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

时间:2019-05-13 05: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

第一篇: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

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

唐诗宋词,中华民族文明的奇葩,任由时光荏苒,但许多大诗人,大词人用了无数传颂不衰的诗词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个如画般幽美的意境。诗词离不开美,美离不开诗词。

诗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看来。对于诗词美的审美体验就是诗词对人的情感的一种激发和暗示的过程。当人们与诗词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融合的时候,诗词中的体验也就给予了人最真实的感受。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可见人们对美的体验带有主观性,而同文学作品一样,诗词的来源的生活,只不过是经过了提炼,使得人们对其有了更深的体会

从古风古韵 的 《诗经》 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再到轻柔、细腻的词曲; 从屈原到李白再到苏轼……研究诗词的美,首先要追溯到诗词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的文学和艺术都 起源于劳动,诗歌也就从此诞生。然后,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的内容多与音乐有关,它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创作有着 很深的影响。《诗经》之后,有战国的《楚辞》,《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的限制,多用六言。随着发展,有两汉时的“乐府诗”,魏晋时的“三曹”、“七子”、陶渊明,南北朝的谢灵运、谢朓……然后就到了文学空前发达、诗歌空前繁荣的 时期——唐代。唐代不仅群星灿烂,而且是近体诗发展、定型的时期。律诗的形成,为诗歌提供了最完美的表达形式。佳作云集,每一篇短短的诗中都蕴藏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高超的写作技艺。诗之后有了词,词原为配乐文学,兴起于民间,宋代发展普及。词多为长短句,句式灵活,也就更能体现出内心不同的情感。宋词有婉约与豪放两派之分,婉约派作品多为伤春伤别之作,手法含蓄曲折,风格婉约绮丽,格律要求严格。豪放派的诗词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广泛,气势恢宏,手法以直抒胸臆为主,风格雄健豪放,格律上不拘泥传统模式的束缚,有所突破。到了元代,诗词的势头已如强弩之末,代之而兴的是元代散曲。之后诗词的发展也就 没有出现“盛世”之时了。了解了诗词的发展,去研究它的美也就不会那么混乱了。

研究诗词之美有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分类研究。可从语言和境界两大块研究,也可将它分为若干点来研究。在这里就暂且分为四点来研究,也就可以较全面的概括诗词之美了。“准确传神之美”、”音韵和谐之美、”富有弹性之美”、” 故事感人之美”。概括了写景诗词的妙处:动词、虚词使用得恰到好处,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悠扬委婉、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音韵和谐之美” 则论述了诗词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格律。有了格律,诗词才有了韵味,有了鲜活明了的节奏感,语言才会抑扬顿挫,读起来才朗朗上口。鲜明的节奏感总能和诗的内在感情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富有弹性之美”是从诗词的多义性角度来阐释美的。一些情感丰富的诗词总能给读者多种美的体味与探求的欲望。通过精练的文字,读者能多角度去阅读它、欣赏它。

“故事感人之美” 是从诗词的背后挖掘写作背景,这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去了解诗词,又能使我们在诗人的 故事中找到共鸣的情感,提升自我修养。

一、音韵和谐之美

对于诗词的写作与美的鉴赏,格律是不可或缺的一张王牌。何谓格律?盖始于杜甫之“晚节渐于诗律细”。律,即法则,规章。格律,就是诗词曲创作应遵循的法则,包括所用字数,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表达形式和修辞讲究。诗词不谈格律,也就缺少了一种本质的探究,缺少了一种美的探究。格律有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是讲押韵。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由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词曲等韵文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再是调平仄。平仄,即不同的声调,调平仄,也就是对声调的讲究。平声柔和圆润,仄声亢直短促。平仄声搭配得当则能使诗文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一个要素是:工对仗。对仗,即是对偶这种修辞手法。有了对仗,诗词也就更具魅力与趣味。试举一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这是一个回文对。了解了这三个基本要素,还不足以去鉴赏一首诗(词)中的格律。古音与今音稍有不同。也许读起来某诗韵脚不“压韵”,不必质疑,那是属于同一韵部的,实际是压韵的。然后 是平仄关系。虽然总体要求是平仄相间,但实际有些地方可平可仄。诗人中相传 有: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即不必太计较每句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音,而第二、四、六个字在音节停顿处,必讲究。最后一点即现代有些平声 字为古代入声字(即仄声)。有人觉得这会束缚诗人思想的。其实不尽其然。艺术本身就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没有形式规范也就没有艺术。对于天才高绝、技巧纯熟的艺术家,他既能严格遵循艺术形式的规范,又能充分获得艺术表现的自由。芭蕾艺术女演员的足尖技巧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但是,杰出的舞蹈家的舞步,如行云,如流水,舒卷自如,姿态横生。这是艺术的化境,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王力教授说过: “当你成为格律的奴隶的时候,格律简直是枷锁,岂但障碍而已!当你成为格律的主人的时候,你就能驾驭格律,如鱼得水,格律 的确就是一种帮助了。苏轼也曾写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之前谈到其回文词:

菩萨蛮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回文对向来只是诗人们之间的文字游戏,但苏轼此词不仅严格按照词谱(词 明确规定有平仄音、押韵等)填写,用上了回文对,而且顺读、倒读又各具意境,情韵悠长。此词上片描写闺人困慵、夏日昼眠的情景,暗寓待郎不至油然而生的 寂寞与无聊。下片写闺人醒后、与郎相聚的情景,流露真心爱郎却被郎笑的淡愁轻怨。词的内容虽不出奇,表达方式却精致含蓄,既有缠绵的情意,又有清新的意味。这就是诗词的格律,这就是美的所在。

二、准确传神之美

首先来看两首诗:

写意西湖(节选)南川居士

走近西湖,走近一种亲柔。西子的手,在岸边长成千成柳,夜夜浣着波光清流。想念西湖,龙井香茗悠味绵长,岚屏晚钟清越激扬,曲院荷风把烦恼和世情涤荡。

山外青山楼外楼,听柳浪闻莺,看灵隐幽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不难看出,古诗于现代诗在形式和语言上都存在着很多不同,现代诗的形式 较为自由,往往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古诗,更突出在其准确传神之美,言简意、赅之美,富有弹性之美,音乐节奏之美。现在诗(中国)用的是现在汉语,读起 来尚能明白,古诗可能就有点费解了。但若认真去看,现代诗却不比古诗简单易 懂。我们小组本次研究学习的着重点在于古诗词,阐述其中之美。

1、现在就来讲上文提到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在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而在宝历元年(公元 825 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注:西湖,又名钱 塘湖。)“孤山寺北贾亭西”,在孤山寺的北面贾亭的西面,作者在此处运用了一个角度的变化,巧妙地用寥寥数语就说明了钱塘湖的位置。从孤山上的孤山寺北面往下俯瞰,在贾亭的西边座落了西湖。“水面初平云角低” 远远望去,西湖的,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岸上的景物齐平,又和天边的云彩连成一片。韩愈不是写道 “天街小雨润如酥”吗?春雨如酥,在春天里游览西湖,欲将下雨的天空里铺展了浮云,低低地压在钱塘湖上。风雨前的西湖波澜不惊。白居易用十四字,为我 们描绘了如是美景。从上到下,从远到近,西湖那边是什么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初春里的黄莺和燕子。“早莺”,是指春天里生机勃勃的黄莺,“早”莺 要“争”暖树。眼前仿佛可以看到黄莺在我们头顶飞翔的样子,它们在树上唱着 动听的歌。“争”一字,也看到了春天的宝贵与短暂,更显对春天的热爱。就连 燕子也忙着筑起巢来,用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 燕子也写活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随着诗人的步伐渐渐往前走,春天 4 百花争艳,因此是“乱花”,眼前的美景让人眩晕、眼花缭乱。这里用“百花”、“群芳”等都不好,唯有“乱”字用得妙,眼前有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颜 色交错重叠、高低不齐,这样才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因而“迷人眼”。初春的 美丽里乱花占了上风,初生的野草也不过刚刚淹没马蹄而已!这是多美的春天!“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最爱西湖东边的美景了,无论游 览多少便都看不够,尤其是绿色的杨柳树荫下的白沙堤啊!

除此之外,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字方回,又因这首《横塘路》,世人又唤他“贺梅子”。贺铸本门世代 为武官,奈何北宋重文轻武,且又因宗脉上的一些问题,他一直不得志。贺铸退 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生了倾慕之情,写出了这篇名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这里化用了曹植的《洛神赋》。洛神,道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由此可见该女子轻盈风致之态。可惜,只能看着 这女子消失在眼前。

这样的例子甚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常说古诗词是含蓄的,在这含蓄而优雅的语言里却包含了无限的美感。写景的诗词可以把景物描写得准确传神,灵动活泼;抒情的诗词也可准确 地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意境于情感,而不是平铺直叙地像现代汉语一样直白,简单明了的诉说。”在作品的言辞中并未明确指明什么,我们也可在其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这是在准确中的朦胧,朦胧中的准确,传神中的含蓄,含蓄中的传神。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神之美吧。

三、富有弹性之美

有时候,同样是一首诗,伤心时读着是这样,忧愁时读着是那样,高兴时读着的感觉又不同。殊不知这在这寥寥数句中,蕴涵着多少数不清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还需从文学创作的手法开始。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省略虚词、修饰词和关联词,而将实词尤其是其中的名词直接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常见的诗词的组句现象。例如:

: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辛弃疾《满江红》)

白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

以上这些诗句,都是以名词性实词直接呈现意象,而抽去了句中的所有关联词,词与词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媒介。一个诗句有时只是一个词组,无所谓主语、谓语,但读者并不感到缺少什么,也就是说语意完整。中国诗歌这种特殊的词语、句法,大大扩展了诗句之内和诗行之间的审美空间,诱导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想 象去补充和丰富诗句中留下的大量空白,从而增强了诗的密度和弹性。

诗句之内的省略,不是专指虚词,有时实词也可以省略。古代诗词每句的字 数固定。由于受字数限制,有时要省去句中相同的词(字)。省去的词不一定是 虚词,实词也可以省略,有时甚至是必须省略。例如: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刘禹锡《堤上行》 在“竹枝”同“怨”字之间省略了“传”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君”字后省略“居”字。以上这些诗句中的省略都是一句中包含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语法结构相同,其中用的字也有两个相同。由于字数限制而把相同的两个字中的一个省去,而省略的都是实词。

再看一个例子: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第二句“东”字后省略“飞”字,这就不仅因为是受字数限制,而且是为了押韵。用词是为了达意。读古典诗歌,会给人以种种美感享受,能唤起人美感的奥秘,就在于诗中每个“词”都是诗人匠心独运的结晶,这不仅表现在诗人对篇中实词的 锤炼上,也表现在对那些人们熟知的虚词的运用上。那些看似平常的虚词,在一 定的语境里,却往往包蕴着丰富的内涵和盎然的意象。而正是意象的这种模糊性, 多义性(是提供合理想象的线索,使欣赏者有多种美的体味与探寻的欲望),不确定性,以及语义的多向性使得诗词更加地富有弹性。古典诗词它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境,取决于所处的具体意象群,在不同的意象群中有细微的变化。

诗词的弹性美,不仅体现在虚实词的变化,还包括特殊的词法和句法。它可以表现为词性变化、动词活用、句式倒装、量词活用等等。读一首诗(词),体验其弹性之美,就要发散思维,多读,多思考。鉴赏诗词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四、故事感人之美

创作一首不甘淹没在古代浩瀚文海中的作品,作者在赋诗词的同时许多时候也在谈风月、讲故事。一首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诗词往往有着感人的故事让读者、细细品味,慢慢斟酌。不同的作者或用不同的笔调描绘出一幕幕唯美、动人的历史画卷,突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诗人、词人,凸现出其旷世奇才与至情至圣,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抑或浪漫的往事,让读者沉醉于诗词故事的感人之美。其中诗词中蕴藏的感人爱情故事,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 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1、爱情

”爱情”这两字,大到传播媒介,小到情侣之间,上至文人墨客,下至芸芸众生,自古至今,大家都在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它、感受着它、为之困惑和幸福着,却从来没人可以给它一个确信的定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消费的年代,我们可以随处嗅到玫瑰的芬芳却难以感受到真爱的气息。爱情似乎已成为一种奢侈品,被快速生产,高速消费,然后,迅速消亡。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情愿躲在虚幻的言情片里,做一个爱情的梦想者。突然想起有首歌中曾经这样唱到: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恩爱缠绵、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 佳话,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聚散离合之间。

李清照 18 岁便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那个时代的婚姻不能 自主,像这样一位才情俱佳的女子要能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找到一位如意郎 君实非易事。也许是上天的怜悯,竟然为李清照安排了一段美满的姻缘。李清照 与赵明诚,是封建婚姻制度下最幸福的一对,他们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彼此都 懂得欣赏对方,理解对方,支持对方,两人情趣相投,常投诗报词,恩爱非常。

在赵明诚编纂 《金石录》 的时候,李清照给予丈夫全力支持,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每当丈夫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决胜负,确定饮茶先后,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

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 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进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就这样,他们在互相激励与学习的日子里,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好的时光总是不能长久,长期的离别之苦使得李 清照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对丈夫的思念之中。随着赵明诚离家日子的无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任何花开花落,秋风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 都会激发多愁善感的她的创作灵感,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 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 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一剪梅》这就是她借游览以遣闷时创作出来的。

《一剪梅》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词,词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 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 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使词“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好词,《一剪梅》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词人的内心里,实在给《一剪梅》灌注了太多的情感。可见蕴含丰富情感的 诗词才是好诗词,而这样的诗词往往包含着感人的故事,让感动如春草般在读者的心底孜孜蔓延。

2、亲情

说完爱情,诗词中感人的亲情故事也值得我们细细推敲……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感人的诗,作者用他细腻的笔墨泼洒出了一幕表现了母爱的伟大的感 人情景,读它,常常会感受到心灵的悸动。这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 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 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有共鸣,就有感动……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人们都悄然入睡了,而只有一盏灯亮着,与 星星一齐眨着眼睛。那是一位苍老的母亲在为她那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明亮的灯光下,那位 年迈的老母亲缝得是多么仔细和认真啊!虽然视线是那样模糊,可她还是用那粗 糙的双手,拿起针线,一遍又一遍地穿针引线,把儿子的衣服缝了又缝,直到把衣服缝得结实暖和才放心,不然儿子早回不了家,在外面受冻她怎么放心的下呢? 儿子要远行了,母亲把行李亲手挂到了儿子的肩上,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他要早 去早回。儿子也舍不得自己的老母亲,他望着母亲,不住地点头,好让她放下心来。俩人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不住地往下流。此时,对母亲要说的千言 万语也凝结成一篇在胸中荡漾已久的骇世杰作。

3、友情

友情,像汪伦和李白般深刻感人的有人多少?它的深,它的澈,就如千尺潭水般啊。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 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汪伦,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 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 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 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 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 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 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 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前两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句中的 “将欲”与“忽闻” 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 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 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 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 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 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 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也许,就如读者对于他们友谊的感 动般,数不清、度不尽吧?

人的情感不仅仅只有爱情,亲情,友情,而是复杂多样的,古人将他们千丝 万缕的情感和感人的故事都化于诗句,诵于清风……诗词里面的感人故事多不胜 数,词含情,诗寄意,只要我们细心琢磨、用心品味便能从诗词中发掘感动,领略诗词的感人之美。

第二篇: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论文学形式的审美意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枫桥夜泊》,在这般宁静祥和的夜晚,一幅古典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一个秋天的夜晚,落魄的游子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羁旅之苦的游子。树上的栖鸟发出啼叫,秋夜霜透着浸肌乏骨的寒意,茫茫的夜空正弥漫着漫天的霜华。他一夜未眠,在静夜中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清愁······

一首简单的七言律诗,却能让人浮想联翩,这就是文学的审美价值。

有意味的形式,它主宰着作品,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所以各类的艺术形式都具有相对对立的审美价值,而文学作品中这种相对独立的形式美在是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显著。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独特的,令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明。在这种文明中,中国的古代文学,无疑是极具特色,极有代表性的。从抑扬顿挫、节奏铿锵的诗词形式上,从一唱三叹、慷慨余哀的情感抒发上,从“神韵”“意境”等鲜明民族审美趣味上,我们得出“中国古代文学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这样的结论,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花池。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简单的几句却渲染了一种离别的感伤,表现出一种凄凄的哀怨与无限的愁苦;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则为让人联想到一个孤寂的黄昏,习习的冷风,透骨的寒;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列缺霹雳,秋鸾崩摧”,琅琅上口中,一种浪漫,豪迈大气的情怀就呼之欲出,令人回味无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优美的动人的春景,一种心跳的悸动,此起彼伏······

诗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体现的审美追求也是不同的。可从不同诗人所写的诗词中,所强调与表现的不同,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崇高与范畴,于是,他们的审美追求却跃然于纸底。

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诗词有着自己特殊的话语世界。它不像西方文论话语那样,具有严密的思辨体系,明晰的概念内涵。它往往用简单的语言描绘来表示抽象的画面,或者给你再现一个环境或氛围,让你从中去体会蕴涵的意味。而在这其中我们却能发现无处不发现“美”这个充满意象的色彩斑斓的世界,这种“美”显得圆润而不枯燥,蕴藉而不直露,综合而不零碎,证明着“中国古代诗词之美”这样一个命题。

第三篇:诗词之美(下)

诗词之美(下)60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认为,()是律诗里的冠军。

A.《秋兴八首》 B.《永遇乐》 C.《滕王阁序》 D.《浣溪沙》

2.下列属于《庄子》篇的是()。

A.《滕文公》 B.《梁惠王》 C.《公孙丑》 D.《逍遥游》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范曾先生推荐的具有真性情的两位诗人是()。

A.马一浮 B.辛弃疾 C.李清照 D.苏东坡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认为,《庄子》书里特别重视“美”字。

正确 错误

2.本讲认为,中国文字特性决定中国诗歌特性。

正确 错误

第四篇:诗词之美(上)

诗词之美(上)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提到,范曾认为年轻人要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就,就要做到()。

A.努力进取

B.一息尚存 从吾所好 C.选对老师 D.听从内心

2.本讲提到的苍天作帐、滴水成文是指()。

A.天空和河流 B.草原和河流 C.草原和砚台 D.天空和砚台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中提到的李清照的词有()。

A.《武陵春-春晚》

B.《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 C.《清平乐-年年雪里》 D.《临江仙-梅》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文可知,用一个文艺的形式来形容,则希腊是雕塑、德国是舞蹈、中国是诗词。

正确 错误

2.对联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念完上联立即出下联,语言充分完整。

正确 错误

第五篇:感受诗词之美

感受诗词之美

(领)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领)故事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的心窝(领)春天花红柳绿,夏天荷花映月(领)秋日夜色如水,冬日白雪皑皑

(合)古诗中描写的诗优美动人,韵味悠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四季风景的轮回。一

春之歌

(领)花开了,柳绿了,春来了(幼儿)《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领)春,迷人的字眼,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万紫千红,令人向往

(幼儿合)《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

夏之歌

(领)夏天来到我们身边,听到了蝉的叫声,那是婵对夏天的欢迎歌。

(幼儿合)《所见》清

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领)西湖美景荷花丽,碧莲满湖夏日来。

(幼儿合)《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 秋之歌

(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塞上秋来风景异

(幼儿合)《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领)秋天是一个怀乡的季节,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让我们感到一丝秋意的同时,也感怀一丝伤感。

(幼儿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 冬之歌

(领)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幼儿合)《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领)虽然寒天动地,白雪皑皑,但是梅花却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传来阵阵香气

(幼儿合)《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领)中国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唐诗宋词赋予我们文学修养,也给与了我们文化的熏陶。

(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现代诗表达新生活,新思想。

下载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诗词之美

    花开成海,思念成灾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 君当仗剑,大杀四方,妾自抚琴,浮沉随郎 一手繁华,一手落寞。因为途经你的盛开,所以我更会珍视你的现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佛曰......

    中华诗词之美

    【单选题】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  A、《诗经》  B、《礼记》  C、《大学》  D、《春秋》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

    中国诗词之美

    选择题 C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因此次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 E “二八花钿”里的“二八”指称 年龄 F “放郑声,不若远佞ning人”中的“郑声”怎么解释 淫靡的作品 “甫......

    探讨诗词含蓄之美

    探讨诗词含蓄之美一、从含蓄立意上,归纳为 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诗词三种类型。1、醉翁之意,意在言外常常借助客观的物象寄兴言志,将诗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含蓄......

    2017中华诗词之美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南溟》这首诗作的名称“南溟”出自什么典故?(1.0分) 0.0 分  A、 《法华经》   B、 《山海经》   C、 《庄子》   D、 《老子》  正确答案:......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2016(精选)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位词人的作品。 1.0 分  10 A、   13 B、   15 C、   18 D、  我的答案:D 2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

    中华诗词之美 论文

    浅论周邦彦咏物词 2012213191 王娜外国语学院 摘要:周邦彦的咏物词在宋代就享有盛誉。本文将周邦彦的咏物词分为两大类,并分析了其咏物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周邦彦咏物词艺......

    中华诗词之特美

    中华诗词之特美(二)已完成 下列诗句中,运用转喻手法的是:     A、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D、吁嗟鸠兮,无食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