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对“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评价标准
大学生对“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评价标准
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于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些好的标准让老师进
行参考,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调查地点: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调查对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口头问答记录
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总共发放了100份书面问卷,有效书面问卷一共83份,还有
32人的口头问卷调查,其中男生74人,女生41人,数据如下:
较高的文化素养平等对待学生 教学方法灵活 心态健康 乐观的精神风貌平易近人
上课不乱评价人或事 多与学生交流
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为人处世
关心学生前途 上课最好不要点名 作业尽量少点 体谅学生学业繁重 能调节上课气氛 其他
83% 61% 58% 47% 66% 72% 39% 77% 82% 33% 89% 20% 24% 56% 5%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一个好老师,有较高的问话素养占了83%,平等对待学生占了61%,教学方法灵活占了58%,心态健康占了47%,乐观的精神风貌占了66%,平易近人占了72%,上课不乱评价人或事占了39%,多与学生交流占了77%,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为人处世占了82%,关心学生前途占了83%,上课最好不要点名占了89%,作业尽量少点占了20%,体谅学生学业繁重占了24%,能调节上课气氛占了56%,其他占了5%。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上课不要点名这个是最大比例,紧接着的是较高的文化素养、关心学生前途、教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为人处世这些品质,平等对待学生、教学灵活、平易近人等对半开了,上课不乱评价人或事、作业少点这些可能事出有因吧。
总之,不要点名占了最大比例,可是这是成为以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吗?很明显这是一种病态,不想上课又不想挂科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是不可能的。点名只是老师督促学生上课的一种手段而已,可能有些学生是有原因,但是被老师一棒子打死而造成了矛盾或者不开心。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都没做到就没资格对老师题要求。
较高的文化素养、关心学生前途、教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为人处世这些品质,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关心学生前途这一点也还好,不过这些都是对于好学生来说的,那些差的只是提醒一下要对得起父母出的那些钱;教学同时引导学生的就少了,口头调查中得知,许多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课然后布置作业没有什么互动可言,更别提引导了,但是也有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所以这些老师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大家都喜欢跟老师交流探讨,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
拥有一个乐观的精神风貌很重要,带着私人情绪上课很容易影响上课质量,所以有66%的学生认为很重要;58%的学生人为老师上课太死板,只是一味的念书,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还有平易近人72%,一班老师不会很凶,不会像高中初中时那样,大学是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不大回来盯着你,除非老师长得很凶;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要平等对待学生,老师总是偏向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差的有点甚至不闻不问,加大的学习成绩的分化。
调查总结
此次的调查反映出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不强,还要点名这种幼稚的手段来督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老师和学生都有原因。从学生方面来讲,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强,没有这个意识去学;从老师方面来讲,主要还是老师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有些课比较枯燥,讲起来没意思,但这不是原因,主观原因还是在于老师,为什么有些老师不用点名基本没人旷课,而有些老师经常点名还是有好多不去上课?做任何事没了兴趣就变得乏味了,学生对老师没兴趣,自然就不会去听课,更不会和老师互动了,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我来看,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那是前提,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要学会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同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听者的情绪被演讲者说左右那你就成功了,一旦学生愿意和老师互动,这就是开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挤挤投入到课堂当中去,成绩的提升自然不在话下。要想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要好好花点功夫了,正所谓药到病除,抓住了关键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一个好老师的标准自然不少,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那种,一旦有了抵触心理,做什么都不舒服。
一个好老师在我们生命中起着转折的作用,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的是生命,良师给了我们的一次选择。
第二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
人们常说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三个贵人:一是出生遇到好父母。二是上学遇到好老师、三是工作遇到好老板。由此可见,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一个能够在我们身处困境时指路的好老师是多么的可贵。考虑到一个老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甚至是人生观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我对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进行了了解。
二、实践目的
为了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以此来使自己的课堂授课更为有趣。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同学的想法并更好的与其沟通,减少矛盾,更好的相处。
三、实践方法
通过对多奔专业同学的询问了解、网上数据的查询、各地各学校的老同学的电话了解。
四、实践结果及实践心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发现,同学们对于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见解。而通过归纳总结后,我发现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具有灵活性。不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解答清楚,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总结。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最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训练,老师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纠错、督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是老师偷懒的体现,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伤害。
2、信任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学的更好,不喋喋不休。学生对老师的疏离甚至反感,原因往往有三:一是老师的水平低下,无法让学生信服;二是老师人为制造和学生的代沟;三是老师的无谓重复,不断说教。所以,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时候,信任比鼓励更能够促使一名学生进步,信任也会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让他对别人也时刻生出信任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3、不断扩充自身能力。和学生打成一团,永远把自己当作学生,不以知识、道德权威自居,学会和学生探讨,共同进步。不用掩饰,不用辩解。以谦卑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教学。
4、认真负责。不敷衍学生,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课下多下功夫。一个人道德水准的体现,不在于人前;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在于给自己设置什么样的底线。作为一名教师,不敷衍、不投机取巧、不做表面文章是大智若愚。认真准备的每一节课、每一种教育方法,在提升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自己。
5、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将面子作为第一要素。不怕犯错,勇于自嘲,不维持所谓师道尊严。林非说:“教师要学会蹲着说话”。教师的伟岸形象,不在于给自己插上多少标签,不在于表面的师道尊严。自嘲是教师最有魅力的体现,也是内心强大的体现,更是一种育人智慧和生活智慧,这种能力传递给学生,将会使学生的人生之路走的坦然超脱,至少能收获学生的亲近和爱戴。
6、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怀疑,善于怀疑,不迷信书本,也让学生变得狂妄。怀疑精神是这个社会弥足珍贵的品质。当社会已经被亦步亦趋、逢迎拍马所充斥的时候,学校最不能缺的精神就是怀疑。我们希望学生以怀疑和大无畏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首先就需要老师也具备这种品质。内心的这种狂妄不是不知礼节,不是素质低劣,而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执着,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7、课堂内容丰富有趣。课堂不用所谓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用知识本身来吸引和引导学生。最好的纪律是自我约束,靠强制和胁迫即便能够收获一节安安静静的课堂,也不能收获高效率的课堂。所以,高水平的教师会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自己的教学情境,收放自如,有张有弛,声不在高低,调不在急缓,让学生如痴如醉而无暇去开小差、破坏纪律。也许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这是目标。
8、品德高尚。不盛气凌人,压制学生,不多去批评违纪的学生,善于提醒。你给学生留一份尊严,学生对你多一份好感。也许这份好感能使学生因此而愧疚,然后暗自进步;或者使学生也培养出体察别人的品性,悲天悯人,换位思考。鲁迅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之,哪里有善意的提醒,哪里就有深刻的自查。
通过这次的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靠的关系,老师对学生有多少的要求那么相应的他就应该有能要求别人的自身的本事。所以,经过这次实践我知道了当代大学生对好老师的评判不只是在老师的知识储备上,二是包括了方方面面的标准,他们既希望老师有帅气美丽的外表又希望他们有良好的内在修养。试问,真的有这种标准的老师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相信这样的老师应该占少数。所以,又是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我们真的有权利去要求老师达到我们所提到的要求吗?再细想一下,就算老师真的可以达到我们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达到了他们给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了吗?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新事物不断繁衍消亡。我们不断的被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甚至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学校园里,都有很多人因迷恋游戏等因素而不去课堂。问其原因,不外是被网络给诱惑了心智罢了,但他们却声称是老师的魅力不够,这着实让人觉得可笑之极。
第三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
1.勤学好问,博学多才; 2.学业专攻,忠诚事业;
3.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4.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5.课堂生动,有幽默感; 6.言传身教,有教无类。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你的学识有多高,专业有多强。师德修养是
第一位。一名教师是否合格,我觉得评价标准应该把老师的师德放在首位。
二、具有专业的文化素养。
教师这个职业,美其名曰被人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引领着,所以,我们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胜任我们这个“光荣的职务”。
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作为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较强的专业素养,还有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管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群鲜活的生命。我们要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场面,有来自孩子们的、家长的,学校的、社会的等……这是,我们老师除了有专业的管理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四、拥有一颗善良的童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充满童心的孩子,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善良的童心。教师有了童心,才能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才能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淘气、任性、顽皮;才能重视孩子们的每一个要求。教师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
保持一颗童心,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
五、追寻一个美好的信念。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拥有美好的信念,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争取成为一名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人这一辈子,父母和老师对其影响是最大的。一个好老师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
老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如果一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位好老师,那么这个老师的的课,他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要想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你的学识有多高,专业有多强。师德修养是第一位。一名教师是否合格,我觉得评价标准应该把老师的师德放在首位。
2、课堂内容丰富有趣。
课堂不用所谓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用知识本身来吸引和引导学生。最好的纪律是自我约束,靠强制和胁迫即便能够收获一节安安静静的课堂,也不能收获高效率的课堂。所以,高水平的教师会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自己的教学情境,收放自如,有张有弛,声不在高低,调不在急缓,让学生如痴如醉而无暇去开小差、破坏纪律。也许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这是目标。
3、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作为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较强的专业素养,还有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管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群鲜活的生命。我们要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场面,有来自孩子们的、家长的,学校的、社会的等„„这是,我们老师除了有专业的管理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4、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人,是有感情的人,老师对他好,经常关心爱护他,他会很好的回报老师的。一个好生说了这样一个例子,其实她开始的学习并不好,只是中等水平,她的成绩的提高完全是得力七年级教她的几个老师。她是一个单亲家庭女孩,妈妈几年前就离家出走,她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学校老师知道他的事情后,都经常找她谈心,问寒问暖,关心她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由于有了象父亲一样关心爱护她的老师们,她觉得自己不孤单了,于是她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老师们也很感动,对她倍加呵护,终于她的成绩在全班扬了名,在全校也出了名,老师和她自己都很高兴。因此她说她很感激老师,是老师让她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
5、拥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
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困生;无论是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一视同仁,不偏向任何一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有些老师一谈到好生(尤其是学习好的学生)就眉飞色舞,一看到差生(尤其是表现差的学生)就横眉冷对;对好生的错误往往是一带而过,对差生的错误经常是上纲上线,抓住不放;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是一样,对好生的作业总是仔细批改,字斟句酌,而对差生的作业不管对与否,都是一把“√”或一把“×”了事。学生们提到这个话题时,尤其是那些差生个个都很有意见,他们认为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应该对好生、差生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点不高的要求,我认为老师们应该重审自己的做法,是否任何事情都做公平了?请老师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平等的待遇。
6、信任学生的能力。
相信学生能学的更好,不喋喋不休。学生对老师的疏离甚至反感,原因往往有三:一是老师的水平低下,无法让学生信服;二是老师人为制造和学生的代沟;三是老师的无谓重复,不断说教。所以,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时候,信任比鼓励更能够促使一名学生进步,信任也会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让他对别人也时刻生出信任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7、认真负责,默默奉献。
不敷衍学生,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课下多下功夫。一个人道德水准的体现,不在于人前;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在于给自己设置什么样的底线。作为一名教师,不敷衍、不投机取巧、不做表面文章是大智若愚。认真准备的每一节课、每一种教育方法,扎实上好每一堂课,默默的奉献着,在提升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