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桃花源

时间:2019-05-13 05:2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灵的桃花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灵的桃花源》。

第一篇:心灵的桃花源

通向心灵的桃花源

—我的读书人生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人生这趟有来无往的列车上有书相伴是一件幸福的事。

记得小的时候,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农村里,读过书、能识字的便是村里的文化人,他们闲来没事,便读一些像什么《杨家将》、《瓦岗寨》之类的小说,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热烈的讨论,我也非常向往,便借来阅读。我那时上小学,学校里学到的文字勉强可以阅读,有许多字不认识,就查字典。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让我很着迷的读下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可以借阅到的书也越来越多。像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读过。《三侠五义》、《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之类的武侠小说也读了不少,有时在课堂上想着故事的情节,忍不住偷偷地拿出来看,被老师发现就没收了。这时候的读书是读故事,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从此便结了书缘。

到了中学,读书的面更广了,不仅读小说,也读散文、诗歌、杂文。我大量阅读了古今中外名作家的优秀作品。不仅仅读,我还潜心研究这些经典文章的布局谋篇,细心品读经典文章的语言美。不仅是读,我也经常写一些东西来练笔。那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这时候的读书是学习与欣赏,不是读情节,而是欣赏文字。

之后我阴差阳错到了一所工科院校,平时大量的时间用于课业,空闲时间也经常去学院的图书馆,看看自己喜欢的书,非常喜欢《大学生》这本杂志。这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如《毛泽东选集》。偶尔也附庸风雅,写点东西,我还记得大学时候我们自动化系组织诗歌朗诵会,我当时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骆驼魂》。这时候的读,不仅是在品读文字的美,更是在读作者的思想。

踏上社会后,工作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接踵而至。工作之余的读书时间少了,也基本不读大部头的小说,更多的是读一些专业书籍。闲暇时读一些《特别关注》之类的杂志,由于网络的普及,经常从网上读一些现实社会的评论,以及反映当今社会现象、矛盾和深层次原因的文章。也依然保持了对文学的兴趣,把很多精美的文章转到了个人的QQ空间里。这时的读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和对社会的关

注。

读书是在读阅历、读思想、读人生,是在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书读的多了便通向了心灵的桃花源。

在我心灵的桃花源里,我选择淡泊。人生太过复杂,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那么多的纷扰,有那么多的诱惑,有那么多的争斗,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困惑。面对纷繁的名与利我选择不争,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舞台就好好演一角,没舞台就静静做名观众。只有淡然面对成败,才能真正淡泊名利,才能真正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适,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在我心灵的桃花源里,我选择积极。有自己的追求,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每个人都有梦,我也有,但是我选择了脚印最少的那一条路,这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难,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我心灵的桃花源里,我放下压力,选择坚强。路再难也要走,挫折再多也要微笑面对。累了不要放弃,其实放弃的不是一些事物而是自己。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在我心灵的桃花源里,我选择善良,重视责任。因为善良,所以坦然,因为善良,所以快乐。因为责任感,所以才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我想自己终究是幸运的,因为生活中一直保持了读书的习惯,还因为天赋的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的品质。当罗素说,知识、爱、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动力时,我也感到了心底由衷的共鸣。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桃花源,就像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浇灌一小块人工绿地,而通向桃源的路只能伴随着书香。

第二篇:心灵桃花源: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心灵桃花源: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心灵桃花源: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人生哲理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作者阅读古代经典的人生感悟和生活哲理,并通过深刻的思考来诠释幸福的真正含义。在这个生存竞争激烈、物欲横流、价值观混乱的时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了无数人的梦想,而幸福是心灵深处的一处桃花源,只要心在,桃花源就在。

作者简介

李明军,男,1969年生于山东郯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名大学博士后。写作出版了《中国十八世纪文人小说研究》、《禁忌与放纵》、《不熄的离火》等著作,除主持社科研究项目外,还发表了一系列商业评论和文化随笔。浸润于中国古典文化,对古典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有深厚的研究。

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这是宋代词人贺铸的词《青玉案》中的句子。上中学的时候读了,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哀伤感,上大学时候又读了,听老师讲解,说是表达作者对佳人的渴望,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这是将这首词当作单相思的情歌了。还可以理解成作者借香草美人以自比,以美人的清冷孤寂,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慨。但我总感觉这些说法都不准确。实际上,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对美的消逝的忧伤。

在暮春时节的江南小镇,一条斜斜的街,一阶阶石级通向那座积淀着无数故事的虹桥。就在这暮春的傍晚,一个少女摇曳过寂寞的横塘。风起了,少女的衣裳和丝丝秀发轻轻摆动。在漫空飘飞的柳絮和江南梅雨季节的蒙蒙烟尘中,只能看见少女的身影,渐渐地模糊在这江南小镇的烟絮中。在小巷深处,在寂寞的花园中,在夜晚无人的小桥上,在幽闺深处,透过闺房的窗棂,看到的是暮春时节的飞絮和烟尘。梅雨季节到来了,春天就这样过去了,美丽的青春随之逝去了。青春绚丽时节的寂寞,凋零时节的凄凉,怎能不让心灵善感的词人心疼而忧伤?“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种静寂中的生命灵动,使禅悟中总蕴涵着一丝伤感。

花儿在春天的第一场雨中悄悄开了,又在昨夜的疏雨骤风中孤独地凋谢了。不变的是季节的循环,不息的是江水的奔流,岁岁年年的是日月,而短暂易老的是红颜。

我想起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感动千万人的绝唱。美丽得让人窒息的花月风景,“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求索,都是为了美丽与青春消蚀的忧伤。年年相似的是江与月,年年不同的是人。花落了,又开了,但明年的花朵还是今年的花朵吗?人死了,又生了,生命和精神真的可以在这轮回中延续吗?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之中,青春和美又是如此的柔弱易折,而如此短暂的青春又在寂寞的等待中无声无息地逝去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在梦中,无声飘落的花瓣被水流走了,月落了,春去了,而青春就像飘落的花瓣一样随江水而去了。

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去读古代的闺怨诗,才会真正理解“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忧伤,无论是少女青春的禁锢,还是少妇等待中的红颜衰谢,都蕴涵着太多的无奈,都让人感到心灵的疼痛。“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子夜四时歌》之春歌)百花盛开,阳光明媚,鸟鸣婉转,而青春少女感受到的却是心的哀伤。所有的功名富贵都无法弥补青春的流逝。“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所有的荣耀在烂漫青春面前都黯然失色,再精心的妆扮也掩盖不了岁月流逝的刻痕,出将入相的虚荣,竟然敌不过那陌头的一点杨柳色。“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古及今,有多少男子抱着“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的渴望,万里别亲,奔赴沙场,在漫漫征尘中将青春耗尽;

第三篇:安丰三中 赵新丽 心灵的桃花源

心灵的桃花源

安丰三中 郭剑青

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我心灵的桃花源。学校是梦开始的地方,童年的我们在这里起航,幻想着未来的模样。在学校,我们有老师,有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学校这个大家庭帮助我们进步与成长。直到我们步入复杂的社会的时候,学校,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桃花源。

我理想的学校应该每人有一名心理医生,真正能成为我们学生的知心朋友,成长的烦恼有很多,包括父母的离异,早恋,考试的发挥失常,甚至朋友之间的矛盾,一些细致入微的小事,却可能在我们的内心埋下深深的种子。中国18-34岁人群死亡案例中,自杀是其中的最大的死因,超过了车祸,疾病等。让学校成为桃花源,先让孩子的内心有个依靠吧。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这一句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做一件事之前你要保证要做一个好人,而学校正是要培育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让每一名学生当一次义工,做一名志愿者。让每一名学生心中长存一种博爱,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教育,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现在的社会,一切向“前”看,功利主义太浓,改变,要从娃娃抓起。取消考试排名,毕业成绩按照ABCD划分等级;取消“好学生,坏学生”这样的称谓,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看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着有一天,学生们不再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排开地位的先后;梦想着有一天,大学不在以自己宏伟的教学楼,花园式的校园而为荣,而是以拥有大师的多少而骄傲;梦想有一天,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而非拘泥于一门专业,让孩子有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梦想有一天,学生思考的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去引导孩子批判性的思考。

我仿佛看到孔子对着他的众多弟子“传道,授业,解惑”于明室之中,“学而时习之”的古训在今天依旧鞭策着祖国的孩子勤奋地前进。数百年后的今天,应该不要给教育太多的负担。

当我们忽逢桃花林,我希望穷其树林的结果将会是豁然开朗,让心灵的桃花源,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四篇:桃花源导游词

桃仙岭景区

现有面积1.5平方公里,景区里,巍峨的牌楼,灿烂的红挑,俨然是一副典型的田园风光画,真是一座人间仙境。传说这里是织女下凡洗澡和牛郎初恋的地方,后来牛郎织女银河遥隔,永无会期,织女才叫喜鹊传讯,劝牛郎回到了这初恋的地方。织女又暗中派桃花仙子把这里建成了一座人间仙境。传说齐天大圣孙语空也相中了这里,偷来蟠挑种下了蟠桃树;再说,桃花仙子是桃花神,特别爱桃花,所以这里的桃花特别多,特别美丽。据说陶渊明游武陵时,挑花仙子曾托梦给他,告诉他这里曾发生过武陵渔朗的故事,并托他写一篇《桃花源记》,因此,陶渊明便写出这千古不朽的奇文。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任朗州(今常德市)司马时,经常寓住于此,吟诗伴赋。今有刘禹锡草堂,室内到有其千古传诵的《陋室铭》。

刘禹锡草堂位于桃仙岭景区鸡鸣峪口。茅草屋顶,土墙玄柱。黑色双门,简窗陋室,面阔15米,进深5米,含一明间两次间两落翼。明间塑刘禹锡像,并附诗文碑刻数块。居前临池,泉镜新磨。居后临峰,松涛旧唱。左右悬崖相逼,垂有危径通高。

双星亭位于悠然园东峦.为杉皮圆顶双环亭,红柱青栏,龙凤天花.亭基石台阶高37厘米,亭径540厘米.居高临下,因借景界辽阔,为观览桃花山和桃源山胜状的最佳视点.近周桃、李、桐、茶翳接,梯田垒土相崁,季相如同锦绣。

斗鸡坊:座落在桃花湖东侧,为仿古鸡坊,由斗鸡场、观景台和地下室组成,一次可接待三百多人。“斗鸡东郊道,走马楸树间”,斗鸡为千百年来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今择地建坊,游客在游园赏花的同时,到斗鸡坊一饱眼福、一显身手、一试运气,未尝不算人生乐事。

射击场:背靠雪峰山,面临花影池,内设靶坊、靶场,既是军事训练基地,也是游人进行实弹射击的场所。

秦人居:“花下常迷楚客船,洞中时见秦人宅”。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笔下的秦人居宅,秦人居为秦人村村民居所。已开发的有几处。均为秦代建筑式样,可供游客观赏。村民热情好客,如游客走进秦居,主人会用擂茶迎客,而且游客还可能发现许多不同于外界的生活方式。

怡然桥

悠然园:因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得名。位于双星亭下,占地20余亩,为桃花源百花园中的一奇,悠然园因势就形,以形造园,园内有名菊数十种,梅花数万株,植各类桃树。园内一游,摘南山之桃,采东篱之菊,见高举阁之雄,望桃川宫之伟。悠然心会,其乐无穷。花影池:池周高岭峻坡,松杉涌翠,举头而望,但见坡上由桃树组成的“花”字;影入池中,笔画清晰,神妙说“花”字是桃花仙子池边梳妆时,用玉簪做笔,脂水为墨,信笔书就。池旁筑有花影亭,供游人赏景小憩。

桃花湖:水面60余亩。湖周桃红柳绿,湖水凝翠溢彩。红桃星光光、晓风残月二景尤为奇绝。桃源山风景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已开放的景点有10余个,其中,水府阁高踞江畔山顶,直观印象超过江西南昌的藤王阁,誉为江南第一阁。

桃源山风景区

桃源山风景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已开放的景点有10余个,其中,水府阁高踞江畔山顶,直观印象超过江西南昌的藤王阁,誉为江南第一阁。桃源山景奇佳。一条幽碧神秘的大河从山脚流过,一条得道成仙的小路在山中婉蜒,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在这儿诞生;过去,有一条白鲇鱼精,在山前潭中兴风作浪,淹没庄稼,吞吃生灵。少年英雄黄闻智降鲇鱼精,自己也被压在海底。从此这儿山更碧,水更幽,传说更神奇。从此天下游客纷至沓来,登高临远,临流赋诗,幽谷听泉,仙径漫步,使这儿成为了扬名天下的风景名胜区。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裁:“神仙所居的名出胜境有„十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桃源山为白马玄光之天,”

桃源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后门洞、问津亭、缆船洲、桃川宫、水府阁、空心筏、炼丹台、清风桥、仙径亭、沦鼎池、功德亭、中日友谊亭、天宁碑院。面积约2.5平方公里。桃源山是道教的圣地,文化的中心。从西晋到晚明,以桃源山为主的名胜古迹,代有声名。西晋末叶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观,中唐逐渐扩大,到北宋而称极盛。这里有潇湘一阁的水府阁,江南一宫的桃川宫,华夏一院的天宁碑院…当您朝圣“桃川香

火”之暇,足以尽情领略道宫聚紫、高阁流霞、渔舟唱晚、仙气缭绕的沅湘风情。

栖霞园位于黄闻山东侧,占地60人余亩;因势就形,以形造园;其园入口处置自然岩体,入口造设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圆拱门。园内古树参天,花卉色块分明;园景错落有致(石桌、石椅、游步道交错相通),蛙鸣鸟语,泉鼓风吟。

中日友谊亭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友人常来桃花源,曾于此为桃花源植树数亩,其中主植日本樱花,为纪念中日友谊,特建此亭。

空心杉:位于桃川上宫前,为桃源山的古迹之一南宋姜夔在《昔游桃源山》诗中描述为“古杉晋时物,中空野人住。外围四十尺,内可十客聚”。殁于明正德(1506-1522)年间,现存两株萌发于明代(万历1573)原杉蔸上,均主干硕大,树空中茂,蔚为奇观。其中一株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为大风吹折,秃躯耸峙,下部若剜,空缺朝西,人可入内。另一株枝叶婆娑,颇具风格。桃川宫:即桃川万寿宫,始名桃源观,为桃花源最早建筑。《常德府志》(嘉靖版)载:“桃川宫,晋人建”。桃川宫至唐代已初具规模,宋明两代,规模已有极为宏伟,宋代修五百仙人阁,新建景命万年殿,增创武当行宫。明人邢祚允《仙人邑里集》云:“因地高下为梵宇,凡千三百余楹”,民间传说的“四十八层庵,走马关山门”都是描写桃川宫当时的盛况。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万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于观中,一时香火之盛,独步天下,致使桃花源成为我国古代四大道教胜地之一。惜所有宫观,元末皆毁于兵火。后虽修复,规模大不如前,明末,沿江所修复寺庵,远胜又毁于兵燹。清代桃源山泠落不堪。1993年修复竣工的桃川宫上宫,规模于前,道观宏敞,古木垂荫,水咽笙簧,云连屏障,望之蔚然深秀。今重开道场,又燃香火,实为桃花源修复史上的一大盛举,对弘扬民族文化、光复道教圣地具有重要意义。

天宁碑院:以唐代载记的天宁书院更名,分三梯布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组成仿古院落式建筑群,碑院集民间石艺之大成,汇桃花源文化之精华,纳五湖山水于一堂,交四海骚客于一隅,对历代于桃花有贡献者,将收录于志,铭刻于碑,藏立碑院,流芳百世而不朽。

黄闻山庄:因座落黄闻山得名。传为黄闻童子牧羊处。庄前远山如黛,碧水东流;庄后溪壑流风,松竹滴翠。依纳清凉,无蚊虫叮咬;冬避严霜,有三春和暖的小气候环境。真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

登仙径:传为二黄得道成仙之路。仙径临河依山,松杉蔽日,环境清幽,是老年人健身长寿的好地方。昔建有仙径亭,它位于桃川宫天宁书院之东。唐吕岩有诗云:“紫气甫来第一关”.宋姜夔也有诗云:“却下八叠扳,一亭众妙具。”明徐守诚还写了一首《仙径亭》诗:“幽亭曲径接云衡,千古仙踪半绿芜。惟有桃花千万树,行人错认是玄都。”此亭相传为神仙游憩之所。功德亭:侯希贵先生为建水府阁、黄闻山庄和发展水上游览事业,捐资百万,善行颇著,功德甚大。为纪念侯先生,风表后世,特修此亭。

问津亭:传为武陵渔郎问津之处。位于桃花溪口黄闻山麓。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县余良栋曾于此建亭,以陶记“后遂无问津者”句命名,并立“问津处”石碑于亭内,碑极高大,石质坚硬,书法遒劲,游者多喜摩读。亭不知毁于何时,仅有“问津处”三字石碑,后重建,规模大于旧亭。亭携江枕流,倚翠望绿,据有山水之胜。游客登临,寻古探幽之情油然而生。水府阁:亦名黄闻阁,传为黄洞源黄道真二人闻道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改建,为三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曾祀杨泗将军,毁于1961年。近年重修,占地1740平方米,高36.3米,为重檐歇山式四层楼阁。水府阁高踞于黄闻山吻顶,悬崖如削,壁位千仞。杰阁宝顶耀金,琉离呈丹,鸱啄空,与高举阁南北相望,与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隔江对峙,下瞰桃川,前临白马,东望洞庭,西顾壶头;木排飘摇,渔唱晚,江天空阔,气势雄深。誉为潇湘第一阁。

桃花山景区

现有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30余景,历代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毁去了桃花源不少的风景名胜,唯有桃花山景区越过历史的沧桑,大部分完好地保存到今天,这里,山美,有千年古松、万杆翠竹;水美,有幽涧呜

泉、碧湖波光;路美,有小桥流水,古道斜阳;建筑美,观阁争奇、亭轩比幽;历史美,文星集贤、僧道留踪;亦有神话美,灵龟钻井,陈碧劈洞……。

桃花山景区主要景点有:桃花山牌坊、桃源佳致、五柳湖、桃花溪、穷林桥、菊圃、碑廊、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水源洞、白云轩、御碑亭、临仙馆、高举阁、摩顶松、渊明祠、既出亭、寻契亭、问路桥、桃花观、蹑风亭、玩月亭、秦人宅、集贤祠。面积约2平方公里。桃花山是福地洞天,山水的中心。自明迄今,以桃花山为主的名胜古迹越过历史的沧桑,风景迷恋过一代又一代骚客游人。这里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著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风聚气,泻灵溢韵。“水迥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您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的意境,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碑廊:碑廊位于桃花山景区菊圃与方竹亭之间。面阔26米,进深2.8米.廊亭皆四角四脊.藻井绘饰龙凤天花。靠墙横列自唐迄明著名古碑18块,规格悬殊,高低不一。李群玉、杜牧、胡曾等所题唐碑,困年深月久,字迹模糊。唐王昌龄,明袁宏道、江盈科等诗辞碑刻为复制品。全廊构件精美,色调和谐。瓦底苔藓映绿,屋面楠桂垂芳。

桃花山牌纺:始建于公元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貌规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概况.坊额题“桃花源”三个大字,两边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桃花林:

渊明祠:

穷林桥:因陶记“欲穷其林”句命名.桥跨挑花溪上,桃花山东西二涧至此合流.溪两岸为桃花林.桥头立有近人所书唐张旭《桃花溪》诗碑,石刻上衬以彩绘山水,雕镂精工,堪供观赏.明代刘麟有“洞口阴阴草树迷,神仙只在小桥西”的诗句.遇仙桥: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处,桃花源内八景之一.明天启年间(1621—1627),桃源主薄孙廷蕙于此建石拱桥;清初,湖广提督俞益谟于桥上建遇仙桥.桥端葛萝低垂,菖蒲丛生,松竹覆荫,溪流嘎玉.游人至此,恍然如入仙境.摩顶松:传为秦人手植,为桃花源八景之一

桃花观的左右有玩月亭和蹑风亭,为湖南省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观踞挑花山主峰天尊崖上.始建于唐初.昔人记云:“历石瞪数百级始至山巅,岿然尊秀”,“俯视诸峰, 攒列如星”,远望“山尖万点,如午风晴浪,裂痕无极”.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湖广巡抚郭显忠重建,名大士阁,1914年改名桃花观.正厅两侧,各有罗汉松一株,古色古香,堪称珍品.观内有历来名人所题对匾,石到诗文及近代名家书画、绣像,琳琅满目.蹑风亭:亭得名于陶诗“愿言蹑轻风”旬.1914年,桃源知县杨瑞膻建亭,内外壁间嵌有历代名人诗文石刻.亭左平台下有仙葡萄一架,传为吕洞宾手植.亭为四方形两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宝顶耀金,玻璃呈碧,鸱吻啄空,雕粱飞丹.厅内正壁立有桃花石《桃花观序》碑,介绍了该观几度兴废的经过.内外壁间嵌有历代名人诗文石刻.亭楼有游廊,内没桌凳,以供游人憩息.品若对奕,各从所好.凭栏远眺,桃花山西峰古木扶琉,如天然画屏;俯视修竹万竿,摇曳多姿.玩月亭:桃花观右例有玩月亭.亭以唐代诗人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挑照玩月》苗为名.此亭不知始建于何时,为具有民族风格的四方形两层建筑物.现为1964年仿旧复建.亭前银杏挺拔,紫薇毓秀,别侥风韵.紫薇俗名痒痒树,抚其干,枝叶动摇,为桃花源一绝.秦人村景区

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有长1000余米的竹廊,形式古雅,结构精巧,堪称天下一绝。沿景点线索,即可步武陵渔朗踪迹,游览人间仙境。

穿过秦人古洞,就进入了世外桃源。洞外是一个荒古神奇的世界。秦时明月,照耀着远古;晨钟暮鼓,传递着苍凉;良田美池,流淌着自由;黄发垂髫,共享怡乐。那古朴的秦居,芳香的擂茶;那深巷的犬吠,桑颠的鸡呜;那戏台的古典,牧童的村笛;那油榨的“吭啃”,水车的轻摇;那秦剑楚刀,石磨瓦罐;那拈藤老树,谷风幽泉,真乃天下奇景。

秦人村景区主要景点有:秦人古洞、豁然台、秦人居、竹廊、公仪堂、奉先祠、余阴堂、秦人作坊、自

乐桥、奇踪馆、延至馆、傩坛。面积约2.5平方公里。秦人村是世外桃源,民俗的中心。幽处武陵山深腹,四围重山阻隔,堪称先秦文化的野史余情在江南的一枝独秀。洞中多少岁月,尘世几度春秋?与世隔绝的秦人村,以古、土、野、奇的面貌和晨钟暮鼓,向天下游客一声声倾诉着久远的历史和岁月的苍凉。豁然台:因陶记“豁然开朗”句得名。游人至此,古坛浮空,竹廓通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竹 廊:誉为天下一绝,全长1168米。廊亭相联,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一行竟越千年之沧桑。秦人村竹廊,已经成为天下一绝。

公议堂:为古建筑回廊形斗式木结构。是秦人议事之处,凡是秦人的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都在此公议处理。

余荫堂:因“桑竹垂余荫”句得名。堂用原来竹掩桑绕,古林茂密,风景奇幽。可惜风景全毁,仅存余荫堂,不复有余荫意境.

秦人作坊为仿秦代建筑,内有碾房、碓、磨、犁、锹、斧、刀、剑、戈、箭、弓、斧、桔槔、油榨、网、弹弓、车轮、纺车、织机等。这些秦物,有的可视赏,有的可操作,摇一摇辘轳,撞一撞油榨,吃力而有趣。

奉先祠:为秦人家奉祖先祠堂。每逢盛会佳节,婚丧嫁娶,秦入都在此祭祀祖先。建筑古朴典雅。室内陈设,一切仿秦。祠旁田园桑竹,古意苍茫,恍入秦代。

奇踪馆:因陶诗“奇踪隐五百”句而得名。秦人村年老者,常于此馆品茶谈天,孩童常于此嬉笑玩耍,黄发垂鬃,相聚而乐。馆前有良田美池,小桥流水,古亭竹廊;馆后松竹垂荫,风景秀丽。自乐桥:因陶记“恰然自乐”句而得名。千百年来,秦人村与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和压迫,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憩,自食其力,黄发垂髻,常于此桥相会,无不怡然自乐。

延至馆:幽处归鹤池。因陶记“各复延至其家”句得名,不知始建于何时。半倚青山半出湖,树皮为顶竹为壁,建筑别致,古趣盎然。馆后高坛流霞,钟鼓声声;馆前池水荡碧,鱼草相乐,传说渔郎被秦人延请,于此盘桓数日。游客到此,恍若极乐世界;秦人作食,不妨一尝。

傩 坛:秦人村村民全姓秦,大概是避秦而来,不改姓氏。秦氐世传巫教,奉祀傩王。离此不远,还有傩王湾。坛址四面环山,高出云霄,不但秦村诸景尽在眼中,翅首以望,还有世外看室内的奇绝感受。傩坛前有钟楼、鼓楼各一座,晨钟暮鼓,响彻秦村。

良田美池:秦人村有良田数十亩,千丘池两处,可供游入观赏。

第五篇:桃花源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一位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得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呀,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现在我们登上的这座桥呢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自立于这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眼前这一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他是建于明,万丽年间。原来呢是渊明祠,因为陶渊明爱菊所以改名为菊圃。大家看,门口有一幅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千古游人忙殺,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唯桃花流水依然。这副对联呢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走进菊圃大门,正中是一块石刻。后面是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这一栋古朴优雅的建筑就是渊明祠了,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幅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这副对联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回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在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这里呢是方竹亭,方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左旁边的方竹是桃花源精品之一,亭子也是因此而得名的。1995年,江泽民主席游览到这儿,抚摸着方竹以后连声说:“ 还真是方的呢!”踏着这道古朴的石头小径,我们已经来到了秦人古洞。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的是秦人居。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非凡。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公议堂。公议堂是回廊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传为秦人所建,内有院坪、戏台和鱼池。公议堂是秦人议事之处,凡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此处理。

下载心灵的桃花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灵的桃花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桃花源导游词(精选合集)

    桃花源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

    桃花源导游词

    桃花源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因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她......

    心中若是桃花源

    心中若是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在人生的道路是跋涉。在真实的笑里哭着,在虚幻的梦里笑着。许多事看着看着就看淡了,......

    桃花源作文(精选合集)

    桃花源作文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

    桃花源作文合集[精选合集]

    桃花源作文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

    桃花源作文大全

    桃花源作文精选1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作文,希望能够帮......

    暗恋桃花源(范文)

    暗恋桃花源 一、作品介绍: 《暗恋桃花源》(The Peach Blossom Land) 《暗恋桃花源》(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

    走进桃花源

    3月的湖南,是多雨的季节,我们一家就在这蒙蒙细雨中走进了桃花源。汽车缓缓驶进景区,山色慢慢从身边拉近,景物一页页在眼前展开。 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心中一直萌动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