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自觉思考与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随着初中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生物教学也需要不断地融入创新、活力等元素。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从由老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基础性理科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思维活跃等特点,利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生物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阐述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用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生物学不仅与我产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密切相联。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到有关食物的保存时,可能举例把食物进行低温保存、真空保存,而新鲜的瓜果则要进行风干腌制操作,从而让同学们明白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食物变质的基本生物原理,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一)学会课堂教学艺术,鼓励学生挖掘生物的奥秘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而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巧妙的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1.巧设疑问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的结合生活中实际,进行巧设疑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反射与反射的类型”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制作成动画,虽然我们对这个成语都比较熟悉,便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生物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对故事中“为什么士兵在听到有梅林时,就不会再口渴了呢?”感到好奇,在进行讨论之后,与老师一同去探究课本中的内容,以此来寻找答案。通过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化创设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免疫与计划免疫》相关内容时,通过讲解自己打防预针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进行对话,并向同学们询问,学生们打的是什么预防针,是否有预防接种证,同时给同学生展示出预防接种证。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导入,使得生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把学生带入到生物教学中。
(二)学会分化知识难点,寓教于乐
老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相关特点,把教学中的难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通过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寓教于乐的教学,能够更加激发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叶的结构》知识点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落叶总是背朝天呢?”让学生先带着这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根据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引出有关叶子的结构,并根据叶子的结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把生物知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同时还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实验,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物实验课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可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于自己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来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
为了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把握好有效的课堂时间之外,还要利用好学生的课堂业余时间,来设计一些趣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与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在夏秋之季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生物视野,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一种提高。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教学活动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营造出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形式被经常采用,由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结合的基础理念与实验技能,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念知识与实验课程同样重要,而分组讨论的形式则能够很好的兼顾到这两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最后经组员对相关知识讨论后由组长进行陈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能力的提升。
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则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关的实验内容,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现场生物实验的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实验操作结束后,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方式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生物实验根据学生兴趣而制定内容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实验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不断探索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监督的角色,当然,对于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具体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学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难易以及进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有关生物进化论时,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鼓励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方面知识的拓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堂,并且相关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生物知识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参与性,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与现实生活,精心设计每一堂生物教学课,并过自我学习、自我思索、自我研究来达到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17)
[2]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
[3]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李红侠.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5]杨宝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6]李善田,于淑慧.数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10)
第二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龙门镇中心综合组教师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讨活动方案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我们教研组也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活动,以提高了师生素质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加学习人员:全体综合组教师
一、学习内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探讨
二、时间安排
5月18日:下发学习材料,集中讨论学习。
5月19日——5月24日:自主学习
5月25日:上交感悟或反思,组长做活动总结。
2013.5.16.龙门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第四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粉笔盒、牙膏盒等,这些物体在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学生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第五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富于魅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都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反映出来,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赏识,而且,为了得到比别人更多成功的快乐,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产生积极的竞争意识。我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积极性就会激发起来,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生动的活泼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同学们,草虫的村落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虫的洞穴比喻成人类居住的村庄流露出作者对小生灵的无限喜爱之情。作者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请你们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这一项工作,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四个小组各推选出一名选手各朗读一个部分,再进行评议,最后在热烈而又愉快的气氛中评出一名最佳的选手,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这样自始至终,使学生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之中,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朗读水平,何乐而不为?想象力是蕴藏在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的做法是:1角色转换,让学生介入角色,置身于故事之中,入情入境的学习,如教《穷人》一文中时,问学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学完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问题把学生的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的说:孩子的安危牵动着大家的心,安娜她们家的孩子已经够多的了,在收养西蒙家的两个孩子他们怎么过啊!合情合理想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教《中华少年》时,课文有这样的情节: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雄鹰。让我们以充沛的感情来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我们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学完之后写一篇演讲稿,我又问学生,你会怎么样写?看谁写得好。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作文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
二、激活思维,发展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多是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思路比较狭窄,这时候,我常常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激活思维,培养思维多变性和求异性。例如,教课文,问学生:要救孩子,除了运用课文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让水手爬上桅杆救助;有的说,在下面张开帆布接,有的说在船上垫上厚厚的地毯……,我还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船长的方法最好。我趁热打铁,这表现了船长什么品质?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就从求同、求异、求佳不断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质疑问难,拓宽思路。
俗话说:学贵有疑,学贵生疑。发明千千,起步在一问。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着力抓好质疑问难这一还节,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逐步养成敢问、善问、会问的习惯。同学们思维很活跃,各抒己见.为了让同学们拓宽思路之后,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对学生见解是非曲直不作立即判断,而是鼓励学生存疑,引导析疑,使问题争论逐步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同学们的思路也无拘无束地拓展,这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这样学生经反复学习、思考、争论,课文的主人公逐步明朗化了。实践表明,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学生使自己求自得,这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强化了师生的交流,旷大了学生的接触面和参与面,使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大兵团作战,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式。营造富于魅力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