓜果做为美工工具给布印上好看的花纹;最后有范建丽老师和陈宝珠老师设计艺术活动“棉布制品”、“棉布工艺制作”,布置成“江南布衣”进行买卖。
2、主题活动之二:《无公害大米》
教师从幼儿周围的实际事物出发,抓住稻谷成熟的有利时机,带幼儿去参观田野,感受收获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以此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生成有实用价值的主题活动。
教师从绿色生态农业的科学角度出发,让孩子享受童年玩耍式劳动的快乐,和孩子一起扎稻草人为即将成熟的稻田驱赶鸟兽的侵害。在水稻收割的时候,通过录象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联系无公害大米种植基地,组织幼儿一起感受手工收割和机械化收割的异同,在无意识中感知农业生产使用的现代化机器减少了农业劳动量付出这种科学技术的优越性,从而萌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
本主题我们形成了五个活动方案,这五个活动涉及的领域不广,大多偏于社会领域,教师设计的思路还是比较狭窄,虽然有的班级已经在区角中投放了一些关于无公害大米主题的操作材料,但如何让幼儿了解“无公害”的含义,这是大家思考的问题,在课题组活动时,大家又谈到这一主题和现有教材中“粮食”主题不能分离,于是把此主题安排在“粮食”主题之中,从中生成了几个结合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了解无公害大米是新埭的特产,新埭是无公害大米的出产地,从而引发孩子爱家乡的情感。
在主题活动《粮食》与《无公害大米》融合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无公害大米也是粮食的一种,是本地特有的人们生活的主食料,与其他粮食如玉米等作比较,无公害大米具有突出的营养价值,经过活动,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得到了丰富,对农业科技生产产生了兴趣,这就是教师设计该主题活动的意义所在,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3、主题活动之三:《野菜》
新教材的部分内容的确与农村教育的实际结合得不够,教师对新教材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对某一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选择,将自然界显现出来的有利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生成了《野菜》这一主题,将教学融入到了自然社会的大课堂,带幼儿去挖野菜、采摘野菜,制作野菜标本,制作野菜食品,还结合当地民间传统,晒野菜干。我们的孩子在教师提供的活动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着,创造性地学习着,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
大2班范建丽老师设计执教的社会活动:“我多能干”(如图),从野菜的食用价值这一知识点出发,让幼儿讨论:什么地方吃到过野菜?野菜可以怎么吃?吃野菜有什么好处?然后分组让幼儿做野菜食品,如做春卷、包饺子、荠菜嵌油豆腐、凉拌马兰头等,中午到了,孩子们共同分享着劳动的快乐,此活动将幼儿的一日生活融入其中,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
在大班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商讨、精心设计下,一个个鲜活的活动方案形成了,大家相互配合,协商合作,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开展了一系列以野菜为教学材料的主题活动,如:
大4班范玲萍老师开展的美术活动“野菜的秒用”,范老师通过自己反复的构思,发挥幼儿奇特的想象,利用马兰头、荠菜、艾青等叶边的美丽形状让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有的幼儿用荠菜的叶子粘贴成太阳;有的粘贴成漂亮的孔雀;有的做成一幅春景图┄┄(如图)
4、主题活动之四:《桑园鸡》
刚开始接到《桑园鸡》这个主题的时候,教师们感到无从入手,觉得这样一个主题很难实施,经过课题组活动,大家共同商议、讨论,结合教师的个性特点,《桑园鸡》的9个活动方案形成了,并涉及了五大领域,比较突出的有金燕老师自编的语言故事“桑园鸡和大缸鸡”和李根珍老师的健康活动“爱运动的鸡宝宝”,健康活动在我们幼儿园是个弱点,李老师能够大胆地组织活动,将桑园鸡的科学生态环境通过健康活动的形式再现了出来,以桑园鸡“金鸡独立”的特点带领幼儿练习“单脚站立”的动作,又让幼儿扮演鸡宝宝跨过重重障碍物去帮桑树捉虫子,既锻炼了幼儿的体能又培养了幼儿助人的情感。由于天气偏热,幼儿兴奋度过高,纪律方面有点乱,但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各个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一些零碎的知识,主题活动将单个幼儿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考虑到让幼儿进行实地参观有些难度,就有专人去桑园鸡养殖现场拍摄录象,制成碟片供组织教学活动时用。如:
张勤华老师执教的社会活动:“鸡宝宝的快乐家园”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活动时采用分段欣赏,师幼谈话的方法,将桑园鸡的一些生活习性给了幼儿直观的观察,幼儿仿佛身临其境,活动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让幼儿分段观看录象片段,了解桑园鸡的生活环境以及农业生态养殖的科学知识,知道桑园鸡养殖是新埭的特色,通过游戏活动,一部分幼儿扮演桑树,一部分幼儿扮演鸡宝宝,再在扮桑树的幼儿身上贴一些虫子,由扮演鸡宝宝的幼儿来捉虫子,幼儿很感兴趣,从而巩固对桑园鸡知识的了解。最后的游戏活动,幼儿余兴未尽,使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并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之中。
我们大班组的每位教师从不同的领域设计教学活动,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施,由园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参加听课活动,进行点评,又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各个活动再分析,教师对《桑园鸡》主题的实施设计分析透彻,各个执教老师对方案作修改并对自己设计实施的活动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教师们体验到新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在于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发掘中。好范文版权所有
六、问题讨论
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是促进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载体,虽然各个主题的形成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但它为教师研究新课程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促使我们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由于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四个主题活动的内容不能重复地加以实验,所以还不能通过实践充分地加以验证。新的学年我们将生成的园本主题与现有的建构式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于是如何融合便成了我园教师下一学年教学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