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还债与修行

时间:2019-05-13 05: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还债与修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还债与修行》。

第一篇: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还债与修行

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还债与修行

师自兵

人人都渴望幸福,追求幸福,但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幸福的内涵以及抵达幸福的必由之路。这要么是他们从未以此为问题而思考过;要么是浅尝辄止,没有将思考进行到底。我现在要贡献的,是我的探究成果,但愿有益于你的人生。

一、还债与心灵的自由

自由是幸福不可或缺的首要元素。然则欲求幸福者,不可不力求自由之实现。自由有两种:身体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欲实现身体的自由,需克制自己不要违法乱纪,以至于关禁闭或者坐牢。欲实现心灵的自由,则需要还清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债务。因此,人生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自觉地还债。

还债当然有轻重缓急。吾人自思从小到大,欠谁的最多。一般的答案,当然是欠父母的最多,也即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债主。我们还债,首先应还父母之债。此即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孝道的根本原因和聪明之处。

遗憾的是,这个债是很不容易还清的。这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无常的。然则吾人作为子女,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偿还父母的养育之恩。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正是此意。也正因为这一点,在中国的传统丧礼中,是鼓励子女大哭特哭的,这样做的主要理由,就是顺应子女亏欠父母的感情。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遗憾,子女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地还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在儒家典籍《孝经》及《礼记》中又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二、修行与心灵的自由

心灵获得解放的先决条件当然是偿清债务。但是偿清债务并不足以解放我们的心灵。事实上,令人牵肠挂肚、耿耿于怀的,不光是我们欠别人的,还有别人欠我们的。当别人欠债不还时,我们该怎样解放自己的心灵呢?任何一种讨债方式都未必见效,而且可能增加我们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但事实上,最便当的处理方式不过是两个字:放下。就是说,放弃追讨别人欠我们的债——不只是停止讨债的行为,而且是连讨债的念头都统统取消。但这两个字谁能做得到?当然,一般人都做不到。唯有经过长期自觉锻炼的人才能做得到。这种自觉地锻炼,就是所谓的修行。要之,修行并不等于出家当和尚,修行的本质是跟自己的不良习气闹革命。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心灵的自由,我们不但要清偿自己所欠之债,而且要放弃他人欠我之债。前者好理解,因为现实中榜样不少;后者则近乎天方夜谭,几乎违背人之常情。但,这也正是中庸与高明的分野。

三、不还债的后果

积极还债的人,常常觉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常觉心安理得。欠债不还的人,则恰恰相反,心中常常忧悲苦恼。古人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已概括尽净。

四、不修行的后果

照佛法说,光还债不修行的人,下辈子还是人,但境遇上会有所改善;或者上升一个档次,成为天人。修行的人则有希望脱离六道升降的常轨。而不肯还债的人则由于债务的积累而转世成为境遇更差的人乃至于非人(如飞禽走兽)。

第二篇:人生什么最重要

人生什么最重要

【1】在西藏,再努力也烧不开一壶水,说明环境很重要。【2】骑自行车,再努力也追不上宝马,说明平台很重要。【3】男人,再优秀,没女人也生不下孩子,说明合作很重要。

【4】一个人,再有能力,也干不过一群人,说明团队很重要。

【5】想有保障,买再大的水桶都不如挖一口井,说明管道很重要。

【6】想要五福临门,唯有相信因果,注重德修,厚德载物,说明为人很重要。

【7】想获得成就,唯有真正改变,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说明心态是最重要。

【8】两只青蛙相爱,婚后生一癞蛤蟆。公青蛙见状大怒:怎么回事?母青蛙哭着说:他爹,认识你之前我整过容,说明了解很重要。

【9】小驴问老驴:为啥咱们天天吃草,而奶牛顿顿精饲料?老驴叹道:咱爷们靠腿吃饭,人家靠胸脯吃饭,说明心态很重要。

【10】鸭子与螃蟹赛跑难分胜负,裁判说:你们划拳确定吧!鸭子大怒:我出的全是布,他总是剪刀,说明先天很重要。

【11】狗对熊说:嫁给我吧,你会幸福的。熊说:嫁你生狗熊,我要嫁给猫,生熊猫才尊贵,说明选择很重要。

情商做人 智商做事

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未来社会,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情商低的人,不是“不合群”,就是“讨人嫌”,要不就是“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样的话:“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拔”。一旦进入一个单位,能不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情商是一个关键因素。职场中人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还应不断培养自己的情商。否则,“身怀绝技”,也难免碰壁。

说到情商,想要认真系统的来个定义还真不容易,能做到“人见人爱”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但是情商高的人一定能做到让每个人都不讨厌你。于丹说过“这个世界上的真理都是最朴素的,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可是往往越是简单的道理越容易被人忽略,更何况“说到”和“得到”之间还横亘着“做到”。

如何提高情商?个人认为无非两点:一是把每个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其实能真正做到这点就已经让别人不讨厌你了,没有人会讨厌自己的朋友。当然,初次见面也不能过于热情,所谓“过犹不及”,要把握好尺度。二是把快乐留给别人。能做到这点是锦上添花,做到这点的人一定具有幽默气质和乐观精 2

神。快乐是可以传染的,一个快乐的人周围方圆一公里之内的天空都是晴朗的,反之亦然。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

要提高个人情商,首先应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遇事坦然,自信自强。其次,应及时解除自己的心理枷锁。如自卑、压抑等,这些都是影响个人情商的心理枷锁。一旦发现自己被这些心理枷锁套住时,应及时寻找解锁的方法,如向自己信任的长辈、朋友倾诉,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等。再次,应宽以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意味着要有博爱的情怀,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个性;严以律己意味着要增强自律力,凡事都能理性思维,不凭冲动行事。

人生最美的7个笑容

1.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一笑,素养;

2.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大度; 3.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豁达; 4.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境界; 5.为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大气; 6.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一笑,自信; 7.失恋的时候能轻轻一笑,洒脱; ——今天的你笑了吗?

母 亲 如 佛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苦。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干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到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到:“你想得道成仙,可以给你指条路。吃过饭后,你立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就是你所谓之佛,人只要细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后大喜,逐叩谢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

“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就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这时,他一低头,募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看到这个故事,多少人被打动了, 母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伟大的。不能视亲,焉能成佛?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你身边立着的母亲。尽管她不能点拨你什么,但在你无助无奈之时,她的微笑会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使你对人生萌生希望。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和落魄,母亲永远是你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和呵护一样会把你渡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

母亲就是可以毫不犹豫为你赤脚开门的人,母亲拥有可以宽容你一切过失的胸怀。

原来,我们苦苦寻找想要侍奉的佛,就是我们的母亲。

人在何时最明白..........6

人,大都是糊涂一阵子,明白一阵子,没有谁能一辈子明白,也没有谁会一辈子糊涂,当然精神病患者另当别论。聪明人无非明白的时候多,糊涂的时候少罢了,即便称赞一个人绝顶聪明,也难免会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时候,更不待说一般人。

那么,人在何时明白,何时糊涂,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譬如贪婪之人,一见钱财就会犯糊涂,胆大妄为,伸出手去,不计后果!人在倒霉时最明白。平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分彼此,亲如兄弟。而一旦到了秦琼卖马,关羽走麦城的时候,就会有人坐视不管,看你笑话,有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于是这就明白了谁是患难朋友,谁是无耻小人,谁是忠言逆耳,谁是巧言令色;明白了以后朋友该怎样交,道路该怎样走,钱财该怎样花。

人在大病后最明白。大病一场后,人才会明白只有身体最重要,其他都在其次,身体是1,其他都是O,没有了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所以,平时那些看似重如泰山般的事情,一场大病就都看轻、看透、看开了。一个人如果实在是被那些名缰利锁困扰得执迷不悟,谁说也不听,那就不妨让他到医院重症室去躺几天,身上插满管子,他就什么都想明白了。出了院他可能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人在临终时最明白。即将被迫饮下毒酒的李煜想明白了,“不幸生在帝王家”;不久于人世的陆放翁想通了,“死去元知万事空”;弥留之际的范成大明白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一日被连降十九级的年羹尧想明白了,“人生贵适宜”;白绫系脖的和想明白了,7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站在昆明湖前的王国维也想明白了,“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人在下台后最明白。人一下台,立刻树倒猢狲散,以前家里门庭若市,熙熙攘攘,现在变得门可罗雀,车马稀少;以前鞍前马后的部下喽,再见面立刻变得陌同路人,满面桃花变成冷若冰霜。这才明白,敢情以前人家对我毕恭毕敬,原来对的是我头顶的那个官帽;人家对我吹吹拍拍,原来对的是我手中的权势。

人在退休后最明白。回想以前在位时,同事之间为名利地位,为鸡虫得失,为评职称、升官衔,争得不亦乐乎,脸红脖子粗,甚至尔虞我诈,以邻为壑,实在没意思。退休后才想明白,那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论级别高低,官职大小,退休时都赶齐了,大家全是退休老同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一个人在最该明白的时候才明白,纵然能收亡羊补牢之效,但往往为时过晚,再回头已是百年。

真正的高人、智者,就是不吃堑也能长智,不倒霉也知道交友之道,不生大病也晓得身体最重要……

淡淡的醉在你的文字之间

静心凝眸,看一个季节演变成另一个季节,芳华不在,枯叶遍地,满目烟凉,时光扼杀了青葱的颜容,落日也在枯木的书页里零落,浅浅淡淡的文词里,还会有一个为我收藏的韵秋吗?流年的尘灰,在温婉 的笑容里逝去,青春,爱恨,冷风,枯守一堆杂乱的文字,湮灭一季荒芜的青春,却从不曾忘记。又一季水月如梦,尘封一些无法收拾的甜蜜或伤痛,穿越清冷的溪水,挡不住流年的创伤。

晨曦浓雾,洗礼灿烂霞光,尘粒在光影里舞着,随雾气蜿蜒成云,去了高远之境。突然明白,人一生不过是一季花开一缕薄雾的时间,荣枯早已定局,所以我只想躺在一朵花的蕾苞里,听风的声音。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淡功名,薄利禄,沉淀俗世浮华,闲步春夏秋冬。

暮色浅浅,躺在一掬晚风的怀里,烟霞轻抚,余晖嫣然,醉了归鸟,凝了时间。风景渐次隐没,在迷醉的目光里朦胧,一片高远的云儿,哗然消瘦,一声凄响,散落满地月光,惊起晚雁,乘风归去。回眸一昼的躁动,静了心底的念想,夜色弥漫开去,回家的脚步铿锵,抬眼苍穹,终有一颗星,把回家的路照亮,一如家里温馨的等待的目光。

雨烟霏霏,点燃文字的寂寞,湿了眼眸,洗了尘灰。泛黄的记忆,轻轻拨开尘封疤痕,趟过沥沥淅淅的雨帘,漫过深深浅浅的水痕,带着隐隐微微的疼痛,淡淡幽幽的落于那一页素纸。眼角的细纹,柔弱的心语,精致了诗韵,凄美了光阴。心底不落的弦音,在风里雨里摇曳,骨髓里的烟雨,寂寞依然,却模糊了你的影子。万千痴缠,一场秋雨,一掬弱水,载不了曾经的美丽。

远走了杨柳水岸,字间氤氲流年的墨痕,妩媚的光影里,湛蓝摇曳,温暖的诗句中,素手紧牵。月色如烟,风已老去,我躺在文字的蜿蜒里,等时光掩埋,静静地醉在思你的文字里。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下面十句话: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象-----

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9

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2.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要和颜悦色,耐心讲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3.你简直笨到家了

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家长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掌握生活本领的根本方法.4.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

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5.少罗嗦,闭嘴

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6.老老实实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瞧你怎么办.最好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偿罚手段.7.妈妈求你了

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软硬不吃,但千万别说妈妈求你了.说这话就意味着父母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心里更加篾视你。

8.我没本事

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 10 的.9.揍死你

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10.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

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应明确指出孩子的错,即使在批评的时候,也应让他感到父母的慈爱和关切.你的孩子,你不管谁管?

你的孩子,你不爱谁爱?

请你别忘了每天把这份礼物送给孩子们:

1.让孩子无拘无束

2.教孩子关心别人

3.发自内心地大笑

4.表扬得有技巧,鼓励孩子自信心

5.让艺术走进孩子心灵

6.微笑,让孩子懂礼貌

7.适时地让步

8.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

9.教孩子鉴赏他拥有的东西

10.让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11.教他控制自己的行为

12.教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人生的三十个零

有计划-没行动=零,有机会-没抓住=零,有落实-没完成=零,有价值-没体现=零,有进步-没耐心=零,有任务-没沟通=零,有能力-没发挥=零,有创造-没推销=零,有知识-没应用=零,有目标-没胆量=零,有付出-没效益=零,有原则-没坚持=零,有意志-没持久=零,有热情-没定力=零,有毅力-没恒心=零,有意识-没态度=零,有胸怀-没谦虚=零,有指令-没执行=零,有方法-没行动=零,有行动-没效率=零,有平台-没创新=零,有工作-没定量=零,有标准-没考核=零,有成绩-没激励=零,有制度-没实施=零,有布置-没检查=零,有舞台-没出色=零,有团队-没合作=零,有眼光-没发现=零,有问题-没解决=零。

为人处世之道

施恩之道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 12

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帮助别人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1.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2.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

3.作为领导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4.给人好处还要注意选择对像。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迂回之道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一言以蔽之:绕几个圈子可使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实惠。

借口之道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

所谓借口,其实是“没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脸来,一副“理直才气壮”的样子,方能得逞。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旁敲之道

和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

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手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奖赏之道

人生在世,“名”最为紧要。为了脸面,人可以“打肿脸充胖子”。伤了面子人会和你结仇,意图报复;给了体面则会结出友谊之花。谁要忽视了脸面问题,他自己也断不会混得“有头有脸”,不去尊重别人,谁会给你好脸。

给人面子是领导者专用术,不是上司没有“赏”别人脸的资格。有了 14

资格,便无须恭维、讨好,只须稍加表示,便会让人受宠若惊,鲜有失灵。我们应强调,给人面子者不可与人过于亲近。亲近滋生轻慢,令人丧失神秘,且缺点也会明显。给人面子,最难之处便在于在威严和亲近间求得微妙平衡,此所谓“远了不亲,近了不敬”。

恭维之道

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耻笑,主要是因为:一来做高帽子的确很不费力,可以日产万项;二是人人喜欢,趋之若鹜;三则是因为品味低俗、令人生厌的伪劣“马屁”随处都是。

其实恭维分有三六九等不同质地的类别。上等品被称为“赞美”、“赞扬”、“赞许”、“称颂”等,下等品则被贬为“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献媚邀宠。”

上等的恭维有几个主要规范:

1.无论真假却令人乐于信;

2.不着痕迹,不动声色,使人浑然不觉;

3.气味芬芳宜人,远离点头哈腰;

4.富有新意,而非陈词滥调;

5.尺寸恰当,份量适中,正中下怀。

可见,戴高帽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上下之分在于品味,奥妙之处存乎于心,不一而足。要想脱开令人生厌的廉价低俗,又不能过于提高成本,没有好的生产技术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当小心谨慎、全力对待,否则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十个值得借鉴的生活好习惯

1、没病也要定期体检;

2、不渴也要多喝开水;

3、遇事烦恼也要想通;

4、没有喜事也要快乐;

5、有理也要让人三分。

6、有权也要低调做人;

7、不觉疲劳也要休息;

8、生活不富也要知足;

9、再忙也要重视锻炼;

10、没事也要经常问候。

看一个人的诀窍 看一个男人的品位,要看他的鞋子。2 看一个女人是否有内涵,要看她的走姿。3 看一个人的气血,要看他的头发。4 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5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6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7 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看一个人是否快乐,不要看笑容,要看清晨梦醒时的一刹表情。9 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10 看两个人的关系,要看发生意外时,另一方的紧张程度。11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爱你,那要看他是不是在开心的时候想到你,而不是悲伤的时候。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你的知己,那要看他是否和你心有灵犀,而不是要你什么都告诉他。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你真正的朋友,那要看他在你危难的时候,会不会为你两肋插刀,而不是天天和你一起吃吃喝喝。14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有爱心,那要看他是否喜欢小动物。15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有修养,那要看他在公交车上会不会为老人,儿童让座位。

如果你想知道是否有素质,那要看他是不是爱贪小便宜。17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心胸,那要看他是否在背后坏别人。18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在说谎,那你要看他在说话时的眼神,眼神告诉你一切。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在乎你,那你要看他是否记住你曾经说过的话。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牵挂你,那要看他在天凉的时候是否想到提醒你加衣.21 如果你想知道你在那个人心中的分量如何,那要看他是否记住你的生日或纪念日.22 如果想知道一个男人是否讲究,那要看他的鞋子是否干净.23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男人是否值得你去爱,那要看他是否有爱心,责任心,而不是有没有地位和金钱.24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男生是否值得你去爱,那要看他的内在,而不是外表,要看他是不是因为帅而可爱,而不是因为可爱而帅.

第三篇:十种人生修行

岁月修行 雨声里,静听流年偷换

虞美人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是南宋遗民,他的凄凉、悲哀和感慨里,脱不去国破家亡的沉重影子。或许是因为岁月里看尽兴衰的感悟太深,他一写,就写出了所有人的岁月沧桑、人生真味。

流年偷换,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心情难免会有剧烈转换的落寞与惆怅。青春年少的时候,我是在灯红酒绿的歌楼之上听到风雨之声。壮年的时候,我是在漂泊求索的客船上听到风雨之声。而今,我的双鬓已经斑白,听雨在清静的僧庐之下。回想一生,经历过太多的悲欢离合,经历过太多的变幻无常,万般心绪却无言,只能听着窗外的秋雨一滴滴敲打着石阶,直到天明。

温香软玉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三幅图画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的人生长卷。合上宋词,竟掉落一地的叹息。想起了周作人的《苦雨》里说,雨天只有两种人喜欢,一是小孩,可以赤脚淌水;二是蛤蟆,雨天可以叫上十二三声。此言非虚。温暖的歌楼烟雨、孤独的客舟江雨、静静的僧庐夜雨,这人生的三场雨,构成了蒋捷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其实,这也是从古到今,许多人、许多听雨客,都在经历和感受的人生三场雨吧……

贰 输赢修行 人生一局残棋

题画 明

苍雪大师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世事终无定,一切皆未央。

南怀瑾说,明末崇祯年间,有人画了一幅画:巍然耸立的一棵松树下有一方大石,大石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摆着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将画意拉成了高远。

那便是这首“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世世相传,输赢二字却永远也没有定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一切事情刹那之间都会有所变化,不会永恒存在。生命如莲,次第开放,人生不过一次旅行,漫步在时空的长廊,富贵名利,不过过眼云烟。

人生如棋局,扑朔迷离。世上总有走不完的路,如果你无法达到最终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走好能走的一步,便不是死局。

生死修行 活着终究是要告别

江城子 宋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悼亡妻王弗的词。大概,感情浓到极处,只能用直语出之,已来不及也不愿意用华丽辞藻修饰装点,只能语淡情真。就像这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江淹的《别赋》一开始就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世间种种离别,无一不令人神伤。但世间最苦者还不是生离,而是死别。生离至少还留存着再见的希望,死别却再无对坐谈笑的可能。“十年生死两茫茫”,生者茫茫,不知逝去的爱人魂在何处;死者茫茫,也未能以魂魄相依。这一句,让人想起《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王弗死的时候,苏东坡的福禄达到了最高峰,她死得恰是时候,不必陪他度过一生最悲惨的年华。十年间,苏轼历经生离死别,在王安石变法的漩涡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外放、谪迁、流徙,头上已有白发,脸上满是风尘,已不是当年王弗“春闺梦里人”的模样了。“十年生死两茫茫”里,有对王弗的深沉怀念,也有对自己的无言自伤。

肆 孤独修行

长风中,饮下这杯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孤独,一如爱情与死亡,是文人尤其诗人笔下一个永恒的主题。读李白的诗,感受最深的,是旷世的孤独,也是愤世的孤独,所以总是在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历史上把李白称为“酒仙”,其诗中处处可见以酒当歌,寻求彼情此境,探寻如意称心。

欣赏李白,我们还会发现他承继了屈原的浪漫,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发泄之感。他那些酒中的孤独,也是一种借酒浇愁的春梦了无痕。因而,李白的诗,表面看自得其乐,但背面却是磅礴大气里无限的凄凉。李白在酒中发泄自己,在想象中创造美好。然而,他对现实社会的愤慨并没有消失,他淋漓尽致地刻画小人得志时的蠢态,总是一副嘲笑庸才的逍遥神态。但人又怎能和世间分隔?于是他的孤独便是逃不掉的了。

李白一生都走在浮游四方、浪迹江湖的孤独人生苦旅之中,他心中的孤独如挥之不去的迷雾,在失意中寂寞,在寂寞中忧愁,在忧愁中更添寂寞。于是就有了那句千古之叹——“古来圣贤皆寂寞”。

伍 感伤修行

江湖夜雨剩孤灯

寄黄几复 宋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桃李春风的潇洒没有了,只剩下江湖夜雨的孤独和寂寞,一灯荧荧,仿佛酒酣后的眼。在人生的迷茫天空,有几个人不感觉自己像一只孤雁,在不知从何处来的风中凄凉地鸣叫?等到鬓发斑斑,台阶上的雨滴全都滴落心上,水滴石穿,何况心并不坚硬如石。

江湖夜雨十年灯。到底,我们要辜负多少人和被辜负多少次,才能成全我们生命与感情的圆满和完整?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曾经为林清玄的一篇文字所感动,还记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当我回望,十年,不断地胸中便有一把正气之剑,叶着自己的叶花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子,所坚执的也便是,生命成自己的生命。”

人在江湖,夜雨十年,只要肯舍,只要肯承担,便没有什么不能。原来就算不肯舍,就算你不肯承担,到最后生活还会悄悄帮你埋葬。无论怎样,生活就是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去芜存菁是生活使命。所谓的会过日子,就是把那么多驳杂的人和事,都干净利索地扔远。就是明白原来那样辛苦去追求的所谓爱恨,只不过一场空花幻影。

陆 寂寞修行 人间何处觅知音

小重山 宋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样凄凉悲切的叹问,就是岳飞发自心底的声音。这声音穿过历史的厚壁,回荡耳畔。俞伯牙何幸得遇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琴瑟和鸣响山涧。子期死,伯牙摔琴,从此绝于琴。杜甫有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岳飞的遥叹,伯牙的摔琴,可见真正的知音千古难觅。所谓知音,便如那高山流水一般,宁静淡泊,不一定有过多的深交,但只要轻轻一拨,心灵就会产生奇妙的共振;勿需过多言语,只需要一个眼神,便将千言万语送入对方的心中。千百年来,从《诗经》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到曹雪芹感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们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着知音。然而却注定是可遇不可求。

冷月下,岳飞仍在低吟: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寒风中,范仲淹仍在高唱:微斯人,吾谁与归?红尘的喧哗,充斥着生活;俗世的烟尘,迷蒙了心灵。昔日的繁华已成了光阴眼中的流年碎影,梧桐的片片枯叶铺满了深深庭院,孤独的焦尾琴也落满了尘埃。

柒 心灵修行

闲情洗风尘

题鹤林寺壁 唐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浮生半日闲,一身宁静。没有一种快乐比得上内心的祥和,没有一种享受比得上内心的安宁。所以,不妨在匆忙的脚步里放慢速度,听风从耳边悄无声息地拂过,看云在天上悠哉悠哉地飘荡,给自己的内心寻一丝安宁;不妨在一弯被风吹皱的江水面前,让心中诸事随江水东流,让阳光再一次温和地洒遍全身;不妨在寂静的夜晚品茗听雨,在优扬的乐音中,慢慢追忆慢慢沉醉,让心灵慢慢回归……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品味。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轻松愉悦中去,让简约淡泊取代熙攘纷杂,让宁静安祥取代焦虑浮躁。沐雨临风,用微笑面对生活的复杂,用从容化解心中的不安。携一份素雅拥一份淡定,再向时光要一份轻松惬意,就这样静静伫立,听风吹过,听花开放,留一份洒脱给自己,也留一份宽容给他人。

在这个三千繁华的世间,没有人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总要经历过,体会过,才会懂得。不去羡慕别人,不去嫉妒别人,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样可以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岁月极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变化无穷。走过了岁月,尝遍了生活的苦涩,才感悟,人生所有的希望都值得期待,所有的失望也都值得经历。幸福如斯简单,不必问人生的意义。

捌 苦难修行 从来落魄,人之常情

题墨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人过半百,一事无成,“青藤”渐老,抱负成空。徐渭自题《墨葡萄图》,满纸水墨纵横,疾风骤雨般肆意泼洒着一颗狂乱的心灵。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痛苦对徐渭有着巨大的影响,看他的画,时时能感受到那种发泄般的力量。

徐渭晚景凄凉,藏书斥卖殆尽,居处席烂帐破,常“忍饥月下独徘徊”,两碟牛肉、一壶浊酒就能换他一幅花卉图。73岁那年徐渭去世,身边唯有一老狗相送,几个族人将他下葬。“眼空千古,独立一时”,这是袁宏道对他的评价,然而死后固然万世景仰,徐渭生前那“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无奈,更着实让人心痛。

曾经有位前辈说,每次看明代徐渭的字都会掩面而泣。对于每个热爱书画的人,徐渭,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他的身世过于离奇,才情过于脱俗。当我们把他留下的那些残笺短幅拼凑出一个模糊身影时,总会怀疑世间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一位人物。

“遇”与“不遇”,是很多人面临的重大课题。生前寂寞死后无闻,这样的悲情才子,自古有之,所谓知音难求,庶几如此。就这一点而言,徐渭是幸运的,虽然颠沛凄苦、晚景苍凉,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里郁郁而终;但在他故去的二十年后,终于出现了一位叫袁宏道的人。

袁宏道是明末文坛领袖,当世声誉之隆,远非徐渭可比。他在友人陶望龄家中看到一本已经“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的徐渭诗文稿,不禁拍案叫绝,竟然彻夜诵读,读复叫,叫复读,以至于把友人家中的童仆从梦中吵醒。从此,他不遗余力地宣扬徐渭,并写出文学史上著名的《徐文长传》。古人说过,一死一生,交情乃见。这样的笃厚情义,恐怕不是“交情”两个字可以说清的。

历史最终厚待徐渭,他的艺术在身后四百年间大放异彩;他的创作思想成为文人画的圭臬津梁,郑板桥情愿做他门下走狗,齐白石叹息不能为他磨墨抻纸……这一切,都可以看做是对他苦难人生的一丝慰藉。

玖 红尘修行

风尘经年,终成茶一盏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瞻前尘,贤哲比比,陆放翁可谓其间一圣者。虽置身红尘,却不为所染,于风尘碌碌间,借一盏清茶,品遍世事。细细体味,人生于世,何尝不是这壶中茶?混沌间,生于世,岁月如水,人于水中沉浮、翻滚,渐渐地舒展、释放,同时,一点点老去。

初于世间,他年少轻狂的桀骜,目无万物的狂放,不甘于命运的不断奔波,于是一再沉浮。渐入而立,他方才于浮沉中觅得一缕功名,浮于水面,豪情壮志满怀,妄图追逐驾于众生之上。光阴似箭,奔波、追逐一世,无论成败与否,他终于历遍百味,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通透。从此心静如禅,于茫茫世间,唯求一淡然安然,了却余生。

帘外,云飘飘,浮生碌碌;帘内,茶香氤氲,一盏将尽。浮生若茶,属于你的茶,可曾尝过,苦否?淡否?浮邪?沉邪?你是否在时光的河流里洗尽铅华后,仍能暗香盈袖,在茶香中修出一份心静如禅?

拾 情字修行

西风独自凉,当时道寻常

浣溪沙 清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又是一首婉约凄美的悼亡词,却与东坡之悼有着不同的人生况味。词里带着淡淡的幽思,浮现出年轻时那个风华正茂的纳兰性德。在秋瑟飒飒的一天,孤影徘徊于西风之中,倍觉凉意袭人。周围是黄叶纷纷,不忍内心的黯然独伤而关闭疏窗,将思绪追忆到曾经的点点滴滴,混合着身后的微微残阳,不禁悲从中来。往事历历,时光倏忽。容若醉酒于烂漫的春日,倒下便潇洒而眠。爱妻卢氏怎忍将其扰醒,默默地守在一边,细细看他小醉后的憨态,脸颊微红,畅游美梦,多么幸福、浪漫。一觉醒来,发现爱妻也酣甜依偎其旁睡着了。他是醉酒而眠,她因幸福而梦,春色令人醉。轻轻抚摩她的飘飘长发,他也笑了,带着半分的酒意,将爱融化于暖暖春日。

残阳依旧,人去楼空。爱上一个人也许只需一瞬,却要用一生去忘记。她,终究还是去了,不知是不是巧合,又是个三年之别。陆游与唐婉三年的甜蜜流于无可奈何,容若和卢氏也是三年。十一年后,他和她在另一个世界团圆。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失去了,才懂得曾经拥有的珍贵。人生大抵如此。

第四篇:人生修行故事(定稿)

做人处世的智慧

一个青年去请教禅师如何做人,禅师说道:“你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就知道怎样做人了。”

青年问道:“我怎样看您呢?”

禅师说道:“你看我有几个脑袋、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个鼻子、几张嘴巴、几只手、几条腿?”

青年说道:“大师,每个正常人都有一个脑袋、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条腿,您也是一样的呀!”

禅师问道:“脑袋、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腿,它们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青年说道:“脑袋主要是用来思考,眼睛主要是用来看,耳朵主要是用来听,鼻子主要是用来呼吸,嘴巴主要是用来吃饭与说话,手主要是用来拿东西,腿主要是用来走路。”

禅师说道:“脑袋长在人的头上,人是用脑来思考天地万事万物的,人首要的是用脑来生活,脑袋主宰人的一生,人只有一个脑袋,人凡事必须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才能把握人生。

人有两只眼睛,它们都是平行的,它告诉我们应该平等看人,平心看物,人必须睁开眼睛,眼看四面八方,才能看清天地世界。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长在左边,一只长在右边,它提醒我们要倾听正反两方面的声音,不能偏听偏信一面之词,方能正确理会人间世界。

人有一个鼻子、两个鼻孔,人依靠它来呼吸天地间新鲜空气,释放自己心灵的废气。

人有一张嘴巴,它不仅用来吃饭,而且用来说话;人必须吃尽人间酸甜苦辣,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同时病从口入,祸从嘴出,它警示人说话要慎重,做人要稳重,方能四平八稳。

人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劳动创连,一只手用来抓住拥有,人要把握机遇,抓住时光,创造财富,才能拥有美好人生。

人有两条腿,人不仅要走前人走过的路,更重要的要开创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的前景才会宽广辽阔呀!”

青年心情舒畅道:“大师,听了您这番教诲,我真是茅塞顿开啊!”

禅师却平静地问道:“你刚才能够看见我的外表,现在能否看到我的内脏?”

青年如实回答道:“不能。”

禅师神情庄重道:“我有一个心脏,它有两个心房,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一一凡事不仅要为自己着想。而且也要为他人着想,才能心想事成;

我有两叶肺,它告诉我在世上要广泛地与人交心通气,才能心平气和、遂心如意;

我有一个胃,它既要吸收美好的东西,也要消化不良的东西,才能健康成长;

我有不少弯弯曲曲的肠子,它启示我人生的路曲曲折折,凡事不畏曲折,才能走向远方;

我内脏还有很多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它们昭示我——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是我的可贵之人。”

青年欣喜若狂道:“大师,你这深入浅出的解说,真让我受益匪浅。”

禅师依然沉稳平和地问道:“你能够看到我的模样,现在能否看清自己的模样?”

青年诚实回答道:“不能。”

禅师说道:“是呀。人可以看到别人的表面,却很难看清别人的内心;你能够看到别人的模样,却很难看清自己的模样,做人不容易呀!”

青年问道:“大师,你刚才给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能否告诉我做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呢?”

禅师说道:“我开始不是就告诉你了吗?”

青年问道:“您告诉我什么呢?”

禅师说道:“你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就知道怎样做人了。”

青年恍然大悟道:“是呀。看清别人,认清自己,认真做人,方能智慧一生。”

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可那个人不解地说:“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

佛陀慈悲地微笑:“你想一想,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这个人沉吟半晌,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站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下,看着面带微笑的佛,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无谓的执著,要求得解脱最终只能靠自己。

故事看完了,多数人只是一笑置之,有的甚至觉得荒谬,真正把这个故事放在心上左右思量的人少之甚少。所以世间的迷茫依旧迷茫,心上的苦恼和困惑依然执著。而这一切的创造者不是别人,正是把眼睛蒙起,使心灵执著于纷乱和麻痹中的自己。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苦恼。快乐的时候我们都不需要去究其原因,因为快乐最容易使人忘情、忘我;不快乐的时候,苦恼就会使人长吁短叹,要想解脱这个烦恼,还需要系铃人自己。然而多数时候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短处,或是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短处。于是就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就养成了

我们总忽略自己短处的习惯。这就等于自己把不快乐的种子埋在了心底,一旦遇到困难、坎坷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苦闷、迷惘之中,于是痛苦就会乘虚而入一并萌发,一时间仿佛这个世界的所有不幸都为你一个人而设。于是看风风冷,看雨雨寒,满目败柳残花,一片萧然。即便阳光灿烂,也会去诅咒阳光的不合时宜。

抛开烦恼,在心上栽种一朵美丽的鲜花,当阳光明媚,春暖夏燥时,这花朵的艳丽和美好就会给我们短暂的满足和快乐。于是,这鲜花便可以永远绽放,蜂蝶的舞蹈也会占据我们的心灵。

禅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开始,“禅”作为一种“可意会,难言传”的修行法门,延续至今而未见衰退。“《宗镜录》出,禅宗衰。”禅是不能多讲的,其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禅是靠悟的,又有“渐悟”、“顿悟”之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在这光怪陆离、物质化肆虐的社会,读禅可以开启心智,点亮心灯,进而形成一份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而品阅古往今来的禅语故事,更能发掘出人生的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生命更加充实丰富,让见地更加深邃明达。

禅语故事

(一):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突然动了念头,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归宗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如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关怀地说:“你在此参学13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整理好行李,再来找我吧。”

稍后,灵训禅师先将整理好的行李放在门外,然后去见归宗禅师。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灵训禅师依言前行,准备聆听教诲。

归宗禅师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多多珍重。”

灵训禅师顿有所悟。

【人生智慧】“天气严寒,途中珍重”,如果把“天气严寒”看成是征程中的艰辛、挫折、苦恼与坎坷,那么“途中珍重”则是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一种告诫。禅是如此平常,如此简易,一句叮咛即可显露出禅意。

禅语故事

(二):本分事

石梯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去,就把他叫住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斋堂去。”

石榴禅师不以为然地斥责道:“看你手拿钵盂,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要到斋堂去!”

侍者反问道:“禅师既然知道,那又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石榴禅师认真地辩解说:“我是问你的本分事。”

侍者神色庄严地回答道:“禅师若问我的本分事,那么我实在是要到斋堂去。”

听到侍者如此回答,石榴禅师拍掌赞叹道:“你实在不愧为我的侍者。”

【人生智慧】诚然,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很多人不能够坚持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于是,因放弃和气馁、懦弱,苦恼随之而来。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本分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能在那本分事上干出一番成绩。

禅语故事

(三):无明的产生

一个禅师在讲禅,说:“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

这时有一个人出来反驳说:“我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请问禅师,什么叫无明?无明是怎么产生的?”

禅师说:“这么简单愚蠢的问题你也能提出来?”

这个人立刻恼怒起来,理直气壮地质问:“你不回答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侮辱我呢?”

禅师笑了一下,说:“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生智慧】什么是无明?无明产生于愚昧,它是对佛法真理的错误认知,也是诱发“贪嗔痴”三毒的根源。我们往往会被愤怒、抑郁、烦扰等不良外力所压迫,如“无明之火”等,这就源于“无明”。放下一切,不执着于相,则能有效控制住“无明的产生”。

禅语故事

(四):唯我独尊

有一个人来问从漪禅师:“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做佛呀?”

从漪禅师说:“不指天地。”

那人不懂,继续问:“为什么不指天地?不是说万物同体、天地同根吗?”

禅师淡然答道:“因为唯我独尊!”

【人生智慧】佛本来是智慧、圆满、觉者之意,而佛陀曾讲“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也就是说,众生只要能通过深入的修行,都能成为觉者。“唯我独尊”不是妄语,而是注重体验、注重过程的一种姿态。

禅语故事

(五):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智慧】“求人不如求己”,这真是禅语机锋啊!在人生中,我们往往选择崇拜别人、羡慕别人为能事,把“求人”看作是成就自己的重要砝码。殊不知,“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人生的成功,源于个人的身体力行、自信的意念和奋斗的毅力。

禅语故事

(六):解铃还须系铃人

从前有一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有你自己。”

“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那人不解地说。

“你想一想,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佛陀对他慈悲地微笑着说。

这个人沉吟半晌,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站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下,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著,要求得解脱最终也只能靠自己。

【人生智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人生中,有很多烦恼和苦寂,都源于我们自身,这正如“无明之火”一般,是莫名其妙的,也是难以言表的。要去掉那些无明烦恼,还得靠我们自己,善知识的引导也只能起到一种借鉴作用。

后记:人生若禅,禅如人生。这些禅语故事中体现出的人生智慧,或朴实简易,或意味深长,但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去发掘,去研习,去斟酌。喧嚣的世间,浮华的生活,纷繁复杂,很容易让人迷失,如何才能达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境界呢?看看禅语故事,用心感悟其中的人生智慧,倒不失为一种保持乐观、自省的好方法。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的水,伤及还在念小学的儿子背部,儿子受到严重伤害,不想再看到父亲。现在社会,许多人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就做出傻事,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情绪?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之气,享百年之福」,这是告诉大家要学习忍耐的工夫。佛教的教义也强调:「忍辱者多福。」忍辱是避免招致横祸的盔甲。遇到不合理的事,如果乱发脾气或找机会报复,麻烦就来了。如果能够转念,就没有事了。

我有一位弟子,自我要求、自律颇严,绝不会做坏事,但他嫉恶如仇,要求所有人都依照他的规范做事,只要有人不合于他的要求,都会很难过,但他的地位和权责又没有办法管理所有人,因而常为此痛苦。

这位弟子出家五年,愈来愈没有办法忍受这些状况,因而常在佛前祈求,希望佛菩萨能感动那些人。我告诉他:「没有人有能力去感动和管教每一个人,何必把别人的问题变成你的问题呢?你该有此智慧吧?」事实上,我自己也都不一定能将每一位弟子管得好好的,这是众生的性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如果每个人都能因为管教而变好,那每个人都成佛了。

这位父亲因小事对儿子出了重手,我想如果他没有失业,应该不会这样。在自己心情不好时,的确很难控制情绪,但想消除瞋恨心,就必须时时培养慈悲心,对他人起慈悲心,也对自己起慈悲心。怒气能伤身。人在倒霉、失意、困境中伤害自己,这是双重的伤害,这种做法是对自己不慈悲。对他人保持慈悲心,就不容易生气。

我在美国时,有一位美国籍的弟子非常用功修行,可就是没办法控制脾气。平常他像个菩萨,但没人知道他何时会生气,会为了什么理由生气。他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直到爆发。于是我要其他弟子,在他发脾气时,不要跟他冲突,让他安静一下;等发过脾气后,他就会很快调整自己。

情绪只是一时的,忍一下也就过去了;忍不下时,就大声念一句「阿弥陀佛」吧!忍耐的工夫,要从小事锻炼起。

在自己心情不好时,的确很难控制情绪,但想消除瞋恨心,就必须时时培养慈悲心。

心安处便是吾乡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他的师父对此十分担忧,便领他走出寺门。寺外盛开的百花、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奔腾的小溪……无限春光,弥漫在天地间。

面对大好的春光,其师似乎无心欣赏,而是在半山坡上找了一块石头,静静打起坐来。一休没办法,只能在师父身旁坐下来。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天快黑的时候,师父起身,依然没说一句话,而是朝一休打个手势,示意他一起回寺院。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只能独坐门外,苦思冥想师父的用意。天色愈来愈暗,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岗,树林、小溪、野花、小鸟慢慢地消失在夜幕中。这时,寺门打开了,一休高兴地走入寺内。师父终于开口了:“外面怎么样?”一休回答道:“全黑了。”师父又问:“还有什么吗?”一休答道:“什么也没有了。”师父坚定地说:“不,外面的清风、树林、野花、小草、小溪,都还在。”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一休和很多人一样,误以为打坐才能成佛,却不知成佛的关键,不在坐,而在于用心观照、领悟;现代人对教育的理解又何尝不是如此,误以为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才是接受教育的正途,却不知除了书本以外,若能学会观照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就能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譬如说,流水无论遇到任何阻碍,都能顺其自然,穿过茂密的竹林,绕过阻挡它的石头,涓涓不息,终为江河,滔滔不绝,直奔大海。

所以古人发出“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之感叹。因此,观流水,可以鼓励人们学会处世如流

水一样圆融自在;日落时天水相连,柔和而美丽,令人生欢喜心。因此,观落日,可以鼓励人们培养如同落日一般柔和的性格;大地一望无际,幅员广阔。因此,观照大地,可以鼓励人们拥有大地般宽广、坦荡的胸怀;观鲜花,容易令人连想到生命如同鲜花一样可爱,又如同鲜花一样短暂,从而鼓励人们爱惜、善用生命。

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体悟人生,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历代禅师们,深悟其理,故能将身边物事信手拈来,启人禅机,破人情执。故禅门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语。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做人要厚道!厚德才能载物,而且,看到“厚”我们就想到大地之德,传统文化效法天地之德,厚德载物就表示大地的浑厚。

厚道需要不断积累,通过自己人生所遇到的每件事,来培植自己的厚德,“德日进,过日少”,这样才能载物,自己的德愈厚,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愈大。

厚道的人,不占人家便宜。

春秋的鲍叔牙,他为人不占人便宜,特别厚道,当时他跟管仲一起做生意,结果管仲拿走比较多的钱,人家跟他提醒,他不只没有计较,还说管仲家里比较穷,体恤他的情况。

这让我想起我父亲,专门记录亲戚朋友婚丧喜庆包的礼,比方说我姐姐出嫁的时候人家包多少,都把它记下来,等人家女儿出嫁了,再厚一点包还给人家。所以我们上一辈,乃至爷爷奶奶辈,他们处事,我们在很多细节当中去留心,都跟厚道有关。

厚道的人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

孔子参加人家的丧礼,在有丧事的人身边,他都能感同身受,自己替他们悲伤,都不会吃饱饭的,就是那种时时都能体恤别人的心情。

《了凡四训》举的行善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

明朝杨少师荣,杨荣,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是以摆渡为生,划船的。刚好当地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惟救人”,所有的货物都没有拿,当地人还笑他们愚笨,这么好发一笔横财的机会都不要。这就是时时那种厚道,体恤到人家有生命的危险,就拼了命地去救。甚至于救完人,死去的人还赶紧把他们捞起来,因为能替去世的人的家庭着想。假如尸首找不到,古代的人会抱憾终身。

厚道的人,能够知恩报恩。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养自己的厚道,时时不忘这一生当中谁对我们有恩德,要常常能够感念,进而常常去报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曾经照顾我们的长辈的恩,在春节、重要节庆都可以去看望他们,感谢他们。念恩,还有念旧,人念旧,不忘老朋友。喜新厌旧,人就不厚道,刻薄了。

能够多包容、多宽恕别人,这也是养自己的厚道。

一个人在一个团体当中位置很高,不能包容,一听别人批评就跟人家对立,甚至于搞一派一派,那对团队的负面影响很大,造的罪业就大了。

所以,人位置愈高,愈应该有一种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让这个团体的风气愈来愈好。所以“公门好修行”,当官的、在高位的人好修行,因为他影响的面大。同样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公门好造业,态度不对,带坏底下的人,带坏风气,这个罪孽就深重。

厚道的人,不指责,不给人难堪。

事情已经发生了,在那边又大骂他一顿,伤了自己厚道,同时也让对方更难受。

北宋韩琦是一代名臣,他有一次晚上看书,旁边帮他执灯的士兵有点不专注,分了神,把他的鬓发稍微烧了一下。当下他头也没转,顺手就把这个火给灭掉。过了一会儿,他发觉有点情况,转头一看,那个士兵已经被换掉了。他说刚刚那个执灯的人,底下的人就说,他把将军都烧到了,已经把他换掉了。结果韩琦说,你把他找回来,他已经知道怎么不烧到人。

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假如真的被调走了,铁定先处罚,可能以后他就很难发展了。所以他不忍心,一点小错误,不愿意责罚人家,要把他叫回来。我想这个士兵,一辈子都死心塌地跟着韩琦。

不只这个士兵,我想这个故事,这个士兵一定到处讲,所有听到自己的将军这样包容底下的人,一定无不感佩将军的度量和对士兵的爱护,那不是整个军队士气都大增?所以以前这些留名青史的读书人,为什么会统领大军?一定都在这些跟下属相处当中,都让下属感觉到他的厚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厚道的人,时时要能够尽自己的本分,五伦关系都是本分。

“兄友弟恭”,所有的亲人,我们也有责任;“父慈子孝”,这个“父”再延伸开来,叔叔、伯伯、其他长辈,我们都应该孝敬;同辈亲人都应该友爱。“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祖宗的心来看我们所有的亲人,那不都是祖宗的骨肉吗?我们应该代祖宗来爱护他所有的骨肉。

朱子治家格言讲,“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厚道的人见到穷苦的亲人、邻居,都应该尽力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体恤他们的困难,这就很有情义。邻居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厚道的行持举不胜举,中华民族代代都出圣贤人,只要我们能从古人的行持去体会,从身边亲朋好友的行为当中留心,都能“见人善,即思齐”。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向他验证。

慧忠谦恭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到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再次运用神通,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慧忠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地说:“请禅师指教。”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禅思禅悟:那些自恃能看透人间世事的人,往往只能看见事情的表象,而不能洞察世事的本质。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行善积德,做好这六件事

一、孝

百善孝为先,孝的意义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道家认为孝道应该是出于自然的一种行为,但是人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能为所欲为的动物,所以道家强调人要回归一种「孝道」的本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是本应该做的事。

二、救人性命

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话一点不假。还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话更道出了救人性命会积下大阴德,从而得到上天眷护善人得福报的真机。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最贵,重於千金,一方药济人病痛,功德过於千金。(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於此。)所以他将编纂的药书称为「千金要方」。正由于这样,道门中人,往往精研医道,擅长药物学(本草学),经常义务为人治病,或只受极低廉的酬金。现代社会,不少道观尚保留著设立诊所、医院,或者道长研究医技为人治病的优良传统。

三、兴建大利

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说修桥铺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功德,只因修桥能度千万人,铺路者能利万千人。所以,我们现在在各处集资修路修桥的地方都很容易看到镌刻着出资人名字的功德碑。在大理州剑川县有座与金沙江上铁链桥同名的风雨桥金龙桥,桥亭上也有一副楹联:崇善怀德寸心昭日月,修桥铺路阴骘积儿孙。由此可见一斑。

四、戒杀放生

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生,以慈善心,慈悲行救助弱小生命脱离死亡,重新获得生机,还其自由,让它们在相对良好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其生命的正常过程。所以放生应当遵守一些基本的准则和要求进行。放生前应当施行一定的合理的方法,确保所要放生物命的健康,这包括以五谷饲养其命和以五德能量饲养、安抚、净化、植善根于其灵性之中。同时要设身处地的考虑放生后它们生存的环境,寻找和确定良好的放生地点,确保救生的义举能够成功有效。

五、供养

狭义的供养是指利养供养与恭敬供养等物质方面的供养。但心行的供养是使物的供养真正具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六、行善劝善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教著名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与《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都是道教劝人向善的书籍。

老子劝导世人向善,最能扣人心扉的名言即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劝人为善,特别劝导有能力、有机会的人,在他们心中种下行善行的种子,就会得到更多的善行,可谓功德一件。

分分秒秒观照当下一念心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可以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这位年轻的修行者就经常思考:到底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

有一天,他走到放生池旁,看到一只乌龟慢条斯理的从池里爬上来,这时来了一只野干(类似狐狸的动物),野干看到乌龟张口就咬,乌龟很快地把头缩回去;野干又要咬乌龟的脚,乌龟也很快的把脚缩进壳里。

过了一会儿,乌龟以为野干走远了,就把头脚伸出来,没想到野干瞧见了,又跑回来要咬牠;如此反复多次,野干疲于奔命却无所获,终于丧志离去。乌龟看到野干走远了,把头和脚再伸出来自在地游水、爬行。

年轻的修行者看到这一幕,忽然有所顿悟──乌龟的头和脚就像修行人的五根,而野干则像外在的五尘欲境;欲境时时在干扰我们,我们若没有把守好五根,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不守五根则外境处处都是会伤人的陷阱,就像野干一样,如此「慧命」就会被伤害。

我们学佛就要先学得「时时守好自心」;谨守本分,不要让心有分秒放逸的机会,这就是修行。

如果我们能把握时间、好好精进,则道业与日俱增;若是不会把握时间,那么慧命就会随着时间一起消逝。

大家要分分秒秒观照当下的一念心啊!

大福自有妙方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而失足,不因妙法不学而错败,不因邪思而乱志,不因心薄而轻行,不因肮举而再辗,不因贱行而惨毒。是以,大福有妙方。

一、乐修善法,分别善恶,亲近正法,怜愍众生,常识宿命因缘。

二、了知烦恼,不随烦恼,能忍诸苦,不生恐心,不欺诳人。

三、轻松自在,而不轻浮。谦益自信,而不自满。随缘处众,而不随便。

四、去弊扬善,不揭人短。宽怀待人,不整害人。不执己意,端正庄严。

五、乐瞻病人,乐施贫人,乐以化人。乐化怨仇,乐教妻儿。不乐恶口,不乐欲心。

六、亲近善友,随师教诲。不生骄慢,不生妒心。和视众人,见离坏令和合,见怖畏作救护。见淫赌即不染,见坏恶即舍离。

七、摄取众生,柔言不粗,温语与人,赞善赞德,为破邪见,艺精教人,开涅槃路。

八、财用正处,先利六亲,朋友众生。勤劳不惰,厚待下人,施恩施泽。

九、务于正业,不营邪业。诚营不欺,忠爱家国。珍惜感情,不弃糟粕。心无分别,敬上奉长。

十、养心明志,知恩知足。不惊荣辱,从容淡定。利众益人,纯善典雅。不执利禄,高风亮节。居于高位,造福群方。发无上心,博学多闻。实修实证,开阐无遮。

人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幸福,心要懂理,也要参透这些哲理,使有方向可依。明其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之,即是幸福前奏。

极多烦恼皆由不明白做人处世时,造下的后患。故我们应先学先知,人生不可能任何事情去尝试一番,失败了再重新来。有的人失败一次就失去了幸福,有的人失败多次后失去了幸福。我们学优在前,就是要减少一点失败,增添多点成功。所以需要择善而行,使幸福时刻伴随着我们。

掌厨事的老和尚

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丛林修行后,就一直负责掌厨的工作。

当他年老时,当家师父就问他:是否要换人做掌厨的工作?老和尚说:「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和大家结缘,我不愿意放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还是要继续做掌厨的工作,和大众结缘。」

有天,一位信徒送来一堆从海中捞起的海带。老和尚收下后,心想:「这么好的东西,把它晒干可以保存久一点,日后再慢慢吃。」

那天太阳很大,他把海带一条条拉平铺在大院子。正好有一位年轻比丘走过来,他看到老和尚顶着大太阳在晒海带,很不忍心地说:「老和尚啊!你为什么不叫年轻人来做呢?」

老和尚边做边回答:「别人不是我啊!」

年轻人再问:「那您为什么不等阳光稍弱时再做?」

老和尚回道:「时光所剩不多!我要把握时光,赶快去做。」

把握时光,自作自得

诸位,这两句话听起来好像很平常,但对修行人而言却深富禅机。

「别人不是我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做自己得,别人做别人得;做事当中的那分成就感,必须自己做了才体会得到!

年轻人问:「您为什么不等阳光稍弱时再做呢?」老和尚回答:「时光所剩不多!」对啊!时光不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几天是艳阳高照的呢?过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过一年,生命就少了一年。如果不好好把握时光做事,生命如何能活得充实?

这也就是我时常说的:「把握当下,做就对了。」做了之后的踏实感觉,才是真正心灵的收获。

人若不慎思,会被小人利用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一只叫善博,感情很好,每天都一起出去猎食。他们的后面常跟着一只奸诈的野干,以捡食猛虎吃剩的猎物维生。

野干虽然依附猛虎而生,却非常惧怕牠们的力量,经常思量:一只猛虎就力大无穷,两只猛虎在一起更是力不可挡,一定要想办法离间他们,否则一旦有什么闪失,说不定自己的性命都不保。

有一天野干灵机一动,就对善牙说:“我好心告诉你一件事,但是你不能伤害我。”善牙说:“我怎么会无故伤你?放心告诉我吧!”

野干附在善牙耳边说:“善博平时看起来和你要好,不过私底下,我听到很多动物都说,善博常向大家宣告:你不如他,他的形、色、毛、力等等都比你强。”善牙就听进心里。

不久,野干又跑去对善博说:“善牙对你很不敬,在我面前说你很多坏话,还说你有很多地方不如他。”善博也将这番话放在心里。

两只老虎再度碰面时,由于野干的离间而怒目相视,善牙心想:应该要先下手为强,比比看谁的力量大,于是先出手要打善博。善博并没有立即还手,而是选择退避。善牙不罢休,责骂善博:“你凭什么在兽群中,说我样样不如你?”

善博听了,虽然愤怒难耐,可是还保有一点冷静,想着:不对,我并没有骂善牙,为什么他竟会这样误会?眼见善牙又要追打,善博赶快退后,并且说:“你冷静一点,其实我也听说你亲口告诉野干,我处处不如你,还用种种恶毒的话骂我。”

善牙这时也停下手:“奇怪!我也是听野干说的,而且我并没有骂过你呀!”

善博又对善牙说:“在山林中,我们的力量比其他兽类强,绝对不能有冲突;否则不但两败俱伤,还会闹得山林不安。你我都是听他说的,可见其中必有蹊跷,我们应该要保持冷静。”

可见猛虎虽有冲动的血气,但是若能冷静思考,便可化解争斗,避免动荡不安的灾祸。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有权有力的人,若听信小人谗言而欠缺冷静思考,社会就不得宁静;家庭、团体也是一样,只要有这种喜欢离间、挑拨是非的人,都无法营造和睦的气氛。所以要时时保持内心平静,不论听闻什么,都要用智慧分析,做到“是非止于智者”。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这一念心,心念偏差,小事情也会变成大是非。好好照顾自心,遇到逆境能冷静思考,运用智慧突破,不仅能提升自我的道德,还能促进人际和谐,进而让社会平静祥和。

小沙弥的前世因缘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是苦痛难言。人生在世,首先要体悟的道理,就是「苦谛」:

在一个小城市的郊外有一座寺院,住持师父很有德行。有一天,一位笃信佛教、居住在距离几个乡镇之远的妇女,带着七岁的儿子前来礼佛,老师父见到男孩礼佛虔诚,且有殷切的求法之心,即为母子述说苦、集、灭、道四圣谛。

母亲不甚了解,但是男孩闻法之后颇有领会,不只了解人间苦,与造成苦的原因,尚且主动询问老师父,应如何灭苦?老师父见男孩颖悟绝伦,再对之讲说因缘果报之理,指引其灭苦之道。男孩恍然大悟,当下即要求母亲让他在此出家修行。母亲虽然舍不得,也知道孩子慧根敏利,如今自愿修行,未来必有成就,能度众生,遂含泪允诺而去。

沙弥日日跟着老师父精进修行,某日打坐时,突然映现过去四世的人生境界。第一世的母亲怀胎十月,与村中另一位妇女同一天生产,但是好不容易盼到的孩子,却在三天之后夭折,母亲被视为不祥而逐出家门,日日在村中流浪哭泣。另一位妇女很同情她,也刚好奶水不足,就收容她为自己的孩子哺乳,丧子的母亲却因此更陷悲苦,最终精神失常,终日痴痴地在村子里寻找自己的孩子。

沙弥第二世投生在另一个求子殷切的家庭,出生之后白皙可爱,很得人疼,却在三岁时生了怪病,全身不断冒出像是烧烫伤一样的水泡,父母倾尽家财带着孩子求医,仍旧药石罔效,不到四岁就往生了。父母伤心欲绝,且家道中落,父亲积郁成疾,只靠母亲乞讨维生。

第三世再投生到另一个家庭,这一生无病无痛,却在长到十岁时,孩子到水边嬉戏,突然遭到大水、土石冲击而亡。原本幸福的家庭顿时陷入悲苦,祖父母、父母从此日日泪眼相看。在第四世虽能平安长大,直到二十岁,在出外经商时,途中忽然停止呼吸,病死他乡。父母妻子顿失依靠,家境趋于贫困。

沙弥此生到七岁时舍俗出家,闻法修行,历经五世人生,也不过短短四十多年岁月,五位母亲尚在人世,其心却都沈于与孩子生离死别的悲凄,且若非疯癫失常,就是家境破落,处境堪怜。所以沙弥出定时,大大地叹了一口气道:「苦啊!」忏悔自己五世为人,都带给母亲无限的悲恼。即使沙弥年幼,此刻也深切地感知人生苦谛。

苦,就是人生的真理;即使家境富裕,无常现前之时,同样痛苦不堪。如果无法看开人生之苦,不断地累积烦恼,则会在生生世世随业沈浮,无法解脱。

能平安度日,就是人生之福;知足、心富,就不贫。唯有法入心、懂道理,才能在境界现前时也能看得开、放得下,「有法度」自己。

第五篇:人生何处不修行

高二(9)美文鉴赏——人生何处不修行

冲刺时节,别错过人生修行

2010年的贺岁大片《非诚勿扰2》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修行。李香山在临终告白时说:“怕死吗?怕,像走夜路,敲黑门,你不知道门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怕一脚踏空,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高考不是刑场,何足惧哉?可是当它临近时,你没有嘘一口气,那也许更证明了你在逃避自己内心的恐惧!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始情绪,没人能逃得过、躲得掉,尤其在一件对你、对我、对大多数人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高考”面前。人生修行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面对恐惧、面对“怕”。其实,怕什么不重要,怕的程度也许有轻重,但重要的是当你怕的事物临近时,你如何面对?

修行你的淡定

典型人物:华夏,高三帅男,成绩中偏上,对自己要求太高。

冲刺状态:一团乱麻。眼看着倒计时牌即将进入2位数,华夏的心忽地乱了,动作也随之而乱。看数学的时候想到物理还有好几个知识点没太搞明白,看物理的时候想着化学的复习时间花得太少。心神不宁的结果是,效率低下。但是他很难控制自己不胡思乱想,因为时间越来越少,而通过前一轮的复习,发现自己每门学科都有很多漏洞需要补救。“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这是每时每刻萦绕在华夏心头的疑问。

修行悟道:一时的慌乱是正常的,这是每个人的本能,在不同的环境下调整自己不同的状态和节奏,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记住,只是“一时”的慌乱,淡定才是常态。高二(9)美文鉴赏——人生何处不修行

修行你的智慧

典型人物:梅子,敏感、小心眼,成绩不好也不坏。

冲刺状态:羡慕嫉妒恨。大考将近,梅子最近显得更加心烦意乱、沉不住气,小脾气不断。原来,在最近几次的小考试中,原先和梅子成绩差不多的同桌XXX,提升颇快,而且在梅子面前毫不掩饰地狂喜,而梅子坚持不懈的刻苦和努力却一直未在成绩单上见到回报,于是“羡慕嫉妒恨”涌上心头。带着这种情绪,怎能安心复习? 修行悟道:竞争和比较似乎是这个时代无法避免的状态,尤其是在两个人状况相当的前提下。所以,羡慕嫉妒恨再普遍不过。如果不是大考当前,如果羡慕嫉妒恨不影响梅子的复习状态,那就随它去吧。可惜,偏偏是大考当前,偏偏梅子又是个小心眼、敏感的女生。首先,应该接受自己的“羡慕嫉妒恨”情绪。梅子之所以无法安心复习是源于这种情绪给她带来的不安,使她不由自主地想去摆脱它,但通常又不是瞬息就能摆脱的,于是,痛苦升级。当她容许自己羡慕嫉妒恨的时候,或许反而可以在这种情绪的激发下爆发超前的能量。当你接纳自己羡慕嫉妒恨的时候,你也会很容易找到宣泄它的途径,比如直接表达,并不会有辱你的尊严。想象一下,当拿到成绩单羡慕嫉妒恨油然而生的时候,开玩笑似的对你身边的竞争对手恨恨说一声:“哼,我嫉妒……”情绪化解的同时,你的心胸能容纳更多的事物,能更关注事物本身,比如考试中你失误的细节和原因。当然,如果你固执得怎么都不肯去接纳或者化解羡慕嫉妒恨的情绪,那一定是“高考”“成绩”这些东东在你心目中占了太重的分量,高二(9)美文鉴赏——人生何处不修行

高考并不是无法承受之重,并不是说高考不重要,成绩不重要,而是说“高考”和“成绩”不等于全部的你。这可能很难做到,但这是每一个高考生需要面对的人生问题——自我意识的提升。你对自己的评估是否全面、是否客观?

接纳自己、认识自己是一种智慧,也许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获得的,尝试着从慢慢承受高考之重开始获得这种智慧吧!

修行你的坚持

典型人物:晓军,潜能生代表,非智商问题,非叛逆性格,人缘不错,有点不为人知的“怪才”。

冲刺状态:“大无畏”——生有何欢,死有何惧?晓军的成绩一向不好,想要一夜之间“青蛙变王子”实在是不现实,前期的复习也似乎验证了这个真理,他的成绩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所以,当大家都开始积极冲刺的时候,晓军没有太多的激情,如果结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还不如趁早放弃。

修行悟道:放弃也许是一个办法,甚至是最简单的办法,但绝不是唯一的办法。前段时间的复习“劳而无功”有很多可能,一是方法不对,二是时候未到。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说:“成功就在明天早上,但很多人死在今天晚上。”所有的质变都是在量变的基础之上,所以,坚持虽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精诚所至后等候“金石为开”的同时,反思一下自己的复习计划是否有优化的空间,为后面更大的提升做铺垫。

对于非智商问题造成基础薄弱的晓军,克服根深蒂固的“我不行”高二(9)美文鉴赏——人生何处不修行

观念很重要,有时候,就是这种消极的自我观念阻碍了突破,甚至,是以“真实的我不行”来验证自己所持的“我不行”的观念是正确的,这是最为残酷的一种提升自我价值感的方式。所以,如何评价自己也是高考给出的一大考题。

人的坚持会铸就人生的戏剧性,而放弃意味着人生的空白。“生有何欢,死有何惧”所蕴含的悲壮情绪无法取代人生无限的可能性带给你的复杂感受。不过,既然已经有了这种悲壮情绪垫底,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死亦不惧,何妨放手一搏?

人生何处不修行

你怕,或者不怕,高考就在那里,不进不退;你需要,或者不需要,勇气就在你手里,不离不弃。

人生何处不修行?高考作为你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可以看做人生的一个浓缩片段,潜心修行淡定、智慧和坚持会给你面对高考和人生的勇气,会助你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加成熟、淡定、执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载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还债与修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还债与修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恩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

    感恩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 NLP导语:无论人生还是职场后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对我们来说只是点头之交,有些对我们来说是君子之交,有些对我们来说是莫逆之交„„但无论如何,职场......

    人生最重要的是坚持

    人生最重要的是坚持 江跃楠 曾有个名人说: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坚持下去,总有一天生活会给你回报和惊喜。漫漫人生,我们要经历的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泪水,有......

    人生最重要的三十年规划

    从25岁到55岁,人生三个十年的规划和目标。这3个10年,几乎决定了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和生活质量。 第一个十年是积累的十年。 最开始的起点重要也不重要,但要尽量选择一个可以看清......

    演讲稿--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终版]

    人生最重要的是心态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源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海外版。 有一个智者,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说你真倒......

    人生就是道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人生就是道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内心就是信仰,灵魂就是图腾。你把内心修成什么样,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别总说命运在上天手里,其实你一出生,上天就把一半的命运交给了你。你......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追求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追求 追求,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什么在引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是什么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是什么使我们每个人处于目前的状态?又是什么会让你改变......

    修养是人生最重要的(推荐阅读)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规范,例如: 遵守公共秩序、......

    如何规划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十年

    如何规划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是积累的十年: 最开始的起点重要也不重要,但要尽量选择一个可以看清前景的行业,当然如果是行业食物链中越往上越好。 另外,没有无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