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读后感
《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读后感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内外环境的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的日趋增多,专业性分工的日趋细化,使得传统职能组织结构下依靠优秀的个人就能取得好业绩的方式不再适应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团队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态,已经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近来,有幸能够阅读《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虽然翻译晦涩难懂,但细细体会,咀嚼再三,亦沉醉其中,深感其内涵丰富,启发人心。
该书描述的重点是,如何结合一群天才,以各种方式使他们产生的合力最大,完成大业。书中所讲述的七个天才团队遍及各个领域,他们都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其中包括1937年拍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卡通片的迪士尼电影公司;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把计算机变得易于使用的苹果计算机公司;继卡特总统之后,于1992年首度将民主党候选人送进白宫的克林顿竞选阵营;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内,负责最高机密“臭鼬计划”,结果制造出革命性隐性飞机的航空及材料工程师;知名的艺术学院兼实验社区黑山学院以及最具试用价值的伟大团队“曼哈顿计划”。
每个伟大团队都有其出众之处,然而也有其共同点。在这七个天才团队中,必不可少的,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这个伟大的领袖必定是个务实的梦想家。他们能将事情做好,永怀不灭的渴望;他们通常具有科学心灵、诗意灵魂;他们必定具有原创性的眼光,因为每个伟大团队的心中都有一个梦——一个伟大的梦,不单只是追求成功的野心。梦想也是驱策团队的动力,它激励整个团队。从理想的角度来看,这个目标也是可行的梦想。他的伟大也许并不表现在某一方面的专长上,更多的是产生创意、挑选人才以及促使团队完成大业上。
譬如,泰勒是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领袖。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心搜罗人才。他希望让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充满了罕见的天才与创意人员,让他们竭尽所能地拓展计算机科学的疆域。
譬如,乔布斯在召集麦金托什计算机制造小组时,对下属的启发是:他们所要制造的东西,绝不仅仅是伟大而已,而是“疯狂的伟大”。他不以计算机制造细节来督促他们,而是以一些口号来反映和强化这个计划精神。“宁为海盗,不投效海军”乔布斯劝告他们。于是他们在办公室挂起头骨,下面摆着两个交叉的骨头。领导者总是不择手段地激励下属。
譬如,沃尔特的工作属于监督性质,负责认可一流的工作成绩。他显现了伟大团队领导者的一项特质。他不会事必躬亲,不在他们与问题搏斗之际半路打岔,而是在下属专家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后才介入。这样一来,领导者才有多余时间做他最擅长的事:启发灵感、沟通、选择,也可以使员工产生自主感,而这正是才华横溢之人发挥专长时最需要的。
从七个伟大团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卓越的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对于团队的贡献。我们相信,“伟大”永远是更好的老师。平庸的教训俯拾即是,真正的奥妙和原创性则仅见于堪称典范的实例中。未来的组织将越来越依赖成员的创意才能生存下去。而这些组织里的领导者,必须既能吸引富有才华的成员,又能提供火力让他们自由施展,发挥最大的想象空间。
***公司作为一家***企业,承担着***,既肩负着作为一个企业所应该承担着盈利、持续发展的任务,亦承担着作为***公司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公司层面,公司所有员工组成一个团队,为完成公司的目标和使命而齐心协力,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当然的团队领导者。在部门层面,部门所有员工组成一个团队,为完成部门的任务和目标而齐心协力,部门长是理所当然的团队领导者。在项目层面,项目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为完成项目目标而齐心协力,项目负责人是理所当然的团队领导者;所谓项目,譬如***工作、***、***工作等较大项目,亦包括一些较小项目。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应该不断向伟大团队领导者学习,学习其理念、学习其方法,从而带领团队成员向既定目标出发,不断提高团队的绩效。
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可以打败一支由一只羊带领的狮群”,这句话说明了,领导是整个集体的领头羊,领导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整个集体的优劣,同时也隐含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一个集体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集体的领导,领导的魅力、魄力、预见力指引组织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而领导的一个错误决断很可能就将组织带入困境,举步惟艰。
领导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对整个团队的建设具有核心作用。领导者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树立权威使员工凝聚在自己周围。因此领导者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自己的员工改进工作方法 努力实现企业目标。如何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结合实际工作中,学习伟大团队的经验,个人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领导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把全体员工的思想与精力集中到企业的事业上来。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素质。作为管理者,要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对于每位员工的优势和不足都能做到了然于胸,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合理使用人才。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在选拔人才时要坚持客观的评价标准。把正确的人选拔到正确的岗位上是衡量管理者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要坚持客观的用人标准,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人才。企业经营是个系统工程,岗位的多元化要求人才的多元化,在安排岗位时要尽量做到适才适位。用人之前先识人,企业须按能力、个性、兴趣、经验等几个指标全面考查拟用人才,在此基础上,因人定岗,合理安排岗位。
领导者在用人时要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缺点,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量才而用,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同时,要允许其犯“合理的错误”,切忌求全责备。一方面领导者要善于用人之长。管理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如果没有根据员工本身的特长以及气质特点进行工作岗位的安排,使其长处得不到发挥,最终可能会埋没了人才,对企业、对员工本人都是一种损失;其次是要善于用人之短。所谓用人之“短”,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甚至是个性,将其在平时看似短处的地方合理利用,从而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传统的用人观念不同,用人之短恰当地利用了某些人的“短处”和某些工作的特殊性,而这些也恰恰是我们过去在用人工作中经常忽视的方面。缺点之所以成为缺点,关键是没有认识它,没有透过缺点看到后面潜在的优点。
二是,提高个人的领导风范。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较高的领导魅力。人格魅力是人际交往和领导艺术中重要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总体体现,这种影响力表面上并没有合法权力那么明显的约束力,但在实际上它常常能发挥权力性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可以说,人格魅力是领导者的一种形象,能给人以无言的教育;也是一种力量,能给人以鼓励和鞭策;还是一种表率,能给人以示范和引导领导。魅力有助于团结、有助于影响下属,有助于增强领导效果。要想提高自身得领导魅力,就要具有三方面的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品格魅力。这三方面素质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领导者的整体素质和领导魅力。因此,一个有志向的 领导者,应该不断加强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品格魅力三方面的修养。
三是,善于授权并有效监督。学会授权是领导者的一项必修课。应根据下属能力的大小合理授权,给予其相应的职责,放手让其大胆的做,允许其犯错误,只要不是方向性和政策性的大失误,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其承担责任,这样才能不至于使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才能激发其工作潜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当然,在授权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被授权者的监督,及时纠正偏差。有权必有责,还要规定被授权者的责任,并要确定执行的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督查,及时纠正偏差或者是修正标准,保证执行的效果。特别要注重的是提高企业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在一个企业的管理架构中,如果把其比喻为人的身体的话,企业的领导者就可以看作是大脑,中层就是躯干,基层是腿,躯干是否坚挺,是这个人能否健康行走的关键。在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企业领导者联系基层员工的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如果一个企业的骨干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很弱,那么,企业的发展方略将无法取得成功。
另外,还需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对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要用于学习和实践以持续增强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品格魅力,以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杜绝“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注重制度的执行和建设,辅助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以抑制邪气弘扬正气。
总之,影响一个团队成功,成就一个团队伟大的因素有很多,而团队的领导则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团队领导者要想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带好一个团队,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方式方发,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自己的员工改进工作方法 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我们又理由相信,随着公司各层级、各类型团队领导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其有效领导下,***的团队建设一定会有进一步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一定会同时得到有效提高,***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7个天才团队的故事》读后感
《7个天才团队的故事》读后感
《7个天才团队的故事》是一本启发人心的著作,书中以七个充满智慧的例子:迪斯尼电影、全录公司的帕洛奥凹凸研究中心、苹果电脑、克林顿总统的竞选阵营、洛克希德内负责最高机密的臭鼬计划小组、黑山学院、曼哈顿计划,向人们说明最重要的事:如何扭转个人才华为团队效力,创造出最好的集体优势。要学会在团体工作,认清使命,塑造属于自己的团队。
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的感悟,团队的力量、集体创作、创造未来。一:团队的力量
没有人及得上所有人加起来那么聪明
无论我们打算发展一项全球业务,或是发掘人脑的奥秘,都不能指望单靠一人完成 - 不论此人多么才气纵横,或是精力无限充沛。
二:集体创作
伟大的团体成员大都自动自发,陶醉在解决门题的喜悦中
伟大的事物何以多半在平凡或卑微的环境下完成。不起眼或不吸引人的环境或许能激发创意,使众人从零开始,释放心灵去梦想各种可能。
伟大的团体还有其它共同点,他们都有了不起的领袖。
三:创造未来
好奇心是每个伟大团体的燃料
人皆不愿被管理,而希望被引导
在创意团体中,失败是一种学习过程,而非惩戒的借口。
失败是好事,只要不把它变成习惯
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稳定与创新的协调,创新型工作团队的稳定并不是指单个团队内部成员的稳定性,而应是整体高素质人员的相对稳定性。这就要求采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留住高素质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为避免创新的丧失,团队内部成员的组合必须不断更换,强调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联盟,从而在保持组织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天才》读后感
读《天才》有感——天才出于勤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读完《天才》这本书所想到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郭沫若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正所谓,天才出于勤奋。这也是我在尤金身上看到的,所学到的。
尤金,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正直诚实的小镇青年。他聪明勤奋,热爱艺术,喜爱大自然,他极富幻想,不安于现状。于是他来到大城市谋求发展,一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从芝加哥到纽约,通过不懈努力和追求,终于在艺术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人往往在名利面前容易迷失自己,他竟然为了一位富家小姐――苏珊,放弃自己的地位和相濡以沫的妻子――安琪拉。他一下子从大有所为的青年才俊沦落到声名狼藉,苟且偷生。当安琪拉生下孩子并且死去,他才大彻大悟,重新振作,成为了艺术界闪耀的巨星。从默默无闻到成功,再到失败,最后再成功。在这整个过程,是多么的曲折,多么的艰辛。但是,尤金的坚持不懈努力,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真的深深地感动了我。
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之“天才”,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比常人略胜一筹。而是他比别人勤奋比别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通往成功的大门。曾经,有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脑瓜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这位被认为脑袋迟钝的孩子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他也是通过勤奋,刻苦钻研,才提出“相对论”的。可见,天才出于勤奋。
我还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金溪有一个孩童叫方仲永,他长到五岁时,从没见过读书写字的工具,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就从邻居出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下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只要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即完成,而且文采出众。因此被大家称为“神童”。就在此时,有很多人用钱财和礼物讨取仲永的诗,他父亲也因贪图钱财,每天要仲永随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随后他变得越来越平庸,再也写不出文章了。这是多么可悲啊!可见,就算小时候天资聪颖,极有天赋,但是后天不努力不勤奋,天才也会变庸才的。所以说,天才出于勤奋。
手捧着这本书,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我闭上了眼睛,似乎看到了尤金在昏暗的灯光下,拿着画笔在纸上描绘着属于他的蔚蓝天空。我也仿佛听到有句话在耳畔回响,久久不绝。那就是高尔基说的―――天才出于勤奋。
第四篇:《天才》读后感
应试教育制度下,分数依然是教师或者家长眼里判断好坏学生或许好坏孩子的法宝。似乎只有分数最高才能证明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刚好现在是各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君不见名列榜首者就有一种光宗耀祖之感,而反观名列孙山者,几人眉眼笑呢?
于是正读书备考者无论高低年级,年龄大小一股脑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目的一个考出高分数,成为天才!只是当你真的成为天才,一切真的美好?看了这篇《天才》的文章,或许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篇心里反酸的读后观感了。
有个孩子就是个考试天才,逢考必赢!这份成绩的取得还得归根于他的父母。母亲是教师,父亲是局长,孩子尚在腹中俩人便为孩子规划:上名校,去留学!高考结束孩子获得名校录取通知书,只是孩子看着通知书竟然发呆的坐在那里,无论母亲怎么问他都回答没意思。
最后母亲想了个办法,将问话变成选择题。结果孩子突然来了精 神,比如今天吃啥?A米饭B面条结果孩子就选一个A,而后再陷入呆滞状况,再问话若想让孩子回答,就得再以出题形式进行。一觉醒来,母亲来到孩子房间,看到孩子把房间整的乱七八糟,母亲问孩子怎么了?找什么?孩子没有反应。于是母亲提笔在纸写着:论述题:你在 找什么?孩子立即写道: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们在找童年,而我不知道童年是什么,醒来就找......母亲看到这里转过脸泪水不住的流.....看到如此的《天才》,作为父母的朋友您是不是有我所说的心酸读后感觉呢?今后您会不会还逼着孩子机械的学习呢?别的我不知,只知道我周围朋友的读后感中可都是不喜欢如此天才的!当然自己也不会作天才那样的父母!
第五篇:项目管理团队的七个小故事(模版)
附1:七个耐人寻味的管理小故事
1.说者与听者——如何避免表达沟通的错位 哲理的故事
大明刚刚结婚不久,某天老婆正在厨房忙晚餐。大明想帮忙做点儿事。于是就说:“亲爱的,我能帮什么忙吗?”老婆说:“看你笨手笨脚的,找点儿简单的,就剥洋葱好了。”
大明想,这个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刚剥不久,他就被呛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他不好意思去向老婆请教,只好打电话向老妈讨教。老妈说:“这很容易嘛,你在水中剥不就得了!”
大明于是按着老妈的方法,完成了老婆的任务,开心得很。于是打电话对老妈说:“老妈,你的方法真不赖!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在水中要时常换气,好累人喔!”
故事的哲理
我们常常没有注意到,说话的效果虽然由讲者控制,但却是由听者决定的。因此,不管自己说得多正确,只有对方准确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沟通才有意义。特别是在今天,传播的方式已经与传播的内容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
2.火腿多少钱?——切忌盲目竞争
哲理的故事
一个犹太商人移民到了澳洲,在墨尔本街上做起老本行生意,开了一家食品店。对街正好有一家意大利人开的食品店,免不了相互竞争。
意大利人先沉不住气,在店门口黑板上写几个大字:火腿,每磅只卖五角。对街犹太人看了立即响应,竖个牌子:一磅四角。意大利人看到赶紧降价:火腿,一磅三角五分钱。犹太人也跟着换招牌:一磅三角钱。
意大利人忍无可忍,冲到犹太人店里,说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这样下去我们都会破产。
犹太人说:我看只有你才会破产,不是“我们”。我的店里根本不卖火腿,连我也不知道一磅三角卖的是什么东西。
故事的哲理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但绝不能“杀红眼”。竞争与赌博的区别,便是理性,和基于理性的竞争战略。否则,任何方式的竞争杀手锏都是盲目的,甚至是自杀。
3.以愚困智—用人妙在相生相克
哲理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
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可以。”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
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
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
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故事的哲理
是领导都爱才。可如何驾驭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是呕心沥血找到一位比他更有才气的人去降服,然后恶性循环吗?其实,运用相生相克的反向思维,懂得组合特质完全不同的人,往往是解决问题并且一举多得的诀窍。
4.各有期望——做事情找对人
哲理的故事
某先生有大、小老婆,当他六十岁时,头发又白了不少,于是他就叫她俩每天拔除。但因大老婆恨他白发少,怕小老婆常常死缠着老头儿,所以故意拔黑发;而小老婆则希望他不要老,故拔白发。不到一个月,某先生便成了光头。
故事的哲理
做事情找对人是最重要的。同样的事交给不同的人做,由于出发点不同,处理的结果往往会出乎你的预料。
5.打不开的弹药箱——做不到的,往往根源于看不到的 哲理的故事
二战时期在中非,意大利军队500多人奉命防守一个野战机场。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充足的弹药,甚至还得到了两门德国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重炮。而进攻方的英军只有400多人,甚至连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
英国指挥官对这次攻打战斗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奇怪的是,进攻刚刚打响,意大利人就放弃了抵抗,打出了白旗。
当询问意大利军官为什么投降时,对方竟然气呼呼地说:“我们没有撬棍,没有办法打开那些该死的弹药箱!”
故事的哲理
真的是撬棍问题吗?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往往看似表现为那些看得见的硬功夫,实则真正起决定性的,是背后看不见的软实力。
比如:一个组织日常管理设计的严谨程度,好比封闭的弹药箱就应配备开箱的器具;比如:一个组织日常管理执行的精细程度,好比战前不断检查武器的完备程度;再比如:一个组织面临异常管理时的意志力,和继而的创造力,好比弹药箱打不开时,有没有不服输、不慌乱的勇气和士气,以及非常规迅速打开弹药箱的智慧。
但是,我们是不是都已经看到了我们软实力的差距,和提升的空间?
6.九方皋相马——抓住问题的核心
哲理的故事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技能天下闻名。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问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它的特征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看起来它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无。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却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很高,的确不比我低,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为大王您寻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那匹千里马眼下正在沙丘。”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于是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说:“他太不中用啊!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了啊!这是我不能比的啊。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里只看到了马的特征而不看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质,去掉它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方啊!”
等到把那匹马从沙丘那地方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故事的哲理
看问题时要有所舍弃才能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善于选人、用人的人,则会求其大节,而不苛责小事。
7.隐居者——不要忘记目标
哲理的故事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行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现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伤害那只老鼠,他向村民要了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奶牛生活。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带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故事的哲理
做好任何事都要明确目标,并基于目标看待眼前的问题。万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去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最终南辕北辙!为此,决策者必须时刻谨记目标,并学会通过二次决策,来保证一次决策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