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课教案---《走进名人》
活动课教案---《走进名人》
一、主题活动目标
l.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
3.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4.了解名人的同时,走近名人,拓展了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
二、活动准备
三、激发学生了解名人的兴趣
1.查找有关名人的书籍、网站和相关的查找路径,并制作成目录,供学生查找。
2.展板、录音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讨论分组,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班级)
活动1:
在语文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更多名人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探究学习的意识。(1)回顾第六单元《李时珍》、《毕升》、《爱迪生》的课文内容,谈感受。
(2)讨论什么样的人是名人,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指导要点:
对名人的概念有所界定,通过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名人进行分类。(如: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
活动2:
学生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按照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讨论分组,自成小组。
(1)学生按照自己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分组。(如: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组等等)
(2)小组内讨论建立研究计划。计划应包括:研究主题,人员分配情况,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
(3)汇报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间相互交流。(4)再修改组内研究计划。指导要点.
(l)制定研究计划是组员间的合作学习的热身。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学生了解计划应该怎样写。
(2)小组间公开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计划给与指导,并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策略、方法给与补充(如: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争取家长以及更多人的指导;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等)。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的同时,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活动3:
(1)分组活动。(活动画面)
(2)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如:上网、图书馆、电视、影片、向别人咨询等等。)
(3)教师从指导者帮助者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可选择的资料来源供学生参考(如:图书馆的有关名人的书籍的目录、三辰影库关于名人的电影名称目录等)
指导要点: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资料的来源,拓宽学生的涉猎的范围,为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展开研究提供更多的机和借鉴。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交流整理(教室)活动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指导要点: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将资料有目的的筛选、整理。活动2:
研究中良好的策略、经验的交流(l)汇报交流小组研究的进展情况
(2)展示有思想有创意的小组研究,推广经验,供全班借鉴 指导要点:
(l)可以用某些语文课剩余的时间进行,教师的及时点拨有利于学生研究情况的及时反馈。
(2)对研究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与肯定,并帮助学生对其他组优秀的经验进行提升,并有所借鉴。
活动3: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的交流
(1)研究中,学生可能出现资料搜集不充分,或者搜集的途径不明确等种种困难,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
(2)师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指导要点.
及时的把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加以解决,既不会挫伤学生研究的热情与信。又可以为新下来的研究扫清障碍,有分散、有集中、互学共促,共同提高。
第三阶段:《走近名人》学发表会 活动l:
准备学习成果交流。
(l)围绕各个小组的主题,结合组负的学习情况确定自己小组的汇报展队示的方式,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来展示,增长演讲的同学可以讲故事,计算机精通的同学可以把学习到的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等等)
(2)小组内的同学制作要汇报展示的作品,或对学习的成果作最后的整理与准备。
指导要点. 鼓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结合组员的特点,采取多样性汇报方式,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搜集知识的再加工与再创造的积极欲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得以发挥。
活动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成果的发布与交流。例如:
(l)研究伟人小组:
可以出示小组研究学习的幻灯片图表,表明研究的内容并配有相关人物的图片和影片。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把学习的成果编辑成一本小书。2)研究科学家小组:
可以将小组的同学搜集的科学名人的资料进行编辑,组织一场有关科学名人的《科学家知多少IQ大比拼》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
(3)研究艺术家小组:
可以将艺术家再分成几类,如舞蹈家、美术家、书法家等,结合个人特长,可以将学习成果,或自己的感受讲一讲,演一演,跳一跳,画一画等等。
指导要点:
(l)汇报中,学生汇报的形式要活泼,不要太死板,怎样设计的就怎样汇报。
(2)教师要引导小组间相互学习,并交流汇报的感受。(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不要只看汇报时的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学习好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是否有创新。
活动3:
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汇报的评价 指导要点.
(1)指导评价可以是多种手段的,如:学生间,小组间互相填写反馈调查表;教师与学生间对汇报展示的各个方面进行意见的交流等等。
(2)但重点是指导学生怎样向别人学,应该学点什么,敢于肯定别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互启互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推动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与欲望。
第二篇:走进名人
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收集名人名家的有关资料,初步认识与了解一些名人。
2、指名三四位学生在收集的名人资料中选取一位作简要介绍。
3、呈现课本中的两位名人的故事《伊琳娜做实验》、《张衡数星星》、,请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能体现人物特点和人物品质的关键词句。
4、指名交流所划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5、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反复品读关键词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议,了解体会人物特点和品质。
6、说说自己最崇拜课本中的哪一位名人,为什么?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7、练习用各种方法,如:抓关键词句,按照一定顺序,根据提纲复述三篇课文。
8、布置作业:读后随感:
读了这两位名人的故事后,联系自己谈谈有什么感想?
第三篇: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走进名人_第二部分
假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进名人
活动目标: 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活动探究,对某位名人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步骤:
一 确定大致的探究方向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手头现有的资料确定所要研究的人物。
以小组为单位,邀请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在学校采访教师同学、或回家采访家人、亲戚及朋友,他们平时通常最崇拜什么名人,有那些名人的事迹最让他们感动,他们觉得名人有些什么闪光点值得他们学习等。以及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让学生在电脑上查询资料、去图书馆阅读资料,与同学朋友交流等,亲身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去了解名人,走近名人,走进名人的世界,感受名人的成功历程,体会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 分组并初步拟订研究方案
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组,组员3-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讨论:研究主题(越小越好例如:《童年鲁迅》、《鲁迅的友谊》(幻灯片、小品)《飞天英雄——杨利伟》(采访、幻灯片));《音乐巨星——贝多芬》(采访、幻灯片)。呈现形式:(如幻灯片、做成一本书、论文、采访、手抄报、表演……)
等。
三 收集资料、阅读消化资料并整理、筛选资料
1、资料的收集
从当地的报纸、有关的电视新闻、听录音、上网、查阅有关的书籍以及通过向家人的了解等方式了
解自己想了解的名人事迹。
2、延伸体验
通过阅读名人和了解名人的事迹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写成文章。
3、整理、筛选资料
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确立更细致的选题或研究角度。
五 形成各类研究成果并展示。
手抄报;幻灯片可边讲解边演示,此外还可以进行“人物专访”、表演、论文宣读……
六 评价 :
在同学资料展示的基础,由全班同学评出多种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深刻奖、优秀成果奖。
第四篇:走进对联——活动课教案
河北张北二中 岳送军
一、活动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都熟悉这句话。但不幸的是,这句话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远未真正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接受之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之,便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准备:
2、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
3、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以下称男、女)。
四、活动过程: 男、女(合):嗨,大家好!
女: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 男、女(合):对联天地,美不胜收。
男: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律诗了。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七律•长征》。《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岳》„„)。女:回答得不错。不过,这些诗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女:好,我们就来背诵一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吧。(生齐背书)
男:这首诗里有一联非常有名,这一联是—— 生(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女:对了。假如我们把这两句诗摘抄在红纸上,贴在我们书房的两边,那么这就成了—— 生:对联。
男:说到对联,在我国历史悠久着呢。有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讲一讲对联的历史?(讲述环节)
女:同学们的资料收集得非常齐全,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既然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把我们学过的一些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男:当然不止这些。不过,我想问问大家,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对联或对偶知识,说说对联有什么特点吗?(每联两句,每句字数相等。每句相同位置的词性要相对,比方说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联系。还有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张挂还有讲究。传统的作法是: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男:对。有关平仄的知识,老师说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不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查一查有关资料。
第五篇:《走进地方名人》
《走进地方名人》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
一、揭示主题 1.图片激趣
这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泰州。(出示图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泰州人杰地灵,名流辈出,你认识这些人吗?他们都是泰州的名人。2.自由谈话
你还认识地方的哪些名人?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3.揭示主题 泰州人杰地灵,名流辈出,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名人呢?就让我们以地方名人作为探究的对象开展一次研究型学习吧。
二、形成课题 1.自由提问
名人之所以名之,定有其杰出之处。你想了解名人的哪些方面呢? 2.四人合作,填“采题卡”
同学们想了解的真多,请四人小组合作,参照“采题小贴士”,将本组想了解的问题填写在“采题卡”上。3.梳理问题
1)四人小组派一代表将罗列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筛选合并 4.形成课题
预设课题:A关于姜堰名人的研究 B关于兴化名人的研究 C关于泰兴名人的探究 D关于靖江名人的研究 E关于三区名人的研究
三、细化内容 1.拓宽思维
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地方名人呢?
1)名人的生平事迹 2)名人的成长环境 3)名人的主要贡献 4)名人的成功经验 2.讨论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去研究名人的方方面面呢?
四、分组讨论
1.自由选组,推荐组长
本着自愿的原则,加以微调,成立五个小组。
各组推选组长,根据研究课题,给小组命名并设计口号。2.案例导航,初定方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