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贾平凹简介及代表作
贾平凹简介及代表作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原名贾平娃,当代著名作家。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古炉》、《废都》、《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人病》、《闲人》、《丑石》,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短篇小说 《腊月·正月(梗概)》、《鸡窝洼的人家》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提供给大家共同交流学习,谢谢。
第二篇:贾平凹_-_简介
贾平凹艺术风格
贾平凹的散文以率直、坦城、不故做高论、不拿架子的风格而打动人心,著有《月迹》、《商州散记》等散文集。他散文的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除游记外,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代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
贾平凹的艺术感觉细致灵敏,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里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静》、《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贾平凹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商州》
《浮躁》 《妊娠》 《废都》 《白夜》 《土门》 《高老庄》 《州河》 《怀念狼》 《秦腔》 中短篇小说集 《兵娃》
《姐妹本纪》 《早晨的歌》 《山地笔记》 《野火集》 《腊月•正月》 《小月前本》
《新时期文学名著丛书 贾平凹卷》 《天狗》 《故里》 《商州散记》 《晚唱》
《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贾平凹自选集》
散文集 《月迹》 《爱的踪迹》 《心迹》
《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坐佛》 《朋友》 其他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 诗集《空白》,《平凹文论集》 贾平凹奇闻轶事 轶事一
在新作《高兴》里,贾平凹大爆儿时好友刘高兴的隐私。刘高兴也不是省油的灯,“反戈一击”,向媒体大揭贾平凹的糗事,说贾平凹读书时成绩平平,绰号“一撮毛”。
刘高兴说,他比贾平凹大一岁,两人一直玩到初中毕业。贾平凹小时候头发比现在长很多,脑门上有一缕头发特别长,每次写东西时那缕头发就会垂下来。这时,贾平凹就会很酷地一甩头,将头发甩上去,“我觉得他是在耍帅,所以就给他取了个绰号‘一撮毛’。”
刘还继续揭贾平凹隐私,说贾平凹偏科很厉害,除了作文好之外,其他都很平平,尤其是数学不敢恭维!”虽然两人互爆了对方不少糗事,但刘称两人仍然是很要好的朋友。轶事二
1979年11月,在忐忑不安的焦急期待中,贾平凹迎来了自己幸福爱情的结晶———女儿。他小心翼翼几乎不敢抱她,怕自己碰疼了她;而抱她在怀里的那一刻,他又不舍得放下。他感觉到甜蜜、陶醉,继而涌起初为人父的无限的自豪„„他给女儿起名字叫浅浅———他希望女儿能像那浅浅的溪水般,永远清纯,明朗,欢快,向前。1.女儿出生后,每一个节假日,他就一趟一趟从西安坐汽车赶回家,守着女儿。隆冬季节,小屋冷得像冰窖,他赶回家就烧炉子,做饭,抱孩子,喂奶,洗尿布„„到晚上,还要在炉子上烘烤尿布。他忙碌着,也体验着生命创造与成长的快乐,这些也激发了他巨大的创作热情,于是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孩子安静了,他就趴在那张小小的单桌上,不停地写啊写,但只要孩子一哭,他就立刻停下来,去忙碌。
一次,孩子一连三个晚上无缘无故地哭闹,不睡觉,只要抱,去医院检查,医生量体温、听心脏、看舌苔,不是感冒,不是积食,医生说:“都好好的啊,看来是睡觉颠倒了,回去慢慢儿矫正吧!”于是,年轻的父亲和母亲就又把孩子抱回家。孩子哭起来,蝉鸣一般没完没了,妈妈抱着她坐在被窝里摇,“噢,噢———”地哼遍了她所能哼的全部儿歌。她哼得枯了,要父亲作新词儿,父亲立刻像得到指令一般,趴到那小圆桌上一阵忙碌。接着,妈妈便照着稿子低哼:
“噢———噢,牛娃儿不吃草、草,狗娃娃儿也不叫、叫,浅浅儿睡着了、了———”不及吟完,浅浅又蝎蜇一般弹跳着大哭起来,蹬脚甩胳膊。妈妈生了气,将孩子“咚”地丢到被子上,拖着哭腔说不管了。做父亲的赶紧捡起来,左晃右摇,扭秧歌一般在地上蹦。许是孩子感觉到了运动的舒适,哭声不那么响亮了,只发出沉沉的刮风一般的呜呜声。平凹也随着这哭声呜呜着,一时间,小屋的箱子、柜子、桌凳等也振动了,妈妈也不由得破涕为笑了。
到后来,孩子的“颠倒觉”矫正过来了,当父亲的眼圈却黑了。
2.孩子一天天长大,后来,随父母亲在西安生活。贾平凹经常忙于写作,加之他外事活动也很多,作息时间又跟女儿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在很多方面都管不上孩子。但在大的方面,他以自己父亲“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的家训为原则,主张“无为而治”,他不对孩子提任何要求,希望孩子在大原则下凭借自己的心性好好发展独立的个性。
不过,作为父亲,面对爱女浅浅的任性和淘气,他偶尔也会行使父亲的职责,“具体”管理一下,不过方法与效果,倒成为了文坛上的一段笑谈———
一次,好友方英文住宿贾家,在小浅浅的枕头边发现了一个揉得皱巴巴的纸团,展开一看,原来是贾平凹写给女儿的“教女书”,心中大喜,想,这可是一件难得的藏品,读了之后,却触目惊心———
我警告你:
(1).我不知向你提出几次说书桌要收拾,你总是不听!(2).家里的笔全让你弄坏!这种不爱惜笔墨纸书的行为我们这个家不允许!(3).从小养成不清洁的习惯是可怕的!(4)你要乱,我帮你弄得更乱,你看着舒服不舒服!(5)今天床也不给你叠。
(6)12岁的孩子,太不像话。
(7)不知钱来之不易。不知养成爱整齐的习惯,就不会静下心来,不静下心,学习就入不进去,你一定要改一改了!
——父字
虽说贾平凹是一个驰名中外的大作家,于方格纸上阐发古今幽情,评说世道人心,几乎到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的地步,但在一个12 岁的小孩子面前,却显得如此束手无策。这哪是“ 教女书”,这分明是治安管理条例嘛!效果如何呢? 女儿将他的“手谕”揉成一团,不屑一顾。正像方英文先生事后评说的那样:“与其说平凹在管教孩子,不如说是一个大孩子对一个小孩子施行报复的恶作剧。”
3.虽然作为一个父亲,贾平凹感觉到自己没有尽到最大、最好的责任,但女儿还是“健康、漂亮、有知识”地成长了起来,又即将幸福地踏入婚姻的殿堂。作为父亲,他感受到了莫大的欣慰,喜悦之余,更多的是对孩子未来的思考、牵挂、期盼与祝福。他将自己深沉复杂的情感思绪用语言文字,在女儿婚礼上表述了出来:
我27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她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做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贫穷和坎坷,但要在 “ 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浅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 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万分感激着爱神的来临,她在天空星界,在江河大地,也在这大厅里,我祈求着她永远地关照着两个孩子!我也万分感激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婚礼的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在十几年、几十年的岁月中,你们曾经关注、支持、帮助过我的写作、身体和生活,你们是我最尊重和铭记的人,我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关照、爱护、提携两个孩子,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深深的一个躬鞠了下去,再扬起脸时就有了盈眶的泪水,所有的人都长时间地鼓掌,为他精彩的演讲,为一个爱着、幸福着、牵挂着、祝福着的父亲„„ 贾平凹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
2010年11月15日,《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贾平凹以160万元的年版税收入排名第二十五。
贾平凹-作家最富有者之一
1993年,他的小说《废都》出版发行,一天我与雷抒雁、陈忠实等人在钟楼饭店与贾平凹相见,平凹向我送新著《废都》一书。不久,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批评者多,肯定者少,特别对书中过多的性描写提出批评。后来贾平凹一段时间情绪不好。
平凹出生在陕南农村,青少年是在农村长大的。当了作家之后,虽住在西安古城,但他热爱家乡,每年一半时间到农村体验生活和采风,晒农村太阳,吸农村地气,察农村民情。因此,他写的小说《秦腔》、《高兴》、《古炉》以及早年写的《浮躁》、《高老庄》、《怀念狼》等,都是他汲取民间营养写成的。他告诉我,现已出版文集23部,各种版本的书400多种,还不包括小说《古炉》、《带灯》和散文《天气》。
平凹不仅在创作中善于吸收群众语言,生活中也喜欢收藏。他家中堆满了瓷器、陶罐、木雕、石雕、古木家具等等,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是他买的,有的是用字画换的。他的一个书桌上就放置了一个酷似“凹”字的秦岭山石。据知情人说,贾平凹是作家里最富有的人之一,光卖字画和稿费收入就很可观。
虽然他著作等身,但他不善言辞,不喜欢热闹应酬。他也不喜欢西式大餐,喜欢农家饭;他为人忠厚朴实,绝无花言巧语,更不会哗众取宠。字如其人,他写的书法虽不敢说是绝等佳品,但他的字拙朴敦厚,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许多人喜欢他的字,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本书的封面也是他题写的书名。
平凹的作品具有中国风格,代表着中国目前小说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不但在法国、美国获多项文学奖以及香港“红楼梦•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而且他的作品已用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20多种版本。2008年,他的小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自上市以来获得多个文学奖项。这次新出的小说《带灯》,国内多位文学评论家也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贾平凹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几乎都与当代现实的难题相关”,《带灯》在他的写作历程中不仅具有“总结性的意义”,而且有“强劲的突破性意义”。
第三篇:贾平凹
贾平凹贾平凹(wa),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贾平凹《浮躁》简介
《浮躁》是“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也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本关于作者故乡商州的书,记述了一条河上的故事。全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文笔精妙,故事情节曲折。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文学大奖。
《浮躁》-简介
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小一号商州的芸芸具象便随着他的生活际遇而渐次展开。那是上个世纪最后10多年间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
当时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无时不在牵动着中国政治高层和普通百姓的思维与心态。各种探索正处在起步期,各种机遇正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如同大河响起了冰凌碎裂的声音,人们敏感到新生活的浪潮已扑面而来。从金狗最初出发点的那个小村仙游川,到两岔乡,到白石寨县,乃至整个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破封闭后的亢奋与躁动。
这仍然是一本关于商州的书,不是地图上所标志的那个现实世界的商州,而是存在于作者心里的,带着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描画出来的商州,半虚半实的,饱蕴陕西的风物人情,时时有秦腔回响的商州。“州河流至两岔镇,两岸多山;山曲水亦曲,曲到极处,便窝出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盆地。”这就是小说里的舞台,时间是在80年代,各色*人物们便在这州河和州河两岸的小村镇里忙活起各自的生计和谋划来。
金狗是两岔镇穷画匠的儿子,参过军,复员后便在州河上放排为生,胆子大,志气大,又有些文化,却生活在一个拳脚施展不开的地方。“两岔镇的穷在商州出了名,但谁也得说这地方好风水,因为这里的两个大姓巩家和田家,都产生了极有头脸的人物。”也正是因为有两大姓里掌权人物的存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裙带关系催生了特权人群,他们的家人亲信们把持关键职位,享受种种不正当的便利,升迁则自己人升迁,发财则自己人发财,普通老百姓们是没有机会的,敢怒而不敢言,即便敢言也无处告诉,只得苦守着一份贫穷度日。
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金狗-阴-差阳错地得了个机会,去州城报社当记者,代价是离开和他彼此爱慕的恋人小水,去与田书记的侄女英英结婚。他渴望这个机会,当了记者就可以和巩家、田家相抗衡,虽是无官无职,却可以通过报纸为乡亲们谋得公平和申述冤屈,然而对小水又是难以割舍的。正犹豫间,英英找上门来,将生米煮成熟饭并大肆张扬,这便由不得金狗选择,带着对小水的愧疚踏上了去州城的路。
《浮躁》-作品鉴赏
这是一部把写实性*的具体描写和象征性*的总体构思成功地统一起来的长篇巨着。它通过州河上小小的静虚村、两岔镇,写出了中国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情绪(或称作“民族心态”),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蕴含。“浮躁”这个词,就是对时代情绪的总体概括。小说展示的是具有封闭性*、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艰难而又不可逆转地发生某种深刻变化的乡镇社会生活图景。这个社会确实是很古老的。不静岗上的佛寺,渡口与渡船,矮子画匠的画笔,麻子铁匠的铁匠铺,小水对传统爱情方式的恪守,等等,都是传统乡镇社会的生活面貌。甚至巩宝山、田有善、田中正这些党员干部,在本质上也还是传统社会宗法势力的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现代意识的金狗出现了,欺诈而又愤世嫉俗的雷大空出现了。他们像投到湖面上的石头,在传统乡镇社会的一潭死水中激起了一层一层的波浪。他们既动摇着封建宗法势力的顽固统治,也改变着人们固有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田有善和田中正不得不利用他们,甚至被他们斗败;那些在巩、田两大家族的统治下小心翼翼生活了许多年的人们开始寻求经济上的富裕和人格的自由。当然,这种变化中充满了痛苦、挫折、混乱乃至荒诞。具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的金狗有那么多的障碍和陷阱;在欺诈中不失真纯与正直的雷大空死于非命;小水保持着传统的质朴与纯洁,被金狗称作“干净的神”,但与英英和石华相比,她又显得不合时宜,没有竞争力;矮子画匠对世事的变化又迷惘又胆怯;求神问卜中新中国的领袖成了-阴-阳师供奉的大神,插在香炉里的是“大前门”牌香烟;等等,都说明了这个变化过程的曲折、复杂。不过,无论过程怎样曲折、复杂,最后生活还是前进了:金狗走出了监狱,并且在州河上发展自己的事业,形成了一股势力。由于作家熟悉商州山地生活,所以小说对以静虚村和两岔镇为主的乡镇生活的描写细致而逼真,充满乡土气息。但是,只看到上述这些,尚未认识这部小说的全部价值。小说描写的是州河边上小小的乡镇社会,但力图揭示的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文化变迁轨迹、心态特征。所以小说追求总体构思上的象征性*。在小说的序言中,作家声称:小说中的商州是“虚构的商州,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商州;小说中的州河是一条“太年青”的河,“它的前途是越走越深沉,越走越有力量的”;小说力求写出民族文化“令人振奋又令人痛苦的裂变过程”。所以设计一个考察者对州河进行考察,从哲学的高度思考州河的性*格、命运,并结合州河谈民族心态。小说中那条既连接着州城、两岔镇、静虚村、白石寨,又贯串整个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州河,决不仅仅是一条蜿蜒于群山之中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河,而是具有很大象征性*。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或者曲折动荡的现实生活。所以在作品中州河被赋予了与金狗、与时代、与小说作者同样的品格——浮躁。小说最后预言州河将爆发有始以来的第二次大洪水,实际上是暗示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正是这种象征性*使《浮躁》这部以乡镇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的小说具有了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蕴含,成为民族心态的活标本。作家在小说序言中明确表示这篇小说追求“更多混茫,更多蕴藉”,这一目的的确达到了。上面分析的那些,大约只是这部小说思想蕴含的一部分而已。象征性*追求还给这部以写实为基本内容和主要风格的作品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神秘色*彩。比如小说写到的金狗神奇的出生,看山狗古怪的习性*,和尚玄妙的高论,-阴-阳师的装神弄鬼,自杀的寡妇和死去的老铁匠将-阴-魂附在一个病女人身上,等等,都神秘而又耐人寻味。
《浮躁》不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故事,看完之后没有值得我们愉快回忆的情节。但 4 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它是一部好书。真实的暴露,太真实了。虽然真实往往是人们刻意回避的,但它的美丽却又就在真实。
《浮躁》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尽管他后来写出了《废都》等一大批有影响、有争议、风格各异的长篇,但我总认为还是他的《浮躁》耐读。正如他自己所言,是“三十五岁以前最大的一部”,就份量而言,可以称得上“重量级”。
在这里他写的还是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然而,出现在《浮躁》里的商州,不再是贾平凹轻车熟路、笔底生花的那个田园牧歌式的商州,这个商州,是贾平凹有意识对整个中国改革的现状作焦点透视和宏观把握的商州,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商州”。作为一个把现实关怀和人文思考逐步自觉化的走向成熟的作家,贾平凹写出了一个超越俚俗风情与自然景观意义上的大商州。
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小一号商州的芸芸具象便随着他的生活际遇而渐次展开。那是上个世纪最后10多年间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当时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无时不在牵动着中国政治高层和普通百姓的思维与心态。各种探索正处在起步期,各种机遇正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如同大河响起了冰凌碎裂的声音,人们敏感到新生活的浪潮已扑面而来。从金狗最初出发点的那个小村仙游川,到两岔乡,到白石寨县,乃至整个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破封闭后的亢奋与躁动。一切都处在如箭在弦、一触即发、极其活跃奔放的情势中。然而,是不是就可以任情惬意地 “一路奔腾一路歌”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改革是新与旧的痛苦的裂变,它需要人们付出代价,如同凤凰涅盘必须经受烈火的焚烧。
于是,便伴生出一种特有的时代心态:浮躁。面对商州经济新的课题,既渴望置身其中又无弄潮之力,面对种种非正常因素,既深恶痛绝又不愿挺身干预。“觉得怎么也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牢骚怪话,羡慕嫉妒,或者放下肉碗骂娘,或者任尔东南西北风只管“跟着感觉走”。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和低文明层次的不谐和形成了当时普遍的浮躁情绪。那么,对于这么一个时期的心态,该如何评价呢?贾下凹设计了一条河。这便是他家乡的河,一条他认为是全中国最浮躁不安的河。“浮躁当然不是州河的美德,但它是州河不同别河的特点。这如同它翻洞过峡吼声价天喜欢悲壮声势一样,只说明它太年轻„„州河毕竟是这条河流经商州地面的一段上游,它还要流过几个省,走上千里上万里的路往长江去,往大海去,它的前途是越走越深沉,越走越有力量的”。这真是一种着眼宏观、意义深远的概括,既形象,又准确,令人回味。
浮躁当然有害,但绝不可怕。历史的大河总是在流动中淘汰泥沙而滔滔东去。无论如何,社会在进步,板块错动里新的传奇将不断形成。而奔腾的又何止江河?还有时代,还有永远高扬的民族精神。它必将摈弃浮躁再度涅盘,成为主宰我们这块土地这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概,这就是贾平凹当时在小说文本之外想要揭示的。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给予读者阅读的快感的同时,还能给人以深层次的思索。今天来看,他的上述寓意,也许是真诚的祈祷,也许是善良的愿望,也许是过于乐观的自信;也许在激扬之外还有冷 5 峻,在高亢的背后还有苍凉。也许,还有更多。
浮躁的对应是沉静。那是一种自省,亦是一番彻悟;是柔韧的力,是洞明人生与命运的智慧。以沉静的态度读《浮躁》,我想,当可读出些许现实的启迪和新意来:
时至今日,我们真的克服浮躁了吗?
第四篇:贾平凹
贾平凹
贾平凹(wā),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写作特征
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传统,在新汉语写作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贾平凹作品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例如《秦腔》。他写的是农村的现实生活。长期以来,农村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民是最贫困的人群。现在中国的“三农”概念,农业、农村、农民,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旧的东西稀哩哗啦地没了,像泼出去的水,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来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地吹,农民是一群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地从土地上出走,虽然他们是土命,把树和草拔起来又抖净
贾平凹的名人心态对他创作的正面效应持久而宽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名前的争强好胜,或者说为了出名而焕发的巨大的创作动力;二是成名后的永不满足,亦即为了固名而导致的在创作领域的大胆试验和开拓。
获奖情况
《满月儿》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1984年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浮躁》1987年获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爱的踪迹》198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废都》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200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2005年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OO五杰出作家;
《秦腔》2006年获“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6年4月获得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第四届杰出作家; 《古炉》2011年获施耐庵文学奖[2] 散文《月迹》获得了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
曾获得全国文学大奖三次,“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五杰出作家”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和“红楼梦”文学奖。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种版本。贾平凹爆得书法大名:当今书坛之怪现状
作家学者中不乏书法高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作家学者将精力放在了做学问上,在书法上名利心很淡。贾平凹与这些前辈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名利心过重。有了文学上的名声,还要书法、绘画上的名声,要书法、绘画上的名声主要是利益驱动。贾平凹曾得意地对走走说:“其实我写字画画挣的钱比稿费多。”现今贾平凹的字已是一幅四尺整张2万元了。
评价
比如陈传席,贾平凹在2003年给陈传席的一本薄书(不到300个页码)《悔晚斋臆语》写了一篇评论,倍加赞扬:“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才子的书。它得意,元气淋漓,爆发有力,控制得当,在平常里悟出的是常人悟不到的东西,又能有常人不可有的说法。可谓: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不禁感慨: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鲸鱼,鲸鱼在海中游着,我们仅看到的是鲸鱼的背鳍,而正因为海洋中有着鲸身,这背鳍才为此而与众不同。”后来在中华书局出《悔晚斋臆语》增补修订版时,陈传席将贾平凹这篇吹喇叭的文章作为《后记》。2004年,贾平凹给陈传席寄画约稿,陈传席就写了一篇《一超直入如来境》,刊登在《中国艺术报·画苑·中国书画家》专刊上。文中说:“贾平凹的书法浑厚逋峭,一派西北气象,比当代很多著名书法家好得多。”“贾平凹的画生拙、古淡、高逸,而且浑厚、朴实、大气,金冬心之后,画界无此格也。今之画人,无此天才也。” 读者:贾平凹的书 喜欢没道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写的不错,值得一看 老贾的书一定是要看的。
作品摘要 外地人——尤其是自夸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说得婉转的是:唱的有劲;说的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于是,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在平日教训某人:你要不怎么怎么样,今晚别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为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部开窝:可能孩子啊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却绝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呢。——摘自《秦腔》
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田野酥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点一点的淡黄,使人心神儿几分荡漾了。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晕得如梦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时,枝梢却没叶片,皮下的脉络是楚楚地流动绿。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着车,或是谋事;有的挑着担,或是买卖。春光悄悄儿走来,只有他们这般儿悠闲,醺醺然。也只有他们深得这春之妙味了。——摘自《品茶》
作品<高兴>赏析
贾平凹的《高兴》是一部揭示底层人真实生活的作品贾平凹以自己中学同学为原型其主角刘高兴真有其人。贾平凹为了更好地了解拾破烂群体的境遇在动笔前他曾深入大街小巷他见到了更多像刘高兴一样拾破烂的人。作者坦言他写《高兴》的想法比《秦腔》还早只因条件不成熟而搁浅“为写这部小说我多次到西安郊区的‘拾荒村’探访和那些‘破烂王’们拉家常、同吃同喝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创作期间五易其稿是创作以来修改次数最多、最费劲的一部长篇。” 坦率地讲贾平凹的《高兴》要比《秦腔》好读多了。首先于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上《高兴》要比《秦腔》简洁明了得多。但是如果读进去却发现《高兴》所引发或者蕴含的问题依然是那么的多那么的沉重。比如说乡土叙事城市叙事尤其是介于城乡之间的叙事等等问题。《高兴》所叙写的用现在一种说法就是“乡下人进城”的生活。① “乡下人进城”叙事自然不能再继续称之为乡村或者乡土叙事但是它是城市叙事吗如果是又何必将其如此麻烦地加以限定或者区别呢显然《高兴》与其它叙写“乡下人进城”作品一样其笔下的人与事既是城市中的又是游离于城市之外的既是乡下人的又是离开土地的。这是一种城市化背景下的乡土叙事但又非传统意义上的乡土叙事它看似城市叙事其实并非典型意义上的城市叙事。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叙事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贾平凹的《秦腔》是一种经典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叙事形态建构那么《高兴》则是于生活上承续《秦腔》而在叙事上却是对于乡土文学叙事进行着某种解构。贾平凹在他的《秦腔•后记》中宣称“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强大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需要活得儒雅我以清风街的故事为碑了行将过去的棣花街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 ②其间就意味着他下一部作品将转向城市或者说他将创作的视野转向离开土地之后的生活——城市生活。但是城市对于他来说依然是个陌生的生命情感地带。
作品<废都><浮躁>赏析
贾平凹写了很多小说出名的也很多我认为其中有两部足以称为经典。一部当然就是《废都》了。这部书以大胆的性描写而引起轰动甚至成为禁书至今余响未绝。相信很多人知道贾平凹都是从这部书开始的。另外一部就是《浮躁》。我之所以推崇这部书因为它实在称得上是同一个题材中的佳作比之《平凡的世界》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我现在想写的不是它的优点我是特意来寻它的缺点的。表面上看这部书的调子和沈从文的《边城》很相似不过细看又不像。因为书里写了太多的权力角逐金钱斗争《边城》里虽然也写到地位、贫富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些东西所以多了一种自然淳朴的气息。相比之下《浮躁》就显得现实了许多或者说是俗了许多。这也是作家的内心使然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书这句话大概没有说错。可以看得出来贾平凹作了很大的努力使自己显得不俗。所以《浮躁》里面写了一个和尚一个阴阳师。感觉和尚虽然有点罗嗦或者说是故弄玄虚但总体上还可以接受。阴阳师就显得有些突兀了仿佛是作者为了讲述那一方水土特有的民俗而故意加进去的一个人物。最喜欢开头那一段文字。“州河流至两岔镇两岸多山山曲水亦曲曲到极处便窝出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盆地。镇街在河的北岸长虫的尻子没深没浅的长且七折八折全乱了规矩。屋舍皆高瘦,却讲究黑漆门面吊两柄铁打的门环二道接檐滚槽瓦当脊顶耸起白灰勾勒而两角斜斜飞翘俨然是翼于水上的形势。”这样抄下去就有很长的一段了大家最好还是自己找书看。
第五篇:贾平凹doc
贾平凹创作中的家园意识
摘要: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是以他的故乡商州为原型,根据他自己心中的商州而写出来的,小说中无不透露着贾平凹深深地眷乡情节与浓厚的家园意识,而本文主要是围绕他创作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说他的家园意识。
关键词:家园
忧虑
回归
贾平凹出生于1952年农历2月21日陕西省丹凤县,是一位农民作家,即使出名后他一直在极力强调自己的农民身份,“我是农民,善良本分,又自私好强,能出大力,有了苦不对人说。……可后来,做起城里人了,我才发现,我的本性依旧是农民,如乌鸡一样,那是乌在了骨头里的。”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大量透露着家园意识,主要是对故乡商周风土人情、民俗的描写,以揭示家园的美好和对家园问题的深思与无奈。
一、对家园的赞美与歌颂
在早期关于“家园”的书写中,贾平凹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淳朴的乡村世界。乡土哺育了贾平凹,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不仅肯定和歌赞了乡村山水、淳朴、民俗风情,而且对于改革等新事物、新力量也是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如《莽岭一条沟》描述了一个全然安宁、自足的世界:十六户人家依山而居,自给自足。人们相隔遥远,却声息相通,相互关怀、彼此友爱。他们大多数从未走到沟外的世界,也没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没有争斗,没有倾轧,也没有生存的艰难,山沟提供着人们足以享用的一切,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他们拥有自己的一套人道秩序,对过往的行人在门前置茶、置水、让吃、让喝,这种原始的淳朴只有在农村才见得到。同时,贾平凹对当时国家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关注,并竭力讴歌,创作了《水》、《清油河上的婚事》、《竹子和含羞草》、《七巧》、《阿秀》、《泉》等一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短篇小说,对农村经济改革的中的商州向国人作了全面的展示,肯定了一系列喷发着勃勃生机的新生事物。由此可见,贾平凹是对乡土怀着一腔饱满热情的,而乡土就仿佛州河一样,奔腾咆哮,前景无限,有着跃跃欲试的无穷力量。
二、对家园的忧虑与无奈
2005 年贾平凹出版的长篇小说《秦腔》则揭示了当下乡村文化溃散的悲剧命运。《秦腔》中的清风街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作者描写了清风街在“后改革时期面临的境遇。作者在鸡零狗碎的叙述中为读者勾画出清风街一年左右琐碎泼烦的图景,再现了乡村二十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作品中的清风街,没有工业没有矿藏,土地是村民赖以生活的依靠,他们世世代代在田地里讨生活。但是,随着现代城市化、工业化的侵入,耕地逐步减少,年轻劳力大量外流,粮食产量开始减少,但是农业生产资料诸如:化肥、农药、种子却迅速增长,各种税费也成为压在村民身上不得解脱的大山,村民的日子捉襟见肘,渐渐窘迫起来。当然,每家每户的情景不尽相同。例如夏天智等人家有着工资收入的补济,村干部人家有着固定补贴和捞外快的机会,三踅等人家巧取豪夺赚些集体的便宜。这类人家的日子虽然说不上很宽裕,还勉强也还算过得去。但对于大多数人家而言,情况却糟糕很多。单凭地里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于是不少青壮年劳力便进城务工,有的家庭甚至举家进城谋生活,大量青壮年劳力从村庄出走,带走了村庄的活力村庄日显冷清和萧条。村庄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在艰难度日,农村的现状令人忧心。《秦腔》这部作品更是彰显了作者对当时乡土农村的凄凉,小说封底这样说的: “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还有: “魔幻笔触出入三届畸形情恋动魄惊心;四稿增删倾毕生心血,一朝成书半世乡情。”这些话语中体现着作者对今天乡土中国历史与文化裂变的痛苦,贾平凹以饱含热情的手法记述了日渐老去的乡土文化、日益败落的乡村和日益减少的上地。
三、对家园的回归与追寻
在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中,作者对城市这庞然大物却有许多隔膜和本能的疏离、警戒。厌烦、失望、畏惧之情溢于言表,在贾平凹的笔下,一直流露着作者对家园的回归与追寻,字里行间都变相地肯定着农村家园。例如《废都》中,笔者写出了庄之蝶等人物由乡村进入都市后,面对丧失家园的绝望和寻找家园的凄凉,主人公庄之蝶,是西京城中的四大名人之一。他是一名作家,知识渊博,陷入声色犬马中难以自拔,经友人责训,遂下狠心摆脱一切干扰逃离城市,最终都回归乡土。贾平凹在此书中还运用了一些超现实的手法来揭示一些东西。例如那头终南山下的老牛,这可是一头有思想深度的牛。贾平凹利用牛的思想活动来揭示人类文明的弊端和剥削本性。在小说《土门》中,作者文化角度对探讨了乡土家园的丧失和重构。小说“土门”中,“土门”实为乡土之门、家园之门也是农民们的生命之门,他们对土地怀有一种神性的崇拜,赋予以人的生命想像。其在新世纪的第一部长篇名之为 “怀念狼”,《怀念狼》的开头交代了我在城市生活的无聊无味,作者甚至感到“我的生命也从此在西京坠落下去,如一片落叶于冬季的泥地上,眼见着腐烂得只留下一圈再拾也拾不起来的脉网了。” “贾平凹在对城市文明的极度憎恶中由狼而怀念起对故乡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怀念狼》的开头便说“这仍是商州的故事”。原本要保护仅剩的十五只狼,结果却是加速了它们的消失。人与狼的斗争在历史上,消灭狼是人生存的必要,但在这次普查中,对狼的捕杀确实是人难以克制自身狼性的结果。人对自身本性的难以抗绝在人性与狼性的比较中有着强烈的反差。习得的观念中,狼的本性丑恶、狡诈、凶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然而在文中,狼不仅以乳喂养小孩,而且知恩图报,叼来金香玉报答为它们治疗腿伤的老道。反观人类,种种丑恶行径令人发指。除了猎人们对狼的肆意杀戮,还有人把女儿作为讹钱的工具,更为残忍的是人们在一边听着音乐一边从活牛身上现取器官、部件烹食。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因为狼的减少,故乡己不是记忆中的故乡。小说通过在商州游历的“我”的眼睛,看到了人的种种“狼化”。小说《高兴》中的刘高兴、五富、杳胡、黄八等人,怀着憧憬与希冀踏入城市,开始了他们的梦想之旅,但在城市里,他们四处碰壁,不断遭受无情的遗弃、贬斥和嘲弄,梦想也随着一点点被破碎。他们只能以廉价的劳动力、浅薄的学识、庸俗的外貌,面对着城市这个庞然大物。这些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也使他们很难摆脱乡村。当他们看到进城的小车底盘夹有麦草时,一下子意识到麦收季节到了。而一旦决意不回去了,收麦天的场景却一幕一幕塞满了我的脑海!”这些其实隐喻着他和城市的关系,他不可能完全融入这个城市,也难以改变这一命运。
总之,“家园”这一概念对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作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家园意识是现代人为之焦虑的一个问题。贾平凹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生活了十九年的乡土牢牢地定格在他的生命中,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厚实储备,为他的创作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贾平凹长篇小说所触及的对人文理想的怀疑,对现实人生的焦渴等事实,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做是消极,而应认为是对生存尴尬的反动;这是作家心灵历程的反映,体现了贾平凹对人文精神的深切关怀。在物质财富增长与人文精神颓败形成巨大反差的当今时代,贾平凹与其他人文学者一道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特别引人注目。
参考文献:贾平凹《废都》
贾平凹《秦腔》
贾平凹《怀念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