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读后感
姓名:王翔
学号:100460245
班级:10级审计学二班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言
此提纲内容简要,想要深入理解、体会,还必从马克思其他专著及费尔巴哈的著作中去找寻。从内容上看这本著作并不长,有 11条大纲,寥寥千字。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思想深刻。
《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见其内容的深刻价值。
这篇文章是也是马克思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在书中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只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课题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如提纲二,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使主观认识客观化,从而使思维真正与客观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加以比较;只有实践获得了预见的成果,才能证明人们的思维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式能够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一问题给予根本可靠的回答。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是错误的。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费尔巴哈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的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全文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即如提纲十一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题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连结起来,形成了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所以说实践的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提纲》通过揭露和批判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初步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新的实践观为锁钥打开了认识社会历史的大门。《提纲》在检验真理的标准和人类认识的基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途径、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出了经典性的表述。((提纲》申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鲜明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实践性两个显著特点。
第二篇: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姓名: 杨 腾 飞
学号:10383038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 算 机科学与技术
大学:中 山 大 学
引言: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旧的唯物论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旧唯物论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让唯物论变成一种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关键词: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 实践 哲学
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引用一段他人的话: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
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
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
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 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同样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或许是真理,但对于你来说,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其实真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该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真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使用原则,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让它时时刻刻知道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
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整体来说,马克思解读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是一种对于旧的唯物论哲学的一种 升华,它将唯物论发展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真理,去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正如在纲领中的最后一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然后再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参考书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究》社会文献出版
第三篇: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10369027 周越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首先,《提纲》是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在《提纲》中的第一条就简明扼要的提出了对这两种哲学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非实践性,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实践思维既是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思路,那也就是我们理解其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有鉴于此,实践思维之要略不可不首加辨识。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
践之外别无存在。根据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存在论,客观存在是实践的内在要素,相应地,客观规律是实践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经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这不仅是一个认识受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影响的问题,而且是认识的对象包括“规律”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问题。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其次,《提纲》指明了人的本质世纪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纲》第六条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是因为他撇开了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虽然我们依然还有相对孤立的生活。作为单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来说是比较局促狭小的,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着意去拓宽就会变得僵化,人身处于社会当中,活动却局限于社会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显然人只是这沧海一粟,晦朔相比于春秋。在此,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
最后,《提纲》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认为《提纲》第十一条也是最后一条是本文的精粹之一,虽然只有简短的十多个字,但是却引人深思,纵览各种哲学书籍,不难发现更多的哲学家致力与解释这个世界的各种规律及其存在性,而马克思提出了现在的问题是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即马克思的实践原理。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任何无助于现实生活向前、向上的改变不应看作有效的实践,比如“永动机”只是天才的幼稚的火花,终于会在现实面前破灭。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关掉网页,头脑中依旧浮现着《提纲》的各种内容,久久不能散去。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重视实践而不是一味的死学苦读。马克思提出的时间理论是改变世界的必经途径,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追寻马克思的脚步,朝着未来前进!
第四篇: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及其读后感
姓名:白海阳
学号:1114054056
班级:材料1100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後,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2012年5月9日星期三 姓名:白海阳
学号:1114054056
班级:材料11002 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012年5月9日星期三 姓名:白海阳
学号:1114054056
班级:材料1100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言
此提纲内容简要,想要深入理解、体会,还必从马克思其他专著及费尔巴哈的著作中去找寻。从内容上看这本著作并不长,有 11条大纲,寥寥千字。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思想深刻。
《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见其内容的深刻价值。这篇文章是也是马克思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在书中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只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课题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如提纲二,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使主观认识客观化,从而使思维真正与客观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加以比较;只有实践获得了预见的成果,才能证明人们的思维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式能够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一问题给予根本可靠的回答。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是错误的。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费尔巴哈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的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全文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即如提纲十一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题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连结起来,形成了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所以说实践的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提纲》通过揭露和批判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初步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新的实践观为锁钥打开了认识社会历史的大门。《提纲》在检验真理的标准和人类认识的基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途径、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出了经典性的表述。((提纲》申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鲜明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实践性两个显著特点。
2012年5月9日星期三 3
第五篇:《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很简短,与想象中的长篇大论相差甚远,阅读提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思绪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众所周知,马克思是近代最先进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弥补了过去的哲学家的不足之处,使哲学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高中的课本上曾介绍过费尔巴哈,他曾经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但是在1839年,他发表《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其实在某些方面,费尔巴哈的思想中也包含着唯心论的思想,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早年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他们都不能将自然与社会都列入唯物主义的队伍中,总是把自然认为是上帝创造的,因此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困局。
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生活在18、19世纪,那个时候正是处在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和化学领域发展迅速,机械唯物主义取代了古人摸索出来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可是它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处于这个时代的哲学家们不可避免地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纲领性的文件之一,马克思早年曾信仰黑格尔哲学,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是由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没有从社会实践出发去看待事物,抽象地谈人的本质,把它认为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因此,这个提纲是马克思为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处于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的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主观性而写的,批判他们的唯心思想。在提纲的开篇,马克思指出了过去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只管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唯心主义得以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却没有准确的把握住,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意义。马克思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切认识活动都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出结论。马克思纠正了费尔巴哈在社会实践问题上的和在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问题上的错误理解。
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反复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人的本质,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体,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人的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所以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都应该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在最后强调哲学家不仅是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全文的主旋律,反复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个提纲,我回忆起了许多高中时学过的哲学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哲学,今天学校组织大一学生去义卖报纸帮助残疾人和留守儿童,这不仅是人的主观活动,更是客观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我们检验出了它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的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一盏指路明灯,它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秘密,提出了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思想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最后,衷心地希望我们的祖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自立自强地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