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摹兰亭序黄绢本考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考⑴
湖南省博物馆——刘 刚
内容提要: 东晋王羲之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相传,《兰亭序》原迹已随唐太宗一道葬入昭陵。后世所传《兰亭序》墨迹,都是钩填本或临写本。本文所谈的唐摹《兰亭序》,是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经考证,可以断定这不是褚摹本。从其“笔法飞舞,神采奕奕”来分析,应是另一卷唐人摹《兰亭序》本。
关键词:
兰亭序 王羲之 禊帖 行书 褚遂良 唐人摹本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⑵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以看到王羲之行书的这种艺术风格和成就。
谈到《兰亭序》,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把它与唐太宗联系起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亦爱好书法,尤为酷好王羲之的书法,他广集天下王羲之的墨迹,将王书置于室内,朝夕观览,对其推崇备至,认为他的书法尽善尽美,千古一人。当他得到《兰亭序》墨迹后,奉为至宝,曾命弘文馆拓书,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人照本钩摹临写,分赐予皇太子、诸王及近臣。而他本人则对着原本,早晚观摩,爱不释手。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因唐太宗生前太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了,故他去逝后,原迹作为殉品随他一道葬入昭陵。后世所传的,《兰亭序》墨迹,都是钩填本或临写本。在现存世的《兰亭序》中,以唐摹本最为珍贵。其中又以“神龙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最精,临摹者在该本中,不但精确细致地传出原笔法,就连墨气的浓淡,行款的疏密也作得很自然。至于拓本则更为繁杂,无可盘诘。唐代的何延之和宋代的桑世昌都著文考订,元明以后更盛。传世的几种唐代临摹廓填本,如称虞世南本、褚遂良本、冯承素本等,彼此对照,在体势和行款方面,都互有出入。然而,就王羲之的《兰亭序》而言,作为书法艺术本身,其藻丽多姿的书体,潇洒自如章法,开启了一代书法新风尚。
本文所谈的唐摹《兰亭序》,是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此卷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其纵24.5厘米、横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残存)。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钧、唐宇肩、顾莼、梁章钜、梁同书、孙星衍、石韫玉、李佐贤、韩崇诸跋。
在该卷拖尾上首先题跋的是明代许初,跋文为:“右唐中书令河南褚公所摹也。闻此帖后有柳谏议楷书‘群贤诗’及李时伯补图,皆附马都尉王晋卿家所藏,米元章跋以为三绝也。今此帖独存,而柳诗、李图及米跋不知何时割去,可为叹息。河南书初师虞伯施,晚益精进,遂造二王之室,即此帖素与欧阳率更定武本并驰,乃知世人,婵娟美女,不胜罗绮之评,非笃论也。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既望。高阳许初谨跋。”
许初,字复初,一字元复,以县学生序贡受教职,擢南京太仆寺主薄,迁汉阳府通判。工篆书,庄整而秀,兼善楷书,书学二王。亦工大书,又能刻印。曾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题仇英送朱子羽令铅山图。
继许初之后题跋的是清代王澍,其跋为:“《兰亭》是右军醉后兴到,趣溢于书,故书入神品。此卷为河南郡公摹,笔墨之外别有一种超诣变灭之趣,当时醉态仿佛可见。往见褚摹刻本多矣,皆用我法,此本信天下第一迹也。昔赵承旨得定武石刻,犹爱玩不去手,况真迹乎。汪氏子子孙孙其永守之。丁亥(康熙四十六年,即1707年)夏六月朔六日。曲阿箬林王澍书。”
王澍(1668—1743年),字若霖,一字若林,又字箬林,号虚舟,别号竹云,江苏金坛人,后定居无锡。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官史部员外郎。书法学欧阳询,篆书法李斯,书法精湛,独步一时。晚年眇左眼,精古碑刻鉴定。其一生著述颇丰,所著《淳化阁帖考正》、《二十种兰亭》、《十二种千文》、《积书岩帖》等,集书家之大成。亦工刻印。
清代贺天钧题跋为:“唐橅禊帖以褚河南为第一,绢本真迹向为吾乡姜宗伯公家藏。余借观旬日,笔法飞舞,神采奕奕,可想见右军真本风流,实为希代之宝。迄今四十余年,不意复见于晋昌汪氏斋阁,终日展玩,恍如再入桃源矣。简州贺天钧记。”
清代唐宇肩这样道:“右军书以兰亭为第一,然临橅甚多,真本难辨,所谓兰亭如聚讼,自宋已然,涪翁云:‘观其笔意,右军真风流,气韵冠暎一世,可想见也。’此本笔意清真,诚如涪翁所云,洵为墨池至宝。颐贞堂主人家藏既久,出以相赏,展玩之余,因书数言以志欣幸。毗陵唐宇肩。”其后,又用小楷题道:“康熙四十有六年岁次丁亥(1707年),毗陵朱承瑞典六氏摹勒上石。”
唐宇肩,字营若,江苏常州人。为清初武进书法四大家之一。
清代顾莼随后跋道:“虚和中自饶古拙之趣,宋元诸大家不能追步也。月轩表姊夫精于鉴古,此卷不轻出示人。余独得借观数日,因书此于后以志幸。嘉庆二十有三年(1818年)五月十三日庚戌,息庐居士顾莼题。”
顾莼(1765—1832年),字希翰,一字吴羹,号南雅,又号息庐,长洲(今苏州)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副使。揩书学欧阳询。行、草、分、隶书皆有古意。早年好诗歌古文,晚年画宗杨补之(无咎),水仙似赵孟坚,梅、兰不专一家,天真自然。著有《南雅诗钞》。
而清代梁章钜的题识竟有四处之多。其一是在引首上,董其昌行书残存题首“墨宝”之后,用揩书题的:“此引首似本系四字,被人割去上半者,以致不成章法,重装时应去之。梁章钜识于中吴藩廨。”其二为:“福州梁章钜借观。”其三为:“道光丁亥(1827年),余在吴门新购得米跋黄绢本《褚临兰亭》时,闻有此本,亟借来对勘,一过越三年,而此本亦遂来归,喜而识之。忆快雪堂所刻褚临题为第十九本,则知河南公当日所摹不一次,宜其间用我法,笔势错出不一律矣。庚寅(道光十年,即1830年)新秋梁章钜题。”其四是在此题二年后的再题:“此本锋棱颇露,不若米跋本之精腴,观者自能辨之。壬辰(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归舟次严公钓台下,以两本对勘,傍识数字。茝林。”(后三跋皆题在卷尾上)
梁章钜(1775—1849年),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书法兼欧、董之长,其小行楷笔意劲秀。富收藏,精鉴赏,著有《退庵所藏金石书跋尾》、《藤花吟馆诗钞》、《二思堂丛书》、《枢垣记略》等。
清代梁同书题道:“嘉庆庚午(1810年)上元日,钱唐梁同书观。”
梁同书(1723—1815年),字元颖,号山舟,钱唐(今杭州)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特赐进士,官侍讲。其博学多才,善鉴别前人手迹,过眼能判其真伪。尤工于书,博取众家之长,书法纯任自然,自成一家,为当时著名书法家。亦善画人物、花卉。一生著述极丰。
清代孙星衍的题识有两处,一是在卷轴前隔水笺上用篆书写的:“褚临兰亭真迹。孙星衍题。”二是跋文为:“嘉庆戊辰岁(1808年),在历下见钱学史樾所藏唐模兰亭墨迹,因刊于石。今见此本亦是褚临,而笔法飞动过之,自非一时所临,真希世之宝。癸酉岁(嘉庆十八年,即1813年)长至前三日,月轩六兄属题。孙星衍。”
孙星衍(1753—1818年),字伯渊,号渊如,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榜眼。嘉庆年授山东登青莱道。精诗文,名著海外。对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有极深在研究,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隶、刻印。校刻古书最精。著述碑学、古文颇丰。
清代石韫玉的跋文为:“兰亭一帖,宋时人已聚讼。当唐文皇命御史萧翼赚得兰亭时,即命廷臣善书者各橅一本。其中欧褚二本最著,世所谓定武本乃信本所橅。今一石在国子监,一石在东阳何氏。真迹虽亡,典型尚存,至登善所橅,有‘神龙本’,有‘颍上本’,笔法相同,而颍上则有阙文。又米元章所藏一本,据言亦是褚橅,而领字加山,不知其何所自来。今刻在海宁陈氏渤海藏真帖中。又鄞县范氏、武进孙氏,皆有重橅褚本,彼此互有异同,可知中令当时所非一本散在人间,故同源而异派也。此卷为茝林先生所藏,与褚本一一比对,或合或否。要是中令所橅之一本,其一波一磔自有本家笔意在其中,非他人所能拟耳。往时覃溪翁先生一生心在禊帖,著有《兰亭考》十二卷,傥见此卷,不知若何欢喜赞叹也。吴门石韫玉跋。”
石韫玉(1756—1837年),字执如,号琢堂,吴县(苏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状元,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书,尤工隶书,兼擅古文。归田后,闭门著书,亦间作画,格调高雅。著有《独学庐诗文集》。
清代李佐贤题道:“咸丰元年(1851年),小阳月,利津李佐贤借观。”
李佐贤(1807—1876年),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道光八年(1828年)举人,十五年(1835年)进士,官汀州知府。嗜古精鉴,能画竹。对古钱币、书画、诗文颇有研究,著述也很多。
清韩崇最后跋云:“嘉庆戊寅(1818年)夏五,于外兄顾南雅学士案头得见褚模禊叙真迹。谛观笔势,于圆转如意中寓沈厚渊穆之象。其时与陶筠椒文学同观,击节叹赏得未曾见。庚辰以后,薄宦山左,归田以来,屈指四十年矣。当日铭心妙品,时复往来于怀,而南翁筠椒久归道山,欲谈往事,听者何人。今秋平仲先生自闽来吴,出示家藏书画,忽睹是卷,如庆喜重见阿閦佛,顶礼赞叹,顿还旧观。先生属跋其尾,感往昔亲交之逝,结重来翰墨之缘,展玩再三,不觉欣慨交集。时咸丰丁巳(1857年)冬十一月二十又五日,元和韩崇题识。”
在这些跋中,多将该本定为唐代褚遂良的摹本。根据是摹本的墨迹与褚氏的书体相仿。果真如此吗?这里就有必要对褚遂良及其书法风格作些简要介绍:他字登善,钱塘人。生于公元596年,卒于公元659年。官至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他博涉文史,尤工隶楷,取法二王,继虞世南、欧阳询之后,别开生面。他的书法,方圆兼备,波势自然,结体较方,晚期益发丰艳流动,变化多姿。唐人评其书法:“褚遂良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明代王世贞称道:“评书者谓河南(褚遂良)如瑶臺婵娟,不胜罗绮,第状其美丽之态耳,不知其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橅有法。”他的书法最大的特点是,比欧、虞书体舒展,用笔强调虚实变化,节奏感较强,字体外拓取势。这些特点,在该卷临本正文中几乎都见不到,尤其是“外拓取势”,在这之中很难有体现。要说相似之处,那就是都具有王书的秀劲体势。如将传世的褚摹《兰亭序》刻本和褚氏行书墨迹与该本作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书风相距甚远。任何书法家,无论其临摹别人的作品如何的到位(像),都一定会不自觉地带上自己的笔墨习气参杂于其中。而在这里,却看不到褚书的笔画痕迹。因而,可以断定这不是褚摹本。
据史载,唐贞观年间,受皇命曾经临摹过王羲之《兰亭序》原迹的书法家,除褚遂良外,还有虞世南、欧阳询、赵摸、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那么,传世摹本肯定有多本,„„在这卷《兰亭序》摹本在跋文中,最先题跋的明代许初,首先是他将该本定为褚摹本。他在跋文中提道,据闻此帖后有柳公权楷书题诗,李公麟的补图及米芾的跋文等等,即将其定为米跋本。但没有依据,只是臆想。看来,他是把该本与米跋本搞混了。他跋文中所说的,可能是《兰亭序》的另一摹本;或许是梁章距在跋文中提及的,他于道光丁亥年(1827年),在吴门(今苏州)所购得的米跋黄绢本《褚临兰亭》。但许初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正文后的跋文“不知何时割去”。既然这是一本唐人摹本,那么,其后肯定有宋、元、明(许初之前)各个时期的名人观赏后的题文跋语。但这里全无,这应该是被人割作他用(搞假书真跋的名堂之类,以牟取暴利)。就连比许初稍晚的董其昌的题首,都被割去一半挪作他用。⑶正因为许初题跋在先,开了这个头,其后的一些名人或许也就跟着产生了“同感”,尤其是清人王澍,不仅认为是褚摹本,还断定“此本信天下第一迹也”;其后的有些清人或许实在无法考证其是出自何人之手,也就附和前者的说法。所不同的是,其中有些名人,如清代大鉴赏家梁章钜等,认为不是米跋本,而是褚遂良的另一摹本。但仍未跳出“褚摹本”这个大圈子。也许是褚摹本被誉为传世“兰亭”摹本第一,名声显赫,“众望所归”的缘故吧。其实,这都是误断。当然,对该作是否为褚摹本的问题,跋文中也有不置可否的,如状元石韫玉;还有完全回避的,如顾莼、梁同书、李佐贤等。也许他们已发现了问题,只是不便挑明罢了。
因这卷唐摹《兰亭序》所用的是绢本,有些纸上的效果不易体现出来。再加上年代的久远,绢色陈旧泛褐,使之与当时的艺术效果有了距离。但主要的笔意、字形,仍然保存了下来,尤其是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还有点画的肥瘦、牵丝的联系,都明白地使人看到书写时行笔的轻重、徐疾。顾莼在跋文中称赞正文书法:“虚和自绕古拙之趣,宋元诸大家不能追步。”而梁章钜则认为:“此本锋棱颇露,不若米跋本之精腴。”又在他的《退庵题跋》卷六里说:“此本轩豁刻露”,又说:“顾南雅跋所称‘虚和古拙’者,尚未似也。”⑷看来,梁章距对这卷摹本的评价与顾莼的观点大相径庭。这与他们二人的审美角度不同及当时人们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综观该卷的所有题跋,在对正文书艺的品评上,更多为赞誉。例如王澍评此卷:“笔墨之外别有一种超诣变灭之趣,当时醉态(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仿佛可见。”贺天钧称该帖:“笔法飞舞,神采奕奕”;唐宇肩评其:“笔意清真”;韩崇赞其道:“谛观笔势,于圆转如意中寓沉厚渊穆之象”等等。而这些赞誉之词,也正是初唐时期的书法特征。
这卷《兰亭序》摹本的时代为唐代,应已没有什么异议了(无论是前人的题跋,还是现代全国书画鉴定组专家们,都是一致认同了的),这从该卷正文的书风、笔墨及绢质等诸方面考证,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尤其是书风,以致清代的王澍见到此帖,似乎感觉到了王羲之“当时醉态仿佛可见”;贺天钧将该帖“借观旬日”,爱不释手,看着其“笔法飞舞,神采奕奕”的体势,便“可想见右军真本风流,实为希代之宝”等等。更何况唐代初期,临摹《兰亭序》极为风行。这卷临本无论从布局、行款、结体等诸方面来观察,都十分自然,很接近王羲之遒媚劲健的书法风貌,因而,它的蓝本应是王羲之的原迹。而原迹在唐初就已葬入了昭陵。因此,这个摹本是此前的书法墨迹。
“唐初太宗笃好右军书,亲为晋书本传作赞。复重金购求,锐意临摹,且拓《兰亭序》以赐朝贵,故于时士大夫皆宗法右军。”⑸所谓“上有所好,则下必有甚焉。”从而造成初唐书风惟王体独尊,以清丽修雅、雍容和穆为贵。引现出欧阳询、虞世南、欧阳通、褚遂良、陆柬之、孙过庭、薛稷、李邕、钟绍京等一批因师从二王而又有己风的书法家,称雄于唐初书坛,代表着当时崇尚清丽书法风貌。其中,被誉为初唐四大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书法时尚。
唐代早期书坛是以欧、虞、褚、薛四家为代表的崇王天下。除“四家”之外,还有其他著名书法家,包括在朝能书的大臣,他们在书法上,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不同程度受过王羲之书法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大书家是以专攻二王书法而名世的。尽管这中间有在书法上苦苦探索、追求变革,且有所创新者(如褚遂良、李邕等辈),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二王之法。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盛唐颜(真卿)体的出现。所以说,初唐的书坛,崇尚二王,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是绝对主流,可以说是王书的一统天下。而这卷唐摹《兰亭序》,尽管看不出是哪一家的墨迹,却反映了初唐时期的书法风尚。
另外,在这卷摹本尾跋中间所裱的该摹本正文拓本,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常州朱承瑞的摹勒上石本。
这卷唐摹《兰亭序》先后曾被项元汴、姜宗伯、汪氏、王月轩、梁章钜、梁吉甫、李嘉福等人收藏过。
项元汴(1525—1590年),字子宗,号墨林居士,浙江嘉兴人。精鉴定,好收藏金石遗文、图绘名迹。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颇深。为明代最有名的鉴藏家。他在这本唐摹《兰亭序》上的印有“天籁阁”、“子京所藏”、“墨林秘玩”、“子京”、“子京父印”、“墨林”、“神游心赏”、“寄敖”、“项元汴印”、“项叔子”、“项墨林鉴赏章”等。
李嘉福(1829—1894年),字笙鱼,一字北溪,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流寓吴县(今苏州)。精鉴赏,收藏极富,书法、绘画及篆刻皆工。是清代著名的鉴藏家。他在该唐摹本上钤有“嘉兴李嘉福藏石”。
该唐摹本卷上还有王月轩钤的“吴门王月轩珍藏书画记”、梁章钜钤的“梁章钜审定书画之印”、“茝林审定”、梁吉甫钤的“曾在梁吉甫处”等收藏印记。
这卷唐摹《兰亭序》,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前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长沙地区征集入藏,1958年6月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至今。其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无论在何处为谁人所收藏,都被视为珍宝。尽管它不是褚遂良的摹本,但作为唐代初期的书法作品,能流传到现在,实为不易。正因它与其他唐摹《兰亭序》的存在,使我们现在的人在感受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认识了唐代早期的书法风尚。
注释:
⑴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的《唐摹兰亭序》,为绢本,黄褐色。⑵宋代桑世昌《兰亭考•卷三》。
⑶还有另一种可能,即董其昌为别的什么法书之类所题书的“某某墨宝”,被这卷唐摹本的拥有者割去前段而装裱在该卷的引首上。⑷参见启功《唐人摹兰亭帖二种书后》(《文物精华》第三集,1964年11月)。⑸近代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八》。
第二篇:唐山国丰钢铁黄健同志2015述职报告
主管领导评价:
黄健同志2015年工作述职报告
转眼2015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钢铁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我们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做为公司的管理部招投标管理处处长,见证了公司在这一年里面对各项危机形势所作出的奋斗历程,本人在投身其中,在危机中学会前进,在困境中学会成长。现在一年即将过去,在迎接2016年的新的挑战之际,为了今后更好地做好工作,克服不足,将2015年成长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述职如下:
一、从自我抓起,不断加强学习, 自身素质又上新高度 持续自学招投标相关的专业知识,着重学习了招投标法律法规、招投标专业实务、招投标的相关案例及项目管理,并于2015年3月份正式取得了国家注册招标师证书,真正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国家注册招标师。
坚持开展处内自主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2015,我在处内范围内开展一次招投标知识培训,提升了全处员工对招投标相应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并积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招投标工作中,增强了全处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真正的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2015年为满足我处供应商资质审核中财务情况的审查的需求,把好供应商资质审核关,我开展了对财务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并计划在2016年参加会计师的职业考试,并有信心通过考试。
二、从细节做起,开展团队协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5年,在郑总、李部长的正确领导下,我牢牢紧记公司领导‘从细节抓起,向细节要效益’的指示,坚持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持续提升供应商管理”为工作大目标,强化处内全员责任,扎实工作,持续推行公开招标,大力落实招投标监管,积极引进优质供应商。为持续推行阳光招标贡献一己之力。
(1)持续完善规章制度,保采购管理制度化
2015年里:编写了《供应商分类分级评价办法》,规范了物料关键程度分类、供应商的评价分级,并细化规定了供应商的参标标准,实现了在公开招标的前提下,参标供应商的同一平台,提升了采物资购的性价比,优化了供应商结构;并结合集团效能监察的各项意见,积极完善了《招投标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健全了各项招标流程的细化规定。
(2)持续推广阳光平台,保采购行为规范化
截止2015年11月份,我在全处员工的配合下,共完成采购招标项目4579项,议标项目797项,平台采购节支总额10258万元,完成计划205%;
其中:合金类采购节支365.54万,每月招标价均坚持以河钢集团招标采购价为标杆,每月公司招标采购价均低于河钢采购价。合金类物料采购节支占比3.6% 耐材、辅料类节支4066.08万,每月招标价均以2014采购价为标杆,2015年在确保生产顺行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的稳健、逐步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耐材、辅料类物料采购采购节支占比40%。
设备备件节支5825.98万,设备备件物料上,在使用单位的号召下,在业务部门的推动下,我处积极配合各采购处,逐一打破了诸如部分议标项目,实现了采购节支占比56.8%的显著成果。
(3)持续开展供应商管理,保供应管理实时化
2015年,在全处员工的努力下,坚持按制度开展供应商管理,全处着力于优化供应商结构,提升供应商日常管理,进而提高供货质量,与优秀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
在供应商考核上:对各种不诚信行为按照情节轻重分为不良行为或不当行为记入供应商考核档案,分别扣分。1-11月份,共有24家供应商纳入考核,供应商考核工作的强力推进,有效支撑了公司采购速度的提升,到货率自5月份首度突破96%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在供应商开发上:积极引进对标企业优质供应商。1-11月份,共计引入供应商213家,月均开户19.4家,直供型供应商占比86.4%,直供型供应商的大力引进强有力的支撑了公司采购降本的目标。我处自主开户达49家,占比23%。
(4)推行分类分级采购,促公开招标系统化 2015年,为了优化供应商结构,提高供货质量,实现依据物料特点分级招标的策略,与优秀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在公司领导的倡导下,公司各部门的支持下推行了分类分级的公开招标,有效的提升了采购物资的性价比。
一方面:由国丰钢铁专业部门经过全面的现场评估和严格的技术论证,将物料化定为关键、重点、一般、易耗四大类,形成了涵盖重要物料3727条,关键物料12972条,一般物料44995条,低值易耗物料12549条的物料关键程度级别标准。
另一方面:我处协同十余单位共同对供应商的日常行为、业务态度、使用效果、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指标开展联动评价,共计经444家供应商参与评价,其中:A级别供应商182家,占全部参评供应商40.99%;B级供应商143家,占全部参评供应商32.21%;C级供应商50家,占全部参评供应商11.26%;D级供应商68家,占全部参评供应商15.31%;E级供应商1家,占全部参评供应商0.23%。(5)开展议标集中申报,促议标项目制度化
2015年,我在部门领导和全处员工的支持下,针对公司独家议标物料开展了集中申报及审核工作。按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规定,对符合独家议标物料进行判定,经申报,共170种独家议标情况完成了申报,经经理碰头会集中审议、OA公示后,纳入公司2015独家议标管理,实现了议标项目的制度化管理。
三、从尝试开始,创新合同评审,堵塞漏洞呈现新力度
2015年,我在合同评审组的建议下,打破了2014年的合同评审的老模式,自5月起,尝试建立闭环式评审跟踪模式。1-11月份结合督查审计部共完成9444份合同的后期评审,提交11份月度合同评审报告,共查实22项问题,落实考核16项。在合同管理上,建立了招投标管理处评审查找问题——企管处依章落实考核——督查审计部后期跟踪整改——招投标管理处整改效果复评的闭环式的管理模式。
1-11月份,结合督查审计部经对合同价格评审,对招标采购中存在的定价较高的漏洞积极与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开展沟通反馈,实现了降低17.32万元采购成本。
回过头审视我2015年全年工作,其实失败很多,跟本谈不上拥有成功的经验,收获的只有成长。我始终认为:只有具备自我批判的干部才是一名优秀的干部,作为一名公司的基础干部,只有不断的修正今天的自己,才能在明天更好的工作。就在不远的2016年里我们的公司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熬过寒冬,才算成功,活下来才会有出路!然而我会像蜘蛛一样,不管公司遭遇多少挫折和打击,我愿意始终带领着这个小小的团队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去织补应有的‘堵漏之网’,去守候公司春天的到来,我坚信——只有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前进,国丰!前进吧,国丰!
述职人: 黄健
第三篇:唐雯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有感
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方里中心小学 唐雯
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感。黄爱华老师是深圳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近年来,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读了黄爱华老师著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读了这本专著的心得:
1.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
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年、月、日”等,都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扎实的教学功底。
2.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中,在基本讲完新课后,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并且尽可能地快。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己写了几个。接着,教师提问:“你能告诉老师写了几个吗?”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接着问:“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思维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学生回答:“我还剩任务的60%没 有完成。”有的学生回答:“我再写任务的10%,就完成一半了。”教师又问:“你们是如何想出这些百分数的呢?”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一学生回答说:“我写了4个,占任务10个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满足。这个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例的练习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色。黄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4.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
例如,“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结束就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学号数是1号的同学先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让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学生要大声报出自己的学号数,让没有走的学生判断。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不仅取决于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仅从教学过程这个方面分析一下黄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的启迪:黄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深深地影响着我。教学生先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我坚信我在教学中要向黄老师学习,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
黄老师对教学的钻研,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从他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到了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观点,也不断促使着我激励着我锤炼精湛的课堂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精彩的教学舞台。黄老师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永恒目标:畅神境界的追求。即教师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智慧的追求”。其中最令我深思的几句话是:1,让人把话说完吧!(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倾听的核心是思考>)2,求异蕴藏着创新,蕴藏着灵性,而这灵性就是思维创新的火花。3,课堂上的精彩,源于上课之 前的精心。4,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此外,黄老师提出了“智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满天星辰,没有谁注定满腹经纶,妙趣横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教育的智慧,不断创造教育的智慧,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黄老师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黄老师的课堂犹如师生间对话式的真诚交流。孩子们想说,敢说,而黄老师也给足了孩子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哪怕说错,他也耐心地倾听,甚至爽朗地对答错同学笑,在笑声中传递给孩子不用拘束的暗示,再巧妙地指引,让孩子听得心服口服。黄老师的评价语没有充满激情却充满了真诚,让人得到真实的激励和有用的指导。正是黄老师的“平淡中见神奇”让我们领略了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老师们说:“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听黄老师的课,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学生们说:“我们最爱上黄老师的课。”
恩师邱学华鼓励黄老师:课堂趣、活、实,路子是对的。
还有专家评价黄老师的课说:课堂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课堂过程不是预设生成,而是互动生成,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听了黄老师的课后评价说:“师生精彩”、“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体现到位”、“特级教师实至名归”。
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教师思想、业务、文化、人格、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作为教师一生所追求的艺术。
第四篇:唐雯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有感
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方里中心小学唐雯
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感。黄爱华老师是深圳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近年来,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读了黄爱华老师著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读了这本专著的心得:
1.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
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年、月、日”等,都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扎实的教学功底。
2.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中,在基本讲完新课后,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并且尽可能地快。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己写了几个。接着,教师提问:“你能告诉老师写了几个吗?”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接着问:“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思维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学生回答:“我还剩任务的60%没 1
有完成。”有的学生回答:“我再写任务的10%,就完成一半了。”教
师又问:“你们是如何想出这些百分数的呢?”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一学生回答说:“我写了4个,占任务10个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学生获得了学习
成功的满足。这个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
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例的练习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色。
黄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
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4.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
例如,“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结束就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
断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学号数是1号的同学先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
让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学生要大声报出自己的学号数,让
没有走的学生判断。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不仅取决于教师有较
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而且取决于
教师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仅从教学过程这个方面分析
一下黄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的启迪:黄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
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深深地影响着我。教学生先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
教学的基础。我坚信我在教学中要向黄老师学习,热爱自己的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
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
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
黄老师对教学的钻研,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从他的教
育教学理念中学到了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观点,也不断促
使着我激励着我锤炼精湛的课堂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精
彩的教学舞台。黄老师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永恒目标:畅神境界的追求。
即教师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智慧的追求”。其中最令
我深思的几句话是:1,让人把话说完吧!(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
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
出教师的智慧<倾听的核心是思考>)2,求异蕴藏着创新,蕴藏着灵
性,而这灵性就是思维创新的火花。3,课堂上的精彩,源于上课之
前的精心。4,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此外,黄老师提出了“智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满天星辰,没有谁注
定满腹经纶,妙趣横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教育的智慧,不断
创造教育的智慧,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
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黄老师
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
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黄老师的课堂犹如师生间对话式的真诚交流。孩子们想说,敢说,而黄老师也给足了孩子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哪怕说错,他也耐心地倾
听,甚至爽朗地对答错同学笑,在笑声中传递给孩子不用拘束的暗示,再巧妙地指引,让孩子听得心服口服。黄老师的评价语没有充满激情
却充满了真诚,让人得到真实的激励和有用的指导。正是黄老师的“平
淡中见神奇”让我们领略了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这种创新的课堂正
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老师们说:“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听黄老师的课,确实
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学生们说:“我们最爱上黄老师的课。”
恩师邱学华鼓励黄老师:课堂趣、活、实,路子是对的。
还有专家评价黄老师的课说:课堂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课堂过程不是预设生成,而是互动生成,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听了黄老师的课后评价说:“师生精彩”、“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体现到位”、“特级教师实至名归”。
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教师思想、业务、文化、人格、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作为教师一生所追求的艺术。
第五篇:潭州雨梦 唐四名家“特定拗句”考
潭州雨梦 唐四名家“特定拗句”考
唐四名家“特定拗句”考
“特定拗句”格式多于正格律句吗?
大学教科书《古代汉语》《(二十八)诗律》第1058页“(1)在(丙)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在这种拗救的情况下,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说这种句式是拗救,是为了讲述和记忆的方便。其实这种“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在近体诗中反而比“仄仄平平平仄仄”用得更普遍,应看作正格。……”《古代汉语》是王力的学生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 王力、林焘校订。据说,他们查了5万多首唐诗得出的结论。
上述结论雨梦认为不切实际
王力先生素为我敬重,然其学生查了5万多首唐诗得出的“仄仄平平仄平仄”用得更普遍,应看作正格”结论。实不敢苟同。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只能在近体诗里找,而全唐诗才“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哪来“5万多首唐诗(近体诗)”?岂不笑话!
雨梦先从杜甫及李商隐全部近体进行分析(析文另发),近又从“特定拗句”最易发生的七言绝句着手,特发文共析。
名家的诗多诗好,诗多便于分祈更接近准确,诗好则读者赏心悦目。其结论为:
特定拗句四家平均值:46/182=25.3%
标准律句四家平均值:133/182=73%
。。
一.王昌龄34首(含仄仄平平平仄仄句)
特定拗句11句
从军行七首?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甘泉歌
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李四仓曹宅夜饮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仙老言余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6
别李浦之京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李四仓曹宅夜饮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卢溪主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留别郭八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送崔参军往龙溪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
三仄尾句4句 1
殿前曲二首
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
西宫春怨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浣纱女
钱塘江边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标准律句19句
云山清晓
苍深翠浅瀑峥潺,岂谓讥秦始爱山。一炬咸阳机冢赤,紫霄巍立晓云间。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捲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甘泉歌
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寄穆侍御出幽州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至南陵答皇甫岳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梁苑
梁园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送薛大赴安陆
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14
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留别司马太守
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抱君恩。
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春怨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上马当山神
青骢一匹昆崙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34句。
其中:特定拗句11 三仄尾句4 标准律句19
特定拗句11/34=32.3%
三仄尾句4/34=11.8%
标准律句19/34=55.9%
。。。
二.李白33首(含仄仄平平平仄仄句)
特定拗句6句 1
横江词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巴陵赠贾舍人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越中览古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三仄尾句1句 1
横江词六首其三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
标准律句26句
阙题
庭中繁树乍含芳,红锦重重剪作囊。还合炎蒸留烁景,题来渭得好篇章。
横江词六首其七
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6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送韩侍御之广德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詶崔侍御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17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庐江主人妇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胡桃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别内赴徵三首
王命三徵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其三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南流夜郎寄内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沈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33句。
其中:特定拗句6 三仄尾句1 标准律句26
特定拗句6/33=18%
三仄尾句1/33=3%
标准律句26/33=79%
。。。
三.王维13首(含仄仄平平平仄仄句)
特定拗句2句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三仄尾句2句
寄河上段十六
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
标准律句9句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送王尊师归蜀中拜埽
大罗天上神仙客,濯锦江头花柳春。不为碧鸡称使者,唯令白鹤报乡人。
齐州送祖二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灵云池送从弟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戏嘲史寰
清风细雨湿梅花,骤马先过碧玉家。正值楚王宫里至,门前初下七香车。
送殷四葬
送君返葬石楼山,松柏苍苍宾驭还。埋骨白云长已矣,空余流水向人间。
疑梦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13句
其中:特定拗句2 三仄尾句2 标准律句9
特定拗句2/13=15.5%
三仄尾句2/13=15.5%
标准律句9/13=69%
。。。
四.杜牧102首(含仄仄平平平仄仄句)
特定拗句27 句
齐安郡中偶题其二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题齐安城楼
呜咽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倚溪侵岭多高树,誇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
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秪疑烧却翠云鬟。
村舍燕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归燕
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阑干。8
醉后题僧院
离心忽忽复悽悽,雨晦倾瓶取醉泥。可羡高僧共心语,一如携稚往东西。
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
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
赠朱道灵
刘根丹篆三千字,郭璞青囊两卷书。牛渚矶南谢山北,白云深处有岩居。
新定途中
无端偶效张文纪,下杜乡园别五秋。重过江南更千里,万山深处一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