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片冰心在玉壶——读诗经蒹葭有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读《诗经·蒹葭》有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美妙的歌声唤起了我们对一首小诗的古老记忆,这便是《诗经·秦风·蒹葭》。尽管几千年过去了,然而《蒹葭》所营造的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表达的真挚古朴的思想情感,却蕴含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闻一多曾评价《蒹葭》:“只觉得它百读不厌”,这无疑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用途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民歌民谣,《蒹葭》便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秦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因此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似《蒹葭》这种凄婉缠绵的情歌极其罕见。冯沅君、陆侃如认为,《蒹葭》是“《秦风》中的杰作”,“是一首‘诗人之诗’”,其“风格与别篇迥异,技巧似也在别篇之上”,与《秦风》中的那些“慷慨悲歌”之章不同,显得“优游闲暇、含蓄蕴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以“蒹葭”和“白露”起兴,营造了一个苍茫渺远的艺术境界:秋风袭人,秋水茫茫,河边茂密的芦苇颜色苍青,晶莹剔透的露水已凝结成霜。这美丽而略显苍凉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感伤、朦胧的气氛,为下文寻“伊人”而不得的主人公抒发内心的苦闷惆怅奠定了基础。紧接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当中最重要的意象——“伊人”出场了,但“伊人”是谁?从何而来?要往何去?诗人并未说明。可是“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她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接着,“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逆流而上去追寻“伊人”,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的伊人明明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触及,痴情的诗人不畏艰险寻寻觅觅,然而伊人未得,他早已恍惚迷离,如痴如醉。在这里,不觉的流水不仅是阻碍诗人寻找“伊人”的自然物,更是他内心绵长思念和愁苦的象征。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但这种改动使诗意不断推进、深入。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一方面写出了白露由盛而衰的短暂生命,一方面也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主人公追寻“伊人”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从空间上描绘了“伊人”的飘忽不定,但即使伊人如此难寻,主人公依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鲜明的表现出其执着的精神;还有“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追寻的路程愈加艰难,主人公却不畏艰险、坚定执着。在这里,诗人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读罢《蒹葭》,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美,景美,人美,情更美。按照近代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理念,我们惊奇的发现《蒹葭》完全符合其“三美”原则。首先是音乐美,《蒹葭》虽是古诗,却极具格律诗的音韵美,它每句都押韵,且每句一换韵,比如: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苍苍、萋萋、采采之类双声叠韵的用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具韵味,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其次是建筑美,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且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排列非常整齐。重章叠句手法的使用,使诗歌节奏鲜明而短促,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含了稳定。
最后则是绘画美。细细品读诗歌,一幅美不胜收的河畔秋色图跃然纸上:金秋之季,拂晓之时,瑟瑟秋风,茫茫秋水,露珠在晨曦的光辉中闪耀着晶莹剔透的色彩,苇草在浩渺的迷雾中散发出淡淡的馨香,美丽的秋水伊人时远时近、时隐时现,痴情的恋者在水边踌躇徘徊。此情此景,真仿若一幅绝美的水墨画,虽不似西洋油画一般浓墨重彩,却让人感觉境界深幽、意味无穷。关于《蒹葭》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后人主要归纳为三条:一是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失之愈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然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经典,其实每一种读法都显示出一种智慧,每一种读法都传递出一种情怀。
在这里,读者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把《蒹葭》理解为一首情诗,诗人为什么对“伊人”的形象只字不提?到底是什么样的“伊人”值得诗人不顾“道阻且长”上下求索?是《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是《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按照通常的理解,凡是表达爱意的情诗,诗人定会大加渲染意中人的容貌。而在《蒹葭》中,“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甚至连是男是女我们都无从得知。
或许,诗人在《蒹葭》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在这里,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女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承载着人类美好向往的诗歌意象、一个代表人类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的象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至美的“伊人”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鼓励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描摹、追寻。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美好目标的追求,永远不会停下追寻远方的脚步,而在追寻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伊人”更多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心灵亦与之无限接近。
一首《蒹葭》小诗,向人们展示了至纯至美的诗的意境,表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王国维曾用词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蒹葭》一诗将两重境界兼容并包,别具风格,独立风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蒹葭》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理想、追求美。
第二篇:读《蒹葭》有感
经济学院
物流二班
周慈航
111703061
最近读了《蒹葭》后,我深深的被诗中那幽远又凄凉的情绪所吸引,并且产
读《蒹葭》有感
生了一些感触。《蒹葭》是《诗经》中三百篇中的名篇,其传唱非常的广泛。
诗人用极为简短的几句话,向人们描绘了一副意境极美且缠绵悱恻的感情。诗中的寥寥数语将金秋时季,河水之中蒹葭苍苍,河岸之上白露成霜,萧瑟秋风的吹过使茫茫的秋水之上烟波万状,空中雾气迷蒙,远方弯曲的河中小洲旁有位伊人在远处处伫立。虽一水间隔,河道阻碍,伊人诗中可望而不可及,但有一位痴情的男子,却不顾艰难险阻与漫漫长路,苦苦追寻那位佳人。他为佳人的美好所沉醉而徘徊踌躇,但内心中追寻不到的痛苦却不可言喻。每当他伤心欲绝即将放弃之时,伊人的身影又不断的在眼前闪现,时远时近,时隐时现,闪烁不定,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于是满腔情思溢于文字之间。此诗读来令人觉着情调凄凉,悲痛哀婉,意蕴无穷。
《蒹葭》的采用了起兴的写作手法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这种手法使此诗具有了十分突显的意境美和朦胧美。
意境美在于诗人营造了多重的意境,这几重意境相互交织,重叠,构成了绚烂无比的世界。第一重,诗人为追求伊人的如痴如醉,与苍苍的蒹葭,烟雾迷离的景色交融为一体。
朦胧美是可意会但难以言传的朦胧含蓄的美,在此诗中诗人未平铺直叙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景物中苍苍的蒹葭、茫茫的秋水来烘托寂寥、感伤的气氛,借此抒发自己失望惆怅的心情。诗中也从未写自己的信念,却从“道阻且长”还要“溯游从之”看出了诗人苦苦追求的决心。
在诗中诗人对伊人的一厢情深使得诗人不断追寻伊人,逆流而上,从此处而看诗人具有百折不饶和坚持到底的精神。从《蒹葭》引申到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坚持。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开始时决心很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 经济学院
物流二班
周慈航
111703061 的顽强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始终会败给自己。就算能力秀有的地方比较的难,可是我们也不要认输,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只要我们全身心的做一件事,相信这件事就会变得简单。没有谁的人生总会是一帆风顺的,但要看每个人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有的人选择接受现实,而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智者会选择前者,把失败当成垫脚石踩在脚下,踩着它一步步走向成功。然而,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有太多太多坚持的人,于是,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不可以轻言放弃,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付出了心血,花费了时间,真真正正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坚持过,才有可能推开成功的大门。成功贵在坚持。
第三篇:读《蒹葭》有感
读《蒹葭》有感
前几天上语文课学习了《蒹葭》一文,我深深的被诗中那幽远又凄凉的情绪所吸引,并且产生了一些感触。《蒹葭》是《诗经》中三百篇中的名篇,其传唱非常的广泛。诗全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人用极为简短的几句话,向人们描绘了一副意境极美且缠绵悱恻的感情。诗中的寥寥数语将金秋时季,河水之中蒹葭苍苍,河岸之上白露成霜,萧瑟秋风的吹过使茫茫的秋水之上烟波万状,空中雾气迷蒙,远方弯曲的河中小洲旁有位伊人在远处处伫立。虽一水间隔,河道阻碍,伊人诗中可望而不可及,但有一位痴情的男子,却不顾艰难险阻与漫漫长路,苦苦追寻那位佳人。他为佳人的美好所沉醉而徘徊踌躇,但内心中追寻不到的痛苦却不可言喻。每当他伤心欲绝即将放弃之时,伊人的身影又不断的在眼前闪现,时远时近,时隐时现,闪烁不定,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于是满腔情思溢于文字之间。此诗读来令人觉着情调凄凉,悲痛哀婉,意蕴无穷。
《蒹葭》的采用了起兴的写作手法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这种手法使此诗具有了十分突显的意境美和朦胧美。
意境美在于诗人营造了多重的意境,这几重意境相互交织,重叠,构成了绚烂无比的世界。第一重,诗人为追求伊人的如痴如醉,与苍苍的蒹葭,烟雾迷离的景色交融为一体。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的梦幻化而成,情景交融,难分难解。第二重,诗人追求伊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仿佛还在,但寻觅是却之无踪影,这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境界浑然为一。如果不是仿佛还在,则诗人不会不断追求,也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溯洄”、“溯游”二词的连续出现,表现了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
朦胧美是可意会但难以言传的朦胧含蓄的美,在此诗中诗人未平铺直叙自己的感情,而
是通过景物中苍苍的蒹葭、茫茫的秋水来烘托寂寥、感伤的气氛,借此抒发自己失望惆怅的心情。诗中也从未写自己的信念,却从“道阻且长”还要“溯游从之”看出了诗人苦苦追求的决心。诗中许多意象都具有朦胧美。首先,“秋水”这一在诗中出现的重要的意象其本身就是朦胧凄迷的。再者,“伊人”也是一个朦胧不清的意象,其高洁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在诗文中并没有描写,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出来的。
在诗中诗人对伊人的一厢情深使得诗人不断追寻伊人,逆流而上,从此处而看诗人具有百折不饶和坚持到底的精神。从《蒹葭》引申到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坚持。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开始时决心很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始终会败给自己。就算能力秀有的地方比较的难,可是我们也不要认输,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只要我们全身心的做一件事,相信这件事就会变得简单。没有谁的人生总会是一帆风顺的,但要看每个人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有的人选择接受现实,而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智者会选择前者,把失败当成垫脚石踩在脚下,踩着它一步步走向成功。然而,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有太多太多坚持的人,依旧到不了成功的彼岸。就比如,有的人跑100米需要30秒,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可是当别人知道他曾经跑100米需要35秒时我们才发现,虽然他没有成功,但他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他取得了进步。这在某种程度上依旧算是“成功”。于是,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不可以轻言放弃,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付出了心血,花费了时间,真真正正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坚持过,才有可能推开成功的大门。成功贵在坚持。
读完《蒹葭》,心中感触颇多,不仅为诗中重重叠叠的美感所陶醉更为诗人为追寻美丽的坚持与执着感动。于是将心中所想与所得叙述出来,日后便会时时刻刻将坚持二字铭记在心。
第四篇: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亭下水库分公司竺贵军
举头仰望苍穹,亘古至今,那一片无垠的苍穹记录着多少岁月往事流逝,镌刻了无数英雄人物竞风流。有因廉洁而流芳千古的大义名俊,也有因贪腐而身败名裂的贪官污吏。流史丹青中最著名者当属明代海瑞的清贫一生和于谦的“两袖清风”,我每每读此不觉置身于天地之间,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或许你会疑惑风流人物的高尚情操固然值得我们学习,可是那也是他们所处的地位环境所决定的,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能对此做些什么呢?其实廉洁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工作当中处理有些事,不免会有便宜行事之权,难免会有心生贪念之时。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廉洁自律作为遵纪守法其中重要的一环,意义重大自不消说。在大是大非面前,毋庸置言我们应该谨而慎之,认真对待,万不可一失足而铸成千古恨。
廉洁自律对于思想道德品质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羡慕出水芙蓉的高雅不如做到洁身自好。为人处事俗在拥有原则,而贵在坚持原则。或许有时候可能会有碍情面,有所顾忌,但愈是如此我们更应该坚守住那一片田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精神上的紧张性和警觉性,真正做到一心为公,心无旁骛。
廉洁奉公也是遵守职业道德、坚持责任态度、严守工作纪律的重要内容。作为公职人员,以做好本职工作为要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职责。徇私舞弊的行为蛊惑心智,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和基本操守,甚至于达到危害社会、损害国家的地步,所以任何埋没良心之事绝不可也不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廉洁自律对于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廉政建设提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强调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间的血肉联系。在工作中我们务必把党的事业放在心间,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间,坚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事。为此一段时间下来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查纠也是十分必要的。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不求三省但求一省已是足矣。
第五篇:一片冰心在玉壶
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
武宁县协和中学邓婵娟
我是一名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师,耕耘于三尺讲台,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职业的重要。从平平淡淡开始,求从从容容结束,是我奉守的人生准则。作为一名教师,我十六年如一日,执着杏坛,将一片“冰心”尽洒教育教学的“玉壶”之中 春泥护花大爱无痕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班主任老师,我把所有精力、全部情感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倾注在课改和高效课堂的实践中,用大爱丰盈平凡的工作,充盈创造的生命,奉献无私的情怀。
春天到了,感冒盛行,为了预防感冒,我会买些醋和酒精,在教室和寝室消毒杀菌;五月栀子花开时,我会早早地到菜场买来芳香的栀子,让花的芳香和温馨的问候在同学们指间和心间流淌;学生生日,我会给孩子们送上蛋糕,写几句祝福或勉励的话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记得前年我班一位学生在寝室睡觉时,突然肚子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下来,见此情景,我立刻将学生送往南市医院就医,打完点滴后已是十二点了,我帮学生付了85元医药费后送学生回寝室才安心回家。去年,学校为学生订冬装校服,我班胡娟娟同学,家庭贫困,付不起这笔钱。她是单亲家庭,母亲在外打工,我非常同情她,毫不犹豫地为她付了90元校服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也是我始终恪守的信条。学生思想上有包袱,情绪上有变化,我总能第一时间与他们谈心、交流,做好疏导工作。记得我班的陈丽林同学,平时学习成绩有些偏科。初三下学期开学初,思想上有波动,觉得自己偏科严重,中考肯定考不出好的成绩。准备辍学,放弃中考。学校和家长多方劝说没有反应。在家都已经两个星期了。这位同学平时的英语成绩还不错的,上课表现积极,只是理科分数不够理想。毕竟年少,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如果她的求学道路就此夭折,对于她今后漫漫的人生之旅必定是个深深的遗憾。对于我,也是一个遗憾。下了晚自习后,我主动找学校让我去劝说陈丽林同学返校。我主动联系了家长,邀上她的好朋友华峰、李珍燕、陈宝霖、张颖等同学来到陈丽林家。当我们来到她家时,陈丽林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和她的同学叙说着同学情谊,这让我看到了事情的转机。我们在闲聊中,告诉陈丽林同学,一个学生不经历一次中考,不经历一次高考,没上过大学,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三次家访后,陈丽林同学打消了原先的顾虑,又信心满满地回到了教室上课。她的家长一个劲地感谢我。后来,当我和陈丽林同学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内疚地说:“邓老师,要不是你想方设法让我回到学校来读书,我早就外出打工去了,那我的人生将会是另外的样子。我会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的,一定不会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平凡的工作,不甘于平庸,就会有作为;细小的事情,倾注爱心,就会成就伟大;眼前的事情,着眼于未来,就会创造奇迹。正是由于我的努力,使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情绪稳定,学生活力十足,品学兼优,在学校“五星”班级评选活动中,我班每季度都榜上有名,方思瑶等多名同学多次被评为“班级之星”,班集体多次被评为“五星班级”。我本人也5次获得学校“师德之星”“优秀班主任”称号。
肩负责任痴心教育
爱不仅是奉献,更是一种责任。多年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既担任班主任,又担任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和两个跨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工作责任重大。我深知:只有潜心投入工作,才能肩负起我的责任。为此,我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潜心研究,备课一丝不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拿出两个“法宝”:一个是根据全班学生不同学习情况,分类布置练习作业,悉心呵护学生宝贵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出学习信心;另一个是细心观察孩子个体差异,注意对成绩落后学生的细致引导,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个耐心的“开锁人”。针对学生生源差、底子薄的现状,我从初一接班起,就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概念过关”有奖活动,分别从“学习环节”、“每日计划”、“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对学生学习进行全方位指导,每周评出前五名,自已掏腰包奖励学生,一学期下来我要付出300~500多元奖励资金。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为了学生的前途,我无悔无怨。
同时,我还是一位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强者,面对困难,总能想办法克服。今年我爱人出了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躺在病床上的他生活无法自理,必须有人细心照顾。而我担任的是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但我始终以学校和工作为重,以学生的学习为重,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他们一生的道路。我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矛盾。爱人治病半年来,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常常是刚刚忙完医院的事,又匆匆赶往学校。从没有请
假一天,没有耽搁孩子们一节课。学校领导也考虑到我的家庭困难,询问我能否坚持,如果需要,可以考虑安排让别的英语老师暂时帮代课一段时间。我考虑到临近中考,临时性地更换老师必定要一段时间适应,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宁愿我自己苦点儿,累点儿,也决不能误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因为我知道,教育面对的是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职责,是强烈的责任心使我战胜了一切困难!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而教学改革的重心还是在课堂。我作为英语教研组长,不仅仅带领老师投身改革,自己更是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并大胆地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承担本校新课程改革课的实验。正确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现在的英语教学阅读材料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是难以教好英语的。有一次,一篇阅读材料讲述的是爱滋病病毒如何攻击人体的T细胞、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丧失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真正弄懂,我硬是缠着教生物的老师给我先反复讲述,自己再复述多遍,直到清楚明白。课后,学生风趣地说:“老师,您可以教我们的生物课啦!”。不断地学习充电,勤于钻研,使我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岗位标兵:多年来,我教的班英语成绩都名列同年级前茅,2006年我任教的班级英语成绩,在中考中名列全县第四名,2012年我班的英语又夺得了全县中考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英语教师赛课活动,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竞赛,2010年,我班学生徐金辉就获得了英语“希望杯”大赛九江市第二名,2007年我荣获武宁县优质课展示一等奖,2011年荣获武宁县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2010年荣获武宁县“送课下乡”活动展示课一等奖,2012年荣获九江市基本功技能大赛二等奖,2012年被授予武宁县“
十、百、千”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光荣称号,2013年荣获武宁县英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并在教科研论文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指导一、二等奖,中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指导一等奖。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和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