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环节教学法解读
xxxx高级中学 课堂教学六环节教学法
一、课堂教学六环节教学法解读
具体的说就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参与到课堂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才能使学生爱学习。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从中学习应得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通过感知——理论——感知(更高)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分组学习,明确分工。
打破传统的学生座位编组形式,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每组都有课上所需要的工具,注重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创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把全班学生分成3至5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3至5名学生。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每组设组长、报告员、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观察员等角色,定期进行轮换。
4.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讨论、协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做适当点拨,纠正错误,走出误区,让学生的活动能顺利进行。
5.成果展示(实际操作),分层教学。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授课必须与实训相结合,所以我们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由于电类、汽车等专业课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
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层次进行教学。定向培养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据调查现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计算机操作员;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员、多媒体作品及图形创意设计制作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同时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B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计算机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计算机信息的学习。
6.反馈检测,总结拓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 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二、教学改革的成果
1.通过课改,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开发了多门校本教材或讲义。
汽车材料、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指导、服装礼仪等讲义。
2.通过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无论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教学比武还是技能竞赛都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3.通过课改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让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与生活,更好地推进项目课程的落实,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内心深处大都受到过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然而,同时他们又都有着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愿望,渴望有一个崭新的自我,希望被老师和家长认可。
三、教学改革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经由启动阶段进入到了初步实施阶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体制上有许多旧的东西在制约着,还未形成一套与职业学校办学相适应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训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感觉到课程改革下一阶段的 推进工作必须同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改革相结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实践,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乃至学校改革的核心,推进学校内涵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xxxxxxxxx高级中学 教务处 2017年3月10日
第二篇: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
“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
为了彻底解决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种种弊病,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校领导讨论,决定在学校以“导学案”为载体,继续完善“三步六环节八段”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三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六环节。
“六环节”是三步的进一步细化,他们的关系为:
课前预习——明确目标、自学指导
课堂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
课后延伸——拓展提高
“八段”是对课堂学习环节的细化,“八段”是重申目标、生生互查、基础知识点拨、讨论展示点评、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总结回扣、课堂评价。
二、“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六环节八段”教学流程
严格按照“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来实施课堂教学。具体流程是:
1、三步(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导学案。该任课教师需明确该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训练点,再编制导学案,力求预习学案的编制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注意预习的方法指导,正确的方法指导,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学案一定要提前3天发放,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有效地完成预习学案。同时,教师要及时批阅预习学案。
(2)课堂学习。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二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模式,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交流提供了最有力地保障。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设计好合作探究的问题,还要有效地调控课堂,避免出现只有热闹没有实效的局面。
(3)课后延伸。课后延伸题目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题目的设计要有阶梯性和层次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以达到分层次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目的。训练学案要及时批阅,对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要做重点讲解。
2、六环节与八段
(1)明确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是一堂课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有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具体化、科学化。
(2)自学指导。自学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指导自学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方法的指导上,教师给学生的指导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大而空的说教。“明确目标”、“自学指导”这两个环节是课前预习的内容。
(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环节,它融合了学生的强化记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夯实、合作探究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具有启发意义的练习、展示点评等诸多环节,具体要求是: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要按照题目的难易让每个小组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加强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达到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目的。具体分为四段:①重申目标;②生生互查;③基础知识点拨;④讨论、展示、点评。这四段是课堂学习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4)精讲点拨。这是课堂学习的第五段。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之后,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教师来解决;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讲包括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解答疑难问题、多种解题思路、规律性的方法总结等。
(5)练习达标。本环节分为三段:当堂检测、总结回扣、课堂评价。这三段是课堂学习的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
①当堂检测。检测题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设计,题目不宜太多,以5分钟为宜。
②总结回扣。总结应由学生来完成,要求扣准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具有规律性的内容或方法,教师回扣学习目标。
③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课代表对本堂课各小组或同学的表现来做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评价优点,也要评价缺点。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学习优胜小组的依据。
(6)拓展提高。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原则,要提供不同要求的巩固提高题目供学生练习,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能有效体现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
(二)改变课堂学习模式,全面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各个班级都把原来整齐划
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田格式就座形式,改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组内异质的小组型就座形式。每班分若干小组,每小组5--6人,要求以平时学习成绩为基准,分成a、b、c三个层次,采取好中差搭配,面对面排座。
在小组里实行“人人科代表制”和“分工负责制”,让成绩稍差的学生担任文科科代表,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理科科代表或兼两科科代表。小组长一般由小组推选或成绩最好的同学担任,负责组织本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及本组的秩序;科代表负责本组的问题汇总,并向老师或其他组展示、提问。为避免学生回答问题过于集中,各小组要将各位成员按不同水平进行划分,多鼓励成绩稍差的同学回答。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a教b,b教c。组长是小组学习、纪律的第一责任人,组长和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组规,然后共同遵照执行。让学生责任明确,自我管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巡回指导,对各小组的困惑做到了如指掌,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三)改革教案编写模式,强化“三案”教学
学案分为预习学案、讲授学案和巩固学案。
预习学案要紧扣课标的基本要求,以形成知识网络为基本目标,以画知识树、梳理基础知识为载体,辅助进行以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训练。预习学案一般要先周发放,先由学生本人自学,然后小组交流自学心得,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教师要抽批或全批预习学案,这是上好课的基础。
讲授学案主要设计需要学生讨论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需要总结、升华的规律、方法等内容。
巩固学案就是当堂训练的内容,要求限时训练,及时批改反馈。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手、脑等各种器官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学案设计重在三个方面:
①教学内容的设计。树立教材是素材、是平台的教学观念,对教材内容的增删、重组、重难点的确定及例题、练习题的选择等,都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标。
②学生活动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它包括学生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核心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设计。③对学生评价的设计。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变化和发展。
学案的编写要分层次,c层学生做最基本的,b层学生另做带有星号的,a层学生全做。
第三篇:小学阅读六环节教学法(定稿)
小学阅读六环节教学法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小学教师语文教学更明确的方向,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其中一点尤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新课改实施到如今,很多教师普遍能理解、认同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譬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要重视教能力、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知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可在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出现不知怎样用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意无意地走上了无效教学的老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教学目的往往定位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上,使阅读教学处低效或无效状态。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支离破碎,缺少整体把握。教学时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引得多。学生读的少,想得少,练得少。③教师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缺少对学生学习中生成资源的关注,未能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④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训练。教学中教师不能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展开有效的语言训练,学生学到的只是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或思想体会,但在阅读和表达的能力上没能得到应有的培养,语感能力的培养也就更谈不上了。⑤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意志和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⑥课堂作业不能当堂完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上问题的出现,或是因为教师们对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核心价值认识 不深刻,或不明确,或对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没有一个基本的策略或缺乏好的方法。为此现将武汉市硚口区《小学阅读六环节教学法》推荐给老师们,望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什么是是阅读六环节教学策略
所谓六环节指:释题激趣,创设语境;初读文本,整体感知;顺学引导,直奔重点;紧扣关键,落实训练;回归整体,读中学写;当堂作业,拓展延伸。这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每个部分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以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清清楚楚一条线,明明白白几个点,完完整整一个圆”的高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也体现了“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紧扣关键、落实训练”高效教学方法。
所谓“清清楚楚一条线”是指文本的文路、教学思路、学生学路、编者意图这四线合一,教学中只有充分考虑如何做到四线合一,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主线不夹杂,不偏移。选择好这条“线”是设计好六环节的关键。
“明明白白几个点”中的点,是教学设计中根据文本的中心与表达的特点,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扣住主线,选择好几个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引导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以及语感能力,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这是“六环节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
二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及实施建议 环节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如果能从释题入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课题进行研读,激发学生期待与探究欲望,为整体阅读打下基础。这一环节从形式上看,能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引导学生释题,能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为后续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一环节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①抓住题眼激趣。文题常常有其“题眼”,直接或间接体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字或词,抓准题眼,就可以顺藤摸瓜,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为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打下基础。②对课题提问激趣。经过对课题提问,往往能更快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甚或直接可由此内容进入重点部分的学习。③对课题深入探究而激趣。如在《刷子李》这篇课文中,学生能从课题中知道,本文写的是一个姓李的粉刷匠,通过教师引导对课题深入探究:“所有干粉刷的师傅都能叫粉刷李吗?”学生未见其人,却已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又充满了好奇:他有什么绝活,能成为“粉刷李”呢?为课文重点学习打下了基础。④抓住文题的含义激趣。有的课题直指文章的中心,可以从内容入手提问,再对课题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⑤从课题包含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等入手,创设学习语言情境。一般来说,课题中如果是时间或者是地点,用释题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
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文本本身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整体,是以整体形象呈现给 读者的。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认识事物必须由整体到部分,由综合到分析。学生只有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脉络之后,才能去品味文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地理解领悟,然后再回到整体。这一过程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而教学初始的整体感知,是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时机,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应给予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最后达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特点有一个初步印象的目的。这一环节一般有四个要求:自学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谈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或感受;质疑问难。
1、生字词的学习因不同的学段侧重点不一样。低中段的力度相对大些,可以多读读多说说,多动笔写写。这里要加强教师写字指导及示范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落实写字教学。高学段则以点拨为主,重点练习,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同时,还需及时检查反馈,真正落实生字教学和写字的训练。
2、主要内容的归纳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重要训练内容,也一直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这一环节从三年级开始就应该落实训练,万不可走过场。低中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采取填空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清楚、完整地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 定的基础,教师应该从准确、完整、简洁的角度训练学生。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这一类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3、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这一要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习惯的能力,也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同是为下一个环节直奔重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形成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后提出的问题,教师能顺势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重难点,从而体现“教”为“学”服务和“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环节三:顺学引导,直奔重点
面对学生的疑问和对文本的初步印象和感受,教师要善于梳理、归纳、引导,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并形成学习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直奔重、难点相关段落的学习,一改过去去顺承教学的行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有以下几种:字词方面的疑问;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内涵方面的疑问;写作方法方面的疑问。
有些问题与教学的目标不甚相关,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不吝肯定;有些问题与文本的重难点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鼓励学生针对文章的重难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思考的习惯;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重难点相关但表达不清,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使学生的模糊问题变得清晰,成为探究文本的主要问题; 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但与研读文本的重难点关系不密切,教师应相机安排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或课外的拓展中予以解决,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这一过程,课堂教学生成性的问题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梳理,善于捕捉重点、难点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同时这一环节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过渡环节,也是引导学生与文本重点直接对话的过度,看似简单,其实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过去我们很多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就课文内容顺承而教、面面俱到,结果一到不到。所以我们提出高效课堂必须立足三个点,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语言训练点,在突出三点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实现阅读教学高效的目的。
环节四:紧扣关键,落实训练
三点抓住了,怎样进行有效的训练呢?一般来讲,语言训练要体现三性: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从而使学生历练一个听、说、读、写、思的完整的语言训练过程。一般讲,语言文字训练可以采用“四化”策略,即具体化、情境化、形象化、生活化。
1、具体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文章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展开来,将其具体化,在理解词语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更加明确词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情境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3、形象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中不管是人物还是似人化的动植物,形象都是个性鲜明,十分丰富的。语言训练中要用形象化手段感染、熏陶学生。
4、生活化。学生阅读文本时,只有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经验、生活中的感受等与文本所描述的内容相联系,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这一过程,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课文就是学习生活,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一个从表象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完整的语言文字训练应包含四个过程:感知、感悟、感动、表达。
第一步:感知词句的表面意思,可让学生查字、词典,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这是准确理解词句的前提,是基础。第二步:感悟词句的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贯下联,感悟词句在文中的意思,也是作者用这个词句想说明什么。第三步:体会作者通过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对词句理解升华的过程。“眼里看着文字,心里理解语言,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学生与作者“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继而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和语感的能力,渗透人文教育。第四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语言文字训练”,使我们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例如,通过删减比较、换词比较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具体、生动、形象、准确;句子体会完了,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对表 现思想感情的作用及好处。有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写等。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方法。在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策略时一定要注意:
1、找准“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一般说来“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有如下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有所体会;有利于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词句;有利于学生整体阅读的词句(有利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法和规律的词句;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训练的词句等。
2、语言文字的训练必须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让学生既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和感情,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理解语言的表达方法。
3、语言文字的训练必须在“三维目标”整体推进中实施,从而体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在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阅读与思考。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去读、去思,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落实对学生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统一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能力的基本方法。
环节五:回归整体,读中学写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的整体回顾,更重要地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回到文章的语言形式上来,即体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从而使语言文字运用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也会得到培 养。日积月累,学生定能在阅读与理解的能力上、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教学中把一篇文章从方法迁移到实际运用的重要过程,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以前教师最容易忽略的。
环节六:当堂作业,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是促使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手段。当堂作业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再指导的作用。教师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着眼学生听、说、读、写、思基本能力的培养;着眼于表达方法的训练;着眼于本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着眼于课外阅读的拓展,创造性的设计“练案”。这一部分不仅要注意练习的精选,更要结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和必要的作业指导、及时地评价反馈,使这一环节获得最大效益。
总之,六环节教学策略是针对过去课堂教学无效的教学现象应运而生的,在运用这个策略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规律,尊重教师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尊重教材特点和特性。另外运用这个策略,必须强化教师的基本功,即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处理教材和运用教材的基本功;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教学机智的锻炼,即引导、评价、激励、启发、点拨等应变能力的基本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灵活地运用这一策略,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核心目标,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第四篇:卧龙山街道中学六环节教学法(范文)
卧 龙 山 街 道 中 学 六 环 节 教 学 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第四环节:教师点拨、解惑、强调、归纳。第五环节:回顾总结。让学生谈所学,谈收获。第六环节:应用新知,达标检测。
以上教学环节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路。夯实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六环节教学法是一个总体的教学思路,个别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做适当变通,但总体框架不能变。新学期开始,老师们要按照卧龙山街道中学六环节教学法来进行备课、上课。今后听课评课及推选优质课以此为标准。
第五篇: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感悟,并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操作要领:本环节开始阶段,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学生形成预习习惯,知道如何预习之后,可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写一写预习日记,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
注意事项:
1.预习提纲要有针对性,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提纲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从1.预习内容;2.你对例题的理解;3.对书本解题的理解及个人的了解;4.对预习内容的疑惑等几个方面入手。
2.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有目的、有任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关键部分,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
3.开始时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更应注重后续的检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预习和学会预习。
4.预习过程中的习题选择也很重要,出示预习提纲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而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这一步很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面自学的结果,又为后面教师点金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课上汇报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充分创设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组内交流,以及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本环节先小组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再把自己预习的知识在全班内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质疑,相同意见不要重复,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布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特别是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上,学生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结论。基本程序是:课上小组交流——试做练习,自主展示——形成结论
试做练习的环节。在这个步骤的实施原则上,重点是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带来问题呈现出来,未做任何地讲解,而只是单纯靠学生自己预习或是小组交流把它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学生的盲点充分暴露,以便让教师在下面的讲解中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展示的环节。在学生试做的基础上,我们只是单纯地看到问题的解决结果,而学生的思考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表达,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是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知识的认识能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并且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更多的是站在提出问题,以便达成共识的角度去审视。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画龙点睛,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纠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通过汇报,提问,释疑这样的流程得以让学生对本课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形成结论。在学生交流,汇报,讨论,释疑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的结论。
第三环节:解决困惑
教学目标:提出还存在困惑的地方,使学生进行二次回顾,清扫认知障碍。
操作要领:围绕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将自己困惑之处提出后,进行解答,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的学习态度。
本环节学生反馈自主预习中的困惑,先让学生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解惑。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提出的困惑,可以不必将时间平均分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教材编写的规律进行讲解,有的可以一代而过,有的可以进行补充或完善,也有的可以指出学生去解决的道路或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第四环节:重点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多变的安排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进行练习,也可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出一部分练习题做,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基本程序是:基本练习——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基本练习,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教学目标:通过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达标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对不达标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六环节: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完善认知,感受收获
操作要领:可以是师生共同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进行评价。
本环节可以自评、他评、师评多种形式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进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