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作文素材_打印版(DOC)

时间:2019-05-13 05:0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内作文素材_打印版(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内作文素材_打印版(DOC)》。

第一篇:课内作文素材_打印版(DOC)

高中教材作文素材选编(必修一)

【素材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张之洞)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

《“布衣总统”孙中山》 【用法】1.思路点拨:青年时的孙中山,以一布衣身份去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拒而不见,并在名片上题了上联羞辱他。孙中山知道张之洞摆架子,瞧不起自己,于是在名片后写了下联,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吃一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孙中山虽为布衣,却心怀大志。人不可无志,无志空活百岁,这是一种人生的“常识”;志向远大的人,就像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它能让人飞到你想象不到的高度。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立志、理想、志向与人的价值、自信与人生……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常识”、(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卷)“站在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人不可无志;(2)志向与价值;(3)自信与理想;(4)认识自我。

【素材二】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用法】1.思路点拨:海桐3岁的时候,在幼儿园里学系鞋带,听见旁人说了一句: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是手挺笨的。这无心的一句话却让小小的海桐记住了许多年,自卑了许多年。十多年来,她一直就傻傻地相信:我的手是笨的。一直到了初三,在一次活动中,海桐才发现:我的手一直是班上最灵巧的!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这应该是一个关于认识自我的“常识”吧?当然,对这个观点你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他人与自我、自我的认识、我是谁……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常识”、(重庆卷)“我与故事。”

3.观点提炼:(1)以人为镜;(2)认识自我;(3)自我认知与成长。

【素材三】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

《我与地坛》

【用法】1.思路点拨:人的本性是什么?人是什么?生活在苦难中的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痛苦地思考着。终于,在寂静与痛苦中他大彻大悟:人的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欲望是人心的地狱,欲望也是人心的天堂。如果连欲望都没有了,人,那还叫人吗?欲望,每个人都有,但未必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楚。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材料适用于2009年四川卷作文题“熟悉”。有人说,“90后”是贪图享乐的一代,他们只关注自己个人的欲望的满足,对此,你是否赞成呢?你有何见解呢?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材料还可用于天津卷作文题“我说90后”。也有人说,欲望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没有欲望,人不会进步。这样说来,欲望倒也真是人的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材料也适合于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人性、论人生、人性的善与恶、人与自然……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四川卷)“熟悉”、(天津)“我说90后”、(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3.观点提炼:(1)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2)人类应克制自己的欲望;(3)欲望的二重性。

【素材四】习惯!多么可怕而又强有力的力量。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用法】 1.思路点拨:有位哲人说过:人是习惯的动物。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你受益终身,一个坏习惯,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毁了你。可以说,这真是成也习惯,败也习惯。更妙的是,习惯本身也有两面性。做事认真,讲求完美,这样的好习惯会对你的生活和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它也可能会让你渐渐变得害怕出错,苛求完美,而实际上你也知道,世界上是永远没有真正的完美的。海桐当年,不也曾经在这样的痛苦中生活过吗?一个人的习惯,应是自己最熟悉的,当然,也可能你对某人的某些习惯非常熟悉,这么说来,习惯这个材料是可用于“熟悉”这个作文题的。或者,你也可以像海桐一样说说你或他人的关于习惯的故事。这个材料也适用于“我与故事”。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习惯、成功与习惯,习惯成自然、人与习惯……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四川卷)“熟悉”、(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

3.观点提炼:(1)优秀只是一种习惯;(2)习惯是把双刃剑;(3)勿以恶小而为之。

【素材五】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用法】1.思路点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时间一去不回头。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光阴做一番大事业,这是古往今来的有志之士的共通之处。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理应学会惜时、有为。恰当引用古人名句,会让你的作文增彩不少。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时间、生命与时间、对时间的安排与利用……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四川卷)“熟悉”。

3.观点提炼:(1)人无再少年;(2)惜时有为;(3)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4)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

【素材六】 熊庆来爱惜华罗庚的才气,在他的亲自安排下,华罗庚被调到清华大学来教数学,那时华罗庚只有21岁,还只有中学文凭。若干年后,华罗庚赏识陈景润的数学才华,把这个还在当图书管理员的青年人调来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自己的研究生,并亲自指导他深入地钻研数论。(概述课文材料)

《华罗庚》

【用法】1.思路点拨:没有伯乐,千里马只能老死于奴隶人之手;没有良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再好的美玉也散发不出它的光彩。人才、伯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千百年来说不完的话题。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发现人才、人才与伯乐、重视人才……适用于20Q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卷)“站在_____的门口”、(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

3.观点提炼:(1)人才难得,伯乐更难得;(2)要善于发现人才;(3)给人才提供成长的环境;(4)不拘一格选人才。

【素材七】孙中山的生活十分俭朴。总统府内,一般人的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而孙中山却总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角左右。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十分简单。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了一套锡制的餐具,孙中山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布衣总统″孙中山》 【用法】1.思路点拨: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山先生身为一国之总统,生活却如此之俭朴。惊叹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孙中山先生在生活上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苛刻?一般的人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莫非这就是伟人与庸人的分别之处吗?我们的“90”后是否还认可“俭朴”这种传统的美德呢?“90”后是否有需要重新认识俭朴这种传统美德呢?对此问题如能展开思考与分析,就不难完成一篇考场佳作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俭朴、俭与家、俭与德的关系……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站在_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俭朴是一种美德;(2)学会俭朴地生活;(3)俭朴成就伟人;(4)俭以养德。

【素材八】文天祥兵败被俘,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不为利诱,不惧威逼,坦然地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一颗丹心,永照汗青,留下人间不朽诗篇——《正气歌》。(概述课文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 【用法】1.思路点拨:孟子说:生,人之所欲也;死,人之所恶也。所欲有甚于生者,舍生而取义也。文天祥,面对生与死,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的选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文天祥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这不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吗?这个材料中蕴涵了高尚的爱国情感,十分适用于2009年浙江省作文题。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气节、说骨气、谈选择、面对诱惑、诱惑与恐吓……适用2009年高考作文题:(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重庆卷)“我与故事”、(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__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舍生取义;(2)人应有骨气;(3)学会选择;(4)正义必胜。

必修二

【素材一】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儿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母亲的生日是在9月,我在8月中旬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12月26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引自老舍《我的母亲》

【用法】1.思路点拨: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它就是母爱;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在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到处都洋溢着爱与情: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支持,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育;儿子对母亲的挂念、忧虑,对母亲的孝顺与感激。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就会发现这种爱与情。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诚实、关爱、感恩、母爱、亲情、习惯的养成、榜样的教育、朴素的性格.....3.观点提炼:从母亲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身教胜于言教;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③伟大的母爱;④关爱;⑤诚实等。从儿子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世乜只有妈妈好;②性格决定命运;③学会感恩;④牵挂等。

【素材二】 如冰心所言,“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作者写巴金,从材料的来源来看,一是冰心的言谈:冰心说“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巴金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二是巴金的书面材料: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的信;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巴金为《冰心传》写的序言《思想不老的人才永远年轻》;巴金给冰心的题词。

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坦率、坚强、友善。

——引自吴泰昌《巴金这个人……》

【用法】1.思路点拨:世上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是友情;真正的朋友是生活的美酒,时间冲不淡友情的酒,距离拉不开思念的手;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良友在身旁,地狱变天堂!吴泰昌的《巴金这个人……》这篇文章充分反映了友情这一主题。在你的人生经历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坦率、坚强、友善、勤奋、敢讲真话、友情……

3.观点提炼:从巴金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从冰心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坦率;②坚强;③友善;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素材三】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用法】

1、思路点拨:豪情是什么?豪情就是一种备考中的亮剑精神,一种藐视一切、傲视群雄的大气概,一种山高我为峰的忠勇与虔诚。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中到处都洋溢着一种豪情、霸气……你在生活、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是否有这种豪情?这种霸气?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乐观、豪情、奋发有为、无私无畏、胆略、傲视群雄……

3.观点提炼:①人需要的就是乐观;②奋发,才有为;③在逆境中更要无私无畏的精神;④逆境造英雄。

【素材四】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用法】1.思路点拨: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杜牧的《阿房宫赋》也蕴含忧国忧民的感情。你认为爱国应从何做起?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忧国忧民、人民的公仆、爱国、爱民、治国……

3.观点提炼:①相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位卑未敢忘忧国;⑤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素材五】……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用法】1.思路点拨:生活中并不全是艰辛和困难,它同时存在舒适与欢乐;就像我们经历的季节,严冬过后是春天,风雪过后艳阳天。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是论述了人在逆境中应如何解脱的问题。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人生最可贵的品格是本分自然地生活,踏踏实实地做事儿,兢兢业业地工作,诚诚实实地交友,心底坦荡地为人。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人生、逆境、乐观的心态、变与不变……

3.观点提炼:①笑对人生;②不妨做一回阿Q;③静观其变。

【素材六】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水福也。

—一一引自林觉民《与妻书》

【用法】1.思路点拨:大爱是李开先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反映出一种大爱的思想,你是否养成了这种思想品德?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爱国、爱民、人生的价值、生死观、谅解……

3.观点提炼: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人最需要的是谅解。

【素材七】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梁启超《论毅力》

【用法】1.思路点拨: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那些意志薄弱的人遇到挫折,就退缩了;只有有毅力者,才会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你是哪一种人?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顺境与逆境、成与败、勇于面对、转化的关键……

3.观点提炼:①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毅力;②成与败;③勇于面对困难。

必修三

【素材一】李白在送别友人时,道出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同时,他也向统治者暗示了蜀道的险要,国家的危险。他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

【用法】1.思路点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险峻、曲折、遥远的蜀道,诗人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友人的前途表示担忧。但是,作为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面对这样的蜀道,更是以国为忧。是责任感、使命感让诗人向统治者提示了蜀地的危险性,暗示统治者要加强防范,确保国家的安宁。李白的以国为先,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责任、眼光、爱国、关心、大局观念……

3.观点提炼: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要有远见;③要有忧患意识;④学会关心他人。

【素材二】生活贫穷的玛蒂尔德不甘于寒碜、朴素,不甘于默默无闻,以至于置服装,借项链去参加舞会,图得了一时的满足。不料乐极生悲,弄丢了项链。为了赔项链,她耗掉了十年的青春。莫泊桑《项链》 【用法】1.思路点拨:没有人是天生富翁,也没有人是天生的穷光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没有人甘于贫穷,没有人不向往幸福。问题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正确。像玛蒂尔德这样盲目地追求,结果只能是悲剧。她的遭遇,留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可以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命运、代价、追求、教训、虚荣、面子、改变、方法、同情、自食其果、理想与现实……

3.观点提炼:①改变命运要讲究方法;②盲目地追求要付出代价;③虚荣心要不得;④自栽的苦果自己尝;⑤要理性地对待现实。

【素材三】面对阿诺德步步高升,布鲁诺很不满,跑到老板的面前抱怨。但是,他的办事能力极差,充其量只能是受人操纵的机器。阿诺德一次办好的事情,他要三次还办不好。在事实的面前,他还能抱怨吗?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差别》

【用法】 1.思路点拨: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的办事效率,也决定了他办事的质量。所以,提高能力,提高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当然,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之后,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讲究办事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素质、能力、方法、效率、价值、教训、善于学习……

3.观点提炼:①要重视能力的培养;②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③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④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人生价值:⑤正视差距,积极进取。

【素材四】信息高速公路不仅使人与远方朋友联系简单多了,还能让我们找到新伙伴。如仿真约会,虚拟访问,看新闻,听音乐,聊天,游戏等,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比尔·盖茨《足不出户知天下》

【用法】1.思路点拨:自从比尔·盖茨创办了互联网,开辟了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是,随之带来的许多如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等不良的东西,在深深地毒害着一批人,尤其是青少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网络。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利与弊、正面与负面、科学与发展、时间、效率……

3.观点提炼: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②网络有利也有弊;③网络使地球变小了,使我们的视野变广了。

【素材五】陆游年轻时就有立功报国,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并积极投身于同金兵的战斗,取得过不少的胜仗。然而,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无能与妥协,陆游的志向始终得不到实现,唯有面对着长城和明镜慨叹和自伤。

——陆游《书愤》

【用法】1.思路点拨: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平常都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特别是在陆游所处 的时代,陆游的理想和现实相差就更远了。在那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一切热血男儿共同的遭遇,慨叹和自伤也必然成为爱国志士的结局。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报国、志向、怀才不遇……

3.观点提炼:①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②时势造就英雄;③明主强国,昏君卖国;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热血男儿的悲哀。

【素材六】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汉朝的江山,功高盖世,得到了刘邦的封赏,光宗耀祖,后来却被吕后和刘邦定计杀害了,死得很冤枉。——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用法】1.思路点拨:按理,劳苦功高的人得到封赏是天经地义的,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全国上下是没人会有非议的。但是,在吕后、刘邦看来,韩信功高震主了。所以,韩信不知功成隐退,招来杀身之祸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吕后、刘邦气量狭小,不能容人是韩信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这样,什么战友、兄弟之情,什么同甘共苦,在吕后、刘邦的心中早已烟消云散了,他们的眼中只有权力和地位。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功成隐退、能进能退、理性、胸怀、友情、同甘共苦……

3.观点提炼:①伴君如伴虎,要知进知退;②要理性,懂得功成隐退;③要有宽广的胸怀;④有难同当,有福也要同享。

【素材七】蒯通在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汉朝江山后,意识到韩信功高盖主,会有杀身之祸,劝他背汉自立,不料不被采纳,于是怕事情败露,受到牵连,便装疯卖傻,躲过了劫难。而韩信不听蒯通的劝告,终被杀害。

——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用法】1.思路点拨:蒯通他之所以能躲过劫难,是因为他深谋远虑,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懂得进退,适可而止,而韩信盲目、自大、骄傲,使他丧失理智,以致一代英豪葬送在嫉妒的阴谋之下,岂不悲呼!我们在对韩信的悲剧感到同情与惋惜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蒯通的理智与聪明表示敬佩呢?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理智、计策、盲目、接受意见、居功自傲……

3.观点提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要理智地看待问题: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④盲目自大要不得。

【素材八】“零”代表“无”,是“一无所有”,“四大皆空”。然而,“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它是一切数的基础。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数学就走不了多远。

沈志远《说数》

【用法】⒈思路点拨:世上许多看似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有着它的大用途。一粒尘土,它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哪座高山不是由一粒粒尘土堆积而成的呢?一个蚁穴,是微小的,但是,千里之之堤,溃于蚁穴。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小事物也有大作为。另外,就道家的思想而言,小即是大,无即是有,大小相伴,有无相生。因此,我们从“零”的身上,看到了无限,看到了永远,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有与无、小与大、有限与无限、基础、合作、位置、作用、价值……

3.观点提炼:①要客观地看待有限与无限;②我很重要;③只要放准位置,就会发挥作用,体现价值。④有无相生,虚实相伴。

必修四

【素材一】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讥笑那些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矫揉造作之徒曰“雅的太俗”,推行白话文的胡适使劲地就俗,所作打油诗、宝塔诗之类仍是俗中大雅。

-----《论“雅而不高”》

【用法】1.思路点拨:饮酒看花、吟诗作赋,看起来是雅事,但因其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显出俗气;打油诗、宝塔诗 之类如果有思想、有内涵仍显出雅来。可见,是俗是雅,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所做的人是否有文化底蕴,是否有思想内涵,是否有高尚人格。俗人做雅事,只能是附庸风雅,更显其俗,甚至是丑陋。而雅人所为,即使不过日常行为,也可能显露出他的非凡气质来。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俗与雅、底蕴、修养、精神文明……

3.观点提炼:(1)雅,需有文化底蕴;(2)俗与雅是相对的,关键在人;(3)有修养,才能雅;(4)有高尚的人格才会真雅……

【素材二】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自杀、校园暴力和残害动物等虐待生命的现象,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呼唤生命教育》

【用法】1.思路点拨:青少年学生本该是社会中最纯洁、最可爱、最具活力的人群,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不少骇人听闻的虐待生命的事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以下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当今青少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生命体验,既不知生命的神奇,也不知生命的艰难;其次是学习生活中心理压力太大,而心理又很脆弱,导致不当发泄;再次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社会过于看重智力发展,而忽视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心理、道德、生命等方面。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生命教育、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危机、素质教育、话说“90后”

3.观点提炼:(1)呼唤生命教育;(2)要重视非智力因素;(3)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素材三】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是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者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善良》 【用法】1.思路点拨:在寓言故事中,东郭先生和农夫显得愚蠢可笑,因为他们都帮错了对象,而在实际生活中,骗子固然不少,但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骗子又占了多大的比例呢,而许多人因此便认为善良就是愚蠢,从而把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善良弃如敝履,岂不悲哉!其实,善良即使败于凶恶,并非善良无能,而是因为善良有所不为,凶恶却无所不为,况且,凶恶每战胜善良一次,就暴露了一次自己的丑恶;而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则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善良、善与恶、善良与愚蠢、有所不为与有所必为……

3.观点提炼:(1)不要丢掉了善良;(2)善良不是愚蠢;(3)善良的失败是暂时的;(4)不能只用功利的标准衡量善良

【素材四】马谡自幼熟读兵书,且长期跟随孔明南征北战,受到孔明的看重,又有王平的多次劝谏,最终却丢失了小小的街亭,打乱了孔明的战略部署,使北伐功败垂成。可见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的人,往往难成大业,如因有几分才华而被重用,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失街亭》

【用法】1.思路点拨:面对王平的每一次分析劝谏,马谡都引用兵法驳回,并且认为让他守街亭,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最终不仅丢掉了街亭,如不是王平相救,自身也性命难保,并使孔明北伐的大好形势化为泡影,要是当初马谡接受了王平的意见,可能历史都会改写。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真是害人害己,在生活中,也许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因之带来损失或导致失败,也是屡见不鲜的。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骄傲、纳谏、理论与实践、认识自己、识人与用人……

3.观点提炼:(1)谦受益,满招损;(2)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3)要正确认识自己;(4)刚愎自用害人害己

【素材五】当司马懿派人打听到守街亭的将领是马谡时,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刘备生前也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智绝”诸葛亮却不识人,岂不怪哉。

——《失街亭》 【用法】1.思路点拨: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司马懿的智慧显然不如诸葛亮,然而他们都知马谡不可大用,为何诸葛亮偏偏看不出呢?笔者认为除了刘备与司马懿可能有这方面的特长外,主要还在于马谡与诸葛亮自身和他们的关系,首先是二人实际上可算做同类——领兵之前都是博览群书而无实战经验,而诸葛亮自己的经历证明这类人也可成功;其次是马谡久随诸葛亮的过程中,多有良谋;再次是马谡出身名门且是诸葛亮的心腹参谋。有此三点,诸葛亮看错了马谡也就不足为奇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识己与识人、长处与短处、“灯下黑”、亲与贤……

3.观点提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3)门第观念害死人;(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素材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用法】1.思路点拨: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一部《论语》记载的大多是孔子如何传道解惑的事迹,却很少见到他如何教学生识字读书的事,可见,学习最初是为了求道或解惑的。不知从何时起,学习变成了以学习教材字句为主了,并渐渐丢掉了悬初的目的,到如今,这种情形就更为突出了,韩愈认为这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学习、大与小、谈教育、说说“90后”……

3.观点提炼:(1)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功利目的;(2)教育已经变了“味”;(3)教育也应“抓大放小”;(4)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

【素材七】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等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劝学》

【用法】1.思路点拨:在动物界,人的生存本能可能是最少的,而人类却是最强大的。其原因就在于人有智慧,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借助别的事物。但也不能就此引申开去,以为人生如有父母亲戚可以依靠,自己就不必努力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学习、论借鉴、说成长、谈依靠、说说“90后”……

3.观点提炼:(1)学习是增强自己能力的必经之路;(2)要善于借助“巨人的肩膀”;(3)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4)“90后”不能过于依靠现有的优越条件。

【素材八】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增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晏子治东阿》

【用法】1.思路点拨: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方式完全不同,结果当然相反。第一次治理是以民为本,结果被国君怪罪;第二次以官为本,结果得到国君的赞赏。无论从人民的角度还是从国君的目的来评价,晏子第一次才是正确的,但实际结果却出人意料,为什么会这样呢?深入一想,其实也不奇怪,向国君反映情况的是晏子的上级或下级官员,而不是老百姓,大多数人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评价事物的,执政者以官为本,当然能得到好评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评价机制、兼听与偏信、坚守与变通、信念……

3.观点提炼:(l)要坚持信念;(2)有时需要变通;(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4)评价机制是造成官员贪与廉的根本原因……

【素材九】金钏儿自尽后,宝玉闻之很伤感,因此碰到父亲时,“应对不似往日”,让贾政生了三分气,适逢忠顺王府派人来向宝玉索取优伶琪官,让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此时贾环又来拿金钏儿的死告刁状,更把贾政气得“面如金纸”,于是,宝玉遭到了父亲贾政的毒打。但不久王夫人与贾母先后得信赶来,不仅宝玉得救,而且贾政还遭到贾母的狠责,此后,宝玉的生活与为人依然如故。

《宝玉挨打》 【用法】

1.思路点拨:首先,分析贾政生气,宝玉挨打的原因,不是宝玉因“追星”而耽误了学习,也不是因为金钏儿的死宝玉应负一定的责任,而是因为与宝玉有关的这些事情让贾政或贾府大失颜面。其次,在当时而言,贾政打得也非毫 无道理,但贾母却不管原因,一味袒护,使得责打毫无教育效果。再次,就宝玉而言,虽养尊处优、遭此毒打而不变初衷,也算信念坚定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家庭教育、严责与溺爱、如何对待父母的打骂、在批评中反思……

3.观点提炼:(1)教育应用正确的方法;(2)家庭教育切忌观点不一致;(3)即使师长的批评不完全正确,孩子也应好好反思;(4)正确的信念应该坚持……

第二篇:高中课内作文素材整理

素材整理

第一单元:生命的意义

观点一: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

素材一:美国前总统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正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林肯下田工作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饼,一手捧书。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能够达到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他成功的关键在于奋发向上,努力不懈,不断突破自己,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运的精神,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也体现了生命的过程就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

观点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理由

素材二: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周恩来为自己的存在找到理由:为中华之崛起。这也注定了其生命的意义中将不凡。观点三: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

素材三:现代印度国父——甘地心中生命的意义便是:真理、非暴力。对于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来说生命的意义便是:鲫鱼黑人以平等的权利。对于《相对论》的提出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说生命的意义便是相对的。最富创造性的数学家——黎曼,生命的意义便是:全身心沉迷于数学研究。对于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与命运抗争。对于天才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为艺术燃烧身心。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观点一:亲情是出于人的本性,与生俱来

素材一: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人从小就懂得了亲情,孔融让梨、黄香温席、杨香扼虎救父、陆绩怀橘遗亲,董永卖身葬父等故事耳熟能详,被人称赞,传为佳话。也让人明白,亲情是出于人的本性,与生俱来。

观点二:亲情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

素材二: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可孩子总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担心。然而因为心里牵挂不安,便草草处理完事情,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正准备就寝

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

“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脏?要给谁洗?”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我没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调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给爸爸。可是因为怕爸爸那碗面凉掉,所以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不发一语地紧紧抱住孩子。看着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啊!孩子,这是世上最„„最美味的泡面啊!”

观点三:珍惜保持亲情是我们的责任

素材三:朱自清的《背影》记叙父亲送自己去车站和买橘子的经历,刻画出了爱护儿子具有深深父爱的好父亲形象,也表达出朱自清自己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也是其珍惜亲情的最佳表现,更浸湿了我们要把珍惜保持亲情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观点一:人我之间的建立于交流。

素材一: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又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鲫鱼有两种思想了。

观点二:人与人的情感升华与互相帮助。

素材二:两岁的小悦悦在广东佛山市巷子里相继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小悦悦父母竟然会让2岁的女儿一个人大晚上上街。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观点三:人与人所依赖的是他们的互相的最终。

素材三: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第五单元:树木花卉

观点一:保护树木花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素材一: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观点二:树木花卉自古都是诗人名家的绝妙题材。

素材二:东晋陶渊明的诗融于大自然,寄情于大自然,对大自然无限向往。唐朝王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春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夏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写实;秋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感叹;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观点三:美景是人寄情所在。

素材三:春天是绿色的世界。草是嫩绿色的,树是新绿色的。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所有的绿色都在颤动,都在含着晶莹的绿光。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幽静而有诗情画意。夏天是红色的世界。花儿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小姑娘头上的蝴蝶也是红的。所有的红色都像燃烧的烈火。世界万物都充满了火热和奔放的情感。秋天是金色的世界,金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的金蝴蝶。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收割机轰隆隆地响这,谱写了一首金色的交响曲。一切都那么灿烂和耀眼。冬天是银色的世界,天是蓝色,地是银色,雪花更是洁白无假,晶莹剔透。银色是世界美丽而祥和。一年四季啊,像一条无边的彩带,春的幽静,吓的火热,秋的灿烂,冬的祥和都在这条彩带上,吸引人寄情于此,陶醉不已。

第三篇:课内素材优秀素材

课内素材整理

指导老师:郭佳睿 沁园春 长沙

一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本词选自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诗诗词集》。二 中央思想

这首词写的虽是寒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天下为己任藐视反动派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三 解析评价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儿不用“游”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四 运用话题

在写作上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上片虽然是写秋,但这全是诗人的眼中景,打下了诗人鱼翔的情感烙印。在词上,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再别康桥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散文集。《巴黎的鳞木》等,还有小说,日记,语著等。《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你,诗人归国途中,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二、中心思想

《再别康桥》这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失踪了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一一惜别的深情。

三、赏析评价

全诗七书,几乎每一书都包含着一副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里摇摆的水草,榆树下长满浮藻的清潭人等。而且通过一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朔”,挥一挥”等,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给人以立体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感。诗的结尾与首节的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四、运用话题 17.再见,告别 27.重逢

37思念故乡怀念旧地 47.保护环境

叶红燕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32年加入“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同年被捕,1933年在狱中写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他的诗将深情与奔放,雄伟与细腻,细腻抒情与哲理融为一体,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二 原文摘抄中心思想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三 赏析评论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傍侧,表达了侍人对大堰河深切向哀悼和元比的歉疚,表现悲剧气氛。四 运用话题

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和奉献,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作者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如热情的赞美烛之武退秦师

1.作者简介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称为左丘明。《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春秋筑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2.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叙述的烛之武如何智退秦师,重点描述烛之武的说辞表现了烛之武化疾明大义,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化解了个人不满,更增长了他义无返顾的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3.赏析评价

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组织武林为宿命埋下伏笔。4.运用话题

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自在有志不再年高烛之武原先没有被重用。在关键时刻,却能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从国家利益出发,显然是一个,公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5.荆轲刺秦王

1.作者简介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寓言传说,发人深省。《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末年间所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二篇。2.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描述,赞扬了荆轲的机智勇敢和扶弱济困,反抗侵伐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的顽强抗暴的统治思想。3.赏析评价:“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评价:荆轲抓住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引出了用樊大将军的头颅和督方的土地作为信物来骗取秦王的信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荆轲的军事头脑之强与超越凡人的胆识,魄力,和他的重义之情。从他委婉的话语中可见此人城府之深。4.运用话题:

我心目中的英雄

勇气

李悦

6鸿门宴

曹阿丽

一、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7c,字子常,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主持史书的编写工作,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出生于龙门年十岁通故,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元封三年(前108)继父取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洛大楼宏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和机要文件的官职),发愤著书,在公元91年前后完成《史记》。主要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写作目的:就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言。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二、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了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首次斗争,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的描写,揭示了项羽自持功伐而又“妇人之仁”的性格。表现了刘邦善于利用他人弱点,团结利用他人特长的性格特点,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刘、项二人斗争的结局。

三、赏析评价

刘邦:①狡诈善变,冷漠相搏,在项羽面前牵丝背里,唯恐有所不至。②坚决果断新网红们谢罪,能屈能伸,中见大胆,果断,对曹无伤的处理是“至军,立诛杀”。④虚心不忘危机时能听进下属意见,求教于张良樊哙,使他处劣势而变主动。

四、运用话题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写刘邦谢罪一层,通过刘邦的花言巧语,委婉陈词,把刘邦的谙练之术,以其待伸的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时无声胜有声”,“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写作文时偶尔运用文言句式,使文章富有情趣、诗意,用对比的写法,互相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纪念刘和珍君

一、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育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一生在文学创作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男生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最大领土的作家。二 中心思想

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北洋军阀政府扑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的抨击,帮闲文人污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帮送歌颂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烈勇士,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感情。

三、赏析评价

庸人有是非观念,但很快会忘记惨案的人作者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受害者是自蹈,死地暴徒作者态度:愤怒如火。

四、运用话题

可用于战时现实永不屈服,忘记与铭记沉默的力量,选择社会责任,爱国不分性别,民族大义高于一切逃避是失败的选择等。小狗包弟

一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原祖籍浙江绍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主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 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二 中心思想

小狗包弟的故事以作家中的一天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自拜地步,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文章还描述了小狗的悲惨遭遇,就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三 赏析评价

全文一直流露着自己的真情。文章开头写作者如何得到包弟,并与包弟建立感情,然而,为了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着自己坠入地狱,作者出卖了包弟,把他送到了解剖台。巴金对于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巴金并没有把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而大胆的剖析了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巴金的这种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其实是希望在说谎成风的时代,要有勇气刨析自己,大胆说真话。四 运用话题 可用于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正确看待自己,诚实正直等等作观点和写作话题,说真话是诚实正直的本质,是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体现。勇于解刨自己也是一种勇气,一种胆略,一种胸怀,一种高贵品质,一种敢于面对自己的高贵品质。

高一三班 马小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作者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实秋,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32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文学评论家。1982年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一度任总编辑。梁实秋的散文小品,风格朴贫隽永,有幽默感。主要作品有:散文桨《雅舍小品品,文学评伦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等,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二、原文摘抄: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十分美观。一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休乔都很好。2,我化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糈悍秃头顶宽下巴 的人。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健稳,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三 赏析评价: 外貌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既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又略加修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许,展现了其大家风范。本文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及愉快”极具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末几句简练,概括的话,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将简练与传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运用话题:1,写作文时对人物的描写

2如何直接的表达,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或完全含蓄的表达自己的一中情感新闻两则

一、作者简介

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供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二、中心思想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报道,表达了作者为香港回归而喜悦为祖国顺利结束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而自豪。,《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通过描述参观残酷无比的德国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时的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怒,强烈的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死难者无比哀痛的感情,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血泪史,要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三、赏析评价

第六段中作者说,奥斯维新不在有“可能报道的新闻”了,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报道呢!答:作者已经不是为报道而报道了,这是一种良知驱使他,使他生出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这里,作者是说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同时也说明,凡是到过奥斯维新,目睹过现场惨状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了。

四、运用话题

《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运用了对照和反衬手法,如“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一句与“布热金卡”应当是永远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形成了对照。

第四篇:高中课内素材

水中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无奈与辛酸,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原的水中离骚。

胸怀天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大夫屈原披发行吟江畔。虽然他的建议不被怀王采用,但他没有放弃进谏。虽然他遭遇小人陷害而被贬,但他没有忘记天下苍生。面对昏君,面对乱世,屈原不是像庄子那样消极避世,不是像孟子那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总是关心着天下黎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明智的归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给无数面临困境的文人雅士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寄托。离乱纷争是社会的悲剧,生不逢时是陶渊明的悲剧。权贵们的乱政夺权,朝廷的腐败堕落,使他陷入悲愤痛苦中。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自我个性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由。

精神家园的固守者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这种精神代代传承,逐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人的精神往往屈服于物质的时代,学习陶渊明,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拒绝精神的物化,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苏轼与赤壁

赤壁,终究是古战场,纵然没有苏轼;苏轼,终究是一代文豪,纵然没有赤壁。

赤壁,从春秋那个年代起,就开始感受宫阙万间终成土的悲凉,政治失意的苏轼这时,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赤壁赋》则正是通过赤壁之游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同时,苏轼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固然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于所追求的理想的坚持,身处逆

境依然那么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但也表现了他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往往包含着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从流连光景中寻求精神寄托。

朱自清与他的《荷塘月色》

在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他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作者怀着“颇不宁静”(忧国忧民)的心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和抒情,委婉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污浊颓废社会的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未找到正确道路的苦闷情绪,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保持高洁情操,不与丑恶同流合污的志向。

朱自清与他的《背影》

主题思想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横眉冷对”的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难道不就象征了具有不屈的铮铮铁骨,充满战斗精神的鲁迅先生本人吗?我们也会由此联想到鲁迅的那句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在时下这个喧嚣浮华,甚至有时候“集体缺钙”的社会,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正在蒸蒸日上地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现在更需要鲁迅的精神。有了鲁迅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成为伟大的民族。所以说鲁迅非常宝贵,鲁迅的精神非常宝贵。而要把鲁迅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一代一代的青少年能够感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尽管我们不可能使我们的青少年都能成为鲁迅。但至少我们可以在他的心灵当中铸入一个鲁迅的形象。使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鲁迅,进而能够抗争,能够坚持。

第五篇:高中语文课内写作素材

必修一课内素材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面对如此壮丽廖廓的景象,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泾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适用话题】可用于“青春”“理想”“志向”“责任”等相关写作话题。2.《诗两首》(1)《雨巷》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追求之路,充满希望而又充满失望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这个美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写这首诗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 的幻灭与痛苦,在迷惘和失望中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再看另一位诗人流沙河,他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遭遇不公待遇二十余年,但他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战胜坎坷,最终走过了人生那段黑暗的时光。他在诗中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介文人,戴望舒热切地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地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反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敌致残,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崇高坚贞的民族气节。套用顾城和艾青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来描述作者的思想,或许是可以的。

【适用话题】可用于“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作话题。(2)《再别康桥》

诗歌记录了诗人重返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 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美好,那么康桥就是徐志摩心中的美好所在,虽然也有一丝哀愁,一丝忧伤。康桥,留下了徐志摩太多的回忆和牵挂,不知康桥属于徐志摩,还是徐志摩属于康桥,外人很难读懂其中奥秘。正如我们不知屈原属于汩罗江,还是汩罗江属于屈原一样。不过我们却知道,这份美好一定值得珍惜,值得守护。所以屈原在“举世皆浊我独清”时,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浅唱低吟,信步江边,怅忆平生;陶潜在看透官场污浊时,种豆于南山之下,虽芳草萋萋,豆苗稀少,他却依然乐此不疲。心中的美好,或许是一份想念,或许是一种信念,或许是其他支持自己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都守护好自己心中那份美好,惟其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阳光,才会一路灿烂。

【适用话题】可用于“诗意的生活”“怀旧”,人生的一种经历“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等相关写作话题。3.《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歌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地各种劳动,写出她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品质,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

大堰河,养育了诗人艾青;农民,养育了全社会。农村种地的农民,生产了社会生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财富;城里的农民公则在最艰苦但又不可或缺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一样的贫穷,生命卑微如野草;他们一样的善良,胸襟宽广如大地。没有他们,社会将不再完整,文明也将消失部分的光彩。艾青怀着感激的心情,对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发出了深情热烈的赞美,我们也应该发自肺腑地对农民——社会的母亲,献上我们真诚的感谢和真心的尊重。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淌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无私的爱,又是他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的爱,不只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也正是这种大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大爱无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是明证。天灾撕扯着全国人民的心,揪紧了世界人民的心,人们的爱心化作一致的行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类的大爱洒遍汶川、玉树的山山水水,滋润着受难者的心。天灾不足畏。大爱给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有首歌唱得好:“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正是爱天下人的大爱的力量。

【适用话题】可用于“母爱”“奉献”“爱国”“勤劳”“善良”“感恩”“道德”“精神的归宿就是家”等写作话题。4.《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荐烛之武使秦解围,烛之武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为借口拒绝郑伯;郑伯检讨自己未能早用之过,再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励,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1)烛之武

虽然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所以当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能不辱使命。

在说服秦伯的言辞中,一方面足见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之士;另外一方面,足见他语言表达能力之强。【适用话题】爱国、责任,勇敢无畏、能言善辩。(2)郑伯

“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

郑伯欲使烛之武,烛之武有怨言,郑伯首先自我检讨,进而再言亡郑之利害,成功地说服了烛之武。烛之武使秦,也并不直接指责秦国以强凌弱之举,而是替对方着想,晓以利害,秦伯心服。古人言,欲取之而先予之。郑伯和烛之武的成功,都是辩证法的成功。

5.《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秋风萧瑟,筑声悲凉,感人肺腑。撼人心魄源于凄惨悲怆气氛的呈现。送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听者“皆垂泪涕泣”,继而“皆嗔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适用话题】

可用于“心灵的选择”“命运与时代”“真面强权”“仁厚”“情义”“壮烈”“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写作话题。6.《鸿门宴》

项羽兴兵四十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威逼刘邦十万大从今。刘邦隐忍以行,前往项羽驻地赴宴,凭借张良的智谋和自己的勇敢,得以逃脱。

范增力主消灭刘邦,项伯为报私德,连夜前往刘邦军营通告张良。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杀害死刘邦的暗示。项庄舞剑意在刘邦,项伯舞剑保护刘邦。最终刘邦成功逃脱,项羽错杀良机。

为人处事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范增向项羽进谏,说刘邦其志不在小,急击勿失,项羽即发令攻打刘邦;项伯劝项羽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即放弃了攻打刘邦的打算,以至于范增几次暗示项羽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樊哙对项羽进行了严厉的抨击,项羽即感有愧。项羽的缺乏主张,优柔寡断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另一方面又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点,刘邦做得非常好,他在坚持自己的主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的问题上处理得非常好。

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有的团队。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以退为进),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

团队的力量,不在于突出个人的棱角,而在于同伴之间的了解和配合,互用所长互补所短,形成整体的强大能量。完美的团队,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就像刘邦,他拥有一支出色的队伍,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上,刘邦负责谦恭事人,樊哙负责临危救驾,张良负责善后,所以这支队伍最后毫发无损地返回。可见整体大于个体之和,团队力量至关重要。【适用话题】

可用于“忍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不善于抓住机遇,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祸端常起于萧墙”“机遇不等人”“虚心纳谏方能成功”“和则兴,散则败”“沟通与合作”“自信与自负”“意气”等写作观点或写作话题。

素材运用要灵活,既可以从单个人物角度,又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对比挖掘,如项羽无主张,不爱接受意见,而刘邦有主见,又善 听意见;又如项羽寡谋轻信,而刘邦老谋深算;项羽坦率真诚、刘邦阴险狡诈等。还可以事件、细节上挖掘。7.《纪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陨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适用话题】

爱国主义、正义、忠烈、刚强、勇毅 8.《小狗包弟》

巴金写作此文的意图在于“讲真话”,正如他在《随想录》序言中所 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亏,现在到了多讲真话的时候了”,“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地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基于这种写作动机,巴金老人用真诚的心与真诚的文字老老实实地“说话”,真实地记录“文革”给他和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表达自己对所做的违心事的忏悔之情,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写作技巧,也没有刻意去雕琢语言文字。但是,这种自然平易的“实话实说”,却正是耐人品嚼的深沉的写作技巧,给我们诸多写作启示。【适用话题】

揭露和批判毁灭人性的历史、关爱生命、珍爱生命、忏悔、自我反省、人间呼唤真情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2)“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4)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5)“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6)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7)“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适用话题】

人的精神、作风、修养;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10.《短新闻两篇》

(1)《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章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适用话题】

祖国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富民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 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1)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2)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4)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5)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适用话题】

同情受难者的苦痛;控诉法西斯罪行;祈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希望和平自由长存;历史与现实;恐怖与欢乐;战争与和平。11.《包身工》

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多指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 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轮着揩地板、倒马桶的日子,也有连一碗也轮不到的时候。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适用话题】

文明与落后、社会不平等现象、人性、自由、尊重、悲惨人生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1)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3)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适用话题】

梦想、科技成就未来、民族辉煌、成功的艰难历程、智慧与创造 必修二课内素材 1.《荷塘月色》

苦闷与追求——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适用话题】

民族大义面前坚守节气,不为斗米而折腰。2.《故都的秋》

宁静与清幽——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⑺,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 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适用话题】:思念家乡

秋意

诗意 3.《囚绿记》

优美与诗意——“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 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适用话题】:文化反思

4.《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

坚贞与反抗——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适用话题】自强

男女平等

爱与美 5.《离骚(节选)》

追求与坚守——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适用话题】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

时光易逝,青春难再 6.《短歌行》

追求与本真——短歌不短,意蕴深长。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适用话题】惜时

人才

7.《采薇》、《涉江采芙蓉》

离苦与乡愁——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 度表现出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适用话题】思想

文化 8.《兰亭集序》

生与死——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人回味。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适用话题】自然之美

自然与心灵

;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生与死

人生意义。

9.《赤壁赋》

悲伤与旷达——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 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适用话题】“短暂与永恒”的思索 “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

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 10.《游褒禅山记》

自然与人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感悟。人自然是智者,是哲人,是老师,留心观察大自然,你会满载而归,猛然顿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自然与人生;意志与目标;治学态度;人生感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适用话题】志当存高远 坚持 凡事要深思慎取 对待文化遗立要有严谨的态度

善假于物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

强烈的责任感是蔡元培先生成就北大的重要因素,也引领每一位北大人;兼容并包,自由民主不仅是北大的办学理念,更是北大人博大胸襟与追求卓越的境界;砥砺德行,彰显出优秀的北大人高尚的境界;敬爱师友,让人与人之间温暖,让生命充满情怀,怀有爱心的学者才是大师。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适用话题】学习的意义

北大精神的思考

人才、革新、发展 12.《我有一个梦想》

文章的形式上:学习排比进行抒情议论;角度点拨:民主与平等是人类追求生命平等的起点;种族平等的追求是时代的进步;平等民主的公民意识应该是每一个社会永恒的话题。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适用话题】信念

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洲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们感觉到。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适用话题】:真正的友谊;大师风范 ; 高尚的人;豁达的心境;人生的价值 必修三课内素材

1.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出生富贵人家,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角度点拨】:①贫困是一笔财富;②逆境出人才;③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丰富的阅历。2.鲁迅《祝福》

【写作素材】:祥林嫂人物形象。

【角度点拨】:①人祸远比天灾的危害来得大;②反抗必须在觉悟之 后;③“忍”不是面对挫折的唯一办法;④割掉思想的“毒瘤”,人生(名族)才能走得畅快;⑤没有尊重就没有人权;⑥以无知教育无知,接受者会更无知。(柳妈的“友情提醒”)3.海明威《老人与海》

一个名叫桑迪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到一条鱼,后来,他一个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写作素材】: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角度点拨】:厄运与抗争; 4.李白《蜀道难》

【写作素材】: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 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角度点拨】:旅途与人生 5.杜甫诗三首

(1)《秋兴八首》(其一)

【写作素材】: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角度点拨】:忧国与思乡(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写作素材】: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角度点拨】:怀古与伤己(3)杜甫《登高》

【写作素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角度点拨】:①以情观物,物皆着我色;②大自然的轮回和人生的过往何其相似;

③困顿降临,我们应该豁达面对。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写作素材】: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角度点拨】:①青春不可虚掷,人生应当自重;②人情冷漠是社会的悲剧

【写作素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角度点拨】:①心灵因为境遇相同而相通;②人生何处无知己 7.李商隐《李商隐诗两首》(1)《锦瑟》

【写作素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角度点拨】:①发自肺腑的情感常常稍纵即逝;②情感的脉搏由自己把握。(2)《马嵬》

【写作素材】:唐玄宗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角度点拨】:国家与私情

8.《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写作素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角度点拨】:①遵循规律——我们别无选择;②舍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③可持续发展。9.荀子《劝学》

【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会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10.贾谊《过秦论》

【写作素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易也!

【角度点拨】:①审时度势,与时俱进;②得民心者得天下; 11.韩愈《师说》

(1)【写作素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写作素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12.《动物游戏之谜》 【角度点拨】:生命是可爱的,是生动的,所以尊重生命,热爱生活。13.《宇宙的边疆》

【角度点拨】:浩渺的天空,吸引着每一位热爱科学的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未知的好奇心是引领每一位科学家探索进取的源泉。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角度点拨】:好奇心与强烈的兴趣,会点燃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之光,激励探索的脚步;成长不仅需要兴趣,还需要踏实努力的进步。必修四课内素材 1.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高中课文选的本剧中的前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角度点拨】女子的命运

亲情

法治社会

命运

反抗 2.曹禺《雷雨》

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 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角度点拨】事件不会使记忆风化;伪善的人性常曝光于瞬间;异化的爱情缺乏真纯与温暖;女子的命运;亲情;金钱

3.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见名著导读)4.《柳永词两首》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与小 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角度点拨】①狂醉不是正视潦倒生活的最佳方式;②志存高远天地宽

5.《苏轼词两首》(1)《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角度点拨】挫折 人生的意义 积极乐观

自古英雄出少年;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无码磨灭的功绩往往是永恒的;渴慕英雄;江山美人(长恨歌);时事与英雄的关系;(2)《定**》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角度点拨】乐观旷达 6.《辛弃疾词两首》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角度点拨】爱国

责任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角度点拨】获取辉煌的业绩才能留名青史;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老当益壮,最美夕阳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李清照词两首》(1)《醉花阴》(2)《声声慢》 8.《拿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我们不能一味“送去”,像尼采自诩为太阳一样,夸赞自己光热无穷。虽然有人说,撅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 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们又怎么办呢?

【角度点拨】任何人或国家无法与外界绝缘;封闭常常弱小,开放往往强大(改革开放);任何事情不能走极端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角度点拨】亲情

父爱

母爱

10.《短文三篇》

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热爱生命》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 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 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个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信条》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渑池之会,廉颇与赵王计划,连立新君的话都敢说,说明了廉颇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有勇有谋的大将;令秦王击缶,怒斥秦大臣,则展示了蔺相如的的无限的爱国与忠勇。

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可使我们佩服。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的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这决不是怯弱。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角度点拨】爱国;忍让;宽容;双赢的智慧 12.《苏武传》

在这篇人物传记中,班固倾注心力,刻画了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突出地再现了苏武作为汉使无

理被扣匈奴后,十九年之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全文写得清晰明畅,有声有色。文章不是机械地铺叙历史事件,而是经过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笔墨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异国十九年的种种遭遇和表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李陵劝降和送别两节,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刻画、烘托苏武,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节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1]人物的形象、性格活脱脱跃然纸上。正因如此,苏武这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二千年来家喻户晓,直至今天仍活跃在各种文学艺术的舞台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角度点拨】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心灵的选择;尊严;道德与名节;信念;气节。13.《张衡传》

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角度点拨】高尚的品德

德才兼备

变通 必修五作文素材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一书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义”:忠肝义胆。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在《原道》一文的开头就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博爱就叫仁,有效地实行仁就是义)。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较小范围的,或较低层次的,可以称之为小义;关系到国家、民族、全局的,可以称之为大义。志士仁人的大义凛然,烈士的慷慨就义,以及见义勇为,奋然起义,当属大义。根据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侠义、道义、忠义等等。归根结底,义就是利他,利人,利民,利国,利人类,利地球。决不做害群之马,决不嫁祸于人,决不损人利己,决不见利忘义。

【角度点拨】忠义

中国之忍

2.《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总而言之,这个人永远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愿望──把自己包在

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

【角度点拨】守旧与变革

自我调整

心灵的健康 3.《边城》

《边城》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之美。这种美丽不是披着华丽的外衣,而是蕴藏着淳朴的灵魂:勤劳、善良、正直、勇敢而又淳朴的品德是美,不讲等级、不讲功利、平等相处、和谐和睦的人际关系是美,淳朴的乡风民俗、醇厚的人性旨趣、真挚的人情关怀也是美。美在自然中,更在人性中!【角度点拨】自然之美

人性的纯美

4.《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沉重。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角度点拨】心灵的选择

自由

5.《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

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雄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角度点拨】自强

人生的追求

6.《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庄子用超常的想像力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的思想。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鲁迅先生说: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角度点拨】自由之美

7.《陈情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角度点拨】反哺

亲情与事业 8.《咬文嚼字》

韩愈与贾岛留下了“推与敲”的千古佳话,启示我们在文学上要“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我们在阅读中,要细细品味语言,然后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时时要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精心锤炼,细细品味,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角度点拨】文字的魅力

9.《说“木叶”》、《谈中国诗》

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提高个人素养的香茗。让我们从名利场中走出来吧,让我们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和劳碌的身心吧,静静地坐下来倾听诗,品味诗,吟唱诗,在霞光满天的早晨,在小雨淅沥的黄昏,在白雪皑皑的冬季„„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角度点拨】诗意的栖居 10.《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因此遭到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史》)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文,研究透视其中一些关键语词所传递的信息,感受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尚的审美境界。

【角度点拨】建筑与审美

文化的碰撞

11.《宇宙的未来》

霍金被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角度点拨】睿智和坚强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虽然他最终因此被暗杀,但精神长存。(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瑜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38(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39 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

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史怀哲《我的呼吁》)

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李朝威《柳毅传》)

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卫风•氓》,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诗集》)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二、对旧时代的看法

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鲁迅《灯下漫笔》)

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煌的文化。(余秋雨《道士塔》)

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关汉卿《窦娥冤》)

十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五、说话的艺术

1.李密在向晋武帝上表时,先动之以情,陈述自己不幸遭遇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如今病危的狼狈出境;再晓之以理,推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同时表明心迹,排除不愿出仕之嫌,成功获得了皇上的恩准及赏赐。(李密《陈情表》)

2.邹忌通过“比美”悟出道理,于是由近及远,由家庭私事推及国家大事,以亲身的感受去规劝齐王,如此设喻,生动形象且入情入理,加之态度诚恳,一片赤诚,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六、其他

1、解放思想: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项羽妇人之仁,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

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7、知恩图报: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8、品行谦虚: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

9|、追求真理: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

文言文助读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45 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

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

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

下载课内作文素材_打印版(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内作文素材_打印版(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课本1—5册课内作文素材

    高中课本1—5册课内作文素材 必 修 一 第1节 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

    课内素材的运用公开课教案

    课内素材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以写作带动回归文本,以回归文本促进写作。 2、掌握从课文中提取素材的方法,学会使用素材。 【教学重点】 1、古代名人事例的运用。 2、古诗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作文素材大盘点(推荐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作文素材大盘点 必修一课内素材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

    高中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高中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

    课内比较学

    问内涵 比效果 重落实 寺坪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札记 教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课内比教学比什么?怎么比?比教学本来是教学常规管理的关键一环,如何打破常规、平中见奇?寺坪镇小学以......

    课内比较学

    “课内比较学”心得体会 紧张而有序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我作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赛课、评课等比教学过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

    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必备素材 一、意志、毅力、信念、信心 名言: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告诉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作文素材

    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走了。上世纪90年代,“汪国真热”席卷全国,影响了一代人。甚至,APEC峰会上,习近平也曾引用了他的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