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论(电子版资料整理)(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4: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物教学论(电子版资料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物教学论(电子版资料整理)》。

第一篇:中学生物教学论(电子版资料整理)

第一章

1: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定义:将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这两个标准概称为生物课程标准。

2、第八次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背景:根本的原因-时代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发展

国际竞争加剧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直接的原因-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应试教育:教育观念落后,内容“繁、难、多、旧”。

科学发展迅速,生物学课程与之不相适应。

目标:a:促进课程功能的改变:知识本位--学生本位

b: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c:促进课程结构的改变:减少门类,调整比重,增加科学素养和技能培养的课程

d:促进评价方式的改变: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多元化

e:促进课程内容的改变:学科为中心,过于重视书本知识--加强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

f:促进课程管理制度的改变:过于集中的管理--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3:生物课程的课程理念

核心概念: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根本理念)

2、“面向全体学生”理念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4、“注重与现实生物的联系”的理念

4:课程目标

知识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力

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第三章

1: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

3: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这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4:波斯纳等人把影响概念发展的个体的经验背景称为“概念生态”(Conceptual ecology)

第五章

1: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2:概念图策略

概念图: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的关系。

在教学中的应用:

1、作为教的工具,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的工具,用于课堂笔记或复习

3、作为评价工具,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或学生自己提供反馈信息。

3:探究教学策略: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4: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5:STS学习策略

STS系英文中“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缩写。将技术当作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以地方、全国或全球性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来设计科学课程,让学生对这些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以及好奇心,而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的概念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上。

第九章

1:教案的基本格式

备课的基本格式要努力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要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基本格式包含: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课型:说明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

3、教学时间:说明需几课时或属第几课时

4、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5、教学重点:一节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6、教学难点: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7、教学过程与方法:说明教学流程安排、组织形式和教与学的方法

8、教学准备:说明教具准备、资源准备、教学媒体准备

9、板书设计:体现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和教学重难点

10、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课内口头作业和课内外的书面作业

11、教学设计评价:即课后反思

第八章

1:实验课准备

(一):准备好实验材料

1: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否则学生会感到缺少知识上的依据,甚至不能严整的巩固知识。

2:最好选用活的、新鲜的材料

(二):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

1:实验设备、用具的准备

2:化学药剂的配制、保管和使用

(三):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工具

使用辅助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把握操作技能与实验步骤的要点。

(四):进行预习

在实验前,教师必须要预习完成一次测试实验,以便能根据材料与药品的实际情况,预测实验结果及实验时间。

(五):培养小助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较为复杂、有新技能要求的实验,可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通常每个实验小组最好有一名小助手来帮助教师辅导学生实验。

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生活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认知策略:——记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无认知策略:对认知的认识。包括计划策略、调控策略、反思策略、归因策略

第十章

1: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和学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纸笔测验:是以书面形式的测试工具,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认知能力方面发张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

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3:配置性评价:目的旨在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和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当的学习过程,施予适当的教学和辅导。如:性向测试、综合入学考试(分班考试)等。

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如: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态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各级学校目前举行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

终结性评价:旨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各级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的期末考试。

4:校标参照评价:又称绝对评价。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校标参照所评价的重心是在于:学生能做些什么与不能做些什么,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因此,学校内的教学评价多属校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又称相对评价。指在某一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或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态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它的重心在于:学生之间的比较,而与教育目标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它适用于竞争性的选拔考试。

5:命题

一:编制计划的制定:

(一)明确测验目的和目标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二)设计双向细目表

(三)选定测验的题型

客观型试题以选择题为代表

选择题的命题原则:1:题干本身是一个完整意义的句子。

2:题干要简洁,但要将题意表达清楚,不要包含不必要的信息,造成费解。

3:除非拟评价非常重要的科学概念,一般情况下,题干不使用否定。必须使用否定时,应在否定词下划线或加着重号,以提醒学生注意。

4:每一题的选项以4-5个为宜,其中应有而且最好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

5:每一选项在语法、语气和句子长度等方面,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6:所有的选项都应合理,不可不合逻辑,否则便失去诱答效果,学生也就会很容易猜出何者是正确答案。

7:正确答案的出现次序应是随意的,不可为了阅卷方便而以一定次序排列。否则,学生很容易猜对答案。

8:可适当使用“以上都对”或“以上都错”为选项。主观型试题的命题原则:1:尽量使问题的预期答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明确界定,避免使用缺乏明确内容要求的试题。

2:在问题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回答的范围。

3:预期答案不要太长。

4:在每一试题之后,注明回答该题所需的时间和该题的分数,让学生能够根据命题者建议的时间和题分,斟酌其答案的繁简和内容深度。

5:命题完毕后,自己先试做一遍,以确定不会有题意不清或答案太繁的情况。

6:不提倡选题作答。

1:教育实验法: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设,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2:行动研究法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将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或者是教育实践者根据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行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称现场研究。

实作题 一:概念图 概念图的特征

1、分层形式表现

2、交叉连接

3、包含许多具体事例

4、可以反映个人认知结构 概念图的规范及注意事项

1、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且只出现一次

2、两个概念和连接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3、连接概念直线可以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

4、概念名词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不用。例:光合作用概念图

二:检核表

具体参照书本237

第二篇:中学生物教学论重点

中学生物教学论重点

第一章

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必修课程 地位:生物学与任何一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生物技术研发投入量加大,生物工程产业的崛起

生物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 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 中学生物学课程从组织方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 国家课程标准:

在我国,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国家重要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第二章

 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社会和技术相互作用 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以及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能够合理的将所学到的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中学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个领域(与四个维度相对应):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

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做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代表理论

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且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内化的过程  建构主义的受到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2、维果斯基的思想: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他将个体发展分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

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构建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强调:

(1)同化,即新经验要获得意义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来的经验结构当中。

(2)原有经验发生顺应,新经验的进入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

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4、把生物学教师的素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5、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第四章

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方法的类型:

直接导入 经验导入 原有知识导入 实验导入 直观导入 设疑导入

事例导入 悬念导入 故事导入  导入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2、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和说明的行为方式。

教学语言的构成

(一)基本语言技能是在社会交际中,众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

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调和节奏:内容节奏:是指要讲究教学内容的布局,开头要醒目,引起兴趣和注意;中间论述要善于变化,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的交替变换;结尾要有余味,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渴望。

4、词汇,规范、准确、生动

5、语法

(一)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1、引入

2、介入

3、评核 

教学语言技能应用原则和要点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

提问技能

定义:提问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 提问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2、提问过程是揭示矛盾的过程

3、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4、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5、即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的信息,对学生则是参与教学,强化学习

 变化技能

定义: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用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度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类型:

(一)教态的变化

1、生意的变化

2、停顿

3、目光接触

4、面部表情

5、头部动作和手势

6、身体的移动

(二)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1、视觉通道和媒体

2、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第五章

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分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 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分工合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③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④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1、积极主动相互依赖

(1)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2)奖励具有相互依赖性(3)资源共享(4)分担角色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成员负起责任来

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5、评价和过程监控  合作学习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2、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4、小组成员间达到互补

劣势:

1、小组无法综合意见

2、推卸责任的小组成员,使小组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团体的成绩

3、有些人被忽视,有些人占的分量太重

4、小组之间的竞争有时会产生摩擦等

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

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也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形式:

1、发现式探究

2、推理式探究

3、实验式探究 

STS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1、学生更加积极主动

2、强调技能的应用

3、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创造力

4、学生学习态度好,学习兴趣强

5、主动寻求科学信息并加以应用。

第八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是指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仪器、和设备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胜利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习的授课过程。

生物学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或者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来分: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2、从教学活动的特点分来: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式实验及设计和制作实验 

实验的组织方法:

1、模仿式实验

它是教师边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师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组织方法适宜在初中低年级刚开始做生物学实验时采用。

2、分段实验

这种组织方法是将整个实验过程分成几段,教师讲授和演示一段,学生跟着操作和观察一段。这种实验教学类型常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过程又较长的情况下采用。

3、学生独立实验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实验讲义独立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这种实验方式一般是在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好实验习惯后采用。

4、伴随讲授实验

这是目前常用的和研究较多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实验过程汇总教师一遍讲授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 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的基本条件。教学不仅在实验课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安定课堂纪律,而且应该贯穿全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方式组织教学:

1、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的观察、安静操作,允许学生小声交换意见

2、利用实验室的实验空间和条件,合理的进行实验分工,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做

3、选择合适、新鲜和足量的实验材料,保证实验操作和观察的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4、认真指导和当堂实验检查,以督促学生认真实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二、指导性谈话

指导性谈话是实验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是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关键性的问题。

三、学生实验指导

学生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意几个问题:

1、在时间的安排上要保证这一环节有尽可能多的时间

2、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学生操作的安全问题

3、教师要指导各小组顺利开展实验工作,及时发现有困难的小组,并给予启发或点拨

检查实验效果

绝大多数的实验课要包括检查试验效果这一环节

四、小结及清理结束

两个要点:

1、根据教学目标再次强调本次课中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或知识方面的要点

2、教师可以在学生态度、表现和纪律等方面进行小结,表扬和批评,一般小于5分钟

第十章 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教育评价:是指一系列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2、规划教学活动,调正教学进度

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4、评价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 教学评价的种类:

(—)从不同角度,教学评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1、纸笔测验

2、实作评价

(二)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下列四大类:

1、配置性评价,如性向测验、综合入学检测等

2、诊断性评价,如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

3、形成性评价,如年段考试、七中考试等

4、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等

(三)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校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1、校标参照评价,又称绝对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又称相对评价 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性和评价目的,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但无论是食用什么技术和方法,都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

2、坚固多重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三领域。因此,教学评价应当坚固这三个领域的目标,不能只看重认知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技能目标的评价

3、采用多元方法

在教学前、中、后的不同过程中,食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才能达到不同的评价目的。

4、进行多次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评价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而言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5、重视反应过程

如果评价时重视学生获得答案的反应过程,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诊断其学习困难所在,并有利于针对被诊断出的困难和错误之处采取不就措施。

6、善用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应该是促进达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

实作评价的类型

1、纸笔表现

2、表人测验

3、结构化表现测验

4、仿真表现

5、样品模板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开展学科专题研究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第十一章

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进程中教师的工作

1、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工作

学生情况的分析、学习资源的分析、指导策略、优势劣势分析、做出整体规划

2、活动启动阶段教师的工作

选题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具体任务、论证学生自主设计的活动方案

3、活动实施阶段教师的工作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做一些技术指导、注意学习时空的开放

4、活动结束阶段教师的工作

督促学生处理资料,得出恰当的结论、指导学生写出结题文章、协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做出公正评价

第十二章

 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践者根据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自行解决此时此地教育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成现场研究。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为行动而研究

2、在行动中研究

3、由行动者研究 

行动研究法的实施

1、计划

2、行动

3、考察

4、反思

第三篇:中学生物教学论试卷

(A)生物学教学论试题

王乐 吴莹 喻昕 黄红丽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和 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和提高科学素养。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 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 的过程。

5、三维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目标和 目标三部分。

6、教师备课是一项长期和包括多方面内容的工作。备课中,教师需要做到了解学生、、。

7、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讲解、变化、强化、课堂组织、演示、板书、结束这十个方面的技能。

8、耶格等人提出STS课程包括五个学习领域,即概念、、、、应用与连结。

9、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四大类。

10、从教学活动的特点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设计和制作实验。

11、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生物科学素养

2、课堂导入技能

3、直观教学

4、合作学习

5、实作评价

6、生物学教育研究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简述探究教学的特征及含义。

3、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4、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技能时应遵循哪些原则?(或改为)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教材?

5、联系实际,简述你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的理解。

四、应用题(10分)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某一节生物课为例,写出该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及难点。

五、论述(12分)

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或你的感受,谈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B)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心理学、教育技术

2、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3、教材编写、教学、评价

4、事实、探究

5、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6、研读课程文本和教科书、选择教学资源

7、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

8、过程技能、态度、创造力

9、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实验

11、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法

二、名词解释:

1、生物科学素养: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是:“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3、直观教学:直观即感性认知,是具体、直接和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想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即: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会学,还有责任帮组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5、实作评价:是一种强调实际表现行为的评价方式,是指教师运在实际情境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过程的有效性或最后最后完成作品的成就高低,分别或合并的对学生的表达交流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判断(或评分)。

6、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三、简答:

1、(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2)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能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判断、筛选和利用信息,掌握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深造提供帮助。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扩大,将更多的中学毕业生经过不同水平的培训后加入到生物技术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劳动大军之中。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课程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应适当的介绍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和工作,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同时也要介绍生物科学专业的进展和不同的学术方向,为打算进入高校的学生理智地选择专业提供帮助。

2、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特征归纳为:(1)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探究,经过探究自然过程获取科学上的知识。(2)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3)有效的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4)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5)通过科学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较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它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有: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把科学技能与科学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应从历史和技术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整个形成的过程;以及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4)把生物学教师的素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现代生物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科学素养,而且要有相当的人文素质;

(5)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4、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概念,描述事实,组织练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些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教师除了明确教学语言的结构,熟练掌握教学语言技能之外,从教师的职责和特点出发,在运用教学语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和科学性原则,因为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他们来揭示客观规律。

(2)教育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始终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意教学教育性。口语的针对性应从内容和表达方面来看,教师必须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知识,不能故弄玄虚,重复啰嗦。(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教师必须使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知识,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的有启发作用。

(或改为)

4、备课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详尽和充分的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备课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有助于把握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的方法是:(1)从内容和逻辑上分析并建立反映单元重点之间结构关系的总概念图;(2)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3)梳理局部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建立子概念图;(4)根据概念图形成教学设计的思路;(5)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目标上分析教材的重难点;(6)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资源,等。

5、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各种方法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多项原则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因素,教育者自身素质及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因此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四、应用题

例:“物质的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并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记忆代表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

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技能:尝试根据动画展示的现象或图表信息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主动与运输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概念、特点、实例点;

难点: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五、论述

提示:可以从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生观和学习观、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师个人素养等方面的转变展开论述,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2)师生关系由单纯的授受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学习的合作者;(3)学生观和学习观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不断发展的完整的独立的个体,知识的习得是学生在经验活动中主动探究、构建的过程;(4)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多元,包括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多元,要求质性的过程性评价与量化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对于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5)教师还要面对时代发展和新课改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新的科学实验技术及新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科学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的内容,因此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改变学习方式,乃至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教师都将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在生物常态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学等。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学论考研重点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灵活性,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 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2.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3.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目前,各国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三)生物学课程目的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2.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3.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1)知识方面的目标

(2)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① 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②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③ 爱国主义教育: ④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3)能力方面的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4个方面。①实验操作技能:

②科学探究技能: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4.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5.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四)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教科书实在学科课程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生物学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一)关于自然科学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2)观察与实验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答: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二)科学素养与生物素养

1、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2、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 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 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3、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物,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2)中学生物学课程肩负着培养所有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任。①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活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②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肤浅的生物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3)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操作建议)

4.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一)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2)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①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

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具体地说,学习就是刺激—反应(S—R)stimulate —react的联结

③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解释动物与人的学习,他认为,学习形成不是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反应—刺激的联结(R—S)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他们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①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②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③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④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⑤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答:①强调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②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象性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③强调内在动机。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④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①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学生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

(二)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1.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3)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以下方面: ①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②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③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④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⑤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4)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②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③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④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⑤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5)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③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从学者的经验出发、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2)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② 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③ 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④ 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⑤ 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的

(3)生物教学应如何进行(谈谈自己见解)。

(三)概念转变理论

1、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答:(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答:要点:

(1)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2)概念转变的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3)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分析(理解的偏差、遗忘、日常生活经验等)(4)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鄱斯纳等曾于1992年对此理论作了一些修改。首先,他们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他们又把动机因素放到了概念生态中,包括学习动机、对某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等。

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2.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旧知识导入(4)实验导入(5)直观导入(6)设疑导入(7)事例导入(8)悬念导入(9)故事导入 3.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2)导人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5.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6.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7.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3)运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6)评价提问 8.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作用与意义 9.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

讲解有两个特点:① 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②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10.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2)描述式(3)原理中心式(4)问题中心式 11.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

(1)目标要具体、明确。

(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

(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

(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

(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1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13.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4.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

15.强化技能的目的(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16.强化技能的类型

(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3)动作强化(4)活动强化(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17.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应用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任务上末。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2)注意多样化:要注意应用的灵活,并适合班级、年龄和学生能力,个别的强化要适合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求一律,努力在有目的的同时采用多样强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到好处,恰当、可靠。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如:采用标志强化时,使用的彩色标记过多或五颜六色,弄得眼花缭乱,没有突出关键,达不到强化的目的。

(4)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18.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

(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

(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

19.演示技能的类型

①分析法;②归纳法;③质疑法;④展示法;⑤声像法 20.应用原则与要点

①针对性和目的性; ②适用性和鲜明性; ③示范性和可靠性; 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21.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 ②表格式; ③图示式; ④综合式; 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23、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①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②字体要端正。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24.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5.结束技能的类型

①系统归纳; ②比较异同; ③集中小结; ④领悟主题; ⑤巩固练习。26.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27、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①管理性组织;②指导性组织;③诱导性组织。

第五篇: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1、请你想一想什么是“教”和“学”,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和学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备课时,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设计教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2.依据情境,巧妙教学。(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3.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

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4、某广告声称:“科学研究证明,冷冻水果比罐装水果更具有营养。”在接受这种说法前,你需要了解哪些问题的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学会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③学会反思,找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5、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6、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7、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

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9、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理论派别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生接受教学所传授的客观世界知识,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达到了学习目标。认识主义者虽然强调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但认为学习是将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更深刻地探讨了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而且以现代者的眼光透析了课堂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从多角度发展和丰富了课堂学习理论。

10、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1 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 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 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5 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 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11、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12、在实际教学中,有位老师将“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②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③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④熟悉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方法。你认为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如果不符,该如何修改?

答:该教学为目标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修改为: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4、使学习掌握并理解“植物种子萌发”,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和技能。作业六

1.简单比较单组实验法和等组实验法的不同。

单组实验法:它是向一个或一组(某一学生、某一个组或某一班)施加某一实验因子或数个实验因子,或者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或另外几个)实验因子,然后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测出其所发生的一种或数种变化。单组实验法有一些条件要求:一是后一个实验因子在实验对象中所产生的变化,必须不受以前实验因子的影响;二是由其他混杂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或者是无关紧要的,或者是在前后实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三是测试必须准确。等组实验法,即就各种情况基本相同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实验对象,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子,然后比较他们所发生的变化,看有何效果。等组实验法的要求是各组条件尽量均等。说是说除实验因子外,其它影响实验的因素基本相等或相同,实验组均等的办法就要采用科学选择样本。

2:[论述题]简述导入的基本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导入的基本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导入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括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新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实例:讲述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导言:”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中学生戴起了眼镜,那是近视眼镜;我们身边有些中老年人,他们有的也戴眼镜那叫远视眼镜。为什么同是眼镜,一个是近视眼镜?另一个是远视眼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3.高二(1)班共有学生48人,在本学期生物学期中考试时,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发现,答对选择题第2题的同学有32人,答错该题的有16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题的难度级别。

该题难度的计算: P=R/n=32/48=0.67 P在0.4和0.7之间 所以该题的难度为中等 4.论述题]请整理“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中你认为属于”核心概念”的概念。

答: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2.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 + H2O 光 叶绿体 能量 + O2

5、如果想搞清楚你的狗最喜欢的狗食,那么,在实验中你应该控制哪些变量?

答:

1、定时:是指每天饲喂时间要固定,不能错前拖后。

2、掌握好食物的温度。

3、饲料方面。一是因饲料单一,不新鲜,有异味等,犬不愿采食。二是因饲料中含有大量化学调味品,或含芳香、辣味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以及特别甜或咸的食物,均影响犬的食欲。

4、喂食的场所不合适,如强光,喧闹,几只犬在一起争食,有陌生人在场或其他动物干扰等。宠物健康饮食的要素包括饮食的质量、数量和频率。

6.试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主要优缺点。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即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其显著特征是学生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地相互依赖,团队成员“生死与共”。合作学习的优点包括 :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帮助者; d)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不足包括 :)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组内成员意见不一,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b)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一些不愿承担责任或不积极配合的影响全组土气,降低全组工作、学习效率。c)在合作学习中,还有可能造成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d)关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科学结论-表达交流探究教学的特征包括: a)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去探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的知识。b)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的探求能力。c)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d)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e)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学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探究教学的不足: 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掌握必须的探究技巧,并且要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同时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科学的态度。在实际的应有中往往由于问题的提出不够科学,或者是方法不得当,计划不够周密等不足导致探究的失败或者是得出错误的结论。

3.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等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思潮,优点在可以培养大众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和训练个体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在决策和实践中强调社会价值取向。STS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社会因素纳入科学教育之中,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使科学、技术、社会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不足是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课堂之内,对社会了解不够,缺乏亲身的体验,知识的接受有时显得空洞,不够贴合学生实际,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心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些与自己很遥远,表现的漠不关心,这些都有待解决。

4.概念图(conceptmap)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是:(1)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2)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3)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因而,在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其不足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的不同,会出现部分同学看到概念图头疼,理不清脉络层次,反而造成知识接受的混乱。由此看来任何一种教学的策略都有其滋生的优缺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合理的取舍。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8.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 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0、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答: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3.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是: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 比较差别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 2.行为动词了解、掌握、知道、熟悉,是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难以测量和检验。能认出、能描述、写出等则意义明确,便于测量和检测。3行为条件需要让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实验„ 4.表现程度测量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认出植物种子的结构。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体现了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14、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具e)课的类型f)教学方法(模式)g)课时安排h)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教学过程j)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15:[论述题]简述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竞争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答:(1)、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一起达到其共同的目标。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其学习小组的集体目标应是一致的,个人和群体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所有学习成员都是相互得利的,是一种”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只有自己成功了,小组才能成功。

(2)、独自学习是指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与其他同学毫无关系,每一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材料,依照自己的速率而学习,学习结果以标准参照为评价取向,不与其他同学作比较。学习者在独自学习中完全追求自己的兴趣,重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不受其他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影响。

(3)、竞争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其学习关系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学习者是以其他学习者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成功。在竞争学习中,只有少数学习者能达到预定目标,学习结果是以常模参照为评价取向的。

从上述三者的关系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加强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互助关系,正是这种积极互赖关系,不只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而且在促进学生的情意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合作和竞争是可以同时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他们认为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统一的范畴,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就必须合作,而为追求更完美的结果又必须竞争,即在小组内以“合作”为主,但不排除竞争,尤其是组间竞争可促进小组内部更好的合作。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组内成员合作,组建成员竞争”;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也是互不排斥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自学习,每个学生只有具备了独自学习能力,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独自学习和竞争学习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把三者共同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学进程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共5分。每项1分)

(1)根据教学内容;(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3)根据自已的专长和教学特点;

(4)根据生物学在中学的实际情况;(5)根据本校教学条件。

2、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共5分。每项1分)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发展学生的智能是现今教学方法的时代特色。(2)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5)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3、直观教学的意义有哪些?(共5分。每项1分)(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4)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手段,还可促进学生发展想象力、思维力等等。(5)直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4、2001年初,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生物》教科书 的编写理念是什么?(共5分)

(1)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2分)

(2)体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1分)(3)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2分)

六、论述题(共10分。要求适当的阐述)

结合实际谈如何发挥讲授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每项论点1分,共5分;论述部分占5分)(1)科学性和思想性;(2)思考性;(3)系统性和逻辑性;(4)兴趣性;(5)讲练结合

下载中学生物教学论(电子版资料整理)(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物教学论(电子版资料整理)(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物教学论〉〉教学大纲(精)

    〈〈中学生物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407212 一、 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中学生物教学论〉〉是专业课。 (二)〈〈中学生物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是:使师范生理......

    中学生物教学论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

    2011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题(附答案)

    教学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

    中学生物教学论考试总结(5篇模版)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兼有文理学科的特点,课......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材料(共5则范文)

    淮南师院《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透形成的学科,兼......

    中学生物教学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怎样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实现教......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 摘 要:在学科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作风,负责的态度。笔者看来,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

    《中学生物教学论》教案(补充-情景设计)

    第七章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 (补充内容) 新课程改革,有一股特殊的魅力,牵引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改革的力度、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关键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