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

时间:2019-05-13 04:1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

第一篇:《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毕节六小 张晓涛

本次参加学校公开课比赛我的上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64—66页《认识角》,上完本节课,校领导和本校同行们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议,我现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优点:

1.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条理清楚。

2.整堂课能用故事形式串联本节课,符合低段学生学习特点,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二.本节课的缺点:

1.学习目标太复杂,不太适合低段学生。2.上课教师语速太快,时间赶得太急。

3..课堂缺少丰富的评价,应采用师评、生评、互评等方式。4.课堂气氛没有调动起来。三.部分教学案例: 片段一:

师:老师有两个角,分别是边较长的角和边较短的角,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可以先让学生对短边的角和长边的角进行比较,最后用移动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比大屏幕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就容易通过他们自身实践,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了,学生也就不会一致回答是哪个角大了。片段二: 数角

生1:第一个图形有3个角; 生2:第二个图形是1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是5个角; 生4:第四个图形是2个角; 片段三:

师:同学们,给你一个长方形,折大小不同的角。

虽然上完这一堂课,存在许多缺憾,但是我自己已经尽力了,在此,我诚挚地感谢帮助过我的领导和老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授课水平能上一个台阶。

第二篇:《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

《认识角》教学案例及反思

刘晓华

我于四月十日参加了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大赛,上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上完本节课,校领导和本校同行们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议,我现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优点:

1.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条理清楚。

2.整堂课能用故事形式串联本节课,符合低段学生学习特点,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二.本节课的缺点:

1.学习目标太复杂,不太适合低段学生。2.上课教师语速太快,时间赶得太急。3.“自学指导”应改为“学习指导”。

4.在教学“角”的读作和写作是应多强调一下。

5.课堂缺少丰富的评价,应采用师评、生评、互评等方式。6.课堂气氛没有调动起来。三.部分教学案例: 片段一:

师:老师有两个角,分别是蓝角和红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猜一猜哪个角大? 生1:红角大。生2:红角大。生3:红角大!

反思:我为每个小组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大小一致的活动角,袁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一个小组6人,如果把角做成两种,一种是边较长的角,一种是边较短的角,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可以让小组成员用三个短边的角和长边的角进行比较,这样比大屏幕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就容易通过他们自身实践,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了,学生也就不会一致回答是红角了。片段二:

师:同学们,蓝猫一进入梦幻乐园的大门,就被篮球游戏吸引住了,我们也跟随蓝猫一起去看看热闹,蓝猫能投几次篮,要看大家的表现了,如果大家能把下列图形有几个角数对,就能为蓝猫提供5次机会,大家要努力哟!

生1:第一个图形有3个角; 生2:第二个图形是4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是4个角; 生4:第四个图形是4个角; 生5:第五个图形是0个角。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数一数他们各有几个角?3个4个4个4个0个 反思:在这里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圆形是周角,可学生由于对角处于初步认识的阶段,都说是0个角,当时我也没纠正。当时在选图形时,就不应该选圆形图,如果下次再上本课时,我会把圆形图换成别的图。片段三:

师:同学们,给你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生1:剪掉一个角,还有5个角; 生2:剪掉一个角,还有3个角。

反思:这个问题我问得不好?“还剩几个角?”有点误导学生认为只有比原来4个角少才对,还有对于生2的回答,我给予了否定,其实这种剪法是错的,下次再设计这个问题,我会这样问:“同学们,给你一个长方形,剪去一剪刀,会有几个角”,这样就不好桎梏了学生的思想,应该会产生多种剪法,达到预期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

虽然上完这一堂课,存在许多缺憾,但是我自己已经尽力了,在此,我诚挚地感谢帮助过我的领导和老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授课水平能上一个台阶。

《认识角》教学案例及反思

刘晓华

2012-04-12

第三篇:《认识角》教学案例

《认识角》教学案例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

关海龙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和学会做角。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扇子、剪刀、装有小棒、吸管、毛线、硬纸条、图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彩纸等材料的小筐若干个、每人一副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红领巾,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它为三角形吗?(因为它有3个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示范指角,学生一起用手比划。揭示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师:看!明明和芳芳带来了哪些物品?

它们的面上都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自主合作找角。

每人选一样物品,在小组中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角在哪里

指名上台依次找出剪刀、三角形纸板、钟面上的角。

3、抽象出“角”。谈话: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请下来画在纸上会是什么样呢?(课件出示角的抽象过程)

4、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摸一摸角吗?拿出三角板,任选一个角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指出:尖尖的部分是角的顶点,从顶点起两条直直的平平的线是角的两条边。(课件演示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指名另两个抽象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

同桌互相指一指实物(五角星、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中的任一个角的顶点和边。【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大量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逐步摆脱实物,抓住角的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5、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2)找身边的角。

谈话:角其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下面请你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了就用你的贴画贴上去,看谁在2分钟内找的多。(音乐起,学生找角)

(3)找生活中的角。

课件出示校园中的几组照片和生活中的几组照片,让学生找找看。

【设计意图】通过找角,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有利于深化对角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做角

1、分小组用提供的教材做角。

2、汇报,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尝试、想像、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老师组织展示,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已的环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肯定自我,倾听他人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交往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感悟角有大小。

1、谈话:我觉得有的小朋友做的角真神奇(出示活动角)可以活动,我们就叫它活动角。观察:活动角的两边张开,角有什么变化?两边张开的小一些,角有什么变化?

2、你在哪里见过这样大小可以变化的角?

3、演示扇子、剪刀,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4、小结:角是有大小的(板书)。提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5、玩活动角的游戏。

(1)师任意拉一个角,让学生拉一个更大的角,再拉一个比它小的角。小结:大小明显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看出。

(2)大小不明显的角,我们怎样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重叠法)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脑动画,使两个角形象直观地移动和重合,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角的关系,效果明显,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把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了对角的认识,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四)比较角的大小。

1、转变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课件演示,呈现例2图)

2、课件只保留二、四两个钟面。

谈话:这两个钟面上的这两个角,你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3、师:你能验证吗?小组讨论,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各小组汇报(用数格法、用薄纸描摹重叠法、用活动角做比较工具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意识,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得到了不同发展,在交流中拓宽了知识,发展了数学思考,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的教学理念。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2、做想想做做第3、5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五、观看课件,感受角的神奇(各种角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设计意图】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丰富了学生视野,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上,从生活中引入,逐步确立“角”的表象,然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的现实场景(教室、校园、社会生活)中去找出更多的角,从而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合理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本节课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让多种感官合作来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表象。在初步认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活动角”进一步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声音、色彩,就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本节课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建立角的表象,向学生动态的演示“形物”的分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在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时,大小不明显的角,通过使两个角直观地移动与重合,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角的关系,从而掌握比较方法,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的优势,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第四篇: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祁(精选)

《认识角》教学设计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

祁来平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64-_66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1.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

教材选取了典型的物体,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让学生观察。从物体上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平面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角,是教材精心设计的活动。开展这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射线和线段的知识,教材中,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二,知道有些角的大小可以直接看出来,有些角的大小不能直接看出来,所以需要想其他办法;三,通过进一步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生活中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而学生对动手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玩一玩较有兴趣,教学中将这些活动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角。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课件、三角板、一张长方形的纸

学具:三角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两根硬纸条、一根吸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

1、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以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从而认识角。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认识这些图形吗?你能看出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当学生说出都有角时,师:对,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学习新知:

1、找角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你能在哪里找到角? 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多媒体出示有剪刀、长方形纸、五角星的图片。

师:我们看,这些物体也有角。

接着,用多媒体演示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角。

出示数学书、红领巾。师指着角说:看,像这些都是角。[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接着出示画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的图片。

师:再看看这些图中有角吗?哪些图中没有角?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现在拿出你的三角板,你能找到它的角吗?用手势表示一下。

摸摸它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

师讲:尖尖的扎手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师问: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回答后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活动是认知的基础,这个活动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 师:我们还可以给角起名字,在角内写一个“1”,这个角就可以记作1,读作角1

3、试一试(动手做角)

师:你能用你手中的材料(l两根小棒、或一根吸管或一张纸)做一个角吗?试一试

生自由做角。然后展示交流,并让学生指一指所做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设计意图:学生是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的,只有亲自参与了才会获得最直观的经验、最深入的感悟。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

4、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也会做角,那么,你能不能画一个角呢?动手试一试。(抽一生到黑板上画角,标出顶点和边,其余生在练习本上画)画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黑板上的同学的画法有没有错误。想想画角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画顶点。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

5、练一练

下面的图形中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及时设计练习,通过辨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6、研究角的大小

出示钟面,拨动钟面上的针,学生观察。师问:当转动时针和分针时 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根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角是有大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转动,自主的发现角是有大小的。]

7、玩一玩

师:刚才,我们大家都做了角,你能把你的角变大或变小吗?玩一玩。要求:边玩边思考: 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系?

角变大了,角的两边叉开的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的怎样?说明什么?

交流: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玩变大或变小的活动,获得感性认识,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与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有关吗?

多媒体演示角的两条边变长或变短的过程,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叉开的越小,角越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8、出示3个钟面图。师: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说一说。

9、角的大小有时用眼睛能看出来,有时不能一眼看出来,怎么办呢?

学生想想,互相交换意见。

师引导生小结: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交代 大小。

三、思考:

1、打开纸扇,角有什么变化?合拢剪刀呢?学生先说一说,师再演示。

2、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及时反馈。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给予了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培养善于倾听、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顶点

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以“找角—认识角—做角—画角——比角”的顺序教学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经验,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周围找角,学生果然踊跃发言,找到了许多角。接着,我就利用多媒体从各种物体和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当学生对“角”已有了一个较模糊的形象记忆时,我就引导学生感受角,体验角,找到角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角。紧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做角,并让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这就更加巩固了对角的认识,然后又让学生画角,学生很快就画好了角,好象都不错,但仔细看我发现他们的角都不尖——因为他们都是包着三角板画的.当我看见有一个学生这样画时,马上在黑板上指正了这种错误的画法,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画角方法。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感觉也比较条理。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但在玩角时,想让学生在玩中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时,用多媒体演示边的长度变化并没有引起角的大小变化,由于引导不当,学生难以理解,使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难点。课下与老师们交流,其实,让学生把自己做到角变大变小,就能发现角变大变小与边无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设计思路: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课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然后,从一些物体和图形中抽象出角。通过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体验角的特征,从中获取知识的和直观的经验;通过把自己所做的角变大变小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口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后的思考题,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给予了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培养善于思考、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的能力。

第五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商万群

本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画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

“角”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们生活中学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实物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来初步感知角,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节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二、数学离不开细心观察

在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导学生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是直直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再来指导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时完成“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数学离不开有序活动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的书本上、三角尺上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动手做一活动角”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一个角,然后再来指一指这一个角,这里巩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想办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变小一些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最后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活动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与扇子(或剪刀)的打开与合拢有关。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二是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因此在今后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

三是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

下载《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1 在开始上这之前,我对本进行了简单的教学分析。本的重难点应该是理解: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角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

    《认识角》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角教学反思大全

    《认识角》教学反思 李凤兰 《认识角》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1 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16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篇1“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说角——比划角——创作角—......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1 通过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通过让孩子们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通过和路校长讨论后我发现有以下不足:1、认识角只把角......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1 一、源于生活,课堂更有生活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因此,教学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