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4: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

第一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赴九江学习心得体会 刘晓宏 2010年12月9号——21号三天,受学校委派我赴江西九江观摩了江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会。此次活动分为语、数、英电脑四科在九江小学、九峰小学进行了成果展示会,内容丰富,既有精彩的展示课,又有各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汇报展示及课题成果展示,最后还听取了北师大吴国珍教授的专题讲座《源自心灵智慧的有效教学》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受益匪浅,对于今后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及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身为数学教师,给我体会最深的是三位数学教师的展示课,分别是九江小学卢旋老师的《时分的认识》,南师附小刘老师《三角形的面积》、余江一小徐文艳老师的《口算乘法》,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要求,结合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课题研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讲得精彩,学生的课堂发言更是充分显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生成精彩,博得听课老师们的连连称赞,下面我就三节课中的精彩之处谈谈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些体会。

一、合理有趣的情景导入能提高有效性。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他 们要学习的内容,呼唤一个求真的有效的教学情景,卢老师借助视频以重温十六界亚运会开幕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很快进入角色,再过渡到引出课题,合情合理;余老师以

数青蛙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学生非常喜欢,对所学知识充满期待;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垫脚石,所以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端,既要合理,要有趣,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组织好课堂活动,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的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刘歆老师的这节《三角形面积》课中,老师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次学生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所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既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又引出了新知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此过程的设计非常简洁,但很有效;第二层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探索新知,学生动手操作后又分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将知识问题情境化,生活化,活动组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使得课堂更有效,更高效,由此可见,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并组织好活动。

三、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提高课堂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为三大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思路要开阔一点,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有效,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有效,才能做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徐老师在教学《口算乘法》中,激励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在课堂上老师非常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是贴切不做作的。学生学习的激情一浪高过一浪,连旁边听课的老师都被这位老师风趣的语言、高涨的情绪所吸引,更不要说学生了,在这节

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已成为发自内心的一种渴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影响课堂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老师如果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阵地,多动脑筋,多钻研,从各方面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的学生又何愁不成材呢?正如一个教授所说:“优秀教育源自心灵,共事切磋激活智慧。”

第二篇: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 有效性操作

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

----有效性操作

华宁县宁州傎茂地村小学

向兆雄

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

----有效性操作

[摘要]有效性操作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对学生作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操作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加强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有效操作必须为学生创造时机

学具操作的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要安排一个 指导性方向环节。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①用 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学生思

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这样对教学的安排,这正如罗杰斯所认为的:“怎样呈现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如皮亚杰)得到,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过程中布满很多的疑点,这些疑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疑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3=12为例:

第一步:

① 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第二步:

① 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 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第三步:

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

经以上操作和思考,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从

()里拿出()与()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得()”,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凑十”规律的认识,而且恰在认知的结合部加强了同化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操作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才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的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普及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亦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为此,相应的策略,一是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课题与原有知识的固着点之间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提出操作问题及其要求。

例如,让学生用两张全等的梯形纸片作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操作,所提问题可以保持一定的认知差距:怎样转化成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也可以点明转化方向:怎样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缩短认知差距。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可以只提一个中心问题:怎样由已知的面积公式得出梯形面积公式?也可以分解成问题群: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等等。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出寻找多种转化、推导方式的要求。

二、有效操作必须有实效策略

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喜欢的图形,然后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学生算算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刚刚摆的图形用加法来表示。结果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3+3+3+4+4+4;4+4+4+3+3+5;3+3+3+3+3; 5+5+5+5+5;3+4+5+3+3;„„从反馈的情况看,有些学生

在操作中摆的不是同一种图形,这可能是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这些同学没听清楚或是没等老师说完就急着开始先摆了。

这里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

学生的年级越低,教师更要加强指导。小学生的知觉选择性尚在发 展,有意注意难以持久。在低年级听课中,常有不少学生在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鉴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三、有效操作的目的是为提高成效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课堂气氛活跃 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而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这些操作活动,有多少是内容,有多少是形式,它的有效性如何呢?如何利用好操作的成果呢?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第一要素。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

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此,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有很多,教者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身心合一、实现全脑学习,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有碑益的。

主要参考书目:

曹培英

《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教学模式》 2004年

孔企平

《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2001年1月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严格要求一味地在语数等学科中挣扎、喘息,造成了对文化课都有产生厌学的心理,却不知道体育深的锻炼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课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到自己的活动中。但由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奇缺,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专业业务素质普通低,农村很多是兼职的体育教师,就算有一两个体育专业教师也让他们主教语数、而忽略体育。很大程度上教师还是喜欢“放羊式”的管理方式,体育课就是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下课就集队。没有引导和有效管理,导致学生误以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当然学生乐于这样的体育,但教师没有能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质和深度去认识,不能达到《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目前,农村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又不能吸引该学生……

为何让体育教师、学生改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值得每位上体育课的农村教师深思。

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学习与思考我认为:

一、加强体育课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文化素质、提高专业知识,特别是兼职教师的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率,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

预设解决方案:

由上级多组织教师培训;教师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觉悟,不断增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二、转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群体,从我们体育教学中,我深深地知道,学生并不是讨厌上体育课,而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按照书本的规定的轨道去做,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形成了体育的“教”与“学”的对立,由于学生反感于这样的体育教学,好多教师就不负责任,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指导意识,导致学生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自己想玩的,做自己喜欢的,在跳跳蹦蹦,玩玩乐乐中上完体育课,让学生体会学生自认为的所谓“快乐体育”。

预设解决方案:

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更新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念和思想,不能懒于上学生反感的体育课,而采用“放羊式”淡忘体育的本质。好好在体育课上花心思使学生真正的在体育课上做到学中玩,玩中学。

三、树立新意,打破常规,提高体育的兴趣。

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和传统的“放羊式”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它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思维定势,体育课就是玩自己想玩的,而厌倦于体育课的锻炼身体的思想。有了快乐,学生才喜欢教师上体育锻炼课,才能摆脱学生对体育课错误的认识。所以教师想要上好体育课就要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是观看表演的关系所决定的。”教师除了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台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同时也在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情实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好玩和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好奇性,不喜欢墨守陈规,而我们在执教过程中,一个准备部分,一个基本部分,一个结束部分的训兽式的教学让学生不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快乐体育”。反而使学生厌倦正规的体育课,反感体育锻炼。导致学生只乐于“放羊式”体育,学生的这种恶性循环的造成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我们自己。要使教学发挥有效性,第一要紧就是把学生从“放羊式”的体育中吸引过来,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体育,这样才能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才能达到体育课的目的。打破原有体育课的教学常规,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显得平等、自然、和谐而有生机。

预设解决方案:

在准备活动时打破以往那样以跑步,或单调的准备活动为主的练习,如:让体育课上增加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优美的音律伴奏下做一些简单的韵律操,这样既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女生,这种调动其积极性很显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在基本部分中,把猜谜语、讲故事和同学之间经常玩的游戏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让体育课始终充满盎然的活力,激发体育兴趣。在教学跳和跑运动时,我适时增设进学生们平时喜欢玩的游戏,如:“单足跳越推人”比赛,规定人数、次数和技巧,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各种综合素质的锻炼,既锻炼了学生的技巧和跑速,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加强自主、合作的意识。这比单一练习短跑和跳远就有趣多了。又如“掷纸团击人“的比赛,我把一个班男女进行分组,规定好时间、人数,以时间用的少,击中人数多的队为胜队。同学们在互相配合,合作和叫喊声中越玩越有劲,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也不知不觉学会了投掷,全体学生参与的意识得到增强,课堂活跃气氛保持浓厚。

四、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体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小学生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意识,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项 目,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允许的项目,自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引导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预设解决方案:

首先,教师要按学生兴趣进行分组,让他们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体育练习,同时教师注意培养各兴趣小组体育骨干,发挥小组骨干作用,减轻教师因分组造成的教育不均等,和教师疲惫的负担,为差异性教学提供强有利的保障。

其次,按男女分组,针对男女对体育爱好不同,男生可以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等授课内容;女生可以选择羽毛球、跳绳、呼拉圈等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授课形成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唤醒他们自觉、主动选择练习项目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在技术技能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循序渐进,对症下药,不能心急,教师要适当将教学步子减小,从最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上分析问题,分析症结所在及产生的原因,耐心指导,有的放矢地鼓励帮助引导,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技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要注意到体育课的结束,要巧妙选择轻松活动内容,使学生过高的兴奋度降下来,让学生能够得到身心放松,如:做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或者教他们韵律操,让他们在“快乐体育”中轻松结束体育课。

五、指导科学学习体育方法。

出现意外伤害是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因此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尤为重要。

预设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增强科学锻炼知识,通过教学渗透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将科学锻炼和医务监督的保健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同时对身体状况和身体机能有所了解,明确其利害关系,让他们有意识,有目标的锻炼和保护自己。从而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概念和减少在体育过程中造成的伤害和恐惧的心理,这样就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展开。

总之,在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今天,为了学生能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和信念,我们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作用,让学生在快乐、健康、安全的体育课上健康成长。

第四篇: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尹奕飞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发展。

目前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从事大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痛苦,但预期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达成。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普遍英语,学习积极性很高,但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不喜欢上英语课。高年级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尢为明显。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经历几学期甚至几年的英语学习,但英语能力并无明显提高。因此如何加强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活动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3A教学颜色的单词时,我设计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的活动,以复习和巩固单词red yellow green 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根据教师所说的三种颜色做出停车、开车或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个回合后仍然站着的学生被评为合格“小司机”。然后让合格的小司机来喊口令,其余学生继续做动作。此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三个单词,有能使他们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很是时机的将德育渗透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可见,将教学内容融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才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设计要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是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够语言的能力。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让学生在语境中、活动加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例如我在教句型“Is this your pen?”时是这样设计的:上课铃声一响,教师拿着一支钢笔走进教师,一边用疑惑的眼神巡视学生,一边问:Whose pen is this?学生们都很好奇,都想知道这支钢笔到底是谁的,然后我把钢笔交给学生,要求他们用句型“Is this your pen?”寻找它的主人。寻找物主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操练句型的过程。之后用多媒体可见呈现了很多图片,让学生用句型“Is this your „„?”做猜一猜的游戏,最后拿出一些文具,要求全班学生找到文具的主人,看谁最快完成任务。因此,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是在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要有语言知识做支撑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还应具有新奇感,从而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持起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常组织guessing,role play,chant,play games,tell story,wake survey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力求使活动多而不乱。例如在教“It’s smart”一课时我让学生每人拿来自己觉得最喜欢的衣服(如:T-shirt,dress,sweater,jean,jacket,)待呈现新知识之后,组织一个时装模特展示会,在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时装表演开始后,学生们踏着模特步登场,伴着音乐,一边摆造型,一边用英语介绍:Look at my new dress.It’s20 yuan.It’s nice.I like it very much„此时,各小组展开有趣的竞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运用了英语,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自主、合作和创新意识。

四、活动要尽量,要体现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教“What do you want to be?”这一课时,在讲完新课时我让学生写了自已的梦想,然后让他们念自己的梦或梦想,有梦见自己成为了一名医生,给病人看病;有梦想自己成为了一名宇航员,就像杨利伟、费骏龙叔叔那样飞上太空,探索太空的奥秘,为人类做出贡献。学生用英语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梦想,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富有挑战性,所以学生的兴趣盎然,写出了十分精彩的文章,为以后的英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的不同梦想及精彩的英文解说,把课堂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但复习了课文的语言点和动词时态的用法,而且在交流中还用到了以前的重要句型。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把课外学到单词和句型也用到了课堂,各个层面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2 ?A new house?一课后,我让学生设计了自己的理想之家,画室内房间图,然后用英语标出图中物品的名称,并用英语作简单的介绍,课后写成小短文。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又富有挑战性,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他们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设计出的房子五花八门,有古典式的、现代式的„„甚至还有地下室。学生富有个性化的作品展示,再加上完整、流畅、正确的解说,把课堂活动推向了高潮。最后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建筑设计师”和“最佳解说员”。同时,我还趁机进行了思想教育: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老师相信你们都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建筑设计师。通过活动不但巩固复习了房间类和家具类单词,句型There is/are„在交流中也得到了自如运用,既促进了英语与美学、建筑设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教师要对活动进行调控

有时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很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活动组织和调控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大班教学的条件下,学生活动时课堂秩序就很难控制,有的学生不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学生在进行某类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同学配合不积极或不配合的情况等。这一切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因此,要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教师就要重视并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仔细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制定对策。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例如,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某教师在教学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I like„。Why? Because„”之前的导入和操练都设计的不错。该环节结束后,授课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做一次调查活动。任务下达后,学生们个个一脸茫然,部分学生虽然开始讨论,但却用中文交流,而授课教师此时只是旁观并未提供帮助。笔者课后了解到,该班学生是第一次进行这种活动,而且学生并不知道应当如何展开讨论,也有一些学生因生词原因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喜爱的季节及原因,只好用中文问答。

六、评价要积极、有效

教师要善于抓住评价时机,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课堂学习行为等进行引导,课堂上授课教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与当地本班的英语教师交流时,听到他们抱怨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仅素质低、纪律差,而且回答问题时声音低,这种情况可能与学生害羞和惧怕学习英语的心里有关。于是我决定采用积极性评价,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课前与学生多次接触,并再三鼓励学生:我们这个班是个很好的班级,同学们非常聪明可爱,相信同学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表现也一定很出色。果然,当上课时,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听讲,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另外还对坐得好,读得好,声音响亮的小组和个人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加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学得十分投入,教学效果极佳。

七、结束语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校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郑皆权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

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出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3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第几》,在拓展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操作材料:4根火柴和1支铅笔,请他们把这些材料摆一摆,使铅笔排在第二的位置上。结果,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我预想中的2种情况,即把它们排成一排,从左、右分别数过去,铅笔处在第二的位置上,还有一位学生把这些材料摆成了两排,火柴为一排,铅笔在第二排。这是多么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啊!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1不排斥接受学习

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

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生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我们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而亢奋的情感。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郑皆权建湖县钟庄小学)

下载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之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之课堂提问[摘要]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问题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师生教学互动的纽带......

    课堂教学有效性[合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往往发现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这40分钟,课堂实效性低。怎样提高课......

    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谈到讲座,我愧不敢当。因为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我今天只是从个人教育教学角度出发,谈一谈个人在最近上网时,看到的或者说是悟到......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感悟范文合集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感悟 通过学习《Z7.职业教育有效教学方法及应用案例》课程之后,我认为有效教学的实质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灯小学 王玉梅 摘要:一直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立足现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年度小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亮点的同时,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全五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 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