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

时间:2019-05-13 04: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

第一篇: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

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

中国画是个与西方绘画区别甚大的独特体系,它本质上不是西方概念的纯绘画,特别是诗,书,画,印结合的文人画,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为西方所无,也正因如此,中国画才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但是,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因看不懂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文人画而逐渐放弃中国画特色而屈就西方画的画家时而有之。在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过程中,到底是应该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去欣赏千年文明造就的艺术精华呢,还是应该要求艺术降低传统文化含量和品位,去屈就没有传统文化或传统文化不高的现代人 答案显然是前者,因为文人画不能被欣赏就认为是它的错,而忽略了文化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西倾之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要普遍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提高现代人对诗、书、画、印文化的欣赏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中国画从“精英培养”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大众教育”。通过学校教学将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事业“从娃娃抓起”!学校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

近年来,中国画逐渐被引入小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之中,但由于其用笔,调色及对水分等掌握等要求都非常高而被只限于在小学高段进行传授教学,而没有在小学低段学生中组织教学。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高段年级的孩子无论生理与心理各方面的发展都较低段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学习好中国画教学。但是,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中国画的教学更适于在小学低段进行。

理由一,儿童美术才能的发现和培养

中国画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在小学低段进行教学传授符合儿童美术才能培养的原则。有人曾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在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儿童美术才能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再次被证明,然而这不是我现在想探究的,上述调查结果除了表明儿童美术才能与其本身素质之间的一定联系之外,也说明了一个好的艺术环境多余激发学生美术才能的重要性。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艺术熏陶中成长。良好的艺术环境。父母对艺术的执着都将影响和激发孩子美术才能。同样,若要激发小学儿童对于中国画美术才能必定也要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创造出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这就要求中国画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五、六年级,而需要更普及到全校师生之间,包括低段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浓郁的中国画学习氛围。此外,另一项统计表明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从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由此可见,在低段儿童中开展中国画的美术教学对于将来学生在中国画的创作和造诣上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教师不该忽略这一重要信息。

理由二,培养低段学生中国画能力有助于低段学生诗词教学 小学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和体味这一艺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是小学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如今小学低段诗词教学基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师借助诗词训练学生语感,要求学生背诵大量诗篇而并未真正领悟诗词意境,这导致多年来小学诗词教学成效不大的结果。事实上,诗词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自古以来,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合成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更是将诗画在视觉,听觉上融合到极至,要学习好诗词,一味死记硬背不足以体会出那种真正的韵味。在小学低段中培养学生中国画能力,可以使学生诗画结合,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诗词的领悟能力,同时,小学低段诗词教学的贯彻也可以促进中国画教学在小学低段的开设,让孩子在一种综合的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不断发展。

理由三,中国画能力的培养不影响小学低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将中国画放置在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之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因为有人认为低段学生无论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都不适合拿毛笔作画。小学教育界曾发起过一场保护小学儿童生理健康发展而在小学低段学生中提倡用铅笔而不用自动笔或圆珠笔的运动。所以,同样有人认为,毛笔作画是会影响小学低段儿童的健康生理发展。小学低段儿童生理发展的确还没完全,本着保护儿童生理健康发展的愿望固然好,但因此而拒绝一切合理尝试与教学就显得不合理。事实上,脑的发展决定着个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决定着个体的心理发展。研究表明。人脑平均重量的变化趋势为:新生儿为390克;8—9个月儿童为600克;2—3岁儿童为990—1011克;6—7岁儿童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岁儿童为1400克,达到了成人的平均脑重量。由此,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小学低段儿童(9岁)与小学高段儿童脑的重量仅差50克,小学低段儿童在这方面学习中国画的条件并不过于逊色小学高段儿童。以现实为例,事实上,许多著名画家古有齐白石,徐悲鸿,今有石涛,潘天寿无一不是从小开始培养其中国画的能力的。再者,从心理上说,小学低段儿童在心理上的发展也是以开始担当中国画的学习能力。艾里克森认为,人生的发展可以分为8个阶段,而第四阶段正是小学低段儿童的发展阶段(7--12岁)。他认为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种勤奋进取与自贬自率相矛盾的环境中。中国画教学在这一时期进行传授,正是着力于激发学生勤奋进取的精神。学习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校的学习活动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尤其是中国画的教学,中国画古有陶情养性之说,在小学低段正确开展中国画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从这样一种矛盾中摆脱出来。所以说。我们担心小学低段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会不适合中国画教学显然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小学低段儿童中,培养中国画能力,利用中国画教学去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身心更健康地发展。

理由四,中国画教学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想象力,引发创造力 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同样,艺术想象也需要艺术创造来促进.教师要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中国画艺术的教学,开发低段儿童的想象力,艺术创造力。首先,以对比引导想象,阐明中国画的重要性,社会意义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讲究的是一种意境,有别于油画的写实,却甚似于儿童画的天马行空。中国画的这一特征使得它比一般美术门类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与创造能力。其次,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中国画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眼前,无论是一朵花的绽放,还是一条小鱼的游姿,中国画都以最独特的方式为孩子们再现,使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影象展示,这更适合小学低段儿童形象思维的特征。总之,在小学低段儿童中进行中国画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美好形象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还可以改善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变死记硬背为形象化记忆。

以上阐述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画教学在小学低段儿童中进行非但不会因其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不足受阻,相反的可以促进小学低段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历来的中国画教学对象中,小学低段儿童被作为一个新的对象团体提出,仍是有别于大龄儿童或成人的。针对小学低段儿童进行中国画教学时就必须区别于成人化教学,而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国画教学,以下提借几种方法,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方法一,从笔墨游戏开始让学生熟悉中国画,并培养其乐趣

7-9岁的儿童通常都乐于游戏的方式接受新事物。教师一开始采用笔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便是顺应了这一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接触中国画时便在笔墨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之对国画学习充满期待并在每一次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学生在将来的中国画学习中取得成就至关重要。

方法二,从画儿童喜爱的简笔画入手

从笔墨游戏的期待中走来,下一步教师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从儿童喜爱的简笔画入手,更进一步地学习中国画。简笔画的特点是以简单的线条画出生动有趣的图像和表情,这无疑是对孩子们的又一个游戏。当孩子用他们手中的毛笔画出那些可爱表情,有趣图像时他们的成就感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同时,这份成就感也将成为推动学生继续进行中国画学习的大动力。

方法三,用国画的工具材料,让学生画儿童画

在成就感的巨大推动下,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就会发挥到极致,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创作。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用国画的工具材料,让学生画儿童画。之前提及,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讲求的是一种意境,甚似儿童画的天马行空。从这一点看,发挥他们无穷的创造和想象力,又不为学生将来的中国画造诣作铺垫。现行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儿童画的方式进行中国画的创作已成为小学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内容。

方法四,从小品画入手,规范地教学“正宗国画” 经过了儿童画式的中国画创作,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技巧得到了一定的巩固。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对学生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国画教学,从小品画入手,规范地教学“正宗国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充满文化底蕴,艺术氛围的中国画的殿堂。从理论到实践,对于学生而言,这才是中国画学习的开端,相比之下,之前的学习只是整个中国画学习中的热身运动而已,所有的铺垫和准备便是为了迎接这个开端,继续这个过程而来。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把中国画教学从小学低段儿童抓起,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更可以将中国画与儿童画相结合,使学生在快乐中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段写字教学

浅谈低年级段写字教学

邱隘实验小学

任爱波

《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分阶段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阶段:(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 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阶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工楷字帖。第三阶段:(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这正说明,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在我们都有了电脑,可以进行打字,但是实践证明,长时间靠电脑打字,很多字会渐渐淡忘,要把汉字记住,从小打好用手写字的基础是很必要的。能否写一手好字,它不单单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写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能,结合本人平时在写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如何指导好小学的写字教学。

一、重视双姿,培养习惯

洛克在《教育漫谈》中提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姿势的习惯养成,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通过观察,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握笔姿势的错误一般表现在:(1)食指和大拇指握笔太低,距离笔尖位置小于一寸,影响了运笔,挡住视线,造成头歪的毛病。(2)拇指、食指相碰或交叉(一个手指压在另一个手指的上面),手指阻碍了视线,迫使头部向左倾斜,拉近了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增加了近视的发病机会。(3)笔杆低于虎口食指关节处而落在虎口上。

正确的握笔姿势应是:

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

3、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

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接近一寸。

6、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豌豆骨上。为此我还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指导写字时正确姿势的《五指歌》,以便于孩子记忆:“老大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

孩子在坐姿方面的错误一般有:头距桌面太低,距离不足一尺;歪着头;胸离桌子不足一拳,上身伏在桌子上。因此学生在写字之前,我必先给他们调整好姿势,让孩子背诵《写字姿势歌》: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要求学生坐姿达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当然,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使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之中延伸,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

二、激发兴趣,及时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看上去枯燥乏味的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听历代书法名家故事;看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好字的兴趣和欲望。

及时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取的有效方法,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如此。课堂上,对小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适时给予鼓励,以树立他们写好字的信心。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树立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在对学生表扬时,要有导向性,不能笼统地说“写得好”,“写得干净”,“写得正确”。而要根据每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节课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本人的特点,进行恰如其分地表扬。如:当学生中出现坐姿歪斜的情况时,教师应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坐姿正确的学生及时说“XX同学写字姿势好”,这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注意自己的坐姿,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有些时候还可以对学生说些诸如“XX同学运笔方法正确”,“XX同学写字点画到位”,“XX同学写得结构严谨”等,学生常会以这样的学生为榜样,争取写出更高质量的字。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的写字注意力,要引导学生“静心、专心、细心”地写字。

静心-----心神平静,即写字时要坐端正,凝神静气,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写字上。不少学生写字,总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写字时手漂移在纸上,缺乏力量,缺少底气。其原因就是写字时没有“静”下心来。

专心------精力集中,即写字时要心无旁怠,笔无虚发,把所有神情都凝聚于笔端。爱说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要他们“稳”坐写字,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把学生的精力都吸引到写字活动中来,一方面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写字方法,领悟写字规律,在写字过程中不断体验写字成功的快乐。

细心-----用心细密,即写字时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到一笔一画之间。小学生写字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写字看不细,写不细,点捺不分,横提无别,时常出现多笔少画现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注意力,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和基础。此外,写字指导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四、重视写字过程的指导。

(1)读帖。在写字之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上每个字的写法,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特点、间架结构。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重要笔画作简要的讲解后,引导学生对例字进行自行观察、读字、读帖。让学生自行分析,并说出对字形、笔画、间架的理解。学生通过自行分析、自行理解,自然获取了有关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也就是对例字进行了消化、吸收。

(2)范写。在指导学生写字前,教师必须先把字练写几遍,充分做好指导前的准备。课堂上,老师对例字进行范写,不但能让学生了解例字书写的运笔过程、用劲的轻重,还能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看到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自己就产生一种想把字写好的内驱力。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及时讲解一些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粗细变化以及运笔的轻重等书写规律的知识,学生必然会仔细听讲、凝神观察,并逐渐掌握其写法。

(3)个别辅导。在学生练字时,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适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的不当,指导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粗细、长短变化。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就能加深对书写规律的理解。不守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通过规范的训练,适时纠正学生写字的不当,才能让学生写好字,也只有按照书法规律写出来的字,才是漂亮的字。

(4)师生共评。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能引起兴趣。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我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学生自我评价,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互评(找出对方字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总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批,评出等级或提出批改意见)。

汉字是一门文化,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写字技巧,从小打好扎实的写字基础,需要我们做教师的长期不懈地努力。

第三篇:论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论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小学教育

肖凤英

学号:2008040565

[内容摘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培养其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笔者认为可从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及对生活观察入手,丰富学生写话的内容,让学生有词语,有句子可写。

[关键词] 低年级 识字量、语言积累、坚持写

写话

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用一环,也是一直令学生和老师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在教学中,仅考课堂上的写话指导,是很难高质量完成低年级的习作教学任务。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二年级的写话与一年级的识字近几年,笔者侧重研究如何提高低年级写话能力,有如下经验,愿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从字、词入手,增加识字量,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一)一年级着手拓宽识字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习惯,大幅度增加识字量

1、立足课内,结合新课标,落实识字方法。一年级教材中涉及的识字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务必将这些识字方法教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切实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识字方法。确保学生有能力独立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开展自主识字。

2、放眼课外,结合教师指导,拓宽识字途径。教师们都知道,光是靠一年级教材几百的识字量,是远远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素养的。在学生已经掌握识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眼课外,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开展多途径识字。几年来,笔者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外识字方法。如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树立在马路、街道上的路牌,开展“路牌识字”活动。指导学生平时多留心家用电器、日常用品、广告等开展“商标识字” 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逛街时留意各服务行业的招牌,开展“招牌识字”活动。指导学生勤读课外书籍、报刊,开展“读报识字”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认识同学及家长姓名,开展“姓名识字”活动。指导学生收看少儿频道电视节目,开展“电视识字”活动。每个活动,都指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识记的生字图文并茂地用A4纸呈现出来。如 “招牌识字”,某学生经常到“怡苑酒家”吃饭,就把 “怡苑酒家”这几个字写到A4纸中,可以按原招牌的颜色,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颜色着色。一张A4纸尽量多地画上不同招牌。这样,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因为可以和美术结合在一起,枯燥的识字活动立刻变得有趣多了。每次识字活动后,教师收集学生的识字作品,装订成册,在班级中互相传阅,共同交流识字学习心得,不断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逐步强化学生识字习惯的养成,从而大大增加了识字量。笔者对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进行了跟踪与检测,通过以上这些识字活动,学生识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识字量大大超出课标的要求,优秀的学生已经达到两三千字。

(二)二年级着手培养欣赏好词佳句能力,养成收集好词佳句习惯,增大词汇积累量

1、培养欣赏好词句能力。在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对升上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欣赏好词佳句能力的培养。笔者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出现如AABB式、ABB式、ABAB式词语;指导学生赏析“的字短语”“地字短语”;指导学生品位“山清水秀”等四字词语;指导学生品读“揠苗助长”等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有高度概括内容的意思。赏析教材中的比喻句,想象句,心理描写的句子。

2、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在指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的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设立“积累本”把教材中这些好词佳句按照AABB式、ABB式、ABAB式、“的字短语”、“地字短语”、四字词语、四字词语、比喻句,想象句,心理描写的句子归类誊抄积累下来,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诵读。与此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时,也养成随时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学生在学会赏析好词佳句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养成了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大大增加词汇量的积累。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

二、以仿写作为起步,以独立习作作为目标,逐步培养写话能力

1、从模仿教材开始,学习如何表情达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应用模仿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在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之后,我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说话,学以致用,将知识内化迁移。在运用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课文的知识,又学会了表达方法,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黄山奇石》《假如》《清澈的湖水》《日月潭》《葡萄沟》《北京亮起来来》《我不是最弱小的》,笔者都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允许学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搬到自己的作品中。批阅完学生的作品,笔者把学生仿写的优秀作品结集成册,拿出来共同欣赏,加强学习交流。让仿写得好的学生谈谈他的仿写心得。笔者发现,学生之间的交流比教师教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从不断的仿写中学会了如何表情达意。

学生仿写的作品如下: 仿写《黄山奇石》

我国安微省南部.那里的景色美丽又好看,特别是那些巨石,很有趣。

就说“乌龟爬山”吧,它好像慢吞吞地爬,懒极了。

在一边的山峰上,他的名字叫“仙马过河”。仙马很担心会被河水冲水,“仙马”去找了些木头搭桥。“仙马”就全心过河了,这就是有趣的“仙马过河。”

“山鸡下蛋”就更有趣了!他的尾巴下好像有一个圆圆的石头,这就是有趣的“山鸡下蛋”。

“猛虎下山”,就更有趣了,看它的肚子扁扁的,一定饿坏了吧。

黄山奇石还有很的很多,像“飞龙腾云”“狮子表演”“小狗看家”“玉兔捣药”“仙女飞天”还有叫不出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他们去起名字呢。从魏泽城同学的这篇仿写作品中,笔者读出这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学生仿写《我不是最弱小的》作品

春节的时候,我和妈妈,还有好朋友尉一家一起到宝墨园玩。宝墨园是个很漂亮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别致的古董,古人的书画,美丽的菊花,还有绽放的玫瑰花等等。

经过玫瑰园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阵的锣鼓声,涛叔叔说:“有人舞狮子,我们过去看看吧!”

当我们走近一看,哇!好多人啊!一排一排地坐满了人,没座位了,我们只好站在那里。因为人太多,我基本上看不到。后来涛叔叔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让我过去站在那里。尉尉有点不高兴地说:“爸爸,为什么好位置给她不给我啊?”涛叔叔说:“因为心慧还小,个子不高,我们要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啊!”

我是最弱小的吗?我不做最弱小的人,我也可以爱护别人,我心里这样想。

当我们走过金鱼池的时候,碰巧保安叔叔放金鱼。我和尉尉在妈妈和涛叔叔的帮助下也捞到几条小鱼。在坐车回来的时候,车上的人很多,我努力把金鱼缸放在胸前,不让人挤到它。我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我现在是最弱小的吗?”

妈妈笑着说:“不,你会保护小金鱼,你也学会爱护别人了,你当然不是最弱小的” 我和妈妈相视而笑。

读刘心慧同学的作品,笔者感觉到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与生活密切联系,融会贯通,仿写能力真是不可小看。

学生仿写《假如》作品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可爱的小朋友们/画一个金灿灿的太阳。/让小朋友们能健康的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天气里/冷得感冒,冷得发烧。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失去家园的小朋友/画一个他自己真正的家。/让他在家里能高兴的生活,/不会在一片废墟里/走来走去,觉得伤心。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刘翔哥哥/画一双百年不病的腿。/让刘翔哥哥能继续参加比赛拿奖,/不会在兴奋的比赛场上/腿会再病,退出比赛。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

通过仿写《假如》,我欣喜地看到学生梁卓恒在诗歌中关注体弱生病的孩子;关注四川地震中的同龄朋友;关注牵动亿万人民脉搏的刘翔的健康。作为而年级的孩子,他除了心怀爱心,还有着关注社会的视野,着实值得与同龄同学共勉。

学生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去寻找,去体会,并把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到的,巧妙地用书中句式表达出来,学生在仿照中掌握了写的方法,知道了该如何写。这正中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说话倾吐,于是文章诞生”的道理。学生从说到写的过程是非常自然、流畅的过渡。

2、借画为桥梁,在丰富的写话形式练习中教会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新课程”十分强调学习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结合,让儿童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认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词汇量不多,常常感到不知从何写起,笔者也跟着犯愁。一次课间,笔者看见学生在纸上信手涂鸦,旁边几个同学津津有味地看着、议论着。突然,笔者灵机一动想到:学生觉得语言缺乏,写话困难,但却都很爱画画。何不让他们把要写的内容画出来,让画成为一种语言的补充。笔者启发学生把自己想写的事情先画成图画。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然后再看着自己的画,按照一定顺序、一定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画。因为经过了画画这一个逻辑整理,实际上就是把要写的事情做了一次梳理。学生心灵的大门就这样自由地敞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稚嫩的笔尖开始倾泻不停。依赖图画的直观性,学生觉得写话并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学生就能轻松地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课标要求。这样就降低了低年级写话的难度。笔者巧借画为桥梁,尝试了丰富的写话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绘画日记,以图为主,配以简短的文字。配图日记,以文为主,配以简单的插图。日记“连环画”,用连环画的形式把相关内容,依次呈现。在展开的多形式的写话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运用如前积累的AABB式、ABB式、ABAB式、“的字短语”、“地字短语”、四字词语、四字词语、比喻句,想象句,心理描写的句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习作能力。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好词佳句后,作品显得更生动,可读性更强了。同时,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往往出现不规范的书面语,更多地使用了口头语。笔者在批改学生的作品中,花去了大量的笔墨和时间把学生使用的口头语言修改成书面语言。后来,笔者解读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有了课标为依托,此后,笔者在批改学生作品时,虽及时指出学生使用口头语的情况,但不强求学生必须使用书面语。没有想到,学生的作品语言更丰富了,真情实感跃然纸上。笔者认为,也许是因为随意的口头语言表达难度大大低于严谨的书面语言表达的缘故。

三、以公开“出版” 激发兴趣、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寓写于乐。

1、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坚持定期写话的习惯。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许多学生在写话的一阵子新鲜劲过后,就表现出倦怠的情绪,难以坚持。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变换写作形式,开展竞赛活动,及时表扬激励等策略来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写话的习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写“每日一句”,或将日记改为周记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笔者认为,日常的写话训练坚持教师要做到及时点评;多朗读学生作品中较好的文章或句子;及时表扬和鼓励写话有进步的孩子;通过批改符号、等级评定,肯定和赞赏学生的写作进步。

2、给学生提供公开“出版”的机会,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要让低年级学生的作品有发表的机会,教师就要积极地创造条件,或者利用班级黑板报,或者利用校刊,还可以为班级开设了班级邮箱。把优秀的学生习作投稿到班级邮。当学生看见自己的作品也能“发表”时,就更加激发出写作的热情。看到学生们为了能公开“发表”而努力写话时,笔者又想到,学生的作品如能公开“出版”,写作的高潮就会更持续下去,经久不衰。于是笔者就定期把公开“发表”的优秀之作结集成册,公开“出版”,相互传阅,学习借鉴。“出版”的作品还模仿正规书籍标注主编、作者简介等。笔者很欣慰地发现,那一篇篇的作品有着最工整的字迹,最符合要求的格式,还有着最动人的小孩子的一颗心。

3、踩着进步的脚印,鼓励学生寓写于乐。笔者始终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写话的首要标准。有了这一次次的试探、鼓励、激活,学生捆绑的手被放开了,学生观察、表达的潜能得到了激发。有了这一次次的公开“发表”和公开“出版”。孩子的写作兴趣被一点点地激发,写作的自信心也一点点地树立起来。笔者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高兴时拿起笔记下自己的快乐,伤心时也拿起笔记下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真情与实感随着笔尖尽情流露,真实记下童年的点点滴滴。

四、结束语。

随着写话训练的不断开展,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越来越愿写作,也越来越会写作了。由于笔者是一、二年级两年连续带班,因此摸索出来一年级着重增加识字量,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来一定识字量的时候,着重训练写话。先教会学生学会欣赏好词佳句,接着督促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然后通过多途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最后通过公开“发表”及“出版”帮助学生寓写于乐。

参考文献:

1.《小学高效率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 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5.《新课标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

6.《儿童语文学习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7.《放真飞——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写话教学浅感》 周毅

8.《浅谈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邱艳萍

第四篇:浅论中国画教学

浅论中国画教学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臻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具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上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地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第五篇: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初探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中国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在中国画教学生活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学生的为主体,探索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愉快地学好中国画。

关键词:小学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绘画艺术欣赏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由于中国画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长期作用下,小学中国画教学主要以范画临摹或者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划进行练习,学生的作业形成的画大致与教师的画雷同,师生及家长往往把美术作品的评价是否与教师的范画相近。这样的教学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学进去了,成了依样画葫芦“标兵”;

另一种是对于那些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太早或者人为地让学生接触所谓的美术专业能力,使他们觉得美术不好学,从而对美术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他们美好的童真童趣与超凡的美术表现能力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全面发展的火种被封杀了,这终究是美术教育的失败之举。故改变现有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我的中国画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画生活化教学新方式,整合中国画教学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信息,激发学生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更能让学生快乐的学好中国画。

一、在生活体验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之前,很多学生对中国画这种绘画形式很是新奇,尤其是对中国画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等都特别的好奇,很容易激发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给学生选择好工具和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购买、去发现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教给学生选择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方法中,首先我让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国画大师的中国彩墨画作品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彩墨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画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产生好奇心,于是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纷纷议论起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有了大致的了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教学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去探究和发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学会质疑和探究学习,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能引发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为下一节中国画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做好铺垫作用。比如,为了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会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会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的特性。为了验证这些设想,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通过小组互相合作探究试验活动,同学们会发现一幅幅颇有创意的彩墨中国画就产生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了良好基础。

探索与生活气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艺术魅力,并真正做到从传承中学习,感受中国画的趣味性。

二、在生活故事中学习中国画。

中国画作品欣赏在国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历代还是近现代中国画作品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时代社会生活表现力,并且体现了不同时代人民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借用中国画作品背后丰富的生活故事这一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悠久的中国画民展史,出现了许许多多名人,他们的许多生活精典的轶事,对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齐白石“础石化泥”、王羲之“吃墨”、唐伯虎潜心学画的故事,以及徐悲鸿“三顾茅庐”、顾恺之“吃甘庶”、黄胄爱驴成疾的“驴贩子”等故事,让学生领略感受中国画艺术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国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技巧,拓展学生的人文生活故事内涵,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内涵,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上中国画课堂教学之前,我事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与课堂范画相关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生活故事及作品的故事内容。在课堂教学上,通过画家的简介及中国画作品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分别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听。在这过程中,大家都从不同侧面了解到了生活中人物的故事内容,感到很新鲜而好奇,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等课后还继续找讲故事的同学问个明白,这种学生找生活中的故事、讲生活中的故事、问生活中的故事的中国画教学课,真正使中国画课堂活了起来。同时在这些生活故事中,同学们还为画家的伟大生活思想观所感动,为作品的巧妙构思而赞叹。比如,在说到齐白石的故事时,我又补充了齐白石“不倒翁”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在故事讲到这里时,学生纷纷猜测该如何构图,甚至有的同学当时就拿起铅笔画起草稿来了,我最后把故事讲完。很多学生已经从不同角度画了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的各种姿态。让学生在画家的生活故事中学中国画,能学得更有趣。学到的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认真,更自觉的去学。

三、关注日常生活,扩展学生的中国画表现内容。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它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中国画绘画题材,应当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身边的人、物和景的题材内容,来扩展学生中国画表现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我的中国画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更多得去关注和表现生活,身边的人、物和景,如书包、滑板车、水壶、河边的桥等静物外,身边的爷爷、奶奶、弟弟等最亲的人物,还可以关注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校园的一角、我的书房等,也可以关注表现生活中的某个节日,如愉快的聚会、难忘的旅行、六一联会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模式,进一步触发了学生的亲切感,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和爱好。

四、利用生活中的“玩”训练中国画的技法。

每个人的童年都好玩,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抓住他们这一特点,把中国画的训练技巧巧妙地与学生的玩的天性相融合,使他们在参与玩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掌握中国画。如上《彩墨游戏》一课中,这节课是三年级孩子首次参与中国画的学习,在本次教学中不要刻意强调学生对于中国画技法的学习,而重点在激发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感受“玩”彩墨游戏得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以下彩墨的时间,利用水和宣纸的功能,由于对水份的多少,以及时机的掌控而产生不同的彩墨世界。学生对这种趣味性的表现效果比较好奇和喜悦,同时作画的驾驭能力也强,在这种玩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而对画面彩墨色产生的变幻无穷的画面效果,从中学到了水破墨、墨破水、以及墨破色、色破墨的中国画技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又比如在中国画教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扎染法,其中有一种是画前扎染,扎后浸墨色(彩色),或者用笔涂墨色(彩色),鼓励学生根据水墨(彩色)的效果和自己的感受,大胆构思和想象,形由势生,努力画出一幅幅趣味无穷的中国画彩墨作品,感受到彩墨之“趣”。以此类推,这种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了中国画的技法,既转变枯燥无味的中国画技法学习,又让学生在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深刻体验到自我表现的愉悦,同时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这是我对中国画生活化教学方式方法的一些思考,就是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生活的故事中、生活中的玩学习中国画,更能让学生喜欢我国这一古老的中国画文化,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进行大胆的理解和尝试,传承中国画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遵守生活化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理解他们的生活思维方式来教学和引导。不管学生的中国画作品所呈现的画面如何与众不同,还是违反常规的审美视觉,只要教师抓学生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真正是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用心去画,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多么可贵呀,做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学生生活的本位出发,多探索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去学习美术,感受美术带来无穷的魅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方式给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面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只是中国画教学的冰山一角,我们将继续在教学活动中探究,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也将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构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下载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小学低年级段中国画的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小学低年级课堂识字技巧

    论小学低年级课堂识字技巧 摘 要: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呢?现 在就谈谈我个人在识字教学中的一点点体会。关键词:识字;探讨;......

    论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

    论低年级学生的生字教学 一、 对识字教学现状的思考。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

    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精)(五篇范例)

    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一、低年级段“习惯篇”教学策略 “习惯篇”的内容均是由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示出来的。这些插图点面结合,内外融合,特别是一个个人物感情丰富......

    中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教学反思 来到新学校后得知中国画是本校的艺术教育特殊,对领导的抉择很是佩服,因为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

    中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教学反思12篇 中国画教学反思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水墨画也有了一席之地,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水墨画基础教学,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

    中国画教学之我见范文

    中国画教学之我见 中国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通过中国......

    中国画教学反思

    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中国画本课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段及审美创作理念有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的中国画实践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

    中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教学反思1 国画课一直的我不敢尝试的,因为我教的是低年级的学生。我觉得国画一般都是临摹一些画,然后教师一笔学生一笔,会比较枯燥乏味。但在听了几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