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汇总——诗中水
古诗汇总——诗中水
诗中水: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忆江南》)
13、巴山夜雨涨秋池
相关阅读:
第二篇:诗中水
给父亲的情书
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
——题记
父亲,您知道吗?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我知道这个说法的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想,如果前生我们是情侣,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宁的。相约着喝了孟婆汤,然后无牵无挂地走上独木桥,来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爱的女儿,您是我最敬爱的父亲!
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当邻居家的同龄女孩踮着脚尖翩翩学舞或是昂首练歌时,我唯一的喜好,却仍只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我喜欢享受那种脚踏实地的幸福,虽然对于一个女孩那太过于“没有规矩”。当邻家的孩子捧回奖状路过家门口时,母亲羡慕着,回头看看我,一个只想赤着脚丫自由玩乐“不成体统”的淘气鬼,又失望着。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告诉母亲不要难过,然后骄傲地对我说,丫头,那些孩子都不快乐,而你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女孩!谢谢您,父亲!
上了初中的我,安静而淡泊。当一个个同龄的孩子又争着抢着竞选班干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却只喜欢安静地坐在一边,读各种各样的文章。我喜欢思想随着文字跳跃飞翔的快乐,虽然对于一个初中生那太过于孤僻。当邻居的孩子再次把“优秀班干部”或比赛所获得的奖状及证书带回家,他们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时,母亲再一次地羡慕着,然后终于忍不住骂起我来,训我不上进。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劝住了母亲,然后自豪地告诉我,丫头,选择你想要的就好,那些名利太沉,不要就算了,而你,永远是父亲心中的冠军!谢谢您,父亲!
终于上了高中。母亲祈祷着我可以当个不再让她那么操心的孩子,而您,告诉我您一直很相信我。高中生活丰富而紧张,高考的压力如影随形,仿佛一切努力的存在,只是为了高考!听说读理科以后只能当“工人”,母亲拼命地阻止我选择理科。也是您,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再一次给了我支持的臂膀,说服了母亲,让我选择了自己的喜好。谢谢您,父亲!
现在的我,终于在高考了。父亲,我知道校门口没有您的身影在等候,但女儿一点儿也不孤单。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着女儿!
父亲,再次谢谢您!让我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享受安静的少年。女儿也相信自己,可以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谢谢您,一路让我选择了做回自己!
父亲,我把您放在心上,请您和母亲原谅我任性时不经意的一跺脚,踩伤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
来生,如果可以,让我当您的母亲,好吗?我向上帝保证,也让您做您自己,给您快乐自由的天空!
今生,谢谢您!父亲。点评:相信在几十万份的作文卷中,这是一份最为独特的卷子,是一篇惊世骇俗的奇文。最抢眼的是标题,有谁敢这么大胆,给父亲写“情书”?细细读来,情真意切的倾诉如行云流水,直入人心。开头从传说起笔,由“前生”牵出“今生”,点出了那种相依相恋的父女关系。正文由幼年写到初中,继而写到高中,写自己成长的经历,在母亲与父亲对自己的态度比照中,写出了父亲的温情和大气。文章表面似乎与材料内容没什么关系,实则处处暗扣材料中的“滋味”“喜欢”“选择”三个主要概念,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在“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这根主线的联结下,所有内容丝丝入扣,首尾圆合,滴水不漏。结尾对“来生”的祈愿,又拈出一层新意,让人似有所悟:作为母亲,该如何爱孩子?作为孩子,该如何感恩和回报父亲的大爱?本文构思新奇、大胆、独特,实属难得一见。
抒情式题记,明白如话地抒发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既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情感,也明确了写作中心。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反复运用“谢谢您”串起材料,线索明确而单一;而所有的材料都围绕“做自己”这一中心。题记的作用之大,运用之妙,可见一斑。
我于咖啡中看见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这咖啡色的粉末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地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槃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座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
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点评:厚重与崇高,相信是很多读者在读完此文之后的感受。作者将“咖啡”作为一个角度的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背景,以思想家的形象在咖啡的缕缕细烟中细品咖啡,放飞思绪,品读人生,感悟岁月。文章的“我”彰显突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复杂而丰富的伍尔芙、史铁生,在解读中既扣咖啡又不是对咖啡的简单肢解,处处忠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正因如此,文章中不乏闪烁思想光芒的句段,如“……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槃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引用式题记,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是意识流小说的顶尖高手伍尔芙临终时写给丈夫的遗言,用于此,读者顿生无限感慨。结尾照应开头,文章犹如一首完美的乐章。
第三篇:《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摘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婚姻诗,在这些诗歌中水意象大量存在。《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中与水有关的诗歌就有二十多篇。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水都是与女性、爱情、婚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从水意象在婚恋诗中所承载的内容、文化内蕴、以及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讨论水与女性、爱情之间的微妙联系。进而揭示《诗经·国风》婚恋诗中以各种面貌、状态出现的水,在具有自然物质这一属性的同时,在文化内蕴上,是一个与女性、爱情相关的文化意象。从水这一文化意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周人的世界观、审美观。
【关键词】《国风》 女性 水 爱情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水,作为自原始时代即进入人类生存关注视线的一种自然物质,在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心理积淀后,已经成为了负载着深层文化内蕴的水意象。黑格尔指出它已“不是以它们的零散的直接存在的面貌而为人所认识,而是上升为观念。”〔1〕 水所形成的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时间、道德、女性、恋爱、婚姻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而水与女性、恋爱、婚姻的这种血缘情结进入真正意义的文学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国风》中的婚恋诗很多,其中与水有关的婚恋诗就有二十多篇。涉及的河流有二十多条,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河、长江﹑淮水、汉水、泾水、渭水,还有淇水、汝水、洧水、等相对陌生的河流。水在《诗经·国风》情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与女性、爱情、婚姻究竟有哪些潜在的联系?这些联系存在怎样的文化内蕴呢?
一、水意象承载的内容
众所周知,《诗经》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兴”。“兴”是触物以起情。物是动情者,诗人要“引起所咏之词”,抒要抒之情,就必须“先言他物”,而描绘的景物,也就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国风》中的女性诗,多以水起兴抒发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水带给青年们的是希冀与情思。
(一)水边是女性引发情思的场所
《周南·汝坟》、《周南·关雎》﹑《陈风·泽陂》几首都是思念丈夫或恋人之作,诗中的主人公满怀着浓重的心事,到哪里去排遣呢?她的思绪或脚步会不由自主的来到水边。这时的水总是最忠实的见证者,见证着或静静地倾听着水边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切事情。
(二)以水兴起女性相思之苦
《 国风》中的水边情诗并不是全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也包含着很多与情人不得相见的苦闷和愁思。这类诗多以水来引起诗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的抒发。《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通过匏儿的成熟可以渡河,水浅则把匏儿高举直接淌水过来的叙述,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情人的思念和渴望相见的情感。提到相思,《诗经》中多用“悠悠”一词,如《邶风·泉水》“我心悠悠”,《郑风·子衿》“悠悠我心”。张顺微在《说文解字注》云:“悠从攸声,声亦兼意,谓相思之长也。”而“攸”,《说文》则云“行水也。”〔2〕可见水之绵长不绝常常让人联想到相思,对于为相思之情所困的女性,它无疑是最为合适的抒情载体。荡漾不定的流水,也正与处在相思焦虑中的女性的心神不宁相一致。
(三)以水兴起女性遭弃之痛
在《诗经》的女性诗中以水作喻,以水起兴的句子,往往能够紧扣诗中情,事与景比附自然贴切,即使在弃妇的怨情悲吟中也将视线定格于水上。
《卫风·氓》写卫国一个女子从恋爱到遭弃的全过程。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女主人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述了自己的恋爱﹑ 婚姻到遭弃的全过程。“水”在这里一共出现了三次。而这三次的出现,正好贯穿于女主人公与氓痛苦婚姻的开始到结束。诗中三处提到淇水,其中两处以淇水为喻,深刻揭示了弃妇悲愤又茫然的心灵轨迹。“淇水汤汤,渐车为裳”以水深浪高,车子在淇水的风浪中颠簸挣扎的危险,形象地比喻出女主人公家道的苦况和爱情的危机;“淇则有岸,隰则有畔”反比出女主人公对一去不复返的以往情爱的深重痛惜﹑无边哀怨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水意象在这首诗中出现在她与氓交往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水都脱离了它本身,而是作为一意象,承载了不同的内容。无论是爱情的见证,还是自己的义无返顾,无论是对氓的坚持,还是与氓的诀别,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女主人公赋予了特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有意无意中诉说着女主人公的爱情,她的心境﹑她的勇敢﹑她的坚强。
由此可见,在人类进入了所谓的文明社会后,在以礼乐文化而著称的周代,女性的地位已逐渐走向沦落,男女平等的状况受到人为的压抑。
(四)水意象成为女性反抗不公命运的工具
《国风》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诗,是再现女性的各种反抗行为和她们决心奋起反抗的精神。这些诗同样都与水联系在一起。
《邶风·柏舟》中写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这首诗从语气上看出自女子口吻。开篇便以顺水飘零的柏舟起兴,以动荡的水中摇动的小舟,来比喻孑然一身无所依附。女主人公不仅被男家遗弃,甚至连父母兄弟还辱骂她,她感到委屈悲愤痛苦。因而付出一连串愤怒抗挣之音。她不仅对忘恩负义的丈夫不满,而且对不理解她的父母进行了大胆谴责。这在礼教束缚人思想的周代,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
《国风》中的女子借水所张扬的自由思想和个性解放确实是弥足珍贵和发人深省的。敢于替自己做主,勇于反抗家族礼教,这既是对叛徒的歌颂,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国风》中以各种面貌出现的水,几乎都与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或者在水边表露心迹﹑诉说爱情,或者借水抒发誓言,或者以水比喻自身命运,激起反抗。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水意象都把上古女性的美好品质表露无遗。她们与水共存共现的命运使得后世一直沿用,甚至水便成为女性的代名词。
那么水为什么会与女性﹑恋爱﹑婚姻联系在一起,这一现象背后具有怎样的文化内蕴呢?
二﹑水意象的文化内蕴
《国风》呈现出的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气息的世界,而女性是这一自然之美的灵魂所在。水边之地,是女性活动最理想的自然场所。在水一方有伊人独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浈洧河畔有少女倾吐爱意。既有在春日水畔采摘劳作的女子《召南·采蘩》亦有驻足水边黯然流泪的怨女。于是,《国风》中的水,作为一种文化意象,首先以典型场景的身份出现在女性背后。诗人为什么会选择水意象?“物象描写是一种文化选择,正因为周文化精神作用于诗人,才使他们在《诗经》中选择了此类物象而不选择彼类物象”〔3〕我们认为,女性多以水边为活动场景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水生神话信仰
《诗经》记载的是西周初年的社会生活,它所处的时代正是在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神话传说的积淀中成长起来。《周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4〕《列女传》上说“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姊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而坠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
〔5〕
这些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对于创造出生命的认知心里:女性和水是生命开始。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而在《诗经》产生的周代,华夏民族开始以农耕文化为主脉生息繁衍,水因其灌溉作用而为周人所重视。没有了水就没有了生活的源泉,没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在他们看来,水与生存血脉相连,是永恒生命力的象征。因此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被摄如国风中,本身就蕴涵了生命的灵气。
而在水生神话中除了水这一构成要素外,另一个构成要素就是女性。在上古传说中,是女性神女娲用泥和水塑造了人类形象。因而女性成为了人类的母亲,人类的图腾,是女性缔造了生命。
因而国风中的女性和水在生命的给予者这一神圣身份上具有同一性,共同接受着人类的崇拜。
(二)阴柔之美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逐渐地用审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水的特征”,发现水的澄明﹑纯美等自然属性与女人纯洁﹑美丽﹑温顺柔和等天性相暗合,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所以水便开始常常与女人联系在一起,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女性的象征。
这种阴柔之美的范型来自于《周易》八卦中的坤卦,“三偶为阴,其卦为坤,其象为地,阴之成形,莫大乎地,地势卑顺,故名为坤”〔6
《易传· 系辞》有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7〕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女性所表现出的都是坤卦所具有的柔和宁静阴柔之美。在审美倾向上,女性美等同于柔弱美.而《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积阴之寒气为水”〔8〕说明水性属阴性。这样女性与水在美学的审美特征中有了直觉的关联。写到悠悠流水自然想到温暖的女性;写到女性的喜怒哀乐常以水为起兴和烘托,使得女性和水又亲近了几分。(三)性隔离,性禁忌的束缚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水给少男少女带来相悦相爱的氛围,是酝酿爱情发酵之物,但水也成为了爱情的阻隔,情爱的禁忌物---礼的象征。
茫茫的江水成为恋人之间无情的阻隔。最典型的如《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写的都是主人公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渡过眼前茫茫的江水,去和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相见。
这种由原始的生命欲求,向个人爱情及其精神品格上的升华,同时在《诗经》时代也被打上了宗法社会的某些烙印。这样,诗中的水意象有时就由爱情阻隔之意进而转化为象征着情爱的禁忌物---礼,正如傅道彬曾从文化原型的角度做过一番分析考究,并总结说:“首先水限制了异性之间的随意接触,在这一点上它服从于礼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获得了礼仪相同的象征异味。
提到礼,这就要追溯到上古社会的男女隔离制度。上古曾实行一种寓于“学宫”的集体住宿制度。贵族男女在八岁以后的少年时期,离开诸父诸母,而寄宿到学宫和女宫。男居男宫,女居女宫。学宫的周围有三面或四面都环绕着注满水的深沟,使之与外界隔离。这种学宫的隔绝时期开始在知女色后。过去的研究者包括古代的注家,都单纯把这种礼知的记载看作是一种理想化的贵族教育制度,没有意识到它实际上具有两性禁忌和隔离性质。
不管这是原始的两性禁忌观念的遗留,还是周代礼教文明的结果,周代学宫制度的存在,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到,为什么国风的婚恋诗中会有那么都反映“思男”“思女”对着面前的水无法逾越一步,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息。痛苦地折磨自己,或是只能偷偷地萌生爱情的幻想的诗,就像《秦风·蒹葭》《周南·汉广》等诗中所唱的那样。
在国风诗中水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恩赐,新生命的源泉,女性的阴柔美,男女之间爱的象征,更是两性之间的自我约束的“礼”的象征.但是,自然界的水可以游而过/涉而过/乘伐而过,象征礼的水却是无情的阻隔,才是最难跨越的。
那么,水所表征的这种距离与阻隔,在审美上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三 水意象的审美效果
(一)悲剧之悲
水的阻隔和距离使女性成了悲剧中的主人公。因为它的存在,男女两性之间的接触受到了限制,于是求女的理想便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爱情的不可实现,愁思的难以排解便使得诗歌被笼罩在一种悲的氛围中。水的阻碍之所以在周人的观念中如此深刻鲜明,与其在原始先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分不开的,对于尚处于低级生产力与社会生活水平的原始人类来说,水在给予他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消除的灾害.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有限,使得先民在面对这滚滚流水之时往往表现出无可奈何的一面,因而,水意象被看作是距离,阻碍的象征,折射出原始人类对水敬畏的心理。诗经中,水的阻隔作用使它成为隔离女性与外界接触的自然物质,而它所象征的礼也作用于周代的女性,使之恪守妇道,不越雷池半步。与男性相比,水对于女性的束缚作用远远大于男性。反映在爱情上,礼教对女性的需求也要苛刻于男性。与男性的”求之不得”的悲剧相比,被水隔离的女性,悲剧性更大。(二)悲剧之美
虽然水的阻隔造成了国风中女性的悲剧的一面,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有了水的距离,女性也才能够表露出她的美。虽然美的事物往往有些遥远。
朱光潜先生曾指出:“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而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物得以超出我们的个人需要和目的的范围„”
〔10〕
在《诗经·国风》中水无疑是使女性产生美所需要的距离。《秦风·蒹葭》中”伊人”首先是一个可感的对象,但却又被距离所隔。有距离而又可感,对于追求者来说,女主人公具有着朦胧之美,是理想化的”伊人”。她激发起男主人公的全部热情﹑期望﹑勇气去投入追求。
这种有水的隔离而使女性成为理想之寄托的情节,自国风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李白让如花美人身处“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的云端。”曹丕吟咏着“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址”的南国佳人。可见,国风中以女性为抒情对象的求女诗中,水的距离不仅隔离出相思之情更隔离出了女性之美,这种受阻隔型审美形态正揭示了爱情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使诗经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力,水在这里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水”这一自然物质的流动性和延续性正好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中,先民的男女关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最初阶段,肉欲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基本关系,在这个时候,情感在男女之间几乎不占任何比例。接着,就有了生殖关系,以维系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在接着才进入恋爱阶段。应当承认,这种过程是进步的,是我们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所必须的,但同样无可否认的是,像水一样阻隔男女之爱的规范和束缚造成了对人类自然欲望的某种程度的压抑。正是这种压抑导致了爱情悲剧的诞生。其实这种悲剧体验在西方是普遍存在的,在《圣经》里,亚当和夏娃原来就是一个整体,在伊甸园里过着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可是偷吃禁果后,他们明白了善恶美丑,于是相互躲避,从此有了距离。而这种距离某种程度上正是心理距离的结果,成为“在水一方”爱情悲剧美的核心之所在。
透过诗经国风婚恋诗中“水”的意象,我们似乎看到了她的后面有着更为深邃的意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水”既意味着生命之源,又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同时更象征着爱情的禁忌物---礼。只有深入到这样一个丰富的世界中,才能真正认识到“上古无名诗人心目中的“水”与我们今天所感受到的水有着多么大的不同。
注释:
[1]朱立元 《黑格尔美学》 第55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76年版 [2]徐中舒 《说文解字段注》 第103页 成都古籍书店 1981年版 [3]赵明 《先秦文学史》 第82页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崔高维 《国语》 第234页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5]郑小霞 《列女传汇编》 第67页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年 [6]吴兆基 《周易》 第100页 时代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 [7]吴兆基 《易传·系辞》 第167页 时代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 [8]陈广忠 《淮南子译注》 第 267页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7年版 [9]《艺术百家》 2006年第七期 第43页
[10]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 第304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参考文献:
朱一清评注 《诗经》 安徽黄山出版社 1998年
赵明 《先秦文学史》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3年
吴兆基 《周易》 时代文学出版社 2001年
司雁人 《学宫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
林尹 《周礼今注今译》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年
第四篇:《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研究
《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研究
【摘要】在中国文化中,“水”是一种富有十足韵味的文化意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爱情诗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文学生命力,在这之中,水意象频繁而又直接地出现,具有十分丰富的内蕴:首先,水意象在《诗经》中往往是爱情产生的背景;其次,抒发相思之情或倾诉单恋之苦;再次,表现爱情受阻或婚姻不顺。
【关键词】水意象 《诗经》 爱情诗
在《诗经》305篇中,爱情诗约有70余首,而以“水”作为审美意向的就有三十几篇。在这些诗歌中,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通和主客统一,作者通过水意象传达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心灵寄托。
一、《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一)作为爱情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古代,先民有仲春之月、大会男女的民间习俗。阳春三月,世间万物开始焕发新的生机,人们耕种劳作,一切都开始萌芽,爱情也是如此。青年男女相邀会在河边,参加盛大而又丰富的聚会节日,寻找如意的人生伴侣、企盼爱情能长久甜美、祈求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如《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方涣涣兮。”这两句奠定了通篇诗歌产生的背景,即水流盛大的溱水、洧水岸边。这首诗描绘了郑国的民俗风情,阳春三月,青年男女就相会在溱河、洧河岸旁郊游,趁此机会表达爱情。在春水泱泱的溱洧两河岸边,有一对青年男女相邀同游,嬉戏玩耍,并相互赠送了彼此芍药花。诗中描写了来自民间的歌者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录下人们的欢愉,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自然。
(二)抒发相思之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还有以水表达相思之情的,如被誉为“诗之首”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相思恋歌。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梦醒时分无法忘怀却又追求不到。他面对悠悠的河水,耳闻周边成对的雎鸠鸟欢快地歌唱,眼睛里迎着水流中摇动的荇菜,此时那个小姑娘采摘荇菜的姿影又在他的眼前闪现,这清晰的记忆更增加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自己和她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婚后欢快的生活。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生动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三)倾诉单恋之苦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诗经》爱情诗中,并不都是两情相悦的美好诗篇。相思虽然苦涩,而单恋也别有一番愁苦锁上眉头,困于心间。如《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是江边人民特有的情歌,抒发了男子的单恋痴情。首章连用四个比喻,说明意中人无法追求;第二、三章假想所爱的女子将嫁,自己喂饱马儿去迎亲。诗中情与景相互交融,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与江汉浩渺、烟水茫茫的景色,浑然一体,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记挂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虑及无可奈何的心境。
(四)表现爱情受到阻隔
相恋过程中的矛盾与争吵,求之不得的失落与烦恼,经常因为水流的浩浩荡荡、汪洋恣意,造成了恋爱中的男男女女难以如愿,当恋人们望“水”兴叹时,往往一唱三叹、入木三分。如《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这是一首表现爱情受阻,心情惆怅至极的诗作。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大地铺着一层薄薄的霜花,诗人透过一片茂密浓郁的芦苇丛,久久地凝视着河水的对岸,那是意中人居住的地方。然而,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逆流而上道路崎岖遥远,顺流而下意中人又在水中央无法抵达。从诗人流露出的这种彷徨失望的情绪看,是爱情受到挫折和阻碍,让人感到无比丧魂失魄。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放入河水阻隔的意象之中进行描写,再衬托以秋天的霜露茫茫和蒹葭苍苍,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种扑朔迷离、冷漠感怀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感和韵味,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之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们仍然为之唏嘘不已。
(五)表达婚恋生活的不顺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正是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男女相恋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限制和约束,在《诗经》爱情诗中,作者往往把这一艰难的过程融入到水意象的描写之中。如《柏舟》:
??彼柏舟,在彼中河。?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彼柏舟,在彼河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诗中开篇写“??彼柏舟,在彼中河。”这两句是以河中漂浮不定的船只起兴,引出自己恋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叹。这首诗是反映主人公婚姻爱情不能自主的不顺心情,诗中主人公已经有了意中人,可是她的母亲却强迫她嫁给别的男子。她痛苦至极,并声称誓死不会改变初衷,表现出坚贞的爱情和强烈的反抗性。全诗情感忧郁深沉,主人公渴望恋爱自由,使之感人至深。
二、“水”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继承与发展
《诗经》之后,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春水、江水、雨雪、霜露、大浪拍岸的水、倾泻千里的水、九曲迂回的水、无声无息的水„„水在诗词中呈现出形态万千的模样,引起丰富多样的联想意蕴。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不写河汉之水的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两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水流“脉脉不得语”,无法互吐相思之情。仅仅一弯既清且浅的河水,就让人饱尝别离相思之苦,一水之隔,便让人体会刻骨铭心的遗憾。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诗写有情人被长长的江水阻隔,却又以共饮一江之水而感到知足幸运,江水对于他们而言,既是痛苦的来源又是精神的慰藉。两地情、一水牵,寄情于水,水的特征便是纤柔、绵长,无尽相思之情犹如那流动着江水,缠绵悠长。可见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思念的情感和爱情的缠绵悱恻。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悠悠的流水映着无声的斜阳西下,不正是思妇眺望归舟的寂寞与哀怨之情吗?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词以水为意象表现爱情的艺术源头。《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影响着后辈诗人词人的创作,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水意象逐渐成为诗人们用来书写爱情的情感符号,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用以表达爱情的常用诗歌意象。
参考文献:
[1]蒋立甫.诗经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2]袁琳.《诗经》中的情爱诗与水意象关系探微[J].高等函数报,2004,(4).[3]李瑛.水意象在《诗经》爱情诗中的体现及后世发展[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4]王更生.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J].文学教育,2010,(4).
第五篇: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摘 要: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文学源头《诗经》中,爱情诗多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朦胧之美、纯洁和缠绵之美、爱慕和追求之美、欢娱之美等几方面来揭示水意象在《诗经·国风》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意涵。
关键词:诗经 国风 爱情 水意象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是诗与水完美结合的源头。在《国风》里我们看到很多关于爱情的诗歌都与水有关,它们或以水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气氤氲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篇就带领我们进入了迷离的水世界,诚如严云受先生所说的:“它不是一般的事物表象,而是饱含着情感的想象中孕育而形成的,含蕴着主体情意的象。”[1]水意象浓缩了先民们至后世整个人类的生命感受和心理体验,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在缠绵悱恻的爱情里,水作为一种意象包含着浓郁的审美意蕴。《诗经·国风》中有大量的水描写,写到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在这么多的诗篇中,水或者作为一种情感符号,或者作为环境背景而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农耕社会的生活风貌,更是对先民的淳朴民风和艺术审美的直接体现。在《诗经·国风》里,常常以水的特征来突出爱情的特征,以水的灵动、优美来象征爱情的纯洁和缠绵之美;以水的悠长、深广、波动来象征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思慕和表现他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欢愉之美。而《国风》中的水意象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水”的意象作为抒情的自然载体,在女性的歌声中被不自觉地用以寄托各种情感。“水”与女性在《诗经》中共存共现,“水”所形成的意象无疑与女性的认识相重叠,青春的失落,时光的流逝,以及纯洁、温顺、清丽、柔美等,“水”承载着多重美学内涵,充分显示了女性在情爱中的耀眼风采和无穷魅力,逐渐成为后世情爱中越来越重要的母题之一。
1、水象征着爱情的朦胧之美
男女情爱一向是文学领域里不朽的创作主题之一,从爱情经验中所散发出的浪漫色彩,也一向最为幻变多样,暗恋、苦恋、热恋、迷恋、失恋等等,吸纳了人生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但在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即的意境中,却展现了青年人对更为广阔更为完善境界的不懈追求的心理。《周南·汉广》中写道: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泰戈尔有诗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汉广》中的所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距离所产生的朦胧美。男子连用四个比喻,慨叹对思慕的女子可望不可求,神魂颠倒的情思,就如浩淼茫茫的江汉之水。诗歌在比喻和暗示中展开了这个痴心人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灼、无可奈何的心境,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和惆怅。又写道:“翘翘错薪,言刘其楚。之子于归,言株其马。”这个男子追求女子的心怀是非常纯朴和诚挚的,当他在杂木丛生的林间割取荆条时浮想联翩:如果那个女子要出嫁,他会为她喂饱马儿,并无妒忌愤恨的自私之心。表现同样主题的还有《秦风·蒹葭》,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情深意长的恋歌。抒发了恋爱过程中一个痴情人,对远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失望、惆怅的心情和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感受,写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徊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中。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全诗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于一体,虽然没有具体的人物交待和执着纯真的热烈表白,但是通过抒情,把一个痴情男子想念和追寻自己远方情侣时的那种惆怅情景及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委婉感人。在一个秋苇青苍、露重霜浓的清晨,诗人踏霜而来,伫立在河边,此时此景暗衬出主人公的心情。但是,眼前所见,只是一片秋景寂寂,秋水漫漫,而自己所爱的人又在何处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自己牵肠挂肚,朝思暮想的意中人,远隔秋水,遥遥不得相会。清人马瑞辰说:“在水一方,诗言伊人在其地,有可求也,下四句言逆求之则远而难至,顺而求之则近而易见,非以在水一方为喻远也。”[2]于是诗人感情起伏,不能自己,而产生了去追寻她的念头,沿着河边逆流而上,但是路远水阔,道路多险,难以到达,如果说顺着河边往下游去,好象自己要追寻的人儿,就在水中的小岛一样。这个男子独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最后在寻来觅去中,他忽然觉得自己所爱的人宛似就在前面流水环绕的小岛上,只是人影迷离,似真似假,可望而不可即,无法到达她的眼前。这显然是写的一种痴迷心境,但却深刻地刻划出了这个男子对他所爱的恋人的强烈感情。这首诗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上,既富有层次,又富有变化,层层推进。景物有变化,时间有推移,情节有发展,感情有深化。反复吟唱,蕴含无限深情。而这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神韵飘逸的朦胧美,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之中进行描写,再衬托以秋天的茫茫霜露和苍苍蒹葭,就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种迷离扑朔,凄清感伤的朦胧意境。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画面里,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蒹葭白鹭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然为止唏嘘不已,相爱而不能相见的凄婉之情跃然纸上,古往今来,不知曾影响过多少诗人,打动过多少读者,感染过多少后人。而这就是《诗经》所体现的朦胧美的魅力——见证爱情的迷离与扑朔。也许有人会说“距离产生美”,但不管是《周南·汉广》还是《秦风·蒹葭》,或者是《诗经》中其他表现了朦胧之美的诗歌,都为我们展现了爱情的若隐若现、凄美婉转的美。
2、水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缠绵之美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水常常用来象征纯洁美好的爱情,比如秦观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还有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等,后世诗歌以水比喻缠绵的爱情不得不说是受到《诗经》婚恋诗的影响。以《卫风·氓》前两章为例,这首诗前两章写的是青年男女在还没有结婚之前他们纯洁与缠绵的爱情。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这两章用赋的方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乃至结婚的过程。当年在一个集市上,他面带敦厚的来求婚,还玩了一个可爱的小小花招,表面上是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是找“我”商量婚事来的,可是来的匆忙,连媒人都没找好,“我”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约好秋天再结良缘。此时的“我”是多么的缠绵痴情啊!自此以后,“我”就深深的陷入了相思之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充分表现出“我”的纯真与热情,而“以我贿迁”则表现出了“我”的善良与淳朴。这时,爱情达到高潮,欢乐达到顶峰,热恋时有着太多的美好与憧憬,也有着太多的甜蜜与欢乐,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女主人公的深情意笃,她的爱得坦荡,爱得热烈。正是因为她有着这份热烈的爱,所以她不顾一切的嫁给了氓,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纯洁而缠绵的爱。
我们再来看《邶风·谷风》,这是一首与《卫风·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歌,同样是用弃妇的口吻陈述被弃的痛苦,但在她们被弃之前,她们都经历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恋。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匐匍救之。
这是《邶风·谷风》的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婚后在夫家的生活。如果是水深,我就用船、用筏横渡;如果是水浅,我就游水过去。家里有什么,缺什么,我努力进行搜求。凡是亲临有了灾难,我就尽力加以救助。虽然这一章没有明确说他们的婚姻生活,但是我们从女主人公的回忆中知道,她努力地处理好家中的一切事情,和亲睦邻,也可以看出她是真的喜欢诗歌中的男主人公,并且愿意为他做任何的事情。而让她有动力去做那些事的,我们可以大胆的说依然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对爱情的一种纯洁、缠绵的追求。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能听得到青年男女的欢声笑语,能看到那温馨动人的画面,这里的水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具有了意象的性质,有了隐喻象征的功用,象征着爱情的温柔缠绵、纯洁美好和天长地久。有此类的喻意的水意象同样出现在其他的婚恋诗中,比如《关雎》《蒹葭》等这些人人熟知的经典篇目,同样是以水比兴譬喻,象征着爱情的纯洁与缠绵。
3、水象征着思念和企慕之美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起情者,依微以擬议,坏壁以托讽。兴之托喻,婉而成章。”这在《诗经》三百篇之首《关雎》中就已充分体现了。《周南·关雎》是反映大胆追求爱情的诗篇。它描绘了一位男子对在河边采荇菜的“窈窕淑女”的爱慕与追求,以及想象与那位美丽少女结为伴侣的欢乐情景。全诗共分五章。前三章表现一个青年男子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男主人公在大自然蓬勃生机的感召下,在河边对采荇菜的姑娘一见钟情,既而陷入情网。“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而,炽热的爱情并不总是得到温暖的回报,诗的后二章表现了男主人公由热恋到失意,以及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由于他没有得到美丽少女的爱情,以至长夜无眠,“辗转反侧。”然而,他并没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绪里,而是在心灵的深处编织着美好的梦想,幻想着总有一天会把她娶过来,共同过着“琴瑟有之,钟鼓乐之”般的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这种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是对爱情十分淳朴、热烈、率真、大胆追求的表露。此诗感情真挚,基调健康,孔子称赞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国风》中很多爱情诗表达了这种思念和企盼,比如《匏有苦叶》: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在济水岸边思念未婚夫的诗,滔滔济水,雌山鸡鸣,引起了女子对未婚夫的思念之情,于是在心底召唤着情人的到来,那济水还没有淹过车轴啊,要渡过河来不会有危险吧,你怎么还不出来呢 ?心绪与水波一起荡漾起伏,飘忽不定;济水盈满,女子的心里也充盈着思念焦急怅惘甜蜜等复杂的情感,这里以水喻情,写出了爱慕之深,思念之切。同样的例子可见与《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为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中侧。髧彼两髦,实为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上古时代民风淳朴,人的性情真率天然,所以会有这类直白地表达女子的心意,争取爱情自由的作品,这首诗里揭示出的这位女子个性鲜明,对爱人的情感坚定不移,甚至发誓至死不渝。“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泛彼柏舟,在彼中侧。”诗开篇以“舟横水中”的意象起兴,“泛彼即快速不停地漂浮貌”[3],船在水面快速的漂浮,可见水波荡漾,水流湍急,恰如女子此刻起伏的心情,她因思念爱慕恋人而心潮澎湃,更因反抗父母的阻挠而激愤不已,接着写那个“彼两髦,实维我仪”的垂着鬓发的青年才是自己选择的配偶,勇敢地宣称:“之死矢靡它”,至死不改变自己的主张,反映出她敢于向礼教抗争的精神,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婚姻自由的迫切愿望。坚定的话语表明意志的决绝,语气的强硬反映情绪的亢奋,语言率真,情致动人。梁启超先生比较此篇与《邶风·柏舟》时说:“《邶风·柏舟》用的是‘回荡的表情法’,而此诗所用的是‘奔迸的表情法’,“用极其简单的语句,把极真的感情尽量表出”[4],而这种“奔迸”的意味,我们在诗的开篇两句通过水与舟的复合意象起兴时就已经有所体会,这恰恰是水意象代表思念企慕含义的一种表现,这里的思慕更炽烈、更决绝。
4、水象征着欢娱之美
在古代,有仲春之月、大会男女的风俗。这时节玄鸟(燕)北至,巢人堂宇而孵乳,是男女婚娶的吉象,因而在这个时间内,男女在水边欢会、求偶、恋爱、议婚,并同时祭祀高媒,以乞求爱情和幸福,当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据说,秦汉以后是在三月上巳(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之日举行,魏晋以后才逐渐固定在三月三日。这里有携手春游的欢愉和快乐,也有面向涨满的河水对情人的期盼和呼唤。
有一首《郑风・溱洧》这样写道: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 相谑,赠之以勺药。
该诗描绘了郑国的民俗风情。阳春三月,青年男女就会在溱河、洧河岸旁郊游,趁此机会表达爱情。诗中描写了这样一幅情景:春风拂面,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盛开,在春水涣涣、游人如织的溱洧两河旁边,有一对青年男女相邀同游,嬉戏调笑,并相互赠送芍药。真是春意无限,情深意长。这首诗宛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下面我们接着看《邶风・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有雉鸣。济盈不濡轨鸣求其牡。
《诗经》中《郑风・溱洧》生动地反映了郑国男女在溱水、洧水之滨相互欢会的习俗,本诗的作者和她的情人不一样也可能在济水边欢会过吗?眼下她独自徘徊在水边,耳闻目睹,抚今追昔,不是会自然而然地引起种种情思和联想吗?深秋来临,匏儿成熟了,济水渡口的水位也上涨了。作者看到这种情况,可谓触景生情,于是就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情人来。或许他们曾在这里欢会过,共同留连山水,谈情说爱;或许他们常常在此幽会,一起山盟海誓,私订终身。每次,她的情人都是从渡口那里渡水过来的。现在,虽然河水上涨了,但是匏儿也成熟了,还是可以前来的呀!
如果说第一章还仅仅写的是看到“匏有苦叶”后的联想,那么第二、三、四章就具体写她真的来到河边详细的观察或等待了。综观全诗,我们可以领略和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爱情内容。这位姑娘,在深秋季节,由于看到“匏有苦叶”,马上联想到“济有深涉”。由“济深”和“匏枯”,又马上联想到渡水的方式:“深则厉,浅则揭。”一天早上,天刚刚亮,她就来到济水渡口的旁边,观察着水势,辨析着雉鸣,冉冉初升的朝阳,群群呜叫的飞雁,使她情思澎湃,愁绪满怀。原来她是在等待情人的到来,如饥似渴地希望未婚夫早日把她迎娶啊!我们再来看《椰风・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平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是一篇描写男女青年聚会在桑林之社,尔后到淇水祓楔的情诗。青年男子们有时采唐,有时采麦,有时采葑。男子们采摘的地方亦有变化,时而“沫之乡矣”,时而“沫之北矣”,时而“沫之东矣”。其实,这里的采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他们都另有所图,另有所盼。因为他们都有“孟姜”、“孟弋”、“孟庸”在桑林之社中等候他们。无论是到桑社中去密谈,还是转移到上宫去幽会,淇水都是他们的送别之所。在这首诗里,淇水的渡口、沫水之东和沫水之北,一起构成了这群青年男女们恋爱的背景与见证。
饶有兴味的是,《邶风,谷风》、《卫风・氓》两首诗都是无辜弃妇控诉丈夫抛弃自己、感叹自己人生命运遭遇不幸的篇章。前者第六章中有“有洗有溃,既诒我肄”的句子,后者第四章里则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诗句。这些句子都是对新婚前后欢娱聚会、互赠信物的甜蜜回忆。当其时也,这种欢聚愉悦、赠予信物的场景,也全都是发生在春水泛泛、波光盈盈的淇水漯河之畔的。
此外,《诗经·国风》中的水还蕴含着其他的意蕴。如《淇澳》以淇澳之竹象征意中人的风雅;《考槃》以涧之考槃喻硕人的聪明开朗;以《庸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喻人心之衷也;以《卫风·氓》中则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喻歌者被弃的苦海无边等等,水之审美意蕴,层出不穷。水意象所凝聚的苍茫沉重的伤感及表现出的稍纵即逝和不可复归,则体现了水意象与本文相反的意蕴。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注意到,在《诗经》中凡是出现了“水”意象以及与“水”相关的意象时,诗歌中的“水”逐渐脱离了其本身的含义。在多数情况下已经不被作为其本身含义而存在,而是被借助于因为水的某一特征或是与水本身相关事务的特征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水”意象也因为它的种种特征被运用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男女之情,而以表现女子的情感居多。着说明,“水”在先民生活和情感世界中,已经不知不觉被用于女子身上,成为体现女性情感的重要意象。
由上种种可知,“水”在《诗经·国风》中作为审美意象,为诗歌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韵味,从上古《诗经》一直到唐诗宋词及后代诗词,水的原型性象征更直接频繁地出现于中国古典审美意象之中。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白居易《莫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几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徐幹《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思等流水,终日不息。”上述种种“取象寄寓,佥同《汉广》、《蒹葭》,抑世出世间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悦之情,示向往之境”。[5]可见,水之意象,已积淀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屡屡呈现,脉脉不绝,形成独特的水文化。
参考文献:
[1]《诗歌意象的魅力》,严云受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毛诗传笺通释》,马瑞晨著,中华书局1989年版 [3]《诗经注析》程俊英、蒋建元著,中华书局,1991年版,261页 [4]《诗经注析》程俊英、蒋建元著,中华书局1991年版,122页 [5]《管锥编》钱钟书,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一册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