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例句

时间:2019-05-13 05:2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例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例句》。

第一篇: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例句

小学语文常用的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 | 期末复习

一.拟人句

1.风翻开了书!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4.白杨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儿。15.落叶随风高低起舞。

16.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17.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8.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19.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0.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2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2.骄阳下,小草无精打采地垂着手,低着头,无声地叹息着。23.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4.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25.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2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27.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28.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我们点头微笑。2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30.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3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2.春天来了,小鸟放开歌喉,尽情歌唱。

33.调皮的雪娃娃飘到雪松爷爷的身上,雪松爷爷被逗得笑弯了腰。二.比喻句

1.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3.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6.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7.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8.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9.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10.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飘落下来。1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12.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13.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远了。14.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15.栀子花可真漂亮,它的花瓣是一层层的,颜色是白色的,好像白白的雪花。16.这是地雷花,你看中间的花蕊像不像小地雷?

17.月季花最里面一层包住花心,好像小姑娘在房屋里躲来躲去。

18.绚丽多彩的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蛟龙的爪子,张牙舞爪;有的像小姑娘的发髻,含苞欲放;有的像节日的礼花,竞相绽放;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含情脉脉……

19.向日葵开着一轮金色的大花,花瓣上含着亮晶晶的银色露珠。20.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21.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22.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2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上。

24.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点缀蓝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原野。

25.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26.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27.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8.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9.蓝蓝的天空,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日赞歌。

30.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32.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上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33.天上的星星像宝石般晶莹。

34.天上的星星像小孩子的眼睛一样亮晶晶。

35.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就像钻石般镶嵌在这深蓝的夜空中。

36.星星璀璨耀眼,美丽动人,似白宝石般残留我心,令人无法忘怀。37.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是一个水亮剔透的眼睛。

38.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真是喜煞人啊!

39.那稻子换上了富丽的金装,羞答答地低垂着头。微风吹拂,金涛滚滚。

40.这一路种的都是高粱,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41.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

42.那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穗子缀满了圆饱饱的珍珠一样的果实,在微风中向着勤劳的人们点头微笑。43.过了几天,仙人球上的花骨朵露出两瓣洁白的花瓣,像要挣开蛋壳的小鸟,十分惹人喜爱。44.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45.仙人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是荒漠上的英雄;它们给炽热如焚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神秘的希望的色彩。

46.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47.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48.芦苇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荡。49.雨后的草田,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水都是五颜六色的了!50.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三.排比句

1.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下课了,操场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拍皮球,有的跳绳,有的打篮球,玩得可开心啦!4.图书室里的书可多啦,有童话书,有科学书,有漫画书。

5.友谊像春风,徐徐吹来;友谊像炭火,雪中送来;友谊像雨水,旱中下来。

6.老师的教导,像阳光,洒向我们心的角落;像清风,吹散我们心底的阴霾;像钥匙,打开我们知识的大门。

7.天上的火烧云真美啊!有的像咆哮的狮子,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雪白的羊群……真是多彩多姿啊!8.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汪潺潺的溪流,使饥渴的行人感受到生活旅途的甘甜。

9.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10.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则是流转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则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乡村则是淡雅的美。

11.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支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

12.小溪永不止息、奔向大海是一种坚持;野草冲破乱石、钻土而出是一种坚持;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怒放也是一种坚持。

13.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4.微笑是大海上的一盏引航灯,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微笑是一缕阳光,能够穿透乌云,温暖大地和生灵。15.友谊是你受伤时的一张创可贴,友谊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友谊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友谊更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

16.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四.夸张句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农民们说,看到绿油油的麦苗,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6.广场上人山人海。7.他的歌声响彻云霄。

8.场上响起了排山倒海般(雷鸣般)的掌声。9.这座楼高耸入云。

10.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11.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12.他的心痛如刀绞。

13.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14.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15.看到这个蛋糕,我垂涎三尺。

16.我端起碗,觉得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17.他觉得度日如年。18.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19.一眨眼,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20.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21.风大得把大地都揭了一层皮。22.他太重了,摔倒在地上,两个人都拉不起来,要超重机才能吊起来。23.他家穷得揭不开锅了。

24.这个桔子把我的牙齿都酸倒了。25.他口渴得可以喝下一条江。26.他口渴得嗓子直冒烟。27.这辆车开得像蜗牛一样慢。28.礼堂里挤得连一根针也插不下。29.爸爸气得火冒三丈。

30.他一点胃口也没有,饭还没入口,就已经饱了。

第二篇:小学语文8大修辞+例句详解

小学语文8大修辞+例句详解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 一讲解。

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反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三)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二)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修辞手法练习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 ________(改为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答案

一.1、4、5、7、9、11、14是比喻句。13是拟人。

二.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5、反问

6、夸张

7、拟人、排比

8、比喻、排比

9、比喻

三.1.把水比作翡翠,或用翡翠比喻水

2.把老师比喻成火炬,或用火炬比喻老师

3.把缝纫鸟的窝比作工艺品,或用工艺品比喻缝纫鸟的窝 4.把玉兰花灯柱比喻成仪仗队,或用仪仗队比喻玉兰花灯柱 5.把队旗比喻成火焰,或用火焰比喻队旗

6.把雪比喻成玉屑,或用()比喻()

7.把孩子比喻成泥猴,或用()比喻()

四.略。要有相同特征。

五.1、比喻

2、反问

3、排比、拟人

4、比喻、拟人

5、比喻

第三篇: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例句】

(1)、梧桐树叶 像 手掌。

(本体)(比喻词)(喻体)

【分析比喻句方法: 把(本体)比作(喻体);或者 用(喻体)比喻(本体),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区分把或用。】

把 梧桐树叶 比作 手掌 ; 用 手掌 比喻 梧桐树叶

【练一练:说一说下列各题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或者用什么比喻什么】(2)十五的月亮像玉盘一样。(3)火红的太阳好像大火球。

(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的辛勤园丁。(5)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6)党是阳关,我是花。

(7)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8)蒲公英的花好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10)我家的后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例句】

(1)小树在向我们招手。(2)花儿向我们点头。(3)小鸟在树上唱歌。(4)天空中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5)夜晚,蟋蟀在平台上弹琴。(6)金鱼悲伤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7)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向东流去。(8)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排比: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

【例句】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5)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6)一张贺卡,就是一份温馨的友情,一份热情的祝愿。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美好的祝福传达,它把人间的真情传递。

4、设问: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

(1)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2)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3)大海会呼吸吗?会。

(4)什么东西最宝贵?时间最宝贵。(5)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7)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5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4)这难道不是真理吗?(5)吸毒难道是正确的吗?

(6)我难道不是好学生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方法具体见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例:武松打死老虎,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武松打死老虎,这是事实。

6、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1)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5)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我风一般的跑回了教室

(8)他一声吼得天塌地陷

小学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今天学习了说明文《太阳》一课,课文在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特点的时候,用到了说明方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方法,所以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残缺也是一种美”。虽然课文的内容没有讲完,只解决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应该已经掌握了说明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下面我就小学阶段的说明文的方法及其作用进行整理,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

(1)举例子

定义: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

(2)列数字(列数据)

定义: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3)打比方

定义: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例句: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②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4)作比较

定义: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例句:①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

②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③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5)分类别

定义: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句:①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②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说“屏”》

(6)下定义

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表述的方法:①......是什么。②......叫什么。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例句: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作文开头十二妙法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然而,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归纳如下几种常用的。

一、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二、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三、精辟修辞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四、借物联想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如一学生这样写《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

五、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六、名人作答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七、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请看《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八、交代要素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

九、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十、概括内容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

“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

十一、巧用倒叙暗渡陈仓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请看一学生如何写《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十二、抒发感情先声夺人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

如一学生在《诚信》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

常言道:“文无定法”。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们学生朋友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才能写出好的开篇。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模版(不限于小学)

一、音字词

1、【词义】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4、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二、句子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7)、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8)、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模版】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四)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段篇

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归纳文章的中心: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标题作用:

(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写作方法

前后照应。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

2、以“事”;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各种题型、对于选择题

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

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

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 ; 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八、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九、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其他

名著阅读。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要具体写明1、2、3点。

写信。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第四篇:语文基础知识(修辞例句)

语文基础知识D校对

修辞

修辞: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主要包括选词、炼句、运用修辞方法等内容。

修辞要求:准确、鲜明、生动。

常用的修辞方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根据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相类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式。

1、明喻:常用“象”、“好象”、“好比”、“如”、“如同”、“宛然”、“跟(象)„„一样”、“象„„一样”、“如同„„一般”、“仿佛„„似的”等比喻词。有的时候不出现比喻词。

例句:①探照灯把广场照如白昼。

②他跑得象羚羊一样快。

③他被挤兑得好象要发疯。

④在天好比鸳鸯鸟。

⑤冬天里的寒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刻一般。⑥眼前的景象宛然如梦。⑦老朋友的性情跟从前一样。

⑧上了高速公路的宝马车象风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⑨明媚的月光透过窗纱把卧室照得如同童话世界一般。

⑩和煦的春风仿佛少女的妩媚撩拨着他那颗尚未麻木的心灵。

2、暗喻:(隐喻):常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

暗喻有的不用比喻词,而是采用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的平行句式,这种暗喻有的书上称为“引喻”。例句:①奔腾的黄河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②美好的记忆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③剥夺他读书的权利等于要了他的命。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⑤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说。例句:①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本体”指两代人之间对事物认识的显著差异;“喻体”指“代沟”)

②当过兵的人吃饭常常狼吞虎咽。(“本体”指吃饭快的样子;喻体是“狼吞虎咽”。)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红线部分是喻体,“一叶”指眼前细微事物;“泰山”指事物的本质)④她,一本精典的书,值得用一生去读。(“本体”指女人丰富的人生内涵;“喻体”指“精典的书”

——运用比喻的注意事项。若无相似点,就不能构成比喻;本质特征有相似之处,但并不是全部相等;运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必须为人们所常见和熟知的。

二、借代:不直接把它的名称说出来,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另一种名称来代替。

1、以特征代本体;

2、以具体代抽象;

3、部分代替整体;

4、用有关的人与事物来代替。

⑪以简代繁;⑫以实代虚;⑬以奇代凡;⑭以事代情。

例句: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特征代本体,“黄发”和“垂髫”分别为老人、小孩头发的特征,这里分别代指老人和小孩。)②巾帼不让须眉。(以特征代本体,“巾帼”指女人;“须眉”指男人)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具体代抽象,“枪杆子”指武装斗争。)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的《诉衷情》】(以具体代抽象,“天山”指前线抗敌)⑤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部分代整体,“一针一线”指群众所有财物)⑥我们的人民军队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何愁无往而不胜。(以有关事物代替,用《英雄儿女》里“向我开炮的”专有名词“王成”代替泛称。“千千万万个王成”指众多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⑦姜昆的相声令人捧腹。(以有关事物代替。“捧腹”是笑的结果,这里是用结果代原因)⑧青灯黄卷易腐儒。(以有关事物代替,青灯、黄卷是与古时候愚腐的读书人成长有关的。这里代指寒窗苦读)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相关的人代物,杜康是传说中的酒神,是用粮食酿酒的鼻祖)

——借代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拿来作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借代的作用在于代替,并无喻意;借喻是以喻体相代,其作用在于打比方。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三、比拟:是把物当人,把人当物,或把这类物当作那类物来写。常常需要特定的语境。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1、拟人,使事物人格化。

2、拟物,将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是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

特点:⑪色彩鲜明;⑫描绘形象;⑬表意丰富。

例句:①初绽的荷花羞涩地打着朵儿!(拟人)

②月亮害羞地躲到云彩里去了。(拟人)

③老天都被她感动得流下眼泪(感人的行为结合雨天的环境)。(拟人,把“天”当作“人”来描写)④饱满的麦穗低着头向人们展示着成熟。(拟人)

⑤神女峰目睹了这条黄金水道几千年沉沦与悲欢离合。(拟人,把“目睹”这一人的行为赋予了神女峰。)⑥群山肃立,江河垂泪,为他的英雄儿女哀悼。(拟人,“肃立、垂泪”,都是人的行为。)⑦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拟人或拟物,作者把寒舍拟成人或动物,“含”是动物的行为)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拟人或拟物,范仲淹把岳阳拟成人或动物。“衔”、“吞”都是人和动物的行为。)

⑨茶山上的江南姑娘扇动着美丽的翅膀舞动在茶树枝头。(拟物,翅膀是属于鸟类的。此句将江南姑娘采茶的活动,拟成茶树枝头的蝴蝶。把人当成动物来描写)

⑩文艺复兴的阳光普照进知识分子的心田,自由的思想被插上翅膀飞出樊笼。(拟物,把思想这一事物当作能飞的动物来描写。抽象的东西拟成动物。思想是抽象的,作者赋予它动物的翅膀。)

11在村民们的愤怒谴责声中,骗子们夹着尾巴史逃跑了。(拟物,骗子指的是人,夹着尾巴是动物的行为,把人○拟成物。)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拟物与比喻最容易混淆)。

a、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b、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夸张:对所描写、说明的事物的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性状夸张;

2、数量的扩张;

3、时间的夸张;

例句:①这巴掌大点的房间能藏住人么!(性状夸张)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数量夸张)③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时间夸张)④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

⑤这种小把戏不过是他高深莫测功夫的九牛这一毛。⑥这个西北汉子的骨头比钢铁还要硬。⑦当时的情景真乃千钧之一发。⑧青涩的果子酸得我牙都掉了。⑨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⑩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注意真实,从本质上看,有根据合理;合乎逻辑,防止误解。

五、反语:故意说反话

——常用于讽刺。运用时,要分清对象,掌握分寸;明朗防止误解。也可借助标点符号。——运用反语必须在上下文中点明正意,或者把正反词语放在一起。

例句:①中国军队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反意正说。)

②女人们叹了口气,纷纷埋怨到,我家那个死鬼就没这么着女人喜欢。(正意反说,“埋怨”实际是在夸自家男人,是正意反说;“死鬼”含贬义,是正意反说,是民间妇女对自家男人的爱称;“这么着女人喜欢”正意反说,是指自家男人不“沾花惹草”)③他总是给人诚实的印象,诚实得让绝大多数人都不怀疑。(反意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表述一个表面诚实,而实际不诚实的人。描写诚实的人一般这么写“人们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他的诚实”)

六、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1、谐音双关: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构成。

2、意义双关:一句话包含两种意思。

例句:①东边日出西边雨,到是无晴还有晴?(谐音双关,“晴”谐音“情”)

②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歇后语,谐音双关,牵须过渡——谦虚过度)③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作者在这里使用了谐音双关这一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④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谐音双关,“净是书”——“尽是输”)⑤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语意双关,理发店对联,“毫末”本指头发,表指微不足道的技艺;“顶上”本指头顶上的头发,表指最上乘的技艺。)

⑥爱新觉罗·溥仪三岁登基,大哭大喊,其父摄政王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引得文武百官心中嘀咕,认为乃不祥之兆,怎么能说“快完了”呢?(语意双关,“快完了”,摄政王是指登基仪式快结束了。百官认为不祥,是因为当时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快完了”隐喻着大清王朝快完蛋了。)

⑦天堂中学礼堂在为关玉秀同学举行追悼会,侯征老师致悼词,最后先生老泪纵横地说:关玉秀同学一路走好,天堂里永远有你的位置。(语意双关,即表达了天堂中学不会忘记她,也确信她善良的灵魂一定能够上天堂。)

——双关的意义。一种是表面上的,一种是实际上的。实际上的意义才是主要的。但实际含义一定要表达明确。双关语常常需要特定语境。

七、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它包括两物对比,一物两面对比。

例句: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一事物的两个方面)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事物的两个方面)④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⑤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两物对比)

八、对偶:用数字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句子成份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句:①“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属于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属于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属于串对)⑤满招损,谦受益。(属于反对)

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属于正对)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属于正对)

⑧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楹联,正对)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属于反对)

——从形式上看可分工对、宽对。从起句和对句关系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严对: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古诗中的对偶句,一般是严对。宽对:对平仄韵律没有太严格的要求。

九、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或相关而语气相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

例句:①年龄越大,越懂得并能够把“我错了!”这句话说出口,那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人的风度,是一种能够自我完善不足的自信,是一种追求更高目标的勇气。(褦襶子《天堂夕阳》第二章)

②关爱是一句问候,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份温馨,给学生心灵的抚慰。

③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④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⑤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

十、反复:把同一词语或句子连续地或间隔地反复运用。

例句:①父亲的背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的尽头,可是他仍然朝着父亲离去的方向望着,望着,仿佛父亲高大身影仍然在眼前。(连续反复)

②再见了,我的同胞!再见了,我亲爱的黄土地!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仿佛知道我对亲人割舍不下的牵挂,明白我对这片黄土地的深深眷恋。(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只有反复而无排比。

2、间隔反复。常同排比结合在一起。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的字面相同;排比则着眼于句子结构的相同或相似。反复的主要作用在于强调突出;排比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气势。

十一、设问和反问:

例句: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②我们能够就这么一走了之吗?不能。(设问)③不入虎穴,焉得虎仔。(反问)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问)⑤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反问)

1、设问:为了强调某一意思,常常无疑问而问,然后自己作答;或者无疑问而问,而答案是人所共知的。

2、反问:用疑问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特点是问多而不答,答案就在句子之中。

十二、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连用、兼用;

例句:①在那天筛塞北雪(夸张、比喻兼用)的隆冬季节,大地银装素裹(拟人),山川凝重威严(拟人),天池冰封得象面镜子(比喻),身临其境恍如进入童话世界(比喻)。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三句话都使用了暗喻,同时三句话放在一起又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兼用。)

③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即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兼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第五篇:英语修辞Antithesis的用法及例句赏析

今天,小兔将给大家介绍一种英文修辞手法“Antithesis(对偶)”

Antithesis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is a contrast of ideas expressed by parallelism of strongly contrasted words, generally for a tuneful rhythm and wisdom of brevity.对偶也可称为“平行对照”,是由结构平行的词语,从句,或句子排列而成,语义上相互对立或对照的一种修辞格,即contrast+parallelism。

对偶与矛盾修辞(Oxymoron)不同,对偶旨在显示前后两部分的平行对立,且常讲究对应词语对仗;矛盾修辞则旨在突出主从两部分的矛盾统一。

英汉对偶基本类似,因为两者都是将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字、词、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一一对应地排列起来,强调其差异,突出其矛盾,赋予文字以极大的感染力,从而表达一个深层的题旨。从音、形、义三方面看,它音律节奏铿锵,形式整齐匀称,内容既适于重复强调,又适于反衬对照,在诗词、议论文、演说、寓言、谚语、成语、对联或广告中特别常见。

英语中对偶可分为四种,即单词(single words),短语(phrases),从句(clauses)和句子(sentences)。

(1)single words 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人生有限,学问无穷。Easy come, 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I take thee to my wedded wife,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or worse, for richer 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cherish, till death do we part, according to God’s holy ordinance, and thereto I plight thee my troth.我愿遵照上帝圣仪,娶汝为妻。从今起,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富贵还是贫困,身体康泰还是身罹疾病,愿长相厮守,相爱相惜,至死不渝,谨誓。

(2)phrases We have found ourselves rich in goods,but ragged in spirit;reaching with magnificent precision for the moon,but falling into raucous discord on earth.—Charles Dickens 我们物质丰富,却精神贫乏,我们无比精确地登上了月球,却陷入了地球上的矛盾与纠纷。——查尔斯·狄更斯

What is written without effort is general read without pleasure.我的文字,写时漫不经心,读时味同嚼蜡。

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John.F.Kennedy, Inaugural Address 自由社会若不能帮助多数穷人,也就无法拯救少数富人。——肯尼迪就职演说 They that sow in tears shall reap in joy.(Holy Bible, Psalms)那些流泪播种的人,必欢呼收割。

The end of passion is the beginning of repentance.盛怒的结束就是悔恨的开始。(3)clauses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John.F.Kennedy, Inaugural Address 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remember what we said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we did there.—Abraham Lincoln, Gettysburg Address 這世間不曾絲毫留意,也不長久記得吾等於斯所言,但永不忘懷彼人於此所為。

What between the poor men I won’t have and the rich men who won’t have me, I stand as a pelican in the wilderness.—Tomas hardy 一边是不欲与之为伍的穷人,一边是不欲与我为伍的有钱人,我像一只伫立在荒野的塘鹅。

(4)sentences A pessimist is one who makes difficulties of his opportunities;an optimist is one who makes opportunities of his difficulties.悲观的人把机会变成困难;乐观的人将困难化为机会。

The young physician starts life with 20 drugs for each disease, and the old physician ends life with one drug for 20 diseases.年轻的医生开始行医时以20种药治一种病,年老的医生结束医业时以一种药治20种病。丘吉尔1941年6月22日在希特勒公然进攻前苏联之际发表的广播讲话中有这样一句对偶句:

Any man or state who fights on against Nazidom will have our aid.Any man or state who marches with Hitler is our foe.任何反抗纳粹的人或国家都会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仇敌。

运用Antithesis,可以收到良好的说理效果,可以提示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可以加强语势,整齐美观,音韵和谐,便于记忆。

最后为大家送上一段话,整段都是对偶句,选自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的开头: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the other way„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那是个最好的年代;那又是个最糟的年代。那是个聪明的时代;那又是个愚蠢的时代。那是个信任的世纪;那又是个怀疑的世纪。那是个光明的季节;那又是个黑暗的季节。那是个希望的春季;那又是个绝望的冬季。我们拥有一切;我们又一无所有。

我们一起直上天堂;我们又一起拥向地狱。文中共七对对偶句,十分深刻的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代充满的种种社会矛盾,为故事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真诚地祝愿大家能在今后的英语学习写作中更好地欣赏和运用英语修辞,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地道,精彩。

下载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例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例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小学常用修辞句子 1.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例:a.大河小河,纵横交错,好像渔网上的丝。 b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d. 弟弟......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修辞复习)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修辞复习) 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

    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修辞方法1

    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修辞方法——练习(一)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小学语文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

    小学语文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 俗语,简练而形象化,反映人民生活经验、智慧和愿望。恰当地运用俗语,可以点缀话语、活跃气氛,甚至可以指点迷津、令人警醒。 今天给大家带来1......

    小学语文修辞复习资料 比喻、拟人、对比

    语文语法句子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比喻 就是打比方,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於理解。 比喻的基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修辞句子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修辞句子练习(2014年下半年) 一、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草儿发......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修辞方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修辞方法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因为儿子不再会像鸟一样蹦上你的枝头。 2、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和修辞 方法总结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