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作文:我的家史范文
我的家作文:我的家史
我的家作文:我的家史
因为老师布置的采访任务,我才得以了解到我们唐家的家史。我印象最深刻的算我的高祖了。
他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到20岁就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了,被迫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可是他这人
胆子小,从来不敢杀生,因为老实听话,最后也只能当个小排长。据爸爸所说,高祖上战场的时候,因为害怕
打死人,经常是朝天放枪的,他上战场也就是浪费子弹。
他虽然没杀过人,可是子弹是不长眼,他还经常受伤。有一次,听说还伤到睾丸,幸好在那之前已经
他已经有了孩子,后来被送到了南京治疗。
在亲戚朋友的印象中,高祖是个很和蔼的人。解放后,高祖经常被批斗,年纪大了还经常被拉出去当街示众。再后来,每次运动一来,他知道自己又该批斗了,每次都很自觉的,熟门熟路的,把牌子挂在胸前,手上敲着锣鼓,就自己上街了,正因为他胆子小,没杀过人,所以每次运动也只是被思想教育,并没有被枪决,后来也就在宁波老家
度过他的余生了。
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的爸爸,他和太婆干的都是体力活,他们要养五个孩子,为了讨生活,所以
他们搬到了大上海了。但是,因为他们是外地人,干同样的事情,工资却要比当地的上海人微薄一些。这样
才有人愿意请他们做事。为了养孩子,他们省吃俭用,还是很困难。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爷爷的哥哥送给别人领养了,(后来至今都没能联系上了)。可能是因为劳累过度,太公太婆先后得了肺结核,很早去世了。
爷爷是兄弟姐妹居中的,二爷爷年纪最大,他出去当工人挣钱,供爷爷和兄弟姐妹几个读书,爷爷最争气了,爷爷考上了华东师大,被分配到了四川,娶了一个四川的奶奶,这才有了爸爸。听说沿海城市好,爷爷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待在四川了不甘心,等爸爸大学毕业的时候,爷爷就托关系把爸爸送到温州工作。
爸爸在温州认识了我妈,之后就有了我,这就是我家的家史,希望我能继续传递生命的接力棒。
第二篇:我的家史及家风家规
我的家史及家风家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已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去年央视推出的寻根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片名便节选于此诗。纪录片讲述了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讲述他们在寻根之中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思考,而我在看此纪录片的时候也不禁好奇我的大家族中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从哪里来,而我又是谁?
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并不能像节目中一样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不过家族里近代的一些事儿我还是知道的。打小我就知道我爷爷住在****这么一个地方,同姓亲戚大多也住在那,关于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住在那我也不太清楚,我爷爷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现在就剩我爷爷一个了,我奶奶在我一岁的时候出车祸去世了,所以对她的记忆并不深刻。我爸爸还有一个弟弟,同辈的堂兄堂姐也有很多,关系也都挺好的,平时过年过节的也经常走动,都挺好的,也很热心。
关于家风家规这方面,也并没有什么纪录性的文字,如果要我总结的话,那应该就是“礼,孝,勤,俭”这四个字了!首先说“礼”字,礼貌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更是一个人的形象问题,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见熟人要打招呼,家里来客人要知道基本招待礼仪,等等。我的父母也不仅仅只是教育我,每次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爸爸都会主动让座,做事认真仔细,诚诚恳恳的!其次说“孝”字,在我们家,只要有长辈在时,爸妈就会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他们如果有什么要求也都是尽量满足,真正的孝顺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再说“勤”字,主要体现在勤劳、勤快和勤奋等方面,在小学的时候,妈妈就让我自己洗自己的小衣服,没事就擦擦桌子、扫扫地什么的。最后要说的是“俭”,在我家,很多地方都体现着节俭。穿旧的衣服用来擦地,房间的照明灯都是节能灯管,浇花用洗菜水和淘米水,做饭都是按人数做,很少有剩饭剩菜,有一次外婆在我们家吃饭,看到还剩了一点饭,虽然她吃饱了,但她还是把剩下的一点饭吃了,虽然这样不是很健康,不过这也足够说明了她们那一代节约的思想早已深深的刻在她的心里。我的总结也并不完整,像守时,诚信等等,父母也经常教育我要那样做,而我也的确的做到了。我家的家风家规就是这样的传承下来了。
其实开始我对这些也是比较的陌生,也没有仔细的去思考过这些东西,所以说能够有时间去思考这些东西也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规对家庭的和睦等有很大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的父母祖辈们都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把这些东西传了下来,所以我们也要努力地把它传递下去。
不见得非是名门望族才值得传说,历史的人性交错,平凡人的故事,那才真实,才有感动。
第三篇:家史家训
家史家训
关注家史家训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延承不断的国度,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上,一直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尤其在古今千年的大标尺下,在没有出现思想传承被中断、被毁灭的情况下,在千年厚重的文化积累中,中国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独有特色的家国伦理观念。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通过家长的思想情趣、行为举止与道德观念等等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与人格塑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面对我们如今十分复杂的国家经济关系、繁重的责任的国内企业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稳定工作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问题影响下,以国家为中心不忘本、牢记历史任务,团结一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进行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对于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任务。
家风也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与作风,是一个世族的风气。而家规呢,则是为了很好配合家风这个“德品”的熏陶,在有可能悖离这个主题的情况下,而作出的相应性的警告、惩罚与处理的机制。所以从这里来看,家风与家训二者一张一弛,一松一紧,既有利用道德规范,又有依规而行。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带着一种紧然的制度约束。从这里来看,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国家治理将道德引导与法制建设共同发展的影子。
在今天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遵循党的指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核心贯彻家风家训实现党的建设。
关键词:小康 家史 建党100周年
正文:
家史家风贯穿一个家族一代又一代,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时期家庭经济发展也不同,100年来生活学习方式,家族氛围,生活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着。在不同的时间也有很多困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开调查。以下问题是邻居和朋友提出的。一、你家族从以前发展到现在有什么时间变化。第二,家庭的重要成员受到影响。三、与家人相处的宝贵经验。
我们采访自己小区的一些人做了一些反馈,通过查询一些资料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结构以“亲缘伦理”为基础。一些名门望族非常注重庭训家教,他们致力于锤炼家庭成员的精神与品德,以求后代不辱祖先、光耀门楣,很多家风与教子故事广为流传,被民众津津乐道,这也成为培养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起点。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化为三口之家,甚至夫妻“小两口”,早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空洞的说教很难让人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提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伟人、多少名人,大家感觉离自己还是有点远,但是普通百姓对于本家族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一般都有高度认可。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展开,那就是:以善念为中心,心要静、体要勤。生活中要以善的念头为核心,延伸出一内一外两个家训家教基本要点:静心与勤体。先说善念,“念”字拆开就是“今天的心”,今天的个念头都是善良的,其行必善、行善三方面时刻警成自我对话的习惯,音,追求慎独的心就是当下的心。我们当下每正。善念需要从视善、语醒自己。“静心”是养倾听内心深处的声境界。这其中要学会正视几个“心”:贪心是破坏幸福的最毒之药;瞋心会摧毁所有过往建立的美好;痴心会带我们走入狭隘封闭自私;慢心让我们傲慢自大而失去务实的根基;怀疑之心会让我们众叛亲离。“勤体”不仅指勤劳,还包括勤奋读书、勤快做事、勤俭持家、勤于助人、勤恳谋划。现在的家风,应该是上一代人或者一个家族成员互动所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传统所谓的老祖宗给了几条要我们集体遵守的训示。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必须看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人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种家庭的传统决定了一个人走向社会立身处世的状态。
通过这次访谈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时代是不断在发展进步的,我们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变,这一切都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进步,终于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从贫穷到富强到飞跃,实现了伟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站在了世界强国的行列之中。
我们又采访了母亲工作单位的同事,他谈了谈他家族的变化,30年前,他的家乡还是一片荒芜,那里什么都没有,交通不发达,人烟也很少,就像是现在的一些偏远的山区一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他们的家乡得到了改善,他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一点一点的他们的村子变成了小镇,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也更加的轻松了,人们有了钱,生活又不错,可以自给自足村子里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改善,小镇出现了许多的大学生,也有许多人回到村子里继续支教,帮助村子继续走出贫困,走向更远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之下,社会越来越好,全国人民思想开放了,工作更加的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与时俱进,经受了各种考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爷爷这一代老人见证了中国命运的转折。他们见证了黑暗的文化大革命,也见证着使中国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改革开放,他们是时代转折点,他们影响了后代人的生活,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就像上一个采访的人一样,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爷爷在谈及她自己的家乡变化时,她明显的说到了自己家乡有了极大的改善,从原来一片荒芜,到现在青山绿水周围绿化特别的好,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现在过上了自己认为非常幸福的生活他也说了,他非常感谢党,正是因为国家不断地帮助这些偏远地区,不断的不断地用资金资助这些偏远山区的人,他们才能够走到今天,不仅仅是他,包括他周围的人都得得到了极大的幸福和满足。她也在教育着自己的子女,将来一定要报效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将来有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回来,将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好,他的儿子是一名老师,现在正在自己家乡所属的小镇支教,她说她告诉儿子,无论将来能够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家很重要,我们要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的美丽,我们听到这里很感动也有很多的想法和感慨,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幸福,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黑暗,有的是和平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想做自己做享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父母和孩子是最直系的亲属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当中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困难。
我们还采访了他们身边和身边的很多人,问了他们很多家庭问题,比如与家庭的宝贵关系,以及如何度过家庭的困难时期。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核心,其他家庭关系也源于此。从特点上看,夫妻双方关系“最陌生”却又“最亲密”:彼此发展之间存在没有一个血缘社会关系,大多是由陌生相遇而逐渐走到学生一起,并陪伴我们一生;世界那么大,能够走到一起真的很不容易,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更加的不容易。既然成为了夫妻,那么我们就要珍惜这段关系,在很多国家如果草率的离婚都要付出一定的责任,虽然中国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我觉得夫妻是最亲密的关系,更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因为人的一生很长,而陪伴你最长的人就是你的配偶。只有善待你的配偶,珍惜你们之间的夫妻关系,才能够让你生活真正的幸福快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配偶都不懂得珍惜,那么她也不会处理好其他的关系。夫妻财产关系“最圣洁”却又“最平淡”:两个人都是因为他们爱情升华而迈进神圣的婚姻殿堂,但同时企业又不得不走进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琐碎工作生活中。婚姻是由感情组成的,而不是由真理组成的。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往往为了家里的一些琐事,必须明辨是非高低,你短我长。这本质上反映了如何把握婚姻法的运作。这无伤大雅;另一重要方面,大事要避风头,遇到一个原则性问题时,要有创新意识地避免出现尖锐对抗,原则就是要讲,但不在自己一时。一般来说,小事要防止大事变成大事,大事要努力变成小事。在夫妻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要相敬如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要注意在伴侣上下班,回来之后我们要体谅他们的心情,不要是因为自己不开心,或者工作上的压力而把脾气带到家里来发泄出去,无论是发泄给伴侣,还是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家庭的问题就要在家里用,在家里的态度解决,而不要带入外界其他因素,家应该是一个温暖和谐,互帮互助是家人的避风港,是大家休息的地方,而不是自己不开心,有压力之后缓解自己压力,放纵自己的场所。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最核心,最核心的问题,而其他家庭关系的好坏,也大多来源于此,从特点上分析看,这种关系是最亲近的关系,所以在平淡的夫妻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也要体谅着对方的不容易,和他对这个家庭的付出,不要时不时的去发泄自己的脾气。只有处理好了,夫妻关系才能够使其他关系更加的融洽。
爱是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教是方向的指引。有爱无教,犹如航行于大海中的船只,开足马力奔驰于茫茫大海中不知航向何处,随时有安全的顾虑。有教无爱,空有明确目标、方向,却无前进动力,亦无收效之期。所以,在“爱他”这部曲中就有正误之分,其分别在爱中有无教的成分。然而,教也有正教与误教。何谓“正教”“误教”?除了一些社会公认的是非正误外,家长能不能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也是教育的正误分水岭。不知他便盲目地教他,其正确性与有效性势必不如知他然后教他。因此,在“教他”之前先要“知他”这点极为重要,然而用心陪伴与观察便已知过半。
如果家长想教但不会教,甚至教错,亦属枉然。现在许多家长既爱子不得法,又教子不以道,如何能冀其有好子孙?纵然某代家长未必贤良,但若他有优秀家风传承,定可发挥正向功能,纠正错誤,免于沉沦。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呢?首先,尽职调查以能力为前提。为人父母不仅是一种天然的责任,更是一种多重责任。其一,作为一个监护人,要担当起社会抚养、监管的责任,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管理工作经验,还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起说教解惑的责任,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作为朋友,要承担起孩子同伴、伴侣的责任,需要“在孩子的个性上作为一种提升,在自己作为孩子的行为上”。第一种的结果是,过度的保护,带来一个孩子的无能。我们周围的例子有聪明的母亲,笨拙的女儿,精明的父亲和愚蠢的儿子。第二个结果是过度溺爱,导致孩子麻木不仁。正所谓,惯子即杀子。从古至今,从中了解到外,这样的事例可以不计其数。我认为这是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父母对子女,爱则爱矣,教则教矣,但没有坚持“让他做”。结果爱等于白爱,教等于白教。比如教他要孝敬父母,却不曾要求他做一次端茶倒水的行为;告诉他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处理,却天天帮他整理书包。现如今八成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爱孩子,不知如何教孩子,以致忧虑、彷徨、痛苦、失望,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小事。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请趁早在他小时让他“做做看”,而且要很有耐心的反复检讨改正。当然每一要求都要考虑是否为其能力所及,不要相信他将来自然就会。现在为孩子包办一切,有可能要服侍他一辈子,届时请不要抱怨,是你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严格说来,是你让他成为这样。因此,对于孩子犯了大错误的时候,当时不应该进行调查,以后要处理好感冒问题,帮助分了。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生命。因此,小错不放过,其重要研究意义是帮助自己孩子进行矫正工作行为、塑造性格、成就人生。否则,将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的心理培养更重要一些嗯,作为家长,要时刻的与孩子沟通,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在家庭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要时刻与孩子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根据外表看到的现象,一味地去对孩子做出命令去,要求他们做到什么?这样只会更加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孩子处于恐慌焦虑的状态,而父母更不要去动手,去打人去骂人这样做只会反其道行之去,吓到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甚至让孩子做一些傻事嗯,第二,我们也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因为在学校老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要时刻地狱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小小滴滴的事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到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小错,不要放过,就是一个大错,不追究小硕不放过所谓没有大错,就是已经跌了大跤,闯了大祸,但是我们要理性的心平气和的去跟孩子沟通,这样做孩子才会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亲和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至关重要,在我们采访的这些人当中,我们也问了许多,他们在家庭当中如何处理父亲和作为孩子的关系?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般会对自己的孩子比较宽容,会对他们有耐心,帮助他们不断地培养他们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性格而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顺老人,听从老人的话观察老观察父母内心的想法,如果他们感到孤独,我们应该尽量多花些时间去陪伴他们,尽自己的一些孝心。而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种感受,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要理解父母,也要明白自,自己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有把我们可以带大的实战工作经验。这并不是不合理,只是时代变了,毕竟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更适合今天的孩子,家长不一定要把握。俗话说,“下一代亲”,老年孩子轻易不讲溺爱、溺爱的原则。在教育发展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要有着自己的一些原则,不要一味的宠着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没有原因去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去带,那么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因为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具体情况自己并不清楚,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更要去关心孩子额,不定期的就要回来看一下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去处理解决,不要留下任何的隐患。
通过我们这次社会调查我的感受也非常具有深刻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自己国家,感谢党恩,感谢这片生我养我的皇天后土。家族史将是影响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附录:
通过对周边群众或亲属的调查了解家族史,通过家庭不同时期的关键转折事件和影响家庭的家庭成员,写出度过家庭困难时期的宝贵经验和家庭和谐生活的宝贵经验。
第四篇:学生我的家史我的家征文
【篇一】
“韩其俭,老爷爷应该是希望爷爷做人要懂得节俭吧。”我笑嘻嘻的解释爷爷的名字,中间的“其”字是家里的辈分,爷爷排行老三,大爷爷和二爷爷都已经因病去世了,所以爷爷现在是家里的长者,每逢过寿,都会有许多亲戚千里迢迢赶来祝贺。爷爷与奶奶相依为命,前几年奶奶去了,对爷爷的打击不小,不过爷爷总是笑着对我说:“孩子,你奶奶早去享福喽!”。爷爷在我眼里还是那么乐观坚强。
爷爷不能算是文化人,读过几年书,小学毕了业就不念书了,爷爷说老爷爷那时讲究男孩子种地持家,那时的思想没把读书看得那么重要,能够养家糊口才是第一要务。抗日战争爆发,村里的青壮年都投身到民族抗战当中,爷爷也满怀一腔热血想要参军,却因为年龄太小被拒之门外。
爷爷勤勤恳恳的种地种到十八岁,终于如愿参了军,但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了,满怀抱负却无地施展,爷爷又气又恼。解放战争随之而来,本以为可以为党效力,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结果却阴差阳错的进入了通讯连,做了一名小小的通讯员。一直在后方工作着,说起来时爷爷总是满脸的遗憾,每当这时我都会开心一笑:“后方安全啊,爷爷安全了,才有了我们啊。”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爷爷暂时回到家乡看望家人,竟媒人介绍,爷爷便娶了奶奶,说起来也真是可笑,那时的结婚只经媒人了解到对方的姓名和家庭情况,连面都不见就结了婚,爷爷和奶奶在一起不久,爷爷就接到了任派,调往现在的张店区兽医站任副职,爷爷很少回家,奶奶则在家恪守妇道,养儿育女,生活过的俭朴,也很幸福。
那时工资在现在看来真的很少,一个月才几十块钱,但那时物价也低,花一块钱可以在集市上买上很多东西,每次爷爷回家总会为家里买上不少东西,渐渐地爷爷年纪大了,因为小的时候没太照顾孩子,爷爷觉得亏欠,于是早早的退了下来将机会给了大爷。自己回家与奶奶相伴。
退休后的爷爷日子过得清闲又舒坦,闲的没事就读点老年杂志,去附近公园锻炼身体,参加旅游和老党员的活动,不愁吃穿,生活过得也算富裕,我是爷爷最小的孙女,三个孙女中爷爷最疼我,爷爷说要养好身体,要看我上大学,看我毕业,等到我挣钱孝顺他。我也许诺回让爷爷看到长大后最好的我。
【篇二】
“李”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是一个大姓,以“李”为姓在历史长河中光芒熠熠的人物难以胜数。曾听专家解析百家姓,同一姓氏的人其实皆源自同一系,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化出诸多旁系,血缘出五代便不再论为亲戚,所以出现现在的情况。而我的家族便是“李”姓的旁系之一。
我的大老爷爷出生在民国期间,年幼时北伐战争爆发,国内局势混乱,生活难得安宁。直到七七事变的爆发,日寇打响侵华第一枪,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下各党团结一致,并在国内号召参军保国。在1941年参军,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场民族性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日寇的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的垮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官至连长,最终却也难逃战火的无情,未能亲眼见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被密集的炮火夺去年轻的生命,追为烈士。
我的二老爷爷42年参军,同样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过在47年因伤复员回家,没有经历最为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经历了新中国最苦的建设时期,一个人在缺衣少粮的年代要负担起4个子女的生活,还遭受了土改的迫害,大跃进、文革等历史事件。精神与肉体的双面煎熬未能击垮他,但却折磨了他。我没能生存在那个年代,也无法真实的去体验那种感觉,但是通过纪录片的追溯、长辈的讲述,也难以去想象,不敢去想象那种艰难。不过二老爷爷依旧挺了过来,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等时代的变迁,07年离世。
爷爷的出生正是二老爷爷去参军、国内逃亡,灾荒最严重的时间。真实的经历了啃树皮、吃腰带的生活。在小学毕业后就迫不得已的只身出去打工。17、8岁就要下矿井,很难想象要一个人扛着50斤的面在渐暗的天色下走5公里崎岖的山路;
很难想象要在寒风徐徐,冰霜遍地的冬日还要用赤裸的双手零距离接触零度;
很难想象……这一切都让我惊讶,更心酸。爷爷就是靠这样撑起了4个子女的天空,撑起了一个家,却也累了自己。这或许是时代的无奈,不过有幸爷爷还健在,我还能陪他。
老爸的毅力和聪明一直是我所敬佩的。当年他为了考注册安全工程师证,用三个月的时间自学三本4厘米厚的书,最终考试结束,他成了几万人中选出的一百人之一。参加一次全省的电工技能综合考试,用他丰富的经验、沉着的心态,考得了第三名。不过他却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经历了严重的工伤,在医院里躺三个月不能动。可他凭借过人的毅力没有喊一声疼,并最终获得了奇迹的康复。或许此时的描述只是几句话,但我无法想象他在那时的坚韧。现在老爸成功的变成了一名网店店主,干得也小有成色。
这就是我的家族历史,时间流逝带不走的血缘之亲。
【篇三】
“牛”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是一个大姓,以“牛”为姓在历史长河中光芒熠熠的人物难以胜数。曾听专家解析百家姓,同一姓氏的人其实皆源自同一系,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化出诸多旁系,血缘出五代便不再论为亲戚,所以出现现在的情况。而我的家族便是“牛”姓的旁系之一。
爷爷年少时去参军、国内逃亡,灾荒最严重的时间。真实的经历了啃树皮、吃腰带的生活。在小学毕业后就迫不得已的只身出去打工。17、8岁就要下矿井,很难想象要一个人扛着50斤的面在渐暗的天色下走5公里崎岖的山路;
很难想象要在寒风徐徐、冰霜遍地的冬日还要用赤裸的双手零距离接触零度;
很难想象……这一切都让我惊讶,更心酸。爷爷就是靠这样撑起了3个子女的天空,撑起了一个家,却也累了自己。这或许是时代的无奈,不过有幸爷爷还健在,我还能陪他。
老爸的毅力和聪明一直是我所敬佩的。他从一个穷山沟走出来,年少时,他辍学在家养过兔子,但是这次辍学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初中、高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因而也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他也曾带着他的梦想南飘过广东,北上过北京,自己打拼,终于落脚于淄博,终于有了个安定的归宿,我以我爸爸为骄傲。虽然现在的他饱经风霜,少了当年的年少轻狂,他用稳稳地实际行动撑起了我的家。
这就是我的家族历史,时间流逝带不走的血缘之亲。
【篇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的曾祖父因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携一家老小搬到了仇家村务农,那时我的祖父很小,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所以曾祖父在耕地之余还要时常照顾我祖父,我的曾祖父很能吃苦,是一个朴实的人。凭借用汗水播种的粮食与蔬菜,很快就在仇家村扎下了根。
不久,曾祖父与我曾祖母便依次生下我二祖父与我的两个老姑。转眼间,二三十年过去了。我祖父,二祖父与我两个老姑都找到了各自的家庭,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
我祖父曾在生产队里面工作,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去挣工分,与一起劳动的人们吃大锅饭,年底还要靠这些工分去换钱、换粮食去养活一家呢,这可不能马虎,于是日日辛苦的工作,这也算是苦中作乐吧。后来,祖父凭借自己的勤劳、憨厚,家庭逐渐成为红红火火一户人家。
我的祖母,从十八九岁就开始教书,一生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勤勤恳恳,不曾懈怠。祖母退休后,与我祖父一起在家养殖花草,陶冶情操。他们的儿子,也就是我父亲,也在努力着,从小跟着祖父在农村务农,在种植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经过不懈努力考入了淄博师范专科学校,为家族争了光,现在任教于周村职业中专,勤勤恳恳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他们的女儿——我的姑姑,也顺利学医,成为了一名医生。
1995年左右,我父亲遇到了我母亲,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勤劳、朴实。虽然学历不高,但她一味的付出,对别的却一无所求。与父亲一起为这个家庭默默付出。而我的出生使我的祖母不得不来城里照看我,使我的祖父独自的留在老家,还好祖父有花草为伴。在我上完小学的时候,祖母应该休息会儿,但是由于几年后我表弟的出生,又开始忙起来,再次去容忍儿时的调皮,陪伴那稚嫩的心。
由于某些原因,在1996年全家一起搬到了西坞村,那里可谓是一个好地方,家乡的空气永远都是那么清新,那么亲切。在家乡附近是一条规模较大的河——孝妇河,在我的记忆里,那河水永远是清澈的,但是当我逐渐长大之后,便发现从小长大的河水逐渐变黑,变臭。环境越发恶劣,但是最近得到了整治,又恢复了原来景象。
我的家族文革中没有特殊经历,在文革时期做了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令我的家族非常充实、饱满,人丁兴旺。最终我的家族直线发展,生活水平上升。
这便是我的家族,一个勤恳而又热爱付出的家族!
【篇五】
她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两个月里,家里六个孩子,她是老四。
她的老家在莱芜那边,因为家乡那边受战争的迫害和饥荒,六个孩子实在养不活。于是她在四、五岁时跟着她的大姐来到周村,投奔他的父亲。
学上到高二,因为一只耳朵的耳聋而被迫终止。这学历在当时也是较高的。当时的她是很辉煌的,她是第一届山东省少先队大队长,代表周村区去省里开会,接受省长的表彰。在学校,带领学生放学后去街道办扫盲。一米五多的她是校篮球队的主力,现在投起篮来,依旧是精准得很。当年,在周村这个小地方也是小有名气。
后来,到了建委去工作,工作近20年,干过好多职务,当过幼儿园园长,到档案馆做过档案员,坐过办公室。
1970年,与爷爷结婚,次年便有了爸爸,两年后有了姑姑。
她和家人一起经历,一起改变。从最初的与工资几十块钱到现在的几千块,从平房到筒子楼再到现在的小高层,从意气风发到满脸皱纹。见证了抗日胜利,感悟着毛主席语录,经历过地震、饥荒。人事变迁,经历风雨,岁月如同一把利刃,在这个坚强的女人脸上刻下一道又一道岁月的轨迹。
去年寒假,有机会跟着家里到千佛寺。奶奶指着主殿和我说,这就是她小时候住的地方。一楼是她父亲办公的地方,二楼是他和她姐姐住的地方。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区长,她是标准的“官二代”,但当时的“官二代”和现在是截然不同的,好的都要给百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还要带头下地干活之类的。
她曾有着辉煌,有着自己的事业,看着老照片上的她,灰色西装端坐在办公桌后。
她不爱说话,只是默默地用她的行动为我们付出,为这个家奉献。
今年6月,她的70大寿,饭桌上她说了这么一段话:今年我也70了,以后的日子就糊涂着过吧,我再坚持着为孩子们做3年饭,就完成任务了。
我的十六年,周一到周五都是在奶奶家吃饭,没有总结过那是什么味道,只是饭端上来就吃,一吃就是十六年,对这个味道木讷了十六年。
人老了,老了就爱唠叨些,这对叛逆的我,却久久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那天我忍不了找爸爸去“告状”,爸爸说了一番话让我顿悟:老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没了多少日子,他们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都留给她的孩子,都让她的孩子知道。所以,他们才会说的更多,让孩子知道,有了好吃的就一定要让你吃到,尽力去为孩子做到最好。
对啊!当人开始数着日子活时,就要让亲人、孩子得到最好的。
她用余热温暖着她的孩子们,温暖着我的十六年和未来!这便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一生最不平凡的事了吧!
低调这一辈子
——我的爷爷
他出生在烟台招远的一个靠海的农村。他的父亲参加过当时的人民公社,为抗美援朝做过贡献。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勤劳、朴实的妇女。家里七个孩子,他排名老四。
在他的身上有着极强的时代特征。前些日子,家里人知道我要写“家谱”,爷爷就把三十多年前的日记翻出来。我大致的看了看,有两个感受,一是爷爷当时的字确实写的好看,二是里面全是毛主席语录啊!
他总是很节俭,很节俭。可能和经历有关吧,他和他的姐姐在外求学时,正赶上饥荒,粮食总是不够的,严重时真的吃过树皮,所以对粮食格外珍惜。家里的每顿饭,他都是“终结者”,各种剩菜剩饭,倒掉他总会觉得可惜。出去吃饭,他总觉得不如家里的好,总是舍不得让自己吃点好的。
但他对他的孩子却是截然相反的。我说午饭想吃个什么,无论多远他都会骑着车去给我买,只是回来会唠叨几句,说外面东西不干净。
七十多的人还是特别有经济头脑,几乎每天都会去离家近的银行,看看自己的存款什么时候到期,到银行选几个理财产品,一头白发的他,早已让银行的工作人员熟悉。
他教育爸爸做人做事一定要低调,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一直就是低调的活着。不招惹是非,不哗众取宠,他的孩子就是要低调的工作、生活。这也算是家训吧。
他,就这么低调这一辈子,简朴这一辈子。
【篇六】
指间漫漫轨迹,如此繁复,静书笔端流年,相思腕底,时间将回忆带走。家史是已尘封凝固了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
旧家史则如一部书页发黄的破碎的典籍,字迹斑斑驳驳,拼拼凑凑,难以叫人看清晰。
我的出生地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后沟村,她位于济青高速公共路的北边,分为家前、家后、东头和家西。家前、家后和家西都分别有一个大水坑,这差不离是他名字的来源吧,东头和家西分别都有一个打谷的场院。爷爷说,我们老李家早时候是从上海郊区搬来的,住在周庄西边的张家楼,据说是土楼。从小出来玩就能听见他操着一腔的上海话。
曾祖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平凡却非常有能力,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现在想起来时让人好生骄傲呢,听奶奶说,曾祖父是木匠出身,远远近近的村里要是有什么木匠活,肯定是曾祖父去指导,但是曾祖父脾气不算太好,经常是大声训斥偷懒的工人,因为曾祖父木匠活干得很好,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学这们手艺,这样曾祖父就有了5、6个徒弟,曾祖父挑的都是些家里不太好过的徒弟,希望这们手艺能稍微改善下他们家里的生活曾祖父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上对他的徒弟们很严厉,但是私下里也会担心徒弟们的手伤。虽然没能亲眼见到曾祖父,但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来,真的好伟大,就像巍峨的高山,我该怎样想他学习才能继承他的所有优点。
听奶奶说,曾祖母是唱戏的,远远近近的村里要是有什么喜事,都会找她去唱上两嗓子,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后来嫁给了我曾祖父,从此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开始种庄稼,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度过自己平稳的一声。
爷爷今年70岁了,他像当年一样人闲不下来,虽然很早就退休了,但现在仍喜欢干农活,皮肤变得很粗糙。爷爷古铜色的脸上,刻划着许多皱纹。一双和善的眼睛虽深陷了进去,但是显得神采奕奕。爷爷说他生活在一个很黑暗的时代,没有现在的和平安定与幸福,爷爷说他从5、6岁开始就当童子兵,为了保卫村里,他要天不亮就开始喝同村的小孩一起巡逻放哨,虽然当时年龄小,但是神采飞扬,一点也不逊色于大人。后来爷爷要养活家里的一大家子人,他开始远离家乡,去外面打工赚钱养家,爷爷是在一个厂子里当搬运工,一干就是20年,为了迫于生计不得不这么做,55岁的时候退休来到家,开始务农。
奶奶比爷爷小3岁,奶奶也有一段心酸的历史,奶奶小的时候非常渴望读书,可是当时的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家里人都不同意奶奶去学校,奶奶说她从小开始放羊,放羊的时候,只要羊放出来了,就到学校,趴在窗户边上,听老师讲课,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奶奶学了不少东西,后来遇到了我爷爷,很早就结了婚,在家做饭洗衣种地生儿育女,所以奶奶的手现在不能很好地张开合上,估计是那个时候过度劳累造成的。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5个子女,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家族。
历史随时间尘埃般落地,但是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我们祖祖辈辈或心酸或幸福的回忆,家史则如一部书页发黄的破碎的典籍,字迹斑斑驳驳,拼拼凑凑,满满的都是回忆。
【篇七】
我的家族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周村人,他们从贫穷中走来,朝着未来携手共进。如果问,你在家族中是什么?我认为,我就是家族中最为强大的领导人物,我将带着家族所有人走向强盛。
我有非常厉害的榜样在家族中督促我前进。
从小到大,我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我的姥爷——刘树仁。在他不到一岁时,便学会了走路。当他去姥姥家时,被一只马吓到,一条腿错了位,此后多次去医院,庸医让姥爷的那条腿永远的比别人少了一截。虽然姥爷从小便是瘸子,但他依然很厉害,高考结束后,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却因腿上的残疾无法走上更高的阶梯。听姥姥说,姥爷什么都会,即使不会,看看别人怎么做,便可立马会做。妈妈说姥爷有一手好字,而且画画非常厉害,是真正的才子。后来,姥爷建立了立新化工厂,从三个人开始起步,到后来规模宏大,在当时有着淄博市都少有的轿车。回看姥爷照片,平易近人,可惜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至今,谈起姥爷,大家总是以一种尊敬的态度提到他的光辉事迹,纵然姥爷没有留给我什么,我知道,他留给我了一份信念,将家族再次带入强盛。
在我小学时,我和姐姐就像脱缰的野马,没有人管,只有阿姨伺候。我的妈妈是个大忙人,简而称是个女强人。小时候写作文时,妈妈的员工便让我写她,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妈妈很厉害。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我知道了妈妈的奋斗史。在最初,她和姥姥两个人拉着窗帘到处卖,经常半夜回家。后来,她的努力赢来了回报,她买下了布匹城最大的商品房,终于成为淄博最大的一家窗帘布艺。她的经历,说起来轻松,估计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拼了多少,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妈妈把冉冉布艺经营的远近闻名,这是我所羡慕与骄傲的。大孝是超越,我的目标不仅仅在此,而是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的创始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在妈妈的支持下,我相信,并且肯定,我可以做到。
人们总是回顾历史,说以前的辉煌,但当下才是现实,我觉得团委让我们研究家史,目的是继承、传承、超越家族!我爱我的家族,并立下誓言带领我的家族。
【篇八】
爷爷出生的日子是1937年7月4日。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从事田地耕作。爷爷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现在虽然已有77岁高龄了,但耳不聋眼不花,从没听说过爷爷有什么病。爷爷这健康的身体可能因为他爱喝水的习惯,特别是早晚的时候爱喝水,这个好习惯也影响了我。
爷爷的父亲在爷爷出生24天的时候,大中午在田间劳作时突然晕倒去世了。爷爷时常说起他小时候的悲惨日子,爷爷跟他的母亲,沿街要饭到了十多岁,穿的衣服很破烂。爷爷出生的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所以爷爷的童年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爷爷有4个姐姐1个哥哥,他们有的被送给别人养活。爷爷说在过去想吃上馒头都是很难的事情。
爷爷奶奶现在和我们一起住在张店。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爷爷奶奶现在时常带上公交卡免费坐市内车,看城市风景,逛市内各大商店,有时去参加老年人的免费保健活动。爷爷奶奶现在穿着很整洁。他老说现在有这么多衣服穿也穿不烂,扔了很可惜,吃饭也很讲究营养。爷爷总说现在的日子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连过去的皇帝也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
我的爸爸
我很佩服我的爸爸。
我小时候很少见到爸爸,妈妈告诉我,爸爸去念大学考研究生了。爸爸工作了十多年一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感到知识的贫乏就重新念书去考研究生,有次妈妈带我去爸爸读书的学校,爸爸领我去了他们的餐厅、自习室,我和妈妈还在他们的宿舍里住了一晚上,我还在爸爸的自习室里认真的做了自己的作业。
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要到农田里种庄稼。爸爸从小很听话,但有一次他不好好学习,爷爷罚他挑粪到田里,几趟下来肩膀都肿了。爸爸说过去没有人告诉他如何学习,不会的题也没有人讲解,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他只有自己钻研。
爸爸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让我生活得好一点,早晨3点起床挨家挨户地去送奶,风雨天亦是如此。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爸爸的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我们家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爸爸对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得到领导的表扬。
爸爸朴素的衣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勤勉的工作态度、节约的生活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五篇:四、家史
(一)家史的定义、作用、特点
1.家史的定义
家史是用以记载家族或家庭发展、变迁、经历和现状的史志性文体。家史所表现的历史阶段可长可短,有的家史涉及时间达百年以上、数代人员;有的家史涉及几十年时间和三四代人员;也有的家史以一个长短不定的特定时期为背景,如本节所附《我的一家在文革》。
家史和
传记的区别在于,传记以个人为表现对象,家史以某一家族或家庭的主要成员为表现对象。
2.家史的作用
(1)记载家族或家庭发展实况
国家有国家的历史,民族有民族的历史,家庭也有家庭的历史。在这些历史中,家族或家庭的历史可以说是最贴身的历史,也是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关心的历史。目前,多数家庭可能没有自己的历史文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
(2)教育后代
先辈的生活道路通常要比后辈的生活道路艰难,创立、建设一个家庭的艰辛过程对于后辈来说,能起到鼓舞其精神、勉励其奋进的作用。
3.家史的特点
(1)以家族或家庭成员的经历为题材
这是家史与传记的不同之处。在现实中见到的一些家史只讲个人的经历,这不能算是正规的家史,应该算自传。家族或家庭是一个小集体,单个人不能构成一个家庭,更不能构成一个家族。
(2)表现一个家族或家庭的鲜明个性
家族或家庭的个性特色是由其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存状态所决定的。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历,在写作中不能模仿别人的家史,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3)常以故事的形态出现有较强的感染力
家史常以老人讲给后辈听的形式口头存在,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感染力。经整理撰写转变为书面形式后,还应该保留这样的特点,为的是增强家史的可读性,让后辈喜闻乐见。
(二)家史的写作
家史不论以家族(这里的家族应指同祖三代之内的成员,不是指同姓的大家族)还是家庭为单位,通常重点记述的是三代人员的史实。往上可上溯到祖父辈以上一两代,往下也可记述到孙辈以下,但两头都不是重点,中心内容是三代人的经历和事迹。后人再撰写家史,中心内容自然下移,形成接续。
1.叙事人的身份要确定
家史一般由家庭内部人员执笔写作,且多为后辈人记述前辈人和同辈人的事迹。叙事人身份的确定有利于其他家庭成员身份的确定,如本节例文中“祖父”、“父母”、“叔叔”、“姑姑”等人物身份,都是由叙事人“我”的身份决定的。
2.表达的时代坐标要明确
家史中的人物行为、主要事件,只有放在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之下,才能被充分理解。本节例文中的“文革”,就是决定着全家人命运的历史背景,离开了这个背景,人物和事件都将不可思议。
3.人物事件要清晰完整
家史中的人物事件,要形象鲜明、完整清晰,注意避免人物形象模糊、事件残缺不全的情况。
【 例 文 】
我的一家在“文革”
1958年,我的祖父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辞去沈阳化工厂高级技工的工作,带领一家大小,包括奶奶和我的三个叔叔两个姑姑回老家务农。
老家在黑龙江极北苦寒之地,只消开上一天的车就到中苏边界。那里天是高的,地是阔的,人是少的,钱是更少的。我的祖父聪明而且能干也肯吃苦,很快就扎下根,盖了房子,成为红红火火一户人家。
转眼就是十年。在此期间,大儿子,就是我父亲,上大学——留苏——娶亲——生子,二儿子进金矿公司,三儿子上南方的一所化工大学,大闺女进沈阳城当了工人,小闺女念完中学成为村里的民兵排长。除了我的祖母病故,似乎再没什么能让祖父担忧的事了。
然而,谁也不会知道毁灭的风会从什么方向吹来。当村里越来越多红袖章闪动的时候,当大喇叭里越来越多地广播着最高指示的时候,我的祖父也越来越不能平静了。终于有一天,大喇叭里提到了我祖父的名字,前面加的定语是:历史反革命。直到那一天,我的叔叔姑姑们才知道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时候,我的祖父曾经在一家日本商行里作过伙计,才知道即将降临到我们家头上的是什么样的厄运。
在那个年代里,政治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父亲虽然年年是先进工作者,然而却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入党;二叔叔在金矿里从重要的技术岗位被调去烧锅炉;三叔叔受不了学校同学的嘲笑和辱骂千里迢迢地逃回老屋,从此不曾再去上学;大姑姑飞快地嫁了一个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而后飞快地给十八岁的小姑姑找了个铁岭山沟里的三十岁的农民做丈夫。而在这一串的变故发生的同时,我的祖父被戴过高的白帽子,被挂过铁丝牌子,被画过花脸,甚至在东北的三九天里被逼着只穿内衣裤在冰面上下跪。
那时候我的父母带着我和哥哥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