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和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两把钥匙
观察和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两把钥匙
黑龙江省大庆市 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学
王丽娟
观察和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两把钥匙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学 王丽娟 小学生作文是什么?那就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离不开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老师必做之事。因此,鲁迅说“作文第一需要观察,”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善于积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的作文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见之头昏、谈作色变,远而避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纠其原因是学生无内容可写。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小学生作文就是写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学生们正是由于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缺乏观察与注意,即使是写成的文章也往往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内容没有新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样的文章。”叶老的话精辟的道出了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容易接近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挥才能,激发灵感,作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才能写出真心的作文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抓好兴趣与观察这两把钥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观察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在发生变化,从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就连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测学生的心理,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们主动自愿的观察,这样才会取得良好观察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培养与提高。比如:写妈妈,我们就玩老鹰捉小鸡,让孩子感受鸡妈妈怎么保护孩子的过程,让孩子在玩中观察、玩中求乐,同时观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喜欢户外运动,那么不妨试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的万千气象,发现季节的不同变化,景物的变化写景物,秋天的叶子变化,夏天的动物变化等等,从心理去接受作文,爱作文。
为了写好作文,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展开连想的翅膀,讲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像飞跑的运动员;像舞蹈明星;她正向我招手致意呢!让孩子自己说出“老师,请
在我手上放一本书,我要看,我要写作文!”待同学们讲完心中的想法后,老师又将美少女平放在课桌上,同学们大声说:她睡着了,像个睡美人。从同学们那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可以肯定,观察是本次作文取得成功的重要阶梯。
2、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生动的图画;一段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必要时可以把这些东西引入课堂。比如写水果时,可以请学生把各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这样的观察所得一定是深刻的,写出的文章一定是真实的。教学中,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作前我让大家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上让大家先观察,再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橘子和苹果,说橘子穿上了一件皮大衣,扒开桔皮,一个个桔瓣还披上了一层白纱,扒开白纱还看见了一个个弯弯的“小月亮”。有的同学拿来了红红的苹果,说像小姑娘的脸蛋。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着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观察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内,还要走向大自然,拣一片树叶识季节,看看一条小鱼让孩子知道天气的冷热,新的兴趣是孩子观察的结果。
二、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1、观察的目标要明确。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因此,观察之前教师要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观察动物,就要明确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观察植物就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个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例如写作《大庆的秋色》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景物时,能找出秋天与夏天的不同之处,找一找秋天的景物有什么变化,感觉一下油田的秋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通过观察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风韵。秋天的油香
2、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进行观察
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逻辑思维能力又不占主导地位,观察时容易犯顺序混淆的毛病,这样写出的文章也是杂乱无章。在观察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如,写景物,要注意春,夏,秋,冬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事物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观察,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按事物的特点观察,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其次,观察时要注意孩子的特点,不要脱离孩子的年龄,否则会影响孩子视觉和心理的观察力。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小学生日常接触到许多有情趣的事情,都缺乏有意观察的习惯而未能积累下来,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1、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有意义、有趣的、感受深的事物记下来,从而启发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作文材料。如,课间发生的事,放学路上的事,及在家里爸妈的事,积累多了自然就成文了。
2、鼓励学生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在书中善于观察,发现名词佳句,可以写一写、说一说、背一背,摘抄与积累,便于为我所用。看好的动画片,好的电影,好的电视剧等都是孩子积累的过成
总之,作文教学只有充分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乐学乐写,常写常新。真正做到写我所写,写而乐写。
第二篇:兴趣,是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
兴趣,是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
内容摘要:此篇论文主要针对“素质教育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作文教学中找出抑制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因有三条: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命题方式陈旧;
3、评价机制单一。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从“积累材料,激发兴趣、重视评价”这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观察 兴趣 激励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但作为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学生不喜欢作文课,只把作文当成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写出的文章不是索然无味,就是缺乏真情实感。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学生谈“文”色变?现将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写不出“言之有物”的文章?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写作材料和经验积累是主要原因,学生不知写什么该怎么写,从而导致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2.命题方式陈旧:传统作文教学,由老师限定范围确定方向,学生被动地模仿,抹煞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能动性。
3.评价机制单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也跟评价标准有关,多年来,老师只采用简单圈点,笼统地论断式评语,然后凭感觉打分,无法让学生对自己作文水平有个真实的认识,从而抑制了写作积极性及水平的提高。
明确了这几点原因,那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呢?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言面着手:
一、善于观察,勤于练笔
材料的积累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只有先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认识,有了解,并形成观点,反映在文中即“言之有物”。首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让写作时言之有物、材料随手拈来,必然要求胸有成竹,而要使“胸有成竹”则离不开平时生活经验的累积,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其次,要让学生懂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而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若细加琢磨,可能就会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懂得观察,善于观察。
知识积累的另一个途径是“读万卷书”。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加强阅读教学,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入手,为学生写好作文打好基础。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加强阅读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写作“大作文”的“养料”来源。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推敲语句,锻炼语感,以加深他们对语言运用规律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语言触发功夫,学生有了这样的功夫,写起文章来才会意到笔随,言简而意丰。
同时,作文教学中坚持实践的观点,从练笔入手,培养写作能力。老师不仅仅要在课内教给学生一些系统的写作基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练笔实践,培养表达的基本功。只有做到“长期实践积累”,作文时才有可能“妙手偶得”,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练笔实践可不拘形式,如:观察日记、手抄报、写随感等。
二、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
作文教学就好比拍戏,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一个戏内,一个戏外,共同演好戏。但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要看学生。作文课的特殊性质规定了写作本领的获得,不是对技巧的化入,更关涉深刻人生阅历与修养,需要较长时间的领悟内化和历练。因此,写作教学首先要理清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写作能力的特殊关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主观努力。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变“奉命作文”为“找题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练笔积极性。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包含着生活心灵化与心灵生活化直到心灵生活形式化的复杂过程,单纯的命题作文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抹煞了学生的独创性,极易将学生作文导向空洞、作假、拼凑、文不对题,将写作推向死胡同。而让学生自己找题,写他们自己愿意写、喜欢写的,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变“教”为“领”。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有效推入写作实践之中,让主体去自由表演,在表演实践中提高,变“老师讲为主”为“学生练笔、交流为主”,师生共享写作乐趣。
3.变“教师批”为“学生评”。可由学生互相批改或自我评改,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互相切磋,缩小差距,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互相启发,开阔视野,扩展思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让他们在思想的的冲撞打磨与深化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本领。
三、告诉学生你真棒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从目前作文教学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的机遇极少。老师的一句鼓励,带给学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机制必须对学生起到激励、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可有“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之分。既要看到:面对班级整体水平,该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也要看到:相对他以往的作文水平,是否有了提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决不要故步自封,要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学生进步。
这势必要求我们要对传统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彻底突破,将着眼点放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特制和个性品质上。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重学生作文的材料好不好,中心是否明确,描写是否生动等等。一味以理想化的高标准去苛求、挑剔学生的文章,忽视了看学生的作文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他过去的水平比较而言是否有所进步等等。我们在作文评改中应遵循循序
渐进的原则,多挖掘每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予以表扬,让学生认为写出一手好文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妄想,经过慢慢练习,也会有能力写出佳作来,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致就高了,写作水平也会渐渐提高。
比如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刚开学时作文水平很低,不仅错别字连篇且启不达意,告诉学生:好文章一定要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这极大地鼓励了他的写作激情。这位同学以后的作文非常认真,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像这们在平时经常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使学生写起作文已不像当初那么心怀恐惧,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更大进步。
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我们教师要一路扶持学生去获取,教师以何种眼光评价学生,决定学生会以何种态度对待写作、何种速度求取进步。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机制:
1.高分激励。就是实行高分政策,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
2.评语激励。我认为,教师的评语除了根据作文要求就具有针对性以外,更要有激励作用。激励性的评语能鼓起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
3.展示激励:如前所述,让学生的优秀作文有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讲评范文,让全班同学点评同一作品,甚至把优秀作品投寄有关报社。
总之,写作教学是一个艰苦求索的过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写作能力切实的提高,写作要提高,教法要活,教师必须树立写作教学策略观念,努力寻找增进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科学方法,深刻把握写作对象,让“写作难”不再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让学生真正产生创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第三篇: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成功钥匙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成功钥匙
发言人:查武英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谈谈怎样学好语文,怎样让自己变成一个诗才横溢,谈吐风趣的人?我想成功的秘诀在于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是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凡是成才者,事先都具有喜好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小学时期对某物的兴趣,如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制约,往往可以转化将来从事某种专业和专业活动的兴趣。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1、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
少年儿童,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常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一朵花而产生喜悦心情,见到别人画画,他也想学画画。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寓读书于活动之中。少年儿童直观感受和观察能力较强,在专人指导下,能使兴趣深化。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2、为培养读书兴趣,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把读书和青少年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杨乐,科普作家叶永烈都是由于他们在少先队员时,参加了读书活动,引起了专业的兴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学成才的。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并把开展读书活动和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读书,不是为了个人的奋斗而实现崇高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人类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他的读书兴趣也不会持久,而且任何一种兴趣也只是暂时的。只有理想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并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成为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奋发向上。
毛泽东同志从少年时候起就非常喜欢读书,当他从书中看到帝国主义如何侵占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种种事实,心中如同压上一块十分沉重的大石头,想到国土要被瓜分,人民过着殖民地的奴化生活。他忧心如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开始意识到:救国救民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天职。从那时候起,他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崇高志向。为实现这个志向,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后来,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他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读书兴趣一定要和个人奋斗目标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这样才有真正的兴趣。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你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你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喜欢他,而不是厌烦他。
第四篇:兴趣,轻松作文的钥匙
兴趣,轻松作文的钥匙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提出了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的基本目标,然而在教改日益深入的今天,作文教学还是会令一些语文教师举步维艰,无所适从,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高奏凯歌之时,在作文教学资料铺天盖地之时,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引导学生培养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觉地喜欢作文,不再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热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减小坡度,逐步提高。
作文作为一项综合性创造活动,它的提高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言语为学生渲染一个轻松的表达氛围,例如亲切地告诉学生写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不要害怕作文,作文没什么了不起;心中想到什么就如实写出什么,作文就象是说话聊天、讲故事等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而这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去攀登作文的高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小写作的坡度,让学生经常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1、从仿到创,水到渠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语文教材所精选的每一篇课文,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模仿对象。我们学到的每篇课文,都能成为学生很好的模仿例文。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描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文章所写的虽是生活小事,“我”和小伙伴们爬悬崖而遇到困难,正在“我”进退两难时,父亲的鼓励和安慰让我最终能一步步走下悬崖,克服困难,并感受到人生的哲理。笔者在教学结束时,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感悟,同时要求学生大胆模仿课文,联系自身实际,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怎样处理困难、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下来。因为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仿写的内容又是自己亲身实践和体验的,于是学生个个畅所欲言,表达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就连班里平时作文基础薄弱的同学也不再感到困难。因此,只要教师适当联系教学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创作,或者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相信他们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也普遍较高。模仿,带学生走出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境,从而降低作文的门槛,让对作文望而生畏的学生突破心理障碍,不再畏惧作文。
2、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由于教师要面对的学生形形色色,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各有差异,不同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能用统一的尺子衡量学生作文的优劣,这样会导致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要建立合理性评定的原则,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有的学生错别字教多,有的学生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有的学生中心不够明确,有的 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欠佳----针对学生存在不同弊病,教师应为他们制订不同的达标要求。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欠佳的学生,要使他们的作文能力能逐步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也不能过与急于求成。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应采用逐项达标法,制订一系列的达标要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争取达到某一项要求,而且教师要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引导,或者在课堂上展示进步的习作,范读精彩的词句或段落,鼓励学生投稿发表等,让学生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进步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作文自信心。
二、注重实用,表现自我。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学生一个个都培养成作家,而是让写作这项技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现在及以后的生活服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自信,找回自我。
1、注重实用。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作文的艺术性,而忽略了作文的实用性,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作文无用论”。他们把作文看成了一份沉重的额外负担,久而久之,便对作文产生了厌烦情绪。因此,作文教学,教师应让学生的作文从本子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例如让学生以书面形式为学校、班级提个小建议,与老师说说心理话、记录班级日志等,真正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他们生活的需要,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克服自己的作文情绪障碍。同时,当学生碰到难度较大的作文题目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如学生在考试时曾遇到《那天,我捡到快乐的钥匙》的作文题目,班里部分作文较差的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笔,有学生写成了他捡到了一把实实在在的 钥匙,然后心情很快乐。结果便闹成了笑话。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在面对难度大的作文题目时,要善于把复杂的简单化,把抽象的形象化,把模糊的具体化,如上文提到的作文题目时,可以把题目变通为《那天,我很快乐》、《一件让我很快乐的事》等,这样就能巧妙化解作文题目存在的障碍了。学生写起作文也就能尽量避免偏题离题的毛病,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2、表现自我。如何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关键是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想写的事情,发自己想发的感慨。如在引导学生起步作文时,教师可以先出简单的题目,生活中平常的,孩子最熟悉的事情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风筝》一课时,曾布置学生写《难忘的童年游戏》,在写作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再举手发言,结果由于是学生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一下子表现得畅所欲言,气氛活跃,然后教师就顺水推舟,让他们把刚才发言的内容通过书面语言表达下来,学生因此兴趣大增。
另外,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如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的灾情一下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也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我所在班级的学生也非常关心灾区的情况,特别是那里的同龄人,更是牵动着他们稚嫩而善良的心。于是,我结合实际,让学生写《给灾区同龄人的一封信》。学生一个个奋笔疾书,一吐为快。只有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时,学生的作文情绪障碍方能得以根本性的消除。
三、互动评改,不断进步。
作文评语是师生间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师生间多方面的反馈途径,是评价机制最具体的表现;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带有人情味的评语,即商量的语气,关爱的语气,幽默的语气,睿智的语气,而不喜欢冷面孔,教训人的、武断的、生硬的语调。当学生喜欢了教师的评语后,评语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由“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了。
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要特别注意挖掘作文欠佳学生的作文中的闪光点,有时甚至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但作文仅评不改是不会有多大成效的,只有评改结合,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不断进步。为鼓励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加星制”的作文评分方法。即学生作文第一次成稿打上几个星,以后每次修改,根据进步程度,酌情予以加星。这样,让学生修改、重写作文,他们不再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而是获取一个更高星级的一次挑战。采用这种评改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的心理上消除了对作文的排斥,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师应下大力度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兴趣,才能让学生由衷喜欢写作文,轻松学习,从而更方便更快捷地打开语文这道知识之门。
第五篇:兴趣是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兴趣是开启识字教学大门的钥匙
上津镇中心小学 金瑶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上课前,我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声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加强。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故事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 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如“闪”字,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走进了门”,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真是一举两得。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新。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