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精选]

时间:2019-05-13 04: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精选]》。

第一篇: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精选]

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音乐是一种享受,聆听音乐,你会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艺术之美。林语堂曾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音乐灵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音乐课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音乐的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本身的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体会音乐的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美,跟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天性活泼、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切身的感受。一开始,全班学生听着《火车开了》以旅游的形式和老师一起跳起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二、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因此有着很强的亲师性。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教学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歌声或者琴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音乐原来是这样的美妙。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科书在第九单元——《妈妈格桑拉》时,对这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如何表现藏族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对妈妈深深的感情是个重点。课前我为孩子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学生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为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创设了浓烈的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三、选择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激情 课堂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制约着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英国教育家皮斯博曾说:“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教条的人,就会采用注入的教学方法。而如果想要让他们独立地思考,并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你就应当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富于活力与激情的音乐课堂中。

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三课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教学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根据音乐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来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开始我就设了一个悬念给学生: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学生顿时产生好奇心(播放在低音区慢速弹奏的《蜗牛与黄鹂鸟》旋律)然后我又对学生们提出要求:请你们静静地听,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如果谁猜出来了千万不要说,等老师的表演结束时,我们来抢答。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倾听和观察,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动物的名称,但我不会去否定他们的答案,而则是用谜语的方式告诉他们原来这位朋友是蜗牛,并且让学生来学学蜗牛是怎么走路的,学生的积极性肯定高。然后运用同样的思路播放在高音区加快速度弹奏的《蜗牛与黄鹂鸟》旋律并加入鸟叫声让学生们模仿黄鹂鸟的动作。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了音乐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和接受者,这种“唯教材而教材” 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局,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压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失去了音乐的“精神价值”。而现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它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审美核心” 的活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课堂教学,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如:欣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我抓住了作品音乐美的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运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体验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水波荡漾似的分解和弦为背景贯穿全曲,主题充满歌唱性,乐曲旋律抒情柔美,似有春天来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感;中间部分,乐曲显得更为明亮,犹如春光明媚,婆婆起舞的柳丝和着春风在唱歌;最后一段,持续的分解和弦犹如春风给人以遐想。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这美的音乐和画面中,流连忘返。学生也在乐曲的感染下说出了热爱音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二、“和谐互动” 的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和谐”是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以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互动”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才会焕发活力。如我参加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的《春雨音乐会》一课,在课堂上我以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围绕创设“春雨音乐会” 的艺术情景开展音乐活动,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达,善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通过赏春雨、画春雨、唱春雨、奏春雨、舞春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展示了学生的音乐才能,激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达到了师生和谐共振、和谐互动。

三、“实践创造” 的活力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创造过程。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 同样,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人们通过音乐实践把来自于生活的音乐作品还原成活生生的音乐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美。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创造美,获得审美体验。我在一次课改实验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汇报课──《神奇小乐队》,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物品中(如饮料瓶、小药瓶、鞋盒、杯子等)发掘音乐,动手制作各种“小乐器”。学生们通过观察、创造、动手实践,变废为宝。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真让我感到惊奇,制作的乐器可谓是“神奇之极”:有“小吉他”“小编钟”“小古筝”“小沙锤”“爵士鼓”等等。在课堂上,他们兴致勃勃地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交流了制作方法、演奏方法、音色,还兴趣盎然地敲出快乐的节奏。学生在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体验到了创造的成功感。

四、“综合发展” 的活力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发展,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使学生的人格向完整、和谐的方向发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以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如《五十六朵花》一课,综合了艺术之外的地理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地理环境与民歌特征的关系、风土人情与民歌风格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歌韵味的关系等。这不仅给了学生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对各民族的民歌有了了解,扩大了音乐视野,丰富了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充分体现了音乐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结语

我们把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我们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音乐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真正的音乐圣殿。

第三篇: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单位:郑州经开区任楼小学

姓名:乔军岚

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价值观。遵循美育规律,坚持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欣赏与活动相结合、语言描述与想象相结合、知识技能与发挥表现相结合,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形态美、动作美、内涵美、创造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价值观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了音乐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和接受者,这种“唯教材而教材”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局,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压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失去了音乐的“精神价值”。而现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它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形态美

音乐与美术都是情感艺术,都是美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就是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两个侧面去感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整体效果。有人说音乐也是一幅画,是用音乐作色彩、旋律作线条描绘出的用听觉去观察的心灵之画。你看音乐中的do、re、mi、fa、so、la、si与美术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多么奇妙的组合!

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响效果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但是,对于学

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单靠听难免会产生厌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因此,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直接点明了歌曲的风格、寓意背景、提示主题。如:欣赏《嘀哩嘀哩》时,我抓住了作品音乐美的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运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体验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水波荡漾似的分解和弦为背景贯穿全曲,主题充满歌唱性,乐曲旋律抒情柔美,似有春天来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感;中间部分,乐曲显得更为明亮,犹如春光明媚,婆婆起舞的柳丝和着春风在唱歌;最后一段,持续的分解和弦犹如春风给人以遐想。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这美的音乐和画面中,流连忘返。学生也在乐曲的感染下说出了热爱音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CD、VCD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洁、直观形象,他们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特别是声音与画面的同步处理,展示音乐表现的意境,使悦耳动听的旋律与变幻的画面结合起来。在学习人教版《说唱天地》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视频《小曲好唱口难开》,让学生明白说唱艺术在旧社会是乞讨谋生的一种方式。而当今社会说唱艺术又是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学生一起观看了现代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今日好景象》,学生马上明白了唱词可以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改变而改变。如今的说唱艺术已成为人们赞颂美好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必备手段之一。这样,借助影视媒体的功能学生很快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不仅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其注意力,更提高了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欣赏与活动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动作美

音乐具有运动特性。音乐教育家柯伦达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的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的领域中,把传统的唱歌、游唱、器乐、识谱与视唱等整合在“表现”里,而最具“表现”特

征的舞蹈,正是渗透活动来展示和表现音乐美的有效手段。舞蹈与音乐,本就是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的一些显著特征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本身就具有活跃的动作性,音乐特征的发展变化(如力度变化、节奏变化)和不同。我在一次课改实验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汇报课──《神奇小乐队》,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物品中(如饮料瓶、小药瓶、鞋盒、杯子等)发掘音乐,动手制作各种“小乐器”。学生们通过观察、创造、动手实践,变废为宝。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真让我感到惊奇,制作的乐器可谓是“神奇之极”:有“小吉他”“小编钟”“小古筝”“小沙锤”“爵士鼓”等等。在课堂上,他们兴致勃勃地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交流了制作方法、演奏方法、音色,还兴趣盎然地敲出快乐的节奏。学生在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体验到了创造的成功感。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一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呢?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1.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结语我们把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我们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音乐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真正的音乐圣殿。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务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出版

社2001.7P44

第四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为例

江门一中李月珍

上学期,我在学校省内公开日中上了一节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受到了省内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课堂气氛活动,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这节课,给我一个反思的机会,非常赞成这么一句话:“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老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是足可以让自己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

一、培养换位意识,精心设计教学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条件,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是很重要的一环。

1、目标为学生而设计

由于我们的培养对象是学生,目标主要也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而学生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且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目标来。

教师在备课时,不应把精力放在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就应当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同样,这些教师在上课时,在沿着自已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的同时,也要顾及学生自己的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这样就会避免了 “以教”代“学”,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思维的情况出现。

如《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节课,我认为基础知识是航天、生物、计算机的成就,这是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归纳、整理知识并通过填充形式完成的,这既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又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两弹一星”的背景、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学生难理解、分析的,我把它归为难点,要突破。

2、设计开课导言,吸引注意力。

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节公开课上,我让学生重温“神舟七号飞船升天并首次遨游太空”的视频片段,然后设问:除了“神七”以外,就在这刚刚开始不久的21世纪,我们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上还取得了许多的骄人的成绩,你知道有哪些吗?航天事业的成就让世界对我们中国刮目相看,我们中国人也为此感到十分的骄傲,告诉大家这只是我们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的一部分,由此导入新课。影视、问题情景的形式揭示本课的学习方向,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赞科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创设情境就是形成学生渴求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学习场”,达成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这节课,针对“两弹一星”的背景,我用了大量了文字资料及图片,把当时的形势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发展国防科技的重要性。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登载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的资料;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的图片及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并设问:假设在五六十年代你有权参与国防项目的审批,你为什么认为中国要发展两弹一星呢?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

性。在讲袁隆平培育“南优二号”水稻时,用凯文·卡特的摄影作品 《饥饿的女孩》和兰斯·阿斯特罗姆的《垂死的女人》创设情景,让学生各抒己见如何解决饥饿和粮食这一世界性的问题。

4、设置问题,激发思维。

在历史课堂上,问题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存在。教师借助问题设计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历史教学的常态,因为教师的问题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思维疲劳。但教师的问题必须切合书本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反,满堂提问、琐碎提问、幼稚提问,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就不是真问题、好问题。《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节公开课上,我在学生自主学习各个成就完成填充后,提出两个问题:近代中国科技没取得长足进步,而新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能够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这样就能用最精粹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指向教学重点,形成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5、安排课堂活动,发展学生潜能。

教师如果能借助课文,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各种适合自己的实践机会,一展自己的才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能被激发起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我组织两个活动:①学生开展辩论:中国是否需要发展核技术和航天技术?让学生当场猜拳定正反方,活跃了课堂。②到最后有一个升学本课的讨论:科学精神比人文精神更重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精神是科技给人以力量而人文精神给人以关怀,两者是并重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历史教学只看成统一共性的活动,采取统一“知识灌输”的方法,而应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将学生当作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诚然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同一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时候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就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浓浓的师生情,就能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开展中国是否需要发展核技术和航天技术辩论活动,学生从各个方面都分析,难免有跑题,但他们能自圆其说,我都充分肯定,然后再分析其观点正确与否。有的同学讲道,这些技术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一点都不值得,应该用在改善人民生活、教育方面,语言比较的尖酸。我是先肯定其观点,再引导他认识到国家独立强大是发展的前提,并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通过这节课,我个人觉得,要让课堂变成生命成长的沃土,焕发生命活力,并不难,关键是教师的精心策划,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定稿)

理想的课堂是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对当前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著名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通过参加我县实践课堂改革活动,观看杜朗台教学新模式视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我受到了很大启发并深深感到:真正理想的课堂是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理想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

和谐课堂是充分体现包容性与民主性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发展。师生、生生、师师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用宽容与真诚去理解、欣赏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公正、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和谐课堂是为学生创设自由氛围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强调打基础,总是讲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的课堂就总是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没有给学生自由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和谐课堂要创造一个自-1-

由宽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体会思考与探索的乐趣,进而孜孜不倦,认真研究,全力探索,最终在反复的思考试验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堂的新鲜和生动,才能使课堂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如果总是由老师包揽一切的学习,无疑会阻止学生自由探索的冲动,也就无法体现生命的活力。

二、理想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符合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教学新理念,改变了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特别要注意:

1、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等形式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曾经看到过一段教学视频:课堂上老师只起指挥作用,精讲或不讲,以启发诱导教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分角色扮演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某些环节上,有的学生蹲着、有的学生站着、有的由于看不到前面学生的讲解而站在凳子上。一个班近50人,每节课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发言中,表面上看有些乱,但是核心都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目标在控制着每一位师生。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时常很难辨认。只有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现错误时,这时教师出来进行点拨、指导,教师的作用才显现出来。

受此启发,我意识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对教室也重新进行了布臵,除了一块黑板外,两面白板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把班级分为六个小组,孩子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了许多很有个性的名字如:超越梦想队、开心苹果队、智慧组、快乐星球组合……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让课堂活跃起来,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让我欣喜、佩服和震惊,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课堂上学生这样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急于表现自我,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自信。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和真实的体现。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补充学习素材,而且要对每一组的学习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点拨。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协调好各学习小组间、同一组学生间的关系,控制好整个课堂结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会预习、会提问、会组织、会学法、会评价。

三、理想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智慧课堂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是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要高度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

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成为放飞学生个性的殿堂。

1、智慧地导读。应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哲思引导学生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要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寻觅一个课文与学生经历的最佳结合点,语言经得起推敲,内容耐人寻味,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在学习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2、智慧地导记。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它同时应该是教师、学生生命得以激扬的精神家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究者、构建者和发现者,而教师应是组织者、激励者和引导者,是学习活动中的共同研究者和首席发言人。

3、智慧地导问。“问”是反思性的探究活动。因“问”而“思”,因“思”而“问”,“问”是一个起点,也应是一个终点。智慧地导“问”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更体现在伴随结果出现而引发的更为深层次的思考与产生的新问题,这将成为下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始。智慧地导问“富有挑战性”,不仅是问题的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足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

下载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神农镇团东小学张瑞芳 时光荏苒,转眼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十个年头。而我也已担任了整整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从事这一平凡职业,让我由衷地庆幸。......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今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读后感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叶澜老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感慨颇多。 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的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云阳中学听课感言罗小耀 课改是一个旅程,对于刚刚启程的我来说,更是一个艰难和迷茫的旅程。“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老师该做些什么?”„......

    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的灵魂。还什么,——时间、空间;为什么还,无需赘叙;怎样还,却是一个关系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

    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出处:本人撰写更新时间:2005-11-23 20:11:31 [size=5][/size][color=Black][/color] 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的......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活力是旺盛的生命力、是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也可理解为朝气蓬勃,刚劲有力。学生生命活力在......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五篇)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