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

时间:2019-05-13 04: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

第一篇: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

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

一、后‛茶馆式‚教学产生的缘由

后‚茶馆式‛教学法的产生缘由,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现状时,承袭了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的‚读读、议仪、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基础之上的创新之举。

(一)归纳日常课堂教学的弊端

我们直落教学核心环节——课堂。在大量观课的基础上,学校归纳出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弊端,成为雾霾研究的逻辑起点。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现状:教师基本上已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一些基本理念;也认可研究型学习、合作性学习、IT整合等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我现在很注重搞实证研究。有个老师说:照你这么说那这么多年我很多东西都白讲了。我在乎的是全体教师对我们学校办学思路的文化认同。如果教师不认同,关了门他还是照自己的思路上课,你管得了吗?即使是教学重点,但如果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就不讲。不相信就考,考出来看看嘛。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因为时间不够了,所以只好补课。现在很多老师是依托于第二次教学来解决问题,第二次不行,就第三次。

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

老师讲的绝大部分内容,学生是能自己看懂、学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在充分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力争解决这些相异构想。只有暴露了学生问题,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教学的意义才更大。特别关注那些自己没有学会的学生,请他们讲讲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纠错。我给你讲上海话,第一遍你没听懂,我再给你讲第二遍第三遍。你说你能听懂吗?是听不懂的人笨,还是说的人笨?那你还说我都给他讲三遍了他还不懂,你还说学生笨,你说得对吗?

张校长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年,他带高三物理,一次高考时,临考前,一个女生来问他物理题,他让女孩调整心态,保持平静,迎接考试,但女孩反问他:‚老师,如果考试考到这道题了呢?‛他哑口无言,就给那个女生讲了那道题,结果在考试中,真有那道物理题,他庆幸给那个学生讲了。考试结束,在校门口,他碰到了那个女孩,结果一问,那个女生说还是没做出来。这就是学生的潜意识,学生脑里有错误的认识,虽然教师把正确的给她了,但那是强加给她的,正确的在前面,错误的在后面,前面的很容易遗忘,忘记了正确的,记住的还是错误的。

杨振宁说:大学里面物理我只能听懂一半。杨振宁没有搞懂,晚上就到茶馆去,晚上的闲聊把白天没搞懂的搞懂了。要么都忘记了,如果一部分忘掉了,一部分记得的,记得的往往是错误的,忘记的往往是正确的。

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当教师的,年龄越大话越多。常常是自问自答、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讽刺的真深刻啊!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里张校长说了很多,其中包括雾霾。

教师来不及讲的问题,往往值得讨论。但是让你讨论研制原子弹,有意义吗? 以上四个弊端,聚焦于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核心问题上。

(二)提炼典型课堂教学成果

为了克服弊端,学校从三个维度寻找他人的教学改革成果:其一,价值维度——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其二,空间维度——上海乃至全国;其三,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现在。当我们作以上三个‚维度‛上的分析、归纳后,惊奇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不但在当时为教育部肯定,为各师范大学教育学者赞同,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又产生了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有他们的特色,但是都能找到与茶馆式教学在基本方法上的共同点。

以上各种教学所遇到的困难:课的类型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学段特点不同;学习方式多样。茶馆式教学以及之后许多教学改革的重要贡献在于: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从以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变成由教师帮助,以学生的认知(或学习)为线索,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即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

然而,他们都试图用一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来概括所有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因此需要传承、发展和创新。只有继承才能更快的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现在,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诉求。我们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称作‚后茶馆式‛教学。基本要素提炼

1、把读、议、练、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其中读练主要是学生活动,但是学生的活动决不排除教师的策划与指导。讲主要是教师。读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上课前。以内容教学和用时等有关因素而定。读前读后教师都可以布臵问题,也可以教师不布臵问题,由学生读后提出问题。议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练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前课后。年级、学科学科中的内容不同,由教师加以合理选择。讲既有预设,又有生成。只要教学中有对话,就常常会出现教师在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学生问题和学生闪光点,教师必须及时捕捉。

2、议是茶馆式教学也是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与核心环节。议的功能在于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和闪光点,解决相异构想和发展闪光点。议的功能还在于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你不去开发它就可能只是负担而不是资源。

3、读、议、练、讲四大方法的合理选择是后茶馆式教学成败之关键。选择的依据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而学业效能的提高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与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师本身的特点。

(三)提出后‚茶馆式‛教学的假设

假设是探索研究的逻辑需求,本研究的假设如下: 1.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2.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文本、实验,以及电脑开发的教学资源等。3.总有一部分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学科、年级、学生不同,能学会的内容有所不同。4.任何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头脑里都不是‚空‛的,都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

5.学生之间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学生的差异,有的能分层,有的分不了层。

6.一种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学,恰当的方式、方法、手段能提高教学效能。

二、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实践

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实践,体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差异发展的策略,运用了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

(一)建立后‚茶馆式‛教学的雏型

后‚茶馆式‛教学在以茶馆式教学为代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成。关注学生,改变教学的逻辑结构。基于假设,提出以下三方面发展,形成后‚茶馆式‛教学的雏型。1.教学方式更加多元——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茶馆式教学仅有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学‛,即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以‚做中学‛方式进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请问,骑自行车有看会的吗?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议、听、练、讲‛等多种方法选择。

茶馆式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的用时规定,而且,学生先学都从‚读读‛开始,教学的顺序都是‚读、议、练、讲‛。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因学科、学段、课型不同而陷入困境。学生先学可以在课前(课前先学的时间,应计入课外作业总量),也可以在课上;可以一次先学,也可以多次先学;可以先读,也可以先练(如数、理、化等学科的练习课)、先听(如外语课)。另外,学生先学应该得到教师的帮助,如提供给学生问题、图表、录像等等。在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前提下提倡三个‚不‛:(1)不确定‚读‛、‚议‛、‚练‛、‚讲‛等的教学用时;(2)不拘泥‚读‛、‚议‛、‚练‛、‚讲‛等的应用完整;(3)不规定‚读‛、‚议‛、‚练‛、‚讲‛等的教学顺序。

3.教学手段更加现代——教学手段的创设,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这里的现代指教学手段运用的现代。‚教师的讲堂‛,教学手段变化一般都在讲台之上。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创设,既有讲台之上,又有讲台之下。讲台之下的教学手段,不是用于教师讲解,而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它是一种学具。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恰当应用方式、方法和手段。

(二)一次探索奠定了实践基础

组织第一次规范的教学实践探索:由一位教师上两节内容相同的物理课,学生学业基础相仿,都没有预习要求。第一节,以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第二节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遵照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教学假设进行验证性实践。课后,对学生进行检测。结果,第一个班不如第二个班。授课老师有所触动:‚十余年来,难道我讲了许多不应该讲的话?‛但,他没有完全信服,用第一种方法再上第三个班。由于检测的题目已经知道,他的讲解更突出了‚重点‛、‚难点‛。然而,结果使他更加郁闷:第三个班还是不如第二个班。这样,震撼了这位授课教师,激发了全体物理教师的实践探索。半年之后,不但学生学业成绩提高,而且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增加,师生关系改善,补课、辅导减少,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提升。

(三)以‚循环实证‛推进研究发展

在物理组的探索过程中,产生了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循环实证‛行动研究方法。‚循环实证‛的操作说明:‚前检测‛是一项综合检测,分两个方面:以一次信度、效度较高的学业测试(如期末考试)作为学业成绩基础,且变换成标准分;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取与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情况,如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是否感兴趣,上课能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多否,学好这门学科是否有信心等等。

一次‚循环实证‛的后检测,用以检测这堂课的授课内容,并以标准分的变化来分析效果。经过多次‚循环实证‛之后,再进行一次综合的后检测,这次后检测类同于前检测,也分两个方面。不但与自身进行比较,还可以放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横向比较。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循环实证‛较好地控制了变量,用证据支持了研究。而且‚循环实证‛把教研、科研、培训等融为一体,既是切合实践的教学研究,又是规范的教育科学研究,还是改变教学行为的教师培训。

课题组应用‚循环实证‛方法,同时配以报告、座谈和研讨等其他途径,使研究从物理学科推向其他学科,其他年级。全面推进的同时,弊端在克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确立。

实践中,教师还会有反复。有认识的反复,更有教学行为的反复,因为教师太习惯于讲解了,只能循序渐进,抓‚反复‛,让教师在对话、研究、实践中求得差异发展。这样,教师从观望到文化认同,直至文化自觉。

(四)源于实践研究的归纳提升

在大量的实践案例中,课题组先后归纳出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手段、策略和方法,又让它们回归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同时,提炼出后‚茶馆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和核心成果。例如,课题组归纳了十八个教学策略提供给教师,教师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策略能指导具体操作,但是项数太多,不容易记忆,而且这些策略还有内在重复之处。课题组将教学策略修订成十二个,最后简炼为八个。教学策略不仅有数量的减少,还有内容的变化。如‚预设性解疑和生成性解疑相结合策略‛,教师认为该策略正确,但指向不够明确,于是改成了‚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策略‛。这些策略、方式、手段和方法也为其他学校教师践行后‚茶馆式‛教学提供帮助。

(五)不同学校的实践验证 后‚茶馆式‛教学在不同类型学校开展普适性验证。本校一位数学教师到‚验证校‛上课,教授同一教学内容,应用同样的方式、方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呢?经过反复分析,研究聚焦到教师设计的问题、练习上。问题、练习的设计,反映出教师的学科素养高低,重点、难点的把握,也反映了对学生的了解,不同学业基础的学生一定要设计不同的问题、习题。之后,作适当调整。再进行实践探索,效果完全凸现。后‚茶馆式‛教学有普适性又有差异性,它正反映了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特征。

课题组把‚循环实证‛方法应用于‚验证校‛,让更多的教师认同。同时,配以报告、校际联合研修等活动,使验证从一堂课、一门学科,扩大到一个个学校。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成果阐释

后‚茶馆式‛教学是:‚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过去,也曾强调教师‚精‛讲,问题是究竟‚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管通过‚书中学‛搞懂,还是通过‚做中学‛搞懂,教师都不应该讲。其实,前后两者强调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偏重的是学科本位;后者,偏重的是学生本位。因为,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而且,这一关键干预因素体现了‚先学后教‛、‚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弊端: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模糊。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为了判断学生自己究竟能学会什么?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先学。学生可以个体学会,也可以群体学会。个体学习是一种‚非同步教学‛,结果往往是有人学会,有人没有学会;有人自己认为学会,实际上没有学会。所以,群体学习常常成为很自然的选择,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群体学习也可能是‚非同步教学‛,各小组讨论的不会完全一样。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学会?评价一定要融入教学,让学生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习题进行先学,问题、习题设计的依据为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这些问题、习题用于学生对自己,对其他学生评价,也用于教师对学生评价。

教师的学情分析,不仅分析‚学生先学‛之前,还要分析‚学生先学‛之后;不但有备课时的静态分析,还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已经是学生学习的逻辑结构,但是没有规定具体的方式、方法与手段。自然,教师讲解大大减少,学生差异得到关注。2.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这些知识、经历,有的能帮助新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出现‚闪光点‛,有的却与新知识掌握相悖。‚相异构想‛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还可以都是正确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在乎教师讲得正确,是灌输。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教师充分对话,才是启发。

学生可以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还可以与客观世界对话。教学中完全可能在某一问题上学生有很多‚相异构想‛。如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会认为‚因为接触面大‛、‚因为是海水‛、‚因为形状改变了‛等等。‚相异构想‛越多,越适合合作学习。因为,一位教师很难同时与这么多学生逐一对话,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别人的同时,自身也在提高。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课,他的头脑往往不是空的,这就是‚相异构想‛。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就会提出学生有可能产生的‚相异构想‛。我们的老师往往就只是在错误的头脑上加一点正确的,过一阵子正确的就忘记了,然后补课,再给你加点正确的,然后再忘记。

课堂教学的真谛就是要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教师只有关注了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学生的创新素养才可能得到呵护与培育。

两个基本特征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成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是教学论阐释;‚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是认识论阐释。凸现基本特征,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克服课堂教学弊端。同时,基本特征反映了对茶馆式教学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也是形成后‚茶馆式‛教学策略、方式、手段和方法的依据。

(二)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后‚茶馆式‛教学从两个维度归纳教学方式。组织方式维度,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独立学习,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群体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全班大组学习。组织方式的变化,反映出教学逻辑结构的变化,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组织方式。认知方式维度,有‚书中学‛和‚做中学‛。

面对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学生缺乏必要的经历,或者经历不全面,应用‚做中学‛的方式更为重要。‚做中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是两个维度的分类,因此,在独立学习中可以应用‚书中学‛方式,也可以应用‚做中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也是如此。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 1.‚脚手架‛创设——具有后‚茶馆式‛教学特征的特定手段。

后‚茶馆式‛教学把教师设计的问题、习题、图表、录像等称作‚脚手架‛。‚脚手架‛有别于‚坡度‛、‚铺垫‛。‚坡度‛、‚铺垫‛往往是教师讲解时的需要。‚脚手架‛由教师创设,学生自己学习中使用,它是一种‚学具‛。

‚脚手架‛又是一种特定的学具,这个班级学生适合的‚脚手架‛,另一个班不一定适合。它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技术。

2.信息技术应用——具有后‚茶馆式‛教学特征的特定应用。后‚茶馆式‛教学在在信息技术上的特定应用体现在既有讲台之上,还有讲台之下。讲台之下的应用有:

(1)用于独立学习,增加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选择性。(2)用于合作学习,可以跨小组交流,讨论更充分。(3)用于教学评价,更加快捷、精准。

(四)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或者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源的同时,提出学生先学的明确要求。包括学习的侧重面、关注点,学习期望达成的目标等等,作学生先学的引导。2.学生自己学习最大化策略。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达到最大化,逐步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3.预设问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策略。教师预设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用于暴露学生疑惑(包括学生自己认为学会,实际没有学会),也用于教学评价。预设问题设计应该突出学科‚重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4.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策略。教师关注学生典型错误,关注学生不同思维,尤为关注学生有创意的‚闪光点‛。

这里张校长讽刺一些家长,一边答麻将,一边教育小孩。我要说,还说你不会教,其实你最会教的了。

5.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策略。在独立学习时有学生对自己评价;在小组合作时有学生对学生评价;在全班合作学习时既有教师对学生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评价。

6.学生先解疑教师后解疑策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疑,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都没法解疑时,教师才进行解疑。

7.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单独应用,更多的为结合应用,还可以多次应用。8.‚书中学‛与‚做中学‛并举策略。‚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不是一种对另一种的取代,而是并举。面对目前学生实践太少,探究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做中学‛方式的应用。强调‚书中学‛‚做中学‛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经过研究和做的过程,学生很难掌握一些概念和方法,经历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如果不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仅仅告诉他们制作过程与最后的结果,那么他们学到的只是表皮,在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发现不了解决不了,最后出现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五)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学段、学科和课型特征。例如,初高中物理把课型分为概念课、规律形成课、实验课(包括验证类实验、探究类实验)、习题课、复习课等。概念课的教学方法为‚阅读教材、检测评价、讨论辨析、归纳小结‛。当然,它也不是概念课教学唯一的方法。

另外,小学高年级、初高中语文阅读课,概括了‚基于问题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方法;小学高年级、初中数学的运算技能复习课,概括了‚练、议、讲为序,多次循环‛教学方法;习题分析课,概括了‚典型解疑、个性解疑、精准评价‛教学方法等等。教学方法高度灵活,百花齐放,五彩缤纷。

四、后‚茶馆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改变教学行为,克服教学弊端

教师不但提升了理念,而且改变了日常教学行为。二○一一年、二○一二年上海市教委对全市中、小学进行学业质量综合评价,其中有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评价。

教学方式属于‚中‛位层面,‚上‛接教学理念,‚下‛联教学方法等,教学方式的变化,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根本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变化。‚教学方式指数‛栏目中,我校表现相当突出:竟然高于市平均四十个百分点!

‚教学方式指数‛在学生问卷中由多个问题组成,例如,‚课堂教学中你有发言的机会吗?‛是‚经常‛、‚偶然‛还是‚几乎没有‛。学生发言、讨论多了,教师讲得自然少了,更多学生得到了关注。而且评价还反映出我校‚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强,‚学生内部学习动机‛高等。在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克服教学弊端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二)提高教学效能,走向轻负高质

后‚茶馆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核心领域——课堂的教学效能,同时也促进了作业等环节的改进。学生负担轻了,自信心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有了更大空间、更多的时间参加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综合实践活动。

二○○七年到二○一二年,我校先后参加了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学业质量综合评价,表现十分突出:学校的每项指标都超过了市、区的平均值,其中,‚学生睡眠时间‛高于市平均二十个百分点,‚学生做作业时间‛低于市平均值四十个百分点!而且,我校 ‚学生校外补课‛少,‚学生对学校认同度‛高。

学校的五年中,各学科学业成绩仍在不断提高,表现为A档逐年增加,C档、D档逐年减少。评价显示出学生正不断走向‚轻负担、高质量‛,凸现在相同外界条件下的学校作为,后‚茶馆式‛教学的贡献。效果突破了当前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三)普适实践验证,影响深入广泛

建立后‚茶馆式‛教学‚研究共同体‛。我们认为:普适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可以不同应用;同为教学手段的‚脚手架‛,应该有不同的设计。在共同的改革方向下,不同学校,面对不同学生,灵活地应用后‚茶馆式‛教学成果,达到丰富后‚茶馆式‛教学,发展各校特色的共赢目标。由于效果明显,与我校签约,进行了深度合作的学校已达四十余所。其中,有优质学校,也有薄弱学校,而且,包括中国东、西部不同地区。另外,还有区域推广,如上海市闵行区。

二十余个省、市数万名教师来校学习,后‚茶馆式‛教学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师教育网等教师培训课程。《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发表专题文章。

经市教委批准,建立‚上海市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后‚茶馆式‛教学已成为上海市教师培训课程。《文汇报》等上海主流媒体作相关报道。《上海教育》等刊物发表近四十篇专题论文。以‚后‘茶馆式’教学‛作网上搜索,有七万余条赞誉。

(四)后‚茶馆式‛教学实践研究反思 本研究表现为三个突破:

1.教学实践效果的突破——以教学改革的实践,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站在关注学生改变教学逻辑结构的高度进行审视,形成较完整的操作体系开展实践。3.教学研究方法的突破——以证据支持实践研究,形成‚循环实证‛行动研究方法。

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后‚茶馆式‛教学是偏重于教学科学的研究。教学科学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而教学艺术的研究、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关系的研究则更加任重道远。听后反思:

教师让课堂成为茶馆,会使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会使学生不再是僵化呆板和默默无闻的听众,会使学生有充分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不让学生先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能,而且还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只听老师的讲解,没有自己的问题暴露是不够的。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暴露学生的问题。教师要精讲,精致解读文本内涵,增加广度和深度。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

课堂上,当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到处走走转转,积极地看现场、积极地听发言,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或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之中。

课堂上,让孩子们围绕着教学中心,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才会有激情有目的地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才会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用多种有效方式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合作,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鼓励,我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者。

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尽可能地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各种学习便利服务,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要自己不断学习,用教师的教学智慧来启迪学生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求知欲望。‚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提高了学习效能,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减少了无效劳动;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精熟文本,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第二篇:浅谈听张人利校长谈

浅谈听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有感

年逾60岁的张校长在长达2个半小时多的讲座中用他简洁、明晰、诙谐的话语赢来了会场中的阵阵掌声。听了这个讲座,不能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应该说是“颠覆”了对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张校长的目光着眼的是教育管理者和带动者但他在讲到学校管理时,其中的一句话,让我仍然铭刻在心。他说:“我极力反对牺牲今天的生活质量来换取明天的生活质量。”他主张“两多”、“两少”管理,“ 两多”就是学生的睡眠多、体育活动多,“两少”就是作业量少、补课少。我以为在他的这种管理模式下成长的教师是幸福的,学生是快乐的。

他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来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负在他的身上不是空话。他又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教学中存在问题: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平年2月的后一天是几月几号——3月8号)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4)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张校长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

回来后,我又专门上网了解了张人利所在的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九年一贯制)的资料。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而不应该是教师的讲堂”,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段力佩的教育主张。上世纪八十年代,段老在上海育才中学推行“茶馆式”教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法则在当时全国基础教育界影响深远。时隔30年,校长张人利传承了“茶馆式”教学以“议”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教学设计逻辑结构,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经过几年的推进,后“茶馆式”教学已在静教院附校全面展开,从物理、数学、化学到语文、英语,从初中段到小学段,越来越多的教师经历着由怀疑到认同,再到全情投入的转变。

静安附院现在没有早自习、晚自修,全校开设校本课程近100门,全校不订教辅材料

保证每人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

但在如此轻松的负担很轻的氛围中各科成绩却名列前茅。初中及格率都能达到百分之百,英语的平均分更是达到了140.9分。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高中录取率名列全区第一,在上海,原本被认为是“薄弱”学校的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经过若干年的素质教育探索后,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师该如何教?我们的学生该如何学?后“茶馆式”教学(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张校长举了身边的教学事例。有一年,他带高三物理,一次高考时,临考前,一个女生来问他物理题,他让女孩调整心态,保持平静,迎接考试,但女孩反问他:“老师,如果考试考到这道题了呢?”他哑口无言,就给那个女生讲了那道题,结果在考试中,真有那道物理题,他庆幸给那个学生讲了。考试结束,在校门口,他碰到了那个女孩,结果一问,那个女生说还是没做出来。这就是学生的潜意识,学生脑里有错误的认识,虽然教师把正确的给她了,但那是强加给她的,正确的在上面,错误的在下面,所以,上面的很容易遗忘,忘记了正确的,记住的还是错误的。

究竟张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什么?听了报告后,我觉得是1.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教师讲学生不会的。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的发现和解决。

听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在“读”“练”“做”“讲”中,去引导学生,把灌输式教育变为启发式教育,使教育走向对话,使教育走向合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他的讲座,充满了实践后的睿智,听他讲话,不时有醍醐灌顶之感,让人有想尝试的冲动。我想我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多注意“少讲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多教学生不懂的”和“让学生多议多暴露问题”

第三篇: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

(讲座笔记)

主讲: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人利

整理:浙江省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国胜

【引言】

理论运用到实践的研究,如何以证据来支持教育科研的问题思考:----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遭遇到什么问题----听不懂还要讲,是老师傻还是学生傻?----面批比不可更重要!

----西南联大的案例说明大学靠“大楼”还是靠“大师”?----相依构想(迷失概念),灌输还是启发?----文科将版权,理科讲专利? 【案例】

这里阐述的是一项学校开展有效教研的实践。

一、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1、荣誉称号与敏感“指标” ——学校没有早自习、晚自修 ——全校开设校本课程近100门 ——全校不订教辅材料

——保证每人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 ——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

老师进题海,学生出题海。1300-1400学生,13亩地,一年四季长跑。

2、“两多,两少,一改善”

2008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上海6 1 个区的三年级、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我区学生总体学业成绩好,负担较轻,我校取得了更为优秀的成果。以八年级为例,列出部分项目,把学校与区进行比较。

(1)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学科各水平上的人数比例(2)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

“两多、两少、一改善”的态势,即学生睡眠、体育活动增多,学生补课、作业量减少,师生关系改善。

3、学生学业成绩

4、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空间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学校,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力图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减轻负担。并且把这项研究首先直落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

常态情况下,教师究竟怎样教?学生究竟在怎么学?在“大样本”的观课之后,归纳出四个突出问题:

a)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b)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c)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许多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

d)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臵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怎么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提出方法,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基本的课题。

面批比补课重要。大学靠大楼还是大师。《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西南联大,硬件软、软件硬,却培养出了杨振宁等大师。知识:忘记的往往是正确的,记住 2 的往往是错误的。何为灌输何为启发?面批就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二、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

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寻找研究的方向: 其一,空间维度、全国、上海市、静安区已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存在于本校教师中好的教学方法。

其二,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今天。

其三,目标维度。新课程推进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当我们作以上三个“维度”上的分析、归纳后,惊奇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在当时为教育部肯定,为各师范大学教育学者赞同,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当今许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也能找到与“茶馆式”教学有许多共同点。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小结 杜郎口:预习展示,反馈达标 洋思:先学后讲,当堂训练 尝试教学:先练后讲,练在当堂 茶馆式教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以上教学模式实际上颠覆了过去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过去都是以学科为线索的逻辑结构,而现在是以学生为线索。

最近发展区: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学生能独立的、自如的完成教师给的任务,二是在教师帮助下集体活动中努力能解决的问题,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叫最近发展区。

为什么茶馆式教学会有这么大影响?为什么近30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受到“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呢?因为,虽然这一方法简练成八个字,而且又把这八个字提练为“茶馆式”教学,说明“议”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议“是对话的重要方式。“茶馆式”教学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茶馆式”教学的精髓值得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快地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生命 3 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今天,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诉求。我们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称为后“茶馆式”教学。

后在何处?要回答的就是发展在哪里。发展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方式更加完善(主要发展)

80年代“茶馆式”教学仅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学”。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另一种是“做中学”,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

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不但在校本课程中产生了研究型课程,而且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也应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

例如:在初一数学、科学课中的三个专题:“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海上”,“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吗”,学生自己“做数学”,用归纳的方法真正感悟了“无限”和“不循环”的概念。“为什么能浮起”,一个班中的学生竟会产生十多个“相异构想”,学生通过自己做实践,建构起了正确的知识。怎么检测氧气存在,关键是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也是学生自己做实验,逐步形成“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思路。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支撑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一般有三点依据:1)学科中核心知识;2)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缺乏经历,或者有部分经历而得出了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结论;3)主题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据说杜朗口中学在教师“讲”的用时上有过规定,每堂课不能超过15分钟、10分钟。80年代育才中学也曾有过讲解的用时规定。我们认为:在针对学校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制定校规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持久了恐怕不行。因为 4 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中的内容不同,划一的用时规定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先“读”后“讲”,对吗?也不一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

(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

(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3、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

(1)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效率,对时间的变量。效益,对于时间之外对于其他投入的变量。效果,确定一定价值取向之后的达成程度。

少争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效果价值取向主要两个方面: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二,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结构与特征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那么,这五个教与学的方法内在关系究竟是什么?可以用以下一个图给予凸现: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后“茶馆式”教学继承了“茶馆式”教学的核心——“议”。

“议”的本质是经验与文本的对话。把“读”、“讲”、“练”、“做”作为“议”的支撑。因为,没有“读”、“讲”、“练”、“做”就没有“议”。“读”是学生读文本。可以带着问题读文本,也可以学生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其实在学生读文本的同时已经开始了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做”是增加学生的经验。这种学生的学习经历不仅增加了学生自身的默会 5 知识,而且可以进一步产生经验与文本的对话。“讲”,是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懂的,目的还在于引起学生的经验与文本的对话。“练”是学生在文本与经验对话之后的应用,然后,会产生新的异想,从而进一步对话,继续“议”。从以上对后“茶馆式”教学的内在结构解读,可以看出这一种教学的本质是在帮助学生自己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有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什么都要改,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全有必要确定跨学科、跨学段的有普遍意义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

念课(大学刚毕业)、备(有一定经验)、侃课(经难与实践有一定结合)、玩课(最高境界)。理论研究者全位,课堂教学关健干预因素。教学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查(测评)。

语文老师:不提倡多写作文,精改。怎样的批改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情感交流。批改的质量高,往往比学生的作文还要长。

启示我们:教学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我们下功夫,就会有效果。后“茶馆式”教学在“茶馆式”教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且以这两个关键干预因素来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弊端。

(1)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

过去,也曾强调教师“精”讲,问题是究竟“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管通过“书中学”搞懂,还是通过“做中学”搞懂,教师都不应该讲。其实,前后两者强调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偏重的是学科本位;后者,偏重的是学生本位。因为,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而且,这一关键干预因素体现了“先学后教”、“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弊端: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模糊。

重点、难点(教材本位、教师本位)不一定学生自已学不会。怎样知道哪些学生学会了、哪些不会?教与学从来是分不开的。

(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我校有一位比较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李×,曾获全国教学大奖赛“一等奖”。有人听了她的课后提了一个问题:“这堂课上你问了十几个问题,为什么不让没 6 有举手的同学也发发言呢?”问题十分深刻,它不仅涉及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且,揭示了教学的本质: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是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还是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逻辑结构

其实,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形成了对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形成了一套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能掌握这项知识,甚至会出现“闪光点”,也有的会产生“相异构想”。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管教师讲的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关注“相异构想”的暴露与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为什么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之一,还是为了通过增加学生的经历,来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相异构想”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这样做,就已经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课堂的关键干预因素的逐步成效,就使这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变成了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后“茶馆式”教学可归纳为: 一个核心,“议”为核心。

两个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三个发展,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学习方式发展为“书中学”、“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四、“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那么,为了推进后“茶馆式”教学,可选用的教育科研的方法是什么?可以阐释的,也可以实证的。我们期望把它们结合起来,其中实证的往往可以给教师更大的文化认同。

然而,目前实证的教育科研方法在中、小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所谓的“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方法。这种实证方法的弊端在于:1.“对照班”、“实验班”是同一个教师教学,还是不同教师教学?如果同一教师教学,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几乎很难做到;如果不同教师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安排优秀教师上“实验班”,一般教师上“对照班”。变量 7 不能控制,结论也不能信服。

2.是否能对“小白鼠”的实验方法用在学生身上?是否还有教育伦理学上的问题?

3.这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单一的,仅仅证明了什么是对的,有效的。4.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否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大的、关键的改进,教师的掌握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昨天”不会,今天就会了。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力图改变过去的教育科研方法,推出了所谓“循环实证”的科研方法。

1、“循环实证”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说明:

以上流程图,说明的仅是一次操作的流程。

在这一次的全程操作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甚至更多位教师),教学内容不变。(这类实验一定是在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级,不同班级进行)。

教师在此项实验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不但统一内容,而且还统一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但不一定统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次“实证循环”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以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相对应,后检测可以是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点为实证对象。

1班、2班、3班…………课堂教学时,所有研究人员(包括授课教师)全部观课。在每次校本研修时,所有研究人员与授课教师一同参加教学设计的改进。授课与校本研修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因为此项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业成绩变化的研究,另外还有校本研修的研究、教学设计改进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

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但是,如果第一次循环从1班开始,然后2班、3班。以后的循环一般可变换班级次序,如从3班开始,然后2班、1班。

2、“循环实证”的内涵分析

一个有意义问题产生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且把此研究首先定格在研究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在界定学业效能的基础 8 上,审视目前课堂教学的突出弊端。为了解决这些突出弊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优秀教学方法。时间维度:过去、现在;空间维度:本校、外校、外区、外地;目标维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且把提炼出的教学方法称之谓后“茶馆式”教学。这种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迭代循环”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循环实证”指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科研方法。“迭代循环”指的是一个个教学设计的迭代。教育的历史上曾有多位著名教育家对课堂教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过研究,皮亚杰的“临床访谈法”,维果茨基的“因果发生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支持“课堂教学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有条件”的观点。后“茶馆式”教学也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这种理解。教育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对后“茶馆式”教学的适应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后“茶馆式”教学的掌握一定是教师、学生逐步呈现的过程。

确定干预课堂教学改进的关键因素。目前校本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观课、议课。在议课环节中参与者、主持者会提出建议,把这些建议归纳起来常常有许多。如果把这些建议独立出来,可能每一条都有道理。然而,在一堂课中常常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解这道“题目”是有条件的,即只有35分,40分钟时间。

另外,课堂教学有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什么都要改,也是不现实的。那么目前自己学校最有价值的改进是什么?这里涉及了两个问题:

1、教师要有课程总体意识。全面的课程目标达成不是靠一堂课。因此,“循环实证”的每一次活动不但要确定同一个教学内容,还要确定目标的侧重面。

2、确定干预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例如:后“茶馆式”教学就有“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其本质就是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关键干预因素确定符合以下条件:A、观点、理念教师容易接受(难道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还要讲吗?)。B内涵较丰富。这一干预因素针对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究竟该讲什么,也阐述了学生自己学得会,可以是个体学会,也可以是群体学会。C、符合教与学总的发展趋势:先学后教,先学后讲,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等等。D、干预因素不是原则,有较强的操作性。

因为后“茶馆式”教学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循环实证”也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学生的学在改变,教师的教也在改变。教师直接参与课堂设计与课堂设计改进,而且教师的参与使这种设计更加接近真实场境,也使设计更加精致。虽然从表象看来仅是以实证的方法评价学生,体现了以学论教的理念。然而,这项研究更多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另外还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及由后“茶馆式”教学引发的其它相关研究。

此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也不仅是拿某些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去从事某项教育的实践。此项研究使教育理论在真实的场景中不但经受检验,可能还会接受挑战。如“最近发展区”是否有最大化问题?质量问题?后续发展问题?建构主义理论是否存在“参照物”问题?等等。因此,此项研究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的基础性研究,也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应用性研究。

第四篇: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许多中小学都在探索如何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实状况是,学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而且不一定在一个层面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更有效呢?教育理论工作者往往追求缜密,而教育实践工作者往往追求扼要。

上世纪80年代,段力佩老师提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由于其关注了学生的学,强调了教学中“议议”的重要作用,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推进之后,广大中小学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接受性学习也有研究性学习。在此,我们把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称作“书中学”,把学生掌握直接知识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称作“做中学”。这样,后“茶馆式”教学就从“茶馆式”教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展成“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做做”。我们所说的“做做”不是简单地做练习,而是“做中学”,即研究性学习,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推行后“茶馆式”教学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来颠覆课堂教学中的突出弊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以此为切入点,介绍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过程。

一、找准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行至今,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而问题是应用性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其实,什么问题都要改,是不现实的。那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存在的主要课堂教学问题是什么呢?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以国家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基础,以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准绳,分析、归纳出学校常态教学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①从总体上看,教师讲得太多,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的环节,但学习方式也是单一的。②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③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提问的意义何在,讨论的意义何在,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

④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的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在对常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后“茶馆式”教学提出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其内涵不仅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包括研究性学习;不但包括学生个体自己能学会的,还包括学生群体自己能学会的。因此,这一关键干预因素,既颠覆了教师讲得太多、太滥的情况,也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

既然后“茶馆式”教学强调“书中学”和“做中学”两种方式并存,那么什么内容更适合“做中学”呢?“做中学”主题的确定一般有三个方面的依据:①核心知识或核心概念。如果不是核心知识或核心概念的教学,则不必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当然,核心知识与核心概念还是有一定区别的。②要掌握某一知识或认同某一概念,学生可能缺少相关的经历,或者经历不全面。因此,“做中学”不但强调最后的结果,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经过“研究”和“做”的过程,学生是很难掌握一些知识、概念或方法的。另外,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③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中学”的方式一般需要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不一定是教材中的直接标题,而是应该把知识、概念演变成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案例一:“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这是一堂初一的科学课。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释沉浮:力的平衡和物质密度大小的比较。沉浮问题是物理学的一个核心知识。这里,教师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军舰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来学习这一核心知识。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立即出现了许多“相异构想”,“因为接触面积大,所以浮起来了”,“因为是海水,所以浮起来了”,“因为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所以浮起来了”……这些回答反映出学生以往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上课地点就在实验室,教师随时可以让学生的设想付诸实践,如有的学生提出加大接触面积,教师就在水中放一块橡皮泥。为了使接触面积最大化,有的学生把橡皮泥做成饼状。“饼”放在水面上,是否能浮起来?这时候,学生沿着“问题提出——设想暴露——实践探究——正确构建”的思路来实践和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这一物理核心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省略学生“做”的环节,而是仅由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的话,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书中学”与“做中学”并存,以“书中学”为主,但“做中学”必不可少。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2.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从表面上看,这一干预因素要求教师摒弃过去那种一味追求讲得正确、完整、生动,一味把教师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正确、完整。案例二:为什么讲了重点、难点,效果并不好?

这是一节初二的物理课,教学内容是“功”。同一教师上两个平行班的课,两个班的原有基础差异不大。第一节几乎以教师讲为主,中间也插入一些提问等。教学的基本过程是:①什么叫功?“功是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一段距离。”②功的公式:W=F.S。③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力的单位是牛顿,距离的单位是米。④例题1:力、距离已知,求功;例题2:功、距离已知,求力。课后,有学生反映说:上课听听是听得懂的,回家做作业是有困难的。问题出在哪里?你能说这位物理教师讲的不是这一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吗?其实,教师讲的绝大部分内容,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能自己看懂、学会的。那些自认为学会了的学生,其实有一句话并没有完全理解,就是:什么叫“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一段距离”。那么这个课怎么上才更有效呢?第二节课,教师换了一个班级,先让学生自学,形式是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问题是:“一个人拎着包在平地走,这个人对包做过功吗?”“一个人拎着包,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这个人对包做过功吗?”“如果所经过的路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分别用同样的力,通过同样的距离,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吗?”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的讨论并不只是让学生做做练习,而是在解决“什么是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力争解决这些“相异构想”。课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两堂课的教学效果大不一样。案例三:从“物质的鉴别”到“液体的鉴别”。

这是一节初三的化学课。授课教师是学校的化学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曾多次上过各级公开课。其中“物质的鉴别”是她自认为很成功的公开课之一。公开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讲得正确、全面、生动,而且条理清晰,教学效果不错,也获得了观课者的一致好评。

过去,教师通常把物质的鉴别分为气体的鉴别、液体的鉴别和固体的鉴别,授课教师在以往的公开课上也往往是把教学分成这三个环节。其实,学生在三态鉴别问题的掌握上相差甚远:学生对气体的物质鉴别完全没有困难。由于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先把固体溶于水,然后制成溶液才能鉴别,因此,对固体的物质鉴别,本质上还是液体的物质鉴别。基于这样的分析,该教师认为这节课需要复习、讨论的内容应该是液体的物质鉴别,教师也把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集中在液体的鉴别上。这样,教师就有大量的时间来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教学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也只有暴露了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教学的意义才更大。

二、教师该改变什么?

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究竟要告诉教师什么呢? 1.教师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对吗?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讲解,还突出要讲学科中的重点、难点。这种认识对吗?不对。难道要讲非重点、非难点?更不对。教师应该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其实,以上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许不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认为不是难点的,也许是学生的难点。前者强调的是教师本位、学科本位,后者强调的是学生本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学定教。其实,北京师范大学早有学者作过研究,在基础教育的各学段、各学科中,都有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部分,只是学段不同、内容不同、学生不同,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比例也不一样。

由于要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就要回答和解决以下一系列问题:

①要判断学生是否自己能学会,一定要让学生先学。

②让学生先学,这个先学是课前学习,还是课上学习?如果安排在课前学习,是否要减少学生其他的家庭作业,否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③学生先学,有很多方法,哪种方法的效果更好。比如,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还是做练习;是讨论,还是做实验。

④如何检验学生哪些已经学会,哪些没有学会?

⑤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自认为已经学会了,但实际上学生还是不会,怎么办?如何解决?有什么方法让他们暴露问题?

⑥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有的学生还不会,这时教师又该怎么办?

“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与“先学后教”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强调先学。让学生先学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是提高学习效能的必由之路,这可能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所认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教师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但强调了先学,而且强调了教师该教什么,另外,在教师教的同时,学生还在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贯穿始终的。2.教学只是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到学生的“一个个杯子”里吗?

不管哪个年级,也不管哪个学科,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永远不可能是“空”的。如果真是“空”的,那我们的教学就太简单了,只要把“桶里的水”,倒到学生的“一个个杯子”里去就行了。

目前,许多的教学,教师只是在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想法之前加上了正确的,过了若干时间之后,正确的跑掉了,留在学生脑中的还是原来错误的。怎么办?补课,再加上一点正确的。过后,又跑掉了,怎么办?再补课。这样的教学现象还少吗?

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已经形成了对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有的能帮助学生掌握这项知识,甚至超越这项知识,也有的,甚至更多的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只有当教师有意识地、适当地把学生的各

种想法充分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教学。

三、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的现实价值。1.观点、理念教师容易接受。

在公开课教学中应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常态教学、家常课中更应该体现,但事实却难尽如人意。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教育不是工业。叶老道出了教学的真谛:教学需要精耕细作。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个体劳动,特别是家常课,关了门就是教师在主导了。如果教师没有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没有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是教师容易接受的观点与理念。“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就是告诉教师:“难道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还要讲,还要教吗?”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更清醒地认识到:对一些学科的核心概念,学生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即使是犯同一个错误,犯错误的原因也会不一样,仅告诉学生正确结论是远远不够的。2.反映出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

教无定法,对吗?对。教育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均有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之分。但是教育的应用性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学科不同,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不同,教师自身素养不同,教学应该有不同的方法。只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们在承认教育应用性研究具有差异性的同时,还必须认同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教学也应该是有规律的。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反映了人的认识规律。虽然教学千变万化,这些干预是必要的。还需要说明的是,干预之后的教学效能提高必须是教师与自己相比,而不是与别的教师相比,因为影响教学效能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另外,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课堂教学的干预不是一两次就能到位的,而是需要不断干预。只有不断干预,才能使学校的常态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

3.后“茶馆式”教学的内涵十分丰富。

虽然,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关键干预因素的叙述十分简洁,但内涵非常丰富。这样的干预强调了先学,反对教师讲得太多,指明教师究竟该讲什么;又强调学生可以是个体学习,也可以是群体学习。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更多的是学生“潜意识”的暴露,是议论,是学生自我的建构。正是由于这样的干预,使教学走向合作、走向对话,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共同体。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因此,教育的理念要变成教学的现实,实现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对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实施干预。

4.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以关键干预因素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种改进的策略。然而,其干预的既可以是教学的方法,也可以是教学方式、手段等各个层面的问题,甚至是各层面交叉的问题。因此,干预因素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从教学的实际问题中提出关键干预因素,又回到教学中解决现实的主要问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长期以来,学界对教学模式的问题时有争论。有学者提出教学是否应该有模式?我们认为讲教学模式对,不讲教学模式也对,关键是看自己学校的教师、学生正处于什么阶段。刚实施新课程时,有的教师比较茫然,甚至出现了“老人老方法,新人没办法”的尴尬局面。那么,推出一些解决教学突出问题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从教学的更高境界来看,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才能使复杂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后“茶馆式”教学不强调教学模式的统一性,不规定“读”、“议”、“练”、“讲”、“做”的教学用时,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用时可能相差甚远。也不限定“读”、“议”、“练”、“讲”、“做”的教学顺序。后“茶馆式”教学先学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先学的形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练”、“议”或“做”,甚至可以是教师讲了之后再让学生学。更不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拘泥“读”、“议”、“练”、“讲”、“做”的完整应用。教师完全按教学的内容、课的类型、教学的目标,以教学中学生学业效能的高低作方法的取舍。

(选自《人民教育》2011年第五期)

第五篇: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

——阐述并分析案例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它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

“后茶馆式教学”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者部分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教师不讲。这一教学特征体现了“先学后讲”或“先学后教”的理念。当然,这个先学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这个先学,可以是学生先“读”,也可以是学生先“练”,也可以是学生先“做”,甚至是学生先“议”。同时,也体现了“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第二: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不管学生的己有经验,没有学生的经验与文本的对话,仅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即使有的课堂教学有“暴露”,教师津津乐道的也是“闪光点”,而不是关注班中还有哪些“相异构想”。这一课堂特征的呈现,不但在于“暴露”,更在于解决。

后“茶馆式”教学的特点是:一个核心,“议”为核心;两个基本特征,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后“茶馆式”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感的获得,有利于减轻教师特别是文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要由传统的满堂灌转变到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师生双方的思想和习惯上的转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我在备课时,经常都是根据教参确定重难点。上课时,也是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但是,每堂课都觉得平平淡淡,上课没什么激情,效果也不是很好。即使当堂课学生会了,下节课再说的时候又跟学新知识似的,总是重复这种低效的劳动。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我们长时间习惯了旧的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个较有难度的挑战。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在头脑中确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设身处地的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教参上的知识点设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最好的衣服不是最贵,而是最合身的。该怎么做呢,经过思索我制定了一套备课的策略。

一、要了解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为备课内容提供依据。因为我校是农村学校,超过80%是外地学生。学生的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很少,生活常识和各方面的见识都很贫乏。这些知识基础学生们是否具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之后的学习效果。因此上课前摸底,看看学生是否具备这些基础的知识,如果没有,先抓基础再上课。

二、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新课内容切入的点选取和知识容量选择提供依据。一定要选取那些学生生活中能够经历过的例子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知识学起来很生活化,而不是枯燥的理论。不同的学生接受水平不一样,一节课能够容纳的知识量也有不同,从以往的课堂中要总结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容量极限,为下节课提供依据。

三、要认真分析前两步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学习的经验为学生筛选新知识点,并按照由易到难给这些知识点分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那些在他们基础上自己通过小小努力就可以学会的知识点时积极性最高,并且获得的成就感最强。

四、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指定详细的时间表和操作程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一定注意安排充分的消化和思考时间,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一般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因此课堂应该少讲多思,多练。

五、就是要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限时测验,通过批阅并分析试卷找出知识薄弱点和争议点,为下节课精讲提供素材参考。实行这个方案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慢慢有了提高。

下载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人利校长谈后“茶馆式”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茶馆式”教学

    一、后“茶馆式”教学内涵 “后茶馆式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

    后茶馆式教学(范文模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

    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说起“后茶馆式”教学,不得不提起“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是“茶馆式”教学的延伸与发展,什么是茶馆,大家都知道,它是人们茶余饭后要去的一个消遣......

    后茶馆式教学

    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学生作业减负情况下增效都依赖于校长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何谓后“茶馆式”教......

    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 ——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人利 2011-3-26 这里阐述的是一项学校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要分析自己学......

    2013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 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老师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

    后“茶馆式”教学简介

    后“茶馆式”教学进行简单介绍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产生缘由 当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洋思的“先学......

    后茶馆式教学1

    后茶馆式教学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起源 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了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在上海乃至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教育部肯定,也为各师范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