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时间:2019-05-13 05: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一篇: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 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①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

②③④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__________ .(2)其具是四美者与

是: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二)①②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

③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④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③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④⑤⑥⑦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⑧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②除:被授予官职。③白母:禀告母亲。④在言路:指当谏官。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⑥触忤:触怒(皇帝)。⑦主上:皇帝。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①

②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 ..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①②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趋驾烦且之乘

乘:__________ .(2)尽释车而走

释:__________ .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①②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③④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⑦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故二千里候之

候:__________ .(2)伐雷鼓

伐: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晏子请数其罪云

数:__________ .(2)必轻吾国

轻: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①“悍哉!”令劓之。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劓:古代一种刑罚,割掉鼻子。

⑤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魏王遗楚王美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右备容臭 ..C.虽恶,必言之/所恶有甚于死者 ..D.妾知也/知之为知之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王 爱 子 美 矣 虽 然 恶 子 之 鼻 子 为 见 王 则 必 掩 子 鼻 3.从本文来看,郑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袖计谋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①②③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

④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__________ .(2)至夜分

至: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腿,解下衣服用胸暖温背面。B.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腿,解下上衣暖和胸和背。

C.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暖和着我的脊背。D.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脚,解下衣服盖在胸口和脊背上。3.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邴原泣学

①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

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从邴原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童 子 苟 有 志 吾 徒 相 教 不 求 资 也

(十)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

①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

②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何不赶走它呢?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去饥寒犹远/去国怀乡 ..B.是非若所知也/若夫阴雨霏霏 ..C.乞猫于中山/乞人不屑也 ..D.弗食鸡则已耳/食不饱力不足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是与非像这样。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没鸡。

B.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C.这不是你的东西。我害怕老鼠,而不在鸡。

D.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①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②③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

④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此去西南十里().(2)比次日().

2.对画线句“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番人刚刚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集体到来了。

B.番人刚刚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突然(或快速)到来了。C.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集体到来了。

D.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突然(或快速)到来了。3.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年 急 呼 某 参 将 领 飞 骑 三 百 往 西 南 密 林 中 搜 贼 果 尽 歼 焉。

(十二)中山恭王衮,建安二十一年封平乡侯。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二十二年,徙封东乡侯,其年又改封赞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官属皆贺,衮曰:“夫生深宫之中,不知稼穑之艰难,多骄逸之失。诸贤既庆其休,宜辅其阙。”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诏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称陈衮美。衮闻之,大惊惧,责让文学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其戒慎如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然性所乐

乐:____________ .(2)有过当奏

过: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并且如果有好处,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B.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不是对我好的人。C.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

D.并且如果有好处,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不是对我好的人。3.结合内容分析,概括恭王衮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①信至武陶,东魏遣其弘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之众,拒信于淅阳;又遣其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信谓其众曰:“今我士卒不满千人,而首尾受敌。若却击齐民,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未若先破八能。”遂奋击,八能败而齐民亦溃。信乘胜袭荆州。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士庶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因而纵兵击之,纂大败,奔城趋门,未及阖,信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于是三荆遂定。就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率众奄至。信以众寡不敌,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载,梁武帝方始许信还北。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信答以事君无二。梁武帝深义之,礼送甚厚。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注释】①信:独孤信,西魏、北周将领。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信谓其众曰

谓:____________ .(2)梁武帝深义之 义: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信答以事君无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山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B.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C.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因为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D.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为什么往那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3.根据文意分析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点·梳理导学】 [参考译文] 1.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想选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个儿子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片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能很熟练背诵竹简训词;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无恤,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2.淳熙年间,张说很能干,是都承旨。有一天,张说奏请说想置办酒席犒劳他的侍从。皇上准许了,并且说道:“应该为你的干将办酒宴。”张说拜谢圣恩。退下之后就邀请客人,客人到了那天全都来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有来,张说特别不高兴。过了一会,中使带着皇上御赐的珍肴来了,张说为表谢意,于是再奏说:“我曾经奉旨之后才敢请客,只有陈良祐不来,是违背了皇上的意思啊。”奏完之后,皇上忽然问太监道:“张说的宴会散席了吗?”太监答道:“他既然领了旨意请客,应该一定是到夜深了。”于是命令再行赏赐。张说高兴得不得了,再次奏请说:“我多次邀请良祐,到现在都不肯来。”夜晚即将过去,忽然传来消息说陈良祐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在座的客人刚刚都很高兴,听说这样,怅然失意结束了宴会。

3.晋中行文子外出逃亡,经过一个县,随从说:“这里的乡官,是您的故交,您何不去找他投宿?还能等着您后边的车赶来。”晋文子说:“我曾经喜欢音乐,这人送给我一把好琴;我喜欢玉佩,这人送给我好的玉环。他是在纵容我的过失,以求能被我接纳,我担心现在他要把我抓去送给他的新主人,以求被新主人接纳了。”于是离开了。那个乡官果然截获了晋文子后面的两辆车献给了新国君。

4.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做衣服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5.我说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讲信义,在南方十分有名,他在张安国叛国时,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出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之后)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他威武的英雄气概,懦弱的人因为这而奋起!天子召见他再三赞叹,因此被重用,位列九卿,担任两路转运使,四次任安抚使。不久赖文政叛乱,势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两地震惊,(但)辛弃疾谈笑间就把他们扫平。

【演练·巩固提升】(一)1.(1)适合。

(2)这。2.B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4.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它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水好像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阆风、瑶台、广寒宫这些仙境,即使未曾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二)1.(1)讨伐。(2)隐藏。2.C 3.宽容大度,爱才惜才,热爱国家。

4.侧面烘托郗超的评价是正确的,并赞美郗超的美德。[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朝天下,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大臣中间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任用他一定能使他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三)1.C 解析:A项,第一个“居”是“就任”的意思;第二个“居”是“停留”的意思。B项,第一个“或”是“有时”的意思;第二个“或”是“或许”的意思。C项,两个“伺”都是“等到”的意思。D项,第一个“入”是“回到家里”的意思;第二个“入”是“国内”的意思。

2.D 3.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刘安世担心做谏官不仅自己生命堪忧,也会连累家人。

4.开明大义,懂得国家大事。善于教育儿子,令人敬佩。[参考译文]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被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主持公道,敢作敢为,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触怒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出冷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四)1.(1)马拉的车。(2)放弃。2.A 3.着急、迫切,要快速赶回国都见婴。

4.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或: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参考译文] 齐景公到东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骑士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生前赶不上见他。”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五)1.(1)探望。(2)敲打。

2.B 3.通过讲述伯成、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的高贵品格令许由、巢父、伯夷、叔齐所感慨,来反驳庞统风流名士不是一定要金印紫绶,光彩照人。

4.司马徽是一个才能卓越、安贫乐道、平易近人、善于循循善诱的人。[参考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颍川,特意走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司马德操正在采桑叶,庞士元便在车里对司马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该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委屈着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雅量,而去做蚕妇们做的事?”司马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从前伯成子高宁愿回家耕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意用来换住达官的豪宅。哪里有住就要住豪宅,出门就要肥马轻车,身边还要几十个婢女侍候,然后才算是自己与众不同呢?这些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所感慨,廉士伯夷、叔齐所长叹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不值得尊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敲一下大钟,击一下雷鼓,就不知道它们的音响啊。”

(六)1.(1)列举。(2)轻视、小看。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3.皇后以晏子的故事劝说唐太宗不要因爱马暴死而迁怒养马人。4.旁敲侧击,让齐景公不要因马死而杀养马人。[参考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骏马,非常喜欢它,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是很有益的。”

(七)1.B 解析:A项,两个“遗”都是“送给”的意思。B项,第一个“臭”是“难闻的气味”的意思;第二个“臭”是“香气”的意思。C项,两个“恶”都是“厌恶”的意思。D项,两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

2.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3.嫉妒心强,工于心计。

4.楚王轻信谗言,不辨是非,滥施淫威。[参考译文] 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楚怀王很喜欢。夫人郑袖就去对魏美人说:“君王爱你的美貌。即使这样,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于是魏美人见到楚怀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怀王对郑袖说:“魏美人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倒是知道这件事。”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于是命人割掉魏美人的鼻子。

(八)1.(1)懈怠、懒惰。(2)到了。2.C 3.严母教子(或:严母陪读、母陪子读)4.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或: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

[参考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织布,一边教我读文章。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织在一起。我懈怠了,她就拿戒尺打我。打完我,又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

父亲!”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累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醒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后来,我终于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九)1.D 解析:A项,第一个“苟”是“如果”的意思;第二个“苟”是“苟且”的意思。B项,第一个“得”是“能够”的意思;第二个“得”通“德”,是“感激”的意思。C项,第一个“就”是“从事”的意思;第二个“就”是“完成”的意思。D项,两个“过”都是“经过”的意思。

2.D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5.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哭什么?”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哭泣。”老师同情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十)1.D 解析:A项,第一个“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个“去”是“离开”的意思。B项,第一个“若”是“你”的意思;第二个“若”是“像”的意思。C项,第一个“乞”是“求”的意思;第二个“乞”是“乞讨”的意思。D项,两个“食”都是“吃”的意思。

2.B 3.不一样。赵人赞成养猫,认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盍去诸”。

4.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流。凡主流是好的,就应予以肯定。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就到中山去讨求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捉完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老鼠上,不在乎无鸡。有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十一)1.(1)距离、相距。(2)等到。2.D 3.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于①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②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③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善于正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4.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参考译文] 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临时驻扎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大意间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如此这般攻陷敌人的巢穴。又一次年羹尧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快骑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有人问原因,年羹

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这里距离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料想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十二)1.(1)喜欢。

(2)过失。2.C 3.①从身边的人担心他读书而损害精力看出他爱读书。②从“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看出他爱思考。

③从他人上书陈述他的美德,他感到大惊,看出他戒慎,淡泊名利,将修身养性视作寻常行为自守。

[参考译文] 中山恭王曹衮,建安二十一年(216)封为平乡侯。少年时喜好学习,十几岁时能写文章。每次读书,文学官和左右近侍常常恐怕他因为精力损害得病,屡次劝他停一下,但他性情喜欢读书,不能中止。建安二十二年(217),迁移封地,为东乡侯,当年又改封为赞侯。黄初二年(221),晋升爵位为公,官员属下都向他祝贺,曹衮说:“我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收种庄稼的艰难,有很多骄奢逸乐的过失。各位贤者已经庆贺了我的喜庆事,也应该辅助我弥补缺陷。”每次兄弟们游玩娱乐,曹衮独自深思经典。文学防辅们互相商议说:“我们接受诏令考察赞公的举止,有了过失应当奏闻,有好事,也应当奏闻,不能隐瞒他的美好啊!”于是一同上表称赞陈述曹衮的美好。曹衮知道了,极为惊惧,责备文学官说:“自己提高修养,坚守贞操,不过是普通人的行为罢了,但各位却报告给上面知道,这恰恰是为我增加负担和拖累。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他的警戒慎重就像这事一样。

(十三)1.(1)对„„说。(2)认为„„讲信义(或:认为„„忠义)。2.B 3.(1)富有战术。体现在他善于分析战争形势,先打败田八能,又使张齐民溃败,以少胜多。

(2)善于讲理。通过临阵给荆州民众讲理,使守军溃败从而斩获荆州。(3)善于变通,懂得自保。自知寡不敌众,无计可施时懂得投奔南梁。(4)英勇善战、忠义。居梁三年,仍不忘回西魏。[参考译文] 独孤信抵达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独孤信对他的部众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千人,而且腹背受敌。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会以为我们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力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独孤信趁机发兵攻击,辛纂大败,向城内跑去进入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闭城门,已被独孤信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三荆于是平定。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领部下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

广东梅州)

祁奚请老(4分)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10.A 11.D

(湖北天门)

文言文阅读(10分)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12.B(2分)

13.D(2分)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

(湖北武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11.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8.C;9.D;10.C 1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湖北宜昌)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

异()

遂()

固()

7.请用“/”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 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的“冰雪之气”,过渡到()的“冰雪 之气”,最后才落脚到()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湖南株洲)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24.①停止(1分);②只(1分)

25.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2分)26.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

(江苏南京)古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9.(2分)A 10.(2分)B 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每小句1分)12.(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

精湛(高超)(1分)(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江苏苏州)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0.①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②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

(江苏无锡)

(一)(12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谢:

②监试者异之

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

窃:

④以病去

去: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7.(2分)A(因为)8.(2分)C 9.(4分)①谢:道歉。②异:认为„„奇特(奇异)。③窃:私下。④去:离职,离开。(每个1分)10.(4分)(1)(2分)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

(2)(2分)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分点:“内”和“为”)

(江苏扬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2)苦儿幼不能执笔()(3)无误,乃已()(4)与轧轧相间()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12.翻译下列句子。(6分)(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10.(1)每天(2)苦于(3)停止(4)间杂

11.D 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狱()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山东滨州)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舍其文轩()

⑵此为何若人

⑶过故人()

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11.翻译句子。(2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分)

9.荆之地 / 方五千里

评分:共1分。

10.⑴舍弃,丢弃

⑵什么样的⑶拜访

⑷更加

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11.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⑵你不如停止算了。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

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

评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3.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山东德州)

(三)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②事决乃退()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16.答案示例: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评分:没空1分,共2分。

17.答案示例: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

(山东聊城)

(二)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8.A 说明:本题2分。

9.(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10.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山东泰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26.【答案】①咸:都。②济:渡,渡河。③怠:疲惫。④遂:于是,就。

【评分】每题1分,共4分。27.【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评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山东潍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2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牛孳产至十余头

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

(3)将之诣妻家村中

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分)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3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

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2分)13.(1)孽:繁殖(生育)。(2)左右:下属(身边的人)。(3)诣:到„„去(前往)。(3分,每小题1分)

14.C 15.(1)你自己有县令,我为什么要参与(这件事)呢?(2分,“尔”“何与为”各1分)(2)(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太太,(她)盖了小草屋看守葱。(3分,“道”“守”和“一老母种葱者”的定语后置结构,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16.夜不闭户

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2分,每空1分)

(上海)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以我酌油知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分)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9.北宋,醉翁亭记10.(我)凭借我倒油的经验懂得(知道)这个道理。11.C(本文中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

(四)12.好,做13.B(未经洗涤的)14.喜,赐15.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

(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4.(6分)

(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分)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四川凉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举茂才

举:

以此遗之

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21.2分,举:推举(推荐)

遗:留下、传下。22.4分,(1)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大意对1分,“故人”译对1分)(2)晚上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大意对1分,译对“暮夜”1分)。23.4分,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2分);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2分)。(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意思符合就给分。有欠缺的扣。)

(四川眉山)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分)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

(浙江嘉兴)

(三)义 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1.(1)已经

(2)离开

(3)快速

(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浙江丽水)

(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新课

标第 一 网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三)(7分)

23、(3分)(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2 分)B

25.(2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浙江宁波)

(四)(8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

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2分)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20.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A(2)B(2分,每小题1分)20.D(2分)21.C(2分)

22.①博览群书

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浙江衢州)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X kb 1.co m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豪者善避役

(2)顾谓二三子曰

(3)白侯之贤信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分)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驭吏(2),天子嘉之。21.(3分)(1)擅长,善于(2)回头(3)确实,真实

22.(2分)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意思符合即可)23.(2分)(1)清(约)(2)严

(浙江绍兴)

(二)(14分)(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犭婴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犭婴

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二)(14分)

10.3分。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4分。C 12.3分。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13.4分。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浙江台州)

(三)与诸弟书(节选)(10分)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10分)

20.(3分)D

21.(3分)(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22.(4分)(1)有毅力(坚持不懈)。(2分)(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2分)

(浙江温州)

(三)(13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20.(4分)(1)一向,平素

(2)握,持

(3)答复,回答

(4)感到奇怪 21.(3分)D 22.(3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23.(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2013中考课外文言文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译):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畏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强盗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惟与这位弓箭手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箭手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箭手因公事来到村里,恰逢强盗在市肆喝酒,势不可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箭手对强盗说:“兵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兵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强盗说:“好。”弓箭手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强盗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一)【答案】

1.C(2分)

2.B(2分)

3.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4.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二)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译文: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 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二)【答案】

1.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

2.B(2分)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4.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三)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译文: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思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思考: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⑴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三)【答案】

1.(共2分)B

2.(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3.(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四)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思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四)【答案】

1.(4分)(1)善于、擅长(2)停止(3)完成、结束(4)曾经

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五)阮孝绪传(节选)(9分)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 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译文: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dǎng,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思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2)不服绵纩()(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五)【答案】

21.(1)惊异(认为„„奇异)(2)穿(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六)秦 巨 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译文:琅琊人秦巨伯,六十岁了,曾经喝醉了酒赶夜路,经过蓬山庙,他忽然看见两个孙子来迎接他,搀扶着他走了一百多步,接着就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咒骂说:“老奴才,你那一天用棍棒打了我,我今天要杀了你。”秦巨伯回想起来,那一天确实是用棍棒打了这个孙子。于是,秦巨伯假装死了,两个孙子就扔下他走了。秦巨伯回到家,想要惩罚两个孙子。两个孙子十分害怕,连连叩头说:“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试试看。”秦巨伯心里这才醒悟过来。

过了几天,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来到了这间庙里,又看见两个孙子走来了,他们照样搀扶秦巨伯,秦巨伯就一下子把他们紧紧抓住,鬼动弹不得,带回家里,竟然是两个孙子所说的鬼魅。秦巨伯把鬼放在火上烧烤,肚子和脊背都被烤焦并且裂开了。他们把鬼抬出去扔在院子里,夜里鬼都逃走了。他很遗憾没有把鬼杀掉。

一个多月之后,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酒去赶夜路,他怀里揣着刀子离开了家。家里人却不知道这件事。到了深夜,秦巨伯还没有回来。他的孙子恐怕他又被这个鬼缠住了,就 一起去寻找他。秦巨伯竟然杀了他们。

思考: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六)【答案】

1.C 2.A 3.C

4.(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

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七)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译文: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 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七)【答案】

1.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1分)。

(八)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选自《贤弈篇·应谐录》)【注】①搦管:握笔。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④姻友:亲戚、朋友。⑤夥:多。

译文: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这个财主觉得这样不好,有一年,聘请一个楚国的老师给自己的儿子上课,教文化。这个老师于是就开始教财主的小儿子拿笔描红。在纸上写了一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一”;在纸上写了两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二”;在纸上写了三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三”。地主家的儿子于是就感到很高兴,原来写字这么简单!扔下笔,就去找他爸爸,说:“我学会写字了!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我自己已经全都学会了!可以让先生回家了!”这个地主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给了那个楚国先生一些钱,让他回去了。不久以后,地主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点喝点,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贴,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这个财主就去看个究竟,问怎么回事?于是他儿子就抱怨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

思考: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②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八)【答案】

1.其子恚曰 / 天下姓字夥矣 / 奈何姓万 / 自晨起至今 / 才完五百画也。

(每标对1处给0.5分,超过两处者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2.①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从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

(其:他,他的;从:听从,依从;遣:送,送走。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酒,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

(逾:过,过了;拟:打算,准备;令:使,让,叫。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九)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译文: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浓眉俊目,长相英俊,身材颀长,神采灼烁,双手过膝,可在百步之外可以一箭穿过杨叶,号“小养由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经乘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提拔他做偏将军。韩世忠兵出下邳,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要到达,众人惊恐,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解元便带领二十余骑兵,擒拿金兵俘虏,详细知道敌方的情况。不久再次去往,敌方从四面集中数千骑兵,解元身陷敌方布阵,左右像鹘一样猛击,大声呼喊,声振刀甲,一位酋长惊恐,坠下马,马跑了,众金兵恐慌逃走。解元因为功绩任命阖门宣赞舍人。

思考: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2)备()(3)遁()

2.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3.《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九)【答案】

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2)详细,详尽(1分)(3)逃跑(1分)

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十)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 白,年已老。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思考: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2、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答案】

1、D

2、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第四篇:《青岛市语文中考复习指导》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复习指导》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戴嵩画牛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辨别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啊!

杨震拒礼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

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若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躁急自败

庚寅年的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城去,命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远望离城大约两里路,于是问船夫:“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地看着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可以进入;快步行走,城门会关闭。”我恼恨他,以为他在戏弄我,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的时候,书童跌倒了,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散落一地,书童哭哭啼啼的,来不及马上起身。等我整理好书籍捆好书时,可是这时南门已经关门上闩了。我恍然大悟,觉得船夫说的话很有道理。天下间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真的像这样啊!真是像这样啊!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曾经说,有个患病的人,医生问他得病的缘由,(他回答)说:“乘船遇风浪,受惊得病。”医生取出(用了)多年的柂牙(船尾舵),在被柂工汗水浸渍的地方,刮粉末,杂入丹砂、茯神之类(药物),病人喝完就痊愈了。《本草注.别药性论》上说:“止汗,用麻黄根节和旧的竹扇碾成粉末服下。” 2

文忠公于是说:“医生凭意想用药大多如此,起初如同儿戏,可是有时得到验证,差不多不会遭到诘问。”我因此对文忠公说:“拿笔墨烧灰给求学的人喝,应当可以治掉昏惰咯?推而广之,那么喝伯夷盥洗后的水,可以凭此治疗贪疾;吃比干吃剩的食物,可以凭此阻止奸佞行为;舐樊哙的盾牌,可以凭此治疗胆怯的毛病;闻西施的耳环,可以凭这治疗恶疾了。”文忠公于是开怀大笑。

二翁登泰山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离开了,只有他自己罢了.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河北陕西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它,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了”乙翁说:“你的话错了,以前的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多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横渡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傍晚时分,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文天祥从容就义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报效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所做的《过零丁洋》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看了后,就不再提及此事.后来厓山被攻破,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身为国家之臣,国家危亡而无能为力,已是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而怀有二心呢!”弘范感其义,派人将其护送至京师,文天祥在路上八日未食一饭,仍然没有饿死,文天祥就开始吃饭了.到了北京(即燕京),其所押解住处的人提供给他好衣好食,但天祥并不为所动,他不住在自己的住处,通宵坐至天明,然后被移交兵马司,由卫兵把守看管.......文天祥临刑前面不改色,对旁边的訇卒说:“我的使命完成了.”向南叩拜而死。

重财轻信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金。”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金。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金,可是现在只给十金,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金,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渔夫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金却又说不算的人。”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郁离子说:“有的人说商人看重钱财而轻视生命,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

商汤见伊尹

从前商汤将要前往去见伊尹,让彭家的儿子来驾车。彭家的儿子半路上问道:“您这是要去哪里?”商汤答道:“我将要去见伊尹。”彭家的儿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全天下中的一位普通的百姓。如果您想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来问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商汤说:“这不像你知道的那样。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个)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商汤)于是叫彭家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吕蒙痴学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做梦的时候在朗诵。

师旷论学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晏子仆御

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有一天坐车子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为晏子驾车,(头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意气纷发,十分得意。车夫不久后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车夫问这其中的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现在我看他出门,他的志向心思十分深远,常有尊敬他人的表现。如今你身高八尺,却只是个替人赶车的车夫,然而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从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晏子辞千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太宗求谏

贞观五年的时候,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自古以来有很多帝王放任自己的喜怒,高兴就胡乱奖赏无功的人,不高兴就乱杀无罪的人.所以社稷沦丧,天下混乱,没有不是因此而造成的.我现在每晚没有不把它当成心事,一直想让你们尽力进谏,而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谏言,怎么可以因为别人的话与自己的不同,就护短不接纳?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的谏言,又怎么能去劝谏别人呢? ”

太宗自省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纠正劝谏,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相通,使百姓没有积怨。此外近来见到来奏事的人,常常显得心怀恐惧,连讲话也变得语无伦次。平时奏事,情况尚且如此,何况要折面直爽劝告,必然害怕触犯逆鳞。所以每当有人谏诤时,纵然不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见怪。假如立刻发怒斥责,恐怕人人心怀恐惧,怎么敢再说话!”

韩信将兵

刘邦曾经和韩信闲谈各位将领有没有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 6

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

班超素有大志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目光短浅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破釜沉舟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

卧薪尝胆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终于打败了吴国。

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带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

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关羽传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孙膑赛马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已经为魏国效力,(又)得以被惠王封为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叫人把孙膑叫来。孙膑来了后,庞涓担心他的贤能高于自己,嫉妒孙膑,就用刑法将孙膑的膝盖割掉,并在脸上刺字,想把他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贵族们赛马,并下很大的赌注。孙膑看见他们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同时马的能力相差不远。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 8

只管和他们赌重金,我有办法可以使你取胜。”田忌听信孙膑的意见,和齐威王及贵族们下了千金的赌注进行比赛。等到临场比赛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用你的上等马和他们的中等马比,用你的中等马和他们的下等马比。”三次比赛结束后,田忌以一败两胜,终于拿到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因此孙膑也出了名,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并拜他为军师。

第五篇:2017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 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①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

②③④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__________ .(2)其具是四美者与

是: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一)1.(1)适合。

(2)这。2.B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4.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它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水好像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阆风、瑶台、广寒宫这些仙境,即使未曾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二)①②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

③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④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讨伐。(2)隐藏。2.C 3.宽容大度,爱才惜才,热爱国家。

4.侧面烘托郗超的评价是正确的,并赞美郗超的美德。[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朝天下,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大臣中间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任用他一定能使他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三)①②③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④⑤⑥⑦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⑧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②除:被授予官职。③白母:禀告母亲。④在言路:指当谏官。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⑥触忤:触怒(皇帝)。⑦主上:皇帝。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 ..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C 解析:A项,第一个“居”是“就任”的意思;第二个“居”是“停留”的意思。B项,第一个“或”是“有时”的意思;第二个“或”是“或许”的意思。C项,两个“伺”都是“等到”的意思。D项,第一个“入”是“回到家里”的意思;第二个“入”是“国内”的意思。

2.D 3.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刘安世担心做谏官不仅自己生命堪忧,也会连累家人。

4.开明大义,懂得国家大事。善于教育儿子,令人敬佩。[参考译文]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被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主持公道,敢作敢为,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触怒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出冷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四)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①②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趋驾烦且之乘

乘:__________ .(2)尽释车而走

释:__________ .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1)马拉的车。(2)放弃。2.A 3.着急、迫切,要快速赶回国都见婴。

4.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或: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参考译文] 齐景公到东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骑士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生前赶不上见他。”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五)①②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③④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⑤⑥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⑦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故二千里候之

候:__________ .(2)伐雷鼓

伐: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1)探望。(2)敲打。2.B 3.通过讲述伯成、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的高贵品格令许由、巢父、伯夷、叔齐所感慨,来反驳庞统风流名士不是一定要金印紫绶,光彩照人。

4.司马徽是一个才能卓越、安贫乐道、平易近人、善于循循善诱的人。[参考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颍川,特意走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司马德操正在采桑叶,庞士元便在车里对司马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该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委屈着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雅量,而去做蚕妇们做的事?”司马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从前伯成子高宁愿回家耕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意用来换住达官的豪宅。哪里有住就要住豪宅,出门就要肥马轻车,身边还要几十个婢女侍候,然后才算是自己与众不同呢?这些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所感慨,廉士伯夷、叔齐所长叹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不值得尊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敲一下大钟,击一下雷鼓,就不知道它们的音响啊。”

(六)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晏子请数其罪云

数:__________ .(2)必轻吾国

轻: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1)列举。(2)轻视、小看。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3.皇后以晏子的故事劝说唐太宗不要因爱马暴死而迁怒养马人。4.旁敲侧击,让齐景公不要因马死而杀养马人。[参考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骏马,非常喜欢它,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是很有益的。”

(七)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①“悍哉!”令劓之。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劓:古代一种刑罚,割掉鼻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魏王遗楚王美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右备容臭 ..C.虽恶,必言之/所恶有甚于死者 ..D.妾知也/知之为知之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王 爱 子 美 矣 虽 然 恶 子 之 鼻 子 为 见 王 则 必 掩 子 鼻 3.从本文来看,郑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袖计谋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B 解析:A项,两个“遗”都是“送给”的意思。B项,第一个“臭”是“难闻的气味”的意思;第二个“臭”是“香气”的意思。C项,两个“恶”都是“厌恶”的意思。D项,两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

2.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3.嫉妒心强,工于心计。

4.楚王轻信谗言,不辨是非,滥施淫威。[参考译文] 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楚怀王很喜欢。夫人郑袖就去对魏美人说:“君王爱你的美貌。即使这样,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于是魏美人见到楚怀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怀王对郑袖说:“魏美人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倒是知道这件事。”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于是命人割掉魏美人的鼻子。

(八)①②③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

④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__________ .(2)至夜分

至: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腿,解下衣服用胸暖温背面。B.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腿,解下上衣暖和胸和背。

C.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暖和着我的脊背。D.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脚,解下衣服盖在胸口和脊背上。3.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1.(1)懈怠、懒惰。(2)到了。2.C 3.严母教子(或:严母陪读、母陪子读)4.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或: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

[参考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织布,一边教我读文章。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织在一起。我懈怠了,她就拿戒尺打我。打完我,又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累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醒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后来,我终于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九)邴原泣学

①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从邴原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童 子 苟 有 志 吾 徒 相 教 不 求 资 也(九)1.D 解析:A项,第一个“苟”是“如果”的意思;第二个“苟”是“苟且”的意思。B项,第一个“得”是“能够”的意思;第二个“得”通“德”,是“感激”的意思。C项,第一个“就”是“从事”的意思;第二个“就”是“完成”的意思。D项,两个“过”都是“经过”的意思。

2.D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5.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哭什么?”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哭泣。”老师同情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十)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

①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

②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何不赶走它呢?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去饥寒犹远/去国怀乡 ..B.是非若所知也/若夫阴雨霏霏 ..C.乞猫于中山/乞人不屑也 ..D.弗食鸡则已耳/食不饱力不足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是与非像这样。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没鸡。

B.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C.这不是你的东西。我害怕老鼠,而不在鸡。

D.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1.D 解析:A项,第一个“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个“去”是“离开”的意思。B项,第一个“若”是“你”的意思;第二个“若”是“像”的意思。C项,第一个“乞”是“求”的意思;第二个“乞”是“乞讨”的意思。D项,两个“食”都是“吃”的意思。

2.B 3.不一样。赵人赞成养猫,认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盍去诸”。

4.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流。凡主流是好的,就应予以肯定。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就到中山去讨求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捉完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老鼠上,不在乎无鸡。有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十一)①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②③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

④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此去西南十里().(2)比次日().

2.对画线句“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番人刚刚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集体到来了。

B.番人刚刚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突然(或快速)到来了。C.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集体到来了。

D.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突然(或快速)到来了。3.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年 急 呼 某 参 将 领 飞 骑 三 百 往 西 南 密 林 中 搜 贼 果 尽 歼 焉。(十一)1.(1)距离、相距。(2)等到。2.D 3.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于①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②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③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善于正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4.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参考译文] 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临时驻扎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大意间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如此这般攻陷敌人的巢穴。又一次年羹尧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快骑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有人问原因,年羹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这里距离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料想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十二)中山恭王衮,建安二十一年封平乡侯。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二十二年,徙封东乡侯,其年又改封赞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官属皆贺,衮曰:“夫生深宫之中,不知稼穑之艰难,多骄逸之失。诸贤既庆其休,宜辅其阙。”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诏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称陈衮美。衮闻之,大惊惧,责让文学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其戒慎如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然性所乐

乐:____________ .(2)有过当奏

过: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并且如果有好处,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B.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不是对我好的人。C.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

D.并且如果有好处,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不是对我好的人。3.结合内容分析,概括恭王衮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1.(1)喜欢。

(2)过失。2.C 3.①从身边的人担心他读书而损害精力看出他爱读书。②从“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看出他爱思考。

③从他人上书陈述他的美德,他感到大惊,看出他戒慎,淡泊名利,将修身养性视作寻常行为自守。

[参考译文] 中山恭王曹衮,建安二十一年(216)封为平乡侯。少年时喜好学习,十几岁时能写文章。每次读书,文学官和左右近侍常常恐怕他因为精力损害得病,屡次劝他停一下,但他性情喜欢读书,不能中止。建安二十二年(217),迁移封地,为东乡侯,当年又改封为赞侯。黄初二年(221),晋升爵位为公,官员属下都向他祝贺,曹衮说:“我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收种庄稼的艰难,有很多骄奢逸乐的过失。各位贤者已经庆贺了我的喜庆事,也应该辅助我弥补缺陷。”每次兄弟们游玩娱乐,曹衮独自深思经典。文学防辅们互相商议说:“我们接受诏令考察赞公的举止,有了过失应当奏闻,有好事,也应当奏闻,不能隐瞒他的美好啊!”于是一同上表称赞陈述曹衮的美好。曹衮知道了,极为惊惧,责备文学官说:“自己提高修养,坚守贞操,不过是普通人的行为罢了,但各位却报告给上面知道,这恰恰是为我增加负担和拖累。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他的警戒慎重就像这事一样。

(十三)①信至武陶,东魏遣其弘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之众,拒信于淅阳;又遣其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信谓其众曰:“今我士卒不满千人,而首尾受敌。若却击齐民,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未若先破八能。”遂奋击,八能败而齐民亦溃。信乘胜袭荆州。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士庶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因而纵兵击之,纂大败,奔城趋门,未及阖,信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于是三荆遂定。就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率众奄至。信以众寡不敌,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载,梁武帝方始许信还北。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信答以事君无二。梁武帝深义之,礼送甚厚。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注释】①信:独孤信,西魏、北周将领。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信谓其众曰

谓:____________ .(2)梁武帝深义之 义: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信答以事君无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山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B.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C.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因为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D.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为什么往那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

3.根据文意分析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1.(1)对„„说。(2)认为„„讲信义(或:认为„„忠义)。2.B 3.(1)富有战术。体现在他善于分析战争形势,先打败田八能,又使张齐民溃败,以少胜多。

(2)善于讲理。通过临阵给荆州民众讲理,使守军溃败从而斩获荆州。(3)善于变通,懂得自保。自知寡不敌众,无计可施时懂得投奔南梁。(4)英勇善战、忠义。居梁三年,仍不忘回西魏。[参考译文] 独孤信抵达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独孤信对他的部众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千人,而且腹背受敌。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会以为我们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力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独孤信趁机发兵攻击,辛纂大败,向城内跑去进入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闭城门,已被独孤信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三荆于是平定。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领部下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点·梳理导学】 [参考译文] 1.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想选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个儿子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片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能很熟练背诵竹简训词;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无恤,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2.淳熙年间,张说很能干,是都承旨。有一天,张说奏请说想置办酒席犒劳他的侍从。皇上准许了,并且说道:“应该为你的干将办酒宴。”张说拜谢圣恩。退下之后就邀请客人,客人到了那天全都来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有来,张说特别不高兴。过了一会,中使带着皇上御赐的珍肴来了,张说为表谢意,于是再奏说:“我曾经奉旨之后才敢请客,只有陈良祐不来,是违背了皇上的意思啊。”奏完之后,皇上忽然问太监道:“张说的宴会散席了吗?”太监答道:“他既然领了旨意请客,应该一定是到夜深了。”于是命令再行赏赐。张说高兴得不得了,再次奏请说:“我多次邀请良祐,到现在都不肯来。”夜晚即将过去,忽然传来消息说陈良祐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在座的客人刚刚都很高兴,听说这样,怅然失意结束了宴会。

3.晋中行文子外出逃亡,经过一个县,随从说:“这里的乡官,是您的故交,您何不去找他投宿?还能等着您后边的车赶来。”晋文子说:“我曾经喜欢音乐,这人送给我一把好琴;我喜欢玉佩,这人送给我好的玉环。他是在纵容我的过失,以求能被我接纳,我担心现在他要把我抓去送给他的新主人,以求被新主人接纳了。”于是离开了。那个乡官果然截获了晋文子后面的两辆车献给了新国君。

4.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做衣服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5.我说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讲信义,在南方十分有名,他在张安国叛国时,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出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之后)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他威武的英雄气概,懦弱的人因为这而奋起!天子召见他再三赞叹,因此被重用,位列九卿,担任两路转运使,四次任安抚使。不久赖文政叛乱,势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两地震惊,(但)辛弃疾谈笑间就把他们扫平。

【演练·巩固提升】(一)1.(1)适合。

(2)这。2.B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4.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它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水好像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阆风、瑶台、广寒宫这些仙境,即使未曾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二)1.(1)讨伐。(2)隐藏。2.C 3.宽容大度,爱才惜才,热爱国家。

4.侧面烘托郗超的评价是正确的,并赞美郗超的美德。[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朝天下,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大臣中间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任用他一定能使他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三)1.C 解析:A项,第一个“居”是“就任”的意思;第二个“居”是“停留”的意思。B项,第一个“或”是“有时”的意思;第二个“或”是“或许”的意思。C项,两个“伺”都是“等到”的意思。D项,第一个“入”是“回到家里”的意思;第二个“入”是“国内”的意思。

2.D 3.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刘安世担心做谏官不仅自己生命堪忧,也会连累家人。

4.开明大义,懂得国家大事。善于教育儿子,令人敬佩。[参考译文]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被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主持公道,敢作敢为,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触怒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出冷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四)1.(1)马拉的车。(2)放弃。2.A 3.着急、迫切,要快速赶回国都见婴。

4.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或: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参考译文] 齐景公到东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骑士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生前赶不上见他。”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五)1.(1)探望。(2)敲打。2.B 3.通过讲述伯成、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的高贵品格令许由、巢父、伯夷、叔齐所感慨,来反驳庞统风流名士不是一定要金印紫绶,光彩照人。

4.司马徽是一个才能卓越、安贫乐道、平易近人、善于循循善诱的人。[参考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颍川,特意走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司马德操正在采桑叶,庞士元便在车里对司马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该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委屈着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雅量,而去做蚕妇们做的事?”司马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从前伯成子高宁愿回家耕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意用来换住达官的豪宅。哪里有住就要住豪宅,出门就要肥马轻车,身边还要几十个婢女侍候,然后才算是自己与众不同呢?这些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所感慨,廉士伯夷、叔齐所长叹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不值得尊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敲一下大钟,击一下雷鼓,就不知道它们的音响啊。”

(六)1.(1)列举。(2)轻视、小看。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3.皇后以晏子的故事劝说唐太宗不要因爱马暴死而迁怒养马人。4.旁敲侧击,让齐景公不要因马死而杀养马人。[参考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骏马,非常喜欢它,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是很有益的。”

(七)1.B 解析:A项,两个“遗”都是“送给”的意思。B项,第一个“臭”是“难闻的气味”的意思;第二个“臭”是“香气”的意思。C项,两个“恶”都是“厌恶”的意思。D项,两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

2.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3.嫉妒心强,工于心计。

4.楚王轻信谗言,不辨是非,滥施淫威。[参考译文] 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楚怀王很喜欢。夫人郑袖就去对魏美人说:“君王爱你的美貌。即使这样,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于是魏美人见到楚怀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怀王对郑袖说:“魏美人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倒是知道这件事。”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于是命人割掉魏美人的鼻子。

(八)1.(1)懈怠、懒惰。(2)到了。2.C 3.严母教子(或:严母陪读、母陪子读)4.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或: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

[参考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织布,一边教我读文章。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织在一起。我懈怠了,她就拿戒尺打我。打完我,又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累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醒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后来,我终于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九)1.D 解析:A项,第一个“苟”是“如果”的意思;第二个“苟”是“苟且”的意思。B项,第一个“得”是“能够”的意思;第二个“得”通“德”,是“感激”的意思。C项,第一个“就”是“从事”的意思;第二个“就”是“完成”的意思。D项,两个“过”都是“经过”的意思。

2.D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5.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哭什么?”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哭泣。”老师同情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十)1.D 解析:A项,第一个“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个“去”是“离开”的意思。B项,第一个“若”是“你”的意思;第二个“若”是“像”的意思。C项,第一个“乞”是“求”的意思;第二个“乞”是“乞讨”的意思。D项,两个“食”都是“吃”的意思。

2.B 3.不一样。赵人赞成养猫,认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盍去诸”。

4.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流。凡主流是好的,就应予以肯定。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就到中山去讨求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捉完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老鼠上,不在乎无鸡。有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十一)1.(1)距离、相距。(2)等到。2.D 3.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于①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②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③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善于正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4.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参考译文] 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临时驻扎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大意间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如此这般攻陷敌人的巢穴。又一次年羹尧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快骑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有人问原因,年羹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这里距离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料想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十二)1.(1)喜欢。

(2)过失。2.C 3.①从身边的人担心他读书而损害精力看出他爱读书。②从“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看出他爱思考。

③从他人上书陈述他的美德,他感到大惊,看出他戒慎,淡泊名利,将修身养性视作寻常行为自守。

[参考译文] 中山恭王曹衮,建安二十一年(216)封为平乡侯。少年时喜好学习,十几岁时能写文章。每次读书,文学官和左右近侍常常恐怕他因为精力损害得病,屡次劝他停一下,但他性情喜欢读书,不能中止。建安二十二年(217),迁移封地,为东乡侯,当年又改封为赞侯。黄初二年(221),晋升爵位为公,官员属下都向他祝贺,曹衮说:“我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收种庄稼的艰难,有很多骄奢逸乐的过失。各位贤者已经庆贺了我的喜庆事,也应该辅助我弥补缺陷。”每次兄弟们游玩娱乐,曹衮独自深思经典。文学防辅们互相商议说:“我们接受诏令考察赞公的举止,有了过失应当奏闻,有好事,也应当奏闻,不能隐瞒他的美好啊!”于是一同上表称赞陈述曹衮的美好。曹衮知道了,极为惊惧,责备文学官说:“自己提高修养,坚守贞操,不过是普通人的行为罢了,但各位却报告给上面知道,这恰恰是为我增加负担和拖累。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他的警戒慎重就像这事一样。

(十三)1.(1)对„„说。(2)认为„„讲信义(或:认为„„忠义)。2.B 3.(1)富有战术。体现在他善于分析战争形势,先打败田八能,又使张齐民溃败,以少胜多。

(2)善于讲理。通过临阵给荆州民众讲理,使守军溃败从而斩获荆州。(3)善于变通,懂得自保。自知寡不敌众,无计可施时懂得投奔南梁。(4)英勇善战、忠义。居梁三年,仍不忘回西魏。[参考译文] 独孤信抵达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独孤信对他的部众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千人,而且腹背受敌。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会以为我们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力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独孤信趁机发兵攻击,辛纂大败,向城内跑去进入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闭城门,已被独孤信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三荆于是平定。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领部下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下载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外文言文

    (一)(2014浙江宁波中考)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

    2012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整理(推荐5篇)

    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4、以丛草......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中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

    【中考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合集]

    中考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

    名校状元题─—中考总复习课外文言文

    名校状元题─—中考总复习课外文言文 1.徐大理庭争 (第三页) 38. 2.陈仲举礼贤 (第四页) 39. 3.秀才买柴 (第五页) 40. 4.为者常成 (第六页) 41. 5.误认 (第七页) 42. 6.宽容狄仁杰 (......

    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精选.(5篇)

    2014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1,南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日:“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泽,使虞人② 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

    中考课外文言文应对技巧

    中考课外文言文应对技巧 面临中考,课外文言文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个难点,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大家在平时练习中注意用心发现、总结,就会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