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学习心得体会
赣县湖江中学 肖文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进取,紧跟时代脉博。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革新的今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需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关材料的学习本人有以下体会,: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优化课堂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是主体,知识要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地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教师不仅要“精”研教材,而且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要改变过去注重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优化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才能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方法灵活,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反之,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兴趣无从谈起,只能事倍功半。因此,老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政治课教学不是教材的内容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教师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教和学统一,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努力创造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打破课堂上“教师至上,教师中心”的陈规,确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师生心理相容,共同探讨。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4、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新修订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各年级思想品德课中添加了许多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几乎做到每课一活动。这里的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课外活动。传统的课外活动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作为一种新课型,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并行发展的全新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活动课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使活动课朝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学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对新形势下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原以为我对新课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专家对新课程的分析讲解以及和同示们的研讨交流,使我感觉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因此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下面就此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实践和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改革课程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3、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的学习。
4、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基础。
本次培训我认为体育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要进行转变,1、认真研究关于课改的资料,提高对课改的认识;
2、在实际教学中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改变单一的“灌输式”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3、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不能过激,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
4、不能保守,使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应该新旧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运动愉快感”,才能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刚刚开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完善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一定会使我们体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2014
年4月
杜玉敏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进取,紧跟时代脉博。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革新的今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需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关材料的学习本人有以下体会,: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优化课堂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是主体,知识要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地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教师不仅要“精”研教材,而且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要改变过去注重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优化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才能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方法灵活,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反之,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兴趣无从谈起,只能事倍功半。因此,老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政治课教学不是教材的内容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教师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教和学统一,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努力创造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打破课堂上“教师至上,教师中心”的陈规,确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师生心理相容,共同探讨。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4、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新修订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各年级思想品德课中添加了许多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几乎做到每课一活动。这里的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课外活动。传统的课外活动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作为一种新课型,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并行发展的全新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活动课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使活动课朝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学的方向发展。
杜玉敏
2013年11月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寨郝中心学校
韩素芹
通过学习,我对新形势下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原以为我对新课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专家对新课程的分析讲解以及和同示们的研讨交流,使我感觉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因此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下面就此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寨郝中心学校
郝世荣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和新课程理论,深刻理解、领会、感悟新课程的思想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本人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实现下列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革命,才能正确顺利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新课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教学观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教师围着学生转,教为学服务,“以学论教”。教学不再是忠实而有效传递和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创生与开发课程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学生发现、提出、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交流、合作学习、收集和处理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和“全人”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愿望和能力,特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观
新课程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尊者”、知识和能力的“权威者”、课堂和学习的“主宰者”,而成为贯彻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目标,以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的载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方式的引导者,学习效果的反馈者,学生人生的领路人。他具有“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教师教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提高即“被教”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构成平等、互助、互动、互惠、共同学习和提高发展的伙伴关系,教师只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知己朋友、保护者和监护者
三、互动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交往、互动,它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双边过程”。这种交往互动,就是师生互教互学、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共同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是人与人之间的平行精神交流和传授知识、分享理解、促进学习、实现自我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作为贯彻新课程思想理念,实现新课程培养人的终身发展的目标,以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的载体,坚持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寨郝中心学校
泥淑芳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寨郝中心学校
李兴华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
第四篇:学习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开发区东域城小学
李爱玲 2012年10月
学习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
活泼的新面貌。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而学生所得到甚少;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的一点也听不进;而潜心读书时间少。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种毛病,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所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学前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低年级应朗读)。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千课文,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人人做到三读;一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拔,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逐步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并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接着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
学中读。即在第一环节“读懂”后的第二环节“读懂”。要引导学生俯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其训练过程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紧扣重点,不面面俱到。要根据教材确定重点训练项目的前提下可根据课文的特色适当安排少量的一般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琢磨。第三,要建立整体性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必须从整篇课文着眼,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切忌东一琅头西一棒,孤立进行词、句、段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获得对全文更透彻的理解,感悟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
学后读。指理解后读,做到熟读成育。这时更需要时间,因为无论学什么,都要有个练习过程,熟读才能生巧。这时的读书训练应从技巧及形式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式读等;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停连处理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拔动学生的心弦。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可试用配乐朗读。配乐朗读,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选择琵琶古曲《十里埋伏》和第八乐段“九里山大战”为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即“攻天险”部分)配乐。这段音乐晕支传统名曲的高潮部分,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战场刀光剑影,呼号震天,铁骑纵横万军厮杀的激战场面。用在这里,那扣人心弦的旋律,正好形象地反映出红军战士的强大攻势和英雄气概,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这不仅使其具有程序简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
开发区东域城小学 2012年6月
第五篇:学习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刘凤英
2011.10
学习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
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
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