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 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农质发„2014‟16号
为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现就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1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总书记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缺失问题。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要求,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 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三)重点领域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两个领域,农业投入品领域的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领域的重点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收购贮运企业、屠宰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
(四)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条块结合,统筹规划,同时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行为,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
2.部门推动,社会共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引导、监督、协调。各行业协会要发挥专业性、指导性强的优势,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建设格局。
3.健全制度,规范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上下级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4.积极创新,加快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及各行业协会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探索创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模式,不断总结推广,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要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
(二)完善信用信息记录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所采集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要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加强与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税务、知识产权、商务流通等行业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 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三)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帐,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诚信风尚。要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健全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要督促行业协会加强自律,进一步完善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信用等级评价。
(四)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建设。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做法,逐步实现信用体系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围绕信用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有奖举报、跨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等内容,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规范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有效运行。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依法披露相对人违法失信和守法诚信等信息。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依法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对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要依法注销相关许可证件并予公告,需要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函告工商管理部门。
三是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项目优先、政策倾斜、审批优先、评先评优、先进模范等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信贷申请、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讲诚信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服务合作社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形成品牌效应。
四是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使信用状况成为各类准入门槛的基本内容。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公示失信违法主体,使其丧失信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建立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加大惩戒力度,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要通过惩戒机制使生产经营单位不愿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各有关行业协会对违规失信的成员,要按照情节轻重实行警 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责令退出等惩戒措施,并将相关违法线索报告行政主管部门。
五是建立信用监督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强化信用监督,推进社会共治。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到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明察暗访,提出指导意见,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鼓励广大群众通过政务微博、“12316”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渠道,监督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对媒体曝光的失信违规行为,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调查处理。
(五)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诚信教育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推进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助其专业性强、组织化程度高、与生产经营者联系紧密的优势,合力推动行业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方案,作出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要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行业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失信行为多发的地区、行业予以通报。
(三)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争取本级人民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拓宽经费来源,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四)推动创新激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 地区、本行业农业生产和发展实际,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品一标”“三园两场”等项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水平。
农业部 2014年12月24日
第二篇:干部学习讲稿:《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下)
干部学习讲稿:《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下)杨曙明
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所研究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基础知识及相关实践
那么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一些专家通过研究来提出的体系建设方案;以及目前我们国家不同的部分的地区已经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或者诚信体系建设的情况和它们建设的优缺点。
那么首先,我们来在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这样一个体系基础的时候,我们来去讲,强调来去讨论几个词汇。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样的中文的汉字的“食”,也就是说我们这“食”的结构是“人”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良”。也从这来说,我们说进行食品生产的,是人用良心来做事,这样的话才能够生产出的诚实可信的食品,也就能保证食品的质量、信用。那么第二我们就要谈这样一个词汇“诚实”,简单大白话,也就是说你的老实,也就是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这样一个道德品质。我们辞海中给出的这样一个定义,那么“诚信”我们说是“以诚实之心行信誉之事”,及讲的“诚实无欺,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核心我们讲的就是你是“表里如一”。另外我们讲的信用,信用本来在我们用的很多的是我们在银行或者信贷行业。大家都知道我们说每个人去贷款都会有自己一个信用额度,那么我们讲的一个词汇就是“诚实”和“守信”,来取得了这样的一个信任,也就是信用程度。这是我们所说的这样一个基本的词汇,也就是我们说的信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用是通过你在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诚实守信来获得消费者,获得管理部,获得监管部门,获得这样一个信用的额度大小。
那我们说的诚信机制的建立,主要来基于我们说,生产自控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诚信机制的前提,我们说是生产和经营者,它来进行这样一个自我的约制去使得它的生产和它的所有的管理制度,和它对外宣称的质量和安全是一致的。同时我们说的光有生产者的自控,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还要加上我们说的政府的监管机制和社会的监督机制。那么只有政府的监管机制的到位,社会监督机制的全方位、全覆盖,才能够督促生产者能够有效地进行这样一个自我控制实现其产品质量的诚实可信。也就是生产者自控的这样一个有效发挥,依赖于我们所生产者的诚实性,是由内部这样的一个因素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这样一个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这是来源于外部的这样一个作用。主要是依靠政府和社会行业部门行业的监督的力量。
诚信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我们说的系统的工程。它既涉及到法律、法规制定的是否完善,同时又涉及到我们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的重塑造。这也是对于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这样的要求。那么在这样一个服务性的原则,实际上在我们农业部,提出这样一个规划里面提出来,是要强调我们说的生产有记录。我们说得实时的我们说输入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说政府监管中进行,根据这样的系统进行服务,对他进行相应的监管的措施去提变化,来去增加。我们说对于有问题这样一个企业,他的这样一个抽样的一个频次和力度,去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它的质量安全。同时这样的一个信息,实时能够向我们消费者来进行批露,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能够选择他们的信用额度比较高的一个农产品,避免来去放弃一些信用额度比较低高的农产品。通过市场的丢失或是争夺这样一个利益,去督促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来去增加他们产品的质量安全的提升。
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应该是有三个方面,应该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第一个是全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批露、评价和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这样一个系统,应该是政府各部门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的平台。另外它也是企业和政府信息应与社会共享,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更透明的这样一个信息渠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并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发出消费预警,在短时间内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召回有问题的食品,将危害降低到最低。这就是我们说的这样一个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应该达到的这三个方面的效能。那么从这张图来看,我们进一步去说明这样一个系统它的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首先来说,这样一个系统,应该它的监管维护,应该是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或者第三方的这样一个机构。
那么从这儿来看,我们说的这样一个系统分出三个层次一个是网络层次,一个是数据层次和应用层次。
那么在网络层次方面主要是一些它的硬件方面,通过互联网方面来去实现,我们整个这样一个系统有效地运行。同时能保证这样一个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者与监管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对话。而我们说第二块它的核心方面是,它的这样一个数据层次。那么这个数据层次,我们实现的两个主要基础是数据库系统和模型库系统,也就是所有这样一个食品质量安全信用这样一个系统,那么我们说的它的依据是,所有分析既然是一个数据,那么这样一个数据库这样一个系统,是对我们说的数据,来进行处理来进行采集。这样一个数据层里面有两块,一个是两个基支处,一个是它的这样一个数据库,再一个是模型库。数据库采集的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所有的信息,这个信息在农业部门强调更多的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督监管方面的这样一个数据。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来讲,主要是产品、经营以及销售这三个方面所有的信息。另外一块是它的模型库的管理,在模型库里边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它的食品质量安全的信用评级方面的模式和模型。
这两个数据库系统支撑的是对话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又分成了四个方面的子系统。一个是企业子系统,主要企业内部,主要是说生产者,企业内部在我们农产品来讲,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企业内部的这样一个管理、这样一个系统或者内部的它的这样一个生产和经营的信息系统,这是我们说的企业内部的子系统。另外一块是政府的子系统。政府的子系统,来进行政府的对应产品里面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督监管数据的管理和精细的管理。另外一块是行业组织和合作社的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在整个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管理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行业、这样一个组织或者行业的协会、或者是合作组织,与生产者最接近或者联系更紧密。通过这样一个组织能够涉及到众多的生产和经营的单元,这样对农产品生产来讲是更加的重要,因为我们很多的情况下,是一家一户农户为单位的生产。一个系统能覆盖到一家一户的农户,在中国来讲是不太现实的,那么,我们能通过行业的这样一个组织或者合作组织能够使得这样一个管理系统能够深入到每个农户单元。最后一个子系统是消费者的子系统。这个主要是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样一个信息,能够在消费者之间形成这样一个对话。这是一个数据层,这个数据层在后台的管理主要可能还是系统的监管、维护方,也就是说是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或者第三方的机构。
最上面一个层次是应用层次,应用层次分了系统。一个是信用评级系统,系统是根据它的系统内部的数据和每个数据的不同的指标的选择以及指标的加权值自动形成的系统评价。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了,因为我们农产品也好、食品也好,它的信用系统或者信用评级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得多,属于非常广,仅仅靠这样一个数据系统自动的评价,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专家的这样一个评价系统。有这两个系统结合起来,来完成信用评价的作用,形成食品或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用等级的评价。第二个系统是服务系统。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质量安全的信用管理平台,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要实现避免质量安全数据的不对称性,形成生产者、经营者、行业协会或者是消费者实现数据的共享,这样一个系统既服务于生产者,同时服务于管理者和消费者。这样一个服务系统,在这里面是有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报告系统,这个报告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者方面的上下级或者在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同级别水平的报告。一旦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农业方面县级向市级、市级向省级、省级向部级这样一个以垂直性的系统的报告。同时,在同级方面,农业部门发现的农产品质量生产或经营中的问题向相应管理部门通报,比如工商部门、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违纪委部门平级方面的传递,这是报告系统。服务的第二个子系统是发布系统。报告系统主要是内部方面的传递。如果让这些信息能够让消费者执行,都有一个发布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里面,主要是让生产者和监管者披露出来的农产品或食品的质量安全、信用方面的信息能够向社会公布,能够被消费者使用。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这样一个子系统,他所准备选择的购买的农产品的背景知识以及质量安全信用方面的数据,来为他去选择或者是信用某种农产品来提供帮助。这是发布系统。消费者系统主要做的,一个是对于农产品或者食品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信用方面的信息来去选择或者信用商品。
第三个方面的系统是应急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于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来发布作用。也就是说食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能够同时对问题产品的召回系统和预警系统,产品召回主要是监管部门发挥作用,一旦在某些监管或者媒体反应出来的问题得到了落实,农产品或食品出现了比较大的质量安全的缺陷,为了避免这些已上市的农产品或食品产生更大地危害,必须让这些产品能够从市场上召回来,避免产生更大地伤害。另外一块是预警系统,这个预警系统就是对于一些潜在的问题发布一些预警,使农产品或食品中的问题不至于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出现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得到预警,让监管的工作走在前面,避免产生比较大的问题。这是专家在2007年发表的这样一篇论文,他来设计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一个构架的层次。这个层次有它的优势,设计得比较全面,当然各个部门在设计本部门农产品特别是农业管理部门在设计本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的管理系统的时候可以参照,或者根据自己部门的来设计。
(二)食品安全信用评估运行模式
第二个方面的专家的论文,为大家介绍的是食品安全信息的评估。刚才我们说的,前面林先生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个比较大的方面,是整个的一个信用体系的平台,上面只是对于食品安全信用的等级的评估到底是怎么做。那么,这篇论文发表在2007年的《农村经济》杂志上,是由刘先生来发表的。
它是对于食品提供者要履行提供食品安全承诺能力以及其可信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也就是说要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能力,第二个它的可信度,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价,既判断它的信用,同时又判断它的风险程度。也就是用信用信息的征集为基础,根据公开、客观的原则,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技术,对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给食品贴上信用的“标签”,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依据。
在食品安全信用中,受信者,到底给他信用程度是高和低,受信者是消费者,被受信者是食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食品供应者通过兑现安全食品的承诺所获得消费者的信用,同时获得这样一个市场,最终来获利。
这篇刘先生提出的观点就是,提供的食品安全的信用评估应该两个层次,既要评估它的信用程度,同时要评估判断它的风险程度。他的这样一个食品安全的信用评估的系统建立,既要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进。
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又缺乏诚信的前提下,食品安全评估在开始的时候,其处置方式一般走的是以政府监管为前提的道路。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什么是以政府为主导,而不是以市场为主导?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市场的监管主体,政府对于农产品来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是各级的农业主管部门,其它的行业协会、合作组织甚至生产或经营组织,它并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尽管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如果说仅仅靠它的自律,完全不足以生产出诚信可信的农产品出来。
第三篇: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强质量之本 固安全之基 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日期:2014-08-11 09:45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陈晓华 来源:农民日报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明确了未来几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规划纲要》立足长远,统筹全局,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近几年来,农业部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强化诚信监督,开展诚信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缺失问题。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势在必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使命感,要从全局高度理性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二、突出重点,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农业部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精神,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大幅提高。
(一)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信用体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效,但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信息系统建设上,还存在资源分散、信息不健全等问题。
国家层面上,要依托农业领域各行业的信息化工程,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二)完善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采集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要在保护商业秘密、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加强与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税务、知识产权、商务流通等行业的信用信息互通和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三)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行业诚信风尚。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强化诚信守法意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行业协会要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会员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的信用等级评价。
(四)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信用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信用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等内容,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信用体系运行规范化。及时公开信用信息,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依法披露相对人违法失信和依法守信等重要信息。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依法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方便社会查询。建立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奖惩机制,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申请信贷、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使其失信行为众所周知,以儆效尤。加强部门联动,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阻。建立信用监督机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政务微博、“12316”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渠道,监督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对媒体曝光的失信违规行为,要及时调查处理。
(五)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诚信教育融入行业管理工作中,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落实责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指导、协调、推进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确保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方案,周密部署安排,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各地、各行业协会要定期对本地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农业部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失信行为多发地区,予以通报。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人民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各行业协会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扎实推进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四是推动创新示范。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发展实际,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各类示范、试点项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推进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水平。
第五篇:河北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名
称: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索 引 号:HB000217883/2014-6191683 发布机构:省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其他
主 题 词: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
号:冀政〔2013〕90号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31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各方参与。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制定发展规划,健全法规和标准,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系统工程,按照“先基础信息后行为信息,先机构信息后个人信息,先独立运行后联合运作”的路径,统筹全局、系统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3、健全法制,规范运行。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4、条块结合,重点突破。选择基础较好、代表性强的市、县(市、区)先行推进,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依托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整合归集省、市和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建成全省区域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部门、行业和地区间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二)总体目标。
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省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信用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编制《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经省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要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级建设规划。省有关部门、县(市、区)政府要研究制定本部门、行业和本地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加快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建设。
研究制定我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社会法人信用建设、自然人信用建设、信用信息应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起我省信用基本制度体系。
(三)加快各类信用主体诚信建设。
1、推进四大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政务诚信建设,主要包括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守信践诺,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开展诚实守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商务诚信建设,主要包括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中介服务、会展广告等领域信用建设和各行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社会诚信建设,主要包括卫生计生、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生产、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等领域信用建设和自然人诚信建设。司法公信建设,主要包括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系统公信建设,重点推进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保障司法公正公平,加强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建立信用档案,促进规范执业。
2、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普及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开展重点行业诚信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培养信用专业人才、加强信用管理职业培训和专业考评等。
(四)加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
省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行业特点,研究制定本部门、行业统一的规范标准,依托现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评价、公开、共享。加快完善行业信用信息各环节基础制度,探索创新数据归集标准化、第三方信用机构引入、联合惩戒、信用服务机构发展等方面的运作机制。金融、工商、税务、物价、安全监管、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商务、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环境保护、公安、司法等部门和行业,率先建立健全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档案、公示查询平台和失信惩戒机制。
2、加快区域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服务、互通互联、全省共享”的原则和统一的信用信息标准、技术规范,以现有电子网络为基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或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为支撑,逐步实现全省各部门、行业和区域间信用信息的汇聚、交换和互通互享,最终参与全国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五)加快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信用信息应用。
1、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组织体系。鼓励和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大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具备市场公信力的服务产品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健全监督机制,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制定行为准则,严厉查处信用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失信行为。
2、促进信用信息广泛应用。推动各级政府、省有关部门在行政管理中率先使用信用信息、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认定、年检审查、社会保障、科研管理、资金支持和保险费率调整等领域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外部信用评估报告和评估资料等信用信息及信用产品。同时,积极鼓励其他市场主体扩大信用需求,开展信用产品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部署阶段(2013年)
调整和充实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制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工作要求。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全省建设规划,指导各设区市建立和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并负责编制本市建设规划。省各部门明确主管领导和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本部门、行业具体实施意见。
(二)重点推进阶段(2014至2016年)
修订或制定省、市、县以及部门、行业信用法规制度和规范。推进四大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选择试点市、县(市、区)先行开展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率先推进的省有关部门、行业建立健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用信息系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7至2020年)
建设完善省其他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扩大范围、充实内容,逐步实现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与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省市两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建成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服务业培育、监管和信用信息推广应用。
四、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抓好规划编制、综合法规制度建设、全省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搭建的同时,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相应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沟通配合,定期研究协调重大问题,确保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
(二)落实目标责任
细化、量化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分解到各设区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单位,确定具体分管领导、处室和岗位。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初要下达工作计划,年中加强督促检查,年底进行考核、通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业务培训
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经验,聘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相关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推进工作开展。
(四)提供资金保障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要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日常维护管理、设备更新和业务宣传培训、监督检查等所需资金,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并尽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作。
附件: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分工表
201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