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分析法[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5: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哲学分析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哲学分析法》。

第一篇:道德-哲学分析法

II.Traditional Criticism Historical-Biographical Approaches Moral-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两分法

the myth of eternal return 永恒性(permanence)与变革(change)

巴门尼德(Parmenides):“存在,存在着;非存在,不能存在。”巴门尼德因而把时间和变化归诸幻想的世界。他认为,时间与变革不真实。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实在如同河流,你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

传统基督教神学受希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上帝起初创造的世界是完善极致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处在原初公义之中。伊甸园的生活是人类理想的黄金时代。可是由于夏娃受蛇引诱,误吃了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人类世世代代相沿弗替地继承了原罪,汗流浃背地辛勤耕耘,吃尽苦头。所谓得救,无非是重新回到乐园,进入家乡,与上帝复和。历史是从人的堕落并被驱逐出伊甸园开始的。什么是拯救?拯救就是回到乐园。历史是失落园,拯救是复得园。这种历史便是向下的历史,其中充满罪恶。它不是向着完美进化,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坏。只有在历史结束时自上而下超然拯救才可以使人类和万物进入完善。

千僖年(millennium):根据基督教《圣经·启示录》所载,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基督将复活并亲自为王治理世界一千年。千僖年也称千年王国,可用于表示太平盛世或黄金时代。

“永恒回归”的迷思的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有著名改革运动都在“回归”(re-)的标志下发动,如文艺复兴(renaissance)、宗教改革(reformation)、革命(revolution)、复兴(revival)、更新(renewal)、恢复(restoration)。傅立叶:恢复部落状态(retribalization)

随着现代社会的开始,人类第一次自觉意识到未来。他们用“新奇”(Novum)的范畴代替古老的回归(re-)的范畴。

德国新教神学家莫尔特曼(Jurgen Moltmann)的末世论(eschatology):当前的世界将通过上帝的重新创造得到改造和变革,但它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重新创造。因而这个新的创造不是恢复旧观,而是使起初的创造更加圆满。正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其他生命体系的独立性与主观性。发现社会之旅(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前言

导论 社会与幻象

第一部分 19世纪理性主义的兴衰 第一章 巴黎的预言者:圣西门与孔德 第二章 地下社会学:卡尔·马克思

第三章 最后的绅士: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第四章 尼采的疯狂

第五章 空想社会改良家、进化论者和种族主义者 第二部分 伟大的突破

第六章 得雷福斯的帝国:爱弥尔·涂尔干和乔治·索雷尔 第七章 马克斯韦伯:世界的除魅

第八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非理性的征服者 第九章 发现不可见世界:齐美尔、库利和米德 第三部分 20世纪迈向学术娴熟的曲折之途

第十章 发现日常世界:托马斯、帕克和芝加哥学派

第十一章 非洲裔美国人社会学的兴起:杜波伊斯、弗雷泽、德雷克和凯顿 第十二章 社会系统的构建:帕累托和帕森斯

第十三章 希特勒的阴影:米歇尔斯、曼海姆和米尔斯 第十四章 欧文戈夫曼和社会交往的剧场 第十五章 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当代社会学理论 第十六章 20世纪后期妇女对社会学的冲击 译后记

作者简介 :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著述甚丰,其中包括《冲突社会学》(1975)、《社会学三大传统》(1985)、《互动仪式链》(1986)及《哲学社会学》(1988)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社会冲突等。他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自从有了哲学

第一章 荣耀归于希腊

水是最好的:泰勒斯(Thales)/3 哲学始祖

古希腊的知识经济 泰勒斯的本原论 万物有灵

泰勒斯答客问

万物都是数: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9 爱智慧

毕达哥拉斯的数理哲学 和谐观念

灵魂转世

勾股定理与哲学的崩塌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16 哲学家的蔑视

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逻各斯

克拉底鲁的诡辩 晦涩的《论自然》

没有弟子的传承

原子与虚空: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23 阿布德拉的“白痴” 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哲学

什么是原子

自然哲学的终结 哲学斗争的开端 永远的“牛虻”:苏格拉底(socrates)/29 最丑的哲学家 精神助产术 街头的辩论

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苏格拉底论爱情与婚姻 至圣先师的殉难

洞穴中的理念:柏拉图(Plato)/36 苏格拉底的学生 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的理念论 洞穴之喻

《理想国》 不朽的柏拉图

三段论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43 读书的亚里士多德 逍遥的帝师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千年后的复兴

你快乐吗?我很快乐!伊壁鸠鲁(Epicurus)/50 花园学派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快乐哲学

简朴的快乐生活 关于死亡

卢克莱修和《物性论》

犬儒哲学返归自然:第欧根尼(Diogenses)/57 住在桶里的世界公民 第欧根尼的犬儒主义哲学 “重铸货币” 亚历山大来访

犬儒主义的末路

飞毛腿败给乌龟:芝诺(Zenon)/63 圆柱大厅中的从容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 斯多葛学派在罗马 存在哲学的辩护 芝诺悖论 破解芝诺悖论

第三章 务实的英国哲学

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15 批判形式主义

不称职的“哲人王” 好奇心害死哲学家 培根的实用主义哲学 《新工具》,1620年 培根一莎士比亚? 追随培根的人们

终结永无止境的争斗:托马斯·霍布斯(Thaomas Hobbes)/123 流亡中的哲学家

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利维坦》,1651年 知觉与语词

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呢? 霍布斯身后事

心灵是一块白板:约翰·洛克(John Locke)/130 革命与流浪

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 《人类理解力论》,1689年

洛克与莱布尼茨 洛克论教育

英国哲学的传统

明天太阳从何方升起? 大卫·休谟(David Hume)/137 休谟的哲学梦

休谟问题与归纳法 休谟的不可知论 《人性论》,1739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决不减肥!追求最大的幸福: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44 功利原理的第一次萌芽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

《道德和立法原则导论》,1789年 监狱、企业与学校 自体圣像艺术

方盒不是圆的:艾尔弗雷德·怀特海(Alfred Whitelaead)/150 出身于数学 爱因斯坦的知音 从科学转向思辨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过程与实在》,1929年 怀特海论教育 灵感来自东方

逻辑原子: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57 哲学贵族 老师与学生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 《数学原理》,1910年 两个悖论 中国讲学 和平运动

世界就是所发生的—切: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ngenestin)/164 永恒的哲学思考 哲学家的拨火棍 维特根斯坦的两种哲学 《逻辑哲学论》,1919年 《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与罗素 最有创意的哲学家

第四章 思辨的德国

预定的和谐:哥特弗里德·冯·莱布尼茨(Gotffriendvon Leibniz)/173 追求统一与和谐

莱布尼茨的中国情结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的驴

《人类理解力新论》

微积分:莱布尼茨与牛顿

莱布尼茨的身后事

世界有没有开端: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81 简单生活

哥尼斯堡的报时者 康德的批判哲学 “三大批判”

康德的“二律背反”

哥白尼式的革命

形而上学的巅峰:格奥尔格·黑格尔(Georg Hegel)/188 哲学的国王

黑格尔的逻辑学 否定性辩证法

《精神现象学》,1806年 黑格尔的哲学史 形而上学的终结

黑格尔主义的“复兴”

世界是我的表象: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95 告诉我,我是谁? 与世界很难和谐相处 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年 与黑格尔的争斗 人生就是痛苦 苦难的解脱

上帝的谋杀者: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Irich Nietzsehe)/202 酒神的诞生 尼采已死

尼采的强力意志论 超人哲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91年 悲伤的爱情之旅

被误解与被超越的

人是自然直接的产物: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lz FetJerbach)/209 失望与批判

与黑格尔的决裂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 费尔巴哈论幸福

启蒙马克思主义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215 一生为了改变世界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资本论》,1867年~1894年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唯物辩证法在中国

现象的还原:爱德蒙·胡塞尔(Edmland Husserl)/222 瞌睡虫的职业选择 超越心理学主义 胡塞尔的现象学 《逻辑研究》,1900年 现象学还原 桃李遍天下

第五章 法兰西的浪漫与革命

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231 我的床就是我的城堡 改变世界的三个梦 致命的仰慕

笛卡尔的怀疑论哲学 《方法谈》,1637年

万物皆法:查理·德·孟德斯鸠(Charles de Montesquieu)/239 别人规划的道路

孟德斯鸠的自然神论 《波斯人信札》,1721年

卖官鬻爵,游历四方 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似是而非的地理决定论

启蒙愚昧的世界:伏尔泰(Voltaire)/246 讽刺诗的文字狱

伏尔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哲学通信》,1734年 启蒙运动的旗帜 卡拉的恩人 先贤辞世

挣脱枷锁: 让一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253 性情中人的浪漫生活 贵妇与朋友

卢梭的感觉主义经验论 《社会契约论》,1762年

卢梭论教育 浪漫主义先驱

最伟大的主编:丹尼斯·狄德罗(Denis Diderot)/260 喊叫着的狄德罗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哲学 《百科全书》,1772年 一场投机生意

达朗贝尔与百科全书派 狄德罗效应

爱、进步与秩序: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267 一生的情与爱

与圣西门的“七年之痒”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哲学教程》,1830年 社会学之父 失败的教主

永恒流动的生命: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274 讲座明星柏格森 诺贝尔奖的致敬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 生命之流

《创造性进化》,1907年 理性主义者的反击

哲学之流的绵延

存在即自由: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tre)/281 金子般的脑袋 萨特与波伏娃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与虚无》,1943年

行动者

拒绝诺贝尔奖

拆穿知识的面纱: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288 体验生命的极限 恶之花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规训与惩罚》,1975年 用非常规的方式思考

第六章 夜空中繁星闪烁

神学界之王: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297 百折不挠的信仰

天使博士

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神学大全》,1273年 证明上帝之存在

经院哲学发展史

大自然不可侵犯:本尼迪克特·德·斯宾诺莎(BeBdiade Spinoza)/3O3 从信徒到异端 磨镜片的人 恩师与爱情

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伦理学》,1675年 斯宾诺莎的追随者

存在就是被感知: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310 自信的天才

教长生涯与“百慕大计划” 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 贝克莱的批判 《人类知识原理》,1710年

有没有那么一块石头? 绝望的一跃:索伦·克尔皑郭尔(Sorer KierkeRaarcl)/317 “那个个人” 两个愿望

克尔恺郭尔的存在哲学 《恐惧和颤栗》,1843年 天才之死

做比说好:约翰·杜威(John Dewey)/323 在陈腐的教育中成长 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 《经验与自然》,1925年 什么是实用主义? 杜威论教育 杜威的中国行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330 童年的思考 归纳法批判

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研究的逻辑》,1934年 音乐人生

卓越而速朽的思想家

第二篇:《罗素道德哲学——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读了《罗素道德哲学》这本书,我有很多感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了解到罗素本人也经历了由不幸福到幸福这个过程,他在五岁的时候就认为人生漫长的不可忍受,到了少年时更是憎恨人生,乃至多次站到自杀边缘,幸而有对于数学的渴求才得以生的希望。然而到了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并且发觉到人生是多么享受的一个过程。他的一句名言就能充分说明“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不可遏止的追求。接下来我摘抄了部分我印象深刻的段落,并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很显然,不幸福的心理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有某些共同点。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青年时期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于是便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孜孜寻求;他仅仅对成功、而不是对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给予足够多的、恰当的重视。(P307)

感想:我觉得这段话仿佛说的就是我。由于家庭的贫穷,从小我就很羡慕别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好看的、好玩的东西,我羡慕了好多年。虽然我没有零花钱,但我并没有任何的怨恨和不满,我只是暗暗地下决心,我毕业了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赚钱,一定要拥有足够的钱去实现我的、我父母的以及将来我孩子的愿望。这个想法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电影《非诚勿扰2》里面葛优说,只有穷人才爱去洗脚,享受那种帝王式的服务。好多人会笑,但是说心里话要是我有钱了,我也想去享受享受,没吃过苦的人是不会明白穷人对金

钱的渴望的,虽然我是80后,可是毫不夸张地说,我吃过远远多于同龄人的苦。但是我稍微不同意罗素说的就是,迄今为止,我并没有感到不幸福,可能是我还太年轻的缘故吧,呵呵。

爱情之所以引人重视,首先在于——这一点虽然并不是爱情的最大价值,但却为其他一切价值所必需——它本身是快乐的源泉。爱情不仅是快乐之源,它的丧失也是痛苦之源。其次,爱情之所以被人称颂,还因为它能给所有最美的事物带来更高的价值,如音乐、高山日出、皓月当空的大海。一个从来没有和他喜爱的女子一起享受过好事物的人,便不能充分体会出这些事物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同时,爱情还能打碎自我的坚厚外壳,因为它是一种生物本能的合作,在实现对方的本能目标时,需要双方共同的投入。(P321)

感想:罗素通过这一段话肯定了爱情在幸福天平上的作用。可是也许是缘分的问题、也许是命运的捉弄,迄今我还没有经历过令我无比向往的爱情,还是一个正如罗素所说的“一个从来没有和喜爱的女子一起享受过美好事物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从身边恋爱中的人的变化就可以知道:爱情就是快乐的源泉。

问题的根子在于,人们过分地强调竞争的成功,以至于把它变成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不否认,成功意识更容易使人热爱生活。比方说,一个在整个青年时期一直默默无闻的画家,一旦他的才华得到公认,他多半会变得快乐幸福起来。我也不否认,在一定的意义上,金钱是极为有助于增进幸福;而一旦超出这种意义,事情就不一样了。总之,我坚信,成功只能是幸福的构成因素之一,如果不惜以牺牲所有其他一切因素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P327)

感想:我认为罗素这段话并没有坚决的反对去努力竞争,只是说为了去竞争成功而牺牲别的一些因素,代价有点太昂贵了,可是这个所谓的昂贵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有些东西是某某原穷其一生所追求的,死又何妨。我很喜欢罗素说的“在一定的意义上,金钱是极为有助于增进幸福;而一旦超出这种意义,事情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本来和睦的家庭因为太有钱了,结果出现了婚外情,出现了第三者,最终家庭破碎,给下一代都留下阴影。我前面也说了,我要尽最大努力去赚钱,但我不是无休无止的,我只是想拥有足够到可以满足家人的心愿的钱就可以,不想要超出影响增进幸福 的钱,呵呵,这个度貌似好难把握呀!

除了忧虑之外,使人不幸福的最主要的潜在原因之一,或许就是嫉妒了。我觉得,嫉妒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感情之一。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儿童还不满一岁时就有了这种心理,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极为慎重地对待这一问题。(P353)

要是你渴望荣誉,你可能会嫉妒拿破仑,但是拿破仑嫉妒凯撒,凯撒嫉妒亚历山大大帝,而亚历山大大帝,我敢说,则嫉妒实际并无其人的海格力斯。因此,仅仅通过成功并不能摆脱嫉妒心,因为在历史上或传说中总会有人比你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可以通过享受自己得到的快乐,通过去做自己要完成的事,通过避免和自己想象中、可能是相当不真实的、所谓比自己更幸运的人去做比较,以此来摆脱和消除妒忌心。

(P359)

感想:我特别喜欢这段话。古语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各行各业都会有杰出的人,我们可以有远大的目标,比如超越他们,但是必须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每一个阶段做好自己要做的事,这样才有可能厚积薄发,而且即使你万事具备了,你还需要考虑是否欠缺运气东风这个必要因素。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些事终其一生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因为或许我们错过了那个时代,错过了生命中的那个贵人,所以不要和比自己更幸运的人去做比较,那只能徒增烦恼,做好眼前的工作,开心每一天!

幸福的秘诀在于:使你的兴趣尽可能的广泛,使你对你所感兴趣的人和物做出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而不是敌视。(P398)

感想:针对这段幸福秘笈,我不做解释,只是想把它送给每一个看过这篇文章的人。

第三篇:道德哲学随想(侯亚丁)

道德哲学随想

――从老子、康德到黑格尔

管理学院 侯亚丁

老子与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均具有较强的先验和形上特征,二者在哲学进路上呈现多处分合之处。在本体论、实践论和目的论上二者均指向先验理性,在具体的逻辑依据和道德理想上又分别指向了“自然律”与“道德律”。无论是老子之“道”还是康德之“上帝”,在最终道德实践上都是不可到达的,“自然律”与“道德律”的二分法带来了“道”之空乏与“上帝”之谬。黑格尔从“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角度提出了“道德律”与“自然律”之间“被设定的和谐”,实现了从道德形而上学到道德辩证法的转换,也为我们指明了“和谐伦理”之路。

道德起源、道德实践与道德理想

老子之“德”是“道”的落实,二者共同起源于“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51章)。这里“自然”是本体论的哲学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客观自然”,而是经过人之理性加工、认识、理解、以至玄同的具备形上性质的“未名实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41章),“荒兮,其未央哉!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第2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因此“自然”是不可名状、不可确知的,必须“希言自然”(第23章)。而起源于“自然”之“道”与“道”之落实之“德”亦是不可确证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道常无名朴”(第32章),“上德若谷,道隐无名”(第41章),“大成若缺”(第45章),因此“道”“德”所能开展的实践便只是“无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63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48章)。但是老子之“无为”的道德目标并不真正的“不为”,而是反身而求的“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47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43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第45章)。“道常无为”之目标是“无不为”,“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之目标是“天下希及之”,“大成若缺”之目标是“其用不弊”,但如何达到“无不为”、“天下希及之”、“其用不弊”,在落实到实践层面时,却又再次走向了空乏,“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第49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第20章),“以无事取天下”(第57章),“不以智治国”(第65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58章),“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第65章)。“道”之思想揭示了道德与自然之间的二重性和对立关系,并且树立了道德向自然回归的理想,但在其价值指向上却是一元性的“自然”,而不是道德与自然二者之间的和谐。“自然之德”亦即“德道”实际上是对“人之道德”的否定,并因此彻底否定了现实世界的合理性,产生了“厌世”、“避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逻辑。“道”之思想给出了道德理想,却否认了道德行为,对现实世界缺乏严肃的道德态度,在肆意解构现实世界的同时,却无力建构另一个现实的世界,因此其人生智慧只能“用生”,不能“用世”,其哲学智慧无法完成完整的伦理精神体系的建构。

康德道德哲学以一个假定的纯粹“道德律”为其整个体系的基础,以命令形式规定人类全部的道德义务,具有明显的神学道德观倾向,系建立在隐藏的神学假设之上的道德体系。“它本质上,是牢固地建立在人之依存于另一个意志的假设之上,这一意志向他发布命令,宣布奖励或惩罚”1。康德之“绝对”是“无条件的”,其道德哲学以“无条件的责任概念”为根基,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形容词与其形容物结合的矛盾”2,“使那应该是他的第一原则或假定的东西(即神

3学)成为结论,而把那应该推演为结论的东西(即定言命令)当作他的假定”。“康德式的自我强制的道德”4是一种分裂的道德,它预设了理性与感性的对峙,概念与实在的分立,权利与嗜好的冲突,“自然律”与“道德律”的分离。道德是个别服从一般,所以“它只把一种顽固的虚骄附会在人的分裂上面”5,“走上了不合伦理的道路”6。“自我”与“物自体”的划分使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生活世界和精神本身的分裂绝对化,无法重新统一起来。物自体原理使哲学不得不放弃与外部现实的任何真实联系,而转入纯粹形式化的内省领域。这种向“知识的知识”的退却导向一种无穷倒退,只能证明在思想的内容中存在着某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只能把我们引回到我们原来所在的地方去”7。康德排除了人认 12(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1996,p.146

(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1996,p.144 3(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1996,p.147 4(德)黑格尔: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商务印书馆,1988,p.341 5(德)黑格尔: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商务印书馆,1988,p.308 6(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p.290 7(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p.52 识“物自体”本质、思维与客观存在统一的可能性,“道德的意志只是一个应该”1,“公设本身永远在那里,善则是一个与自然对立的彼岸”2,没有思考“真实存在”、而是思考“应当存在”的统一性,通过构想和阐述一种尚不存在但却应当存在的统一性来生产自身的真理,把矛盾的解决推向“应当”,推到“上帝”那里。“我们只是与我们的规定打交道,不能达到自在存在;我们不能达到真正的客观事物”3,“这样上帝只是一个公设,只是一个信仰、一个假想,这只是主观的,不是自在自为的真的”4。

走向“预定的和谐”:道德辩证法

老子强调人对“自然”的趋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51章),从而在本体意义上规定了“德”之起源和层次,给出了“自然为人立法”的思想,在“自然律”和“道德律”的先后秩序上选择前者。和老子相反,康德苦心探索人的感性和知性能力,从合法则性的角度来为因果范畴的先天性辩护,“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即在我们的理智中,而且我们必须不是通过经验,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则性,5在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里的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中去寻求自然界”。因此,人可以通过“先天综合判断”为自然界立法,“自然律”应服从于“道德律”。

黑格尔从“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角度提出了“道德律”与“自然 1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3,p.292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3,p.293 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3,p.274 4(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3,p.293 5(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原理,第1版,商务印书馆,1978,p.39 律”之间“被设定的和谐”。“第一个公设是道德与客观自然的和谐,这是世界的终极目的;另一个公设是道德与感性意志的和谐,这是自我意识本身的终极目的;因此第一个公设是自在存在的形式下的和谐,另一个公设是自为存在形式下的和谐”1,“自然即在道德意识本身之中;而且我们在这里所考察的是道德本身,是行动着的自我所固有的一种和谐;因此,意识必须自己来创造这种和谐,必须在道德中永远向前推进”2,“而现在,则包含着自在而且自为存在着的和谐”3。“自然律”中包括“客观自然”与“感性意志”,因此黑格尔从“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角度首先“预定”了“道德律”与以上二者的“和谐”,并进行了展开与论证,最终统一了“自在”与“自为”,从而达到了“自在而且自为存在着的和谐”。

“道德律”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经历了概念上的否定与行为上的转换,历经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终走向了“自为”的和谐。“就呈现于意识中的情况来看,道德被当成现成存在的东西,而现实则被认定为与道德不相和谐的”4,“呈现于意识中的,倒不如说只是道德自然两者之间的矛盾”5。“道德律”与“客观自然”虽然存在着先天的概念上的不和谐,但是经过“道德行为”的转换,却能够走向现实,因为“现实的道德意识是一种行动着的意识,而且正因为它是行动着的,所以它的道德才有现实性”6,“于是事实上,行为就把当初被当成不能实现的、只算是一种公设、只算是一个彼岸的那种东西,直接实现出来”7。“道德律”虽然经过“道德行为”可以走向现实性,但却仍然未能达到“道德”所追求的“至善”,只有再次经历“否定”的过程,亦即否定之否定,才能达到“最高的善”,亦即“道德律”与“客观自然”的“自为”的和谐。在这一过程中“道德”与“道德行为”均统一于“至善”而无法显现,“道德律”与“客观自然”成为和谐之体。“因为在这个最高的善里,自然并不是于道德规律之外另有一种特别的规律。而这样一来,道德行为本身就消失了”8,“最高的善得到实现而道德行为成为多余的”9。

“道德律”与“感性意志”是由对立而统一,并在“道德”的无限运动中追求其现实性、完善其和谐关系的,并且这种和谐关系是自在和设定的。“它(道德)意识到它上升于感性之上,它意识到感性混进它自身中来,它并且意识到 1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0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29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0 4(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7 5(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7 6(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7 7(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7 8(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8 9(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9 它是与感性对立着斗争着”1。正是由于“感性混进了道德之中”,因此成为意识向现实运动的的中项,亦即欲求和冲动。而“道德行为不是什么别的,只不过是自身实现着的亦即给予自己以一种冲动形态的意识,这就是说,道德行为直接就是冲动和道德间的实现了的和谐”2,“与其说他们(感性)符合于意识,倒不如说意识符合于他们;而这后一种符合,乃是道德的自我意识所不可以做的。因此,双方之间的和谐只是自在的和设定的”3。又正是因为这种和谐只是“自在的和设定的”,因此在实践世界中并不具有必然的现实性,“意识已把道德的完成颠倒移置到无限里去,即是说,它认为道德的完成是永远达不到的”4,所以,“道德律”与“感性意志”的和谐只能存在于道德不断前进的无限运动中。

综上所述,“道德律”应符合“自然律”,并引导“自然律”走上正确的实践道路。“理性的概念可能使从自然概念过渡到实践概念成为可能,而这样就可以给道德的理念以支持,而且使道德的概念和理性的思辨知识联结起来”5。“自然律”亦应为“道德律”所用,成为人类道德实践的基石。“自在和谐因而就是由思维本质性组成的统一体,作为简单地本质性的这些思维本质性,都只会存在于一个意识中。这个意识于是现在成了一个世界主人的统治者,它使道德与幸福达成和谐”6。因此,“道德律”与“自然律”之间“预定的和谐”便是:“道“道德律”与“自然律”之间的辩证互动与相互转化,并最终走向道德辩证法,走向“和谐伦理”。

1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40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40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40 4(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40 5(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p.340 6(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p.131

第四篇: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P、经济E、社会S及技术T四个方面。概念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1.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2.国家政策是否会改变法律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并收取更多的赋税?

3.政府所持的市场道德标准是什么?

4.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5.政府是否关注文化与宗教?

6.政府是否与其他组织签订过贸易协定,例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ASEAN)等?

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1.利率。

2.通货膨胀率与人均就业率。

3.人均GDP的长远预期等。

社会环境编辑

Sociocultural Factors

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1.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什么?

2.这个国家的人对于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如何?

3.语言障碍是否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

4.这个国家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5.这个国家的人长寿吗?老年阶层富裕吗?

6.这个国家的人对于环保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1.科技是否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了质量?

2.科技是否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例如网上银行、新一代手机等?

3.科技是如何改变分销渠道的,例如网络书店、机票、拍卖等?

4.科技是否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例如Banner广告条、CRM软件等?

影响因素

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四大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P即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对组织所经营业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处于竞争中的企业必须仔细研究一个政府和商业有关的政策和思路,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影响到各个行业的运作和利润。

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①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②环境保护法。③外交状况。④产业政策。⑤专利法。⑥政府财政支出。

⑦政府换届。⑧政府预算。⑨政府其他法规。

对企业战略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和法律变量有:

①政府管制。②特种关税。③专利数量。④政府采购规模和政策。⑤进出口限制。⑥税法的修改。

⑦专利法的修改。⑧劳动保护法的修改。⑨公司法和合同法的修改。⑩财政与货币政策。

二、E即Economic,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水平、能

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市场需求状况等等。由于企业是处于宏观大环境中的微观个体,经济环境决定和影响其自身战略的制定,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的相互依赖性,企业在各种战略的决策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搜索、监测、预测和评估本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企业应重视的经济变量如下:

1、经济形态。

2、可支配收入水平。

3、利率规模经济。

4、消费模式。

5、政府预算赤字。

6、劳动生产率水平。

7、股票市场趋势。

8、地区之间的收入和消费习惯差别。

9、劳动力及资本输出。

10、财政政策。

11、贷款的难易程度。

12、居民的消费倾向。

13、通货膨胀率。

14、货币市场模式。

15、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16、就业状况。

17、汇率。

18、价格变动。

19、税率。

20、货币政策。

3、S即Society,社会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其中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容量,年龄结构则决定消费品的种类及推广方式。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的,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一些次价值观是比较容易改变的。每一种文化都是由许多亚文化组成的,它们由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所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

不同的国家之间有人文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之间同样有差异,我国有众多民族,虽同是中华民族但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如藏族的生活方式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色彩联系紧密,牛是藏族的吉祥动物,在西藏地区的越野车辆市场中日本丰田越野车占据着绝对的市场分额,原因是其标识形似牛头,因此广受藏族人民的欢迎。可见文化对于战略的影响有时是巨大的。

自然环境是指企业业务涉及地区市场的地理、气候、资源、生态等环境。不同的地区企业由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对于企业战略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种影响尤其明显,如同一种产品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地区其市场的营销战略和西藏等西北高寒地区有较大差距,但很多时候此点会被忽略。

值得企业注意的社会文化因素如下:

1、企业或行业的特殊利益集团。

2、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3、对退休的态度。

4、社会责任感。

5、对经商的态度。

6、对售后服务的态度。

7、生活方式。

8、公众道德观念。

9、对环境污染的态度。

10、收入差距。

11、购买习惯。

12、对休闲的态度。

四、T即Technology,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最迅速的变化就发生在技术领域,像微软、惠普、通用电气等高技术公司的崛起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样,技术领先的医院、大学等非盈利性组织,也比没有采用先进技术的同类组织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分析变形

有时,亦会用到PEST分析的扩展变形形式,如SLEPT分析、STEEPLE分析,STEEPLE是以下因素英文单词的缩写,社会/人口(Social/demographic)、技术

(Technological)、经济(Economic)、环境/自然(Environmental/Natural)、政治(Political)、法律(Legal)、道德(Ethical)。

此外,地理因素(Geographical Factor)有时也可能会有显著影响。

更多扩展

PESTLE/ PESTEL分析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 Leg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Demographic

STEEPLE分析-Social/Demographic, Technolog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Political, Legal, Ethical

SLEPT分析-Social, Legal, Economic, Political, Technological

第五篇:直接证明 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直接证明之二:分析法

综合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

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

【探究】E为ΔABC的中线AD上任意一点

?B>?C,求证:?EBC>?ECB

目标:?EBC>?ECB

因为BD=DC,ED=ED

因为BD=DC,AD=AD

【分析法】

因为BD=DC,ED=ED

因为BD=DC,AD=AD

?B>?C

【分析法】

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

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要证:??

只要证:??

只需证:??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结论成立

格式

【例1】求证:当一个圆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

相等时,圆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大。

归纳: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

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

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

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执果索因法)

Qp

1p1p

2p2p

3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

【作业】《同步导学》p357、8、9

【课本】p54习题A组3B组

2本篇只是预览,内容不完整,要查看全部内容请点击如下:

在线阅读下载

-01、综合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

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

【探究】E为ΔABC的中线AD上任意一点

?B>?C,求证:?EBC>?ECB

目标:?EBC>?ECB

因为BD=DC,ED=ED

因为BD=DC,AD=AD

【分析法】

因为BD=DC,ED=ED

因为BD=DC,AD=AD

?B>?C

【分析法】

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

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要证:

只要证:

只需证: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结论成立

格式

【例1】求证:当一个圆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

相等时,圆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大。

归纳: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

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

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

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执果索因法)

Qp1

p1p2

p2p3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

下载道德-哲学分析法[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哲学分析法[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法和分析法

    课题综合法与分析法课时 1课时课型 新授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精读教材P60- P64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导学案的问题,二次阅读教材部分内容,并回答,时间为15分钟.2.找......

    综合法分析法

    综合法分析法学习目标: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

    分析法例题[范文]

    例. 276. 证明:因为276都是正数,所以要证 276. 只需证27236,即证9292.即证. 2 即证1418.因为1418成立,所以276成立.......

    swot分析法

    SWOT 分析法 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Q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SWOT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公司运营与公司环境的工具。这是编制计划的首要步骤,它能够帮助市场......

    SWOT分析法

    1、SWOT分析法: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会; Threats:威胁 意义:帮您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把握环境提供的机会,防范可能存在的风......

    标杆分析法

    标杆分析法 标杆分析法既可以比较行业内的企业也可以比较行业外的企业,通过比较找出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优势。因此标杆分析法也叫基准分析法。(2010的注册会计师的公司战略和......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1)》导学案 编写人:马培文审核人:杜运铎 编写时间:2016-02-24 【学习目标】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重点难点】......

    SWOT分析法

    SWOT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