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时间:2019-05-13 05: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第一篇: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

导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服务领域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多个产业,涌现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服务方式,对于更好地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对普通农户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导向。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说,《意见》出台,既体现了中央的要求,又顺应了实践的需要,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问:《意见》的主要政策目标和取向是什么?

答:《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的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明显提高,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打造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农业农村新业态。

《意见》强调要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战略性产业,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供基础支撑,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意见》着眼满足普通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需要,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重点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农机作业及维修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7个服务领域,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

二是大力培育服务组织。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同时,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三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鼓励各类服务组织积极提供专业化的专项服务和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将其作为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普通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主推服务方式。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探索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

问:《意见》为什么强调服务带动普通农户?

答: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大,有的零散地块只适于家庭耕作。以普通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适合我国国情农情,具有持久生命力,仍是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普通农户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大量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日渐突出,普通农户在采用新技术新机具、对接市场等方面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尽快提升小农竞争力,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更好地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时代命题。通过发展农?I生产性服务业,让普通农户能够根据自身状况和需求,选择服务组织提供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既能满足农户参与生产、从事家庭经营的愿望,又能将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有助于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小农发展与农业发展齐头并进。

问: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

答: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专业化服务组织统一管理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农业和农民的重要形式,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是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主要有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问题。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兼业化特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让农户借由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是有利于促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探索了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情况下,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在满足尚未离开土地、劳动能力不高的老龄化农民继续从事家庭经营愿望的同时,使他们分享到规模经营的便利和收益。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通过开展规模化的统一托管服务,服务组织可以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采用先进耕作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作业能力,选用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增收的多重效益。

四是有利于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技术装备先进,推广应用深松整地、统防统治、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高效技术的能力强,可以有效帮助和带动缺乏相应装备和技术的普通农户,助力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要总结推广一些地方探索形成的“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农业共营制”等农业生产托管形式,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领、项目推动等措施,加大支持推进力度。

问:请问如何确保《意见》精神和各项政策举措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答:三部委已经正式印发《意见》,接下来关键是把抓《意见》落实摆到重要位置,认真贯彻执行《意见》要求,切实把《意见》精神落到实处。《意见》就做好贯彻落实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明确要求。

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将其作为带动普通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举措,抓紧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要明确指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作牵头部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落实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考核,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和汇集各类农业重要基础性信息系统,为农户和生产主体提供农产品生产状况、市场供求走势、资源环境变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服务组织资信等信息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共用共享农村各类经营网点资源,就近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服务。

三是引导服务规范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强服务过程监督管理,引导服务主体严格履行服务合同。建立农业服务领域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农业服务领域严重违法失信主体,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四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落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大力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政策落实,真正发挥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第二篇: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农机购置补贴答记者问

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农机购置补贴答记者问

2011年03月30日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农村需求,拉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制度不断完善,操作基本规范,成效十分显著,真正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为详细了解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关情况,近日记者专题采访了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问:近年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2004-2010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54.7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10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925万户,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利农利工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2亿千瓦,比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增长52.3%。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4万台,是2003年的3.95倍,年均增长21.7%;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分别达到33万台、13万台,分别是2003年的5.55倍、31.7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7.7%和63.8%。

二是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十一五”期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而2003年以前只有0.5个百分点左右,2010年已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综合机械化水平7年的增幅相当于政策实施前30年的增幅。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重点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今年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产栽培、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

三是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机补贴推动下,农业机械得以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节本增产。机械化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仅此一项全国年减少小麦遗洒损失50亿斤以上。采用大型机械进行深松整地,增产幅度达到10%-15%;水稻机插秧能使亩增产100斤以上。

四是拉动了农村需求,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直接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带动了农机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产销率达98%以上,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2010年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预计超过2万个,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达3700亿元。

问:2011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总体要求有哪些?

答:今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在实施中应突出七个注重:一要注重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补贴范围,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二要注重突出重点,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三要注重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丘陵山区、血防疫区及草原牧区农机化发展;四要注重扶优扶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推动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五要注重阳光操作,加强监管,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监管措施扎实有效;六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七要注重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问:2011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哪些完善和强化措施?

答:为进一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创新,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简化程序,提高效率,2011年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强化措施:一是保障农民自主选择权。为确保农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改补贴协议为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或直接用申请表替代补贴协议。补贴指标确认书由县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办理,经与同级财政部门联合确认后,交申请购机农民。同时,提倡农机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配送农机产品,减少购机环节,实现供需对接。二是公平公开确定补贴对象。强调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地要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并公示,防止出现内部操作、优亲厚友现象。三是省级财政应安排必要工作经费。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省级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对开展政策宣传、公示、建立信息档案等方面的支出给予保证。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四是开展创新试点。鼓励各地在保证资金安全、让农民得实惠、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下放资金结算级次,强化地方责任;选择少数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使更多农民受益。五是强化监管。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加强部门间协作和监督,加强对实施情况的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处罚。

问: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是多少?补贴资金如何分配?

答: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规模为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实施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为支持春耕备耕,财政部已于去年将2011年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0亿元指标提前通知各省级财政部门。

为合理分配补贴资金,财政部、农业部综合考虑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数、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等因素,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科学确定各省(区、市、兵团、农垦)资金规模。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也采用因素法或公式法,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辖区内项目实施县(场)投入规模。补贴资金重点向粮棉油作物种植大县、畜牧水产养殖大县、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全国1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创建县和1000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县、血吸虫病防疫区县、汶川地震

重灾区县适当倾斜。

问: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有哪些?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有什么调整?

答:补贴机具种类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机具。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可以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品目的其他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今年补贴机具种类主要有两个方面调整:一是对补贴范围内的180个品目机具进行适当微调。根据中央1号文件关于“扩大抗旱节水设备补贴范围”要求,适应各地抗旱保春耕农业生产需要,将水井钻机、风力扬水机、抗旱机泵等抗旱节水机械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将近年来农民申购数量较少的药浴机、花生烘干机、理麻机从全国统一补贴范围中剔除,补贴机具品目总数保持稳定不变。二是根据各地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将地方自选增加的机具品目数量由20个增加到30个。

问:补贴机具如何确定?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农业部根据全国农业发展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全国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各省(区、市、兵团、农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补贴机具品目。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本省(区、市、兵团、农垦)确定的补贴机具品目范围内,所有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且承诺在本省域销售的产品和已列入本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全部纳入补贴目录,按程序向社会发布并报农业部备案。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定额补贴按不超过本省域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农业部统一确定,非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各省(区、市、兵团、农垦)自行确定,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

问:补贴对象和补贴机具经销商如何确定?

答: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对于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农民,可优先补贴。

补贴机具经销商必须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经销农机产品的营业执照,具备一定的人员、场地和技术服务能力等条件。经销商名单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提出,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统一公布,供农民自主选择。农机化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补贴机具经销商的监督管理。

补贴对象可以在省域内自主选机购机,允许跨县选择经销商购机。

问:在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政策实施效果,我们在设计农机补贴管理制度之初就着力防止套取补贴资金、防止倒卖机具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在执行中不断建立完善机制、严格规范操作、强化监督检查、严查违规行为。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财政部、农业部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补贴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注重发挥基层部门的监管职责。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机工业行业指导,鼓励农机企业开发农业生产需要、农民欢迎的产品,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省级财政、农机部门要及时与企业结算补贴款,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领导,组织好政策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是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制度。在补贴资金分配、结算,补贴对象、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方面,严格遵守规定,强化部门内部审核稽查和风险防控,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阳光操作。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部、省、市县都要将补贴政策的内容、程序、要求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挂图、明白纸、公告栏等形式,及时全部公开,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让社会各界知晓农机购置补贴方法和要求,提高政策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启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软件,公开信息,阳光操作。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着重加强政策宣传、补贴对象确定、受益公示、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确定等关键环节监管。农机、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制定补贴政策监督检查方案,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例如,2010年农业部派出20个督导组对全国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对6000户购机农民进行了电话抽查。公布补贴投诉电话,认真核查处理群众举报。省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补贴资金额度的30%的比例、县级财政部门按照不低于购机户10%的比例对补贴执行情况进行自查核查,财政部将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重点抽查。

五是严查违规行为。对检查发现的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等问题,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对发生问题的县,将查实的情况通报全国农机、财政系统,并抄送省级纪检监察部门,建议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将永久取消经营补贴农机产品的资格。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要及时取消补贴资格。同时,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督。

问:如何发挥补贴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答:一是合理确定补贴种类范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根据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需要,合理确定补贴范围,明确补贴重点,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利用因素法科学分配补贴资金,促进主产区、优势产区农机化发展。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数、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等。三是注重扶优扶强,促进农机产品技术进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补贴的产品必须是经试验鉴定合格并列入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四是鼓励更新报废老旧机具,促进农机节能降耗。优先补贴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农民。

问: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些什么具体纪律要求?

答: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把补贴实惠全部落实到农民,农业部、财政部多次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严格纪律,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纪律要求:

一是严格执行国务院提出的“三个严禁”要求。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

二是切实做到“八个不得”规定。即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不得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三是坚决禁止农机购置补贴收费行为。即严禁向农民收费、严禁向农机生产企业收费、严禁向补贴产品经销商收费、严禁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向企业和农民收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绝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并管好所属农机事业单位,决不能违规收费,增加农民和企业负担。

四是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财农

[2011]17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纪律要求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农办机[2011]3号)要求,各级财政、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管作用,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

问:请您介绍一下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作用?

答:为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在部分省份试点的基础上,农业部于2009年组织开发了全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2010年起在全国推广应用。系统运行1年多来,实现了申请购机、签订协议、审核供货、资金结算、数据统计、信息查询等工作的电子化、快捷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纳起来,该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规范程序,公开透明。实现网上申请、审核、结算过程的规范化,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确保补贴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二是方便查询,强化监督。实现购机补贴档案的电子信息管理,及时方便查询农民申请、协议签订、审核审批、机具购置、结算进度等信息,便于抽查监督。三是统计汇总,掌握进

度。实现补贴数据自动即时统计汇总,随时了解补贴进度和总体实施情况,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同时加快补贴资金结算,减轻企业资金垫支压力。四是信息宣传,服务农民。提供补贴产品、销售商名录、农民购机需求等信息,方便农民购机和企业供货。

第三篇:宁波市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宁波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9-01 【生效日期】2003-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意见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保障。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农业部、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甬党〔2003〕4号)精神,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对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机械化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用先进的农机装备武装农业,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改造农业,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才能使广大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发和应用配套农机技术及机具,可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围绕产业特色,发展农机推广项目,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发示范、辐射效应,促进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围绕产业区域布局,优化配置农机装备资源,建立区域性的农机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举措。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大大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继而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统揽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四大区域特色产业带和十大主导产业基地为依托,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林牧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全国实现农业机械化。

到2005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7.7万千瓦,乡村第一产业劳均动力达到2.5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3.99 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5.37 亿元。全市果蔬、林特、畜牧、水产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水稻作物的耕、播、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50%、85%。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

到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38.8万千瓦,乡村第一产业劳均动力达到3.5千瓦,农机原值达到17.48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 19.21亿元。全市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具有宁波特色的农产品主要生产环节、主要农产品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基本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多样性需求。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

在装备结构上,要着力调整提高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生产所需机械化的比例和水平,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到2010年,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业机械装备新框架。

在发展布局上,要突出行业特色,打破区域界限,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创汇农业机械化。要在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层次的基础上,主攻果蔬、园林作物生产,水产、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实施“科技兴机”工程,重点抓好八大农机化示范工程。

(一)果蔬生产机械化工程。加大对温室、钢棚、果蔬耕整机、果蔬喷灌机、榨菜直播机、水果分选机等农机具的研制推广应用力度,全面提高果蔬播种、植保、收获、贮藏等环节机械化水平。

(二)园林特产机械化工程。要大力鼓励节水灌溉、高压植保等成套设施和除草、修剪、采摘等园林特产机械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实现我市园林特产机械化的新突破。

(三)浅海滩涂机械化工程。以翻耕、挖塘、清淤、增氧、投饵机械化为基础,研制开发紫菜、贝类等水产采收机械,促进高密度网箱养渔等淡水养殖和浅海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四)畜禽生产机械化工程。以牧草收获、粉碎、青贮和饲料加工、拌和为突破口,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设施化和工厂化,加快畜禽粪便及废弃物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机械化发展。

(五)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工程。重点发展果蔬、畜禽和水产等农产品保鲜、干燥、储运、精(深)加工等产后处理机械化关键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生态环保机械化工程。按照“绿色、安全、无公害”的环保要求,大力发展河道清淤(清草)机(船)、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高性能植保机械、新型节水灌溉等机具和设备;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适用技术的推广。

(七)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要重点攻克水稻生产中的“机械栽种” 难题,稳步发展“机械烘干”技术;引进优质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解决谷物破碎率高、含杂率高、割茬高的问题,着力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八)农用航空工程。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我市农用航空,适时启动农用航空停机点(站)建设,力争到2010年发展农用飞机1-2架,提高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

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

进一步明确县(市)、区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依照公务员的事业性质和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事业性质,稳定和增加公益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经费投入,稳定和保护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资产。加强县(市)、区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20个维修质量、服务及管理水平较高的高性能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积极尝试建立区域性推广服务组织,以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特殊性和农业区域布局不同的需要。大力扶持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促进农机股份制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户的发展,着力培育农机作业、销售、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规范中介服务组织行为,明确权利和义务,形成与农机户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利益。

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立足大农业,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一条龙”服务。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整合农机资源,组合农机作业项目,上联农业龙头企业,下联产业园区、特色基地和农户。要加强示范服务网络建设,以农机大户、养殖大户、种植大户为重点扶持对象,逐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优化农机资源,盘活农机存量,通过组建农机调剂中心,组织农机跨区域调剂,充分发挥农机的使用效益。

努力加快农机工业企业发展步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65号)精神,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机重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支持新机具的展销、推广与应用。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参与市八大农业科技行动项目的实施。农机工业企业要紧紧抓住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广泛寻求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外资,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

要立足“大农机”,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工程”,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组织保障,努力促进农机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加强农机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要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制订出台宁波市农机配套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标志,加强装备建设,不断提高农机行政执法水平。各级农机部门要对县(市)、区道以下道路的农业机械运营实施全面监督管理,大力开展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农机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各县(市)、区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普及“农机安全村”。开展农机质量认证工作,严格农机产品生产和推广许可证制度。加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生产、销售、维修市场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坑农害农现象,保护农机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农机质量体系,推动农机标准化作业。农机标准化是现阶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础工作,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抓紧制订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加强对农机作业程序、作业质量的指导和检查监督,努力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的利益。着手制订播种、耕作、贮藏、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农机作业标准和质量标准。加强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涉及农产品安全的农机质检中心建设,加大仪器设备投入,不断提高农机检测水平。

实施科教兴机战略,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机队伍,通过专业培训、定向培训、职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善管理的农机干部队伍,专业精、业务强的技术骨干队伍,有技能、懂经营的农机操作手队伍。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农机现代化。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市财政将安排一定的专项扶持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支持农机化发展。各县(市)、区也要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逐年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扶持的导向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经济组织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合力。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把农业机械化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和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机部门职能作用,认真搞好农机发展的统筹规划,支持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农业农村各类农业机械的推广、管理和服务,建立农机推广管理的新机制。切实加强农业机械作业、运营配套的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机管理力量,关心乡(镇)农机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证农机人员享有农办其他人员的同等待遇。财政、计划、农业、经济、物价、金融、公安、交通、科技、教育、工商、税务、质监、司法、劳动、人事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为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组部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中组部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意见》?

答:2014年11月,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总书记亲切接见与会的“双先”代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并发表饱含深情的重要讲话,指出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一定要坚持做好老干部工作。刘云山同志在会上强调,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会加强、不会削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这是积极应对离退休干部工作自身变化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离休干部占比很小并呈现加速减少的趋势,退休干部数量每年大幅增长,离退休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活动方式、服务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离退休干部工作中许多问题还需回答与规范。第二,这是准确把握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大局大势的迫切需要。大局清,方向明。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充分认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老干部工作的新使命,充分认清全面从严治党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时”和“势”。《意见》主动适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放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坚持在大的形势背景下谋划和推进工作,自觉把离退休干部工作融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之中。第三,这是贯彻“双先”表彰大会精神的现实需要。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意见》以中央精神特别是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引,充分体现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对离退休干部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根据会议精神,中央组织部研究制定了这个《意见》,对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作出了明确和规范。《意见》是自1982年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老干部工作综合性文件,对于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问: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总体上应把握哪些要求?

答:《意见》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以充分体现离退休干部特点和优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方向,积极稳妥推进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意见》强调,新形势下做好老

干部工作要遵循“四个更加注重”的原则: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工作,更加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更加注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更加注重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

问:《意见》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答: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价值取向,对坚持不懈在老同志中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作出明确要求和规定,这是《意见》的最大特色。《意见》强调,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充分凝聚和释放正能量。要求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同释放正能量。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作出新贡献。一是组织引导老同志以积极的心态、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变化,客观分析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正确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做心态阳光的模范长辈;通过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关心教育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传播正能量。二是坚持定期听取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建议,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及时把他们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改革举措的看法和建议反映出来,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组织离退休干部在各类媒体上传播正能量。鼓励引导政治立场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心态阳光积极、具备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离退休干部,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为各地区各部门经得起历史检验、深受群众欢迎的政策举措和发展成就点赞喝彩,用积极声音影响社会舆论,维护党和政府形象。

问:《意见》对加强和创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答: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关键所在。《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方面,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加强谋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强调进一步落实组织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党建工作责任。二是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方面,强调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参加活动的原则,灵活设置党组织。积极探索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地、活动学习场所、兴趣爱好团体、社团组织中建立基层党组织或者临时党组织。选配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任党组织书记。三是在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方面,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列入预算,国有企业列入企业预算。加大党费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收缴党费的下拨比例,给予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适当工作补贴等。同时规定,离退休干部党委(工委)书记一般由同级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党员人数较多的可按同级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副职配备专职副书记,在现有编制内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

问:《意见》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意见》充分体现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出要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和党员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意见》对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提出6点明确要求。一

是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理解和支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对待利益调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严格遵守中央关于讲座、论坛、刊登、出版、在企业和社会团体兼职(任职)、继续从业、出国(境)审批、重要情况报告等方面的纪律规定。二是明确要求教育离退休干部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情怀,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坚持理论学习、组织生活等制度,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身体条件允许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应自觉参加集体学习、组织生活。三是要求离退休干部党员按规定交纳党费,有特殊情况的,经党支部同意,可采取灵活的方式交纳。四是明确要求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出地党组织要主动了解掌握情况,协助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工作,方便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五是提倡和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在党组织内部开展互助关爱、传递温暖活动。六是明确规定离退休干部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坚决与邪教组织作斗争,并注意把党员参加某些民族风俗活动同信教区别开来。

问:《意见》在完善和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方面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始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意见》高度重视做好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切实落实“三个机制”,即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意见》明确要求健全中央企业资金保障帮扶机制,下级企业对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及生活补贴无法完全保障的,由上级企业给予帮助。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医药费及生活补贴,现渠道无法完全保障的,由上级企业或者单位主管部门给予帮助,上述渠道无法解决的,由同级财政负责保障,同级财政有困难的由上级财政帮助解决。二是明确地方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没有明确服务管理机构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党委和政府指定的机构负责,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三是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公用经费、特需经费标准。四是对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原单位和原单位所在地有关部门、接受安置地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在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方面,《意见》强调要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缩短医药费报销周期,推进医药费异地直接结算。逐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公用经费标准,通过列入同级财政或者单位预算等方式予以保障。注意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切实履行应尽义务。顺应老龄事业发展趋势,坚持社会化管理服务方向,积极稳妥、协调推进相关工作。综合利用政府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优待服务、志愿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健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社区平台,更好满足退休干部养老服务需求。鼓励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干部院校、各类智库、科技园区、专家服务基地、农民合作组织等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推广和志愿服务。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完善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加大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力度,通过开展党内关怀、推进志愿服务、纳入社会救助、拓宽帮扶资金渠道等办法,对身患重病、失能、高龄等有特殊困难且符合条件的离退休干部,给予更多关心照顾。

问:《意见》对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见》强调老干部(老年)活动中心、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要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性质尚未明确的,结合实际情况划入公益类事业单位。推进老年教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和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要为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创造条件,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场所要探索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在活动、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要求根据离退休干部年龄、身体状况、志趣爱好等,在安全节俭前提下合理确定,并加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建设,用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国家老年教育等资源。

问: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保证责任落到实处?

答:领导重视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保证。《意见》对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职责,强化保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带头联系、经常走访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统筹谋划、科学指导,把离退休干部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履行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职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切实做好相关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工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三是搞好服务保障。《意见》强调,在推进各项改革中,要确保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机构编制稳定,工作经费、服务用车等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同时,要求全面实行地方各级党委老干部局局长兼任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要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建设。

问:最后,请您谈谈对贯彻落实《意见》有什么具体部署?

答:《意见》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遵循。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意见》,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对贯彻落实《意见》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原原本本抓好学习。采取中心组学习、务虚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二是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坚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区分情况、区别对待,抓紧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对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要求,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先行试点、探索实践、稳步推进。同时,通过专项督查、调研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推动文件精神的落实。三是注意研究贯彻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更好地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中央组织部将跟踪了解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意见》进展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并适时进行专项检查。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第五篇:嘉善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嘉善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工作力度,扩大服务业发展领域,做大服务业产业总量和提高服务业综合水平,充分发挥 服务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据《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和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 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坚持“改革推动和开放拓展并举”、“城市化战略和服务业发展互动”、“区域特色经济和产业融合互促共进”以及“改造传统行业和培 育新兴行业并重”的原则,结合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建立良好机制环境,不断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使服务业成为与一二 产业相融合、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对外开放相联接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支撑产业。

二、发展目标

1、服务业发展提速。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对财政的贡献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

2、服务业总量扩大。到2011年,年均新增服务业法人单位300家以上,年均新增服务业个体工商户300个以上,新增法人单位注册资本年均增 长20 %;引进外资服务业项目到位资金实现翻番;服务业从业人数年均递增6%以上,增加到13万人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达到16%以上。

3、服务业结构优化。到2011年,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生产性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会展会务业等成为我县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4、服务业占比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5%。

三、工作重点

(一)抓产业融合,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县经济开发区、西塘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姚庄光伏产业园“三大制造业新高地”作为承载吸引平台,通过支 持鼓励企业重组、引进优势服务业企业、拓展领域和业态创新等手段,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制造业提升发展,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每年培育、引进和组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年均增 幅达20%以上,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1、支持鼓励企业重组,开展“主辅分离”试点工作。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鼓励制造企业进行内部结构优化重组,开展“主辅分离”试 点工作。选择具有一定行业代表性并具备相关条件的生产制造企业进行试点,支持企业逐步将采购、运输、仓储、产品设计、产成品包装、售后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 等内部辅助功能从企业主体生产功能中分离出来,整合增强后组建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县的 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2、积极开展“二次招商”工作,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落户嘉善。充分挖掘现有制造业企业中的潜力资源,积极开展二次招商活动,引进与行业相关联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 务企业,引进营销中心、结算中心,促使制造企业逐步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发展。

3、拓展发展途径,促进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鼓励生产企业利用现有厂房、仓库、车辆以及原材料等,投资组建独立的物流配送公司,对外提供 第三方物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在做好服务自身的基础上,发展第三方贸易。积极引导生产制造企业,拓宽投资视野,投资现 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走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鼓励扶持具备一定拓展能力的中介咨询、产品检测、设计研发和人力资源等一些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不 断拓展专业服务范围和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制定重点扶持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研发设计、广告会展、咨询策划、服务外包和职业培训等新兴 业态的政策,逐步实现二产反哺三产的和谐融合发展的目标。

(二)抓产业提升,优化生活性服务业。依托现有服务业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会展会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在强化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业态,积极拓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新领域,努力使之成为我县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1、积极打造休闲旅游胜地。抓住古镇西塘休闲观光旅游区和大云生态度假旅游区两大特色旅游区的深度开发与建设。丰富西塘旅游区旅游要素,设计和 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项目,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策划开发新的特色旅游项目,实现从观光旅游模式向休闲度假模式的全方位转变,游客数 量每年增幅达到20%以上,到2011年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统一规划大云生态度假旅游区,有效整合十里水乡风景带、大云寺、碧云花园、拳王休闲农 庄、自然美生态园、鲜切花园区和温泉旅游度假区等资源,突出温泉特色概念,努力打造成为“温泉度假、田园绿洲、幽静水乡、休闲农庄”特色休闲旅游区,到 2011年力争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西塘、大云旅游区为龙头,带动发展魏塘历史名人观光游、陶庄汾湖生态湿地游、姚庄桃花岛休闲观赏游和丁栅白鱼塘 渔家风情游等旅游业,力争到2011年有2家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努力把嘉善打造成为长三角休闲、文化旅游胜地。

2、努力培育长三角区域会务商务新基地。以承接2010年上海“世博”为契机,突出长三角中心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和营销方 案,进一步整合现有高星级宾馆酒店资源,鼓励各大宾馆完善会务设施功能。积极引进、组建专业化会务会展企业,下功夫培育一批专业化营销队伍。三年内在县城 以外的重点会务集中区投资建设3家以上高星级度假型、会务型酒店。规划建设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会展设施,努力将嘉善打造成长三角区域休闲、会务、商务的新基 地。

3、打造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辐射和转移的承载地。紧紧抓住沪杭客运专线嘉善设站契机,突出“高铁”概念,全面接轨上海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接轨上 海第一站内涵。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人际交往优势,及时掌握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向和产业动态,结合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短腿症结,主动接 触、全面出击,将上海现代服务业的优势项目引入我县。同时引入服务业相关行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弥补自身的一些薄弱环节。在以往对沪招商联络 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今后发展的重点行业和上海的优势及可能外移的行业,开展综合招商、专业招商和主题推介等活动,力争成为上海服务业产业 链延伸的承载地。

4、打造浙北区域商贸流通繁荣之地。整合嘉善商城、华东建材市场、国际农商城和嘉善车城等专业市场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招商模式,分阶段推 进市场提升改造,通过三年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百亿商品交易市场。编制废旧钢铁资源回收利用总体规划,加快陶庄五金机械园及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建设,使市场与 产业有机融合,努力形成百亿资源综合利用市场。依托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以培育特色街区为方向,坚持业态多样化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贸易合作、高 档百货、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特许经营和专卖店等现代流通形式和特色项目,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力争到2011年形成1个年营业额超10亿元和5个年营 业额超5亿元的大型商贸流通骨干企业。

(三)抓平台构建,着力推进集聚区建设。把握城市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机遇,围绕魏塘、西塘主副双核,加快编制县域服务业集聚区规划,重点打造 “嘉善新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西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场。同时积极打造软件产业基地,培育虚拟网络平台,不断拓展服务 业新领域。

1、加快推进县城新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功能集聚、配套完善”为发展目标,在新城区规划区域内,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 功能,大力提升新城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楼宇特色经济形态,打造行政文教公共服务、中高端商务商业服务 和居民消费服务三大服务平台,使其成为楼宇(总部)经济集聚地和时尚消费新型商业区。引进国内知名的地产商,借用其先进成熟的开发理念,精心打造集商务商 业住宅为一体的高档核心精品区域。三年内力争完成4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楼建设目标,引进100家以上各类服务业企业注册入驻,到2011年期末,该集聚区 初步具备县城新型服务业中心的各项核心功能。

2、积极拓展西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根据古镇西塘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祥符荡三产发展区建设规划,开发建设拥有图书馆、展览 馆、特色餐饮、主题酒吧、咖啡吧、茶楼、画廊等业态的文化特色街,引进大型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大型休闲度假项目和其他文化创意项目,重点发展深度休闲度假 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差异化发展来丰富、拓展西塘古镇旅游内涵。通过三年努力,使其显现高端休闲度假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的雏形。依托西塘电子信息产业园的 建设,规划建设集生产性、生活服务业为一体的商业配套区,重点引进总部楼宇、酒店式公寓、宾馆会所和中心商业区等大型项目。通过三年努力,使其成为既能满 足信息产业园内部需求,又能满足周边城乡居民各类商业商务需求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3、努力打造软件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嘉善商务低成本优势、宜居优势、交通优势以及上海、杭州软件外包服务和数据处理业务外溢契机,大力引进软件 外包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进驻落户。加快落实《嘉善县关于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引导和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加快科创中心二期软件园的规划建 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营造软件产业“集聚区”。通过三年努力,力争打造10亿产值的区域性软件研发及外包基地。

4、积极培育网络虚拟交易平台。依托特色产业的集聚优势和商品交易市场的资源平台,加快信息化改造步伐,推动西塘纽扣产业园、嘉善商城等特色产 业和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广泛运用新型交易业态和流通模式,支持网络交易平台和网上交易市场建设,利用网络巨大无形的影响力,不断拓展产业和市场的营销辐射 力。积极探索利用网络的先天优势来满足城乡居民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引导投资商投资构建县域居民消费购物的网络虚拟交易“一卡通”结算体系,为 市民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消费便利。

(四)抓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服务业互促共进。发展服务业突破口在城市,增长点在农村。要统筹推进,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努力实现城乡服务业合理布局和一体化发展格局。

1、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继续强化县城和中心镇的服务业综合功能,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发挥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和邮政电 信业四大行业在整个服务业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针对房地产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调整思路,探索新型开发模式,防止大起大落,确保房地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同 时,要不断完善和增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行业的公共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

2、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抓住培育新市镇、城乡统筹试点,以及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力度,特别是姚庄、西塘、大云、洪溪 等高速公路出口新市镇,按照个性明显、功能齐全、市场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市镇目标,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新节点、服务业快速发展先行地。加快建 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和完善一个便捷规范的农村商品 流通体系,推进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培养一大批合格规范的农业经纪人,继续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

四、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五大”机制

(一)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组织协调、统分结合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明确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服务业 发展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局工作职能,规范服务业管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三产服务业强势崛起。成立嘉善县服务业联合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 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作用,成为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和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要点,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和配合,形成协调、顺畅的 服务业工作组织机制。

(二)建立健全服务业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根据我县服务业发展状况,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不断完善《嘉善县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同 时完善镇级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季度服务业发展工作例会制度,出台《嘉善县服务业重点成长型企业评选办法》等配套考核奖励办法。

(三)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长效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分步目标推进制,2009年为重点项目推进年,2010年为产业发展突破年,2011 年为整体跨越提升年。实行服务业重点项目联挂制度,形成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实施、项目主管部门协调管理和县领导挂钩联系“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建立服务业运行情况监测分析机制,定期召集各主体及相关部门对我县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效益进行分析。

(四)建立健全创业创新机制。强化创建服务业品牌、商标意识,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创建著名品牌、商标,提高产业竞争力,每年引导10-20家服 务业企业申报服务业注册商标,着力培育罗星阁宾馆等服务业重点企业创建省、市著名商标,努力形成雄厚的品牌群。大力开展服务业助民创业活动,通过推介服务 业创业项目、宣传服务业创业典型、扶持服务业创业项目,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推动发展。

(五)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统计机制。根据嘉兴市《关于加强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建立和及时更新统计单位名录库和个体工商户名录 库。切实开展服务业专项统计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做到“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促进服务业发展。

五、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六项”保障措施

(一)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凡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 地区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一般性服务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 以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服务企业,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促进生 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等行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强在税收、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以及投融资等方面对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服务业用地保障。利用编制《嘉善县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服务业集聚区等三个子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保障全县服务业发展用地,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积极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业、创意 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四)发挥政府对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利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奖励生产性服务业试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 社会公益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各金融机构应全力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服务业项目的信贷需求,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 型服务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制定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依托我县职业类学校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定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增设面向生产性和现代服务业的专 业课程,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服务业人才。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积极吸纳国内外服务业高级人才,形成有利于 服务业人才培养和流动的良性机制,着力营造以“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人才环境。

(六)加强服务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广泛推行服务承诺和服务公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对违规企业和服务产品质量问题依法追究查处,整顿和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

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下载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