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试析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我个人就是一位单亲妈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要努力付出更多。而且也深知,只有深入了解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学习心理,我们才能因材施教。而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怎样才能通过教育使他们重新找回自己,乐观自信的迎接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是一个需要家长、孩子自身、学校以及多方面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守望孩子,我一直在路上摸索前进。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单亲家庭的父母,常对孩子产生爱的极端,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爱的贫乏,这两种极端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生活受到严重破坏,出现种种如自卑、孤独、抑郁、放任、暴躁等心理缺陷,造成身心不良发展。
2.亲子关系的失调
第一,家庭的缺损意味着从此有一方要从家庭中退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则会产生被双亲中的一方抛弃的担心。也容易导致他们的监护者或者沉浸在悲痛之中,或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给孩子以温暖和爱护,从而忽略和孩子的交往,造成亲子关系冷淡,而作为孩子,当他们看到父(母)情绪不好时,他们也不敢贸然地与父母交流,这势必会影响亲子交往的数量和融洽程度。更为极端的是,有的监护者根本就把孩子当作“累赘”、“包袱”,把孩子看作自己未来生活的绊脚石。在这样的观念下,他们轻则对孩子冷眼相对,重则对孩子拳脚相加。
第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另外,离异的父母最容 1
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孩子面前讲配偶的坏话,相互低毁,把孩子作为传递仇恨的工具。
二、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
2.孤僻冷漠,逆反仇视
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并且负面影响明显,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致使他们的心理开始出现失衡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孩子就会出现孤僻冷漠,逆反仇视的心理。这些孩子大多在学校里不善言谈,不爱和老师同学们接触,有了矛盾也不及时和老师取得沟通。
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教育策略 1.孩子方面
(1)坚强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单亲子女应该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交朋友,遇到挫折多和朋友、老师沟通,以愉快的心情投人到学习和生活中去,遇事多与人交流。这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的有效方法。
(2)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就这而言,它一方面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也能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以及发展智力,激发兴趣等,能够让单亲子女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交流、合作等形式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情趣,转移不良情绪,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就我自己的孩子而言,在兴趣培养方面,我都尊重他的选择,一切以喜欢为出发点,更好的促进身心发展,陶冶情操,而不是一味的将大人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目前为止,我的孩子依旧是一位阳光快乐的小男孩,因为单亲造成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少,母子关系也是与日俱增。
2.家长方面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作用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父亲是孩子的偶像和伙伴,父母任何一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大体上说来,只有父亲和母亲的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么即使是离异的双方,对于子女的抚养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1)在孩子的生活方面给予爱的关怀,培养单亲孩子的独立性。
部分单亲家长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低,认为自己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无法给予太多的帮助,这一现象在贫困单亲家庭中表现尤为明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不止指学习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的老师,教孩子为人处事的老师,所以父母尽管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直接的帮助,但通过对孩子生活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这是直接的传达对孩子的鼓励,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的教育。
(2)要尊重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孩子虽然小,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这种需要更加的强烈。尊重是一种礼貌,也是素质的体现,是家长教育的一种回报,当然这是一个双向的尊重。一般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强制,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让我尊重孩子?有点理解上的偏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学习、模仿的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已经产生了影响。
(3)避免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孩子缺少一部分爱,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
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3.学校方面
(1)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组织各类适合单亲家庭孩子的活动,如快乐成长训练营、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其增进交往、接触杜会、珍惜时间、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2)教育中要尊重孩子。
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对未来发展的选择。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数都有自卑心理,但自尊心却很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要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一定要尊重孩子,用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的老师在平时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与孩子为友,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对他们多表扬、多肯定,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父母离异的家庭,既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楷模对象,又使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之间失去了平衡。单亲家庭的孩子无法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会与异性的相处之道。另一方面,离异家庭的孩子只有父母单方面的模仿对象,因此对于自我概念比较模糊,对他们完整人格的形成将产生不良影响。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他们以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在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这条路上,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并付诸于实践,用更加努力地脚步跟随孩子的成长。守望单亲孩子的心,我一直在路上!
试析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皋兰县实验幼儿园
王晓燕
第二篇:浅谈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据大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单亲家庭有1600多万个,因离异导致单亲的占85%以上。离婚率的上升,冲击着社会,冲击着家庭,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一、单亲孩子现状。
1、多。我们班一共43名学生,其中19名学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这个比例让人惊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意识不断加强,他们不用再依靠家庭共同维持生存,因此也不愿意为了维护家庭完整而牺牲自己的个性追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牺牲掉了孩子对一个完整家庭的需求。
2、单亲家庭中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是跟随老人生活的,有的是爷爷奶奶,有的是姥姥姥爷,这些老人们对孩子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育孩子上就不敢恭维了,他们仍然用老一套的方法教育新时代的孩子,认为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其实那只停留在养活的阶段,完全没有涉及到教育的层面。
3、还有一少半的单亲家庭中孩子是跟随父母其中一方生活的,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既要工作赚钱,又要辅导教育孩子,确实是非常辛苦的,借用网上的一句话“我抱起砖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就没法养你”,这样的生存状态很难想象会带给孩子幸福快乐的童年。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1、性格方面。这是单亲家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方面。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自卑、脆弱、易激动、孤僻、缺少安全感、与人沟通交往能力比较差,同时还有个别的孩子出现角色偏移情况,总之问题非常严重。以前听老人说“找对象千万不能找单亲家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对单亲家庭极大的偏见,我是非常不认同的。可是,当我接触并研究了那么多的单亲孩子之后,我觉得老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我班的19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少有心态是非常积极健康阳光的,这就不能说是个别现象了。学生小A,从我认识他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对我的问话经常是所问非所答,我问他“今天早上谁送你来的?”他说“我吃了一根大香肠”,体育课上,一群同学在兴高采烈地做游戏,只有他一个人靠着墙根看,要是你觉得他智商有问题可就错了,他学习成绩都在90分以上,于是我就调查了他的家庭背景。原来他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再育,父亲常年出海打工,他只能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说话办事也不太利索,所以有重要事情都得联系他姑姑,他姑姑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什么都管他。就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小A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外界正常沟通交流,我查了一些资料,这种症状属于自闭症的一种。学生小B,父母离异,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父亲外出打工,他从小跟着有轻微精神病的爷爷一起长大,上学后父亲回到了他身边,可是却改变不了他从小养成的一些坏习惯,撒谎、偷东西、打人、撩闲、不学习、上课捣乱……他爸爸自己都愁死了,孩子的坏习惯很难纠正,这就是“养而不教”的牺牲品,想要改变孩子可能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可是他爸爸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吗?以上两个孩子,如果生活在正常的家庭里,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有可能一生也不能被治愈,我真的为这样的孩子感到可惜可悲。
2、学习方面。单亲家庭孩子在学习上普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学习成绩较差。偶尔有成绩还可以的孩子也是属于不爱发言的类型。这些孩子中,跟老人一起生活的,老人基本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独自一人带娃的,每天为了生存都忙的不可开交,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肯定比较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完全靠自觉,而孩子天性是玩耍,没有人督促辅导,孩子很少主动爱上学习的。学生小C,成绩在班级处于中上等水平,活泼开朗,办事干净利索,但是在新学期开学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班级垫底,而且也变得沉默寡言了,我联系家长后了解到,他父母刚刚离异,而且父亲留下了大笔债务,母亲边挣钱还债,边抚养孩子,非常辛苦,孩子觉得自己是母亲的累赘,心情十分低落,没有心思学习了。
3、性别角色错位。不断攀升的离婚率,导致愈来愈多的家庭中性别角色不完全,家中只有一种性别的家庭,导致女性过于阴柔,男性过于阳刚;家中两人性别相反的家庭,则会让女性变得阳刚,而男性却变得阴柔,这种性别角色的错位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离异伤害最大的一定是孩子,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在思想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带给孩子更多的阳光,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抛弃了,让孩子在正常家庭和单亲家庭之间平稳过渡。
第三篇: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心理学改变生活》第12周读书笔记
且行且思(黑尔斯家庭成长读书会 会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课堂。社会的、时代的要求往往通过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耳孺自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的确,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重大。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为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现有亿个家庭,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以50万到60万的数量递增,而且中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有调查显示:单亲孩子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犯罪率更是高达40%。逐渐增多的单亲孩子和单亲家庭,已经日益凸显为社会上又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这部分弱势人群,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单亲学生家庭教育误区下的心态作简要分析
一、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些现象的出现来自于家长的弥补心态和于心不忍,这种教育现象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一多半,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学生身上;有些孩子属于跟着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学生开口,没有不答应的。有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也不加以纠正,甚至对其出现的错误,违法乱纪或反社会的言行举止加以庇护。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地形成,直接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学生将来犯罪的温床。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支持者、护送者。
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好胜心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其他人围住自己转。受不了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
二、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最常见的是离异夫妻一方对老人或对孩子所进行的。一些家长把婚姻破裂后对另一方的惩罚发泄到孩子身上,还有一些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工作条件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老人和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况且有的家长生性就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家长为刀俎,孩子为鱼肉的现象司空见惯。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心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照顾水平,使他们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错误更加发展,最终成为“双差生”。有些教师把“双差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感情用事,简单从事,或息事宁人、或采取惩办主义,任意停课,甚至赶出教室,赶出学校,使学生情绪产生对立,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教师动辄训斥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学校原因。
不管是什么原因,来自哪方面的惩罚,都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孩子性格内向是普遍现象。他们在家里遭到暴力和虐待之后,常常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报复”,并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这种单亲家庭教育环境,不可避免也促成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和抑郁。他们只能把在家里听到的看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积压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态和性格将会不断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最容易走极端。
三、放任自流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当前一般家庭在学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有些家长只要孩子愿意的事情,从来不使绊,只要不在大人跟前晃,想干啥就干啥。
在单亲家庭里,孩子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交往,而且需要倾心置腹地交心谈心。但是,父母的争吵、打骂,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家庭的父母之爱。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但是,由于父(母)亲整天工作繁忙,杂事多,加上有的家长因为一些原因心情不好,或父母不在家,奶奶爷爷无气力去管,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对他们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有些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学生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了条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特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夸大它的负面影响,要看到它正常的一面,也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而让这些孩子正常健康地生活成长。为了让单亲家庭孩子能够正常健康地生活和成长,作为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以及教师、社会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要特别注意:
(1)避免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给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加不利,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2)要尊重孩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孩子虽然小,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这种需要更加的强烈。尊重是一种礼貌,也是素质的体现,是家长教育的一种回报,当然这是一个双向的尊重。一般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强制,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让我尊重孩子?有点理解上的偏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学习、模仿的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已经产生了影响。(3)避免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孩子缺少一部分爱,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4)应多种渠道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应“联网”。学校老师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要主动配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报告给老师,以减轻老师工作的难度。社会要消除偏见,多献出点爱心,让单亲学生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5)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6)鼓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7)单亲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8)要辅助以法规校规。对独尊型、逆反型的学生,首先更应耐心、细致而又严格地要求,同时还应辅以纪律、公德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分相结合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9)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庞”。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有关专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学生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学生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而且心理学、教育学也明确地告诫我们,学生心理异常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单亲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极坏的家庭环境。因此,为人父母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他(她)的前途着想,否则学生的成长将不堪设想。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通过法律等途径来对他们加以保护。但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论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字体:大 中 小】【2011-2-13】 【作者/来源 张莉】 【阅读: 次】 【关 闭】
论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合肥市红星路幼儿园
观察对象: 同同(中班插班生,4岁)观察方式: 追踪式观察
观察记录一:
中班开学第一天,班级里迎来了一批新同学,上午九点,我们正在做游戏,以减少新生入园时的焦虑情绪。同同妈妈拉着孩子风风火火走了进来:“老师,我们刚才报过名了,他叫杨泽同,人就交给你了。我还有事先走一步,再见。”我连忙问“孩子的被子呢,你把被子留下来,我等会帮你安排床位。”“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搞被子,你帮我借一床吧。”“孩子的杯子都是自己带来的,并且今天人都到齐了,真的没有空余的被子。”“那就让他中午坐着,别睡觉了。”“这不太好吧,孩子经过一上午的活动,中午不睡觉,陈敏 人会受不了的。”妈妈继而告诉我们,除了她本人,不能让其他任何人接孩子。我隐约感觉到,这个孩子的家庭有着许多的故事。对于这种特殊情况,我开始对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观察记录二:
中午,孩子们睡得很香,在巡视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掖被角,把放在被子外面的小手盖好。走到同同身边时,闻到了一股尿骚味。掀开被子一看,同同尿裤子了,我把孩子翻了个身,垫了一片棉垫,他还在香甜地睡着。接着我给他妈妈打电话,让她给孩子送一套内衣。2小时后,妈妈来时,一把拖起同同,啪啪就是两耳光“我这条命迟早毁在你手里”我震惊!从教十余年,没有见过这么狠心的母亲。观察记录三:
艺术活动中,同同旁边的亮亮在他的纸上画了一道,他立刻站起身将桌上的所有画笔、画纸统统掀到了地上,又猛推亮亮,挥起拳头,小朋友们都在喊:“同同又打人了!”此时老师及时制止,而同同斜着眼睛,咬着嘴唇的看着大家,一句解释的话也没有。这样的情景已经很多次了,只要有人惹着他,他就只有一个反应“打!” 观察记录四:
幼儿早操表演当天,孩子们都穿上了红红的运动服,同同身穿的红外套很小,手一举起来就能看见小肚皮。我从其他班级借了一件运动衣,同同不吭声,但能看出来他很高兴,练习时也更有劲了。下楼准备表演时,同同四处张望,但没有发现妈妈。我对他说“妈妈今天上班,也许有事来不了。”他激动地大声说“不会的,她答应我来看的!”直到上场前一刻,我们也未能发现他妈妈的身影。音乐响起来了,孩子们都随音乐上了场,同同一下坐倒在地,嚎啕大哭,后经老师劝说,止住了哭声,但是坚持不上场。行为分析:
在以上两个月的追踪观察中,我选取了四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分析同同个性形成的因素。综观这四个行为记录,它是一个依次递进的关系,逐渐呈现出同同的单亲家庭教育的特征。
从以上行为记录中,我观察到的同同是单亲家庭中受影响严重的一个例子。他表现出的失落、内向、自卑、恐惧、逆反心、有攻击性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尤为突出。由于家庭的变故,使他经常处于不安、紧张、忧愁和烦闷的情绪之中,严重阻碍其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此案例中父母离婚后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尤为突出!家长烦闷、忧郁,把火气都撒在孩子身上。长期生活在这种暴力环境之中,孩子没有发泄的渠道,他的不愉快没人发现,他的心里话没地方诉说,他的小性子没地方发,于是把一切的苦闷藏在心里,下意识会有不平衡的感觉,不对任何人讲,怕人笑、怕人欺,久而久之性格变的孤僻、不与人交流,用暴力的方式保护着自己。
在观察记录四中,证明了单亲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遗留下来的痕迹。儿童在6个月~3岁之间是依恋的形成阶段,而这一阶段恰巧是同同独自与母亲相处的阶段,家庭成员的单一,从而使母子之间形成了牢固的依恋关系,而母亲的言语,更是让同同将“父亲”的角色从生活中抹去,突出了母亲的重要性。母亲的缺席,让孩子感觉到了一种绝望,一种无助。转院的经历,更是让孩子无法在短时间里认同新老师,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反思:
1、家园沟通,做好教育
象同同这样的孩子想要一下子解决他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他是需要生活环境中的各个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强调的是环境的共同影响。家长就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同同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在她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而,与其说要转变孩子,不如说先要转变家长。如果单亲家长本身素质很高,又有一颗谦卑愿意学习的心,还是能够教育好孩子的: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出身于单亲家庭。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沟通后,我和同同的妈妈逐渐达成了共识,我不断提醒妈妈要多关注自己的孩子,他的需求、愿望和想法,作为我则更多关注他的点滴进步,他的特殊需要,给予更多的爱。适时的布置一些任务让他去完成,给他充分的信任。
2、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少了一些的教育,容易犯一些错。不要大惊小怪,要善于引导。当孩子在犯错时我们要多想一想这是因为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再做出判断,给予正确的引导。在班级集体活动时,把孩子作为正常的幼儿进行要求,不搞特殊化,不强调孩子与他人的不同性。
3、多一些爱,多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单亲家庭孩子往往最缺少的就是爱,给予适当的爱,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相信他会越来越好。家庭间的聚会,同事间的交流,都可以带着孩子去参加。如果有可能,和孩子的父亲一同郊游、去游乐场。告诉孩子“虽然我和爸爸不在一起生活了,但他始终是你的父亲,是生你爱你的人。遇到困难,他会帮助你,会支持你。”让孩子减少对另一方的敌意和对立,多一些心灵上的慰藉。让孩子感觉有爱始终包围他、感染他。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6、7岁以后,会模仿同性家长的行为而形成自己这个性别应有的行为方式。如果母亲自己一个人把孩子带大,孩子就很少有机会接触男性。如果是一个男孩子,他的行为就很容易有女性化倾向,优柔寡断、扭捏、狭隘、思虑过多等。这对孩子的一生是不利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一只受惊、受伤的小鸟,情感有时很脆弱,教师多方面的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既要做他们的妈妈老师,又要做他们的老师妈妈。多给他们生活上的温暖照顾,多给他们精神上的坚强支持。也可以说应该成为他们生命的支柱。
最后,我祝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所有的孩子健康、聪明!
单亲家庭的孩子要这样教育 有的家长在闹离婚期间,觉得事事都不顺心,把孩子当出气筒,时常不问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有的唯恐离不了,大吵大闹,挖空心思宣传对方的不是;有的互相冷战,各自寻欢,根本不管孩子在哪里,在干什么;也有的家长为了离异后要孩子,想牢固地树立起和孩子的感情,就一方面拼命娇惯孩子,一方面在孩子面前编排并灌输对方的种种不是;有的在离异后带着孩子,坚决不许孩子亲近对方,以此来折磨对方;有的因为有孩子而影响其另结新欢,常常无缘无故责怪孩子不懂事,不争气等等。即或没有上述“闹离婚”阶段的种种悲剧,只是一夜之间就从三人世界变成二人世界这一点来说,就已经超乎了某些孩子的承受力。家长朋友一定要懂得:孩子是无辜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的。你可以登录www.xiexiebang.com?sideline=4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
为了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不要在孩子的心灵上雪上加霜,因此急切地呼吁:
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
家长不能视孩子为私有财产,把育儿教子看成是家庭的私事,以心情好坏为转移;心情好时对孩子格外亲切和关心,心情不好时则不理不睬,甚者当出气筒、替罪羊。例如,刘某因经常打骂妻子,迫使妻子不得不与其离婚,7岁的儿子归刘某抚养。离婚后,刘某将一肚怨气都泄在儿子身上,经常无故打骂,在惊恐不安的环境之中生存的孩子,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便不愿回家而流浪于社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最近河南省公安机关破获一个盗窃集团,11名成员中竟有10人是单亲子女,这是最好的说明。
不要回避单亲事实
有的母亲任何时 候都不提起父亲,好象孩子从来没有过父亲一样。这种教育是很不明智的。有的母亲极力贬低父亲,努力让孩子相信父亲是坏人,所以家庭才被拆散。即使情况果真如此,这种教育方法也不好。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批判地对待母亲,不再尊重母亲,还会把由于没有父亲而产生的委屈转移到母亲身上,这样反而破坏了母子间的关系。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把父亲看成是一个普通人,客观评价他的优缺点。当然,对母(父)亲来说有相当的困难,这需要有很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中的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正确教育孩子的情感基础,使孩子承认父(母)亲的威信。
父母离异的孩子在与自己的伙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有关父母婚姻的问题,如果单身父(母)及早向孩子作出他能理解的说明,让他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询问。而不致于陷入尴尬的境地。但对幼小的孩子,尽量不要让他们参与和离婚有关的成人谈话。
有的父(母)亲害怕孩子和母(父)亲见面后,会对自己冷淡,就千方百计不让孩子和母(父)亲见面,甚至恫吓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当孩子懂得了自己是父母竞争的对象时,他可能会反过来利用这一点。不要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愿望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着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不要把孩子看作是唯一的支柱
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而且,企望用孩子来充实自己的全部生活,这也是单身家长最普遍的错误。孩子迟早要离开自己,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建立自己的家庭。总想把孩子挂在自己身边,实际上是破坏了孩子的生活。
不要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失去配偶的家长,由于把孩子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过高,这样势必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一些“懂事”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得放弃娱乐和休息,用高分来安慰家长;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让家长大失所望。
望子成龙“并没有错,但什么是”龙“则有待正确认识。据说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杜鲁门母亲的见解多么难得可贵。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农民,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也是龙的传人的本色。
第四篇: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报告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报告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1109403班 石玲
摘要: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单亲家庭孩子不同于正常家庭孩子的心理。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协调地发展。
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近年来随着离婚这一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也逐年增加。由此,我通过该次调查报告初步的调查和分析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调查显示,一、在认为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94.4%人为有影响,5.6%认为没有影响,由此可看出绝大部分的离异父母认为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但 又迫于种种原因,从而不得不给孩子带来这些不良的影响。
二、在是否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时,近54%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父母的离异等因素造成家庭的不完整使得他们悲哀、愤怒甚至反叛的心理,而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这种家庭会让他们感到孤单、寂寞、无助。在此问题中只有近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存在心理问题,38%的认为只有少部分存在。
三、有近63%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家庭健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首先,许多父母认为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单亲父母的心理变异,“过分保护”或“重养轻教”,使得孩子失去自我;其次,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孩子大,主要来自残缺不全的家庭本身,父母离异或丧偶是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而不管离异或丧偶,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心理打击或折磨;最后,孩子的心理压力不容易找到正确的宣泄渠道,有些被调查者(老师)认为对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宣泄是很重要的,只有将心中的不愉快发泄出来,才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四、在你认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时,抑郁孤独有72%,没有安全感有64%,放任逆反有63%,情绪压抑有61%,怯懦自卑有56%,多疑、嫉妒有47%,厌学渺茫有36%,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学们有意无意的歧视,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冷漠,甚至厌恶与他人接触。同时,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即使明知是正确的 也不会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理。由于存在上述心理困扰,容易出现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同时,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应对方式。父母离异前的吵闹、打架,已经破坏了家庭原本和谐温馨的气氛,而家庭的破碎,更使孩子必须忍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势必使得这些孩子在失落中惶恐不安,感到恐惧、悲伤,甚至会对自己身处这种境地愤怒不已,他们害怕被别人讥笑和排斥,害怕失败,对孤独和不明朗未来的恐惧渐增。
随着社会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从而导致了许多孩子心理发展的不健全。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孩子,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作为学习社会工作的我,将其也应该作为服务帮助的一个方面,关注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去帮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影,使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齐麟;论单亲家庭;人口学刊;
2、朴永馨;特殊儿童及其心理发展;心理学报;
3、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社会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录: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问卷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高水平。但日益增长的离婚率与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因为家庭的残缺,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因此,我对近50名单亲家庭的父母、出生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一些正常家庭做了一次以调查问卷形式为主的初步调查,通过调查来使得我们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孩子,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第1题: 你认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吗?[单选题] A、有
B、没有
第2题: 你认为单亲家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单选题] A、大部分孩子都存在 B、不存在 C、只有少部分的人存在 第3题: 你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家庭健全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单选题] A、是
B、不是
C、不一定
第4题: 你认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多选题] A、怯懦自卑
B、厌学渺茫
C、抑郁孤独
D、放任逆反
E多疑、嫉妒
F、情绪压抑
G、没有安全感
H其它 第5题: 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请给几点意见[主观题] 4
第五篇: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疏导
孩子厌学竟因母亲太辛苦 心理专家建议单亲家庭家长做好自我调
□记者崇真
□通讯员刘希明
本报青岛4月19日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市民刘女士起早贪黑地工作,没想到女儿不但不“领情”,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以至于休学。心理专家分析说,正是由于母亲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孩子为不能替母亲分忧而产生内疚、自责,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障碍。
家住市北区的刘女士今年40多岁了,没有正式工作,一直靠打零工挣钱养家,几年前,由于感情不和,她和丈夫分居,生活日渐拮据。刘女士是个要强的人,为了不让女儿感到经济上的压力,她自己办了个托管班,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因为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所以难免经常对女儿说一些“都是为了你,不然妈妈不用这么辛苦”之类的话。
几个月前,女儿开始说自己不舒服,不愿上学,每天的精神很差,常常恍恍惚惚的,而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无奈之下,刘女士只好给女儿办了休学手续,并求助于心理医生。“在接诊中,孩子总说自己很累。”心理医院专家李玉焕主任告诉记者,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她发现,女孩累的原因竟源自于自己的母亲。女儿说妈妈每天很辛苦,甚至生病了也没有时间去看,只能硬撑着,很心疼妈妈,而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觉得自己很没用,总让妈妈操心。再加上母亲经常对孩子抱怨,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沉默,于是产生了心理问题。
李玉焕说,通常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压力,在正常的家庭中,人们的压力可以在另一半身上得到缓冲,而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比如在失去了父亲之后,孩子在不自觉中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来缓解母亲的压力。母亲在宣泄压力的同时,也就把痛苦带给了孩子。她建议单亲家庭的家长们要调整好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牺牲精神而导致孩子的自责、内疚,甚至心理问题。
单亲孩子厌学可怎么办?
2011-02-11 22:40:57 燕赵都市网 www.xiexiebang.com
编辑老师:
我现在带了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厌学,而且是单亲家庭,他的家长要求学习成绩提高。
1.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优越,但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
2.这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想过的很舒服。
杭州徐老师徐老师: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现在社会上结婚离婚都很随意,导致了许多单亲孩子的出现,没有了正常的家庭环境,出现问题是很普遍的。
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有点高,把一切问题都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我能体会着您的辛劳,在此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一定要多跟孩子的家长沟通,让他(她)意识到要多跟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您可以给这个学生家长一些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书,也可以推荐我们《家庭百科报》。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培养那些优秀的孩子,更是为了转化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为孩子的家长负责,而是培养他做好人,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一份神圣的社会责任,所有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真正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就能跟老师亲,也就能听老师的话,辛苦您了,感恩徐老师!
知心老师
[省级论文二等奖]单亲家庭子女厌学缘由及对策
04-19 作者:南京中华职业教育中心 丛爱玲 210012 阅读次数 799 文章摘要:分析班中单亲家庭厌学的三点理由。
一、书区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二、不良的袄于方式造成的厌学、三、离异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厌学。及对策:
一、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二、给离异家庭学生多点爱和鼓励;
三、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齐抓共管。从而达到调动其学习热情的目的。关键字:离异、厌学、缘由、对策
我班有41名学生,离异家庭有九人占百分之十以上,这不是一个典型的班级,且具有一定的普通性。夫妻离婚,不仅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离婚家庭的子女,生活在一种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中,心理受到来自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往往在智力、性格、情绪等方面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再加上离异家庭的子女难以与父母进行毫无拘束的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情感无所依托后,生活热情减退。郁闷无法宣泄和排解产生叛逆、心理偏执、行为怪异,以至厌学。从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见一班。
一、去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W”看上去是一个直性子的孩子,她一直掩盖着她父母离异的事实。总喜欢在众人面前扮演着无悠无虑的角色。她的父母是在她初中阶段离异的,父母离异前,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上等,学校还是一所名校。应该说考上一所普高不成问题,可在这时,父母离异了。她既爱母亲,又爱父亲。可因父母离异,她只得跟随了母亲。内心对父母有爱又有恨。以前认为只要乖,只要好好学习,父母高兴就不会离婚了。可这个愿望破灭了,她失去了为父母而学的目的,也就没有了动力。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初三毕业时,成绩只够上职校,用她自己的话说“家都没有了,学习好又有什么用。” 孩子最亲近的是他们的父母,对父母之爱的需要是人生中最强烈、最持久的一种情感。生活在和谐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爱护和关怀下对生活充满希望,仅仅便会因失望而失去追求的目标,丧失进取的动力。孩子还没有形成世界观,为一个远大目标去学习时,为父母的爱、夸赞而学便成了他们的目标和动力。家庭的破裂,父母的离异,对一 的伤害有时不仅是情感,而且还是对他们单纯的奋斗目标的摧毁,使他们失望、茫然而无所从。
二、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厌学
家庭是社会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形成离异家庭子女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1. 严厉型
学生“F的父母在她八个月时就离了婚,父亲带着她重新组成了家庭。父亲是个文化人,继母也出生在书香门第。他们都希望这个孩子能按照他们设想的那样多读书、有出息。父母严厉地管教她,甚至可以说严格地监控她。训斥是家常便饭。她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她用沉默对抗着父母的训斥,用淡漠的眼神扩张着与父母的间距。在家以外寻求情感的发展。开始叫男朋友,在男友那寻找精神安慰,父母极力反对,她用离家出走抗议。无奈的父亲放弃了她,她住进了远离父母的另一所房子。过早地涉足她这个年龄不该踏入的领域——谈朋友,近乎饥渴的情感需求使她沉湎其中无心学习。
一般情况下,严厉型的家庭是、多是严父慈母,当然也有慈父的,孩子会有一个倾诉对象,而离婚重组的家庭,一方严厉,一方冷漠。孩子没有了倾诉对象。势必会造成孩子内心封锁,情绪对抗,既自卑,有偏执、叛逆。但人需要情感的抚慰,尤其是孩子。从家庭以外去寻求情感便成了必然。广交同性,异性朋友,社会上的一些人便趁虚而入,一旦这些孩子沉迷,也就无心顾及学习了。
学生“L”是由母亲监护的孩子。母亲总认为:我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已经对不起孩子了,就不能让孩子再吃苦了。所以母亲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穿名牌服装,充足的零用钱。而自己则省吃俭用,以为这样可以弥补单亲给孩子伤害。结果事与愿违,宠坏的孩子自私、任性、暴躁,常与人打架。行为方式幼稚,从不考虑后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只是混日子,上学知识流于形式,是坐在教师的影子。
研究表明,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任性、散漫,行为方式幼稚而不成熟。因为父母为他们考虑得太多,做得也太多。他们已形成了以来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挫折的经理无法使他们成熟与坚强。别人的迁就助长了他们的任性和暴躁。他们已习惯了“要”而不是“给”,他们养成了我行我素、散漫、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这必然会厌学。
三、父母的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
“C”是一个漂亮而又会说话的女孩/初次交谈就感受到她与年龄不吻合的早熟。她应该说是幸运的,离异的父母都争着要她,争着讨好她,尽管是她母亲得到了监护权,但她的父亲也一直与她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父母为了争夺她,都采用了诋毁对方的方式,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坍塌了,她对父母没有了尊敬,但却有了利用。她利用父母讨好她的心理,要钱、请假病假、圆慌,她便常不上学,在女生面前摆阔,利用男女的感情吃白饭,上舞厅,养成了许多坏毛病,也就无心学习了。
离异的父母在争夺孩子时,往往采用相互诋毁的方式,毁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孩子对父母没有了尊重与信任。而经济上又必须依赖于父母。便周旋于他们之间,利用情感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对父母的“要努力学习”的要求只当耳边风敷衍。自然把精力用于学习以外,厌学则成为必然。
各种研究表明:离异过程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生活环境改变、经济状况改变。家庭的紧张提高了。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了。不良的教育态度促成了孩子异常性格的形成。也便造成了这样和那样的厌学。例:丧失目标和动力的厌学;行为习惯差的厌学;受社会上不良影响的厌学等,但父母离异的学生并不却是厌学,也有乐学的,我们不妨探究一下,从中血球离异家庭学生厌学的对策。
“S”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母亲依旧把爱倾注在她的身上,父亲依旧与她常常联系。牢固的情感维系使她没有单亲家庭的情感失落,母亲对她寄希望很大,跟她讲的更多的是为前途学的道理。父亲也常鼓励她,这使得她能正视父母离异的现实。树立了一个较为远大、稳定、持久的学习目标。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父母,的原因,我更要努力。否则我依靠谁呢?这是、正是她努力的动力,她积极争取每一次的机会、竞选校学生会干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努力学习了文化知识,成为一个综合素质为优的好学生。
离异家庭的学生,要教育他们棉队现实,认识自己面临着比别人更多的困难。教育他们树立人生稳定而持久的大目标,寻求经济与精神的独立。一旦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逐步产生动力,便自发了学习的热情。
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厌学对策之一。
“W”也是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亲生父母先后再婚,又都有了另外的孩子,疏于管教的他养成了诸多的坏习惯。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睡觉、说悄悄话、不叫作业,考试常是多门不及格、联络他的父母常是父母之间踢皮球,推诿责任。这个学生在家不受器重,可老师的小小表扬则常常使他兴奋地好几天。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常找他谈话,给他一些表扬和鼓励,从夸赞他劳动肯干开始,教他上课认真听、再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他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不旷课了,不迟到了,多数情况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了。爱与鼓励改变了他的行为习惯。
离异再婚的家庭,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爱也在改变中缺失,失去爱的孩子往往自暴自弃,加之互相推诿的疏于管理,不良的行为方式便慢慢地养成并愈加厉害。厌学、不学便成了必然,对于这种孩子多投入爱,多给予鼓励,让他在爱和鼓励中找到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并时常加以督促。不间断地给予建议和提示。帮助他逐步地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他在别人的肯定与赞许中找到学习乐趣,培养起学习热情。
给离异家庭的学生多点爱和鼓励并常督促是校正他们厌学时对策之二。
“F”的父母离异后依旧同住一个屋檐下,依据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但父母之间的冷战使他找不到家庭的快乐,沉闷的气愤使他不愿归家。她喜欢在外逗留,喜欢交一些异性朋友,喜欢扯谎以便夜不归宿,喜欢以病假为由旷课,受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有时不交作业,有时旷课。班主任把这个学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教育,然后自即使与她的父母联系,抽烟了,旷课了,作业不交了。它的父母为了孩子缓和了关系。双双及时对她进行教育,使她的谎言被及时识破,必须及时回家,否则父亲便来校接送,必须完成作业。老师在学校重点督促,在学校、家庭及时沟通两方面的严格管理之下,她有走回了正轨,在学习方面又进入了良性循环。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沉闷的家庭氛围中,难以找到快乐,情感容易外移,如不加以及时教育就会厌学,进而流向社会,但离异手的父母多数仍对孩子倾注着爱、寄希望很大。怕孩子有闪失,只是苦于对孩子不了解,常听孩子的一面之辞而忽略孩子的变化。学校老师应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多联系、勤联系,严格管教之下,把学生那些可能导致厌学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就能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架起学校与离异家庭学生家长的沟通桥梁,齐抓共管是校正厌学对策之三。
家庭离异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策也应该还有很多。我的“三因”、“三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我同离异家庭比例之升,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使他们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健康地发展,这已成为我们战斗在驾御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本文获省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成长于单亲家庭的思惠,一直酷爱跳舞,却一直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妈妈认为跳舞不是正当行业,而且是吃青春饭,将来不会有出息。在多次与母亲沟通无效后,思惠慢慢从失望到绝望,内心渐渐也变得阴暗起来,内心也愈加孤独、孤僻,甚至还有自虐行为。
到了上中专一年级时,思惠已经成了一个拥有厌学、亲情冷漠、离家出走、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少女”,令思惠的母亲头疼不已。2008年3月,思惠的母亲在无奈的情况下将孩子送进了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
面对这个单亲家庭制造的“问题少女”,如何让她破茧重生成了春雷特训的专家团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半年后,他们做到了,离开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后,思惠考上了武汉第一师范。
“问题少女”:单亲家庭危机下的蛋
出生于90后的思惠本应该快快乐乐的成长,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刚出生不久,她的家庭出现了严重的婚姻危机,最终父母离异。父母离异后,思惠一直跟着母亲生活,这种缺乏父爱的生活环境导致了思惠情感上的不稳定,一直闷闷不乐,自控能力比较差。
上中专期间,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同桌同学作弊,思惠被老师冤枉和同学一起作弊,由于受不了被冤枉,思惠的情绪过于激动,当堂顶撞老师,并一气之下离开学校。离开学校后,思惠并没有回家,因为她知道,回家后将可能遭到母亲的一顿痛骂,让母亲伤心。于是,思惠在外流浪了一个多月。
思惠从小酷爱跳舞,但妈妈强烈反对,认为跳舞不是什么正当行业,而且是吃青春饭的,将来不会有出息,并一直抵制她去学跳舞,要她好好读书。在多次与母亲沟通无效后,慢慢从失望到绝望,内心也变得阴暗起来。此后,内心更加孤独,并逐渐演变孤僻,且有自虐行为。久而久之,思惠开始厌学、对母亲的感情冷漠、离家出走,而思惠的母亲却束手无策。
破茧之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温情
思惠进入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后,该校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和教官一起研究了思惠的问题并制定了详尽的转化方案。
专家组一致认为,思惠具备厌学、亲情冷漠、离家出走、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而其主要症结就在其成长在单亲家庭这样一个环境下,同时,因为思惠的母亲对孩子学舞蹈的极度不理解和不支持令孩子对生活失去兴趣。
因此,专家组认为,要转化思惠就需要帮助她找到缺少的温暖,增加给她的关爱,培养她的友情。思惠和母亲沟通困难,得不到理解,应加强她与母亲的沟通。培养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其的自控能力。
有了这个思路,在转化思惠的过程中,教官随时把鲁的变化及新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心理专家,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推进问题的解决并处理发生的新情况。同时,心理专家加强了与思惠母亲的沟通,让她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见。在专家组的协调下,思惠的母亲真诚的向孩子道歉,并表示同意让孩子学习跳舞,孩子也谅解了妈妈,真诚的爱有重新温暖了两颗心,在咨询室里,母女俩相视一笑,拥抱在一起。
思惠在结业自我评价中写道:“时间如行云流水,转眼间要从春雷毕业,经历时间的磨练,在这我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真谛,学会怎样去弥补自己的不足,面对错误如何改正,对于挫折如何去面对,毕业后将是一条崭新的道路等待我的整装出发。”
踏出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校门后不久,思惠顺利考取了武汉第一师范,2009年10月3日,中秋节晚会上,思惠回到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给他的“学弟”、“学妹”们献上了优美的舞蹈。(袁伟民)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孩子学习一个时期,尤其是升入较高年级,许多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容没有用”的看法。为什么呢?任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暂的,长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树立把学习当作自身应尽义务的观念。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这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 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按“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识的海洋里。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祖国的花朵。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
我曾称过自己孩子的书包,重7.5斤。打开书包发现里面书本、卷子、学具、废纸等胡乱叠放,让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腾一阵儿。于是,我有意识地检查孩子书包,并建议孩子把物品归类摆放,按课表安排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孩子慢慢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从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
第六,安排好时间和空间。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第七,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第八,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在他打伤了别的孩子后,他就要为被打伤的孩子进行赔偿;如果他故意毁坏了东西,那就得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费或者罚他干活;如果孩子偷东西,那么就得让他拿出来并让他认错。家长决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惩罚。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是一所主要专门从事孩子厌学等问题行为的专业机构、近段时间来接到很多来信,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上小学时特别爱学习,可上了中学后有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倾向。这个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外部因素。
1、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就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向。有的家长忙于挣钱,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只管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却从来不问他们用钱干什么。这些孩子吃喝玩乐,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
有的父母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得子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3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无奈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4、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
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5、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 “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建立社会化的教育网络系统,增强转化力度。
对厌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尽可能减少不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干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2、全面评价,让学生在激励进步。
教师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尺度去评价学生,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学生,要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3、优化过程,提高教育艺术。
教师要构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交流和成长的乐趣。
4、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和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要采用灵活的方法,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强化其内驱力,增强其自制力,提高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也很愉快,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待,而不是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5、改革考试和评估制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研究新的教师评估体系,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转变厌学学生的工作做得如何等等都要纳入评估体系,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门课加起来不到100分
“数学20分,物理30分,英语40分,三门功课成绩加在一起还不到100分!”说起儿子的成绩,章女士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江苏扬州人,我和他父亲一直在杭州做生意。小涛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小学在扬州读的,等到初中我们就把他接到杭州来读了。”章女士介绍说,儿子初中的成绩还可以,但进入高中后就一落千丈,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今年春节我们回扬州过年,亲戚朋友问起孩子的成绩,我们都不好意思回答。”章女士也反思说,他们平时做生意比较忙,对儿子的照顾不够,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经常会打骂。“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好,我也会经常骂他笨,不知道是不是把他给骂傻了啊?我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不读书将来可怎么办才好啊!”章女士有些后悔。
干什么都比学习有意思
春节里小涛经常一个人在屋子里玩电脑,被父母责骂后就出去溜达,无论如何就是不肯去读书学习。“我觉得学习最无聊了,干什么都比看书有意思。”小涛说,他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因为中考成绩不好,他进入了一所私立高中就读,班上新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他听起来很吃力,后来索性就不听了。
由于成绩不好,老师也不喜欢小涛。小涛更是破罐子破摔每天和班上的几名差生混在一起。“父母也给我请过家教,可是那个老师讲课非常严肃死板,我一点也不喜欢,内容自然也听不进了。”小涛觉得,只要不让他去读书,让他干什么他都愿意。
15岁的小涛今年上高一,国字脸加上一米七的个头看起来就是一个帅小伙,可是寒假里父母看着小涛却总是一脸的愁容。“他不愿意去读书,我们百般劝说,他竟然说打死也不去!”昨天上午,在杭州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小涛的母亲章女士提到儿子就连说头疼,无奈之下,刚过完春节假期,她就带着儿子找到心理咨询工作室寻求帮助。
孩子心理咨询厌学占七成
“这段时间,像小涛这样来咨询厌学问题的,占所有孩子心理问题的70%以上。”若水心理咨询师李开解释,之前,父母带孩子来咨询的以早恋、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孩子经常离家出走等心理问题为主,厌学问题仅占20%—30%左右。“这段时间来咨询厌学问题的上升明显,可能跟放假期间有充裕时间来咨询,以及父母希望孩子在下学期能够学得更好有一定关系。”
针对孩子厌学问题,李开说,症结主要在于孩子自身的学习观念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上。以小涛为例,厌学的原因主要是他缺乏学习的成就感。“首先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其次他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李开说,这也是目前很多厌学孩子存在的问题。
李开为小涛开出了几剂“药方”。首先要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谈话不断地挖掘平时被家长忽视的孩子优秀的地方并给予肯定,比如以前孩子曾做过的让他觉得很有成就的事情。其次,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的未来,在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针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李开特别强调,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要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小的成功,比如每次考试哪怕只前进一名,都值得庆贺;父母要不断地对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哪怕父母只看到一点,都要对孩子表达出来,孩子会从父母的肯定中获得自信。
父母对厌学孩子的一些教育原则
1、不要将父母过高的期望一直让孩子背着,否则一旦孩子挑不动了,会选择放弃。
2、和孩子说道理之前,一定要先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信任关系,这样,孩子才会将父母当朋友,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做决定时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3、可以与孩子分享父母工作或创业的酸甜苦辣,这也是促成孩子成长的重要手段。4、要学会倾听孩子在学习上的苦恼,多替他分忧,多给他支持,而非轻易地下定义,说他笨或懒。特别是不能让他和其他亲戚家优秀的孩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