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一达历年马哲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两门课合并后的原理课)(仅供参考,一切可变,不可死磕某些题目不看书)
(08法学、广告、汉语、英语、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商管理、市
场营销)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337)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6分。只有一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是____。
①社会主义学说 ②自然科学 ③政治经济学 ④哲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是____。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矛盾观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与时俱进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
①运动 ②存在性 ③结构性 ④客观实在性
4.下列关于意识能动性的选项中属于不正确的是____。
①与本能没有关系 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有目的性 ④能指导实践,改造现实
5.描述事物发展状态的规律是____。
①对立统一规律 ②质量互变规律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 ④前三项所指的所有规律
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____。
①诡辩论的观点 ②经验论的观点 ③旧唯物主义观点 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哲学上的“价值”是指____。
①活动的经济效益 ②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③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④商品的价格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指____。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___。
①生产力 ②社会基本矛盾 ③革命 ④阶级斗争
10.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是____。
①《共产党宣言》 ②《资本论》 ③《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④《德意志意识形态》
11.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____。
①必要劳动 ②剩余劳动 ③抽象劳动 ④具体劳动
12.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
①它们物质形态的不同 ②它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③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④它们是否体现剥削关系 13.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____。
①个体资本所有制 ②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④国家资本所有制 ③法人资本所有制
二、多项选择(每个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注:从2015年7月的期末考试开始,多项选择题的数量增加到6个,每个3分,共18分):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有____。
①黑格尔 ②圣西门 ③斯密 ④傅立叶 ⑤欧文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①矛盾 ②发展 ③质量互变 ④辩证的否定 ⑤联系 3.实践的属性有____。
①能动性 ②社会性 ③直接现实性 ④历史性 ⑤相对性
4.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____。
①近代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现代剩余价值的生产 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⑤原始剩余价值的生产
5.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经历的主要阶段有____。
①购买阶段 ②生产阶段 ③停产阶段 ④储存阶段 ⑤售卖阶段
三、判断分析(每题8分,共24分。用“正确”或“错误”进行判断,不得写“部分正确”或“部分错误”;判断之后须简要说明理由。若觉得题距过小,将字写小些并利用左右空白)(注:从2015年7月的期末考试开始,判断分析题的数量减少到2个):
1.根据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可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别。2.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不一致。
3.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人类已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四、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简要解释。若觉得题距过小,将字写小些并利用左右空白): 1.认识过程为什么是反复和无限的?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二选一。20分。如果两题全答,以对第一题的解答来判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详细解释,但不要堆砌无关观点)(注:从2015年1月的期末考试开始,论述题只有一个,没有选择):
1.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不用答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② 2.① 3.④ 4.① 5.② 6.④ 7.② 8.④ 9.④ 10.② 11.③ 12.③ 13.①。
二、1.②④⑤ 2.②⑤ 3.①②③④⑤ 4.③④ 5.①②⑤。
三、1.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8、29页):错误。(2分)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观点,(2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两种解答。(2分)该命题错误地将两种划分依据弄混。(2分)2.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153页):正确。(2分)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3分)虽然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3分)3.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61、262页):正确。(2分)必然王国是指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即人们在掌握客观规律之前盲目受规律支配的境界,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即人们在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自觉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3分)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科技大发展,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将被人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大部分场合达到预期的结果。(3分)
四、1.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70、71页):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在主观方面受到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在客观方面受到科技条件、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5分)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但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远没有完成。(5分)2.答案要点(参见2010版教材第220页):经济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重点发展重工业,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3分)在所有制结构上相应采用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3分)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2分)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1分)和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1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解释的扣一半分)
五、1.答案要点1(详见2010版教材第113─115页):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分)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3分)具体地说: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5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5分)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阶级斗争和改革),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5分)2.答案要点2(详见2010版教材第205─207页):一方面,和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第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5分)第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5分)第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5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5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解释的扣一半分)(注:关于需要解释多少的问题,见“资源下载”中的“考前常问回答”。另外,允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思,没有必要和教材一字不差)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题型与上次考试一样,试题难度小,考的都是基本知识,没有超出教材以及课堂讲授范围,客观题分数比例为36%。考试成绩和上次考试差不多,论述题上失分者众,突出表现为只有简单的几个要点(而且不全),未作解释;市场营销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明显。2.各题难─易顺序为五-四-三-二-一。3.最高分获得者是08级行政管理专业的蔡敏仪、国际金融和贸易专业的张瑞路同学(92分)。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5广告、05行政管理、05法学、05汉语言文学、05新闻、05计算机网络、05计算机应用、05软件工程)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285)
试卷A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只有一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____。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关系 ③上层建筑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____。
①价值尺度 ②支付手段 ③流通手段 ④贮藏手段
3.假定有生产同一种商品的5家企业A、B、C、D、E,它们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是90c+10v、80c+20v、70c+30v、60c+40v、50c+50v,剩余价值率均为100%,那么平均利润率是____。
①15% ②20% ③25% ④30% 4.接上题,A 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是____。
①10 ②15 ③20 ④25
5.如果农业资本家对一块田的投资为60c+40v,同期工业资本的构成为70c+30v,剩余价值率均为50%,那么要交的绝对地租是____。
①5 ②10 ③15 ④20 6.如果某企业固定资本为10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流动资本20000元,年周转速度为5,那么预付资本的年总周转速度是____。
①0.5 ②1 ③1.5 ④2 7.有资本100,第一年的生产情况是50c+50v+50m=150,如果将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积累,按原构成进行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率不变,那么次年的生产情况是____。
①62.5c+62.5v+62.5m=187.5 ②75c+75v+75m=225
③87.5c+87.5v+87.5m=262.5 ④100c+100v+100m=300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共同趋势是____。
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④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发展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____。
①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②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
④实现共同富裕 10.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的年份是____。
①1999 ②2000 ③2001 ④2002
二、多项选择(每个2分,共20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对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空格):
1.下列人物中属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有____。
①罗伯特·欧文 ②亚当·斯密 ③大卫·李嘉图 ④马克思 ⑤恩格斯 2.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的阶段包括____。
①简单价值形式 ②货币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
④绝对价值形式 ⑤扩大的价值形式
3.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____。
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 ②土地距离市场的远近
③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⑤同一块土地上连续不断地投入资本产生的差异 4.下列选项中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有____。
①工业利润 ②商业利润 ③借贷资本 ④股息 ⑤地租 5.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____。
①商品资本 ②商业资本 ③生产资本 ④生息资本 ⑤货币资本 6.资本周转时间包括____。
①流通中的购买时间 ②流通中的销售时间
③生产中的劳动时间 ④生产中的非劳动时间 ⑤消费时间 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包括____。
①Ⅰ(v+m)>Ⅱ(c)②Ⅱ(c+m-m/x)>Ⅰ(v+m/x)
③Ⅰ(v+m)=Ⅱ(c)④Ⅰ(c+m-m/x)>Ⅱ(v+m/x)
⑤Ⅰ(v+△v+m/x)=Ⅱ(c+△c)8.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的有____。
①权责明确 ② 管理科学 ③产权清晰 ④政企合一 ⑤股份制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有____。
①金融市场 ②土地市场 ③劳动力市场 ④消费品市场 ⑤产权市场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障体系内容的有____。
①社会保险 ②社会福利 ③社会救济 ④社会优抚 ⑤社会救助
三、判断分析(每题5分,共20分。用“正确”和“错误”进行判断,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3.流动资本等于可变资本。4.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
四、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要求对每一要点都作简要解释): 1.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2.写出并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3.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五、论述(20分。注意审题,不得堆砌无关的观点):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实质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① 2.② 3.④ 4.③ 5.① 6.② 7.① 8.③ 9.① 10.③。
二、1.②③ 2.①②⑤ 3.①②③⑤ 4.①②④⑤ 5.①③⑤
6.①②③④ 7.①② 8.①②③ 9.①②③⑤ 10.①②③④⑤
三、1.正确。(2分)因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剩余价值的创造必须依靠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才能被资本家购买、使用。(3分)2.正确。(2分)在流通中,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中,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使是不等价交换,某人得到的正是别人失去的,价值总量也不会变。所以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是,由于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都要与其他商品生产者联系,所以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3分)3.错误。(2分)流动资本和可变资本相对,而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相对,两对概念划分的依据不一样,不能直接等同。实际上,流动资本不仅包括可变资本,而且包括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3分)4.正确。(2分)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社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市场发育程度也随之进入高级阶段,有了完善的市场组织、设备齐全的市场设施和明确有效的市场秩序,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说明的扣一半分)
四、1.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即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多时,商品价格就下跌,供过于求,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向其他有利可图的部门;反之,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少时,商品价格就上涨,求过于供,其他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入该部门。(3分)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得超额利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第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使具有较低生产率的生产者被淘汰。(4分)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2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具体含义是:第一,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分)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3分)3.第一,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部门协调发展,并通过国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4分)第二,国家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市场调节主要在微观领域发挥优势作用,同时市场调节无力解决社会问题;(3分)第三,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实现,无论对内、对外都离不开国家的干预。(3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说明的扣一半分)
五、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增强。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的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6分)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这一实质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中形成的。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市场,使世界各国融入了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始终占据着中心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和控制。(4分)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有:第一,经济全球化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中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空间的扩大,有利于自身在全球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的环境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无形资产价值,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2分)第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研究开发、开展技术竞争的过程中促使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积极争取这一制高点。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加大科技的投入,建立科技激励机制,促进技术尽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带动自身在世界科技领域居于先进地位。(2分)第三,经济全球化在协调各国之间经贸政策的过程中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也要求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与政策的管理,这意味着国际冲突频率的降低和国际协调机会的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2分)消极影响有:第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大部分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接受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条件,牺牲某些利益,付出一定的代价。(2分)第二,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加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实行了自由的市场经济,开放了金融市场,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投机财团提供了在世界经济活动中为所欲为的条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短缺,金融体系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易被利用。(2分)(注:只有要点,未加说明的扣一半分)试卷B 与A卷相同(顺序不同),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略。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部分题目与往年重复,试题难度小,考的都是基本知识,没有超出教材以及课堂讲授范围,客观题分数比例也占到了30%,考试成绩好于往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三个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突出。2.各题难─易顺序(以A卷为例)为五-四-三-二-一。3.最高分获得者是05级法学专业的王聿菲同学。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3和04汉语言文学、04计算机应用、04软件工程、05工商管理、05国际经济与贸易)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309)
试卷A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
①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 ③生产方式 ④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2.下列对政治经济学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
①实践性 ②科学性 ③辩证性 ④阶级性 3.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____。
①价值尺度 ②支付手段 ③流通手段 ④贮藏手段
4.假定有生产同一种商品的5家企业A、B、C、D、E,它们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是90c+10v、80c+20v、70c+30v、60c+40v、50c+50v,剩余价值率均为50%,那么平均利润率是____。
①10% ②15% ③20% ④25%
5.接上题,A 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是____。
①5 ②10 ③15 ④20 6.如果某企业固定资本为10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流动资本20000元,年周转速度为2,那么预付资本的年总周转速度为____。
①0.5 ②1 ③1.5 ④2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共同趋势是____。
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④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发展 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属于____。
①不同的经济关系范畴 ②不同的经济制度范畴
③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④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____。
①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②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
④实现共同富裕 10.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的年份是____。
①1999 ②2000 ③2001 ④2002
二、多项选择(每个2分,共20分):
1.下列人物中属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有____。
①罗伯特·欧文 ②亚当·斯密 ③黑格尔 ④大卫·李嘉图 ⑤费尔巴哈 2.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的阶段包含____。
①简单价值形式 ②货币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
④绝对价值形式 ⑤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下列因素中可能影响利润率的有____。
①地租 ②资本有机构成 ③资本周转速度 ④剩余价值率 ⑤利息 4.资本周转时间包括____。
①流通中的购买时间 ②流通中的销售时间
③生产中的劳动时间 ④生产中的非劳动时间 ⑤消费时间
5.提高资本周转速度产生的影响有____。
①提高剩余价值率
②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③节省预付资本
④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⑤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6.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____。
①商品资本 ②商业资本 ③生产资本 ④生息资本 ⑤货币资本 7.由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派生出的条件有____。
①Ⅰ(v+△v+m/x)=Ⅱ(c+△c)
②Ⅱ(c+m-m/x)>Ⅰ(v+m/x)
③Ⅰ(c+v+m)=Ⅰ(c+△c)+Ⅱ(c+△c)
④Ⅱ(c+v+m)=Ⅰ(v+△v+m/x)+Ⅱ(v+△v+m/x)
⑤Ⅰ(v+m)>Ⅱ(c)8.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的有____。
①权责明确 ② 管理科学 ③产权清晰 ④政企合一 ⑤股份制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____。
①劳动 ②资本 ③技术 ④管理 ⑤土地
1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有____。
①生活消费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投资全球化 ④金融全球化 ⑤生产全球化
三、判断分析(每题5分,共20分):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3.流动资本等于可变资本。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弊无利。
四、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写出并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2.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五、论述(20分): 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② 2.④ 3.② 4.② 5.② 6.① 7.③ 8.④ 9.① 10.③。
二、1.②④ 2.①②⑤ 3.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②③⑤
6.①③⑤ 7.③④ 8.①②③ 9.①②③④⑤ 10.②③④⑤
三、1.对。(2分)因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剩余价值的创造必须依靠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才能被资本家购买、使用。(3分)2.错。(2分)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只有这样,农产品的价值就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由此产生超额利润,即交给土地所以所有者的绝对地租(3分)3.错。(2分)流动资本和可变资本相对,而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相对,两对概念划分的依据不一样,不能直接等同。实际上,流动资本不仅包括可变资本,而且包括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3分)4.错。(2分)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使它们的经济受到损失,金融风险加大等,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机遇,比如在协调各国之间经贸政策的过程中促进了它们经济的增长,在促进研究开发和开展技术竞争的过程中促使它们利用后发优势争取制高点,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中给它们提供广阔发展空间。(3分)
四、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2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具体含义是:第一,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分)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3分)2.第一,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部门协调发展,并通过国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4分)第二,国家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市场调节主要在微观领域发挥优势作用,同时市场调节无力解决社会问题;(3分)第三,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实现,无论对内、对外都离不开国家的干预。(3分)
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5分)它的作用是: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即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多时,商品价格就下跌,供过于求,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向其他有利可图的部门;反之,当某种商品生产过少时,商品价格就上涨,求过于供,其他生产者就会把资源转入该部门。(5分)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得超额利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分)第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使具有较低生产率的生产者被淘汰。(5分)试卷B 与A卷相同(顺序不同),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略。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试题难度小,考的都是基本知识,没有超出教材以及课堂讲授范围,客观题的比例也占到了40%,但卷面成绩不及格率高;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突出。2.各题难─易顺序(以A卷为例)为五-四-三-二-一。3.最高分获得者是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简俏榕同学。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
(05工商管理1-4班、05广告、05汉语言文学、05新闻、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软件工程、05数学与应用数学、05外国语言文学、05国际经济与贸易、05金融学)
(点名册上学生人数:565)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____。
①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②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③科学的世界观 ④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二、双项选择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___。
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③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④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⑤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有____。①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②确立了科学实践观
③实现了唯物论与实践论的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 ⑤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四、判断分析
1.政治制度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五、简答
1.为什么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六、论述
1.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为什么“不谋万世者,难谋一时;不谋全局者,难谋一域”? 说明:因本次考试由其他教师出题,故只从A卷每种题型中选登一题,其余试题及评分标准省略。实际答题情况分析
1.题型有单项选择(15分)、双项选择(10分)、多项选择(10分)、判断分析(20分)、简答(30分)、论述(15分),客观题的比例为40%,但考试成绩(卷面)仍比较低(部分题目超出了任课教师的讲授范围是原因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的不及格率比较突出。2.各题难─易顺序为:A卷为六-五-四-三-二-一,B卷为六-五-四-三-二-一。3.从得分情况看,A、B两卷的难度相当。4.最高分获得者是0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许小乐和05级金融学专业的何政洲两位同学。
第二篇:马哲试卷(模版)
考试注意事项
1、自带铅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等。
2、客观题答案必须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主观题答案必须写在主观题答题卷上才有效。答题卡和主观题答题卷必须写上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3、考完试后分开交答题卡、主观题答题卷、试题卷。
4、遵守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规定的其它相关考场纪律。
客观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层次性
7、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说的是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
1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1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15、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A、联合B、兼并
C、收购
D、垄断
16、金融资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A、通过“参与制”实现
B、通过“代理制”实现 C、通过“个人联合”实现
D、通过“企业联合”实现
17、“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国际组织建立的公司 C、由多国垄断组织建立的经济联盟 D、发达国家联合建立的公司
18、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
A、贸易的全球化
B、资源配置国际化
C、生产全球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是()
A、国家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B、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C、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和个人法人资本所有制 D、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私人法人资本所有制 20、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须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150%,100% B、150%,300% C、100%,200% D、150%,200%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2、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
2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24、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5、“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26、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7、必须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28、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29、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C、劳动力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30、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3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3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A、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 C、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物质存在的局限性 D、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33、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4、价值评价的特点是()A、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
C、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35、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D、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36、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 B、生息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7、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D、为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有制企业
B、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控制
39、“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包括()
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终身雇佣制度
C、职工控股计划
D、职工持股计划 40、共产主义的含义包括()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B、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C、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去实现
三、判断正误题:(请在答题卡上,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涂B。每小题1分,共10分)
41、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A、正确
B、错误
42、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A、正确
B、错误
4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A、正确
B、错误
44、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A、正确
B、错误
45、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A、正确
B、错误
46、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掉,他的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
A、正确
B、错误
47、垄断价格表明垄断者可以脱离价值规律的制约。
A、正确
B、错误
48、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从其起点上就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制度。
A、正确
B、错误
49、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历史辩证运动的正常现象。
A、正确
B、错误
50、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主观题(共40分)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51.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因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见《公子·公孙丑上》
请回答:
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试分析之。
52、下面材料是有关真理检验标准的论述:
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5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就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有能动性,即主观性;实践又有客观性。所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观点。(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3、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54、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理解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的平均化有什么意义?
第三篇:马哲试题一
12-13上学期复习题
(一):
1、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说的“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指
A、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D、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鲜明的阶级性
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就是 A、研读经典著作 B、熟记基本原理 C、深入实际调查 D、理论联系实际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在哲学意义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真理性 B、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派生性 D、意识能动性
6、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 C、关于人的现实本质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代表,他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承认了运动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物质统一性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0、在现实生活中,事物都是有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规定着事物性质的是
A、矛盾的特殊方面 B、事物的根本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事物的主要矛盾
11、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了规律的根本特点在于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必然性 D、永恒性
12、人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而并非说人在它面前无能为力,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是 A、进行实践 B、积累经验 C、调查研究 D、集中民智
13、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1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对所有人共同属性的高度概括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自由理性的充分体现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内在统一
15、货币的本质是
A、一切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商品交换中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与商品相对应的另一种价值形式 D、与商品价值等价的商品
1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抽象劳动转化为具体劳动的问题 B、货币与资本的转换问题 C、价值转换为使用价值的问题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7、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就是劳动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商品中去
19、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生产原料价值的转移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20、2011年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C、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持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B、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C、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D、防止或消除经济危机的爆发
22、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破灭
23、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 C、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4、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的发展 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 D、农耕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会、信息智能社会
25、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 A、实行按需分配 B、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
26、社会革命根源于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7、上层建筑是指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28、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准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3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2.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5、《中国共产党党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6、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 A、总结传承文化的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8、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内涵是 A、人人都是历史前进的动力,都在创造着历史
B、人民创造自己的历史是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并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来实现的
C、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0、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A、这种法律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B、这种法律的平等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基础之上的 C、这种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D、这种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 A.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控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 “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
D.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科教文体等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1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B.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C.任何一种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D.“两个必然”指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决不会”指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1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理想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的民主
15、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归于消失的“三大差别”是 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D、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差别
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三、问答分析题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简述发展的实质及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
5、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6、简述价值规律的形成、表现形式及其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7、简列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演进过程。从英国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568—1639年)1602年狱中写成的《太阳城》,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约1700~1780年)和马布利(1709-1785年)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的论述,再到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年)提出的“实业制度”、傅立叶(1768—1830)组建“和谐社会”的“法郎吉”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年)建立的“新协和”公社等等,都透射出了这些西方思想家追求理想社会的可贵的理论勇气和善良愿望。
材料二:在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久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成书于西汉反映儒家思想的典籍《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东汉《太平经》中的“太平世界”,到东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社会、明初施耐庵(1296年—1371年)《水浒传》中的江湖生活、明代吴承恩(1501年-1582年)《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情、清代李汝珍(约1763—约1830年)《镜花缘》中的海外梦想“君子国”,再到太平天国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康有为(1858—1927)《大同书》中的“大同空想社会主义”、孙中山(1866年——1925年)《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等,都说明中国人一直在追求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没有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的目标。
材料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论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区别。(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分析精准)
9、简答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0、简答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11、简答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复习题
(一)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选:1B 2A 3D 4C 5B
6D 7D 8C 9C 10B 11B 12A 13A 14B 15B 16D 17D 18C 19C 20B 21B 22A 23A 24B 25B 26D 27D 28A 29C 30C
二多选:1ACD 2BC 3ABCD 4ABC 5ABC 6BCD 7BCD 8BCD 9CD
10AB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CD
15ABC
16ABCD
三问答分析题: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30-131 答: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7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简述发展的实质及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P47 答(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P56-57 答(1)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2)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P106-104 答:原理:(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义:(1)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这一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6、简述价值规律的形成、表现形式及其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P147-148
答:(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3)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7、简列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P198-201 答:(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3)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4)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
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P253-256
答:(1)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在于,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却没有找到根源、力量和道路;
(2)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却是带着浓厚的幻想色彩去猜测;
(3)马克思主义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却停留在表象,不能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4)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而空想社会主义者总是具体描绘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
(5)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依靠人民,艰苦奋斗九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更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实践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
9、简答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 答: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简答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P147-148 答: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1、简答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55-260 答: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四篇:历年马哲考博试题
2014年只考一科,考题有五,四必考,一是导师题。1.西哲史上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2.文本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批判段落。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的看法4.马克思的“现实”概念5.人民民主(徐俊忠老师方向)
2013年徐俊忠马哲题 前沿
必答题:1.马克思的自然观,人与自然,人化自然。44手稿。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二选一:1.马克思的自由观。
2.选择习近平的话,非对立。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关系?
四选三:1.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分析当时工人阶级斗争状况。2.怎样理解马克思从哲学专项政治经济学批判? 3.马克思的历史规律性与人的主动性关系。4.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浪漫主义的自由观比较。
2012年报考刘森林教授社会哲学题目 马哲
一、必答题:分析下面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40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哲学使现实化。” 二、三选二,30分一题。
1.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还是哲学?结合学术界讨论来分析。2.论述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3.马克思是怎样理解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实践的关系的?你怎样评价?
刘森林教授社会哲学 1.“历史是大众的鸦片。”(施特劳斯和某某编的《政治哲学史》第三十四章论述马克思的最后一句。)解释并论述之。
2.霍布斯“人对人是狼”和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意味着两种解释社会斗争的模式,请分析其差异和统一(如果你认为可以统一的话)。2011年报考刘森林教授西马题目(由志丹师兄提供)
1.西马与社会哲学结合。虚无主义。西马人头学说。斯特劳斯《政治哲学》刘小枫编。2.马克思主义、康德、黑格尔,原著分析。
三选一论述。3.英语六级程度。
2011年报考刘森林教授西马题目
(由晓春师兄提供)
1.马:社会主义者的愚蠢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
马克思“取消哲学”
马克思的物化观
专:卢卡奇的物化观
阿尔都塞“主题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问题”
启蒙问题
2009年刘森林教授博士丽婷师姐提供
1.施特劳斯
2.44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的文本
3.启蒙
4.《形态》对施蒂纳的批判
5.马恩关系
6.自由观
考博感言:注意每一位老师一直关注的文本主题和五年内发表的有关文本的基本论文,尽量按图索骥,看看相关文本中主题部分。
第五篇:08年全校马哲统考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11:02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是:
A.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普鲁东、巴库宁和拉萨尔 C.伯恩施坦、考茨基和托洛茨基 D.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2.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法兰西内战》 C.《共产党宣言》 D.《共产主义原理》 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句明言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B.《论权威》 C.《反杜林论》 D.《共产党宣言》
4.首先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领袖人物是: A.列宁 B.罗莎.卢森堡 C.卡尔.李卜克内西 D.马克思
5.“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明言出自哪一个领袖人物的著作: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威廉.李卜克内西 D.列宁 6.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A.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B.全体人民大联合 C.工农联盟 D.公民联盟 7.中国社会主义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8.中国社会主义的政体是:
A.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9.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政治制度发展程度为标准 10.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普列汉诺夫 D.列宁
12.为了争取稳定国际环境,停止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坚持下苏俄与哪个国家妥协性的《布列斯特合约》: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1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6.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B.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几国获得胜利 C.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
17、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D.以社会化大生产作为物质前提
19.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 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20、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确切?()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C.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不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体制改革 B.改革生产关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进行政治革命
22、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集体领导 C.理论联系实际 D.民主集中制
23、从完善市场经济到提高执政能力,从制定“十一五”规划到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议题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治国思路之核心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B.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活动的原则 C.执政方式的不断完善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在野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
25、民主集中制是()A.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B.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C.小事民主和大事集中相结合 D.经济民主和政治集中相结合
26、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众不同。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其他团体的根本区别是()A.具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B.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要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7、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A.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28、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哪两大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CD A.辩证唯物主义 B.认识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所写的党纲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和党纲的名称是:BD A.正义者同盟 B.共产主义同盟 C.《共产主义原理》 D.《共产党宣言》
3.列宁领导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ACD A.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B.国家工业化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4.下列哪些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ABD A.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B.波兰 C.比利时 D.南斯拉夫
5.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的国家是:CD A.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时期 B.联合政府 C.过渡时期 D.无产阶级专政 6.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C A.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7.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飞跃是:BC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C.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D.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8.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BC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9.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因为:ABD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0.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
11、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BCD)。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2、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ABCD)。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13、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14、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ABCD)。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的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A.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
B.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CD)。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7、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探索,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18、社会主义建设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D)。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19、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ABD)。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匈牙利模式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ABCD)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D.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2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因为(ABCD)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B.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C.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D.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2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BC)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2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ABCD)。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24、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A.它为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 B.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C.它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D.它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
1.D 2.C 3.D 4.D 5.B 6.C 7.A 8.D 9.C 10.C 11.D 12.C 13.A 14.D 15.C 16.C 17.C 18.B 19.D 20.D 21.C 22.D 23.D 24.C 25.A 26.C 27.D 28.D(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D 3.ACD 4.ABD 5.CD 6.AC 7.BC 8.ABC 9.ABD 10.ABCD 11.BCD 12.ABCD 13.ABC 14.ABCD 15.ABCD 16.CD 17.ABCD 18.ABD 19.ABD 19.BCD 20.ABCD 21.ABCD 22.ABC 23.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