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的美文美教

时间:2019-05-13 04:0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映潮老师的美文美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映潮老师的美文美教》。

第一篇:余映潮老师的美文美教

余映潮老师的美文美教——也谈教材处理的艺术

作者: 来源: 发布于:2012-2-28 点击量:

开语文课本,教材中“文质兼美”“丰富多样”的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可以说,美文是语文教材的基础,美文是阅读教学的基地。

余老师在书中写道,“美文必须美教,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论是从知识积累、语言训练,还是从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还是从心智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看,美文的教学价值都非同一般。”

是的,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因此,美文必须美教是一种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艺术上,我们要关注教材处理的艺术。

余老师从朗读、积累、语言、模式学用、发现、思维训练、阅读技能、情感等各种角度有着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操作要求,这些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单项进行,也可以综合进行,在一课之中或一节课之中,应是一两个占有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比较丰富的、内容与手法都比较美的“教学板块”。

我们的教学不是车间里的流水线,而是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更新再实践的过程,教师更需要反刍,不断积淀。下面我从“美教”的一些角度结合相关课例再次回味教材中的美文。

一、美教,美在朗读

课文的语言美。老师的细致讲析远不如动情动心的朗读来的余味悠长,动人心魄。记得以前中学时有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绿》,语言优美用词精妙。现如今当年语文老师美丽的面庞我已记不真切,可她和着乐曲动情的朗读,却是一种美的享受,深深的植根在心底,那一句“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所以课文语言美,教师的朗读也要美。余老师读《荷叶·母亲》时的温情令人动容,读《行路难》时的豪情令人振奋。在教授美文时,教师的示范朗读不可少,教师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把握,还有对课文的表现张力是学生远不及的。事实证明,教师的投入,教师的激情会深深感染了学生,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赏析精妙语段时的指导朗读更不可少。

《安塞腰鼓》是一篇值得反复朗读品味的佳作。课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由于安塞腰鼓是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因此,这篇课文在教学操作上,适于采用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有利于“破冰”。教这样的文章,我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的教学环节是“品读美句,感受文中美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这篇散文优美的排比句值得欣赏的排比语句或语段,找寻本文排比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美点。

如文中“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是段与段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随着鼓点的此伏彼起,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这个排比,要读出此伏彼起的交错感。(指导全班分男女两个声部朗读)

(男)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女)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男)愈捶愈烈!(女)痛苦和欢乐,(男)生活和梦幻,(女)摆脱和追求,(男)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女)交织!

(男)旋转!

(女)凝聚!

(男)奔突!

(女)辐射!

(合)翻飞!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

声,成了茫茫一片„„

又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壮阔的场景。指导学生读出跳跃性的节奏,告诉学生在朗读中可以运用哪些朗读技巧。如词语间的适当停顿、重音等。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不错,这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与作者所要表现“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的主题是相辅相承的。(师生合作朗读)

(师)骤雨一样,(生)是急促的鼓点;

(师)旋风一样,(生)是飞扬的流苏;

(师)乱蛙一样,(生)是蹦跳的脚步;

(师)火花一样,(生)是闪射的瞳仁;

(师)斗虎一样,(生)是强健的风姿。

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精读了五个片段:“自由读,师生读,男女分读,配乐(鼓声)读,齐读。”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光靠教师范读、领读和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逐步掌握并学会运用朗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传授一些朗读知识,我把朗读指导与具体的字词品析结合在一起,使朗读更充分、层层递进。每次朗读有目标,有进步,有升华。

从朗读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让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美教,美在积累

余老师曾反复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评分表,他表示对于那些繁琐的细则性的教学评分标准来说,将“积累”写进评课标准中,其意义非同一般。

从课文、美文中摘抄好的词语。所谓好的词语,主要指雅致生动、表意丰富、表现力强的词语。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多。另外,双音、叠韵的连绵词也可。还有四字短语(包括成语)也是使用频率很高又有节奏感、韵味十足的词语。

如我们学习过这样一篇文言美文——袁枚的《满井游记》,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高频率地使用精妙的四字写景美词,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娟然如拭、鲜妍明媚、柔梢披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如口技中的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余老师在教学答问录里说过,有些文言文课文是不能纯当文言文来教的,或者说文言文课文中只有一部分主要当“文言文”来教。《湖心亭看雪》《三峡》《与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课文不能单纯作为“文言文”来教,它们有着审美的教学训练任务,从这一点来看,与现代文的教学是一致的。所以美文美教对于文言文同样重要。

如八年级上册有篇散文是《信客》,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所以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所以我在教材处理上的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好句品赏,含英咀华。

如“穷愁潦倒,无以为生”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因此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让学生摘录一些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句子,进行感悟。

如“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扮。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气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如“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赏析这些精辟而畅达的句子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大有裨益。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研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积累美词,赏析其中的美文妙句;让学生感动„„要想方设法将课文中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让课堂教学中有高潮,有意境,有激情,有力度,有波澜。

三、美教,美在美析训练

余就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容丰满、表达精湛的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习得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技能技巧。老师提出美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边塞诗。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较长,难字较多,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教材处理上,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美,享受学诗的乐趣。相应的课型设计为学法指导课。当然,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有训练层次分明的“美读”,有各抒己见的“美说”,有揣摩妙点的“美品”,教学中的“美”不时地闪现出火花。

本课设计了一个占有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比较丰富的、内容与手法都比较美的“教学板块”是:品析活动“我认为诗中______一句写得好,因为______。”

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大量的技巧和方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用的技法有修辞方法、炼字、表现手法(如想象、衬托、情景交融)等,师举例示范。

从发现的角度来说,诗中表现手法的多样,修辞的贴切奇绝,炼字的精妙绝伦等等,诗中的美点真是太多了。

如写军营内的苦寒生活:“散”、“湿”承前继写雪飞雪落,冷寒潜袭;后用“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等语,不仅写出边关将士奇寒难熬的艰苦生活,更从侧面反衬出大雪的酷寒。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句,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着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写景中融入了惜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这两句,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且寓情于景,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在充分的学生活动后,教师将这些美点加以概括提炼: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合理的夸张、精确的炼字、细节的勾勒、精巧的构思、奇美的构图、景情的交融。让学生在美析训练,找到鉴赏的方法,获得美的积淀。

在教材的处理上,有的时候对美点的探寻是多方面的。带着审美的眼光,我们会有惊喜的发现。作者用词的匠心独运,谋篇布局的缜密严谨,表达方式的完美运用,人物塑造的精心打磨,这些美点妙处都是我们教材处理的切入点。

余老师曾说,精彩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的课,学生的积累丰富的课,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得到很好激发的课,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受到良好训练的课。这样的课,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定是有益的、有效的。话犹在耳,铭记于心。

四、美读,美在情感

余老师说,美教,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处理课文,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情感,培养健美心态,完善健全人格。教材中有些课文适于从情感角度出发,文本结合,与具体的词句赏析结合。赏析激情,以情导读,以读促情,以情助析,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若能通过对文本的赏析,延伸到作者的情感深处,与作者“同呼吸,共吐纳”,还能帮助他们获得浓厚的读书乐趣。

如七年级上册的《金色花》、《荷叶母亲》、《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都是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

现以《荷叶母亲》为例。《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那风雨中的母爱”。提示学生课文是怎样写母爱的。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学习活动,去感受母爱。这篇优美的散文有这样一些妙笔。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写景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红莲开满、亭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暴雨来临,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归纳提示学生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这篇爱的美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让教材中美文用美文美教的教材处理方式进行呈现,从多种角度进行综合处理和设计,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余老师曾说:“有了一种追寻探寻教学真谛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让教育梦想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热爱我们的心中的中学语文教学,就能心生敬畏,就能奋发进取,就能规划自己、塑造自己。这样,我们就能成为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语文人。

是的,“磨炼的深度决定你的高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深深扎根于新课标理念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第二篇:余映潮老师

余映潮老师(以下简称师):好,同学们上课!学生(凤岗中心小学五(3)班学生,一下简称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美文《威尼斯的小艇》。一起来把白威尼斯的读一读。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课文简介: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弯西北岸重要的港口。它也是一座文化艺术古城,由118个岛屿组成。威尼斯的风景离不开水,它好像一个飘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永远荡漾着醉人的诗情画意。师:威尼斯的风情离不开水,它好像一个飘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永远荡漾着醉人的诗情画意。《威尼斯的小艇》就是写威尼斯的水的风情的。咱们开始课文学习。重在语言训练。第一个环节,用联想的方法认字识词。什么叫联想的方法,你看这个“艇”字,它有舟字旁,这个舟字旁的字有多少啊,你看见情趣两个字,你能不能想到跟情趣意思相近的,情什么呀,请什么呀,一看到祷告一词,你觉得有祷字的词,你还看过吗,用到过吗? 下面开始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根据这三个词,用联想的方法认字识词。每个小组必须有一个同学记录你们的劳动成果,开始吧。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思考讨论学习。师:好的,下面可以向全班同学,向老师们汇报你们的研讨的成果。那组先来?好,请你来。生:和第一个字相近的字有:船般舱稍,和第二字相近的词有一个叫风趣,还有一个和第三个词相近的是祈祷。师:好,这一组完成了一半的任务,你们的? 生:船、舱、稍、般 师:一样的,联想不够丰富,好,继续来。生:情感和情意 师:情趣、情感、情绪、情意 祈祷差不多几乎也是一般任务。这个组呢?没有,有,洗耳而听。这里,你的? 生:艇字就有船、般、舱,情趣就有情意、情况和心情,祷告就有祈祷。师:好,这边的,来请你来。互相推诿,不行。生:舟字旁的有般、船、艘、稍、舱,情趣是风趣、情意。祷告有祈祷。师:好,你们来不来? 生:来。师:好,这一下你们看,还是要批评的。生:船、舱、般,第二个是浪漫 师:啊,怎么说到浪漫那里去了?要不要解释?必须说。生:第三个是祈祷 师:你看,他们差一点吧,他们只是联想到三个带舟字旁的字,这边,没人。哎,你来。生:我们从艇字联想到船、艄、舱,情趣有风趣、情意,祷告有祈祷 师:你看,基本上都能联想,还有那些同学说的?就剩一组了,要不要?说一下 生:艇有船、舱、般、稍、艘,情趣有情调、情感、风趣、情意、情思、情况,祷告有祈祷。师:后来居上。他们说了一个很关键的词:情调,怎么你们没有想到?一起来,你看,这么多啊!读起来。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艇:轻便的小船。舰:大型的战船。航:行船。舷:船两侧的边缘。舫:泛指小船。舱:船上住人聚物的部位。艄:船尾。舵:船尾用于控制行向的装置。师: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一遍 师:情趣读起来 情趣:情调,趣味。情味:情调,趣味。情调:情趣,情味。师:这组同学,还有那组同学说了风趣,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意思是很接近的。这个人,他是很有情趣的人,这个人是个很风趣的人,意思也大致相近。你看,用联想的方法认字识词多有味啊,可以使我们的思绪飞扬。还有一个词是吧?祷告读。学生齐读 祷告:向神灵说话,祈求保佑。祈祷:向神灵默告自己的愿望,祈求免祸降福 师:好,在课题旁边写上:用联想的方法认字识词,这是一种学习方法。

师:我们接着继续用另外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继续做笔记,用撷取创造的方法叙说课文,撷取就是有目的地精选,选出来,选好来,把选出来的内容积聚在一起来叙说课文。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或者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你看,这个威尼斯和小艇或者小艇和威尼斯是可以有不同的位置的。你可以选取一种来写一句,先看我的例子。

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小艇,是不是,前面是威尼斯,后面是小艇啊,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的小船,乘着它可以饱览这座水城的全景,你看,叙说课文啦。下面,我再换一下。把小艇放在前面: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的每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一种美丽的风情,下面就是你们的操作了。每个人独立地用词写句,开始吧!

学生开始练习写句,老师巡视并作指导。师:下面我们就来用撷取和创造的方法叙说课文,好先请你来。生:小艇成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主要工具,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这里的人都坐着小艇,在水上做生意。师:多好啊,她的关键词是工具,你看,她用一个句子叙说了课文一个方面的内容。好请你来 生:威尼斯这座城市是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小艇让这座城市,让这座水城充满了情趣。师:这个句子写得好哇,老师要求的两个关键词都写进去了,而且这个句子抒情的味道很浓。好,请你来。生:说到小艇就会想到威尼美丽风趣独特的形象,说到威尼斯就会想起小艇在河道中操纵自如,左拐右拐,穿梭的画面。师: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你们记下来没有,说到什么什么,想到什么什么。这就是创造,谢谢你。你也是一样,也读给我听。生:说到小艇自然会联想到水上城市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座水塔,到处风景优美,风光亮丽。到处都有河道,河道两旁有许多的建筑物,真是一道耀眼的风景啊!

师:你写得更好,你用说到想到之后,然后继续往下介绍威尼斯的特点,关键信息很突出,两部分连接得很紧。好,谁来,你来。生:威尼斯那么美丽,是因为有那些来往自如的独特风趣的小艇。师:啊,独特对象,风趣还是要修改一下怎么样用词,但是这个句子做得很好,第一句就开始赞美。好,请你来。生: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穿梭在一条条威尼斯的河道中,传递着它的无限的风情。师:好,开门见山,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写船夫,好,你来。生:来到威尼斯,就不能不说小艇,那些小艇能在轻松自如地在各个河道上灵活地行驶,就像大街上不能缺少汽车一样,威尼斯是离不开那些像独木舟一样的小艇。师:这个句子把课文里面的好句好词组合在一起了,而且专门说了小艇啊,好,请你来。生:威尼斯的夜晚很宁静,河面上的小艇不动了,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师:她的角度好啊,写晚上的威尼斯。好,再来一次。生:威尼斯河道上的小艇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风情。师:反复句,两次说。富有情感。哎,你还来一次啊,是不是说法完全不同?啊,看来我摸了你的头发,你肯定又有灵感了。生:小艇,人们,还有,还有月亮,以及城市那些美丽给威尼斯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师:嗯,好,你看他口头造句,他没有写的,啊,又来一次创造。更聪明。好,谢谢大家。描绘了威尼斯的风情啊。抓住威尼斯的小艇来描绘它,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练习二读一读,人家就把威尼斯小艇用进去了啊,威尼斯的小艇读 学生读课文的练习二。师:再来读我给大家撷取的优美的语言,在威尼斯迷人的夜晚读 学生再读老师出示的句子 师:同学们,这就是撷取,创造。再来看,在明净的夜晚读。学生继续读 师:这在你们课文里有没有,没有,你们往后面看,威尼斯之夜,仍然可以从里面找句子啊,这就是创造。你看,老师居然从后面的作录里面找到了好句子给大家组合起来。原来读书是要瞻前顾后的。当然,如果我给大家指点了,我说你们前后都要关注到,你们也一定会从后面的文章里面选取美句来进行创造的。这个学习任务完成得非常好。继续来,用赏析的方法来细读课文。把我们的目光放在最后一段。这一段好在哪里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三种方法,用赏析的方法细读课文。记下来了吗?好朗读课文吧,半夜戏院读——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可以说每一个句子都好,都美。我先举例。动词运用之美,你看,一大群人拥出来,簇拥在,摇晃、耸立、笼罩,动词都用得好。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现在各自思考,来谈一谈你发现这一段的美。开始吧!学生默读思考,老师巡视。师:好,我们来说话,怎么说呢?你要说这个地方写得好啊,它写出——,或者说整段写得好啊,它从什么地方写到什么地方,好你先来。生:这整个自然段写得很棒,第一前几句的话,写的就是半夜戏院散场后,人群坐上雇定的小艇时热闹的情景,而等这些小艇都行驶走完之后,威尼斯又变得非常的沉静,安静起来就说更说明了,只要没有威尼斯的小艇就没有威尼斯现在的美丽风趣了。

师:嗯,扣住威尼斯的小艇来写晚上的景色,由喧闹写到寂静,顺序很好。好,请你来。生:这段的比喻句写的很好,因为它把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把它比作人。师:沉沉入睡,比拟的手法,比拟的手法用得很生动的,用得恰到好处。好,继续来。好,请你来。生:水面上渐渐沉静,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挺好的,用月亮的影子作为环境的那种烘托,烘托出当时的环境很寂静。师:不是写天上的月亮,而是写水中的月亮。威尼斯,水的风情,通过月光写出来了。生:这一整段都写得好,它前面都是写那种人群从戏院出来的那种热闹景象,后面就是写那些小艇全都走了很安静,这样就用了对比的手法,前面写得很吵闹,后面写得很寂静。师:用动来衬静,使这个静更加的优美啊,更加的有意境啊!好,请你来。生:我觉得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写得很好,因为它用了拟人句,把威尼斯比作人,那个又沉沉地入睡了就是在说那个天暗下来嘛,给我的感觉是好像进入了仙境。师:嗯,又沉沉入睡了,这个“又”字写得好,今天是这样,明天也像是这样。威尼斯白天有着热闹的时候,傍晚有着快乐的时候,那时候深夜小艇都回家了,于是整个水城一片寂静。好,请你来。生:这一整段都写得很美,因为这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夜幕降临的美丽景象。师:好,注意,这一段由动到静啊,有一个过渡,它是慢慢的,慢慢的把静写出来,有一个词,水面上“渐渐”沉寂啊,不是突然地,寂寞就来了,寂静就来了的,你看“渐渐”一词也是用得很恰当的。哎,再说啊!生:这一自然段十分生动地写了它们的热闹和寂静,写出了两个极端,而渐渐过渡得非常好。而且这两个极端更是说明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师:嗯,而这个“极端”这个词呢,可以把它藏起来,可以用更幽默的话来说,写的非常热闹,写的非常安静。于是形成对比,于是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好,请你来。生:我个人觉得呢,从水面上渐渐沉寂一直到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是最美的。因为它是从那个景物来体现的。它是从那个石桥、桥梁啊„„ 师:好,多角度写静,你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从各个方面来写静,然后用几句话结束,寂静笼罩着这个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了。层次分明,多美的一段啊!那么这一段写出了威尼斯的风情。把它写到课本上,写了风情之美啊。这一段写出了动静之美,这一段表现出描写之美,这一段还运用了一些手法,也就是手法之美。它的动词运用很美。它的句式很美,它的层次也很美,这是段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谢谢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了语言学习的任务和课文研读的任务。谢谢同学们,下课。生:谢谢老师!

第三篇:余映潮老师讲座

浅说语文教师的教学修养

余映潮

第一部分 优秀的学科教师是怎样的人

1.热爱学习的人

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不怕劳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2.定力强大的人

韧性就是激情,精华只能在严谨中收获。3.目标明确的人

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教材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核心技术

考试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这里面有着精深的学问。4.积累丰富的人

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增强一些能力。5.精于提炼的人

坚持“专项研究”是成功的秘诀。专项研究是微型话题的研究 6.技艺高明的人

学科的分类细密,全面发展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一技之长。

第二部分 基本的教学修养

一、“八个第一”是我们心中牢记的指标

1.第一奋斗目标:课堂教学记忆精湛。2.第一基本功:用多种方法研读教材。

3.第一研究重点: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出经验。

4.第一科研能力:提炼能力。多事情思考得多,用提炼的眼光来审视,我们就有更多的发现,从苦做到巧做。

5.第一写作能力:学科教学论文。以论文取代反思,标高,每个月、每学期 6.第一学术历练:小专题研究。俯首皆是,进入课本,引动你的思绪,比如:课文标题形式的研究,课后练习题的设题研究,课文导语研究,课文预习研究,连点成线,连线成块,集聚大量的资料我们就能够提炼提取。

7.第一进修策略:拥有学科专业杂志,这是专研的第一要素,成为一种习惯,学科专业杂志是前沿的,比任何导师都渊博,都忠诚地陪伴在我们身边。

8.第一优秀习惯:利用课文设计实践活动。利用课文设置活动,我们的习惯是拿着课文提问,利用课文教课文,我们应该设计丰富的活动。

二、耐力是一种智慧

一定要有“量”的要求。劳动量就大了,辛苦多了,多角度的磨练,我们就慢慢地变得有实力起来。

第三部分 提高教学技艺12法

一、用“理念占位”法提升自己把握高度的能力

(一)观察教学现象,提高教学理念。

比如: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六要素(这也是评价一堂课的标准)(1)关注语言学用。

(2)关注技能训练。课标要求的学生读写能力训练。

(3)关注知识渗透。文化、文学、文章知识,特别是文章章法、文体、结构知识。

(4)关注集体活动。关注全班学生,比如朗读训练,集体训练反复读、训练,全班跟着老师的训练步骤层层推进,人人开口,背诵,(5)关注气质养成。老师语言一定要高雅,让学生阳光青春善于学习文质彬彬,在课堂上有修养。

(6)关注时间效益。当堂上课,不要预习。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是效率。教学意识、教学理念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备课的要求,一般不少于3000字 1.非常讲究“课文研读”,避免平面的滑行。2.十分重视“教学思路”,3.关键在于“课堂活动”,不是提问回答的简单处理。4.时时关注“能力训练”,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5.精心考虑“积累丰富”,学生课中做好笔记。

注意:教材课文不是用来时时提问的,任何课文都需要“利用”训练学生的能力。例如:《新型玻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四个“知道”

(1)知道一种概说文意的方法。老师说半句,学生补充半句,提取关键词概括文意。

(2)知道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老师找出一句话,来提示,学生悟出来。(3)知道文章的一种开头方法。读第一段,你觉得是一种什么样的开头方法?先旁批注,再甲流。这是一种科学说明文的最基本的开头方法。

(4)知道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

老师节选几段开头,再分析,总结规律是:先点出种类,再具体说明。写“加丝网”防盗玻璃,五分钟。

二、用“弱点反思”法提升自己高雅的教学的能力

(一)提炼高层次的教学技术来改变弱点

(二)改变陈旧或时髦的技能弱点

(三)我们大家都需要克服的弱点:

1.碎问碎读碎说:课堂教学中无用的话太多 2.无教学思路的切分,无让学生占有较长时间的活动设计,比如背诵训练,朗读训练。

3.缺少教学核心知能的教学训练。如语言学用教学,精读能力训练,文学知识的渗透。

4.教学中没有深入到课文的任何一个片段或者任何一个“点” 5.课堂教学中始终与单个学生的对话,无动笔要求,无积累意识。f.长期运用“小组展示”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片刻安静的时间。教学手法低端平俗,长期让学生用句式说话,课堂掌声不断 最大的问题就是:以为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解读课文。应该是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知识技能。

(四)关于“教学反思”的基本问题 我的学生有课中积累吗? 我的学生有能力训练吗? 我的学生有动笔活动吗? 我克制了碎问和碎答吗? 我的课堂是从容雅致的吗?

每堂课多问一下自己,就可以修正自己的课例。

三、用“枕边读物”法提升自己持续学习的能力

让专业杂志成为自己的枕边书,一份就可以了,12期,400篇左右。做读书卡片。

比如:读徐振维的《白毛女》教学实录的评课 四个主问题:

1.你能不能找出一个例子,说明人物动作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呢?

2.语言也是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语言。3.从同一人物,同一事物,前后不同的语言理解人物性格在变化

4.上面分析人物语言与身份性格的关系,都是一段一段或一句一句语言来写,你能够再选一个角度,来谈谈吗?

四、用“整体反复”法提升自己教材研读的能力

透过教学要看到教师的学问背景。例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解读:从文学的味道得出“蓄势于前,急转于后”。分析、提取课文的能力训练点 课文第一部分的层次划分 重新拟制课文标题 概说故事内容

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 概括文章的主旨 用成语评价人物形象

对能够表现课文全息的关键词进行提取 用朗读表达作品的意味

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体味课文的表现手法

语言赏析特别是对“笑”的解析 对文中的“问”“答”的表达作用的赏析 赫尔墨斯心理分析

五、用“详写教案”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技能

1.两种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最难写法 第一种: 第一部分课文签字赏析短文 第二部分课文教育教学资源分析 第三部分课文语言学习卡片 第四部分本课的教学详案 第二种:

课文教学设计的详案

课文教学另外一份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

比如:

复习指导教案的基本形式 复习目标 考点分析 原题试做 知能背景 答题指导 新题实践

作文复习指导教案的基本形式 训练内容 范文研读 技法点拨 佳作体味 新题构思

比如小学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创意 诗一(8分钟)笔记1:田园诗

笔记2: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出的即兴创作 生读诗,读出味道,童趣,背诵

笔记3:一个学字,表现儿童的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情趣 《乡村四月》12分钟

读诗歌,旁批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活动,把七个字变成八个字,读诗歌 《乡村四月》

有(声)有(色)有()有()有()有()精读《渔歌子》

读诗歌,旁批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指导读诗,把一个字读出婉转的味道,话题:学生写感受这首词中最好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 色彩之美、映衬之美

五、用“设计活动”法提升自己高效教学的能力

(1)彻底改变现在的阅读教学 以解读课文为目的的碎问教学 单纯的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长时间提前预习的活动模式

(2)利用课文训练学生设计有力度的课中活动 “组织活动”是教师能力的试金石 “实践活动”是课堂训练的聚宝盆 “集体活动”高效课堂的顶梁柱(3)教学思路要作彻底的改变。

比如“板块式”教学结构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序曲

第一乐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第二乐章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品)链接另一首诗歌,教赏析 哪两个词最有表现力?

第三乐章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写四句诗、五句诗歌,写句子、写诗歌 教师展示下水文 学生写

再出示中国诗人的开头范文 板块式教学的优点: 思路清晰,教学有序 层进式的教学结构

每个板块都是一个微型课

七、用“优化教学细节”法提升自己深化教学的能力

在学术上、学问上都能显现深度和高度 比如《大自然的语言》,用一个段训练学生能力 八个字:文意理解、精短细读 文意理解,物候学 细读第一段

第一练 认读识记美词

第二练 将此段分成两个层次(春夏秋冬、)第三练 短语句子评点训练“” 第四练 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的作用 第五练 美段背诵

八、用“苦练技艺”法提升自己优质教学的能力

攻克教学技能的关隘

1.练高强的研读教材的本领

2.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学生的课堂训练活动 3.精于语言学用,技能训练和知识渗透的教学 4.运用“板块式”“主问题”手法

5.克制教学中的一切碎问与碎读,回避平俗手法。苦练最有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功:文体教学、朗读教学 比如“朗读”

《再别康桥》的朗读 读出宁静感、节奏感、伤别感

九、用“积累范例”法提升自己精神指导的能力

如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以课本为例来积累:

概写一笔 细写几笔

试点变换 渐写渐远《万寿山》 时令为序 层层推进

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黄山松》 时间为序 先静后动《孤独之旅》 视点变化 描述精微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看云识天气》 大量地研究段落,进入你的眼帘,十、用“分类提炼”法提升自己试题研究的能力

如全国高考题说明文第一题

下定义、提取关键词、压缩语段、总说句、写总结句,不高于15个字、写图案的要素,说明寓意。摆脱题海战术,十一、用“千字短论”法提升自己文章写作的能力

第一习作训练:写作教学论文

论文习作的基础就是研究,有深刻的研究才有论文。

教学论文写作“经验”研究,有非常多的着眼点,如:观点论述、专题研究、教法探索、技法例读、课文欣赏、学法指导、作文辅导、创新研究、教学智慧、经验介绍、课例品评、说课文稿、教案设计、教学随笔、课中偶得、备考研究、听课评课、语文知识、辨析指正、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专注于什么样的思考与探索,就可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如《孔乙己》第一段赏析论文

十二、用“专项研究”法提升自己学科教研的能力

专项研究—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治学方法。专题研究又叫小专题研究、微型课研究、个人课题研究、细节课题研究,凡优秀的教师。如《家》

一个细节写家的生活温馨

通过一个人物特别的体征来写家庭生活的温馨 用侧面烘托写家庭生活的温馨 用一件完整的事写家庭生活的温馨 用一天的生活来写 小专题研究的操作一

触动、联想、大量积累素材、分类、排序、命名、成文 如《诗歌赏析》的四字教学 小专题研究的操作二

大量观察、不断抽象、提升规律

专项研究是抓手,是线索,是目标,需要长期的积累。

余老赠语: 每天做一点。韧性就是激情。趁着年轻多做事。

第四篇:余映潮老师阅读教学

余映潮老师阅读教学“课中活动”介绍

作者: 来源: 发布于:2012-2-28 点击量:

余映潮老师提出的“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艺术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反复提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重视语文实践,重视语文课中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和收获,不仅易于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习得语言材料,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语文能力。

对于“课中活动”,余映潮老师做过如下阐述:所谓“课中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发展智能、培养情操的操作演练;就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换一个角度说,课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体会、去进行、去完成。它涉及到听说读写,着眼于能力训练,着眼于方法培养,着眼于知识积累,创造各种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仔细阅读余老师和相关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很多精彩的“课中活动”令人拍案叫绝,赞不绝口,现结合教例和大家分享:

一、课中诵读活动 余映潮老师曾说过:“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由于朗读活动的必要性、亲和力和多样性,课中诵读活动的设计是极为广泛的丰富的,它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系列,它可以角度丰富,活泼多姿,充满灵气。

这是载于《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9B中的一个课例。教师的诵读活动设计如下:

(师):美文需要美读,请大家在自己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假如当时你就是当时的萧红,用自己最喜欢的声调、语气、感情朗读出来,甚至可以模仿作者东北口音演读。可以一人读,也可以自由结伴演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个性化诵读,不管你选择了哪种读法,都要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设计的理由。

我选„„一段,我想大笑着读。我选„„一段,我想呼喊着读。我选„„一段,我想手舞足蹈地读。我选„„一段,我想忘乎所以地读。我选„„一段,我想诗意深情地读。我选„„一段,我想用撒娇的语气读。我选„„一段,我想满怀欣喜地读。

我选„„一段,我想用充满好奇的心情读。我选……一段,我想自由惬意地读。

我们两人选„„一段,我们想„„地读。我们小组选„„一段,我们想„„地读。„„

(师):若我来读这一段,我会用大声呼喊的方式来读,因为我认为,当时那个生在地主大院里饱受压抑和冷漠的小女孩,只有和祖父走进后花园,她率真的天性才得以释放,这是她的天堂。在这里,她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呼喊,可以欢笑;可以撒娇,可以乱闹。这里的每个人、每株草、每颗瓜、每只蝴蝶与蚂蚱都可以自由自在的、任由自己的天性生长,所以我想呼喊着来读,将小女孩所有的不快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

(师呼喊):“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学生踊跃试读,气氛活跃。„„

这个课例中诵读活动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习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学生在自我诵读设计中就有了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然后在把这种理解通过演读表达出来。在读中弄懂,懂了之后再读,学生在读中读出了诗意,读出了情感,读出了个性,对这段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将自己精心钻研教材的体会变为一种教学思想,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同时,使得这节课教学环节上简化、内容上深化、方式上美化。

二、课中读写活动 “读写结合”是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语文老师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与活动,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

其实教材中有大量精美的读写材料,值得学习借鉴。语文老师要精心地、潜心地、耐心地欣赏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语文老师要学会“从有趣、有效、有用”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发现和提炼。

余映潮老师很多课堂实录中的课中读写活动设计,往往很是出人意料,细心回味下来,又不得不佩服“他怎么能想得到呢?”

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在以“找看点”为延伸点,带领学生进入课文以后,读写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师):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活动就是读一文写多文,读长文写短文,大家都来写。写作的角度:可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可从说明事物的角度写;可从描述事物的角度写;可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写;可从表达感受的角度写;可从欣赏语言的角度写;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来写;可以重点利用课文中的某个片段进行改写;可以自由地组合课文中的文句来写。两个要求:第一,请你根据课文自选内容,自由命题;第二,“献”出自己拟的小作文题目。

(师):我先示范一下,我的标题是“美丽的罗布泊”,那么我的角度就是写美丽的罗布泊,然后把关于美丽的罗布泊的文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感悟。(学生各自思考)

(生):我想写的题目是“胡杨的呼唤”。运用象征手法,以胡杨的口吻讲述:以前我是多么的美丽,被人们称为生命的象征,后来遭到人类的破坏,我又变成了什么样的,接着写我对人们的呼唤,以及我希望人类怎么保护我们等。

(生):我的作文题是“记忆的美丽”,罗布泊在人们的记忆中是非常美丽,然而经过岁月的变迁,它变成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戈壁滩。我就是要以记忆中的美丽和现实当中罗布泊的一些现状来进行对比,从而对比出罗布泊的惊人变化,以唤醒人们保护罗布泊和环保的意识。

„„同学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小作文题,我来展示一下(大屏幕显示)

1、美丽的罗布泊

2、这里曾经有过„„

3、“我”眼中的罗布泊

4、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5、话说胡杨

6、死去的胡杨

7、一株胡杨的独白

8、说说塔里木河

9、课文中的“水”

10、课文中的数字

11、课文中的忧患意识

12、悲剧并没有止住

13、说说“问题出在近30年”中的“”问题

14、四个“盲目”用得好

15、我喜欢课文中这样一句话

16、《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内容简介„„同学们根据自己选定的题目开始写作,时间是10分钟。

(学生开始写作,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写后的交流极为精彩,不再这里一一呈现。本案例中的课文小作文,即读写活动的设计,极为独特新颖,活动充分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出发。老师以“拟题献题”的方式,巧妙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课文,在理解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学生从自主提炼小作文题,再根据小作文题提炼课文内容,组织语言完成课中小作文的写作,整个过程学生都在非常扎实的读写活动中进行着语文学习。这样活动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完全由被动变为了主动,既深入了文本,又走出了文本。

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教学中,余老师还有一个精彩的读写活动设计:

组织同学们就课文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写”。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句话人物素描”。

(竺可桢,孜孜不倦地在气象研究的领域跋涉的卓越科学家。)②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竺可桢墓志铭。

(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

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竺可桢纪念词。

(细心的观察,翔实的纪录,深入的研究,科学的著述,情系物候的研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气象科学。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④从课文中找出论据,并给论据配以能够支撑的论点。

·23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园观察物候——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希望。·钢笔式的温度表不知磨坏了多少外衣口袋的盖布——滴水能穿石,铁杵能磨针。

·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临终的前一天,还坚持作气象记录——执着的追求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83岁高龄,取得科学上的新成就——科学探索无止境。„„ 这个案例中的读写活动设计表现出层层推进的教学思路。教师巧妙地利用教材本身含有的材料,充分地反复地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四种效应:第一,学生思维活跃;第二、课堂场面活跃;第三,加深了对课文的钻研、理解。第四、教给了学生“创造”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创造”的意识和兴趣。

同时也启示我们:在设计读写活动的时候,必须打开思路,想得开阔,想得新颖,想得长远,学会多角度地利用课文。

好的课中读写活动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契机,更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牵动着学生自读教材、欣赏教材、综合提炼教材的能力,也牵动了学生的写作、表达、交流、独立分析教材的能力。

三、课中品说活动

品说活动是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活动,也就是说说品品,品品说,边说边品,边品边说。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多“品”的“点”的课堂活动。多姿多彩的“说”与“品”的活动渗透在课堂语文学习之中,既避免了以往以教师大量讲析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从长远来看它很有助有学生交谈、发言、演讲、鉴赏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当然品说活动的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理解、想象、分析、品评的眼光投向课文的深处、细处、美处,它需要科学而充满艺术性的指导,在这方面余映潮老师也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示范和榜样。

1、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中,当讲到“这篇文章的生活多么有趣啊!”时,老师要同学们以“课中之最”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说文章的生活是多么有趣。老师给学生例举了几个例子。课文风采,如:

最„„的风俗 最„„的场面 最„„的衣饰 最„„的歌师傅

2、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当要研读第二部分“船上相遇”内容时,余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八个小话题,要求学生自选一个话题,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八个话题是:

1、于勒的“称呼”欣赏

2、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3、说说若瑟夫的“看”

4、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

5、千姿百态的“说”

6、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7、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8、船长形象欣赏

3、这是马军老师教学《过故人庄》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5期P7)。

品读诗的意境时,老师这样提问:

⑴(师):同学们,透过诗,你们看见了什么?

(有的说: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有的说:我看见了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有的说:我看见了村民们。有的说:我看见了捉迷藏的孩子„„)

⑵(师):同学们,透过诗,你们听见了什么?

(同学们的兴致更高了:我听见鸡在叫:“喔!”“喔!”鸭子“嘎!嘎!”„„我听见诗人与朋友在举杯祝福„„)

⑶(师):同学们,透过诗,你们闻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发言:我闻到了稻香!我闻到了菊花香!我闻到了泥土香,我闻到了大自然的清香„„)

⑷(师):同学们,透过诗,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心情„„)

在以上的三个案例中,我们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教师变换了“讲析”的角度,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不复存在。为了完成这些说品的内容,学生不得不仔细得研读课文,仔细推敲和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可以说品说活动中的每一个话题都形成一次长时间、大面积、深层次的阅读活动,都引领学生尽力抵达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都激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个性,充分拓宽了课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样的说品活动中,既充分而科学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说起来、品起来。同时在教师艺术的引导下,同学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自主的有创见的学习,也是在编织着优美的教学风景,不仅会达到“细腻深刻”的学习要求,而且由于说品视点的变化也会给课文立体的动感。

四、微型话题活动

所谓“微型话题”,就是课本中、课堂上有目的、有抓手的探讨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微型话题”活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自读自悟、切磋讨论而形成看法,同时又便于课堂交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生机勃勃。

如余映潮老师著名的课例《小石潭记》中的“微型话题”:

课题“小石潭记”四个字,字字在课文中都有“文章”,我们可以分别从“小”的角度、“石”的角度、“潭”的角度、“记”的角度来“说话”。

1、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小”字,如:

•课文第一段移步换景,写小石潭的发现,写小石潭的形状特征与潭岸的景致。

•第二段定点特写,描写潭中小鱼和清清的潭水。

•第三段由近及远,描绘了小溪的曲折,给我们留下了想像的余地。•第四段环视四周,写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寂静和作者心境的孤寂悲凉。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景物的小巧清秀。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潭中小鱼“影布石上”,可见潭水冰清玉洁,清澈透明。•小溪水声清脆,水色清亮,“明灭可见”,消失在远方。•文中之景就像小小的盆景那样玲珑雅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石”字。如:

•小石潭的奇妙之处在于“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写出了潭边奇石的千姿百态。•“全石”“卷石”等是明写石,“闻水声,如鸡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暗写“石”。

•“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着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还有坐在石上的清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3、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潭”字。如: •课文分层描写了潭石、潭水、潭岸青树、潭中游鱼和潭外小溪,并以水、石、鱼为重点描写对象表现了小石潭及其周围清幽秀丽的风景。

•流水声“如鸡佩环”,潭边有“青树翠蔓”,这是有声有色。•潭石是静静的,青树翠蔓是蒙络摇缀的,是参差披拂的,这是有动有静。

•作者借鱼写水,写了清澈的潭水而全然不言及清澈的水,这是有实有虚。

•“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一幅空灵的镜头,这是有光有影。

•写了潭水后又“潭西南而望”,写小溪的“不可知其源”,这是有近有远。

•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从外界写到内心,表达了作者谪贬后的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可谓触景生情,有景有情。

4.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记”字,如:

•这是一篇游记。•这是一篇记游的文章。

•文中有记事,有描写,有抒情,文笔精到,用语清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者记事写景文笔精美,一处一景,一笔一景,有时甚至是一词一景,景物幽美清新。•文中最后一段交代了同游的人,以示纪念,并使全篇游记完整。•文章结尾的记叙中写到仅有亲友数人跟随消遣于山水之间,这是何等清冷,何等寂寞!世态炎凉之感,自在言外。

还可设置的话题有: ·小石潭”的“秀”

·《小石潭记》中的“近与远” ·《小石潭记》中的“色与光” ·《小石潭记》中的“动与静” ·《小石潭记》中的“虚与实” ·《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 ·《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 ·《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小石潭记》中的“观察与描叙” ·《小石潭记》中的“语言美 ·试用绘画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试用摄影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试用音乐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仍然是课文——萧红《呼兰河传》,微型话题设置有:

1、童趣盎然的画面欣赏 ⑴风景般的画面欣赏 ⑵大红大绿色彩词欣赏 ⑶叠音词运用的欣赏 ⑷奇特想象力的欣赏

2、错落有致的句式欣赏 ⑴花朵般的短句欣赏 ⑵长短句的组合欣赏 ⑶“就”字连用的欣赏

3、充满诗意的艺术欣赏 ⑴歌谣般的叙事欣赏 ⑵个性传神的对话欣赏 ⑶景物选取的艺术欣赏 ⑷修辞手法的艺术欣赏 ⑸文字背后的凄婉风格 „„

以上话题虽然不大,但有研究价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任选。这样学生人人有了抓手,人人有话可说,都能深入理解和欣赏课文的语言和写法。课下还可以写成小论文的形式继续研究性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与表达能力。这样的微型话题活动就使得语文课不仅上在了文本里,而且上在了文本的精髓里。

值得注意的是“微型话题活动”中,教师的“课中微型讲座”可谓是别开生面,这方面余映潮老师有开先河之笔,比如他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专门就课文“繁、简、虚、实”的专题讲座;在教学《行路难》古诗时,有关于“典故”知识的专门介绍„„这些课中微型讲座不仅给学生传达了语文知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作特点,也是快速而高屋建瓴地教会学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学会欣赏课文。这样的讲座对于语文学习是很厚重的。

余映潮老师说的好:有的课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活动”出来的,“实践”出来的。虽然“课中活动”只有四个字,但是要把它做好、做得有艺术性、做得有科学性,却也是十分的不简单。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

第五篇:余映潮(定稿)

余映潮-人物简介

余映潮

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等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本文来源于 语文资源网()

[1]

余映潮-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1.定位准确。

映潮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着眼于服务广大基层教师的。他说过:“多年来,我所面对的、所接触的,是大面积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法设计不能解决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温饱’,所以我更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力图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教学经验,力图为提高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水平做一些教学艺术的普及工作。”他还说过:“我认为,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主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语文教学科研的导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像他这样服务方向明确的研究工作,还真不多。2.提炼精细。

近年来,映潮不仅对数百节课进行了研究与评析,而且还对所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教学实践,所以,他的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他总结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

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32字口诀,他推介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他提出的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他主张的“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等等。总体风格是线条简单、明晰生动,是大众化的带有一定艺术性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3.积淀丰厚。

与其他名师相比,映潮同志精美生动的课堂教学被人们发现得较晚,也没有多少媒体对其进行有力度的宣传,这恰恰给映潮以充分的思考与时间,让他能够锲而不舍地有条有理地进行自己的探索,因而理论的丰富、资料的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淀都非常厚实。除了前面所介绍的种种教学设计的理念,他这种厚实的积淀还表现在:他连续12年带领弟子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共作了近150场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的报告,在他的九百余篇各类教学论文中,有近二百篇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他还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方案,仅2000年以来,就有《故乡》、《马说》、《回忆我的母亲》、《曹刿论战》、《满井游记》等几十篇的创新教学设计发表。4.勇于创新。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推进上,映潮同志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首先,他有明确的课型创新意识,有在进入新时期之后深入探索的自觉性。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其次,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这样一种教学创意下,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再次,他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中活动,在他的课堂上,语言积累活动、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余映潮-科研成果

从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研究、试题研究、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研究5个方面研究2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课堂教学能手、写作能手、试题研究专家、文学社团优秀辅导教师。勤奋地展示着自己高超的论文写作艺术,著述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大小各类教学文章12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中考作文技法》、《怎样学语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共5本专著。

余映潮-主持课题

“板块式教学思路”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余映潮-教育名言

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下载余映潮老师的美文美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余映潮老师的美文美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余映潮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

    余映潮

    余映潮:我的2012年的暑期生活(强烈推荐爱教育的人一读) 我的2012年的暑期生活 (一) 我的暑期,比一般的老师来得早,从6月初就开始了;这是因为我没有教学任务的原因。 我的暑期,差......

    余映潮

    如何引导学生将美文读美 余映潮老师说过:“从教学过程来看,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学生读好课文是一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感情到位,文章理解自然就顺水推舟......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羚羊木雕》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羚羊木雕》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二......

    18.余映潮老师颐和园

    《颐和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余映潮 点评:黄秀霞 师:请把你们的书打开,听说你们已经上过这篇课文了,是不是?请四位同学到黑板这里来。一个组一个。好,真勇敢! 师:你写“葱郁......

    余映潮老师讲座心得

    余映潮老师专题讲座培训心得 久闻余映潮老师,初见余老,满是慈祥之态,他的人如他的声音一般,轻而有力。 2014年9月17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伊金霍洛旗一完小报告厅,听余映潮老师的......

    余映潮学习心得

    怎样备好一节有档次的课 在学习聆听了余映潮老师的讲座,我感触颇丰。从这短短的两天中,我明白了,在教育这条路上,我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就把这俩天中我最有感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