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孔子小时候的故事(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6: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承中华文化:孔子小时候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承中华文化:孔子小时候的故事》。

第一篇:传承中华文化:孔子小时候的故事

讲故事——勤奋学习、孝顺母亲的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他妈妈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子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子是和哥哥在一起睡觉的。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子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妈妈要考我,要是有不会的,妈妈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第二天一早,在妈妈考核时,他一遍通过。妈妈惊喜地说:“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子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第二篇:孔子小时候的故事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第三篇: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心得体会

最近学校倡导我们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一开始我对这本不起眼的小书不屑一顾,心想:就这么本破书用得着这么大动干戈吗?可是,当我无奈地拿起来随便翻了几页,便被那上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如洪水猛兽般的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便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令我振憾,从这本书中我领阅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整个世纪: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如至圣先师孔子,抗倭名将戚继光,自强不息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云……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气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茂的精神力量,引导中华民族应付各种挑战,包括天灾人祸,外来侵蚀;适应形势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压岁钱使用社会调查报告

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枕下的红包也越来越鼓了,那么大家又是如何对待和使用压岁钱的呢,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合作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获得压岁钱的情况,客观地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2007年2月18日~20日(大年初一至初三)

三.调查地点:1.家中2.学校3.社区

四.调查对象:20名中小学生

五.调查方法:1.电话采访2.上网查询

六.调查问题:1.你今年获得了多少压岁钱?去年呢?

2.你的压岁钱来源有哪些?请分别说出来源父母、亲戚、长辈、其他各多少?

3.你计划如何消费你的压岁钱?请分别说出你计划在买书、捐款、游玩、其他各多少?

4.你对今年压岁钱的满意度是多少(用百分比表示)

5.你的压岁钱的实际消费是多少?

七.调查过程: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分工调查,每人调查十人。主要是采取电话采访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同学、朋友和亲戚。我还采取了网络调查的方式。我和朱令仪调查完后再汇总到一起,由我制成表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些同学的压岁钱还未拿完,有些同学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压岁钱等,但这些困难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了。

八.调查结果:

(一)这次调查2007年最少压岁钱为400元,最高为2600元,平均值为1066.11元;2006年最低为400元,最高为2800元,平均值为1088.89元。

(二)2007年中学生的压岁钱平均值为882.78元,2006年压岁钱的平均值为930.56元。2007年小学生压岁钱平均值为1650元,2006年平均值为1425元。

(三)中小学生的压岁钱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戚,一般来源于父母的比较少,而且每年的数额较固定。来源于长辈(爷爷辈)的变化较小,但 每年还是有一些波动。

(四)2007年中学生的满意度为77.72%,2006年为76.94%;2007年小学生的满意度为90%,2006年为80%。大家2007年的满意度都高于2006年。

(五)小学生的压岁钱明显高于中学生,因为中学生已经长大了,家长和亲戚给得也较以前少了,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要那么多压岁钱。

(六)大部分小学生的压岁钱都存起来和用来交学费,而中学生的压岁钱则是用来买书、游玩,并且一部分存起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七)只有少数同学的压岁钱没有结余,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有80%的结余。

(八)50%的同学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捐款,30%的同学表示没有考虑过,另外20%的同学坚决不愿意捐款。

九.调查结论:

1.大家的压岁钱数额日益增多,并与自己原本的家庭背景基本相符。这固然体现了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卓有成效。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助长了攀比之风,且压岁钱之间悬殊太大,有些同学还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惯。

2.压岁钱主要来源于亲戚,说明登门拜年的中华传统仍然颇为流行,这点值得我们高兴,但这既增加了亲戚的负担,也增加了我们父母的负担,亲戚给我们压岁钱,父母就要给我们的表兄表妹、堂姐堂弟压岁钱,而且如果亲戚很多的话,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3.大家对自己的压岁钱都比较满意,能拿到压岁钱当然值得高兴。但压岁钱的数额越高,满意度就越高。说明大家高兴的还不是压岁钱带给我们的亲情与感动,而是可以用压岁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4.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岁钱越来越少,说明长辈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成长,可喜可贺啊!大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为自己压岁钱的减少而伤心难过。

5.大家的压岁钱的使用都比较科学,基本没有浪费的现象,说明大家都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在压岁钱的使用上,也变得更主动,说明我们已有了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6.将压岁钱拿出来一部分捐款,我们认为是压岁钱使用中比较有意义的事,但有一部分的同学却不愿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希望这些同学能提高思想觉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建议:①压岁钱在我国传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不可不给。但各位家长应斟酌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适量的给予压岁钱,以免助长攀比、浪费之风。

②我们已经基本有了使用自己压岁钱的能力,家长不应该再让我们把压岁钱全部上交,在我们的调查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给我们一小部分的压岁钱自己使用,培养我们的理财能力。

③大家要把压岁钱当作一种亲情的体现,无论多少,都是心意。不要对压岁钱的数额过分在意,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④建立自己的心愿集,平时就把自己想完成却不能完成的愿望记下来,到了使用压岁钱时,从心愿集里选取有意义且可以实现的愿望,满足自己旧年的心愿。

⑤建立自己的账目,记录自己用钱的各项数据,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压岁钱。

第四篇: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的故事

中华文化—传记篇.孔子的故事(1)

中华文化—传记篇.孔子的故事《孔子的故事(001-007):孔子诞生》孔子的故事

孔子出世《二龍五老图》

后人为孔子编纂的灵异故事,说孔子出生的晚上,有两条苍龙自天而降,绕护看孔家,还有五位神仙在天乐奏鸣中降临孔家院中。此故事以后成为祥瑞题材“二龙五老”。

(1)在鲁襄公21年,孔子出生在现今山东省的曲阜县。

(2)孔子父亲叔粱纥,母亲颜徵在。孔母怀胎前,曾听闻尼山神颇为灵异。

所以,与孔父至山神庙,拈香祷告,乞求早生贵子。

(3)孔母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4)颜氏就解下腰间的绣纹,向麒麟角上缚住。麒麟霍地张口狂鸣,吓得颜氏从梦中惊醒过来。颜氏将梦境告诉孔父,孔父说:“相传文王出生时,他母亲也梦麒麟送子,谅来是吉祥之兆。”

(5)不久,孔子诞生了,孔父发现婴儿的头盖骨与众不同,好像四周高中间低的样子,所以取名“丘”,字仲尼。自古以来读书人读到“丘”字都读成“某”,写成“丘”,以示尊敬。

(6)孔子出生时,混浊的黄河水,忽然清澈见底,这就是“圣人出而黄河清”的典故。

(7)相传孔子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

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孔子的故事(008-015):孔子幼年》

孔母教子图(8)孔子三岁时,父亲忽然得了重病。孔母颜氏日夜衣不解带的照顾,那知百药无效。因此孔子三岁时,就成了无父的孩童了。

(9)孔子有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孟皮,字伯尼。伯尼天生残缺,不良于行。

孔子三岁时,伯尼九岁,已在私塾读书,可是常被顽童欺侮,伯尼窘得无地自容,因而不肯到私塾中读书。

(10)孔母颜氏幼秉庭训,贤良温厚,可怜伯尼年少失父,又是跛足,于是忙里偷闲,教以诗书,循循善诱,伯尼获益颇多,因此孝顺过于生母,和孔子非常友善。

(11)孔子小时侯,常常与伯尼到宗庙看祭祀,可以说每逢祭祀必到,五、六岁时,就将祭礼看得非常熟透。

(12)孔子七、八岁时,常常玩俎豆的游戏,俎与豆都是古时候的祭器,孔子与小朋友玩时,也有主祭、也有上香、献爵、奠酒、行礼……等。

他经常玩这些游戏,一点也不觉得厌倦。

(13)颜氏看孔子成天玩俎豆的游戏,便诱导孔子与伯尼一起读书。

孔子十分聪明,颜氏教他认字,一教便会,片刻工夫,即将母亲所教的功课,读得十分熟悉。

(14)孔子读书十分用功,天天要颜氏教他多读些。颜氏便将两兄弟送到有规矩的私塾中去读书。伯尼有弟弟在旁,同学也不敢戏弄,孔子有哥哥作伴,也不觉寂寞。兄弟俩同学了三年。

(15)孔子渐渐长大,私塾中的进度,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颜氏便打算将孔子送至外祖父跟前去读书。孔子母亲颜征在教子图

孔子的母亲是鲁国颜氏之女颜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病故,后颜氏带他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

颜氏的父亲是个思想开明的饱学之士。通过父亲的直接传授,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仪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书籍搬运到自己的新家,准备在孔丘满5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6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孔丘成为母亲的小帮手。经过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10岁的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聪敏好思,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孔子的母亲对这个独生儿子没有溺爱,对他进行的是自强自立的教育。孔子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一个父亲早丧的少年15岁立志于学,母亲必然起到了启发作用。因此当孔子17岁母亲去世时,他的人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孔子的故事(016-022):少年求学》

孔子的故事 少年求学

(16)孔子的外祖父颜襄,原本就是博学的老师,因年纪大了,不再收徒讲学,老人家平素最钟爱孔子的母亲及孔子。所以看到外孙回来求学,心中十分高兴。

(17)孔子一个人,住在外祖父家受教用功,寒暑不歇,数年不倦,颜襄把胸中的学问,逐步传给他。

在十五岁时,孔子就能在心中立定求学问之道的志向。

(18)孔子十分好学,他耐苦又高洁,孔子曾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颜襄看孔子天资聪颖,又这般好学不倦,心知必非凡品,对外孙鼓励有加,常说:“可惜我老了,看不见你的成就” 孔子唯唯受教,不久颜襄就寿终正寝,与世长辞了。

(20)外祖父过世后,孔子伴母亲守孝百日,就随母还家,这时孔子已是位博古通今的少年了。

(21)有一年,鲁桓公后代季平子,设宴款待鲁国文人雅士,孔子亦被请往参加。

不料季氏家臣阳虎,见孔子贫而年少,故意说话轻慢,孔子见状,就退席而出。(22)鲁国另一位大夫孟釐子,在病中曾告诫儿子孟懿子及南宫敬叔说:

“当今孔丘年少而好礼,是圣人的后代,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去师侍他啊!”

后来二位果然都去向孔子学习。

《孔子的故事(023-030):青年时代》

《学琴师襄》孔子(右坐者)曾向宫廷音乐家师襄(中坐鼓琴者)学琴。

(23)孔子身体十分雄伟,长得九尺六寸。十九岁时,孔母即替他下聘宋国亓官氏,择日迎娶成婚。

(24)孔子成婚后,因母亲有媳妇在旁侍奉,所以常与鲁国贤士大夫结伴出游,访求名师,尤其南宫敬叔,敬孔子以师礼,常陪孔子出游。

(25)孔子二十岁时,因南宫敬叔的极力推荐,曾作管理仓库的小官。

官职虽小,孔子还是实心任事,忠于职守。

(26)孔子二十岁那年,儿子出世,孔母万分高兴,正好又蒙受鲁昭公赐以鲤鱼。因此就命名为鲤,字伯鱼。

(27)孔子二十一岁时,曾作乘田吏,将牛羊管理得非常肥壮。

(28)孔子非常喜好音乐,曾经学琴于鲁国乐官师襄子。

(29)孔子二十四岁时,孔母颜氏与世长辞。孔子十分悲伤,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在防的地方。

(30)孔子服完母丧三年后,仍不胜悲哀,过了五日,弹琴还不能发出音声,过了十日,才能够吹笙唱歌。

孔子拜师图

孔子拜师的故事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像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像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连叹到:“后生可畏也”。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孔子的故事(031-036):周京观礼》孔子问道于老子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31)孔子曾蒙鲁昭公赐以车一乘、马二匹,与南宫敬叔,前往周朝京城洛阳观礼。

(32)孔子到周京,太庙中,参观各式各种的祭器。其中有一个大小与人相同的金人,口上黏着三道封锁。背上又刻着很长的铭文。

孔子向敬叔道:“今天看见这三缄其口的金人,才知道做人不要多言,多言必失。不要多事,多事多败啊!”

(33)孔子在周京考察制度时,当时有名的学问家“老子”正在周朝做“守藏室吏”(如现在之国立图书馆馆长)。因而知道很多道理,所以孔子曾问礼于老聃。

(34)孔子在周京时,除了问礼于老聃外,并访乐于苌弘,得以进一步了解武乐和韶乐的区别。

(35)孔子在周京住了一年,就要回鲁国。临别前亲往老子的住处辞行。

老子说:“富人送人峄财,仁人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老子说了很多宝贵的谚语,赠送孔子。

(36)孔子与敬叔回到鲁国后,便入朝向昭公报告在周京观礼的经过。

昭公十分欢喜,此后便常常召见孔子。孔子的声名因而大振,鲁国许多好学志士,纷纷来拜孔子为师。孔子问礼于老子

孔子问礼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

南京夫子庙现有一方河南出土的南朝时期孔子问礼图碑,反映了这个故事。

第五篇:传承中华文化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辛集中学八四班的臧国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润泽精神家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来,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豪情万丈,吞吐日月。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豪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的民族气概!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

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东方!

下载传承中华文化:孔子小时候的故事(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承中华文化:孔子小时候的故事(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承中华文化讲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

    传承中华文化演讲稿

    传承中华文化,做文明小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年级的学生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文化,做文明小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

    书画展传承中华文化

    书画展传承中华文化 为丰富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乐趣,2015年12月2日下午,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在图书馆一楼举行书画展活动。该书画展由我院书法协会和墨青协会联合举办。书法风格多种......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小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之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做——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

    中华文化故事

    中华文化故事:以逸待劳的典故 古语有云:“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望洋兴叹,不如破釜沉舟。与其杞人忧天,不如防微杜渐。与其身心交瘁,不如以逸待劳。与其捶胸顿足,不如亡......

    小时候故事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 ——小时候读过最难忘的书 小时候读过至今还印象很深的书就属《木偶奇遇记》了,那时很好奇用一根木头雕刻成的木偶竟然获得了神奇的魔力,变成了一个会活动会说......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团日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目的 五,参与者 六,参加人数 七,活动前期准备 第二章:团日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展 二,活动内容 第三章:团日......

    传承中华文化征文及评语

    传承中华文化 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去借书,不经意看到《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当我拿起来随意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故事非常好,就一口气读完了。 我在这本书里领阅到......