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笔名[推荐]

时间:2019-05-13 05: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人的笔名[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人的笔名[推荐]》。

第一篇:名人的笔名[推荐]

名人的笔名

某人发表作品著书立说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假名。这种文学现象,皆与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品反映的内容,乃至作者的审美情趣等因素密不可分。

中国明、清两代,小说为人轻视,不登大雅之堂,故有些章回小说的作者,顾及名誉,即使用笔名。例如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即是笔名,其真实姓名至今尚未考实。五四运动以后,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政治环境异常险恶,文章署以笔名日渐其多,尤其是针砭时弊、抨击黑暗、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使用笔名的现象更为普遍。鲁迅就曾使用过且介、何家干、仲度、白道、及锋等100多个不同的笔名。其他使用过几十、十几个笔名的作家也不在少数。有的作家,因为较经常地在主要作品上使用某一笔名,随着作品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其真实姓名反而程度不等地少为人知了。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夏衍、丁玲、艾青等都是笔名。他们的真实姓名沈德鸿、李尧棠、舒庆春、万家宝、沈端先、蒋冰之、蒋海澄,就晓之者不多了。《中国现代文坛笔名录》收编了近7000个笔名。

现在取笔名,同样用于自己创作、发表作品时的假名,但原因诸多。如因自己名字不够达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因而换自己所喜爱的名字。也会与自己的个性、创作的体裁、自己的感情等原因挂钩。同时有些人也会将自己的性格、感情寄托在这个名字上,或将自己喜欢的字眼拼凑成一个名字。笔名现已与作品的名称同样重要,有时候只需要看一下笔名便可了解此人的性格、感情及他/她的作品的性质。

同时由于自身认识与外界都在不断变化,心理也有变化,因而笔名也经常替换。

如著名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一生所用笔名多达180余个。

现代作家的笔名艺术

笔名笔杆子发表文章时签署的别名。我国古代无笔名之说,但有表字、别号、室名之类,其性质用途与笔名颇有相通之处。尤其是古代文人的别号室名,如苏轼别号东坡居士,王守仁因筑室故乡余姚阳明洞,人称王阳明,于是人就以苏东坡与王阳明行名于世,原名却反被世人生疏了。这种情况与现代作家因长期使用某一笔名,而原名反被世人淡忘是一样的。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巴金是李尧棠字芾甘的笔名 曹禺是万家宝的笔名,张恨水是张心远的笔名。

中国现代文坛,极大多数作家都使用过笔名,有的多达数十个,有的干脆以笔名取代了原名。使用笔名的原因,总的说来,是为了便于撰文发稿;具体细说,约有下列数端:

避免麻烦,有利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笔名是一种化名、代名,作者使用笔名,总有一些不愿披露真名的原因,为避免引起文字麻烦,特用笔名行世。此类笔名通常见于学术争鸣或 表自以为尚不成熟的文章。

学术争鸣是一种思想的交锋,真理的探求,论辩双方总是各执一端,观点相左,但论辩者的人际关系却并不一定互相对立,有的可能是同学好友,有的是生关系,上下级关系,有的在同一单位工作。如果使用本名展开论辩,就会碍于情面,或因其他原因,不敢放笔为文;但用笔名,则可直抒己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有的作者因为在报刊发表自己尚不成熟的观点,或为了有助于稿的采用,也使用笔名。邓拓在《燕山夜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 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的心得,是还不很成熟,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即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而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

迫于环境,使用笔名以避嫌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因为言论不自由,为了避免文祸,不得不经常使用笔名避嫌,这实际上是一种笔战艺术。

署名多变,活跃版面有的作者经常在同一家刊物或报纸上发表文章,有时甚至同时发表数篇文章,如果是署同一个名字,今天某甲,明天还是某甲,前面某乙,后面又是某乙,读者就会觉得单调,而用笔名变换一下,版面就活跃多了。此种笔名,有的出于编辑之手,是编辑临时代拟的。

不求闻达,故意隐姓埋名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奇怪,应稍加明。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有的作者性格特别,他文章是要写的,但不想就此扬名,因而有意隐姓埋名,示人以不可测;也有的作者因视某些文章为雕虫小技,算不了什么名堂,但能换几块稿费还是好的 于是随便化上一个笔名,这是别一种形式的“不求闻达”。

作者使用笔名有着种种原因。总的说来,使用笔名的好处是隐身、灵活、便捷。

中国现代作家的笔名十分丰富多彩,如鲁迅、巴金、冰心女士、落华生、林语堂、老舍„„。严谨作家的文字总是字斟名酌,反复琢磨推敲,以至于“吟稳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当他们在给自己命定一个笔名时,自然更要深思熟虑,独辟蹊径。探一下作家的笔名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与独特情趣,而且对丰富取名艺术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通过作家的某类笔名,可以看到他们丰富复杂的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许地山在1923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主要记述童年时,姐弟们“收获节”晚上和父亲一起讨论花生品格的一段生活故事。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父亲经由概花生的好处,引出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人生道理,启发孩子们要像落花生那样,质朴无华,埋头工作,有益人类。父亲的这番谈话,给少年许地山留下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志向,并长期以“落华生”(即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

曾在辛亥革命后佐助袁世凯行帝制的刘师培,早先却“左”得出奇,他字申叔,取笔名叫“激烈派第一人”,意思是宇宙之大,唯他最“左”,最革命。他在1907年流亡日本时,曾设计过一个实行极端平均主义的社会方案,他设想不仅土地、生产资料、产品和财富等统统公有,而且“人人衣食居处均一律”,穿一样的服装,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子。但后来,这位最“激烈”的人却由“左”转向了右,竟然拥护起帝制来了。“激烈派第一人”,透过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不正可以看到刘师培复杂性格的另一面吗?一些研究现代文学的人总爱对作家的笔名寻根究底,其实并非每一个作家的笔名都有什么 微言大义,寄寓着什么深刻内涵。例如“巴金”的来历就很平常。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关于“巴金”这个笔名,他曾坦率地在文中写道:年轻时在法国,“我因身体不好,听从医生的劝告,又得到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的介绍,到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去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有一个姓巴的北方朋友(巴恩波)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听说他在项热投水自杀。我和他不熟,但是他自杀的消息使我痛苦。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因他而联想起来的。‘金’字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想的,那个时候我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多久,这部书的英译本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见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了‘金’。”于是,中国现代文坛就出现了 “巴金”这个响亮的名字。

巴金还有一个笔名叫“余一”,余一合写就是“金”。由“余一”又产生了余

三、余

五、余七等笔名,根据“巴金”的谐音又衍化出“比金”,这些笔名都是非常普通的。

夏衍也署用过一些十分平常的笔名,但其来历却颇风趣。40年代初,夏衍在香港《华商报》任职,有一天,他偶然见到这样一副对联:“凤游云海,鱼跃江天”,以为写得不错。正巧他给《华商报》撰稿需要化用一些笔名,于是顺手牵羊,一下子产生了四个谐音笔名:冯由、浑海、余约、姜添。浑海有时也直接写为云海,余约又衍化出余伯约。当时的《华商报》副刊首篇署名文章几乎全是这些笔名。

有一类笔名是作家寄寓乡情乡思的产物,如郭沫苦之“沫若”,但这还要转一个弯,读者才能明白。有些作家干脆就用故乡地名取作笔名。如陈望道系浙江义乌人,他有一个笔名叫“一个义乌人”。又如章太炎之“余杭先生”,蔡元培之“会稽山人”,巴人之“剡川野客”(巴人系浙江奉化人,奉化有剡溪)。

五四时期,冰心首创用性别取作笔名,自称“冰心女士”。后起摹仿者层出不穷,著名的有黄英称“庐隐女士”,冯沅君称“淦女士”,谢冰莹称“冰莹女士”,石汝璧称“评梅女士”,张近芬称“C?F女士”。说来有趣,冰心还有一个笔名叫“男士”。

大概是雅兴所致吧,有些男性作家就用“女士”作笔名,如赵景深取作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张若谷取“刘舞心女士”,端木蕻良也有一个女性笔名,叫“红良女史”。柳亚子在给《女子世界》写稿时曾署松陵女子潘小璜,周作人刊发在《女子世界》上的文章则署名为“萍云女士”、“碧罗女士”。

周作人的笔名很多,他在《我的笔名》一文中说:因为鲁迅用“孤孟”为号,他就用“起孟”为号。1909年春夏之间,章太炎给他们写信,称为“豫哉启明兄”,于是周作人从此就以“启明”为名,并衍化出岂明、难明、开明、恺明等笔名。

现代文坛还有不少用外文写的笔名,有的是作家名号译音的缩写,也有的别有含义。如鲁迅的 R?S,茅盾的M?D,朱自清的P?S,郑振铎的C?T,陈独秀的C?C生,冯乃超的N?C等。有的笔名是外文的读音汉写,如郭沫若的笔名“爱牟”,系英语“I”(我)的读音,“麦克昂”是“maker”(作者)的读音。

作家的笔名形形色色,不拘一格,有不少笔名是在文字结构或读音上做文章,独辟新径,耐人寻味。有的是依据原名谐音取作笔名,如徐茂荣(原名)—徐懋庸,严文锦—严文井,陈光美—陈荒煤,何其芳—和其放、何启放,叶鼎彝—丁易,吴组缃—吴祖湘、吴祖襄,童天鉴—田间,吴席儒—吴奚如。有的是将原名省略一字,如萧秉乾—萧乾,吴春晗—吴晗,孙怀谦—孙谦,何孝达—何达。有的将原名颠倒,然后谐音。如刘绶松,笔名宋漱流,即刘绶松之颠倒“松绶刘”的谐音。文淑阳是杨述的笔名,翻过去就是阳淑文(杨述之文)。

也有的是用拆字法衍化出笔名,如曹禺原名万家宝,将姓氏“万”拆为“草”(谐音为曹)与“禺” 两部分,化出“曹禺”。安危原名王寄云,将“王”姓拆为两半,衍化出另一个笔名“于一”,又有“于恋一”。绀弩姓聂,有三个耳字,于是化出笔名耳耶(仍是三个耳)。由耳耶又谐音为二鸦。他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杂文集叫《二鸦杂文》。

第二篇:关于鲁迅笔名参考材料

鲁迅笔名共计181个:

一字笔名有16个: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L 干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笔名有116个: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飞斐 冬华 乐文 洛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L.S.丁珰 丁萌 士繇 E.L.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尤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自树 许遐 许霞 鲁行 迅行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动轩 仲度 华圉 阿张 豫山 樟寿 豫亭 符买 俟堂;

三字笔名有37个:华约瑟 齐物论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小孩子 丰之余(瑜)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孺子牛 ;

四字笔名有5个:宴之教者 宴之敖者 ELEF 旅沪记者 楮冠病叟;

五字笔名有7个: 朝花社同人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诸夏怀霜社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六字笔名有1个:上海三闲书屋。

使用年份:

1898年戛剑生

1902年树人

1903年庚辰、自树、索子、索士 1907年令飞、迅行 1910年树

1912年黄棘、周豫才 1913年周树

1918年鲁迅、唐俟、俟、迅、神飞、庚言 1921年风声、尊古、巴人 1922年某生者、小孩子 1923年雪之

1924年敖者、宴之敖者、俟堂

1925年L.S.、冥昭、杜斐

1927年楮冠、楮冠病叟、华约瑟、中拉 1928年葛何德、封余、许霞 1929年EL ELEF、许遐 1930年L、隋洛文、洛文 1931年令斐、豫才、豫、唐丰瑜、冬华、长庚、宴敖、乐贲、它音、佩韦、阿

二、丰瑜、明瑟、不堂 1932年白舌、遐观

1933年何家干、罗怃、动轩、周动轩、飞、干、何干、孺牛、丁萌、游光、丰之余、苇索、旅隼、越客、桃椎、虞明、斡、家干、苟继、史癖、尤刚、符灵、余铭、元艮、子明、白在宣、敬一尊、一尊、1934年张承禄、赵令仪、倪朔尔、栾廷石、张禄如、邓当世、宓子章、翁隼、孟弧、韦士繇、士繇、黄凯音、崇巽、常庚、燕客、白道、梦文、曼雪、公汗、董季荷、霍冲、杜德机、莫朕、中头、史贲、康伯度、朔尔、焉于、茹纯、华圉、越侨、张沛、仲度、直、苗挺、及锋、隼、直入、乐雯、阿法、且介、1935年庚、敖、越山、康郁、洛、姜珂、越丁、旁 1936年齐物论、乐文、周玉才、晓角

部分笔名含义:

鲁迅这些笔名大多具有某种寓意或象征,有的虽然仅使用过一次,也有些曾不断地被重复应用,但每一个笔名的取定则都是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这是由于鲁迅身处的时代、环境因素之影响以及受到他个人心态、情绪而决定产生的。

国民党统治时期可谓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鲁迅认为一个战斗作者不值得“以真名去招致无聊的麻烦,”应当利用笔名来钻过“文网”。

“戛剑生”------这是1898年鲁迅第一次以文入世而采用的第一个笔名(《戛剑生杂记》)。戛,击也。此名意即舞剑、击剑之人。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渴求战斗的热烈激情。

“令飞”,用于1907年12月在《河南》月刊第一号上发表的《人间之历史》一文。“令飞”亦即“奋飞”之意,先生以此来作自勉自励。

“黄棘”,1912年发表《〈越铎〉出世辞》时首次使用,而后发《哀范君三章》、《张资平氏的小说学》、《考场三丑》、《刀“式”辩》等诗文均以之为缀。屈原《九章●悲回风》中有句云:“借光景之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黄棘”含有以棘策马,驱驰迅行之意。

“鲁迅”,首见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众所周知,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笔名,这一名称符号业已和鲁迅先生的个人形象、文化精神汇为一体,不可分离。先生在对友人解释自己这一笔名含义时,曾自说原由有三:“

1、母亲姓鲁;

2、周鲁是同姓之国;

3、兼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遂致其后进而简化、派生、衍变出来“迅”、“L.S”、“L”、“旅隼”、“荀继”、“倪朔尔”、“崇巽”等等笔名。

“巴人”,是为小说《阿Q正传》的发表所使用的专用笔名。鲁迅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署名‘巴人’是取‘下里巴人’,并非高雅的意思。”

“俟堂”,俟,等待;堂,官府办公处之称。当时鲁迅正在教育部任职,有个长官想挤掉鲁迅以安插亲信,鲁迅有感于“君子居以俟命”而取名“俟堂”。意谓:本人正拭目以待,端坐在教育部的办公室里等着呢!

“隋洛文”则是针对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一事所起的笔名(事因鲁迅在2月份参加发起了中国自由大同盟)。鲁迅即以敌人送与的污蔑性“头衔”稍加改动用为自己的笔名,真不失为大师对于敌手的反手一击。幽默而痛快!而后又由此衍生了“洛文”、“乐贲”、“乐雯”、“洛”、“乐文”等。“它音”,是为发表于《十字街头》旬刊之杂文《沉滓的泛起》所用。鲁迅属蛇,亦爱蛇;他认为对敌斗争必须持一种韧战精神------“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

“何家干”,鲁迅曾以此笔名发表杂文24篇,猛烈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

“游光”,首用于杂文《夜颂》(1933年)。鲁迅夫人许广平说:“在《准风月谈》里用‘游光’笔名所写的文章多半是关于夜的东西。如《夜颂》、《谈蝙蝠》、《秋夜纪游》、《文床秋梦》”。“游光”含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之意。

“旅隼”,隼是一种飞行迅疾的小型猛禽。“旅隼”,比喻士卒劲勇,武器锋利,能够深攻入敌且神速勇猛。

“公汗”,迅翁以之为笔名发表了12篇杂文,其十篇写作于1934年5至10月间,南方天气炎热,他“汗流浃背”,“痱子满身”地为公众挥汗写作,由之可见先生精神品格。

“华圉”,仅见于《门外文谈》(发表在《申报》副刊《自由谈》)。许广平女士曾说:华圉“是出自孟子,始舍之圉圉焉,所谓圉圉,意盖困于中华也。”圉又与狱同音,以“华圉”作笔名,是鲁迅先生对反动派的抗议和控诉。

“越丁”,即“越地一丁”的意思。鲁迅是浙江人,浙江为古代越国之地,故有用此笔名写文之举。

“晓角”,是1936年的杂文《立此存照》使用的笔名。“晓角”即是黎明前吹奏的号角。许广平女士说:“先生最后用的笔名,载在《中流》(半月刊)上的是‘晓角’二字,他最后还不忘唤醒国人,希望我们大家永远记取这一位文坛战士的热望。”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因《新青年》杂志有一规定,不允许用别号之类的名字,就是说署名要像一个真正的名字,于是用“鲁”作姓,起笔名“鲁迅”。“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先看“鲁”,鲁确是其母亲的姓,鲁迅16岁丧父,与其母相依为命,母子感情笃深,以鲁为姓,寄托着对仁厚而善良的母亲鲁瑞的爱;另外在古代,周鲁是同姓之国。再看“迅”字,除愚鲁而迅速之意外,还有“深意”。据《尔雅-释兽》云:“牝狼,其子?,绝有力,迅。即激,从犬言兽性,从水言水性。在文字学上,即孳乳而为激烈的意思。现将”鲁“和”迅“和起来看,”鲁“取自母姓,”迅“古意为狼子,那么”鲁迅“由此可以理解为牝狼的一个有大力的儿子。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牝狼的儿子呢?这个问题侯外庐先生在其《韧的追求》一书中有过解释,他说:”近代启蒙思想运动有一个逻辑规律,即先修改旧时代天经地义的命题,进而否定旧时代这个天经地义的命题。“以”鲁迅“为笔名正符合了这一逻辑规律,孟子曾讲:”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鲁迅“以母为姓,以禽兽为名,是在承认旧时代这一天经地义命题的基础上对他的否定,无父无君的人既然是禽兽,那么我就是禽,我就无父无君,无纲常名教,我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就不受旧时代的束缚,我就可以迅猛奋起,顽强地向旧势力、旧思想、旧文化作坚决的攻击。由此看出,”鲁迅“这一笔名反映了鲁迅反封建的思想,以及同旧时代决裂,与之作坚决斗争的决心,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抱负。

其实,鲁迅取的笔名也不都是像”鲁迅“这样看似很严肃的名字,他还是一位喜欢以谐音手法取笔名的作家。如许广平的小名叫许霞,鲁迅干脆取”许遐“作笔名;针对文坛某些人攻击鲁迅是”封建余孽“,他又取笔名”唐丰瑜“、”丰之瑜“;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堕落文人鲁迅“,鲁迅遂取笔名为”隋洛文“、”洛文“以示抗议。另外,”虞明“、”余铭“系”愚民“之谐音,”韦士繇“系”伪自由“之谐音。鲁迅一生用过的笔名,其中亦不乏”怪"者,诸如:宴之敖者、L.S.、华约瑟、旁、敖、中头、白舌,颇有当代网络笔名之味。鲁迅曾经自我陈述,他是读过十三经的,《周易》是十三经之一。鲁迅的部分笔名与《周易》有着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我们分析鲁迅的笔名就会知道鲁迅是如何巧妙地吸收《周易》文化、默默承载并传承着国学精华的。

“乐贲”是鲁迅曾用笔名之一,鲁迅署此笔名发表的文章是《“日本研究”之外》与《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贲”(bì闭)是《周易》其中一卦名,由“离下艮上”组成,是装饰、文饰之意。《周易》曰: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振甫先生的说明是:

《贲》卦指装饰、文饰。从爻辞看,写对偶婚……《彖传》扩大了卦爻辞的意义,认为《贲》卦是刚柔交错的天文,文明以止的人文,是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

至此,我们明白了“贲”的涵义,而鲁迅正是在此意义上使用“贲”这一卦名的。“乐贲”之“乐”即快乐,合而观之,是对文饰或“人文”快乐的意思。这一笔名的意思与鲁迅署此笔名的两篇文章的内容是息息相通的。

《“日本研究”之外》与《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所涉及的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相关。前篇关乎中国出版界,后篇关乎版画艺术。在《“日本研究”之外》一文里,鲁迅愤慨于中国人的日本研究的论文和小册子,“是中国人大偷其日本人的研究日本的文章了”,为此提倡不仅要研究外国,“尤其是应该研究自己”;最后告诫国人,“我们也无须再看什么亡国史了”,“我们应该看现代的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这里面所指示的是战叫,是活路,不是亡国奴的悲叹和号咷!”“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精神在鲁迅此文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是对具体的德国创作版画展览会的介绍,“其版类有木,有石,有铜。其作家都是现代德国的,或寓居德国的各国的名手,有许多还是已经跨进美术史里去了的人们”,展览会上的版画,“和翻印的画片,简直是天渊之别,是很值得美术学生和爱好美术者的研究的”。版画艺术,鲁迅一直对之比较喜爱,并积极绍介和组织相关活动以推动中国版画艺术的复兴。版画正是“人文”之一种,鲁迅对它的喜爱正好与“乐贲”的字面意义(乐于文饰)吻合。在“乐贲”这一笔名里,不仅寄托着鲁迅对具有装饰性的版画艺术的钟爱,而且同样寄予着鲁迅以艺术革新社会的抱负。鲁迅对宏观的“人文”——出版界和对具体的“人文”艺术——版画予以高度的关注,与化成天下、改造社会的精神紧密联系,与《周易》中《彖》对“贲”卦的发挥和阐释遥相呼应。

鲁迅“乐贲”的笔名,来源于《周易》的“贲”卦,是鲁迅对“贲”的装饰、文饰意义的借用,恰当地表达了鲁迅对装饰性艺术自幼便喜爱、至年老而不衰减的钟爱之情;同样,“乐贲”的笔名寄予了鲁迅对《彖传》对“贲”卦所阐释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表达了鲁迅乐于致力于“人文”,从而化成天下、推动社会进步的崇高精神。

鲁迅“元艮”这一笔名也有着鲁迅阅读《周易》的文化背景。“艮”本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元艮”这一词汇的创造同样是受到《周易》语言的启发。在《周易》中,在乾卦、坤卦和屯卦里都有“元亨”一词,“元亨”是“大通顺”的意思,“元”即“大”之意。鲁迅笔名“元艮”的创造与《周易》有一定的实质性的联系。

“元”是“大”之意,“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看《周易》的艮卦。艮读为gèn,去声,由“艮下艮上”构成。《周易》曰: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周振甫先生的说明为:

《艮》卦艮下艮上,山下山上,山是止,即止而又止。艮又是注视,艮上艮下,即加强注意。

“艮”有“注意”和“止”两层意义。由此推论,“元艮”即“大注意”和“大止”的意思。

“艮”的注意的意义体现在上面引用的卦辞中,意思是说,不要拘泥于局部,而要统观整体。“艮”的这层意蕴与鲁迅对施蛰存的批评异曲同工。施蛰存提倡青年去《庄子》和《文选》里找词汇,恰恰是一种只知道局部而不顾及整体的论点。鲁迅与施蛰存的思考方式相反,他是读过古书、得益于古书但也深深知道古书毒害的人,正如进过监狱而知道监狱真相的一样;沾染了牢狱气的人是可以说牢狱的坏话的,读过古书的人也可以说古书的危害。鲁迅完全是从整体的角度考察读古书对社会及青年的危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所以,以“元艮”为笔名,是与《反刍》一文的内容紧密联系的,较好地表达了鲁迅对施蛰存的批评和否定:不可只注意于古书局部的词汇语言而忽略古书整体思想内容的危险。施蛰存是太过于注意局部问题了。

“艮”的“止”的意义体现在《彖》的内容上,如上所引。“元艮”这一笔名含蓄地表明,施蛰存式的言论大可以停止了。“五四运动的时候,保护文言者是说凡做白话文的都会做文言文,所以古文也得读。现在保护古书者是说反对古书的也在看古书,做文言,——可见主张的可笑。永远反刍,自己却不会呕吐,大约真是读透了《庄子》了。”主张既然可笑,就应该停止了吧!鲁迅以“元艮”的笔名暗示了自己的态度,婉转、含蓄地传递着自己的立场。

鲁迅,以其独到而精微的意识化用着《周易》的文化蕴涵,传承着国学的精华。在今天大力提倡国学的时候,在一个又一个国学大师被重新认识和学习的时候,鲁迅,作为国学大师的一面,依然被遮蔽着,还缺少足够的理解和挖掘。鲁迅,寂寞的国学大师。

鲁迅笔名索解

作 者:出 版 社:所属丛书:条 形 码:I S B N :开 本:定 价:

查看大图

李允经

福建教育出版社

而已丛书

册 数:9787533445485;978-7-5334-4548-5 7533445481 出版时间: 页 数:38 元

2006-9-1 338

第三篇:那些文化名人的笔名故事

那些文化名人的笔名故事

有传媒的地方,就有《新闻与写作》!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别名,这是文坛的一种特殊现象,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笔名是一位作者最早、也是最难修改的“作品”,成名后再修改,不仅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旧合同,笔名人气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名家笔名背后有什么故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为自己取一个相对满意的笔名呢?借鉴诗词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于是起了既好写,又与她姓名中的“莹”字呼应的“冰心”二字作为笔名。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截取出来的,取“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之意。琼瑶原名陈喆,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冯唐原名张海鹏,取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一本书的时候,出版商需要他起个笔名,他就想到了这两个字。燕垒生原名张健,代表作:《天行健》、《轩辕剑之天之痕》。15岁时从俞平伯的散文里面读到“浮生燕垒”。后来发现“浮生燕垒”是明朝《小窗幽记》里面的“是即风雨花,浮生燕垒”。因为喜欢这句话就把燕垒生当成了自己的别号,后来从事网络文学后就作为网名和笔名用到现在。

沧月原名王洋,代表作:《听雪楼》系列、《鼎剑阁》系列、《镜》系列、《羽》系列、《七夜雪》。开始写武侠小说后,王洋就改名为沧月,取自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后,她创作的作品也基本是武侠传奇的类型。

拆字金庸原名查良镛,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新晚报》副刊发表“新派武侠小说”时,一时想不出用什么笔名,后索性把名字最后一个字分为两半,从此“金庸”的笔名风靡香港。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他曾起了个别名“舒舍予”,即把自己的姓拆成“舍予”二字,意为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戏剧家曹禺将其姓“万”的繁体字“萬”,拆成“草”和“禺”字。因“草”与“曹”字谐音,故衍化为“曹禺”。字谜

毛泽东曾用“二十八画生”作为笔名,这一笔名乃用离合、会意两种灯谜技法,“二十八”(廿八)组合为“共”,“生”可会意为“产”,二十八画又是“毛泽东”三个繁体字的总笔画,这个含谜笔名,表明了青年毛泽东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鲁迅先生的百余个笔名中,含谜的笔名不少,如“华圉”暗隐当时的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莫朕”隐蕴“黑暗之兆”;“丰之渝”意为“封建之余孽”的缩写谐音。1930年,国民党通缉所谓“堕落文人鲁迅”,鲁迅便立即针锋相对,先后用了“隋洛文”、“洛文”、“乐雯”等灯谜化的笔名来嘲讽国民党当局。

抒情茅盾,原名沈雁冰,浙江桐乡人。一九二七年八月,他遭南京国民政府的通缉,只能用笔名发表作品,写完小说《幻灭》后,他当时思想处在一个苦闷痛苦的矛盾中,并署名“矛盾”,寄稿《小说月报》。叶圣陶认为直书“矛盾”二字欠佳,唯恐引起当局注意惹来麻烦,于是“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头,因而所得笔名。

著名散文家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人。洪培欣《作家笔名趣谈》云:“秦牧1941年后始用‘秦牧’发表文章。取‘秦牧’为名,意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推翻‘秦’即国民党政权,建设田园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原名熊耀华,原籍江西。据讲古龙在台湾淡水大学读书时,班里有位古龙心爱的女生叫“古凤”。由于古龙追求落空,于是后来起名“古龙”,寄寓“龙凤相依”之意。吴承惠笔名陈思,据其在《笔名琐忆》里所云:“‘陈思’者,‘思陈’也。我也时常想念一个也是失去了的姓陈的女朋友,如此而已。”

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达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之情。

八月长安原名刘婉荟,代表作:《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笔名来历:生于盛夏八月,但求此生长安。

乡情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一九二〇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

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鲁迅的“鲁”字,乃是他母亲之姓。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市人。郭沫若的“沫若”二字,乃是他家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水之合称。江南原名杨治,代表作:《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系列、《龙族》系列。取这个名字时,江南在特别冷的地方上学,每年冬天圣诞节都下着大雪,他就特别想在一个暖和的地方待着。那时候可以取任何笔名,即使像江南这样的很容易被抢注的名字都很容易。

七堇年原名赵勤,代表作:《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平生欢》。她在作品里有对自己笔名的解释:“这是父亲给我取的名字,他说那是因为在他的家乡每年暮春时节会有漫山遍野的三色堇绽放。那种朴素的花朵有着能够弥漫一生的寂静美感。”七堇年的父亲笔名是“七岩”,给女儿起的笔名也算是随了他的“姓”。

管平潮原名张凤翔,代表作:《仙剑奇侠传》系列。他生于江苏南通平潮镇,中学在平潮中学上学,想着将来的理想是成为管理这个镇子的镇长,所以叫管平潮。这个名字当然不是他在很年幼的时候写的,而是在日本留学准备写书时,乘地铁一边走一边想,在上一个阶梯时,他想到纪念一下儿时的梦想,就叫管平潮了。

言志巴金原名李尧棠,这一笔名,巴金曾于1985年回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解释说:“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巴金’的笔名。”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高士其原名高仕錤,他一九三〇年他从美国回来,所见国家满目疮痍而深恶痛绝。于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遂以“高士其”行世,以更显示自己的情怀合志向。莫言原名管谟业,莫言自述他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农村叫做“炮孩子”。也因为他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他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他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九夜茴原名王晓迪,代表作:《匆匆那年》九夜茴的笔名来自一个神话。在神话中,九夜茴是一种魔花,每九个晚上绽放一次,颜色瑰丽,香气袭人。她取这样一个笔名意在,不求成为偶开天眼看红尘的仙人智者,只盼能做记下眼中人悲欢离合的小花一朵。谐音

我国的党报媒体也经常用笔名发表重要评论。它们背后有的是个人,有的是一个写作小组,其署名的文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对我国产生了重要政治影响。何振华:如何振兴中华 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郑青原:有正本清源的意思 国纪平:国际的重要评论 钟声:“中国之声”缩写 仲祖文: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 钟轩理: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钟正轩:中央政法委 卫民康:卫生部

谢正平:解放军报政治部与评论部 随心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其父好友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之意。丁玲,原名蒋伟,丁玲嫌原姓蒋字笔画太多,不好写,就找了个笔画最简单的丁字作为姓氏。至于玲字,就像她本人说的:“丁玲毫无意思,只是同几个朋友闭着眼睛在字典上各找一个字作名,玲字是我瞎摸的。”

流潋紫,原名吴雪岚,代表作:《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2006年靠一篇小说获得了第一笔稿费,这之后,她希望自己能像张爱玲、亦舒那样以才华供养自己,也可以活得很随性和潇洒。流潋紫的笔名也是从那时候来的,因为当时她正在用一款叫流潋紫的唇膏。

唐七曾用笔名唐七公子,代表作:《华胥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七公子生在七月,“七”这个数字对她来说是个幸运数字,不过她已经改名为唐七了,因为她认为“公子”一词挡了她的姻缘。

落落原名赵佳蓉,代表作:《年华是无效信》、《剩者为王》。笔名落落是取自上海作家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传奇》。在该书中,女主人公就叫落落,是个作文很好、心比天高的女中学生。这个角色打动了落落,也和落落有相似之处,再加之“落落”可以组成落落大方等词语。因此,她给自己起名为落落。

庆山曾用笔名安妮宝贝,代表作:《八月未央》、《得未曾有》。她在网上注册名字时,输入安妮很多版本,便加了一个宝贝,于是有了安妮宝贝,而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则标志着她从青春文学转向纯文学的开端。未完待续…

你有什么好的笔名故事也可以分享给我们欢迎加入新闻与写作微信大家庭。点击自定义菜单你可以了解更多信息。当你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世界,你将重新认识整个世界。如想看到纸质精彩内容,请致电:010-85201321如想投稿,请e-mail至:bjxwyxz@126.com

第四篇:“鲁迅”笔名的由来

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第五篇:如何查找近、现代作家的笔名范文

如何查找近、现代作家的笔名

笔名是作者发表文章时题署的别名。

近代作家的笔名最早见于晚清报刊《瀛寰琐记》、《海上奇书》、《南杜》、《雁来红丛报》、《世界繁荣报》、《消遣报》、《笑林报》及《通俗报》等。著名诗人柳亚子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曾以“亚卢”、“弃疾”等笔名著文,发表在我国留日青年于东京出版的《江苏》、《醒狮》与《复报》等刊物上。

现代作家更加经常地使用笔名从事文学活动。有些著名的作家还使用了许多笔名,例如鲁迅曾用过一百五十多个笔名;郭沫若曾用过三十多个笔名;茅盾也曾用过九十多个笔名。有时同一个笔名又为多人所用。例如“巴人”这个笔名,既是鲁迅的笔名,也是王任叔、萧公权的笔名。“佩韦” 这个笔名,茅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用过,鲁迅在三十年代用过,宋云杉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也用过。瞿秋白因当时革命工作的需要,曾经用过五十多个笔名,撰写许多文学论文、杂文,并翻译了一些马列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及苏联的文学作品。他为了方便一些战斗性杂文的传播,还题署过鲁迅常用的几个笔名:乐雯、小明、余铭、洛文等,并经过鲁迅投稿。所有这些,就为今天辨别近现代某些文章的真实作者带来了困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利用有关的工具书——笔名录来解决。

查考近代作家的笔名录

在我国,有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整理、辑录作家的笔名,逐步形成一种供查考作家笔名的工具书——笔名录。有些笔名录还提供了作家题署笔名的背景、原因和深刻的含义。其中有些笔名录是以单行本刊行的,多数笔名录附载于报刊、作家个人著述书目以及文学研究丛刊中。

清光绪末年,出版过多种报刊,这些报刊上的文章所题署的笔名,由于其相隔的时间太久,今天辨别其真实作者就十分困难。张静庐等辑录的《戊戌变法前后报刊作者笔名录》(文史 第四辑/新建设编辑部编.——北京:中华书局,1965)和《辛亥革命时期重要报刊作者笔名录》(文史 第一辑/新建设编辑部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为我们辨识近代作家笔名、查考其本名提供了方便。

《戊戌变法前后报刊作者笔名录》收录了九百余人的笔名、别号。《辛亥革命时期重要报刊作者笔名录》收录1900年至1914年期间的七百余人的笔名。以上这两种笔名录相互之间有交错,可以相互补充,但是所录笔名不重复。

查考现代作家的笔名录

《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由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于1963年印行,是我国最早的查考现代作家的笔名录。本书收录现代作家五百四十余人的笔名,分本表和索引两部分。本表以本名为主,按其笔顺排列,在本名之后列出其使用过的所有笔名;索引则以笔名为主,按其笔顺排列,于笔名之后标出其在本表中的页码。

《作家笔名索引》,由蒋星煜编、重庆燎原出版社1944年出版。《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录》,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59年编印。这两种可以用来补充《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存在的不足。另外,《中国作家辞典》(辑录了四百零四名现代作家)以及类似的用于查考文学家的工具书中也可以查找到一部分作家的笔名。

如果要全面、深入地查考某一位作家的笔名,还可以进一步参阅专人的笔名录。如《鲁迅名号笔名年里表》、《鲁迅笔名索解》、《鲁迅笔名印谱》;《瞿秋白笔名、别名集录》;《郭沫若名、号、别名、笔名辑录》;《茅盾笔名(别名)笺注》;《丁玲的名、别名、笔名辑录》等。

《鲁迅名号笔名年里表》,由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资料组编印。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于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题署的笔名。鲁迅在其一生中曾经使用过的笔名,数量之多,运用之巧妙,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鲁迅名号笔名年里表》是在广泛搜集与研究鲁迅笔名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查对、核实编成的,是用于查考鲁迅名号笔名录中较为完备的一种。该书分名号(包括奶名、法名、学名、字号、别号、化名、题跋名、拟用名)、笔名(包括笔名、拟用名、笔名辨伪、待查笔名)、通信署名、室名、印章名、称名、“鲁迅”的外文译名等。笔名均按最初使用的时间先后次序编排,同时注明首次和末次题署此笔名写作和所发表文章的篇名、时间,并力求探索该笔名的含义。该书书后附《鲁迅谈笔名》、《鲁迅笔名研究资料索引》和《鲁迅名号笔名索引》,可以供研究者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参考。

《鲁迅笔名索解》(李允经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作者研究了鲁迅对自己笔名的论述和解释,同时参考了许寿裳、许广平、唐

等作家对鲁迅笔名的分析和阐述,结合鲁迅的作品与时代背景,对鲁迅笔名的深刻含义,逐一进行了探讨,指出“鲁迅的笔名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记录了他思想变迁的历程”。

《鲁迅笔名印谱》(荣宝斋编辑出版),整理篆刻一百五十六个鲁迅的笔名,而且注明出处,也是查考鲁迅笔名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郭沫若名、号、别名、笔名辑录》,由高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出版社出版。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于1919年9月11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诗作《抱和儿在博多湾海浴》时所用的笔名,后即依此为名。郭沫若还曾经使用很多笔名、别名,从事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郭沫若名、号、别名、笔名辑录》录名、号、别名、笔名,分别依时间为序。每一笔名、别号下都尽可能列举例证。

《茅盾笔名(别名)笺注》,由孙中田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茅盾原名沈雁鸿,学名沈德鸿,字雁冰。1927年9月,他创作的小说《幻灭》发表于《小说月报》十八卷九至十号上,开始使用“茅盾”作笔名。《茅盾笔名(别名)笺注》所用资料可靠,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全面、深入地查考作家笔名既需要专门的笔名录,也需要专人的笔名录。

下载名人的笔名[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人的笔名[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富涵暗寓的笔名与签名

    富涵暗寓的笔名与签名 ——各领风骚的名家签名(二) 名字或签名之用暗寓,最为著名的是八大山人、牛石慧兄弟。 名字或签名的暗寓,自有其不同的寓意,有寓其政治意图的,有寓其人生思......

    名人材料

    名人材料 1、商鞅五十金徙木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

    100名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人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

    转载黎仕禹+笔名小黎飞刀的个人感悟

    题目:而立之年的股市感悟! ——黎仕禹 笔名小黎飞刀,广东斯达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阳光私募“中融•斯达克成长一期”基金经理2010年,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充满着惊喜与期待的一......

    皖南名人

    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

    名人名句

    名人名言 1、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 歌德 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3、......

    和名人在一起

    名人在不少人眼里大都有点高高在上的视角,也有许多望尘莫及之感!给人一种期盼,一种向往,是大家既羡慕又崇拜的对象! 然而,大多数名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不张扬炫耀,不借势嚣张!有......

    名人故事[合集]

    名人故事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 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