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练习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练习
2013-1-15 20:05:08互联网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第一章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
正确 错误
判断:风险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
A、突发性 B、不确定性 C、被动性 D、破坏性
第二节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突发事件的分级是有绝对标准的。()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A、一般突发事件 B、间接突发事件 C、重大突发事件 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按照动因性质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合?()
A、自然突发事件 B、人为突发事件 C、社会冲突危机 D、严重性突发事件
第三节 中国突发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判断题
判断: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加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正确 错误 第四节 中国应急管理政策体系
单项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
A、应急预案 B、应急管理中心 C、应急体制 D、应急法制
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
A、调查与协调机制 B、预警与监测机制 C、救援与处置机制 D、善后与恢复机制
第五节 国外应急管理的启示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美国应急管理中心的职能? 单项选择题
A、调派人员
B、制订、修改应急计划 C、幼儿教育与保护 D、接待来访者
以下哪一个不是日本东京都危机管理总监的职能?
A、发生紧急事件时辅助执事 B、强化协调各局的功能 C、快速向相关机构请求救援 D、管理预案
第二章应急管理的政策要求与能力建设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建设与管理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
A、总体预案 B、单项预案 C、特别预案 D、现场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单项选择题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
A、编制演练计划 B、实施演练模拟 C、评审应急预案 D、评估总结
第二节 应急保障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注重实效,切忌“走过场”、“装门面”,应加强应急培训与演练的基地化、实战化。
正确 错误
判断:应急救援队伍是根据指令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承担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和应急控制的任务,且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预测、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各项工作的队伍。()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救援队伍?()
A、综合性救援队伍 B、专业救援队伍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C、志愿者队伍 D、新闻媒体
第三节 预警与监测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渠道只有举报电话、电子邮件和短信信箱。()
正确 错误
判断:如果突发事件演化、产生次生和衍生灾害或应急处置取得新进展,可以选择性地续报。()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启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第四节 应急处置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突发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况不断变化,出现其他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引发次生灾难。因此,应急决策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实状况不断调整。()
正确 错误
判断:因为专业限制,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一般不可能对这些损失实现精确的估计,所以只需对损失进行观察和登记,为日后的专业估算提供依据。()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步不是信息发布的流程?()
A、设立信息中心 B、举行新闻发布会 C、开设公众咨询电话 D、进行演练
第五节 评估学习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应急管理问责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对造成突发事件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政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案例中的应急管理问责属于行政免职?()
A、2003年开县井喷事故 B、2005年吉化爆炸事故 C、2003年“非典”事件 D、2008年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件
第六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与源头治理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群体性事件包括以下三类:人民内部矛盾、境内外反动势力煽动的群体性事件及国际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领域?
A、劳资纠纷 B、环境维权 C、城市拆迁 D、邻里矛盾
第三章应急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第一节 社区工作人员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群组成的,具有相关利益和内在互动关系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 B、常住人口多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 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第二节 卫生技术人员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判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正确 错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第三节 教学技术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
A、明显的时间规律 B、城市地区为多发地区 C、低年级学生更易发生安全事故 D、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A、日常管理和预防机制 B、预警和信息沟通机制 C、分级应急响应机制 D、善后恢复机制
第四节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指在公共场所领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项不是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的工作原则?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重在防范 C、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D、全面恢复,重点重建
第五节 媒体工作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媒体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A、应急体系缺乏统一协调 B、应急预案编制的规范化水平低 C、应急人员配备不完善 D、媒体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媒体应急报道机制的内容?
A、领导机制 B、人员机制 C、发稿机制 单项选择题
D、预案机制
第六节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一线队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
A、参与救灾,提供服务 B、掌握政策,熟悉法规 C、把握主题,驾驭全局 D、注重人文,守护良知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突发事件?()
A、工程施工安全 B、工程质量安全
C、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 D、人为灾害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A、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 B、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机制 C、应急处置机制 D、善后恢复机制
第二篇: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练习答案
第一章 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C)
A、突发性B、不确定性C、被动性D、破坏性 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错误)判断:风险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正确)
第二节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分期?(B)
A、爆发期B、协调期C、缓解期D、善后期 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B)
A、一般突发事件B、间接突发事件C、重大突发事件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按照动因性质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合?(D)
A、自然突发事件B、人为突发事件C、社会冲突危机D、严重性突发事件 判断:突发事件的分级是有绝对标准的。(错误)
第三节 中国突发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判断: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加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正确)
第四节 中国应急管理政策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于哪一年颁布的?(C)
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B)
A、应急预案B、应急管理中心C、应急体制D、应急法制 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调查与协调机制B、预警与监测机制C、救援与处置机制D、善后与恢复机制
第五节 国外应急管理的启示
以下哪一个不是美国应急管理中心的职能?(C)
A、调派人员B、制订、修改应急计划C、幼儿教育与保护D、接待来访者 以下哪一个不是日本东京都危机管理总监的职能?(D)
A、发生紧急事件时辅助执事B、强化协调各局的功能 C、快速向相关机构请求救援D、管理预案
第二章 应急管理的政策要求与能力建设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建设与管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C)
A、总体预案B、单项预案C、特别预案D、现场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C)
A、成立编制小组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C、编制演练计划D、实施应急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C)
A、编制演练计划B、实施演练模拟C、评审应急预案D、评估总结
第二节 应急保障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救援队伍?(D)
A、综合性救援队伍B、专业救援队伍C、志愿者队伍D、新闻媒体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C)A、实物储备B、市场储备C、个人储备D、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 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基本生活用品B、通信器材C、交通工具D、个人防护装备
判断:应急救援队伍是根据指令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承担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和应急控制的任务,且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预测、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各项工作的队伍。(正确)
判断:注重实效,切忌“走过场”、“装门面”,应加强应急培训与演练的基地化、实战化。(正确)
第三节 预警与监测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启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B)
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 一级预警发布的标识颜色为(A)
A、红色B、橙色C、黄色D、蓝色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信息报送的内容?(C)
A、时间B、地点C、全部人物D、事件的起因
判断: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渠道只有举报电话、电子邮件和短信信箱。(错误)判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是信息收集的主体之一。(正确)
判断:如果突发事件演化、产生次生和衍生灾害或应急处置取得新进展,可以选择性地续报。(错误)
第四节 应急处置
以下哪一步不是信息发布的流程?(D)
A、设立信息中心B、举行新闻发布会C、开设公众咨询电话D、进行演练 以下哪一项不是信息发布的原则?(C)
A、依法发布B、及时公开C、以人为本D、连续报道 以下哪一个不是应急决策的原则?(D)
A、以人为本B、快速高效C、沟通交流D、职责明确
以下哪一个不是快速评估的重点(D)
A、突发事件的性质B、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C、人员伤亡的情况评估D、处置效果的评估
判断:突发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况不断变化,出现其他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引发次生灾难。因此,应急决策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实状况不断调整。(正确)
判断:因为专业限制,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一般不可能对这些损失实现精确的估计,所以只需对损失进行观察和登记,为日后的专业估算提供依据。(正确)
判断: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行为。(正确)
第五节 评估学习
以下哪一个案例中的应急管理问责属于行政免职?(C)
A、2003年开县井喷事故B、2005年吉化爆炸事故
C、2003年“非典”事件D、2008年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件
判断:应急管理问责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对造成突发事件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政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正确)
第六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与源头治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领域?(D)
A、劳资纠纷B、环境维权C、城市拆迁D、邻里矛盾
判断:群体性事件包括以下三类:人民内部矛盾、境内外反动势力煽动的群体性事件及国际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正确)
第三章 应急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第一节 社区工作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B)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B、常住人口多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判断: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群组成的,具有相关利益和内在互动关系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正确)
第二节 卫生技术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于哪一年颁布的?(A)
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
判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正确)
第三节 教学技术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B)
A、明显的时间规律B、城市地区为多发地区
C、低年级学生更易发生安全事故D、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于哪一年颁布的?(C)
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D)
A、日常管理和预防机制B、预警和信息沟通机制C、分级应急响应机制D、善后恢复机制
第四节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的工作原则?(D)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重在防范 C、快速反应,有效处置D、全面恢复,重点重建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指在公共场所领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正确)
第五节 媒体工作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媒体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D)
A、应急体系缺乏统一协调B、应急预案编制的规范化水平低 C、应急人员配备不完善D、媒体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媒体应急报道机制的内容?(D)
A、领导机制B、人员机制C、发稿机制D、预案机制
第六节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一线队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A)
A、参与救灾,提供服务B、掌握政策,熟悉法规 C、把握主题,驾驭全局D、注重人文,守护良知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突发事件?(D)
A、工程施工安全B、工程质量安全C、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D、人为灾害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D)
A、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B、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机制C、应急处置机制D、善后恢复机制
第三篇: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即时练习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即时练习答案)
第一章 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C)
A、突发性B、不确定性C、被动性D、破坏性 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错误)
判断:风险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正确)
第二节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分期?(B)
A、爆发期B、协调期C、缓解期D、善后期 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B)
A、一般突发事件B、间接突发事件C、重大突发事件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按照动因性质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合?(D)
A、自然突发事件B、人为突发事件C、社会冲突危机D、严重性突发事件 判断:突发事件的分级是有绝对标准的。(错误)
第三节 中国突发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判断: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加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正确)
第四节 中国应急管理政策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于哪一年颁布的?(C)
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B)
A、应急预案B、应急管理中心C、应急体制D、应急法制 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调查与协调机制B、预警与监测机制C、救援与处置机制D、善后与恢复机制
第五节 国外应急管理的启示
以下哪一个不是美国应急管理中心的职能?(C)
A、调派人员B、制订、修改应急计划C、幼儿教育与保护D、接待来访者 以下哪一个不是日本东京都危机管理总监的职能?(D)
A、发生紧急事件时辅助执事B、强化协调各局的功能 C、快速向相关机构请求救援D、管理预案
第二章 应急管理的政策要求与能力建设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建设与管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C)
A、总体预案B、单项预案C、特别预案D、现场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C)
A、成立编制小组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C、编制演练计划D、实施应急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C)
A、编制演练计划B、实施演练模拟C、评审应急预案D、评估总结
第二节 应急保障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救援队伍?(D)A、综合性救援队伍B、专业救援队伍C、志愿者队伍D、新闻媒体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C)
A、实物储备B、市场储备C、个人储备D、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 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基本生活用品B、通信器材C、交通工具D、个人防护装备
判断:应急救援队伍是根据指令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承担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和应急控制的任务,且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预测、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各项工作的队伍。(正确)判断:注重实效,切忌“走过场”、“装门面”,应加强应急培训与演练的基地化、实战化。(正确)
第三节 预警与监测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启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B)
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 一级预警发布的标识颜色为(A)
A、红色B、橙色C、黄色D、蓝色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信息报送的内容?(C)
A、时间B、地点C、全部人物D、事件的起因
判断: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渠道只有举报电话、电子邮件和短信信箱。(错误)判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是信息收集的主体之一。(正确)
判断:如果突发事件演化、产生次生和衍生灾害或应急处置取得新进展,可以选择性地续报。(错误)
第四节 应急处置
以下哪一步不是信息发布的流程?(D)
A、设立信息中心B、举行新闻发布会C、开设公众咨询电话D、进行演练 以下哪一项不是信息发布的原则?(C)
A、依法发布B、及时公开C、以人为本D、连续报道 以下哪一个不是应急决策的原则?(D)
A、以人为本B、快速高效C、沟通交流D、职责明确
以下哪一个不是快速评估的重点(D)
A、突发事件的性质B、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C、人员伤亡的情况评估D、处置效果的评估 判断:突发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况不断变化,出现其他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引发次生灾难。因此,应急决策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实状况不断调整。(正确)
判断:因为专业限制,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一般不可能对这些损失实现精确的估计,所以只需对损失进行观察和登记,为日后的专业估算提供依据。(正确)
判断: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行为。(正确)
第五节 评估学习
以下哪一个案例中的应急管理问责属于行政免职?(C)
A、2003年开县井喷事故B、2005年吉化爆炸事故
C、2003年“非典”事件D、2008年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件
判断:应急管理问责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对造成突发事件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政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正确)
第六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与源头治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领域?(D)
A、劳资纠纷B、环境维权C、城市拆迁D、邻里矛盾
判断:群体性事件包括以下三类:人民内部矛盾、境内外反动势力煽动的群体性事件及国际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正确)
第三章 应急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第一节 社区工作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B)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B、常住人口多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判断: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群组成的,具有相关利益和内在互动关系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正确)
第二节 卫生技术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于哪一年颁布的?(A)
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
判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正确)
第三节 教学技术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B)
A、明显的时间规律B、城市地区为多发地区
C、低年级学生更易发生安全事故D、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于哪一年颁布的?(C)
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D)
A、日常管理和预防机制B、预警和信息沟通机制C、分级应急响应机制D、善后恢复机制
第四节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的工作原则?(D)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重在防范 C、快速反应,有效处置D、全面恢复,重点重建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指在公共场所领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正确)
第五节 媒体工作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是媒体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D)
A、应急体系缺乏统一协调B、应急预案编制的规范化水平低 C、应急人员配备不完善D、媒体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媒体应急报道机制的内容?(D)
A、领导机制B、人员机制C、发稿机制D、预案机制
第六节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一线队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A)
A、参与救灾,提供服务B、掌握政策,熟悉法规 C、把握主题,驾驭全局D、注重人文,守护良知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突发事件?(D)
A、工程施工安全B、工程质量安全C、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D、人为灾害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D)
A、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B、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机制C、应急处置机制D、善后恢复机制
模拟试卷1: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B)A、一般突发事件B、间接突发事件C、重大突发事件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2.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B)
A、应急预案B、应急管理中心C、应急体制D、应急法制 3.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C)
A、总体预案B、单项预案C、特别预案D、现场预案 4.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基本生活用品B、通信器材C、交通工具D、个人防护装备
5.以下哪一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启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B)
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 6.以下哪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特征:(D)
A、突发性与紧急性B、不确定性与易变性C、危害性与破坏性D、信息的充分性
7.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D、洪涝灾害
8.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B)。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10.“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B)。
A、法律B、法制C、体系D、创新 11.突发事件的周期不包括:(B)
A、预警期B、转移期C、爆发期D、恢复期 12.应急处理评估的环节有:(D)
A、调查B、评价C、总结D、以上都是
13.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原则:(B)
A、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B、坚持处置为主、预防为辅的原则 C、坚持科学应对的原则D、坚持党和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
14.以下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要全面深入推进“一案三制”建设B、健全应急管理组织系统,完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C、全面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应急平台建设D、上述说法全部正确
15.以下哪项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D)
A、突发事件预警和识别能力B、迅速反应能力C、良好的心理素质D、专业的学历背景 判断题
1.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错误)
2.判断: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加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正确)
3.判断:应急救援队伍是根据指令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承担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和应急控制的任务,且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预测、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各项工作的队伍。(正确)4.判断:如果突发事件演化、产生次生和衍生灾害或应急处置取得新进展,可以选择性地续报。(错误)
5.判断:因为专业限制,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一般不可能对这些损失实现精确的估计,所以只需对损失进行观察和登记,为日后的专业估算提供依据。(正确)主观题 名词解释 1.应急预案
参考答案: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最初应用于安全生产中,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和救援行动,以达到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目的的应急计划,它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2.应急处置评估
参考答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估是指对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各项处置行为(非常态下),包括应急准备、预警监测、先期处置、扩大应急、应急结束、后期处置乃至恢复重建的评估。应急处置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查找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应急工作,改善处置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3.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
参考答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简答题
1.应急决策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是以人为本。突发事件往往会对人们的生命或者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在突发事件决策过程中,无论事件多么紧急,在做出决策时都应该将人放到第一位,先救人再救物,并且要注意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是快速高效。快速有效的应急决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因此应急决策应该快速高效。如果决策者不能迅速的做出决策部署,突发事件就有可能不断升级,导致损失扩大。
三是占有信息。先期处置获得的信息、类似案例都能为决策者进行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来源。信息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决策者制定临机决策方案。没有信息的支持,决策者很可能只有“拍脑袋”。四是沟通交流。决策者应该注意与下属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专家和媒体、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现状,不断调整策略,处理不断变化的情况,一方面通过将处置效果告知公众,安定人心。
五是动态调整。突发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况不断变化,出现其他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引发次生灾难。因此,应急决策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实状况不断调整。2.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社区安全建设的保障。目前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大体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主体,二是社区主体,三是社会主体。
(1)社区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主体建设:政府主体指在社区应急管理当中承担组织、协调、领导等职责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政府派出机构及其组成部门。应当说,所有政府及其组织部门在社区应急管理当中都应当履行一定的职能,承担一定的职责。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是社区应急管理的主要政府组织机构。为加强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妥善协调政府与社区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目前多数街道都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委员会,作为应急管理的专项指挥和领导部门,在区县应急委统一领导下,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2)社区应急管理中的社区主体建设:社区主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和社区内部成立的各种组织。社区居民是社区危机发生的直接受害者和第一接触者,迅速调动社区居民力量来应对危机、减轻危机的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所有社区居民都应当成为社区应急管理的主体。社区组织是社区内部成立的、对社区事务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责的各类组织。(3)社区应急管理中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体主要指社区之外不承担政府职责的人或组织,包括社会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社区应急管理中,社会主体区别于政府主体和社区主体的最主要区别是社会主体与危机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它多是以一种志愿的精神参与到社区应急管理当中。论述题
1.简述各类教学技术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的要点。参考答案:
在教育领域中,教学技术人员是和学生最为接近、接触最多、最为深入、言传身教的影响最大的群体。因为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主要受害者是学生,所以加强教学技术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不断树立和提高学生的预防突发事件意识和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带领学生尽可能迅速、有力、合理、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在突发事件中遭到更大的损害或遭遇更大的突发事件。
1、专任教师。(1)从本学科角度传授有关突发事件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对于专任教师而言,这种能力的建构非常必要并且见效很快。专任教师从本学科的视角,可以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有关突发事件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和熟悉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能力。(2)生命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要求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3)健康教育。教师在注重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挫折耐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和排挫折能力与其心理成熟度、学校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有很大关心。
2、教学辅助人员。(1)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人员:一要加强网络病毒防范能力,二要加强网络安全隔离防范能力,三要加强网络监控能力,四要加强解决服务器系统和整个网络安全漏洞的能力,五要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六要加强有害信息过滤能力。(2)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实验室有关知识和技术,还应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能对一般仪器设备和精密仪器大型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对设备的故障尽快进行正确诊断、检修和故障的排除。
3、教学管理人员。(1)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开展应急避险知识教育。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开展应急避险知识教育。(2)切实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计系统。在学校管理范围内发生严重的突发事件时,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要能及时、有效地与负责危机干预的其他系统进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件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心理干预。
4、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1)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团书记、工作人员,主要是对学校舆论舆情的掌握分析和教育引导能力。经常研究影响学校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舆论舆情的分析。(2)辅导员,一要加强做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二要深入学生当中开展工作的能力,三要加强思想政治课任课能力。(3)班主任,一要加强建设优良班风的能力,二要加强深入学生思想、学校、生活的能力。
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于哪一年颁布的?(A)
A、2003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 2.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B)
A、一般突发事件B、间接突发事件C、重大突发事件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3.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调查与协调机制B、预警与监测机制C、救援与处置机制D、善后与恢复机制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D)
A、日常管理和预防机制B、预警和信息沟通机制C、分级应急响应机制D、善后恢复机制 5.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B)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B、常住人口多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7.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B、遏制C、消除D、控制 8.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 9.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原则有:(D)
A、公开、公平、公正B、权利救济C、比例原则D、以上都是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哪一年实施的:(B)
A、1997年12月29日B、1998年3月1日C、1999年4月12日D、2000年10月10日 11.以下关于应急法律制度的特点中说法错误的是:(D)
A、信息畅通B、反应快捷C、指挥有力D、共担责任
12.以下关于我国现有应急法律体系存在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现有的应急法律制度部门管理色彩较重,管理体制分散、缺少统一的应急管理机构。B、我国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C、缺乏对公民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予以救济的程序性规定。D、上述说法都对。
13.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原则中包括:(D)
A、统一领导、综合协调B、分类管理、分级负责C、属地管理D、以上都是
14.(C)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C)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社会动员D、以人为本 判断题
1.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错误)
2.判断:突发事件的分级是有绝对标准的。(错误)
3.判断:应急救援队伍是根据指令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承担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和应急控制的任务,且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预测、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各项工作的队伍。(正确)4.判断: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渠道只有举报电话、电子邮件和短信信箱。(错误)
5.判断: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行为。(正确)主观题 名词解释
1.应急避难场所
参考答案:应急避难场所是可供公众躲避地震、寒潮、酷暑、台风、洪水、火灾、疫情、大面积环境污染等灾难性事件,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的临时生活和暂时避险的安全场所。2.灾后社会评估
参考答案:灾后社会评估注重于对社会系统在灾害发生后的破坏、恢复和重建需求以及可持3.公3.共场所突发事件
参考答案: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指在公共场所领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强调社会要素的评估。简答题
1、简述信息发布的原则。参考答案:
一是依法发布,如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2006年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二是公众导向。政府应以公众的知情需求为导向,为新闻媒体采访提供方便,要理解媒体、宽容媒体,不阻挠或者逃避记者的正常采访报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发布新闻,采用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主动提供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三是及时公开。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及时主动,在第一时间发布客观、全面的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疑虑、猜测,减轻境内外媒体、互联网站不准确的报道对公众情绪造成的影响,积极掌握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的主导权。
四是口径统一。信息发布的方式是多样的,但不同方式发布的信息内容必须具有一致性,必须做到数据统一、口径一致等。否则社会公众会无所适从,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产生疑惑和不信任,影响政府形象。
五是连续报道。突发事件瞬息万变,因此应急管理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信息发布的连续性,定期或不定期的向社会发布事件处置的最新情况。2.简述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安全形势问题。
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将预防与处置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公共卫生领域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常设性综合应急处理机构,没有独立和常设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卫生资源的条块分割导致沟通协调不畅。
(2)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近几年中国政府过度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公共卫生领域过度地市场化,导致了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总投入不足和公共卫生产品提供的低效率和不公平。(3)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系统、报告系统不健全。尽管卫生系统建有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设有疾病监测点,但尚未形成反应灵敏、运转协调、信息完备的完整体系。(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机制不完善。(5)缺乏训练有素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主要是缺乏处理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队伍,缺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研究人员。论述题
1.简述媒体应急报道机制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针对突发事件报道的需求,媒体各个环节要互相配合,有机运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报道机制。从实践看,媒体的应急报道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舆情收集、分析和预测机制。媒体应将受众的舆论、期望和要求准确、充分地加以反映,以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议程设置”,从而有效引导舆论。信息监测工作的目标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媒体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媒体外突发事件信息的日常监测工作。媒体各应急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监测各分管范围内的相关危机信息。媒体所有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向媒体应急领导小组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2、领导机制。媒体应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并在报道中统一组织,整体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使管理有序、有力、高效。同时,还要建立与上级的沟通机制,掌握报道方针,确保导向正确。
3、人员机制。媒体应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重点报道力量,并打破科层化界限,将编辑、记者等各个环节人员进行横向联合,组成任务小分队,实行团体协同作战。
4、发稿机制。制定详细而明确的采编程序,简化发稿程序。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简化发稿程序是提高新闻时效的一种有效方式。新华社实行24小时发稿制度,建立起了“全天候”运转的“新闻雷达网”,并在其相关的制度中,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提出了“先写、先编、先审、先核”的“四先制度”和“急事急办”、“分秒必争地争取时效”等要求。
5、媒体联动机制。由于受众是多层次的,对突发事件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所以需要媒体进行多角度的信息传播。媒体联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面向不同层次的媒体多角度的协同报道,可以发挥不同类型媒体的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
6、技术支持。在新闻竞争空前激烈今天,传播技术的支持已成为保证新闻时效的关键因素。传播技术的发展已使电视新闻的时效由TNT(Today News Today,今日新闻今日报)发展到NNN(Now News Now,现在新闻现在报)的阶段。
第四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为构建我校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原则
处置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尽量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校园重特大事故,严格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障校园教学与生活秩序稳定。
三、适用范围
师生在校工作、学习、集会、活动、就餐和休息时遇有突发情况,均适用本预案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在校园内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具有突发性或难以预见,对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校园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类突发事件。
(一)安全事故: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群体拥挤踩踏、游泳溺水、户外集体活动发生意外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二)公共卫生事件:群体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病因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三)社会安全事件:在校师生与当地群众发生群体纠纷、学生之间较大规模纠纷、非组织的政治性群体聚会或游行、学生各类自杀死亡、因教学改革或拖欠教师工资等原因引发的教职员工集访、教师体罚行为致学生死亡或伤残或病重住院、严重影响校园教学秩序或群众生活秩序的其他突发事件。
四、校园突发事件级别
校园突发事件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大三个级别。
(一)一般性校园突发事件
在校园发生,致师生重伤,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由学校为主可以进行处置,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协同所在地教育部门可以协调解决的校园突发事件。
(二)重大校园突发事件 在校园发生,致师生伤亡,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需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市教育局与学校共同参与处理的校园突发事件。
(三)特大校园突发事件
发生师生死亡3人以上,或对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按有关规定应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需由市委、市政府或市教育局协调当地党政及教育等相关部门处理解决的,或需报东莞市教育工委、教育局甚至省委教育工委、省 教育厅或教育部处置的校园突发事件。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领导小组由法人任组长,副组长校长亲自负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学校行政小组成员为主要成员,负责组织、承办本校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校园突发事件的具体工作;切实做到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确保认识到位,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当前,特别要注意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做到有领导指挥,有专人值班,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障,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进行业务指导、协调专业培训、组织管理及监督检查;负责日常校园突发事件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根据上级领导小组的部署,承担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的职能,承办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项工作。
六、突发性事件预防措施
(一)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控、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意识、防范意识。
(二)实行联防联控,协同作战。学校要经常与社区、镇政府、派出所等上级部门及时沟通联系,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也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学校管理中安全防范制度体系;加强校内日常值班管理(行政值班、值夜班),明确值班职责,严肃值班纪律。
(三)牢固树立安全稳定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专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防范突发事件。每年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为“安全教育日”、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年的十二月为“安全教育月”,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宣传教育,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开设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四)加强校园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和安全保卫等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周界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在维护校园一方平安中的作用。
(五)加强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按照“防患于未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督查检查制度。学校组织的专项检查或抽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每学年至少检查4次。领导小组成员要熟悉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师生对安全、卫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检查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安全、卫生等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学校组织的专项检查结果要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园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由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并报教育行政部门,随时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非法组织的政治活动期间,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学校在突发事件期间设立24小时值班及专用监控联系电话。
(二)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三)学校校长对本学校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向领导组汇报。对已经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严格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
一般性突发事件,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并根据有关规定如实将处置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情况报告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学校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传真等将简要情况迅速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限2小时内报事故详细情况。配合市教育局和镇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理,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直至省教育厅。
(四)各部门负责人应杜绝对隐患认识不足、长期忽视的麻痹思想,居安思危,立足防患,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尽一切努力将事故、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为校园打造安全屏障;超前工作,掌握主动,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对因工作疏忽造成事件突发的,将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可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并作记录,如有必要,可以报公安部门(或110)协查,尽早将面上情况上报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有关事发(作案)的材料、人证物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事发(作案)线索,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防范)工作的漏洞,根据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同时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对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六)加强监测预警,“防患先于救治”,监测预警是防患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因素等进行有计划、系统地长期观察,细心积累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随时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分工责任。
八、突发事物善后处理措施
(一)校园突发事件调查工作,由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调查结果,并限期结案。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报告调查结果。
(二)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三)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或有特殊贡献的,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们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学校将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九、突发情况的处置。
值班人员要在职在位,发现突发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在第一时间到场并妥善处置。
(一)发生火灾、地震、洪水、雷击、爆炸、停电、拥挤踩伤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突发情况时:
1、当事人或现场目击者要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态发展。立即组织师生开展自救和互救。根据需要,及时拨打“110”、“119”、“120”、“122”等报警求助电话。
2、立即通知值班领导、老师和有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开展抢救工作。
3、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保护现场,维持秩序,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协助开展救助工作。当发生火灾时,教职员工有义务抢救被困师生,展开灭火工作。
4、值班老师或任课老师按照学校规定的疏散撤离路线和顺序,组织学生撤离。同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先组织撤离受到直接威胁的班级和人员,其它班级有序的快速撤离。确保无拥挤伤亡发生。
5、值班领导和老师按照分工到教学区及楼梯口组织疏导学生疏散和撤离。
6、学校安全员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并根据要求,对发生危险的地段进行封闭。
7、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严禁大声喧哗,保持良好秩序。
8、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学校安全员对水、电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各项物资的供应,同时,抢修受损设施。
9、通知有关人员返校接受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工作的处理等各工作之中。
10、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师生家属,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善后工作。
(二)发生运动损伤、突发疾病时:
1、值班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卫生院治疗的,迅速送达,请医生诊治。
2、伤病学生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迅速向校长和有关领导报告。
4、学生伤病严重的要迅速安排车辆护送到医院救治。
5、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学校必须按照事故处理第四十二条“中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和课间活动中发生身体跌倒、剧烈碰撞等意外情形时,经校医检查后,认为有必要的,学校应当立即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带学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规定的程序操作。
(三)发生交通事故时:
1、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2、拨打“120”、“122”请求交通事故救援中心救助。
3、学校领导及老师迅速到达现场,掌握有关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救援。
4、通知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四)发生人身伤害、物品被盗等治安刑事案件时:
1、第一目击者迅速拨打“110”或“120”报警寻求救助,在保护制止不法侵害,监管兹事者和盗窃人,等待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迅速向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
2、执勤人员和值班老师迅速到达并保护好现场。
3、要求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4、校方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协助公安机关搜集有关人证、物证,侦察破案。
5、校长做好接待和协调工作。
(五)发生食物中毒时:
1、学校领导、老师及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封锁事故现场,控制现场人员流动,防止食品转移。迅速拨打“110”、“120”救助电话。
2、要求医生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协助“120”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3、安排车辆将中毒人员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4、值班老师协助维护好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有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发现场。
5、做好媒体和家属的接待及善后工作的处理。
6、做好有关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
(六)发生传染性疾病时:
1、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治。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求学校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校方迅速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
4、值班老师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5、少先队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6、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第五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领导 小组,统一领导 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副组长: 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级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膳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处室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五、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区教育局。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情况报告教育局。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封闭的D级危房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教育局。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学校要定期检查锅炉使用情况,做好锅炉工的培训工作,购买特种行业保险。
2、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伤师生,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六)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审报教育局,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3、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警11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立即停止学校饮食摊点、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 材料 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九)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利用学校隔离室对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及时报警110、120电话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并作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十)环境污染
1、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源,如化工厂、印染厂等,如果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物,因及时向环保部门联系。并备案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的污染性质和处理办法。
2、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3、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十一)住校生停电应急预案
1、住校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晚上在晚自学前5分钟做好点名工作(按作息时间表执行),并且管理好住校生晚自学的管理工作。
2、如果突遇停电事故,管理员首先要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不可慌张,然后用学校准备的应急灯进行照明,让学生疏散。
3、如果在停电时学生的作业已完成,要组织学生就寝,等学生全部睡下后才能离开休息;如果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应向学生提供蜡烛等照明工具,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一直到就寝后方可离开。
4、学生寝室在没有管理人员监督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私自点蜡烛,点蚊香。
5、总务处要在白天及时供应好蜡烛、应急灯等停电照明工具,照明工具用完或损坏,应及时通知总务处,总务处要在当天就补充到位。
6、如遇学生生病或其它重大事件,要及时向德育处、总务处等有关领导报告。
华夏学校双语学校德育处
201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