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4: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

第一篇: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

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

重庆市忠县中学

汪飞

404300

摘要:在全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地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探讨和实验。从风靡全国的杜郎口中学课改模式到近处的重庆綦江模式,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要想实现从应试教育突围,唯一的方法就是“改”。从“临帖”到“破帖”的教育模式生成方法,使我认识到首先学习各大成功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再结合忠县本地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把握“自主学习”、“思性学习”、“审美学习”。大容量、快节奏、大智慧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特点。通过理论的学习研究试图找到一些理论依据,最后总结出DCAE教学模式,即“民主、创新、审美”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民主课堂

创新课堂

审美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的深入开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早已形成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诸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深圳的“自主式五段教学法”还有近处的綦江模式等。笔者通过对以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变革模式通过比对分析研究,试图从这些教学模式的生成过程中探究教育改革的本质和最适合我们忠县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成和利用最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同时收获最大,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从“临帖”到“破帖”的教学模式生成方法

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很重要的方法,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做到手到、笔到、心到,才能一天天进步。我们学习和生成教育模式更需要这种方法。今天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却创造了震撼全国的教育神话。他的“三三六”模式,吸引着全国无数教育者的参观学习,《中国教师报》更是在其设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课题研究小组。当全国教育界都蜂拥至杜郎口的时候,我们却陷入了极大的迷惑。杜郎口“三三六”模式是不是适合全国所有学校,是不是也适合高中课堂教学。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他们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作业练习”这样的传统习惯,将学习的后段变为前段。课上先展示成果再预习新课,课后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大循环的课堂结构。学生在课上后半段预习和生成问题,再在课后带着问题通过独学(自主)、对学(结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合作探究),下节课前半时就展

示成果。循环课堂将课分为两截,“35+10”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通过对杜郎口中学的“临帖”学习,到“破帖”创造性的生成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使其迅速成为了全国的课改名校。另外江苏的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更是如此。新知学校提出了“不让教师进课堂”的大胆教学思想。教师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课上学生独自完成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学案,不需要老师的参与。这样新知学校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这些学校都是学习杜郎口并大胆创新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教学模式的学校。我们在如今的课改大潮中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和效仿杜郎口上只能是失败,我们只能通过认真临帖然后认真思辨总结实验,最后得出出适合我们本地学校的教学模式。

二、成功模式给予我们的语文课改经验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我们通过对各种成功的课改教学模式的分析,总能得出一些共同的好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指导我们课程改革的最好方法。

1、解开束缚,建立自主性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纵观九大课改示范学校,我们发现他们无一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的自主构建。杜郎口中学保证每节课35分钟学生用来自学、合作、探究;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将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讲课的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山东兖州一中的“大循环模式”也将课堂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江苏灌南中学更是将45分钟全部交给了学生。所以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自主学习,那么首先应该是时间的保证。

另外,建构开放,自主的学习课堂,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分层次进行。一个教师执教的班级学生个性差异犹如面孔,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性格、脾气、兴趣,没有弄清学生的学习层次,把学生当成一样,标准一致的零件就不能使自主学习达到真正成效。山东昌乐二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20%的优秀生,70%的中等生,10%的后进生。导学案也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兖州一中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并且将导学案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型”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例如,我们在学习《雷雨》、《哈姆雷特》、《窦娥冤》等戏剧作品时就可以发挥学生们不同的性格优势,编排课本剧,展示学生的才华。我们在平时的考试中,可以梯级设置试题的难度,使后进生也能在考试中不断找到自信和快乐而不至于抛弃学业。

其次教学内容问题化,让课堂“火”起来。由于长时间的应试教育,高考已经成为中国高中教育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久而久之老师的教学方式就被束缚了,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因此,思维上的定式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面对这样的僵局,如何

打破,如何激活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将课文内容设置成一些有效的题目,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自行发现解决问题,最后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与老师的思想不断发生交叉和碰撞,定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最后学生学习方式要改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帮助学生将现有的全盘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习内容选择性,解决问题合作性、拓展思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2、升华情感,建立审美性课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描述语文的审美功能: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不断发展完善人自身的历史画卷。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是漫长人类历史征程一以贯之的主旋律。席勒认为理想的人格应是感性和理性自由完美的融合,这样的人格就是“优美的灵魂”。而这一优美灵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却和语文有着不可回避的关系。

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9~13岁的少年开始进入审美萌芽期,他们开始发展自己对特定艺术家和特殊艺术作品类型的兴趣。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由于这个阶段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性力和审美趣味都未形成,所以才更需要语文老师在审美方面的正确引导。

根据审美教育的形态特征,我们让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让审美个体明显地感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因而获得某种满足,感到意趣盎然;让审美个体具有自发的主动介入的兴趣。

高中语文美育功能,属于美育的一支。我们对美育不再加论述,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美育功能做一些阐述。

(1)注重诱导,设置审美情景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收器。这几乎成为了所有老师的共识,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大多老师还是不能改变传统的教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创新的动力。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高中课堂诱导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趣味导入。即通过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上《荷塘月色》等描写自然风物的课文时,我采用一组漂亮的关乎课文的风景照,再配上文字和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和图像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伺机激发学习兴趣。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我以《只要芭蕉扇》一首描写一个掌柜不要电风扇只要芭蕉扇,拒绝新事物的这样一首极其幽默搞笑的讽刺诗,来导入课堂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学生们在课堂上哈哈大笑,学习的兴致大增。

第二,强调参与。审美教育的实践表明,受教育者是介入者还是旁观者,是动态的操作还是静态的观看,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也可以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学生进行审美描述,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练,学生演,学生辩论甚至审美创造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制作课程,在身心运动中体验审美的乐趣。

第三,强调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按照一个模子去塑造人,而是要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很难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积极自主的学习。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后进生不想学习,而是他们很难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获得成就感,也就没有了快乐体验。如果我们教师在设置问题和教学内容的时候考虑每种学生的梯次发展,将问题层次化,不需要每一个学生完成一样的题目,让他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过程中找到成就感,那么学生自然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自然也会兴趣盎然。

(2)注重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想象是人类最不可思议的奇迹。正是它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想象力,人类的精神文明简直是不可设想。在审美感性活动中,审美想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审美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想象。想象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我们所说的想象不同于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只是扩大了人们当下心理活动的范围,并不创造新的事物。想象就不同了,我们想象中所用的材料可能是现实中有的,但它的组合却是现实中所没有的。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之所以是想象的产物,就是因为你无论如何在现实中也找不到这样的猴子和猪。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想象来的古罗马学者斐罗斯屈拉特说:“想象比起摹仿是一种更聪明伶巧的艺术家。摹仿只能塑造出见过的事物,想象却也能塑造出未见过的事物。”可以说,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审美心理是相当丰富的,有感知、理解、联想、想象。而感知、理解、联想不是审美活动特有的,真正能够体现审美心理特点的只有想象。想象丰富的人,审美感受必然丰富;想象贫乏的人,审美感受必然贫乏。

当然要感受美的形象更需要丰富的想象。

假如没有了想象,王羲之的《兰亭序》只是一团团墨迹,就不会有流传几千年动人的故事;假如没有了想象,曹雪芹的《红楼梦》只是一堆干瘪的文字,就不会有成千上万的“红迷”;假如没有了想象,三清山的神女峰只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就不会有那些让人遐想连篇的传说。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就内容来看,只不过是几个简单的汉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假如展开想象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就会不断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在黄昏时那棵 爬满枯藤的老树上的乌鸦,它们给景象添加了几分孤独;村落的小桥上没有行人了,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流水慢慢地流经村边的人家;古老荒凉的小道上停着一匹孤独而瘦小的马,那马就好象同它主人一样孤零零地,没有同伴好可怜;夕阳朝西静静地落下去,更显得安静和寂寞„„在联想有想象的帮助之下,时光的飞逝、往事的感叹、仕途的坎坷,还有漂泊之苦、孤独之感、凄凉之美,在一个又一个词语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在想象中,它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多少身在他乡的读者也增添了无限的乡愁。

(3)注重创造,培养审美创造

审美教育培养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对丰富多彩、面貌迥异的统一体的追求,这势必激发起一种创造的想象,继而表现为创造的行动。《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样给以阐释: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于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要提出一些值得探究并能在学生探究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引导学生探究,林冲的性格变化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通过学生的分析,我就顺势揭示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天衣无缝。

3、发散思维,建立思想性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最可怕的是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固然,学校里完全不要识记和背诵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脑力活动应当占居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1)拓展学生知识范围,丰富学生思维源泉。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知识也是进行思维的依据和源泉。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像蜜蜂酿蜜一样,行上千万里路,采上亿万朵花,通过广泛地博采、提炼,获取有规律的知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库,并以这些知识库为基础,开发智慧的宝库,丰富学生思维的源泉。

(2)抓住课堂,学生学会思维。

从教育理论观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方法。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研究,主动参加知识生产和建构,经过消化、吸收,把知识转为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思维向前发展。

(3)设计练习,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智力如同肌肉一样,不训练就会退化。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练习,锤炼学生思维能力,使之不易退化、萎缩。如《阿Q正传》文章的教学,可利用课后的练习,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而培养出学生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利用课后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质是变教师的分析课文的过程为学生“读、思、练”的过程,无疑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可能去点燃它。只有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们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思性的活动。一个人若没有思想,就不会有发现的乐趣,就没有才能和爱好,就没有活的灵魂,就没有人的个性,所以教育的第一要务便是培养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三、我们可以创立的新型高效课堂DCAE教学模式

忠县xx中学具有这样的特点,高中年级班级多,班级人数大。学生习惯了老师灌输式教育,早已放弃了自己在课堂中应有的发表意见,提出质疑的权利。

我们所看到的他们的学习现状是老师在讲台上教的眉飞色舞,大汗淋漓,下面的学生却一片寂静,毫无反应。老师在课堂上不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再不质疑老师的教学,一个愿自顾自的讲,一个愿毫无思考的听。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想到了民主教育——democratic education。现当代的教育应该是民主的教育,我们应该保证每个受教育者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平等权利,实现师生平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格平等。从这点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注意学生和老师地位的平等,教与学的平等。教师不再是课堂主宰者,学生也不是教育的单纯接受者。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通过平等对话,平等教学,生成让我们料想不到的教学资源。

民族没有创新,这民族一定就会灭亡;教育没有创新,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创新绝不应该仅仅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时髦话题或一句口号,而是关系到教育存在的终极价值,即本质要义之所在。学校教育的创新其实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创新教育——creative education,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创新观,那就是所有知识都是可以猜测、可以错误、可以假设的,并没有绝对合法的、正确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那就是审美。但让我们遗憾的是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文言文就主要讲实词虚词文言语法,现代文就是各种表现手法的讲解,注重知识性,却忽视了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最后课堂毫无美感,学生着实听得很辛苦,老师也讲得不轻松,睡起一大片却是常事。审美研究告诉我们,人在审美的时候会有娱乐的体验,变得兴趣盎然。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了能力了,我们不能忽视了审美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

高效课堂,应该是民主教育课堂,应该是创新教育课堂,应该是审美教育课堂。所以我把这种高校课堂合称为DCAE教学模式——democratic creative aesthetic education。

那么我们DCAE教学模式,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实施原则呢?

1、DCAE教学模式课堂体系:

课堂时间模式:5+30+5(5分钟为教师检测预习和制定目标,30分钟为学生单独完成,教师点拨提升。后5分钟学生完成)

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小组合作。

2、DCAE教学模式三大基本操作程序

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达标测评(1)课前预习

以导学案为方向(导学案突出审美教育),按图索骥预习学习内容。(2)课堂展示四大环节

预习检测(4分钟)目标制定(1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究(5分钟)、展示提升(20分钟)、审美培养(5分钟)(3)课后达标测评

通过自主复习、自主命题、自主批改、自主分析

3、DCAE教学模式课堂自主学习四大特点 合作互动、大容量、快节奏、大智慧

4、DCAE教学模式监督机制

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课代表可以设立总课代表和若干副课代表。副课代表一人分管一样,包括字音、字形辨识,文学常识、成语、病句等

一人负责解决一样,学生做不来可以去找他们帮助。

四、DCAE教学模式的利用建议

DCAE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的民主,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强调知识的创新,使学生成为快乐思考的主人;强调语文的审美,使学生成为美的主人。教学理想很完美,这都是属于理论,若要使一种模式能够成功运用,还需要从细节做起。笔者通过走访多位一线语文教师,从现实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以下几点,谈谈DCAE模式运用的准备和需注意的细节。

1、通过优化分组打造高效课堂“动车组”

高效课堂小组的建立,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可以根据学习层次、性格差异等分为六个人一小组。组内成员应该是两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两个后进生。其中每组还可以选择一个性格开朗,平时比较热情,爱搞气氛的组员成为六人之一。

小组由老师任命小组长,组内推选副组长。老师定期对小组长和副组长进行培训,分配其职责。小组长和副组长分工合作保证课之前能保证同学们有15分钟时间集中预习。小组长也是一组同学的督查员,每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要小组长进行检测和评估。定期向老师汇报组内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小组内可以进行评比,小组间也要进行评比。制作评比展示墙,使人人知道荣辱,制作奖惩规则。用评价和奖惩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

2、精心设计导学案绘制高效课堂“路线图”

根据以往所见导学案的设计,几乎全都是从课堂目标说起。若目标完全由教师制定了,那么课堂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民主。笔者认为,首先导学案起到作用应该是导,既然是导,它的顺序应该就是和学生学习文本和阅读文本品鉴文本的步骤应该是一致的。先应该是指导关于这个文本的文体阅读技巧,然后通过问题提出一步一步诱导解读文本。这个过程中应该分层次的指明,哪些是所有同学都应该掌握的,识记的,理解的,了解的,哪些是较好的学生掌握的,哪些是优秀的同学掌握的。这些就和我们刚才小组的组合层次相关联,也和小组长的督查有关了。导学案还应该包括知识链接,能力探究,审美趣味等板块。最后学生可以勾画出哪几个题目是需要上课强化学习和老师点拨的。

最后依据实际情况由小组长反映到老师这,第二天就自主生成和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就会不盲动,就会有效果。

3、从个人备课到集体备课,制造吸引学生的“火车头” 备课要实现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统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一个教研组可以由教研组长负责,另外每篇课文选一个主备人。提前一周备课,形成文字,两日内教研组长和主备人要根据高考考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教案和之前的导学案认真研究、修改,最后由教学校长签字,然后统一印刷。

备课要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点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核心,培养审美为本质,评价激励为方式,整体高效为目标,实现导学案导引下的高效课堂。

4、课堂教学“合作探究”,点燃创新思维的“火种”

在课堂“合作探究”这个环节中。每一个学生思维都要积极投入,除了接受他人给予的信息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除了听别人的意见之外,更多的应该是赞许、补充和质疑。

5、课堂教学“展示提升”,创就学生“自信人生”

马斯洛的动机激励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求。所以高效课堂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课堂。同学们争先恐后争取发言的机会,发言的同学发言慷慨激昂,精彩纷呈,其他同学听得聚精会神。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强烈表现欲。这样看展示既展示了学生的风采,也使学生获得了自信。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点拨引导,强化提升,使学生知识视野变得更宽阔。

6、课堂教学“审美培养”,完善学生“美丽人格”

课堂教学不要忽视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来说主要就是审美的目标达成。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欣赏阅读,审美阅读还要通过审美描述等方式。在语文课堂中就要寻找文本的美比如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意象美、意境美、结构美等进行探寻,然后进行审美描述。通过审美的培养完善学生的美丽人格。

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靳玉乐.教育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陈时见.当代世界教育改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6]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7]高效课堂培训记录材料

第二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文章重点探讨了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所谓“高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高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新课程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主理解、自我解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无疑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求新、求活的清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却主动放弃了自身的主导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似乎“读书找难点——合作解疑惑”的“讨论课”方彰显其对课程改革的真正践行。似乎一堂好的语文课就以教师讲的“少”和学生讨论的时间“长”和“热烈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难道这就是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合作方式,不是让教师退而做课堂的旁观者,而更应以学习上的激励者、教学上的对话者角色进行课堂点拨和调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而必须确保对文本衍义的主线明晰,决不能让语文课堂衍变成自由沙龙,否则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也就从根本上被消解了。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

一、教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40分钟的一节课,从课文的正音正字开始,涉及段落划分、内容分析、中心提炼、写作特色归纳等等,面面俱到,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其实,教师对文本教参应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之间、增删与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或优秀的教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因此,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总得有个“抓手”,找准“基点”才行。抓住什么,找准什么才能突出教学过程的高效性,一篇课文可以学习、把握、挖掘的要素有很多,但总要找准一个明确的目标。勿庸置疑,许多教师备课很认真,在上课时也严格遵循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去实施自己的教学设想,领着学生一项一项地去完成每一项目标,结果是目标有了,过程有了,学生却丢了。我觉得:为目标而目标,围绕的只是课本,面对具体的人而设定目标,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无论是哪一堂课,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目标,它应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课堂的知识反馈去设立和修正。

在学习《琵琶行》时,小序中“铮铮然有京都声”中的“京都”二字,对解读白居易的人生际遇、人生感慨,同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恨,互为慰藉之情有着

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放射出去的问题“点”更直接与主旨关联:“京都长安对白居易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着京都之声的琵琶乐曲对白居易来说为何如此动人心扉?”“何以最终引至‘江州司马青衫湿’”?因此,一节课的基点,就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是细化的,可具操作的,有实效性的。

二、怎么教

“亮点”的营造将带动整个课堂,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导向,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升华。“亮点”可以是先行“预设”的,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那么,“亮点”该何时带出,又该设置在什么环节?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智慧和意识。

1、驾驭全局处设亮点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知识的限制与经验的不足,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的激发点,预设一个或多个“亮点”——即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尽量使问题提得巧,问得新,产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抓住一个关键句、一个场景、一个细节等,由其贯穿全课,如教《祝福》可抓住“眼睛”二字,从而带出对“人物形象的变化、心理的变形、人生的遭遇”这三个层面的理解。教《林黛玉进贾府》可以从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行踪为突破口,拎起全文。再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确是一篇情辞慷慨的至情文字,文中表达其发愤著书观的一段文字就是一个重要的“亮点”,我尝试以此“亮点”贯穿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一是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精华;二作思维迁移:有许多封建文人在屡遭贬官后创造了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许多文人在官场站得很低时,在文场就站得很高,对于这种“贬官文化”现象,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写作短评,并将探究学习的结果整理成历史人物故事,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三是写作视角的延伸: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例在作文中至少可论证哪些观点,凡此总总设疑,找准切入点,教师只要抓住课文的“亮点”,进行多角度发散思考研讨,点到即止地抛给学生一条条的“钥匙”,就能让学生在求知索道上轻松地开启了“知识的大门”,这种方法远远要比教师包揽一切的整堂翻译要生动得多。

2、导课时设亮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东西不愿接受。教学中如何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呢?如何使学生的心理从上课依始就高效地定格于课堂?我认为导课时设亮点不失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导入《陈情表》一课时,我注意以疑促思:李密作为亡国之臣,多次拒绝应召,除了因“孝顺祖母,暂不出仕”之外,还要对侍奉晋武帝的顾忌或是对前朝的忠心,那么这番“衷情、孝情、忠情”他该如何“表白”呢?开讲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正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所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能否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在导课时设亮点,是奠定课堂教学成功基础的关键。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

3、打破课堂困局时设亮点

例如在讲授《宝玉挨打》时,我本怀着一股教学的激情想与学生交流一下对《红楼梦》的阅读心得,没想到反应者寥寥,这是教者“预设”所未及的,我也正懊恼自己忽略了学生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如果按既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势必“冷场”。我决定改变一下教法,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作为老祖宗眼里的“命根子”,宝玉为什么会挨打呢?学生对此也只是懒洋洋地看着课本。更有甚者是有几个“捣蛋鬼”故意“找茬”:老师,金钏是谁?她为何“含羞赌气自尽”?她跟宝玉有什么关系?我一阵欣喜:有问题就有“戏”了,面对其他人同样疑惑的眼光,我灵机一动,又写下了第二个问题: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从而让其相互烘托与对比来凸现人物性格。那宝玉这次挨打事件,都把哪些人卷了进来?问题一出,同学们果然来了精神,课堂上探究的气氛开始形成了。教材拟定的学习重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等,不攻自破。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本身是充满着“变量”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突变”是无法“设计”的,而这样的“突变”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所在。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教师不能过分重视预设性目标而忽视生成性目标,过分重视既定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只有力图唤起学生的思考意识,才能使其积极参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4、质疑探究、争议处设亮点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并非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有的是师生互动中,教师及时把握、整合学生的观点而临时生成的,这时,教师能否依据文本的中心,适时引导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当问到学生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何评价和体会时,却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方持欣赏的态度,一方对此却嗤之以鼻。对此,如果任由学生争论得“不亦乐乎”,那只会让讨论变成“打嘴仗”的肤浅的“热闹”,教师就要取得教学的主动权,主动亮出这样的问题: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和初衷是什么?如果今天给“精神胜利法”作新的诠释,它将会有什么内涵?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反复回扣文本、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感受情感的过程,“问题”的“亮出”具有导学、促思的作用,也不断驱动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例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在学生领略“酒仙”的豪放与不羁的同时,我抛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与“酒”结下不解之缘?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有仕途失意说,有内心平衡说,有自我麻痹说,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质疑探究、争议不一时,教师不能避重就轻或匆匆带过,也不能任其发展而不作引导。亮点探究的最终指向应是对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引导: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三、挖掘拓展点(即“教得如何”的效果巩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积极创设探究的学习环境——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拓展教学是巩固学生知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活跃学生思维的高效手段,恰到好处的课堂拓展与延伸,就如一支乐曲回味无穷的尾音,常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课堂上的亮点。但不能纯粹为拓展而拓展,紧扣文本还是第一要义。

语文课堂是灵性的课堂,因为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因此,如何延展

教学文本,把文本放置于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在我们的脚下,有一条滋养了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卫鸟在蓝天里歌唱;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夜夜梦里点灯„„语文教师就应该和学生一起漫步这历史和文化的长河,和学生一起沿着历史长河古道逆流而上,拾一块女娲补天的彩石,借一弯汉宫的冷月,摘一支渭城朝雨中的柳枝,带领学生走上精神和文化之旅,将语文课堂放置在古老的文化长河中,即使是枯燥的文本,也会变得灵动起来。这样,教师教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学起来可以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而且广度成就高度,学生在文化之旅和文学殿堂中可以自由的翱翔,释放心理能量,激发心灵畅游,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时,可以将其置于儒家思想的光环下,从理想主义、集体意识、济世救民等精神品格中抽取出“忧国忧民”这一精髓。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再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中发掘其历史渊源。这样,一部爱国主义文化史就源源不断地流淌在课堂上。

又如在讲授戏剧单元时,结合本地和当代学生实际,大力拓展文本,弘扬传统文化。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对戏剧知识的低认识、低兴趣的实际,认真设计活动课。一方面举办传统戏剧知识讲座,让学生大致了解祖国传统戏剧常识及其艺术魅力,同时精选一批经典的京剧、黄梅戏、川剧等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我编”“我演”“我评”的综合性教学,让学生自己编剧,自己表演、自任评委,如通过要求学生将老舍的《茶馆》某段改为四川方言版,并当堂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四川方言那极具表现力的文化魅力。同时,还要求学生编演了《守财奴》《药》《套中人》等剧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广泛的拓展文本,以文化充实课堂,我们的课堂便不会再沉闷,不会再枯燥,而是精彩纷呈,活色生香,特色彰显。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高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种策略, 充满挑战, 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 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参考文献: ①注:转引自陈琳老师的《用思考垂钓思想》(《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刊》2005年第二期)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三查法”

第一步:自学(独学)

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料,解答导学案上的思考题、练习题,完成自学任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

“对学”是指两名同等水平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成对讨论解决独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群学”是指小组内不同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以及组内“小老师”讲解组内共性疑难问题。“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第三步:展示

分小展示和大展示,先进行小展示,再进行大展示。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组内展示,目的是展示独学的成果和问题。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主要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将大展示设计成演讲、辩论、朗诵、竞赛等各种形式。大展示的后期,安排学生答疑、提问、点评等阐发自己的观点、归纳要点、总结规律等。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第四步:精讲(讲授、讲解、提炼、归纳)

“精讲”环节可以由学生讲,但主要是教师讲。教师精讲环节注意了两个方面:第一增强针对性,第二控制时间。第五步:检测

学生当堂解答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教师验收教学效果。当堂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导学案中预设的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可以是临时添加的问题;可以是组内结对互查,也可以是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或是小组长之间互查。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第六步:小结

课堂结尾,教师或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学生整理导学案,理解记忆。通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究竟要落实哪些重要的、核心的问题。“三查”指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1.一查:查自学成果(查学生课前导学案的解答情况); 2.二查:查练测过关(查学生课堂练习、达标检测过关情况); 3.三查:查学案整理(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理解、记忆情况)。

第四篇:“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模式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先导,以合作研讨、多向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当堂训练、即时反馈为效能保障的崭新课堂教学模式。

2是指施教方案的两个角度:教与学的设计角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突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3是指三个 “三”,即是三种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个时段(课前设计、课中巡查、课后反思)、三个关注(学生的角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的角度: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怎么样)

4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一般流程:1.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2.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3.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提前预习,自主先学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自主独立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努力发现新问题,为合作讨论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预习环节中并不轻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设计预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充分预测不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尤其要关注学习“弱势群体”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预习”,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有共性疑难问题,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不要“输”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研讨”做好准备。

——以上环节重点体现“先学”,鼓励学生超前学习,利用自习、早读及课余时间完善“预习”教材,让学生通过联想、摹仿和探究等手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解决教材中的新问题,知晓哪些内容是单靠自己是不能解决的,其要义在于“不教而教”。

2.合作——合作研讨,重点突破

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与疑问,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这一环节重点是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形下,让学生解决自己“不能”的问题,自己“不能”,也许小组内其他同学“能”;本小组“不能”,或许其他小组“能”;各小组都“不能”,小组之间经过讨论也许就会成为“可能”。有可能让学生学,教师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重在激活,组织、主持小组内讨论与小组间讨论的持续进行,并激励学生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教师依据情形,适时点拨、梳理和引导。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以学定教”,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必须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通过训练、测试、展示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予以精当点评总结(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

——此环节重点解决“消化巩固”问题。会做才是真会,课堂上务必做到即时反馈,当堂训练。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反思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二高级中学

李云鹏

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亘古常新的话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是教学以班级和课堂为单元形式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有意义的教学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学。张校长在总校八届三次、四次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观,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力提高为重点”的学生主体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对于第二高级中学而言,学校建制几经变化,学生现状显而易见,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和紧迫。从2011年开始,我们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54321”课堂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情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二高学生构成以补习生和一高录取后的其余上线学生为主。如何面对生源现状,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成为二高人必须思虑决策和付诸于行动的极为紧迫的事情。

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仍然以课堂主角独霸课堂,以讲代学、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收、无暇思考或懒于思考、重复训练的境地。长久以来形成的时间加汗水教学定势或思维惯性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二、“543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1.理论的准备

(1)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过渡。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观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经过有效课堂的过渡阶段。

第一阶段:有效课堂“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际,经过第一阶段过渡后,可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否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2)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美国加里·鲍里奇教授的办法是“讲授-练习-反馈-监察”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这四个步骤要不断往复于课堂教学中,并于个性化的学习相结合。

(3)教学起点的选择。

加里·鲍里奇教授认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依赖于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来解释、重构新的知识的,也就是说,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水平。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解释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垫着脚就可以够的着的。

2.模式的探研

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展标设疑——精讲释疑——训练提升——总结反馈。

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时间模式:5+30+5(5 分钟为教师检测预习和制定学习目标,30 分钟为学生单独完成,教师点拨提升。后 5分钟学生反馈练习完成。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三大基本操作程序: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达标测评。

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融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二学会”:学会知识,学会学习。30分钟目标是学会,10分钟目标是会学。“三阶段”:预习阶段,学习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四落实”:“听、说、读、写”落实到每节课。“六环节”: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评价小结,检测反馈,预习指导。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北京志鸿教育“1333教学模式”:学、展、点、练。“1333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板块式教学。

地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第一步:导学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10分);第二步:学生提出相应知识疑惑点(2分);第三步:学生合作探究所提出疑惑点(3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第四步: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惑点(20分);第五步:真题演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5分)。

化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归纳——发展 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重点讲解——整理吸收——练习巩固。

政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学习——展示交流——启发点拨——释难解疑——反思提高。

3.模式的确定及内涵

在各教研组本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学科教学模式的空泛,形成学校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范式,并在范式的规范下经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完成由“通式”到“变式”的学科细化,学校及时修订“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5”(五个步骤):目标定位—课前预习—探究展示—点拨解难—反馈升华。

目标定位:就是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前臵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恰当整合,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使学生达成。

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落实和实现课前预习的效果,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有效检查,否则,预习会流于形式。

探究展示:“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方法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探究展示需要问题意识,需要情境创设,需要氛围营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点拨解难:点拨疑难的关键在“导”,导的内容是导之以关键词、导之以原理、导之以思维起点和推理过程、导之以方法;导的方法是启发引导、点拨诱导;导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反馈升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通过两个方面检验,一是基础知识达成的直观展示,二是能力的发展升华——后续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

“4”(四个要领):“低、小、多、勤”四字要领。“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勤”即勤反馈。

“3”(三个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

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特别重视课堂的前伸和后延,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2”(两个基本点):依标施教,因材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针对学生实际可以有所不同。“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二高学生实际对教材要有适当取舍,对教法、学法要大胆创新。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的且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为考试而教”向“为学生而教”转变,以学生(兴趣、经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第三,从强迫学生学习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逐步推广、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从教学的起点上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1)实行领导蹲点制,使集体备课常态化,扎实做好集体备课参与程度相关考核工作。

(2)通过大教研展示活动交流、展示各教研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情况。我们开展的“开展经典诵读,提升文学素养”的语文学科大教研展示、“不等式教学研讨”的数学学科大教研展示、跨校际专题教研等活动,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通过总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创优课等,让各学科老师在观摩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优化,为本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3、通过凸显办学特色,构建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1)扎实推行分层教学。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文化课班级动态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长,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2)对艺体特长生独立编班、独立编排课表,针对特长生实际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使艺体特长辅导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学校组织艺体特长辅导老师编写了艺体特长辅导教材,电子版已经整理完毕,填补了艺体特长辅导没有专业教材的空白。

4、提高对导学案的认识,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5、通过日检查周小结月通报制度,督促各学科有序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活动。

四、工作反思

实质上和大多数高中一样,我校进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以来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有:

1、因学生实际,部分学科从有效课堂模式向高效课堂模式过渡还需要一段时间。

2、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比较差,长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老师转变角色不到位,不能放开手脚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原因导致高效课堂模式不能有效推广。

3、针对学生实际,目前各科还没有编写出系统的学案,不能很好解决现有教辅资料普遍偏难的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推广效果有所影响。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编写精小学案,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所谓精小学案是指学案的版面大小控制在8开单面以内。学案内容要精选精编,做到预习内容问题化,探究题目典型化(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探究性和拓展性),反馈训练达标化。增加学案“导学”的实用特性,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

为了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案内容尽量利用正在使用的教辅资料进行筛选,做到重点不遗漏、内容不重复,从而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2、狠抓养成教育,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作者、教育专家于春祥认为:“课改深处是习惯”,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针对二高学生习惯差的实际,以习惯培养为抓手,夯实小事德育工程,力求好的生活习惯成就好的学习习惯。

3、抓教师观念转变的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在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模式建构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如果观念不变,就很难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高效课堂的技术,最多使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似而神非,必然无法取得高效之实。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加强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根本在于通过教师有效高效的教,达到导学促思、乐学善思、轻负高效的目的。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理想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做不到这一点,新课改也好、高效课堂也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4、寻求家庭、社会的帮助,不断促进我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高效课堂中的课堂指的是大课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部分,预习和课后作业等都存在于课堂之外,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习惯不好,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总之,第二高级中学在高效课堂模式建构方面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学校已有成熟的模式相比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针对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抓好每一个细节,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最终构建出真正适合我校实际的“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模式,使课堂真正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下载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一周只备一节;2.不是人人都备课的,有的人可以连一节都不备;3......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时间划分:“10+30+5”:预习+展示+反馈。 “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大于35分钟。 二、课堂自主学习三个特点: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

    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是以知识形成和方法形成立意的一种课型。教学活动是师生认知、情感、意向及自我意识的互动交融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充......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271高效课堂建设报告 一、271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将传统列车变成动车 (一)小组的划分: 1、班主任主导下的划分: 遵循原则:组内异质,组件同质。 组间同质:AA,BB,CC 2、竞选式划分:......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理念 1.“271高效课堂”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两个重点一是要抓好备课,二是要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又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我班构建了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共5篇)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1-05-24 08:16:37| 分类: 教研动态 | 标签:小组 展示 学生 讨论 分层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默认分类 2009-05-20 10:19:40 阅读26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