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时间:2019-05-13 04:4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创新之本,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平时观察到的新东西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平时发现生物奇异现象,要研讨要探索,就要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综合,可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 ;实验器材不足。由于学校经费的制约,实验投入不足,个别实验开不起来。特别是乡村初中没法找到材料,没办法把实验做出来。如果结合当地的情況,就地取材,改变实验材料,简化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来达到所要的实验结果。也为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开拓一条新途径。通过实验改进,可以教育学生不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教材。敢于向权威、教材、教师挑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思维的潜力和段炼思维的缜密性,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实验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而实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课程开发,鼓励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性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品德,我们知道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将教材作为参考,在教材设计的实验本身上拓展出更多的实验思维空间,延伸课本中有关探究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现在的教材中更重要强调的是设计探究性实验,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在随后的一些探究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则安排由学生自己设计部分环节的探究。因此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下面我就简单介绍我对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P60的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有三个实验。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保温杯中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 的温度,实验室没有保温杯,我用毛巾包裹矿泉水瓶的 外面,瓶口用小刀钻一个小孔插上温度计即可。实验二:验证萌发的种子要产生二氧化碳,教材用的 如右图的装置,此装置比较复杂,并且我校实验室没 有这种装置,我就简单地用矿泉水瓶,在瓶盖中钻小 孔插上一个软管子。如图,这样的装置只要把软管子伸入澄清的石灰水就可验证,而矿质水瓶在生活中随时都 可以找到,乡村学生都能做出来。

实验三:验证萌发种子消耗的氧气,用的将燃烧的蜡烛入装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看蜡烛是否继续燃烧来验证

瓶中是否有氧气。此装置简单也能做出来,我想能否将瓶中的气体引入瓶外,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我就用如可图的装置,此装置比原来的还复 杂,我只是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来做这个实 验,能否对这个实验是否创新、改进。便用 这个装置。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运用以奇激趣,以趣激思,以思激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第二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点滴---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点滴

龙海中学 贺海琼

摘要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验是则是生物学的根本,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因此,生物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社会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在遵循因地制宜、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佳的原则下,敢于挑战经典实验,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引导学生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积极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与改进

生物实验课是探究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开好生物实验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操作和思维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生物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社会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利用生物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利用实验教学创新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借此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积极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是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的点滴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因地制宜,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每个实验中非常必要的辅助工具。实验材料的选取对实验能否开设、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教材中有些实验的材料比较常规,课前准备简单,效果也非常好,我们可以直接采用书本介绍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而有些实验的材料受季节、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找并筛选出一些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观察效果好的实验材料。如上“观察花的结构”一课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种是冬季开花且长得跟桃花相似的鲜花,同学们想到了梅花,却因为地域限制难以找到梅花,也有想到去鲜花店选购相似的鲜花的,可毕竟学校在乡村,购买鲜花并不方便。事实上,龙海这边种植山茶比较普遍,几经提示,马上就有同学想到了冬季漫山遍野盛开的山茶花,如此一来,既突破地域季节的限制,又节省了实验成本,也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所以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教材上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能获得一些有关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二、勇于创新,替换实验器材和改良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是生物实验中必不可少的,而安全、操作方便、损耗少、实验效果好是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的最基本要求。例如,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这一实验中,原实验装置最大的不足就是热量散失非常多,并且原装置所用到的器材繁多,安装起来比较麻烦,另外锥形瓶没有封口,且不能直接加热,下面种子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挡风和保温装置,这都会使热量散失很多,从而导致实验测出的数据误差很大。于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良实验装置从而减少食物燃烧时热量的散失?一开始,学生们一筹莫展,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尝试,我便展示出,自己用易拉罐改良过的实验装置,用试管代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同时试管上插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在讲台上给学生演示一遍实验操作后,再请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构想,并在课后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后来在我改良后的装置上进一步做了调整,用大瓶装的牛奶纸盒代替易拉罐,因牛奶纸盒内侧壁有一层锡纸,比易拉罐的隔热效果要好些,但由于纸盒有点轻薄,不利于固定试管,再后来在生活中又发现茶叶桶自带有一层隔热的锡纸,且茶叶桶由厚纸压缩而成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既能隔热保温,又能减少热量散失还易于改良,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发挥空间,使其能够发散思维,大胆构想,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事实上,实验过程中常常会有突发的灵感,教师应敏感地捕捉到这些灵感,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三、不拘一格,优化实验方法步骤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唯书本而教,照方抓药,我们可以灵活地去改变,如果教材上的一些实验方法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很难去掌控,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的实际需要进行实验调整,使之更趋于合理。例如,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发现,利用棉花纤维限制法进行草履虫的观察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很难把握棉花纤维的使用量少了,草履虫运动的太快,无法进行观察;棉花纤维太多,又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通过不断实践,找到了一种可以替代棉花纤维的困扰剂--鸡蛋清。又例如,“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第2步“撕”中,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撕取的是内表皮的哪个部位,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撕取的部位不同,导致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效果并不好。通过几次尝试,果断要求学生在内侧表皮的中央划取大小适当的一块材料。

四、走出课堂,开发家庭小实验

课外小实验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中的知识,不墨守成规,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独立思考,大胆探求,独具匠心。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生物课外小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学常识,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融入生活中。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制作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学生感到很新奇。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都很成功,很多学生都善于选择生活中的小材料,例如用塑料瓶代替玻璃罩,用气球剪开做成橡皮膜,用吸管制成Y形管,还有同学做成一个肺一根气管的装置。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相互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学习生物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同时,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可以布置制作米酒和制作腐乳等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对于《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光合作用的实验改进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拟探究》《植物的运输作用》等这些教学活动的难点,也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着把这类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其意义及价值将更大。

总之,实验教学过程中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解放思想,以奇激趣,以趣激思,以思激创,鼓励学生多做些尝试和改进,大胆地去尝试,在尝试中寻找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和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使学生能养成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积极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和所要探求的知识,能真正成为实验创新的主人。参考文献

[1]吴海莉.初中生物学实验改进点滴[J].生物学教学,2007(6).[2]姚家佳.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0(1).[3] 李又玲.基于未来课堂的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01).[4] 李堃.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学周刊,2015(03).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改进措施

石林巴江中学

张友芬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善用身边的资源作替代(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巧用廉价材料作替代;能用模型作替代,论述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改进措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老师发扬探索精神,从而达到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措施

替代

材料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科学实验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形成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要让生物实验教学顺利开展下去,还是存在着不少困难。

生物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存在着以下几点困难:排在首位的困难是很多生物实验材料的培养时间周期长,难以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如种子的萌发,植物光合作用、发酵现象)。其次是教材的编排顺序与多种生物的生长季节有一定的反差性,造成一部分实验材料难找。然后是许多实验材料价格比较昂贵,一般中学是难以配备的。最后是许多实验材料都选用活体材料,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

针对从上几个困难,我认为在实验中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应学会因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以保证生物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中我作了三点这样的改进。

一、善用身边的资源作替代。1.善用身边的自然资源。

生物课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而且反季节的材料怎么办?我们可以选择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油菜花、杜鹃花替代桃花,观察花的结构。用菜青虫替代学习“养蚕”,用铝泊纸替代黑纸片做光合作用实验等,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了解身边的自然事物的特点的机会。

2、善用身边的人力资源

学生是我们身边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对某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可以让兴趣小组成员来完成。通过兴趣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设计探讨和改进相应的的实验方案,自制实验仪器改进实验装置,因陋就简开展实验,使生物教学能够按要求完成。如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采取兴趣小组活动,利用自栽的盆景植物,进行对照实验,并开放实验室,随时供兴趣小组实验需要。

二、巧用廉价材料作替代

做好实验不是难事,俗语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实验材料可以说是随手可得,就看你老师本人是否是平常生活中的有心人。比如探究实验“模拟血型鉴定”中的有些材料比较昂贵(硝酸银等),这些材料就连常用的化学实验室都无法正常配备。怎么办呢?我们有些老师就巧妙的用厨房之宝来替代。如用酸醋代表B型血清,用碘液代表A型血清,纯净水代表0型血,豆浆代替A型血„„。经过实验证明,这种替换材料实验时现象鲜明,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来源丰富,而且可以触类旁通。找不到豆浆用纯牛奶(两包便可供全班使用),找不到酸醋用橙汁。更重要的是这些丰富的替换材料是同学们熟悉不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神奇的化学反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熟知的厨房里,真可谓是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三、能用模型作替代

初中生物中有一些探究实验,实验材料用的都是一些活体材料。如果用活体材料来做实验,太残忍,更是与新课程要求的珍爱生命的理念相悖的。针对这个难题,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只有我们老师动起手来,制作模型来替代。用模型来替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重新再利用。比如鱼鳍功能的实验中有一个延伸实验,需要刺破鱼鳔以验证其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而且要求从活鱼体外进行穿刺。确实这种实验很多同学不是敢动手的。怎么办?我用了几种简单材料来做鱼鳔模型。一个气球、一根钉子、一根输液管,一把注射器。这些简单材料制作的鱼鳔能活灵现地模拟鱼鳔工作原理。

以上几点尝试,让我在实验教学中受益匪浅,所以我建议各位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扬探索精神,克服现实中很多不利因素,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步入良性轨道,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新教材——生物教学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给生物教师的建议》开明出版社

第四篇:光和影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光和影》实验改进与创新

教师:田小红

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二完全小学

《光和影》实验改进与创新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二完全小学 田小红

1、实验在本节课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影子实验和阳光下物体的变化规律实验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和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中的教学实验。通过这三课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照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情况、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和影的实验在本单元教学中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学会 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该实验的操作,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 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 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 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的思想。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学生每次实验手电筒的位置和投影的位置掌控不好。此教具制作简单,实验方便直观,能准确测量出物体影子的变化数据、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实验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一个教具多种用途,减少误差,不受天气和时间制约。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创新装置:

(2)创新材料:

手电筒一个、螺丝钉4个、长50cm宽30cm长方形底座一个,长30cm宽25cm的光屏一个,圆弧铝板一个,小长方体两个,打孔的木板三个

(3)创新装置使用说明:

实验过程

(一)《光和影》

(1)用固定在弧槽上的手电筒照射物体,沿着弧形改变对物体照射的角度和方向,画下每次物体的影长。

(2)用方座侧面的手电筒,照射物体,沿着平板木槽由远到近拉动物体,在对面立着的光屏上读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

(3)把物体悬起,手电筒在圆弧的中间位置和方座的侧面照射物体,画下物体的投影。

实验过程

(二)《阳光下的影子》

1、用手电筒表示太阳,从东边方向打开矿灯,这时阳光下木棍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

2、沿着弧形匀速慢慢移动手电筒,阳光下木棍影子随之慢慢

变短,当手电筒移到正中间时,木棍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高,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

(3)继续沿弧形移动时影子由短慢慢变长,当手电筒移到西边时,阳光下木棍影子又最长,太阳位置又最短,影子和太阳方向相反。

实验过程

(三)《光是怎样传播的》

(1)用手电筒做光源,把三个孔的位置一样高的长方形木板放在装置画好的刻度上,然后打开光源,进行实验,在屏上会看到圆形光斑。

(2)根据实验要求挪动中间的长方形木板,这时在后边的屏上看不到圆形光斑,两个实验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实验效果

(1)效果明显、形象直观、操作简单。

(2)能很方便的完成影子变化的实验操作,数据精确。(3)能有效模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更接近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浅谈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形成化学概念,加深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大胆创新,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

探究

创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意识淡薄;二是有的教师实验能力差;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四是忽视操作技巧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下面就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当前一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更要进一步改进创新。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将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在讲《空气》中“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我的做法是:设置探究情景,提出问题: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那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探究: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生分成6个活动小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想象,分析和推理,能主动地或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大胆的提出假设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三)、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共同得出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减少的体积等于所消耗氧气的体积,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水沿导管吸入集气瓶,吸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2、选择实验药品:学生大胆想象,选择出木炭,铁丝,硫磺,红磷,白磷等。

每个小组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讨论,预测实验能否成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发言:

1组:我们认为选木炭不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了氧气,但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会流入集气瓶。2组:我们认为选铁丝不可行,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燃烧。

3组:我们认为选硫磺不可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消耗了氧气,但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会流入集气瓶。

4组:我们认为选蜡烛不可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消耗了氧气,但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会流入集气瓶。

5组:我们认为选红磷可行,红磷燃烧生成固体物质,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变小,烧杯中的水流入广口瓶。

6组:我们认为选白磷可行,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白磷比红磷容易燃烧,白磷燃烧生成固体物质,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变小,烧杯中的水流入广口瓶。

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同学们分析地非常好,我们选的药品是白磷和红磷,没有选铁丝,是因为铁丝不会燃烧,也没有选木炭、硫磺和蜡烛,原因是他们都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我们选了这些物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我们的预期实验现象呢?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讨论。有的小组提出,能不能将生成的气体吸收处理呢?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教师提供资料: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以被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学生想到了,可以在装置中事先放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烧杯中的水换成稀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了,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成物是气体也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啊!

3、确定实验装置:学生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并组装好实验装置。教师鼓励学生在课本上所给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有创新,有超越,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不同的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小组间互相交流,讨论设计出比较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装置。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实验步骤:学生自己按照所选药品、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

通过小组间交流、集思广益,初步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在帮助提示、充分、完善,使实验设计科学,可行性强,最后制定出如下探究方案 第1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如下;选择合适的药品:红磷

红磷

选择合适的仪器:标刻度的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燃烧匙、止水夹、烧杯、橡皮管、酒精灯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加紧。③将燃烧匙内的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进橡皮塞。

④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第2小组制定方案如下: 选择合适的药品:白磷

热水 选择仪器:带刻度的注射器、活塞、烧杯

实验步骤:①取适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底部,塞好活塞,活塞置于5刻度处。

②将注射器平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 ③观察现象

第5、6小组制定方案如下: 选择合适的药品:硫磺

澄清石灰水 选择合适的仪器:标刻度的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燃烧匙、止水夹、烧杯、橡皮管、酒精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燃烧匙内装好硫磺,将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加紧,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澄清石灰水。③将燃烧匙内的硫磺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④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入烧杯的液体中,打开止水夹。⑤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4、学生实验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现象

①1、2小组: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②3、4小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活塞先向右再向左移动,约占注射器内空气体积的1/5;

③5、6小组:硫磺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石灰水

硫磺

(四)、反思与评价: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知道了,选择药品要只与氧气反应,生产物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若生成气体,要将气体进行吸收处理,同时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五)、表达与交流:有的小组实验中看到进入的水少于1/5,有的学生急于想把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告诉同学,也有的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失误所在,这时,我让他们交流讨论,使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找出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时的注意点:如a.燃烧匙中的药品为什么要装满?b.红磷、白磷和硫磺点燃后为什么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盖紧橡皮塞?c.为什么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等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师生共同小结

本探究性实验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实验完成后,学生总结了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基本原则:a.原理要科学b.方法要简单c.现象要明显d.成本要经济e.安全加环保。

在上述实验教学中,我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探究问题“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尝试”、去“反思”、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同步的提高。在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给学生创设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药品和装置的选择”上没有给学生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创造条件让学生实践、反思,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本探究活动中有独立的思考、操作,也有群体的分析、讨论,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既提高了效率,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探究成果共享。如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完全一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讨论、交流,找到了出现各种结果的原因,使学生又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养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学习态度。

二、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达尔文说:任何改进,都是进步。同样对实验的任何改进往往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改进方法

有的实验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例如: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例如: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

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2.改进原料

对实验所用药品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的安全性更好,实验可视性更明晰,另外,对于有些实验的材料,由于受条件或季节的影响,无法得到合适的原料,从而影响实验的继续进行。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时,由于课程在二三月份时学习,正值冬季,没有什么鲜花可以做实验材料,我改用了一些干花瓣做原料,用酒精浸泡后,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受此启示,学生中有的将干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有的用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有的采来菜园的篱笆上干菜花,如丝瓜花浸泡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进一步的探究,怎样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这些试剂呢,经过讨论,探索,终于得出了较好的办法: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凉干制得试纸,使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的以延伸。3.改进过程

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因为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实验步骤更加合理,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进一下实验过程。例如: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在此探究活动中,学生设计的众多方案中有这样一例 :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但是对这样的设计方案过程中是否严密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因为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怎么知道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 所以将实验过程做了一点改进: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实验证明,加热后,再滴加HCl,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使实验解除了疑问,排除了干扰,获得了准确的结论。

三、增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刚学化学时,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因此,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不失时机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绪言课即可设计一些有趣实验。如:“‘红葡萄酒’变‘白酒’”,“烧不坏的手帕”、“无

色液体写红字”、“神杯生‘牛奶’”等短小精彩的魔术般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生领进神圣的化学天地。再例如,在第一章第一节就可增加空气组成的测定,既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信任感,又使学生了解了化学研究的方法。在讲可燃物燃烧条件时,给学生补充白磷在热水内与通入的空气进行水下燃烧的演示实验,效果就很好。在讲分子时可增加分子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一根约400毫米的玻璃管,一端用打孔器打下的橡皮条封住,先加入约一半容积的水,再用滴管加酒精至满,然后用橡皮条封住玻璃管口,反复倒置几次,管内有气泡产生,聚到上端有一厘米多空柱,液体体积明显减少。这种微观内容通过宏观现象进行推理验证释疑教学,学生很感兴趣,深信传授知识的正确,印象也很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设计增补一些实验,可以较快帮助学生解难释疑,防止学生想当然。在讲二氧化碳时,增加了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在讲碳酸钙时,增加了锅垢和壶垢的去除和向澄清石灰水中连续吹气后加热的实验。讲气体溶解时,增加了压强与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的实验。即在盛有1/4试管容积的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到试管容积的1/3,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马上用塞子塞紧管口,溶液中气泡上升的速度和产生的数量立即减慢减少,随后停止。拨开塞子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等停止产生气泡,加热试管又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向学生讲汽水的制造、氨水的存放等,学生理解自然深刻。

这样以增设趣味实验为引导,就使化学这门功课犹如一块磁石强烈地吸引着学生。

四、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1.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例如,在学习有关溶液的内容时,可设计下列片断:

问题情景:“今年初我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冰雪成灾,小明看见有人在马路上、街道的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将一些碎冰放在 100 ml的烧杯内,测量温度;再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

通过比较2次测量所得的温度,学生即可了解加入少量盐能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

又如,第八单元课题3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由于实验所需时间较长(约一周),不能课堂演示,而如果教师事先做好实验学生观察,又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于是,我们就将其改为探究性的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效果很理想。探究程序如下:

(1)提出问题: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2)猜想与假设:铁生锈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哪几方面: ①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②铁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

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3)实验探究:设计以下3个实验: ①在干燥的玻璃瓶内放入少许生石灰,再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加盖密封;

②在玻璃瓶内放入一洁净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冷开水(室温)至浸没铁钉,再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

③在玻璃瓶内放入一洁净铁钉,注入冷开水少许,保持铁钉的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装置放置数日,每天进行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5)解释与结论:实验①和②中的铁钉均未生锈,只有实验③中的铁钉生了锈。这说明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是铁生锈的原因,即猜想与假设③成立。

学生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不仅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了探究能力,而且也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从而对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 开展社会调查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例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组织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并请问你们亲友,在他们学生时代,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原因造成的?” 又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等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

说明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新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养成科学习惯和学习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只要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以实验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潜在的能量就会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吕湘香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考试周刊》2007年第49期:98

下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摘要】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实验教......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五步曲” 草坝中学:朱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丰富的自然科学。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整个“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真可谓博大精深,趣味无穷。而许多......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搞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一、生物实验课的特点 与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相比,实验课主要以观察、实验为主,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方法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愈加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所进行的观察实验实习探究等实验环节对于培养学生......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实验心得 五山中心:杨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所以在生物的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 题 报 告 沂源县历山中学 段升苗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1 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生物学史上每一个科学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