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教学反思
赵兴收集整理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一线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这个要求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首先,对德育渗透的贯彻不到位。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其次,弱化写作环节。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最后,考试分析过于简单。教学中,我们往往考试过后只是简单的评讲试卷,关注正确答案是怎么样的,忽视了系统的考试分析环节,考试分析应当涉及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反思与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肯下工夫去研究,去发现,才能有所提高
赵兴收集整理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和各学科相比在现实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较低,现将教学中的现象做一下反思,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赵兴收集整理
语文教学反思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赵兴收集整理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
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
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化
第二篇:初中老师继续教育之论文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作文自身规律的要求,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主要有主题与选材,表达与文体。在形式方面主要有作文层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主要是句子,句与句,文字,修辞。此外,还有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作文评改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要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要指点评改的步骤;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评改还要创造良好地评改环境,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氛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关键词】 学生 作文评改 主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现代社会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领域,经济上往来与联系,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与撞击,不同观念意见的讨论与争辩,人际关系的调整与处理,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的互访与谈判大大增多了。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来密切。这样,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语言交际范围更加广泛,语言交际的运用和能力水平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写作能力地发展。而写作能力的发展,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独挡一面地机会日益增多,对工作、生活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写作,并不断进行修改,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我们必须明确复习的任务,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复习前的准备,如何制作复习笔记。复习是为了解决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问题,因此要抓紧平时的学习,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基础。
复习的任务
复习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只在临考前才进行复习;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我们说,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及时地得到了补足,很少在学习上“欠债”。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这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一个学生,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时的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还需把已学知识系统化起来。
这时通过复习,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组装”起来,或者说,将学过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透彻理解。这个复习时的加工整理过程,一定要遵循思维的规律,采用基本的恩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来进行,直到掌握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了知识系统化的任务为止。所谓融会贯通,编织知识之网也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所说“温故知新”,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个新的理解和体会,主要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中考作文复习七法
中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们要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四、专题训练法。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五、提纲训练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写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赵兴继续教育论文
教育杂谈:拆除教与学旧围墙
教 育 杂 谈 : 拆 除 教 与 学 旧 围 墙 千 里 行
香 港 的 倒 模 式 校 舍 早 为 人 诟 病,所 谓 标 准 式建 筑 堪 称 「 千 校 一 面 」。为 什 麽 标 准 教 室 例 必为 四、五 百 英尺 的 格 局,可 容 纳 的 学 生 总 在 四 十人 左 右 ? 如 此 划 一 的 格 局,无 疑 形 成 一 个 个 框框,不 利 教 与 学 双 向 和 多 向 互 动,试 问 何 以 激发 创 意 ?
对 於 现 有 的 教 室 格 局,教 育 统 筹 局 局 长 罗 范椒 芬 最近公 开 表 示 异 议,认 为 限 制 了 上 课 模 式。相 反,她 非 常 欣 赏 香 港 教 育 学 院 赛 马 会 小 学的 设 计 模 型,认 为 有 利 展 开 多 元 化 教 学 活 动。
为 教 院 设 计 实 验 小 学 校 舍 的 柏 涛 建 筑 师 有 限公 司 董 事 施 家 殷 说,较 诸 现 有 标 准 教 室,新 校教 室 的 面 积 足 足 大 一 倍,桌 椅 可 布 置 成 多 种 模式,包 括 传 统 的 师 生 对 坐、新 颖 的 八 角 形、三角 形,「 教 室 布 局 可 大 可 小,随 教 师 或 校 长 喜好 而 定。」
这 个 相 对 创 新 的 设 计,打 破 标 准 教 室 的 硬 梆梆 格 局,据 说 是 配 合 教 育 改 革 意 念,鼓 励 师 生多 方 互 动,难 怪 获 得 教 改 旗 手 之 一 罗 范 椒 芬 称赞。
在 现 有 教 室 模 式 下,几 乎 限 定 一 位 教 师 必 须面 对 四 十 个 学 生,中 小 学 师 生 对 此 似 乎习以 为常。为 什 麽 非 要 四 十 人 上 一 堂 课 不 可 ? 难 道 不能 打 破 思 维 定 势,把 两 个 班 级 的 师 生 另 行 调 配吗 ?
罗 局 长 就 说,「 可 否 安 排 一 位 老 师 教 六 十 人,另 一 位 则 教 导 其 馀 二 十 人 的 语 文 知 识 呢 ? 」细 心 思 考,这 其 实 是 对 现 有 教 学 模 式 的 反 省,也 可 视 作 「 拆 墙 松 绑 」 意 念 的 落 实,何 况 政 府正 考 虑 为 校 舍 拆 墙,以 创 造 空 间。
然 而,教 育 界 似 乎 偏 重 创 造 有 形 的 空 间,而未 涉 及 无 形 的 空 间。无 疑,有 必 要 创 造 和 扩 展空 间,但 突 破 现 有 教 学 思 想 空 间 同 样 迫 切,才能 真 正 裨 益 教 与 学。
第三篇:继续教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继续教育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继续教育教学反思篇1
虽然在学校里接受过教育学理论及一般教学技能的培养,并经过短暂的教育实习。来到教学第一线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直接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久而久之,教学就变成一个单调和常规性的工作,每天疲于应付,逐渐失去了开始的魅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也随之减弱。实践越来越远离理论的指导,造成教学实践和理论的脱节。教师慢慢演变成“操作型”教师——依赖经验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意识或者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缺乏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教学缺乏新意和创意,难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最经济有效的继续教育——教学反思,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强化反思意识,提高对教学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而且能冲破经验的束缚,常教常新,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继续教育教学反思篇2
反思作为哲人们的工作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普通人来使用,特别是管理者。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中,但对思想的思考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和个人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和适应这种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个人学习已经延伸为终身学习、组织学习,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更要在实践中、新事物中快速学习,向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对象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传统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媒介的学习更是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方向。认识不到学习的这些变化就给集体反思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继续教育教学反思篇3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这种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做法毫无疑问可以锻炼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我们循着这种思路可以彻底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预防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与企业中所倡导的全员持续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谋而合,不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是一脉相承,只是集体反思学习有更进一步的深入。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发展。因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第四篇: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
2011继续教育之教育反思笔记
2011-07-11 09:44 教育反思的概念
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教育反思的特点
(一)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二)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
(三)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 教育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教育反思的内容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教育反思的策略
(一)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
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的。
(二)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
这种设计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1教师教的行为
(1)显示行为。(2)对话行为。(3)指导行为。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学生学的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3 师生互动行为 ①接纳学生的感情;②表扬或鼓励学生;③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⑥给予指导;⑦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⑧学生应答反应;⑨学生自发提问;⑩安静或混乱。
(三)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 这里的教学问题是指从学生、听课教师和自我反省的三个角度进行的反思策略。
(四)教学评价反思策略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1从学生眼中反思 2从同事的感觉中反思 3从理论文献中反思 第四节反思的实施
一、反思点的选择
(一)反思成功点的选择
(二)反思失败点的选择
(三)反思创意点的选择
何谓教学“创意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对这些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课后及时地把它们捕捉下来,汇集成“创意火花集”,这些都是教学研究的鲜活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那就是一篇极好的教学案例研究文章。
二、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一)教育反思的形式 1 课后备课 2 反思日记 3 课堂观摩 4 专家会诊 5 行动研究 教学后记 7 案例研究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 质疑反思 2 归纳反思 3 换位反思 4 对比反思 5 评议反思
三、教育反思的步骤
(一)发现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确立假设
(四)验证假设
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育案例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地界定教育案例的含义是教育案例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三、教育案例开发的意义
教育案例开发的优越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显现:(1)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2)教育案例是教育理论的原点,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第二节教育案例的分类
一、教育案例分类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育案例的形成规律
(二)有利于帮助教师诠释与研究教育案例,并从对教育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归纳分析中受到启发
(三)有利于教师的学习和积累
(四)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专业发展
二、教育案例的类别与举要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1500 字以上)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第三节教育案例的撰写
一、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 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
(1)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2)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2 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3 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教育案例的结构
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析反思(如有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网络资源)。
三、教育案例的选材
(一)选材的范围 1 对活动的研究 对事件的研究 3 对现象的研究 4 对个人的研究
(二)选材的方法
具体而言,收集素材有以下几种方法:
(1)时空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暗示或明示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去搜集相关材料。
(2)性格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的中心人物的特性去搜集相关材料。(3)事景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所叙述的事件或情境去搜集相关材料。
(三)选材的步骤 1 收集素材 选择素材(1)客观性(2)问题性。(3)典型性。(4)实效性。(5)创造性 提炼素材
(1)要有新意。(2)要与时俱进。(3)要符合教育规律。(4)要具有指导意义。
四、教育案例撰写的方法
案例通过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借鉴性,非常适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来撰写。撰写案例一般有以下基本步骤:
(1)了解教学背景;(2)观察教学过程;(3)课后访谈调查;(4)资料整理分析;(5)整理撰写初稿。案例的写作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写自己亲自经历的案例;二是采访编辑案例。采访编辑案例是到实地采访、观察和收集一些事实、公开发表的资料和数据后写作而成,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则可以将被采访者的名字和数据进行掩饰性处理。这一节将分别从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来谈案例的写作方法。
(一)背景的写法
写作前应了解案例背景(教育环境、师生背景、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的目标等)。采访编辑他人案例还需进行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人员的事后调查、深度访谈、表现评估、作业分析、资料(基本特点、主要问题、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主)、定量分析(次)等。然后根据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应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背景的客观描述。
(二)题目的拟订
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关系到教育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育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个问题或某项决策。在收集到的案例材料中,普遍存在主题不鲜明的现象,具体体现为: 定题过于随意
有近一半的案例直接用课题名称作为题目,如《“两件宝”教学案例》《“买文具”教学案例》;有的甚至只写上《小哥哥会回来的》《纸的故事》这样的题目,让人看了不知所云。主题涣散
有的案例为记录而记录,没有根据需要进行恰当地取舍,看不出作者要研究的问题,等等;当然,也有一些案例在提炼主题、设计题目时比较用心,如《“导之有方”方能“导之有效”》《跳出语文教语文》《在疑处悟成长》《捕捉资源因势利导》等。这些题目主题鲜明,让人一看题目就有看正文的欲望。
因此,老师们在设计题目时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确定好主题,根据主题再来拟订题目,然后选择最有感受、最具启发式的角度切入,才能写出水平较高的案例。
(三)情境描述的写法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在写作上有以下几点特点: 1 叙述要客观冷静 2 叙述要形象生动 3 叙述事件要中心明确 4 注重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四)点评与反思的写法 1 思考要独到 归纳反思记录要及时、精练 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写自己的案例使我们远离事件,并可能有一个新观点,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更加有目的地审视自己。必须注意的是:
(1)书写关于一个重要事件的案例并不等同于观看录像带。撰写案例,并不仅仅是“倒带”,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案例对于作者来讲也不是一个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它是一个基本的理解自我的工具,它给我们一个安全表达那些感觉的出口。它帮助我们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3)案例并非是一个作家才能写,它不是一篇散文或要评定等级的考卷。它是一种对已发生事件记录的形式,只要在那件事中你是一个关键的扮演者,或者你在电话上或餐桌旁谈论它,那么你就可以写案例。
(4)关于案例学习。一个案例是否影响到教学实践,并不是由案例本身所决定的。它依赖于案例使用者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的程度,是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的。尽管如此,如果学习者掌握了一些分析研究案例的方法,那么收获就会达到最大值。
五、如何提炼主题
(一)主题的内涵
(二)主题的分类 就教学案例而言,教师可以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探讨:
(1)围绕课程性质:教学中如何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辩证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所学课程。
(2)围绕课程功能: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和审美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3)围绕课程目标:教学中怎样整合与落实“三维目标”;教学中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
(4)围绕课程评价:教学中怎样让评价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时机全程方式探索。(5)围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才是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游戏和情境和互动教学,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如何看待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如何建构教师教学艺术与个性魅力;
(6)围绕课程、教材、学生的再开发: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地方和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7)围绕学科整合:课堂教学中整合其他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在整合中突出学科功能与特色。
(三)主题的提炼 1 主题紧扣案例 主题具有新意 3 顺应时代发展 4 符合教育规律 5 具有指导意义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第一节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
一、研讨型论文
二、经验型论文
三、述评型论文
四、报告型论文
五、学位论文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题要适当
二、论证要清晰科学
三、行文要有个性
第五篇:中小继续教育教学反思
继续教育学习反思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暑假)平西坝小学:王奎才
建构主义认为,概念、知识等不是通过外部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在与一定社会文化情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处于不同情境,有着不同主观经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有着不同的意义建构和认识,因此,仅从外部传授现成的理论或知识对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发展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学习者创造有利于他进行意义建构的条件,提供相关的情境、经验和资源。这种理论使得传统的以外部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为特征的规定式师资培训模式向以研究教师自身课堂为特征的反思式,自我教育模式转变,反思模式不是规定或指导教师该如何做,而是通过某些特定的活动,让教师在描述、分析和解释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现象的过程中形成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并据此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理论和实践的脱离。
要有效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师资培养或培训工作,需全面了解教师真实的教学过程、教师素质与在教学实践第一线中自身能力培养和发展状况,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背景,现有的教育观念、知识、能力和科研进修状况。有效了解在职教师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方法倾向,研究兴趣倾向,研究方法倾向,在职进修情况和愿望等。掌握学习者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化和发展结果,教师在职阶段教学与科研的进步过程和幅度,做出客观分析,培训机构才能够发现教师的特殊需要和特殊需要的教师,能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便于培训机构理论观照实践、解释实践和指导实践。而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这种贯穿于实践活动中的理论正是促进教师个人教学理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和发展的最有效力,也才真正体现出继续教育质量和效果,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总之,教师教育终身化的教育理念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进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备受关注的课题。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以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和目标。这就要求“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取代传统的以传授和训练为特征的“技术型”培养模式。实际上教师的专业发展乃是教师的健全人格,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这是一种寻求教师的“人格化”,“个性化”和“文化化”过程,只有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培养反思和研究型教师,使其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智慧,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变化的教育实践问题,促进一线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继续教育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参与,在培训机构和教师主体互动下构建学习终身化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以适应教育的变革及其新要求。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认识不足,没有把教学当作自己最心爱的事情来完成,尤其在“十二五”继续教育中,关于法制的渗透,很多的教师还没有找到其中的切入点、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平西坝小学:王奎才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