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摘 要】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开展,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的写作,他们对于写作缺乏良好的写作思路,自身在写作方面也不具备良好的思路,很容易出现障碍和困难。针对这方面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学生的写作过程得到优化,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就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作文;运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思路
从写作思路的整理角度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指引,让他们的写作过程得到有效的优化。思维导图更加关注对写作主题的研究和思考,学生本身的思考过程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并且得到自身写作思维方面的激发,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在以往传统的作文写作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法相对死板,不能很好地对于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良好的创造力,写作思路也不够科学和完整。思维导图通过对于学生写作的辅助,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减少了他们思维所受到的束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让自身的思维变得更加富有条理。例如,在写作一个主题为“月亮”的作文时,学生们一般都只能通过外形的描写来进行写作,之后就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写作思路了,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入一些寓意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想一想月亮本身体现相思和很多寓意,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身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更多地思考和分析,整体文章也就会具备了更多的思路和看法。另外,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让学生写作的“门槛”得到降低,并且在此之上,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活跃地进行思考。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写作思路,学生本身才能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才能自如地进行创作。
二、利用思维导图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思维导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作文写作的实践,并且激发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给学生融入更多的实际体验,这样也避免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思维导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学生自身的写作思路得到更好的拓展,避免了被单一的写作范围和写作空间的束缚,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应用中,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并且这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形象化思维较强的特征。小学阶段,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等不同的元素来呈现很多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整理和绘制的过程中,更好地对自身的思路进行拓展,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灵感。从写作布局的角度来说,思维导图让学生的写作过程具备了更强的大局观,学生可以从整体层面上掌握如何进行学习。例如,在对《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进行写作教学时,如果学生不了解克隆技术,那么就难以下笔。这时候,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克隆技术,并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克隆技术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对于自己的一些写作元素和素材进行整理和组合,并且突破写作中的一些限制和问题,提升整体的写作效果。思路上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对其他不同文体的作文写作,这对于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提升和日后作文写作的学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写作兴趣,形成强大的驱动力,这样他们才能更加乐于参与到写作过程当中。利用思维导图展开作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童年趣事》的写作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上将自己童年发生的好玩的事儿讲出来,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童年大家都玩过的玩具或小时候的照片播放出来,让学生对童年有更深的回忆,对于童年那些玩伴、那些玩耍的情景更加怀念,从而通过写作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写出好作文。通过多媒体,由语文教师和小学生一起填充思维导图的框架,确定写作思路。在填充完善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写作意识,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于自身所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记录表达,并且通过语言组织来进行相应的修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进而从兴趣角度帮助学生对写作思路进行疏通。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在不断接触着不同的人和事,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感悟,我们要鼓励他们勇敢地进行表达,要敢于写,敢于说,这样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一定会“有话可说”。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为学生本身写作能力的成长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这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思维导图的特点,并结合作文写作的实际需求和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找准切入点,让思维导图本身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2]王海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现代交际,2013(07).[3]刘继芬.浅谈思维导图与小学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2).[4]仇山奇.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1).[5]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第二篇:思维导图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目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模式被熟知。通过将其应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当中,能够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如何更好的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以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1.前言
伴随着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哪个年级或者哪个学科都在对自己领域上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刻的更新,使之更好地发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利用人们视觉与图形直观性相结合的有效教学工具,应该被有效应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之中[1]。小学作文着重锻炼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正是一种能够有效的表达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工具[2]。通过利用带有层次结构的树状结构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可视化,思维导图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对小学作文的教学进行优化。因此,思维导图能够在有效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自己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2.思维导图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
目前的小学作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较弱、没有足够的想象力等问题,通过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在教学策略上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还能够更多的帮助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增强他们学习小学作文的主动性。
2.1巧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优化小学的作文教学
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都是小学生们的思维过于收敛,无法充分的开阔自己的思路,不知道能够写出什么,这也正是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恰好能够有效对小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发散。思维导图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使小学生从作文的主题出发,进行一步步的思考,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书写作文。例如,当作文的主题是节约用水时,可以让小学生从水出发,首先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水的情况。然后通过水这个字,来思考一下包含水的大海、江河等词语。水是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会一种并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资源。通过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用水的情况,看自己是否存在一定的浪费珍贵水资源的行为,进一步思考当下次再进行这次行为时应该怎么做。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层次式思考模式来让小学生产生和现实生活强烈的融入感,从而做到有素材可写,写出有理有据的深刻文章。
2.2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提取小学作文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并不是只追求简单的文字来进行思考,而是思维导图都是利用凝练的关键字来有效的表达整体知识。这些关键字能够有效的进行拓展,从而不丢失原来的知识。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这种方法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例如在以冬天的梅花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讲解和提问,通过小学生自己回答作文主题的主干是梅花之后,提醒学生另外一个关键词:冬天,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放,梅花的主要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开放在寒冷的冬季,而不是气候温和的春夏秋等季节。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梅花美丽的开放在白雪皑皑的一个场景中,来提问学生能够想到什么词语。例如独立的话,又能想象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通过思维导图的凝练关键词帮助,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取出自己的作文关键词,从而利用关键词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
2.3师生积极配合完成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教学策略,还是需要小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在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小学生进行提问和启发,带着小学生一起思考,完成思维导图的整体绘制。可以参考本文举出的前两个例子,学生的作文需要自己来完成。同理,小学生的思维需要自己来配合发展。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入一些提问过程,增加小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从而更好的绘制思维导图,写出更好的作文。
3.结语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必会给小学作文的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小学生能够逐渐又快又好的完成自己的作文。
参考文献:
[1]邵胜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3):89-90.[2]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62.
第三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脑图,是一种人类发散思维表达的图形思维。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人类左右脑机能共同发生作用,利用人类阅读、记忆及逻辑思维规律,使人们平衡发展自身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从而促进人类大脑潜能的开发。本文就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作文思维体系及教学流程进行分析,旨在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有效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思维导图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优化的探索
叶圣陶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在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主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想要真正领会作者的真实写作情感及目的,必须先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其核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导图具有完整的逻辑架构和左右大脑全面思考的方法,因此,将其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思路整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目前,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开头难是所有学生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是小学语文老师迫切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调动写作主动性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首要前提。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围绕写作主题,对写作素材进行收集和整理,实现下笔前胸有成竹。在进行写作前,只要明确写作的内容,就不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恐慌,也便解决了开头难的问题。例如在进行以“秋天”为题的作文教学时,可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自由展开写作思路,并在课堂上进行创作思路交流。让学生围绕“秋天”这个中心词进行思维扩展,充分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秋天”一个词,可以向外扩张到秋天的特点、颜色、活动、象征意义等等。秋的颜色是金黄色的,代表着丰厚的收获,进而联想到秋季的花朵、秋季的果实、秋季的麦穗……再由秋天的收获联想到春天的耕耘,体验春季耕耘的意义和价值,领会秋天收获的来之不易。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此类思路构思与整理,让学生在进行写作前便已明确写作内容与写作思路,然后再密切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进行写作。做好这样的基础性工作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开头难”问题便迎刃而解,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可得到有效提高。
(二)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求知。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写作的思考源泉同样也是来自生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处于图像记忆阶段。因此,运用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进行激发,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想象,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内容。例如在四年级《××的自述》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导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首先,可对学生进行《小溪流的自述》的导读,让学生对所给例文进行研读,从例文中掌握自述的形式、自述的特点、自述的价值意义等,深刻领会自述式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然后让学生就自己身边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将自己置身于具体事物,站在事物的角度进行对话。通过角色对换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里,对事物的形状、结构、作用、现在的处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展开想象。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几乎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给事物赋予语言和思维是他们的强项,也是他们的乐趣。因此,运用导图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后,他们便可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丰富、生动的想象。
二、运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导图绘制,增强写作乐趣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导图的执行者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与教师一起共同进行导图绘制。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师生共同进行导图绘制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进行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式引导,让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与解决过程中实现与教师共同进行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可有效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提高写作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进行《一件往事》的作文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写出一件印象深刻的往事,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如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局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丰富记忆中的事件。然后让学生对其“难忘”的原因进行讲述。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便可形成写作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情感丰富后写作难度就大大降低,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思维导图是开启学生写作构思的有效钥匙。思维导图可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拥有清晰的思维方式,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将思维训练与文章写作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进行写作的思路和方法,才可真正实现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第四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四川省理县通化九年一贯制学校 陶朝晟
【内容提要】“思维导图”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画出来,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维,又能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把它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小组探究过程等,并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教师的发掘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导独特性;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优化物理教学课堂的目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
优化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是由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区别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模式来记忆知识结构,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运用运用图画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画出放射线,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这种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初中教师更加形象的把相关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快的去理解。初二是初中物理教学时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正式接触物理的阶段,由此使得很多学生感到陌生,难以快速融入教学环境中,而思维导图的直白式引导则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更容易抓住问题的重点,理清思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更好的感知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理解思考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一、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分析教材,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复习指导等。传统的教案是一种线性方式,不能从整体结构上反映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的思维经常断线或是遗漏有关知识点,如果在写教案前先做一个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再写教案,两者互为补充,我们的教案就会更加条理清晰、更用利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利用思维导图能有效的掌控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分组教学法,“思维导图”形象直观,教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利用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发现各小组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能及时找出各小组的不足,可以迅速查漏补缺,对各组进行点拨。最后可以把各小组的“思维导图”收集起来,制成一张全班的关于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对全体同学获取知识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分组教学的效率。下图是用Inspiration 9软件做下图是关于“物态变化”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利用“思维导图”把教知积结构表达既充分又直观。用最少的文字清楚获得最好的效果。(也可以手绘)。
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并把它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能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1.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做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反思笔记
一般的笔记是对老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记过的笔记也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复习。所以常规笔记效率低、篇幅大、无重点、无层次、无结构。而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效率高、篇幅小、有重点、有层次、有结构,并且方便以后复习。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老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展开联想。联想老师想到的相关知识点,没想到的知识点,思想上又比老师前进了一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思考着。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加深记忆。当过一段时间后再看到这张图时,不仅与此相关的内容会立刻浮现眼前,而且当时的情景也会历历在目。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方便的建构物理知识体系进行课堂或章节进行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发生认识偏差。所以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每个章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不仅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或是初中阶段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每节课的最后三分钟,常被誉为“黄金三分钟”,是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整理的关键时间。此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补充,能够将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缺漏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补充,并将其结构化,起到了很好的串联和修补作用,此环节可誉为“串珍珠”。章节知识以“整串珍珠”的形式呈现并固定在学生的脑海里。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和查缺补漏能力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下面是物态变化学部分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实验
很多学生做实验时不够严谨,不能正确操作,不能按步骤完成实验,不懂实验原理,不能理解此实验的意义,造成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
如果让学生把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结论导出,做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实验,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下面是测量实验的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学习的物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认识,不仅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理解,更要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重新整合和变通。如果能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巧妙地运用到复习课中,在理解知识和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将物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课要切忌教师一手包办,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独立建构知识网络。首先,学生主动回忆相关内容,自主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要注意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存在的疑难之处。其次,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教师主导,在黑板正中心画核心主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按顺时针的次序列出几个初级分支,再由每位学生共同完成次级各分支的知识点建构,学生最后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以同学的思维导图为教学资源,全班同学进行补缺补漏,以共同完成知识的系统化;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同学们根据讨论意见以及教师建议绘制出思维导图并不断进行完善以形成小组思维导图。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关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师生长期训练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得老师用更加形象灵活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得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更加的灵活。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它作为新的教学和学习的策略,教师应避免直接向学生硬灌思维导图的全新理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地指导,再抓住契机适当补充思维导图的科学理论,以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高效的课堂源于对学生认知心理及认知规律的顺应,教师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运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创设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多向度思维空间,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双向互动。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教师的教,更适用于学生的学。它有着以下的作用:多方面、多层面、全方位思考问题,不局限在某个点面;抓住重点,理清脉络,提高效率;思考过程可视化;它还帮助人们处理繁杂事物,变繁为简,把控事情的发展方向。
第五篇: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心得
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心得
运用“思维导图”的经历使我们对“思维导图”的功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理解和体验,因此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发言权。认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维潜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维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维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维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径。
思维导图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力,它可以把哲学层面的许多思维方式毫无障碍地表现出来,包括思维的连续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等,所以它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哲学思维水平和运用哲学方法论的水平。
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具体地讲,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思维导图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具体讲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着制作者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具有无限的层次性,上述性质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企业管理者和教师无疑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有效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在理论上讲对任何应用它的人都有好处,其应用的领域也几乎可以是无限的。比如,对于做读书笔记、分析自己的研究主题、组织问题、产品问题和服务问题的分析、专题演讲和教师的教案准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