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数与倍数》的道德课堂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旋转》的道德课堂教学反思
郑州市中原区西岗小学 闫俊鹏
道德课堂上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 例如
一、拼长方形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接触了数,本来嘛,数学就是研究数的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仍然来研究数(板书:数)。
2、师:请看大屏幕,数一数,共有几个正方形?
3、师:这里有12 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老师有一个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桌子上拼一拼。
4、师:我们不用一长串的话来表示,只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行吗?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提问: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师随机课件演示)
6、其实第二种是把第一种旋转一下就得到了。(屏幕演示这两种摆法,旋转后隐去第二种摆法)所以第二种摆法我们就省略不记,只算一种。
7、师: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生答)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
8、师:还可以怎么摆?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9、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为什么每排摆5个,不能摆成长方形呢?
安排学生用12个相同的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摆。借助摆一摆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初步的因数倍数的意识,体现了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交流时,吴校长要求学生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摆法,为倍数因数的概念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反思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反思
【教后反思】
在设计和执教这节复习课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体会到上好一节复习课真的很难,既要全面、详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程序;既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短短40分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将我在泰安执教这节课之后的一点体会和反思整理如下:
1.三点满意
(1)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网络这一目标是勿容质疑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关注了学生的现有整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当然会热情而积极的去探索和交流。比如课前组织学生自主整理,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对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整理的现有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为课上理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来说是重要而必备的技能。当然这个技能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如何在确保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呢?通过课前的自主整理,了解到学生并没有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考虑到“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我将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分成两个阶段,并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第一阶段的“初步构建”可以看成是让学生试一试“水的深浅”,而第二阶段的“二次融入”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水中的乐趣”。在这里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是想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起感受和体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整节课中,因为有了巧妙的设计、有了激励的语言,有了学生感兴趣的学具,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很高。特别是破译QQ号密码之后,学生甚至不理会已经下课了,还是兴致很高,这说明学生喜欢这节课,而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去追求的课堂。
2.两点遗憾
(1)因为这节课既要带领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又要做一些相对应的练习,时间不太宽余,再加上比赛中多少有些紧张,所以原本就快的语速更快了,整节课听起来太满,有点抢时间的感觉。
(2)因受准备的学具的限制,学生分组建构知识网络时,小组人数偏多了一点(其实4-6人最好),致使个别学生的个性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
3.一点感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实践。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只有不断的进步,才不至于沦为门外汉。
第三篇:倍数和因数反思
灵活应用教材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
教学“因数和倍数”这一节内容时,既教教材中例题的方法,同时也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教学时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特别强调,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不能孤立地说谁上倍数,谁上因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一个数的因数,他们有的选用的方法是一一列举,有的是选用列算式的方法,对于这两种方法都给以肯定,最后老师再补充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一个数所有的因数,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刚开始学生不是很习惯,多练习几个题之后学生就喜欢用这种方法了,特别是对于因数比较多的一个数,用这种方法更好一些,也就是用短除法先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找因数,先找两个质因数的乘积,如果是重复的只选其中的一个,再找三个、四个因数的乘积,最后是所有因数的乘积,这样能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全了,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觉得能起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效果。
求一个数的倍数,相对于求一个数的因数,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他们很容易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从学生做题情况看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有部分学生找不全所有的因数,特别是这个数本身,最容易忘记。求一个数的倍数,有的学生不习惯从它的一倍开始找倍数。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启发每一个孩子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并灵活应用所学概念。
第四篇:《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因数和倍数》
课前准备:
今天咱们认识的问题和什么有关呢?(数)对于数同学们不陌生吧,老师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10.8和3.2,这样是数叫(小数)再比如说2分之1,3分之2,这样的数叫(分数),这些都是课堂里学的,但是有一类数,在你们刚刚出生不久以后,爸爸妈妈就开始慢慢的教了,举几个例子,像哪些数?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自然数)
为什么叫自然数呢? 自然数真的简单么?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12就是一个自然数。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能不能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不允许说一长句话,只允许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2×6=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2个,摆了6排。
师:当然,也可以是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3×4=12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或者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
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生齐:1×12=12
师:用手比划一下可以怎么摆,还可以怎么摆。(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了。
师:瞧,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有3种不同的摆法,由此还得到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从这里开始。
这样,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在咱们数学上还可以说,3是1
2的因数,既然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同样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将着重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桌俩悄悄说)选择一道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谁来挑战这个难题。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咱们一起来说一下。
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你还能找到哪两个自然数相乘等于12。除了刚才的三组外。
正因为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我们就可以说,12的因数只有这6个。他们分别是:(一起读一读,哪六个)1和12,2和6,3和4。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而且找到了12所有的因数。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老师有一个任务交给大家,如果老师再给你一个数,你能不能像这样找到它所有的因数。30行么?
要找出30的一两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找的既准确又全面呢?有方法么? 学生说方法(乘法1×,2×)有没有不同的?(除法30除以1,30除以2)还有不同的么?
你觉得更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完成(要求1),想一想怎么怎么找更准确和全面(要求2)。如果你借助算式,别忘了填在作业纸上。找完之后,把所有因数写到横线上(要求3)
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师:张老师找到了3份不同的作业,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份作业,可有意思了。我把他命名为A、B、C师板书。
A:2、4、13、12、18、36
B:1、2、4、3、6、9、12、18、36
C:1、36、2、18、3、12、4、9、6
师:关于A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举手)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学生沉默)一点都没有我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吗?你先来。
生1:都对的
师:有没有道理?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挺困难的。
生2:写全了
生大声说:没有!
师:正好触及了大家的公愤,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不太好找了,是吧?其实这个同学挺不容易的,他已经找出不少了,对不对?说说有什么问题?
生:没有写全,少了3、6、9。
师:大伙来思考一下,6、9这两个因数是36的因数吗?看来这个同学是没有找全,没有找全仅仅是因为粗心吗?是因为什么?
生:36÷4,只写了4,没写9
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话,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找?
生齐:两个两个找。
生2:先把1写在头,36写在尾,然后再把2写中间,这样依次写下去,这样比较美观。
师:张老师提炼出两个字:“顺序”,好象还不仅仅是因为粗心的问题,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第二个同学有没有找全,有没有更好的建议送给他。
生:他应该把4、3调换一下。
师:做了一个微调就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更带给我们一种寻找的有序。第三个同学是最没有顺序的,什么1、36,2、18了,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师:你想提出抗议吗?你们觉得有顺序吗?(有)你自己来说?
生:他们那样还要头对尾头对尾的,像这样直接就可以写了。
师:有没有听明白,也是同样一对一对出现的。
生:大小没有排,B大小排完后从小到大很舒服。
师:你看你那个舒服吗?
生:舒服
师:正是因为你的质疑,他把方法说了出来。他用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出的发言,正是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如何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有没有问题。
师:虽然这个同学找到了尝试完了1,找到
36、尝试完了2,找到18、3、12、4、9、6,自然数有很多,那你的7、8没有试,你怎么知道找全了呢?
生1:找到开始重复就不找了
生2:我认为应该找到比较接近如5、6,7、8找到比较接近就可以了。
师:体会体会
1、学生:36、2、学生:18、3、12、4、9、6这两个因数在不断接近,接近到相差无几。
生:
生:直接找更大数的所有的因数,这个同学很厉害,已经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在找一个因数的个数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有办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遗漏。试一个。20
生齐:1、2、4、5、10、20
再试一个:15,写在练习纸上。学生汇报
师:寻找一个数掌握的不错,这节课还要研究倍数呢。会找一书的倍数吗?找一个
小一点的,3的倍数,谁来找一个。
生:
21、300
师:你能把3的倍数全部写下来吗?
生:不能。太多太多了。
师:那怎么办?写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试试看。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汇报。
师:同学们虽然找的答案差不多,但脑子里的方法各不相同。我想听听你是怎样找的?
生1:3×1、3×2
师:能理解吗?
生1:3+3=6、6+3=9
师:有理吗?不要小看加3了,当到数大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生:略
师: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掌握了吗?试一试。7的倍数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50以内7的倍数。
师:谁来说说这一次你找了哪几个?
生:7、14、21、28
师:为什么不加省略号?
生:因为给了一个限制。
师:任何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会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生:略
三、感受倍数和因数的神奇奥秘
师:透出一个信息,关于因数和倍数是不是蕴藏了很有意思的规律,下面这题就隐藏了一条规律。屏幕显示:老师这有9颗珠子全部放到十位和个位,1颗放十位,另外8颗放个位。这样就得到几?(18)要是不这样放,你还能得到其他的两位数吗?
生1:27
生2:36
师:把你知道的两位数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说,师:如果把你们说的两位数按一定顺序排出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排数,是这样吗?屏幕展示:18、27、36、45、54、63、72、81
仔细观察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9的倍数
师: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8的倍数)
师:发现了什么?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不一定都是8的倍数),7颗珠子、6颗珠子呢?其实这里的学问没有同学想的那么简单,张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自己在草稿本上画一画珠子,看看6颗5颗4颗拨出的两位数到底和珠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这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其实不仅在计数器上找到一些有趣的规律。
师:张老师问一个问题,好不好?1—100这100个数,思考一下,哪个数的因数最多?
生1:1
生2:99
师:还有谁要发表的?
生3:9
师问生2:为什么认为99的因数最多?
生:9是最大的。
师:张老师公布一下答案: 60
师:可以一起找一找。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比99多多了。是不是数越大,因数就越多。你们知道一小时有多少分?(60分),一分=60
秒,这里的60和刚才的60有关系吗?这里的60就和100以内的因数有关系,你们相信吗?特意给大家带来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字王国》,学生读有关资料。
师:相信了吧,其实张老师一开始也是特别不相信,咱们历法上面的
1小时=60分,一分=60秒的进率竟然和100以内的数的因数有着这么大的关系,这本书详细记载着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一天有24小时,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用12、24作为进率,道理是一样的。数学中发现的规律
师: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张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数,数学家把6称为“完美数”。想知道为什么吗?用最快的速度说一说6的因数?
生:1、2、3、6
师:把6划去,1+2+3=6,又回到了6本身,正是因为这样的数非常特别,所以数学家把这样特点的数称为是完美数。数学家找到了第一个完美数,就会去找第一个完美数,猜猜看,找到了没有?今天张老师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你们,我透露一下资料好不好?第二个完美数比20大,比30小,而且还是一个双数,好猜了吧。数学上的规律不是一下子直觉说出来的,那么这样先来说一说双数:22、24、26、28,猜猜看,可能是谁?
学生试这四个数。
师:写出所有的因数,然后把自己给去掉。
师:正确答案应该是22,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人们开始找第三个完美数,想知道第5个吗?师板书。为什么这么惊讶?同学们惊讶的背后张老师体会的过老,刚才找一个也花了一分多钟,要从几十亿数中找出这6个完美数,数学家们要付出多大的心血。
第五篇: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是整数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数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教材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课一开始,我让同学们说一说我和后面听课老师是什么关系?和同学们又是什么关系?使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接着提问:数与数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通过自学,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五年级孩子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本认一认内容,初步认识倍数与因数,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如何根据乘法算式,判断倍数与因数,是本节课的一个学习重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多个乘法算式判断倍数与因数,并鼓励学生表达清楚判断依据,进一步内化概念。
(三)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一个数的倍数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找倍数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先让学生自己在已给的数中找7的倍数,并交流找的方法。第二,找出100以内7的所有倍数。第三,找100以外7的所有倍数。第四,找出8的所有倍数。通过找倍数使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倍数的特征。不足之处:
1、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该在此处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从而内化倍数与因数的概念,体会倍数与因数是表示乘数与积之间的关系。
2、提问语言不准确,指向不明。
3、对于学生课堂生成处理的不到位。改进措施:
1、备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利用好教师用书,读懂教材。在概念教学中还是应该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说达到理解的目的。
2、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练习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精炼,提问要有针对性。
3、及时处理学生课堂生成资源,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或想法要持肯定态度,在班上交流讨论,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