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吆喝教案 新人教版
吆喝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 借助音像资料及自己的模仿,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种种吆喝的声音,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文化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2)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言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在本文洋溢的内心感情。难点:学习体味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四、教具准备 mp3 音箱 彩色粉笔 小黑板
五、教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在萧乾的指引下初步领略了北京的“吆喝文化”。
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文章具体写了哪些叫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好,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探究课文:
1. 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
思考:本段的中心句是那句?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2.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的果子。其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有的 1
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3.用mp3播放吆喝声录音,指名猜测其内容。(《卖西瓜》、《硬面饽饽》、《烤白薯》、《冰糖葫芦》)
4. 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明确: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到位。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简介“京白”:快、发音含混、儿化音多。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语言生动幽默。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从这些鲜活的语言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3.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的家乡有吆喝声吗?如果有你能为大家表演吗?同时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表演自己所熟悉的家乡的吆喝,并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本地民俗,了解本地民生和民间文化。
(四)、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吆
喝
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吆喝声不绝
馄饨喂——开锅!介绍
硬面——饽饽 地方文化
吆喝声 行好的——老爷——太太(哎)魅力无穷
卤煮喂,炸豆腐哟 欣赏赞扬
葫芦儿——冰塔儿 怀念关注
第二篇: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06 雪教案 新人教版
雪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析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优美与壮美的比较中对壮美的感情,培养自强不屈的精神、顽强独立的意志和昂扬向上的品质。重难点安排: 重点:
1、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勾出描写北方的雪与南方的雪的特点的句子或段落,并能概括其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难点:
1、品味文章精粹而蕴含丰富的语言。
2、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彭丽媛的《塞北的雪》 并投影歌词。
过渡:这是一首歌唱塞北的雪的名曲,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牵引着人们最纤细的情愫,引人浮想联翩,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思。如果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是一首首优美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样的散文诗,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雪》。
二、知识链接:
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豫山。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笔耕不辍,写出了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自言自语)》。后致力于杂文的写作,写出了《热风》、《坟》等16部杂文集。
2、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诗的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具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自由灵活。
对于这种诗情画意的散文诗,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其中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3、写作背景: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好一派“大风吹雪盈空际”景象,联系到当时国内革命的热潮,心中充满了革命的豪情,随即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故乡江南的雪景,思绪就在回忆与现实中翻腾,最后将一腔情思化作了美妙的雪景图——《雪》的写作由此产生。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文章的节奏和感情。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所描绘的画面。
2、请同学们描绘一下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
两幅画面: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旋升腾的朔方雪景图。
3、默读课文,圈点出疑难的字词和句子,并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
四、精读课文,品味欣赏:
1、前面我们说过,作者是在北方“大风吹雪盈空际”之时,由眼前雪景而联想到江南的雪景的,那么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一幅美妙的江南雪景图的呢?南方的雪又有哪些特点呢?我们齐读文章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对于江南的雪,语言要平和轻柔,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一种欣赏喜悦的感情)。
明确:作者回忆了故乡下雪时所能见到的实景——“冬花盛开雪野图”和“塑雪罗汉图”,采用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的方式写出了江南雪景的“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但不能持久”的特点。
2、思考:在这些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的描绘中,鲁迅深情的歌唱了江南雪景的明艳有趣、富有生机和温情,我们想一想,如此匠心的安排又有什么深意呢?
明确: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深处,对故乡有许多美好的、温暖的回忆。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念。鲁迅写江南的雪,就是在写故乡,这里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歌唱故乡的雪,其实就是在赞美故乡。
3、如何理解“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一句话? 明确:“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用它们来比喻江南的雪,写出了它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与健美,它孕育着生命,具有轻柔和缓的特点。同时给人以哲理启示:冬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了。那“雪野”不已是生气勃勃、春意盎然了吗?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过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江南的雪给作者的感觉就是美艳绚丽、生机有趣。但她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么北方的雪能不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
4、点名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
①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 明确:因为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
②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 明确: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就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③如何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从雨雪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了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仍在旋转、升腾。这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斗争品格的歌颂,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的斗争品格。他本是晶莹的雨滴,即使死去化为雪花,也要继续抗争,永不妥协。
五、作业:
文章中,作者以深情的文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雪景图。2007年,我国出现了几十年罕见的大雪。正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请你回想一下当时的雪景,写一篇描写雪景的文字。不少于400字。
六、课堂小结:
在鲁迅的笔下,雪就是那一朵神奇的“梦之花”,寄予了作者倾情的吟哦,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象“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那样,用自己的心灵去聆听、去感受这些纤细的情愫,从而在更高的意义上实现与作者的对话交流。
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工作汇报
察右后旗第二中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学校工作汇报
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督学责任区建设,是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教育局实施意见,现将我校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认真落实有关的文件精神,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全开足音体美等课程。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实行教学教案统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完善教师考核细则。
1、切实做好秋季开学工作,校委会全体成员于暑期就到岗到位,及早谋划,制定了各处室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本学期工作做了具体逐周安排,责任到人。
2、开学工作中,全体教师表现积极,详细制定教学计划,全体班主任负责报名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控流保学效果好。
3、在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开齐开足课程课时,开展好实验教学,安全教学。
5、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包括学校机构、岗位职责、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总务后勤、安全体卫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对于每项制度,遵循“校委会决策,教代会监督,处室落实,处级运作”的管理模式,每天强化领导值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学校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和谐校园”。
在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方面,由校长牵头,副校长主管,德育主任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加强了领导值班,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平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三、狠抓“四育”教育,形成德育特色
1、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突出“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
种井然有序的感觉。学校学生生活中的秩序主要是指学习、活动、生活三方面的秩序。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3、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目前,学校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见到师长止步问好!
4、凸显“励志”教育
励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励志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的激励、引导。如本学期学校聘请专家作“励志教育”专题讲座,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改变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1、改革备课方式,实行集体备课,充实完善导学案。
2、改革授课方式,推行四步学案导学模式教学。第一步学生温故互查,教师设问导读;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第三步学生合作展示,教师点拨提升;第四步学生训练总结,教师布置作业。四步导学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达标。
3、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小组学习是集体行为,是一种多向性互动合作学习。
通过一年多改革实验,教师思想更新,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今年中考我校取得五科第一,五科第二的优秀成绩。
五、学校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1、教师职称聘任。从2006年中高级聘任后,时隔七年之久,我旗一直
未聘任教师职称,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大批教学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2、内部结构工资。我旗从今年在中学实行内部结构工资,但反映出一些问题。内部结构工资是专门激励专任教师一线工作,是内部优惠政策,非一线人员不存在内部结构工资,这就势必挫伤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是说干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困惑。
3、学校特色建设。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我校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困难。
第四篇: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
敬畏自然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 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教师:
⑴ 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⑵ 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1、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3、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⑴ 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⑵ 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⑶ 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敬畏自然 目标:⑴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⑵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⑶ 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3、感知内容:
⑴ 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 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⑵ 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如:
①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 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⑶ 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讲观点还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 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对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质疑见解,学会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⑴ 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⑵ 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⑶ 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⑷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⑴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⑵ 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⑶ 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⑷ 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
(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三、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己学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2、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自己持什么态度?赞同呢?还是有其他观点?
3、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人与宇宙”的资料或看法。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讲述,也可以另立题目讲述,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并延伸文章内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第五篇: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4.金色花教案 新人教版
金色花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听朗读: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检查预习情况:
4、合作探究:
(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明确: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2)、“我”变成金色花,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明确: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3)、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六、拓展:
1、听《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感受母爱。
2、大家请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话题写一段话,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该如何表达?
七、作业:
1、熟读诗文。
2、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