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雪相关的典故

时间:2019-05-13 05: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雪相关的典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雪相关的典故》。

第一篇:与雪相关的典故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与高人雅士,都喜欢上了这种洁白、这份清静,他们或看雪、吟雪、画雪、听雪,或踏雪、澡雪、啮雪、卧雪,以至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趣闻轶事,时光流走了千年,但千年的风雪包裹住了千年的光阴,却包裹不住古圣先贤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他们的风雅与忧伤、嬉笑与怒骂、荣辱与成败„„,至今还一一闪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切都跟雪有关,都美丽成了雪的典故与逸事,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柳絮因风 看着眼前鹅毛般的大雪,我想起了东晋那个才女谢道韫。一次,名士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机考考他们,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谁知侄女谢道韫不以为然,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当时,谢道韫只有七岁,以柳絮喻雪,既状其白,又绘其态,形神兼得,真乃千古奇才,谢安大加称赞。从此,形容才女便多了一个比喻:“柳絮之才”。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用“堪怜咏絮才”的诗句来形容林黛玉,即典出于此。

雪夜访戴 北方的雪大多夜里下,这使我想起一千多年前东晋的那个雪夜,彼时,居住在山阴的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子猷,正从酣睡中醒来。他轻轻地打开了窗户,命仆人上酒。惺忪的睡眼四处望去,大地一片洁白银亮。他披衣下床,慢步徘徊,诗兴大发,遂大声吟诵起左思的《招隐诗》来。吟着吟着,忽然想起了他的好友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溪,他不顾山遥水阔,即刻连夜乘小舟前往。经过一夜,终于到了戴逵家门前,他没有登门造访,而是转身返回。有人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王子猷淡淡地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他那率性而为、脱略形骸的晋人风度,由此可见一斑。涉雪而行 晋人王恭,曾身披鹤氅,涉雪而行,时人孟旭见之,赞叹道:“此真神仙中人也。” 便欲仙去 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

孙康映雪 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只有早早睡觉。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大喜,正好可以用它来看书。于是,睡意顿消,穿衣起床,取出书籍,来到屋外。皑皑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分外明亮。孙康不顾寒冷,映雪苦读。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袁安卧雪 清人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思良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我不由想起汉代的那个高士袁安来。相传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地面积雪丈余。洛阳令外出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穷人不得不除雪开路,外出乞食,心中十分忧虑。来到袁安门口,只见屋舍被雪严严封堵,无路可通,以为被冻死了,急忙命人除雪入户,却见袁安僵卧于床,问道:“为什么不出来求食?”袁安回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呢?”洛阳令为之感动。后来,上表举荐他为孝廉。从此,袁安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

啮雪咽毡 苏武持节出使匈奴,被幽禁在大窖中,啮雪咽毡,数日不死,匈奴神之。

粤犬吠雪 雪与雨不同,只垂青于北方,是北国的精魂。唐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写道:“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两广地区气候炎热,冬天不下雪,人们习以为常,偶尔下一场,少见多怪,连狗都狂吠不已。

踏雪寻梅 唐代诗人孟浩然情怀旷达,为了觅得诗意,常骑驴灞桥,踏雪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

雪中芭蕉 唐代大诗人王维画有《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上颇富争议的一幅画。他在皑皑白雪里画了一株翠绿的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是南国热带的植物。“南国的芭蕉怎么能够出现在北方的雪地里呢?”这就是历来画论争论的焦点。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于物”、“只取远神,不拘细节”;俗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殊不知,中国水墨画的最高境界是写意,“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王摩诘笔下的“雪中芭蕉”,已远远突破了地理与时空的樊篱,是他独抒性灵与借物寄意下的迁想妙得。

程门立雪 北宋的一个雪天,洛阳城外,茅屋深锁,柴门轻闭,雪一直下,寒冷冻僵了杨时的手脚,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屋内小憩的程颐。时至天色已晚,程颐醒来,推门而出,却见杨时双脚早已深埋雪中,立成雪人。老师被弟子诚心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

煮雪烹茶 宋人陶穀得党家姬,天下大雪,遂取雪煮水用来烹茶,请姬出来问:“党家有没有这样喝茶的?”姬答:“他是一介武夫,哪能有这样的雅兴?只知道在锦帐中饮羊羔酒。”公为一笑。

嚼梅咽雪 据明人张岱《夜航船》载:从前,有个铁脚道人,爱赤着脚走在雪中,高兴时则大声朗诵《南华经·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塞香沁入心骨。” 银碗盛雪 这是一则禅门公案。北宋圆悟克勤禅师所编著的《碧岩录·十三则》曰:“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银碗里盛雪。”又《宝镜三昧》歌里有“银碗盛雪,明日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银碗盛雪,表里澄澈,是真有,还是幻相?明日藏鹭,浑然一体,是表象,还是真无?这是一种不着于相、水月相忘的禅境。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内心里剥离贪婪,淡化私利,消除鄙陋,摈弃狭隘,跳出自我的苑囿,让眼界与胸怀卓然于世俗之上,就会获得心灵的空明与自由,过上安详而宁静的生活。

第二篇:对联与典故

对联与典故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出竹叶梅花。”

有位近视眼秀才,一日,正坐在绿纱窗前读书,猛抬头见窗纱上晃动着一束芙蓉、牡丹花,以为是隔壁有人在窗下举花逗戏。秀才踱步出门观看,不料惊飞了树上的黄莺和蝴蝶。这时他才想起刚才窗纱上的那幅美丽画面———芙蓉、牡丹花,却是日照莺、蝶投映到窗纱上的影子。因此,他即兴题一联挂在墙壁上:“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但是他一直写不出适当的下联,每日置身书斋,埋头于故纸堆里,寻寻觅觅,不觉一晃过去了八个月。

这一天下雪了。他父母怕他在家闷成书呆子,就请邻居青年邀他踏雪赏景,他很不情愿地随邻居青年出了门。当二人走过板桥,秀才看桥面雪上有些印迹,如“梅花”、“竹叶”图案,就问邻居青年:“这是谁画的?”邻居青年笑道:“你真是书呆子,这是狗和鸡过桥面时留下的脚印!”秀才一听乐得拍手大笑道:“我对上了,对上了!”他跑回家挥毫写出下联:“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出竹叶梅花”。

“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古时,有个自恃才华不凡的秀才,要和解缙对对子,便出一上联:“马过木桥蹄打鼓”;话音刚落,解缙不假思索吟出下联:“鸡啄铜盆嘴敲锣”。解缙对得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

“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

从前,几个秀才外出踏青赏景,偶见一片泥路上有鸡犬足迹,其中一个秀才不禁吟出一上联:“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但众秀才思索良久,仍无言以对。此时,路旁一牧童脱口续了下联:“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众秀才一听,击掌赞叹。

“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少时聪明伶俐,一天放学回家,路过一池塘,但见众乡人对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鸭子,欲作对取乐。其中一人吟出上联:“母鸭无鞋空洗脚”,众乡人却对不出下联。此时,在旁的林则徐思索了一会,对道:“公鸡有髻不梳头”。众人皆啧啧称奇。

“斗鸡山上山斗鸡;龙隐洞中洞隐龙。”

广西桂林漓江对岸有座斗鸡山,不远处又有一个龙隐洞,有人将此撰联:“斗鸡山上山斗鸡;龙隐洞中洞隐龙。”此为回文联,组合奇巧,对语熨贴,读来盎然成趣。

“白石白鸡啼白昼;黄村黄犬吠黄昏。”

从前,一秀才于中午时路过江苏泰县一个名叫“白石”的小镇,但见一只白色大雄鸡在户外引颈啼喔,随即吟出一上联:“白石白鸡啼白昼”,但苦思不得下联。时隔数年,秀才又经过一个名叫“黄村”的村庄,时已黄昏,一只黄狗正在街头汪汪大叫,此时,秀才触景生情,终于续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联语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过火运作洒狗血;繁琐唱腔炒鸡毛。”

著名艺术家阿甲,一次在中国京剧院举办的书画展览会上题书一联,联云:“过火运作洒狗血;繁琐唱腔炒鸡毛。”联语巧嵌戏曲界流行的行话“洒狗血”、“炒鸡毛”,可谓构思巧妙,匠心独运。“洒狗血”指演员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炒鸡毛”指戏曲中重复堆砌的唱腔道白。作者以戏曲表演之两大禁忌告诫年青演员,语重心长,令人敬佩。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从前,有个财主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的儿子做家庭教师。他为了在私塾先生身上少花钱,便事先对私塾先生说:“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私塾先生看了看说:“我也是这个要求。”于是他们在合同上写道:

东家: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先生: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开学以后,财主每天只弄些青菜豆腐之类的素菜待先生,先生不答应。官司打到官府。财主说,我是按合同办事的。这合同上明明写着“东家: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先生说,我也是按合同办事的。这合同上不也明明写着“先生: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县官老爷看着他们的合同,顺理成章地判了个财主败诉。

“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只要肥。”

旧社会,某地方官做五十寿庆,到处要人送礼。庆贺之时,忽见有人捧着一个匾额而来。主人迎上前去,却见匾额上是一副对联:“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只要肥”,心里立刻不是滋味。可喜庆之日,来了客人,又怎能发火呢!况且,这又是个图吉利的时候呀,于是,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说,乖乖地让客人吃了酒席走路。

“鸡卵与鸭卵同窝,鸡卵先生,鸭卵先生?马儿与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

旧时,浙江提举(官名)花某去看望老友。老友是个学官先生。见面时,花某戏言,问老友:“鸡卵与鸭卵同窝,鸡卵先生,鸭卵先生?”学官先生是个文人,听得出朋友在用“鸡卵、鸭卵”嘲讽他,便随即对道:“马儿与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蹄举”谐音“提举”。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有输给谁。

“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政治家林则徐,年幼时即聪明过人。有一次,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见一群人正在观看池塘里的鸭子,作对为戏。其中有个人出了一上联:“母鸭无鞋空洗脚”,却没人对得出下联。他想了想,对道:“公鸡有髻不梳头”。众人听罢,无不拍手叫好。

“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明代,户部尚书年富,幼时在家读书。一天夜里,门前大树上的鸟巢和几只小鸟,一起被大风吹落在地。他的老师见此,出上联说:“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恰巧,当时月色明亮,破鸡屋里的公鸡正在啼鸣。聪明的年富随即对道:“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老师上联中的“连窠及地”谐音“连科及第”,一语双关;年富下联中的“金膀啼鸣”,谐音“金榜题名”,亦一语双关,可谓珠联璧合。

“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一年夏天,清代文学家李调元,路过一农家。农家大嫂正在门前的场上晒稻谷,一群饿了的鸡子都赶来吃谷。就在这个时候,屋内走出两个手拿竹筒的儿童。儿童见鸡吃谷,便将竹筒向鸡打去。农妇触景生情,望着李调元说:“饥鸡盗稻童桶打,”言下之意,请李先生对个下联。李调元见农妇能出出这样的上联,又惊又喜。可要对这个上联,却又感到很不容易。他皱着眉头,在农家门前踱来踱去,就是想不出来。正在他绞脑汁之际,一阵风沙刮来,呛得他一阵猛咳。咳嗽间,他忽见农家梁上有一只老鼠被他的咳声惊跑了。这下可好,巧事天成,他的下联有了:“暑鼠凉梁客咳惊。”

农妇听了李调元的下联,十分佩服地说:“到底是大文学家,有啥能难住你的!”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清代,一秀才赴京赶考,中途在一凉亭歇息,看到一农妇带着孩子晒谷,遇到一群鸡吃她的稻谷,农妇让孩子赶鸡,小孩顺手将手里玩的竹筒向鸡砸去。那农妇就以孩子砸鸡为题,出上联请秀才对。上联曰:“饥鸡盗稻童筒打”,此上联有三对同音异字,秀才想了好一会儿,忽见凉亭的梁上趴着一只老鼠,正在这时,来了一位客人,一咳嗽,老鼠吓跑了,秀才因而得下联曰:“暑鼠凉梁客咳惊”。下联也有三对同音异字,对得十分巧妙。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1929年辞去东南大学教育长之职,到南京郊区试办乡村师范,取名“晓庄”,并亲自挥毫题写门联:“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用启蒙读本《三字经》中句组对成联,生动有味,朴实生趣,也充分体现出他办“晓庄”的“以农为友,以农为师”的精神。

第三篇:姓名与典故

姓名与典故

作者:钱亮星

人皆有其名,每个姓名又都有其来历种种。若是某位仁兄姓名的来历不凡,且幸此人后来又成了名人,那他的姓名本身就能冠以“典故”之谓。当然,一般人取名引经据典亦可充以为数。

典故本身的含义就包括了掌故和典制。因此笔者在撰写本文时引用了大量在一般人看来不能算典的故事,为消除疑虑,避免争端,行文前先查《辞海》以证。

姓名与典故可分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曰以人名为典故,一曰以典故为人名。

先说以人名为典故之事。翻开《中国典故大辞典》,信手一摊,即能找到这方面的例子。如牛郎织女、潘安西施、子路、月老、叶公、冯妇、伯牙、子期、江淹、徐娘等等,一见其名,便知其事,知其所代。如牛郎织女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引《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方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紉,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机会。”如今,牛郎织女已成分隔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妇或相爱男女的代称。《古诗十九首》之十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江女,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道尽牛郎织女相爱不得见的苦愁悲遇,实乃当今分居两地伉俪的贴心写实。

同牛郎织女类似,如今,像潘安、子牙之流,已不单是他们姓名所指的具体人物了,而是脱离了他们本身的具体指代,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词汇。如潘安西施,可形容男女美貌;伯牙子期,表示知音相逢。王子乔是得道高仙的化身,诸葛亮则是智慧的代名词。你是媒婆,别人可以称你为月老;你若人到中年,人家有可能拍马屁说你是半老徐娘。你可以把月亮叫作青娥,也可以自谦是才尽的江郎。如此种种,表明这些人名已是一定关系、一定事物、一定属性的代名词。姓名所代人物本身已被千百年来文学上或社会上的借代和比喻担拉出其母体,化为一种像货币流通于商界的语言流通形式,升华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和常用词汇。

人名转而化为含有一定意义的专用词汇,得力于这个人本身作出的贡献或指代的典故。以人名为典故的故事,史载野传,数以万计,篇幅所限,无法尽言。手头正巧有一套《幼学故事琼林》,其中名以代事,事以喻人者,凝练得简洁明了,不需作者加注,读者亦能一目了然。在此,笔者权当一回投机取巧之徒,以此书为蓝本,提纲择要叙之。

第一类是天文朝政,包括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六种。青女、素娥:青女乃霜神;素娥即月号。

列缺、望舒:列缺乃电神;望舒是月御。杞人、夸父: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 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附宝、荆柯;赤电绕枢而附宝孕;白虹贯日而荆柯歌。屈原、恒景:端阳竞渡,弔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实。

韩柳欧苏: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剪颇牧,乃武将之多奇。姜太公、黄石公: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

荷坚、毛遂: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逐自荐才奇,囊处便当脱颖。韩信、张良: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

其二,姻亲体服类。仲郢、老莱子: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宋弘、梁鸿:不弃糟糠,宋弘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梁鸿配孟光之贤。

马融、孔子: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如、廉颇: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陆凯、王维: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支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光三叠曲。

伯牙、子期: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管宁割席拒华歆,谓非同志。

韦固、月老: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藏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女子:东施效颦可厌,无盐刻画难堪;飞燕身轻可舞,孟光力大擎臼。

李耳、子牙:李耳出函谷,为令尹演道经五千言;子牙钓渭滨,为周家定国基八百载。晏子、石祟: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幢四十里,富羡石祟。

第三,人事器具类。包拯、商鞅:包拯寡色笑,人比其笑为黄河清;商鞅最凶残,尝见论囚而渭水赤。

毛遂、季布: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言。岳飞、杨震:岳飞背涅尽忠报国;杨震惟以清白传家。第四:文事花鸟类。

班马、元白:誉才高,曰今之班马;羡诗工,曰压倒元白。江淹、杨雄: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杨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

神农、后稷: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后稷播百谷,粒食攸赖。公输子、张僧繇:公输子削木鸢,飞天至三日不下;张僧繇画壁龙,点晴则雷电飞腾。

以姓名代典故者,虽为数可观,毕竟能以数计,而以典故为姓名的,则是茱萸遍插,俯拾皆是。因为人所生也,必有其时,有其境,有其可志之事,有其可鉴之史。引经据典,取以为名,既能显其出乎正道,不坠三教九流,亦能显其家渊深博,乃知书达理之辈,诗书钟鼎之族。且史卷浩瀚,任你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功夫。取典为名,人所共逐,乃常理也。

起名用典,翻阅史卷扉页,即可见其端倪。史前人名,多以名记事,名即是典,典即是名,互为解释,互为因果,不可两分。

观开化之足迹,可征者始自有巢、神农、伏羲、燧人诸君,望名生义,即知时人架木为巢、钻燧取火、牧畜佃鱼、力田事农稼穑之事。韩非有《五蠹篇》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龙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易系辞传》对神农氏的诠释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斩木为耒,揉木为耜,褥之利,以教天下。”

对于火神祝融,《礼》月令注云:“祝融,颛顼之子,曰黎,为火官。”黎为火正,其官亦曰祝融。祝,续也;融,明之盛也,祝融者,有火德继续而光明也。另,像炎黄、句芒、玄冥诸神,皆可以其名而释其义,知其事。

正史以往,人名用典,基本上脱神祖巢臼。于是百花齐放,众彩纷呈,至于错纵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为读者便,亦分而析之。

一是典名于取名者本身的遭遇期许。人生之路,漫漫兮且修远,人们往往愿意以名字来纪念生活历程中难以忘怀的经历和遭遇,或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这类典名,以改名居多。因为取名者在其初命名时,年少无知,往往要靠父母或他人帮忙,一旦成人立业,觉名不遂心,往往要对旧名动些手术,我者干脆换名以代。新名乃记述取名者的希冀志向,行为轨迹的,因而往往内含掌故、寓意,他人亦能见名知事。

这类典名可分种,一种是记载本人经历遭遇的,一种是表达本人思想向往的。记载本人经历遭遇者,中外史传,颇多趣味。明末清初文艺批评家金圣叹,本姓张,名金采。一曰,他和一群书生到文庙祭孔,大典方毕,那些平日道貌岸然的学仕儒子,突然争先恐后地哄抢起供桌上的祭品来。张金采见状,即兴赋打油诗一首,讥之日:“天晚祭祀了,忽然闹吵吵,祭肉争肥瘦,馒头抢大小。颜回低头笑,子路把脚跳,夫子喟然叹:在陈我绝粮,未见此饿殍!”张若采有感于此,又思论语有两处孔子“喟然而叹”:“在颜回为叹圣,在曾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欤!”因而易名圣叹。“圣叹”,孔夫子喟然而叹谓也。

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原名徐寿康。徐出身寒门,年轻时穷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去西洋求学,他只得厚着脸皮四处告贷,无人理睬。寿康深感世态炎凉,前途渺茫,不由悲从中来,觉自己似衰鸣之鸿雁,道改名“悲鸿”,后来,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发愤学画,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曾被清廷列为四大寇之首的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逸仙。为贬其身份,清廷在报刊缉令中皆将孙文改为孙汶。孙文最终以中山闻名,其中亦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1896年9月,孙文流亡东瀛,登记住旅馆时,不敢以真名示人,踌躇一番后,突然想起刚刚经过的中山侯爵府邸,遂在登记本上写下了“中山”二字。但按日本习俗,中山只是个姓。他思考一番,在中山后面加了个“樵”字,对陪他同来的日本朋友平山说:“我是中国的山樵”。孙中山之名由此传开。

中山其实只应算作孙先生的化名,他自己也未必能料到,后来,孙中山成了他最常用的名字。与此类似,许多作家的笔名也是最终“偏房扶正,”真名倒不为人知了。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讥刺作家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1857年,22岁的萨缪尔在密西西比河的一条船上干上了领航员。为了行船安全,船上有名船员不时测量河水的深度,提醒领航员注意。如喊“mark twain”(马克·吐温),即表明水深二噚,航道危险。“mark twain”的喊声给萨缪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这段生活,他便用“马克吐温”作了笔名。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本叫赵平福,取意“平安是福”。一天,家乡的豪绅喜得贵子,看中了平福这个佳名,就给儿子用上了,并不准赵平福再用原名。赵平福斗不过豪绅,只得另觅他名,他见家乡有座金桥柔石,觉得不错,于是就以“柔石”为名了,要不是鲁迅后来提及,大概没人会记得柔石的原名了。

表述本人志向追求的典名,书橱内外,并不鲜见。郭沫若曾为“邹韬奋图书馆”题联云:“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书首二字联在一起,即为“韬奋”。其实邹韬奋原各叫思润,改名韬奋实为抒其信仰。1926年,思润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曾为其改名作注曰“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韬奋其蕴,可寓含其志。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稘,年轻时留学归国后,追求遂变,将高仕稘改名高士其,决心“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今天的官本位、金本位推崇者多少应从中悟出点什么吧。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早年信奉王阳明的知行说,改名知行。后来,经过教育战线多年的摔打磨炼,他悟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观念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名“行知”,知行到行知的过程,正是陶先生唯心主义人生观到唯物主义人生观升华的过程。

很多人名采典明显地印上了个人思想变化的轨痕。如蔡元培、胡汉民、汪精卫、戴天仇等名字,本身即是高杨的思想旗帜。蔡元培本是清廷的太史公,名元培,字鹤卿,后改字子民,表其为炎黄的子遗之民,决不为异族名位所麻醉笼络之志;胡氏原名衍鸿,长大后改名汉民,表明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欲誓不与异两立;汪氏原名兆铭,改名精卫,效精卫衔石填海,甘愿“引刀成一快”,不负他那颗少年头,至于后来他成了人民的公敌,能不能说就与其少年立志有悖,就不得而知了。戴氏恨清廷入骨,言其与彼有不共戴天之仇,故名曰戴天仇。另,国民党左派元老廖仲凯为儿子取名“承志”,女儿取名“梦醒”,这些名字,都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无一不是个人思想的外显。

二是典名于父母或他人的期许。勿庸置疑,这类名字亦可分为父母亲的期许和他人期许两部分。孩子立名之初,父母皆殚尽竭虑,为其思考良名,一则图将来瑞应,二则聊表个人期望寄托承先启后,继业兴宗的愿望。

我的本家钱钟书先生一生与书打交道,贯通与今,融通中外,为一代宗师。其名仲书,是因周岁时抓周抓到一本书,家人因此而取的。钱先生的名著《围城》就有段关于取名的故事。方老先生听说二儿子鹏图生了个丑小子,遂想起《荀子·非相篇》说古时大圣大贤的相貌都是奇丑,便索兴除孙子起了个学名叫“非相,”乳名就叫丑儿。后来,老三的老婆也养了个头胎儿子,方老先生深感当时“兵凶战危”,触景生情,叫他“阿凶”,根据《墨子·非攻篇》为他取学名“非攻”。并且,方老先生题名字因此上了瘾,早想好十几个排行的名字,只等媳妇们连一不二养下孩子来顶领,譬如男的叫“非熊”,用姜太公的故事;女的叫“非烟”,用唐人传奇。

古今为人父母者替儿女命名,常喜将子女初生时的一种感觉记下来,用为纪念。《左传》宣公四年记斗伯比私通郧女生子,郧夫人让人弃婴于云梦泽中,不料有一母老虎怜其苦,竟来喂奶,郧子见了这庞然大物,惧上心头,掉头逃回家,被老太太看见,认出是自己女儿的私生子,忙叫人抱回来养育。梦人称乳为“谷”、虎为“于菟”,便给死不了的郧子命名曰谷于菟,并把女儿正式送给伯此做妻子,这位谷子菟,就是后来楚国赫赫有名的贤令尹文子。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母颜氏,祷于尼丘之上得孔子,生而首上墟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的儿子叫孔鱼鲤,《孔子家语》记其命名时说:“伯鲤之生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为鲤也。”

孩子之始生,有合其父母意者,有逆其严慈愿者。父母的感想,常在取各中予以抒发。我有一个朋友的同事,年届半百而不得嗣,夫妻常为此脸挂阴云。不料去年老妻突然嗜上了酸,两月前一下子生了对双胞胎,老夫妻喜从中来,正巧男主人姓谢,兹给这对姗姗来迟的宝贝一个取名谢天,一个取名谢地。其欣然之态,尽现于名。

与此相反,萧遥天先生有一朋友马君,已跨入“超生游击队”之列,因此不打算go on,敦伦时特备胶袋,以防不则。马君勤俭操家,每袋用毕,仍要清洗再用。不料马君有意,蟑螂无情,忍不住跟马君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偷偷将胶袋咬破一个小洞,马君察之不慎使用如故,一举中的,马太太因而怀胎,生了个小妮子。马君哭笑不得,遂为女儿取名蟑螂,以解其窘。

由此看来,父母的感想是多变的。所以我要劝劝那些在娘胎中的婴儿,要懂得如何去揣摩父母的心理,选择良机,不出则已,一出则喜。像秦始皇的机会就把握得恰到好处。他从娘肚子中出来那天,恰好是正月元旦。父母因而窃喜,古时“政”“正”相通,便给他取名为政。元代大画家黄公望,表字子久。据《画史》介绍,其父九十始得之,因“黄公望子久矣”,所以取名黄公望,字子久。清袁枚得子时也上了年纪,嫌子来迟,便命名为迟。臭名昭著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生时,其父适届五十六之年,因名五十六。他人代为取名或改名的事例也不少,像豫剧《腐知县审结命》中饰七品县令的名牛得草,原名牛俊国。因觉俊国之名不含丑角行当,乃问名于年届耄耄的开封儒生李春芳,李老先生沉吟一番,说:“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山可攀登;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水可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的,猪儿得糠膘肥体壮。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呢?牛儿得了草,负重劲行,辛勤劳作,韧力无穷。”李先生还为牛得草取字料足,号饮水,言牛得草,料足、饮水,草料水俱得,前途无量。牛得草不负此名,终在戏剧行当树起了一面旗帜。

著名战将陶勇将军。原名张道庸。陈毅元帅觉得不妥,认为道庸有些封建味。粟裕就提了个建议,要张道庸去掉姓,保留名的谐音,改名“陶勇,”陶勇欣然同意,后来他名乎其人,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第三类典名直接取自古典诗词或典故小说。这类取名多出自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的文化素养较高,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程度较深。取名时多愿从典籍,诗词中挑选格调高雅,寓意丰富的字词。古往今来,此类名字不可胜数。在此也把它分为典籍类和诗词类两种。取名于古文经典者,多为寻章摘句式地在名句中选取一两个关键的字为名。这类名字,多来自先秦诸子百家著述之中,如毛主席为两个女儿取名李讷、李敏,就是启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句,蔡省三之名取后“吾日三省吾身”,王朝闻则源出“朝闻道,夕可死也。”王利器之名出自《汉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邵力子则得名于“力子天下富”。

盗世奸雄曹操,字孟德,其字出诸《苟子·劝学篇》“夫是之谓德操”句,荣圣陆羽据说是个孤儿,拾弃者为他在《周易》“鸣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句中选取陆、羽二字名之。不为五斗米屈膝的朱自清先生名乎其人,他的名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的自清乎?”李宗仁先生之字德邻则源于“德不孤,必有邻”。艺术大师刘海粟,原名刘芳,自小仰慕苏轼手书《赤壁赋》文彩书法之飘逸,便取赋中“渺沧海之一粟”句改名为“海粟”,诸如此类取自典籍名句中的人名,可为挖空心思,匠心独具,让人一睹为快。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清词丽句,寓意深刻,想象新颖,出语隽秀,怡人耳目。取典于古诗词的人名,细细品味,韵味悠悠,回味无穷。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目,除尧字是排行外,棠、芾均取自《诗经·国风·召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通俗文学名家张恨水之名,出自南唐李后主《相见欢》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李白一名,则取自他七岁时自吟诗句“李树怒放一树白。”

人名取自诗词者,多如牛毛,不便一一作注,在此谨列几种,以飨读者。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程千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郑愁予:江晓正愁予。刘白羽: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曹雪芹: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与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真名相呼应,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取名则更讲究用典。名出有典,一则显作者知识渊博,非登徒子之列,一则可以以典明志,隐喻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走向。文学作品取各用典乃普遍现象。作品广浩繁帙,人名更是千头万绪,不能一一道来。在此,仅以钱仲书先生《围城》人名用典情况为例,以一见百,故妄述之。近翻91年《读书》第5期,于赵一凡先生《<围城>的隐喻及主题》一文中偶见一凡先生关于书中取名用典具况的分析,虽后为人所驳,但笔者仍以为有理,特加引鉴,与君其参。赵先生认为,书中赵辛楣和唐晓芙的名字,均出自《楚辞·九歌》,歌中“湘夫人”一节有句云:“桂栋兮兰缭,辛夷楣兮药房。”此处的辛楣寓含高贵堂正之意,而书中的辛楣则是从小就被女相士相为有“南方贵宦之相”的,可谓名与事符。《九歌》“湘君”有云:“朱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刻画出古代理想主义者上树摘芙蓉、下河寻薛荔的傻态。依此典,方鸿渐与唐晓芙命当无缘。最后二人雨中分手,就杳无音信,连梦都没有一个了。

方者,sqare也,俚语称古板不合时宜为方。古有“贤儒乃世之方物”,“头方命涛,不足以扇知已”,“智欲圆而行欲方”句。鸿渐姓方,注定他做不了随世转轮的琉璃蛋子,只有儒腐郁志一生了。鸿渐之名,取于《周易》渐卦:“鸿渐于午,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鸿者,水鸟也,它从海上飞来,逐次栖临滩头,岩石、陆地、林木、陵林和水边,仿佛经历了一场犹豫不定的寻觅游戏,与书中方鸿渐的辗转流离,真正吻合得天衣无缝。

孙柔嘉是《围城》中最重要的女性,其名用典亦是颇见匠心。《诗·大雅·抑》篇有卫武公讥刺暴政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生活,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大雅·丞民》云:“中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但令仪,小心翼翼。”两次提及柔嘉,讽颂交替,说透华夏文明自古以为荣耀的驾驭统治之道。书中的孙柔嘉果然十分历害,弄得鸿渐诚惶诚恐,丝毫不逊于《红楼梦》中探春凤姐。

人名用典和典故用名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有机体,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利用,明眼人一看就能了然于胸,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篇:成语释义与典故

【汉语文字】出尔反尔【汉语拼音】chū ěr fǎn ěr【英文翻译】1.to go back on one's word;to contradict oneself2.now yes, now no【词语解释】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字词解释】尔:你。反:同“返”;回。反尔 :意谓你怎样对待人家,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近义词】反复无常、翻云覆雨【反义词】说一不

二、言行一致、一言为定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典故】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然而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汉语文字】扶老携幼【汉语拼音】fú lǎo xiã yîu【词语解释】扶老携幼中“携”意思:带领。扶老携幼意思是:扶着老人,搀着孩子。形容所有人都出动(老人孩子也不例外)。【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典故】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食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而孟尝君却不知是为其好,并怪罪冯谖。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人们带着老人,甚至连孩子也抱了出来,出城百里相迎。孟尝君笑道:“先生给我买的‘义’,我今天看到了!”

【汉语文字】点石成金【汉语拼音】diǎn shí chãng jīn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近义词】点铁成金【反义词】点金成铁【词语解释】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典故】〔原文〕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吕祖,吕祖乃吕洞宾也,相传为道教之祖也。吕祖感其诚,一日忽降至其家,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俄顷,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 其人再拜曰:“不欲也。” 吕祖大喜,谓:“子诚能如此,无私心也,可授以大道。” 其人曰:“不然,吾欲汝之指头也。”吕祖倏不见。〔译文〕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是道教的先祖。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一会儿,石头变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它吗?” 那个人拜了两次回答道:“不想要。”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如果能这样,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消失了。

【汉语文字】东山再起【汉语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词语解释】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成语性质】褒义词【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近义词】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反义词】 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典故】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汉语文字】东施效颦【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释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如法炮制(含褒义)【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典故】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汉语文字】大义灭亲 【拼音】dà yì miâ qīn【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典故】春

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

【汉语文字】乘兴而来 【拼音】chãng xìng ãr lái 【释义】乘兴:乘一时的高兴。兴冲冲地来到 “乘兴而来”这则成语的乘兴失趁一时的高兴。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近义词】败兴而归【典故】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汉语文字】功亏一篑 【拼音】gōng kuī yī kuì【解释】亏:亏欠。篑:盛土的筐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近义】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反义】大功告成、善始善终【典故】古时,有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论严寒酷暑,废寝忘食地从远处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终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这一天也如往常一样,鸡刚叫就起床开工,一筐又一筐,眼看着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来,认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总认为只有一筐土而偷懒,所以这一筐土至死他也没堆上,终究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还是没有堆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第五篇:典故与意向

常见古诗词典故与意向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朋友:“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6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6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含贬损之意的:

6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7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8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9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00、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01、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菜羹:菰菜、莼(ch 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02、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3、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04、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05、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10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10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108、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109、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110、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11、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12、南冠 指办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下载与雪相关的典故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雪相关的典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

    典故

    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

    典故

    1.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An Apple of Discord直译为“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

    典故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20个成语典故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

    典故大全

    典故大全 天文/气象【九万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千里仁风】参见政事部·治......

    典故大全★

    典故大全 爱屋及乌 这个典故出自《尚书大传.大战》。殷商末代的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当时的西部诸侯之头领姬昌,因反对纣王被囚禁。出狱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称周文王,......

    与陕西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陕西有关的成语典故 1.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秦王朝“二世而亡”之后,中国发生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相争”。宝鸡作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演了一幕名传千古的战争活......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